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老师感悟童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27:04 字数作文
老师感悟童心字数作文

篇一:感悟童心

感 悟 童 心

“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心没有阴谋、没有算计,天真无邪。童心天性好奇、活泼、勇敢、顽皮、富于幻想。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同时也作为一个母亲, 我深知,保有一颗童心是多么的重要和难能可贵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对此,陶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教育者这样的童心,不正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吗?

正因为陶行知先生真正既把儿童看做儿童,深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所以,他同时又不仅仅把儿童看做儿童,因为他在和儿童心心相印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潜在的创造力。理解儿童不同于大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又尊重儿童不亚于大人的创造能力,这突出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充满辩证色彩的儿童观。

先生曾这样深情地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前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针对那些无视学生创造力甚至用粗暴手段压制学生创造力的教师,他还这样愤慨地抨击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吗?”这些充满感情的话,仿佛就是针对今天我们的一些教育现实所说,因而今天听起来,我还觉得是那么振聋发聩。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作为一个母亲,每天在校在家面对的都是充满童心的孩子,就更该有一颗童心。教师也好,母亲也好,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淘气、任性、顽皮,才能更重视孩子们的每一个要求、重视孩子们的每一时刻的喜怒哀乐。

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 “适当的孩子气”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孩子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孩子,但有时孩子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孩子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孩子,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孩子。

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

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真诚!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保持一颗童心, 让我们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真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始终想着假如那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才能成为真正受孩子欢迎的教师。

篇二:教师心灵感悟

教师心灵感悟

用我们的教育编织学生五彩的梦,用我们的教育铸就学生辉煌的前程,应该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1、老师是一盏明亮的航标灯,指引着困惑迷茫、经历挫折的学生前行的方向。

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害怕他们的人是一块绊脚石,对于健康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看得更高更远,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因此,为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能够经受挫折,做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教育工作者这时候就是一盏航标灯,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教育孩子必须从现在做起,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多给孩子几块“垫脚石”。所以挫折教育的意义,是把挫折的消极心理影响和有害的行为转变成积极的有益行为,让孩子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无悔,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就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就增添一级;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就成熟一分;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就透彻一遍。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把“绊脚石”踏在脚底下,成为“垫脚石”。因此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承受挫折,增添勇气去战胜挫折,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2、教师是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洒给学生的是温暖。

阳光是无私的,公平的,它不会因为这块土地贫瘠而吝啬它的光辉和温暖,也不会因为那块土地肥沃而多照耀几分钟;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均等的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不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他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和期待使他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火焰,真情般的温暖。 为孩子们照亮了知识的路程与前进的方向,让孩子们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是阳光,把温暖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是阳光,美丽了世界也灿烂着自己!

3、老师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童年趣事》习作指导时,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我特意在“趣”字上下功夫,把学生思路打开。再加上范文示例,便水到渠成了。《童年趣事》要求学生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来写,叙述要真实、具体。怎样正确理解“趣事”的“趣”?这是学生的一把锁,怎样启发学生写出自己儿时的趣事,教师还得好好启发,打开学生的思路,真正在作文中写出童心、童情、童趣来。这里,打开思路的关键在一个“趣”字。这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趣”是有各种各样的。如:①意趣:在孩提时代的探索、发现、刨根究底,有些都是很有趣的,反映了孩子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这种求知欲望。②情趣:孩子是天真的,孩子也是极富情感

的,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是很有趣的。③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儿童的特点,所以在童年时总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④傻趣。孩子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童真、童心。之后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题目:《给小鸡接生》《给爷爷画胡子》《淘盐》《种饼干》等,帮助学生构思选材,还提供了范文并让学生做了认真地分析,收效很大。

4、 教师是一本日历,真实地记录着教师不平凡的人生。

翻开每一页都是崭新靓丽的,留下很多精彩,也留下许多缺憾。教师的工作看上去好像是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做着重复的劳动,其实面对每一天、每节课都是新的开始,都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更新,多样化的智慧创新。在教师的一生中你根本找不到重复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师总会采用全新的教育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智慧。教师是一本翻不完的日历,在知识、方法、策略、智慧的不断更新中成长,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中成就着自己遗憾的教育人生。作为肩负着培养祖国人才的教师要认真把握日历的每一页,奏响时代最强最美的乐章!

让学生成就灿烂的人生是我一生的追求,愿我今天的努力,铸就学生明朝卓越辉煌!

