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芍药花的情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1:09 字数作文
描写芍药花的情景字数作文

篇一:芍药花的“风采”

芍药花的“风采” 吕(栎)悦阳

粉中带白,花瓣自然开放,花蕊黄中带黑,散发缕缕清香,简单大方,而又美丽。是我看到了芍药花的美丽,才敢这样叙述她。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新城带状公园。5月中旬正是芍药开放的好时节。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提起过她,我很好奇,芍药花开放的时候是什么样?她香吗???今天真能亲眼目睹芍药花的“风采”,也算是了却了一个愿望。

我迫不及待地踏入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扑鼻的清香。这种香是我从来没有闻到过的,不是妈妈香水的味道,而是大自然赐予芍药花天然的淡淡的清香。闻到这股香味,好像步入了人间天堂,使我在百花丛中流连、玩耍。

远处看,是这一丛,那一簇,你拥我挤,争着把自己最美的笑容绽放给观赏的游客。

走进发出淡雅香气的芍药花,蹲下来细看,芍药花的花瓣不是很多,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紫色斑点,也有粉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她们的形态也各不

相同:有的含苞待放,犹如害羞的少女;有的已绽开了笑脸,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她们正向路人微微的笑,如果用几个词汇形容芍药花,那就可以比作亭亭玉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走过这个“花坛”,绕过去就是长满绿草的小径,随着小径走,又来到了一个圆形的大花坛。里面开满了芍药花、牡丹??算不上百花齐放,但也是让人沉浸在花的海洋之中;算不上百鸟争鸣,但也有麻雀、燕子偶尔停落在树枝上,用甜美的歌喉鸣叫着。

在这里,城市里的废气没有了,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花香;城市里的噪音没有了,耳旁响起的是鸟儿的歌唱;好似一切烦恼都没有了。这片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天地是属于我的。我一人在上面畅想着,感受着,陶醉着。

站在小溪边的我,回想着最近学的一篇描写异国风情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中有一段文字很美:“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里的风景多么像德国的街道啊,甚至比那里还要美丽。

我们的城市像这样的公园并不多。因为,现在城市车辆越来越多,废气也越来越多,城市噪音指数在不断上升,砍伐树木的人也不少,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更新,建议绿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想,牡丹花,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果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我认为芍药花就是花中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了。所以,这些芍药花的风采并不是牡丹的富贵,也不是莲的君子气概,而是她那我为人人的精神吧!

篇二:晚开的芍药花

晚開的芍藥花 ──讀齊邦媛先生與《巨流河》 钟丽慧

齊邦媛先生說:「《巨流河》是晚開的芍藥花。」

緣起

「自從《巨流河》出版後,從15歲到100歲的讀者都想見齊先生,齊先生願意見妳真好。」丁貞婉教授如是說。

這句「晚開的芍藥花」起源於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

今(2010)年五月返台,〈文訊〉總編輯封德屏約我去紀州庵看「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觸景傷情,多少往事湧上心頭。隨後和老友劉靜娟、應鳳凰餐敘,於是又白頭宮女話當年──1980年代台灣文藝界風起雲湧的黃金歲月。

不知怎麼說起的,1980那年我唯恐坐月子期間服務的報社文化版開天窗,必須準備留稿,就想了個無時效的專欄「淺談西洋文學思潮」。初生之犢的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多位外文系教授請益,其中請齊教授講浪漫主義,印象最深刻,30年了仍記憶猶新。大腹便便的我坐計程車到齊老師位於麗水街巷內的家,到巷口準備下車時,計程車司機說,妳「大身大命」(台語)要送妳到門口才行。此刻深感女人唯在懷孕時最受尊重。一進門,齊老師已準備好「教材」,開始「上課」,講了兩小時後,齊老師說「下禮拜妳再來」,並給我雪萊的〈雲雀之歌〉和濟慈的〈夜鶯頌〉。為我那兩千字的專欄,齊老師諄諄教導。初識她就為她的認真、有教無類的教學態度折服。

諸友聽了這故事後,德屏立刻展現總編輯的職業本事:「妳去訪問齊老師寫篇稿子!」向來不放棄我的鳳凰接著說:「該做點事,多麼羨慕齊先生、林先生、殷張蘭熙和林文月四個人,見面時都在一起做事。我們該學習。」溫柔婉約的靜娟則讚美說:「齊老師是多麼認真的教授,妳這當年的記者也很認真啊!」禁不住慫恿,做了多年文藝界逃兵的我,竟不自量力的答應了,許了個大願。

承蒙齊老師不棄,慨允於8月3日下午接見我們。於是我訂7月30日返台。由於我的家教──不可空手拜訪長輩親友,我從《巨流河》讀到芍藥花在齊老師心目中的意義:

《巨流河》第一章〈歌聲中的故鄉〉寫著:「在我母親哀切幽咽的哭聲中,我就去摘一大把花帶回家,祖母說是芍藥花。我長大後每次見到芍藥花,總似聽到母親那哀傷壓抑的哭聲。它大片的、有些透明,看似脆弱的花瓣,有一種高貴的嬌美,與旁邊的各種野花都不一樣;它在我日後的一生中,代表人生許多蔓延

的、永不凋謝的,美與悲傷的意象,………..」;最後一章〈印證今生〉第六節題為〈鐵石芍藥的故鄉〉寫著:「許多年來,我到處留意芍藥花,卻很少看到;…….那瓣瓣晶瑩的芍藥花卻永遠是我故鄉之花。」

於是想在這個以花草香料製作精油保養品的國度,尋找芍藥花製品。去查芍藥花的英文與泰文,英文叫做「peony」,開始尋覓,遍尋不著。正在懊惱時,看到報上全版廣告出現斗大的「peony」壓在粉紅色的花團錦簇上,揉揉眼睛擦擦老花眼鏡,沒錯是「peony」,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這是一家法國普羅旺斯品牌28日傍晚舉行「Peony Garden」開幕的廣告,正好趕上我返鄉,太不可思議了! 見到齊老師趕快「獻寶」,齊老師說沒錯「peony」是芍藥花,生長在寒帶地方;牡丹花是「tree peony」。我這不諳花草樹木的土包子竟然在熱帶國度尋覓芍藥花,幸好老天眷顧,讚嘆不可思議的因緣。

圓滿心願

在高齡八十五歲出版厚達600多頁的《巨流河》,完成數十年的宿願,齊老師說,「《巨流河》是晚開的芍藥花。」「我心滿意足了!」

《巨流河》在2009年7月7日出版,在這特別的日子出版必有其深意。立刻在華文出版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向來以外文系教授、英譯台灣文學作品、撰寫文學評論學者著稱的齊邦媛先生,寫出如此宏偉的傳記文學巨著。齊老師深藏不露的才華,滿腹的中英文學和詩詞,揮灑其間,太令人驚艷了!

出版一年來不僅創下20刷的輝煌銷售紀錄,更引起華文世界的廣大熱烈回響(這不是廣告用語,是事實)。除了齊老師收到的百來封信(包括張大飛的空軍同袍、俞君的堂妹)外,就在google搜尋「齊邦媛 巨流河」就有近五萬則的讀後感;僅搜尋「齊邦媛 張大飛」也有近兩千則。另外在youtube網站的「齊邦媛教授巨流河新書發表會」影片瀏覽的網友也多達近兩千人次。

齊老師在新書發表會上妙語如珠,暢談寫書出書的因緣過程。她說,寫《巨流河》是「上報父母,下報兒子,回答朋友:我這些年做了甚麼?」與會來賓都與齊老師有淵源的後生晚輩,同時齊老師也說:「我給老人做個好榜樣,老年生活要做點事,要優雅的活著。當你們老了想到我──要振作、樂觀、感恩。」 齊老師的 「小朋友」 蔣勳說:「齊先生用雲淡風清方式寫出如此沉重的史詩,非常驚人。」

從齊老師撰寫《巨流河》期間的「援軍」升為「督軍」的簡媜說:「撰寫的四年間,齊老師小病不斷,仍以她尊貴的右手努力地一筆一劃的刻出來三十多萬字。出版時刪成二十五萬字。」、「苦難化成嘔心瀝血的生命之書,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如此虔誠,如此純潔。」。

與會來賓唯一非文化人趙守博。在我甫踏出校門在台中跑新聞時,他是台灣

省新聞處處長,當年算是鮮有的英語流利官員。看了新書發表會影片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英文啟蒙老師是齊老師,他真幸運在初中時就遇到明師了。

也是齊老師撰寫《巨流河》期間「援軍」的李惠綿,在其〈不廢江河萬古流─側寫齊邦媛《巨流河》之誕生〉文中寫到,齊老師曾寫過這段祈求:「主啊!求你再給我一點時間,讓我說完他們的故事,那烈火燒遍的土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飛、和烽火旁的軍人,風雪中的學生,和他們後面追趕的我,請你讓他們在我筆下活著。」感謝主,他們都將與《巨流河》不朽。

閱讀的女子

齊老師在新書發表會上說:「我一生專心讀書,讀書是我小小的或是大大的欲望,特別請兒子諒解。」特別是當年教書時,依學院規定出國讀書必須在45歲以前,「你叫我怎麼辦?!你叫我怎麼辦?!」說的聲音依然清脆優雅,可是我聽起來卻是如此無奈,如此淒厲!