篇三:童心.爱心——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童心.爱心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作品,记载了他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好的教育教学专注是我懵懂路上的路灯、航标,聆听著名教师的殷殷叮嘱,迈着他们成长的步伐,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未来路。

闲暇时光,捧着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不知怎么的,总想流泪。那么简单的字眼,却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般如茉莉花香的爱,那是心灵的净土,是人生的享受。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儿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也深有感悟的一段话,是李镇西老师对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的概括。我喜欢他的童心与爱心,也希望某一天我也能做到,用自己真诚的童心与爱心来筑起我与学生之间的纯洁真挚的师爱之桥。

李老师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他告诉自己的同行,要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要恰当

地把握学生的情感,在适宜的环境、场合,老师可以适当地忘记自己是老师,可以“返老还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教育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事,而是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相互促进。你把学生看成知心朋友,但不能保证学生会给你分享知心话。教师要多一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便能多一种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便给师爱之桥打开了一扇交心之窗,给自己有效的教育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淳朴、真诚、自然、率直的品质,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不能有一丁点“污渍”,因为那会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学生,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蒙上阴影,这是李镇西老师给我们的忠告,也是我铭记于心的忠言。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具有儿童般的思维,保持着儿童般的纯真,用童心唤醒爱心。李老师对童心淋淋尽致地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爱心是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喜欢与学生打交道的,只要做到喜欢,对一个教师来说就应该够了。在细细品味这本书后,我才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喜欢学生可能是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乖巧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有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自己所认为的“差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包括宽容他对老师的“大不敬”。回想自己这数月来的教育,有多少是我善待宽容过的学生,总是凭着自己的心情来教育学生,也许对批评过的“差生”,你会说这是他的运气不好,单单碰上我的坏心情,在坏心情的支配下做了坏

的处理,活该他倒霉。可是此时此刻,我不认为那是学生的运气不好,不是学生倒霉,而是我这个教师倒霉、失策,白白错失了数次让学生吐露真言的机会,白白错失了让学生把你当做知心朋友的机会,爱的教育被我扭曲了。我无数次地想“靠爱感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需要老师克服多少坏心情,克制多少暴躁,忍下多少烦躁,创建多少宽容博爱之心,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

爱学生,就要转化教师与学生“不平等”的观念。李镇西老师这本书中写到“我相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而学生向老师借东西,往往是叫他自己拿。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我是老师。”这真是写出了我的心声,我平时在放学路上碰到学生,学生没给我打招呼,我就装没看见,而碰到自己的同事或领导,总是先打招呼,可见我是一位世俗化的老师,而非李镇西老师笔下的“童心老师”,并且相距甚远。在礼仪礼节方面,自己可能做到了,但这范围却是如此狭隘。作为老师的我要尽量转变这种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不平等。作为老师要拥有一颗“平等之心”,有时可以拜学生为师。这让我想起上次听泸师附小易遵琴老师的《画家与牧童》,其中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这个环节是这样的:

师:牧童说了什么?请用孩子们在书上用横线勾画出来。 师:老师也愿意读读,孩子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生:愿意。

师:读。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不好。

师:老师读得不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读出牧童的急切与肯定。

师:你们应该怎么读?自己练读,练好了来教教我?谁来当小老师?我来和他读读,老师这次读得怎么样?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管你从”的君臣关系,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从而落实了师生的平等。

李镇西老师眼中的爱心是奉献之心,是理解之心,是平等之心,是责任之心,用爱心去滋润童心。要想学生衷心地爱戴你,你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源于心灵的关爱。

书是一页一页地翻完了,但品味尚未停止,留在心间的感动与震撼,仍伴着童心与爱心,迈着思考的脚步向创新前行!

篇四:教师感悟

一、什么是幸福?

亚力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至善,即生活的完满和自我的完善。国赫孚说,“幸福就是感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其实,幸福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如果非要实现某种结果,为了结果而努力,我感觉不如在为了结果而奋斗的过程中收获追求的幸福。我曾以为,身为教师,其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能幸福地成长,每次考试能够得到好的成绩、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可如今,经历了15年的教学生涯后,我却感觉到,能够与学生们一起“成长”的,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因为我觉得和学生在一起,不仅仅是教育他们,而是要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成长。这个时候,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他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而他们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的日子里,我可以永葆那份童心,永享他们的勃勃生机与奇思妙想,孩子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小精灵,拥有了他们,就有了无比的幸福。