一個女子若想以讀書為志業,不論19世紀吳爾芙的「自己的房子」或是21世紀女子的「自己的電腦」,都是得之不易的奢侈。尤其是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的女子,更是等倍級數的困難啊!

記得曾聽齊老師說,她常讀書至深夜,第二天清晨起來煮稀飯,唯恐稀飯巴鍋,總邊攪稀飯邊打瞌睡;或是邊繼續看未讀完的篇章。這就是閱讀女子的困境之一。即使被齊老師讚嘆「她的一生活得如此豐滿」(見〈失散─送海音〉)的林海音,也曾跟我說他是夏先生(何凡)的「貼身丫頭」。女人有才也不能「失德」──人妻人母之德。難怪連佛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都說「女轉男身」是讀誦該經或讚嘆該菩薩的利益之一。

何況齊老師任教於大學學府,這學術衙門也有其官僚制度。不得不趕在45歲之前「拋夫別子」──駝著沉重的賢妻良母之軛,去攀爬學術的天梯。1956年考取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獎助,首次赴美進修;1967前往美國,進修兼教學,次年入印第安納大學深造,專心讀書,最後卻因他父親的「你家中亟需你回來」一句話,無法補上六個法文學分,放棄垂手可得的碩士學位。或許今天齊老師獲得的學術肯定與歷史定位,已無需那個小小的冠冕,但是當年的遺憾與不甘縈繞心頭不知有多久,有多深!

《巨流河》寫著:「我在印第安納大學那開花成的春花冬雪中也似夢見我的學術天梯,……而我在初登階段,天梯就掉下來了。它帶給我好多年的惆悵,須經過好多的醒悟和智慧才認命, ……我終於明白我的一生,…一直在一本一本

的書疊起來的石梯上,一字一句地往上攀登,從未停步。」

《巨流河》寫著:「到了五十歲才有一間小小的書房,安放一顆耽溺讀閱忘情思考的心。」直到八十一歲,在她的丈夫臥病住院兩年之後,她才找到「山巒間的書房」,歷經四年完成她牽掛大半輩子的心願。此後應可開心閱讀寫作思考了,一如掛在被她稱為「最後的書房」的牆上那幅照片「The Reader Woman」,那般怡然自得、安祥。書桌對面還有濟慈(畫像)陪伴著呢!

然而回首來時路,若非齊老師那麼癡迷讀書,1947年初抵台灣時,被台灣大學外文系那兩屋子的洋書所吸引,而接下助教聘書,展開在台灣的大輩子人生;如果不是愛讀書被這些洋書留下來,又會是怎樣的人生?

即席口譯先驅

在《巨流河》新書發表會上,齊老師的台中一中(1953~1958)學生趙守博說,他第一次看到中國人全場講英語就是齊老師,看她在美國籃球隊來訪時即席口譯。齊老師應是台灣即席口譯先驅。

《巨流河》書中只提到1965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海耶克博士(Prof.Friedrich

A. Hayek )到台中各地演講,她受命擔任現場翻譯。即席翻譯德國腔的英語講經濟學,真不容易,不但沒難倒齊老師,她更創立了兩個迄今流通的中文名詞:「封閉的社會」(Closed Society )和「開放的社會」(Open Society )。

還有多位國際重要人士來訪都由齊老師口譯,如浸信會主教、《讀者文摘》總編輯;特別是故宮博物院在台中霧峰北溝時期,為多位邦交元首現場口譯。《巨流河》書中寫著:「最難忘的是曾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先生陪伊朗國王和泰國國王來訪的那兩次,我近距離的與他們接觸,留下深刻印象。」

齊老師過人的記憶力已在書中展現無遺,對個別對象的話題也有其獨到之處。因我旅居泰國,齊老師特別憶述當年與泰國王后的往事:當眾男士在大門口一一道別之際,她應年輕的泰國王后之請,兩人穿著高跟鞋小跑步再回去欣賞一下轎瓶,故宮還因此特地連夜趕燒了幾個複製轎瓶贈送泰國王后。這段故事齊老師曾寫在〈故宮古物與人性空間〉一文中。半世紀後,不知齊老師再看到詩麗吉王后的照片後會有感觸?