二、我的成长

2001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同年8月被分配到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工作。9月开学后,即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的生物课。当时只比学生们大5、6岁的我没有教学经验,但正是这份年轻使我很容易的与学生们建立起友谊,使学生们从喜欢我转变到喜欢我所教的生物学科。一年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由于学生们的生物成绩优异,我也顺利的陪伴他们一起进入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阶段。2003年6月当学生走出高考考场后,我的第一轮高中生物教学也顺

利的完成了。之后的6年我又连续的教了3轮学生。2009年的暑假,经过深思熟虑,向校领导提出想要担任班主任工作。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在新学期开始后我成为了高二八班的班主任 ,让我的教育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的我已经成功的送走了三个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增长了,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教师职业的倦怠,对班主任繁琐工作的倦怠,我依然带着颗认真、负责、乐观的心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伴随着学生们快乐的成长。

三、与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忽略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以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为前提,信任和尊重是与家长沟通的保障。当教师和家长谈到子女时,教师对孩子的评语可能会触到家长内心深处。所以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要充分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把握好语言分寸。教师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

2、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水平、为人处世的观点、人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素质高、教育方法得当,可以协助教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反之,则起到消极作用,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只有了解研究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才能了解家长,充分利

用他们身上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工作。

3、就事论事,而不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品格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应以学生的发展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事论事,无须预测性或结论性地评断学生的个性或品性。如:XX上课说话太多,素质太差;XX太害羞,发展潜力不大等。如此谈话相信每位家长心里都会增加反感,甚至当面顶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会具体地说出学生更需要改进的地方,“XX应该按时到校,争取独立在家完成作业”,“XX在书写方面以后应该再认真点”??这种方式会让家长将注意力转到孩子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从而避开了责备和失望,收获的是希望和指导。

4、有的放矢,找准沟通的切入点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校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了解对方,去感受家长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家长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他们会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也很乐意接受你的建议和看法,从而诱发出良好的沟通氛围。再次,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应该极力避免在

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老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

5、形式灵活多变,掌握沟通技巧

随着通讯手段的发展和提高,除了传统的一些沟通手段,如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电话沟通、家访、家长会外,如今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手机短信、微信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究竟运用哪一种方式,教师还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1、“动”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掌握处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于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来实现,使互动的内容服从于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应该具有目的性,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这一方向;也意味着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职责的教师来说,应该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而非教师连珠似地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

2、“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

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突出学生 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以及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经常有效性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教师一个会意和微笑和一句温暖的话语,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学习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 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

3、“动”在需要师生合作处

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群体关系的环境中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有力。课堂上师生需要合作的关健点是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在师生合作中,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幽默的力量

生物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无精打采,产生厌倦情绪。

篇五:感想汇报

走近名师 感悟教学艺术

陈媛

3月30日,有幸聆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听了徐长青老师的课,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我感动于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感动于老师的纵横千里、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灵动思维、挑战创新;感动于师生全情投入、生机勃发。他所营造的大气、流畅的课堂是我教学的理想追求。下面我将结合他其中一节课《重复》的教学过程说一说我的感想,启发和收获。先说一说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有教学过程。

《重复》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教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案例,初步渗透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示两个集合及它们的交集。

2,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与谈话(每一名学生桌子上准备两张纸条)

教师请同学们先拿出一张纸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要求写规范的大字。写完后,同桌互相夸一夸,接着又让学生改进第一张纸条上书写的不足,在另一张纸条上再写一次名字。

感想:课前的师生沟通、交流是借班讲课教师最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课前沟通、交流,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可为教师精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徐老师的课前交流设计看似简单、平淡、多余,但实属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之一,让学生写名字,一是增进交流,二是为后面教学操作做了准备,真可谓“一石二鸟”之计。另外,徐老师具有时刻捕捉教育细节的能力,在书写中教育学生学会写规范大字,并学会夸奖他人。

二、故事引入《理发师的困惑》(略)

教师问学生:理发师听到的是4个人理发,为什么眼前却是3个人?学生争论不休,教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答案:

有的学生用语言表达说:“中年男子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教师强调用“既……又……”能准确表达重复问题。

感想:教师用故事引入,创设了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另外徐老师在问题出来之后,并没有着急肯定答案,而是等待学生的解释,有时教师的等待其实也是一种美丽,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徐老师在报告中也说道:等待是一种尊重,思维在运转中需要等待。

三、教学新知:

1 游戏之一:《抢椅子》

师:讲桌前放2把椅子,请2名同学上台抢椅子。

生:不公平!

师:怎么办?

生:加椅子或加人。

师:那就加人吧,谁愿意上来?(跑上来4名学生要玩)

师:四名学生猜拳决定一个人胜出玩抢椅子游戏。(游戏开始。)

师:请同学们算一下:猜拳几人?(4人)玩抢椅子几人?(3人)一共几人?(4+3=7人)

生:(个别人赞同,个别人反对)

师:请猜拳和抢椅子的起立,同学们数一数共几人?

生:6人。

师:3+4=7人,为什么只上来6人呢?

生:(喊道)XXX同学既是猜拳的又是抢椅子的人。

师:那算式怎么列才对呢?

生:3+4-1=6

2 游戏之二:《套呼啦圈》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老师感悟童心)

师:(手中拿有大小两个呼啦圈)用大呼啦圈套住猜拳4人,接着用小呼啦圈套住抢椅子的3人。(只见一个孩子在大小呼啦圈之间来回跑,引发学生大笑)

师:你们商量一下,怎样运用大小呼啦圈使这位学生不用跑,既在大呼啦圈里,又在小呼啦圈里。

生:(操作)将两个呼啦圈交叉,把这位学生套在一起。

师:你们很了不起,请慢慢摘下呼啦圈,移到黑板上,老师把它画下来。 师:像什么?

生:像“奥运五环”。

生:像“奥运两环”。

师:(笑着说)叫“数学两环”。

3 游戏之三:《贴名字》

师:大圈表示什么?小圈表示什么?(板书)

请猜拳同学与抢椅子同学把写好名字的纸条分别贴在圈里。(学生活动) 既是猜拳的又是抢椅子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两张纸条分别贴在了两个不交叉圈里。

师:贴的对吗?还可以怎么贴?

生:把一张名字纸贴在了交叉部分中。

师:如果另一张名字纸必须贴,怎么办?

生:把两张名字纸叠在—起,同时贴在交叉部分中。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两环”,它的小名叫“重复”,学名叫“集合”。

感想:让我们闭上双眼,任由点滴的教学细节浮游眼前,任凭思绪追逐教学底蕴而去,会发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过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三个游戏的巧妙设计,却那么的自然而然,让我们在教学中丝毫看不到教师教的痕迹。课堂中他把学生带入了无意识的活动之中,却又让学生进行着有意识的思考,这就是“真实的数学课堂”,这就是“简单的数学课堂”!

四、巩固、延伸与提升

练(1):花名册里的故事 三一班有女生19人,??全班有多少人? 三一班有女生19人, 男生17人,全班有多少人? 你们为什么不减1?师:出示这两个圈重复了吗?为什么没重复?

生:男生中不可能有女生,女生中不可能有男生。

师:“重复”是数学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只有细心观察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练(2):给爸爸找位置

问:①交叉部分表示什么?请爸爸既吸烟又喝酒的站起来。(统计)

②爸爸只喝酒的站起来。(统计)

③爸爸只吸烟的站起来。(统计)

④有部分同学一直没站起来,为什么?(爸爸是既不吸烟又不喝酒的)

⑤你能给既不吸烟又不喝酒的爸爸找位置吗?

感想:精彩的教学似乎应在游戏中开始结束,可没想到的是,徐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却为这堂课又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练习不是句号,而是精彩的感叹号。徐老师恰当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能站在知识体系中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渗透了集合中并集、全集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数学课就该让学生学得快乐而简单,只有快乐,学生才会对所学东西永远不会遗忘;只有简单,学生才会对所学东西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但徐长青老师说快乐并非“热闹”,简单并非“肤浅”。徐老师在报告中说道: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出发,不拒绝每一个孩子。

接下来我来说说听完他的课我的收获。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的他并不是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如:“理发师的困惑”???在三个问号的后面留一空白,先让学生猜猜理发师的困惑是什么?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中,并提出“为什么会只有三个人?”怎么表示?伸出手指分别表示爸爸儿子,“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用手指表示的方法使学生简单明了的明白了: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灵活地设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要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达到获取新知的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给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针对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小组合作中不能融入集体的讨论,对于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盲从的心理,不利与个性的发展等问题。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研究和解决。怎么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听了徐老师的课和报告我体会到每一节课,我们都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在每个孩子都获取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这样孩子交流起来才言之有物,避免盲从乱谈,不偏离讨论的方向,而且在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有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犹犹豫豫,可能是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或没有组织好语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