書中也憶述:在為英俊的伊朗國王巴勒維口譯後回家,《巨流河》書中寫著:「換上家居服用大煤球煮晚飯,灰濛濛的炊煙中,想著巴勒維國王英挺優雅的身影,突然想起灰姑娘的故事,送我下班的破汽車已變成南瓜了嗎?」灰姑娘故事

也是我們女性友人聚會後趕回家常用的譬喻,真是為人妻人母女子的宿命吧!

菁英與無知

《巨流河》全書中有個巨大的身影,就是齊老師的父親齊世英先生。

我第一次認識齊老先生(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描写芍药花的情景),是在1987年秦賢次先生介紹抗戰時期的《時與潮》雜誌,當(1939)年這家雜誌社就派有特派員駐在倫敦、華盛頓、印度等地,蒐集最新的訊息、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到重慶,不亞於當年的大公報,或中央社。曾廁身新聞界的我好佩服這位創辦人齊世英先生。

1987年我們12個喜愛收藏研究文學史料的朋友,合資籌辦《當代文學史料叢刊》,齊邦媛先生是我們的顧問之一,除了贊助我們一萬元,還在百忙中前來參加我們的編輯會議,可見其愛護後生晚輩及熱愛文學之情。

第二輯我們做了「抗戰文學專輯」,秦賢次的大作就是其中一篇。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齊老師家學淵源。讀了《巨流河》更明白齊家兩代菁英父女的學養、傲骨升華為「溫和潔淨」的性情中人。

記得較常和齊老師見面那幾年,有次正好是政府允許張學良出國消息見報,向來溫文優雅的齊老師,話語中有些激動。原以為只是對無文化底蘊武夫的意見罷了。

但在讀了《巨流河》才明白:留學日本、德國的齊世英先生以26歲英年,參加郭松齡兵諫張作霖:不應在進山海關內做軍閥爭戰,全力建設資源富饒的東北,以禦外侮。可惜兵敗度不過巨流河,以至於影響往後的東北乃至中國的命運。 距「九一八事變」近八十年後齊老師慨嘆:「張學良匆促繼承霸業,既無能力又無魄力保護偌大的疆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東北成為一片幾乎茫然無主的土地。故鄉斷送在『家天下』的無知之手,令人何等悲憤!」「莽撞粗魯的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損傷了東北軍的形象,給延安中共日後壯大的生機,將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更集中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

百姓如蜉蟻,在無知政客或獨裁者舞弄下,只求個人安身立命也不容易啊!直到今天我們仍多麼需要耿介的知識菁英啊!

情到深處

一般讀者閱讀《巨流河》最受感動或感傷的應是張大飛。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條牽引的線,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1936年在隨齊大哥回家的同學中「最期待他那憂鬱溫和的笑容」;1937年年底張大飛投考空軍軍校,

篇三:芍药

芍药的故事 芍药花:惜别 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芍药花容美好,具有色、香、韵之美,与牡丹不相上下,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在送别恋人及亲人远行时,送一枝芍药花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梦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是我国最著名的花卉之一,世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相传古时,相爱男女离别之时,赠对方芍药。芍药的来历:芍药,多年生宿根草本,又名将离、可离、没骨花,余容、梨食、其积、解仓、白术、婪尾春。花期四到五月,花开如牡丹,古来被称为花相,唐罗隐咏牡丹有句“芍药与君为近侍”。芍药一名据说来自“绰约”,在某些方言里也的确仍然念成“shuo yue”或者“chuo yuo”。呵欠,大概是草木不同本的关系,芍药不如牡丹明艳夺人,但更柔媚轻艳,所以比喻美人时常用“烟笼芍药”啥的。其实芍药在上古时比牡丹更早成为名花。诗经郑风有《溱洧》一篇,咏的就是春秋时,每逢春日民间男女在溱河、洧河边上,踏青携游,少年男女更是互相赠送芍药以表示情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芍药又名将离或可离,在古代也被用来赠别情人或友人。晋代牛享曾问崔豹,古代情人将别离时,为什么赠以芍药?崔豹回答说的就是“芍药又名‘可离’,因此离别时用它赠人。”后以赠芍药作为爱情或离别的典故。不过究竟芍药赠离人在前还是名将离在前,谁为因谁为果还有待考证。

扬州芍药最为有名。宋人著有《扬州芍药谱》,说“扬之芍药甲天西,其盛不知始于何代”“扬之人与西洛无异,无贵贱皆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西洛即洛阳,只是扬州人戴的花不是牡丹而是芍药。所以姜夔作《扬州慢》,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红药无主烘托出兵乱后的扬州繁华寥落,最为沉痛。芍药的来历民间传说有一则。说的是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笑,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丹皮是顶有名的,杭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因此芍药也名“女科之花”。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

中国民间排12花神,芍药花神是苏东坡。想当年蔡繁卿为扬州太守,年年春天举行万花会,搜集芍药上千枝供他一人享乐还可以作作形象工程,把城内人家的苗圃都搜刮一空,啧啧,手下官吏还趁火打劫抢花不够还抢银子,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等到苏东坡到了,说这事实在扰民,从此不办万花会。扬州百姓感念他的体贴下民,纷纷说芍药托梦,苏学士死后就升天作花神去也。

芍药古时又称“婪尾春”。婪尾者,古时以酒巡匝,到最末坐者要连饮三杯,是为婪尾酒。因为芍药花开时已是春末,又被称为“殿春”,是春天最后一点亮色,所以特别惹人怜惜。个人感觉,宋代陈师道的芍药诗最好:

九十春光次第分,天怜独得占残春

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芍药的花色品种:扬州芍药据说有三十多种,名字都很好听:宝妆成、叠香英、冠群芳、醉娇红、点绛唇、玉逍遥、试梅妆、御衣黄、金带围??牡丹以深红为上,芍药则以金黄为贵。黄芍药里最有名气的又是金缠腰~~韦小宝扬州看的那个金缠腰。北宋庆历年间,殿学士韩琦后园中开了一本芍药,枝分四歧,每歧一花,花瓣殷红中间以金黄。韩学士一人欣赏不够还特邀其他四客来赏花,有心要应这四花奇景。不知真是花开吉瑞还是他慧眼识人,来的人都先后官居宰相~说来当时请客时不少人心存顾虑,以芍药是“殿春”之花而不吉利,所以大多推委,只有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没啥忌讳。临到开席前还缺一人,一个路过的朝官,据说是吕公著一心想看奇花,高高兴兴跑来,主人于是请他入席充数。当当当,哪知这个生性平淡的人日后真能着红腰金??替不肯来的人默哀记。

芍药源于黄河流域。早在三千多年前已为观赏植物,比牡丹还早一千多年,可称得上是花国中的“元老”。当时情侣惜别常用它表示深情厚意。昔日《诗经?郑风》中曾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载,被形容为多情之花。《本草纲目》说:“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民间历来把牡丹与芍药并称为“花中二绝”,把牡丹推崇为“花王”, 芍药为“花相”。几乎到了“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地位。

看来古人对芍药的赞美并非出于偏爱,实际上芍药的花型、花貌和花色均确有非凡之处。它的茎枝丛生,羽状复叶,花生枝顶,瓣片叠褶,状似绣球,色彩绚丽。一经绽开便恍如素体浓妆,清香流溢的娉婷少妇,溺溺娴娴地迎上前来,令人别有一番低徊留连的情调。历代诗人对芍药的吟咏甚多,其中以唐代韩愈的《芍药歌》最为脍炙人口。当他酒后静躺于繁花丛中,醉意尚未尽消,借初醒的朦胧幻觉所看到的芍药芳姿吟道:“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红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这种丰富的想象力而道出的诗魂,真令人感到韵味无穷。在解冻较迟的北方,芍药多在暮春至初夏之间,恰好正是牡丹出尽风头之后盛开,这更表达了自甘殿春、淡泊豁达的气度,受到许多文人的赞誉。在正常的情况下,其花期可长达20多天。除了夏季特别炎热的华南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广泛栽培。尤以扬州更是我国数一数二的芍药之乡。甚至有些地方芍药的落花有如一张地毯,可以铺满地面。《红楼梦》里有一段文字描写史湘云卧在石磴子上时,被四面的芍药花瓣飞了一身,她跌在地上的扇子也被落花埋殁了,这情景真可称得上是花的海洋啊。

芍药为毛茛科草本宿根花卉,品种甚多,常见的有“平顶红”、“西施粉”、“冠群芳”和“御衣黄”等等。民间除了种来观赏外,其根还可入药,大致可分白芍和赤芍两类,含有安息香酸、苯甲酸、挥发油、草酸钙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解痉镇痛、扩张血管、增强耐缺氧机能等疗效。而且它的花还可作为美食。清代《御膳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的花瓣与鸡蛋面粉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此可谓享尽人间口福也。

【一花一诗词】 芍药

梦尾春归去,将离倍寂寥。

红颜经日损,花事隔年遥。

冷落空期月,伶仃恨涌潮。

夜阑风乍起,唯有雨潇潇。

白居易 描写 芍药:这首诗把芍药的依依情思表达的形象生动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2.《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唐.钱起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3.《芍药歌》唐.韩愈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4.《戏题阶前芍药》唐.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5.《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唐.白居易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6.《芍药》唐.张泌

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闲倚晚风生怅望,

静留迟日学因循。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

7.《清平乐张秀实芍药词》元.刘敏中

牡丹花落。梦里东风恶。

见说君家红芍药。尽把春愁忘却。

隔墙百步香来。数丛为我全开。

拚向彩云堆里,醉时同卧苍苔。

8.《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

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9.《红芍药》元.王哲

这王哲知明,见菊花坚操。便将重阳子为号。

正好相倚靠。每常却要,缀作诗词,笔无停自然来到。

心香起、印出仙经,便贯通颠倒。便贯通颠倒。

早得得良因,速推推深奥。玄玄妙妙任穷考。

又更餐芝草。白气致使,上下盈盈,金丹结、练成珍宝。

凭时节、永处长生,住十洲三岛。

10.《红芍药》唐.元稹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其他: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贫放麴生疏,闻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芍药斗新妆,杨柳飞轻雪。著意留连不放春,已向东皇说。况是谪仙家,自有长生诀。方士呼来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芍药开残春已尽。红浅香乾,蝶子迷花阵。阵是清和人正困。行云散后空留恨。小字金书频与问。意曲心诚,未必他能信。千结柔肠愁寸寸。钿钗几日重相近。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

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

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

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芍药小纱窗。唾碧茸长。粉香犹涴旧时妆。玉佩丁东仙步远,好处难忘。草草赋高唐。终是荒凉。凉蟾飞入合欢床。争得花阴重邂逅,才不思量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与洧,浏其清矣。维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或许你会说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硬要说是牡丹呢?理由1:古时,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草芍药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芍药。而草芍药,就是今天叫芍药的植物,是初夏开花,即阴历的四月、阳历的五月开花。所以,在郑国的上巳节上,女子在即将和男人分别时,主动赠送的芍药,当然是现在的牡丹而不是现在的芍药了。芍药,其实就是现在的牡丹,古时候又叫‘将离’,是依依惜别的恋人相赠以结思念之情的信物,所以也称‘爱情花’。”

理由2: “朱熹在《诗集传》上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拔除不祥??于是士与女相与戏谑,且以芍药相赠结思情之厚也。’郑国的三月上巳,就是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之后改为阴历三月三。按公元纪年1991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7日,1992年是4月5日,1993年是4月25日,1994年是4月13日,查查今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1日。洛阳和郑州的气候差不多,而这个时候盛开的芍药当然是牡丹了。

芍药观赏胜地1.茱萸湾风景名胜区(扬州动物园):史上为古邗沟起点地,是隋唐鼎盛时期从北进入扬州的门户。其东临古运河,西傍大运河,北通邵伯湖,南接湾头古镇,是一座三面环水半岛型生态动植物园。目前景区内扬州市花——芍药种植面积60多亩,栽植品种达1000种,自古就有广陵芍药赛牡丹之说,每年在4月底5月初芍药节期间,数万朵鲜花齐放,万紫千红,整个景区成了花的海洋,赏花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2.北京的芍药 :芍药原产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大别山一带。在北京京西门头沟区的百花山也有野生品种。北京在辽金时丰台的芍药已甲天下。据《析津志》载:“芍药之盛,旧时扬州,今扬州遗种极少。而京师丰台,连畦结畛,依担市者,如万余茎”。又有文记:“丰台草桥一带,连畦接畛,一望无际”。在明清时,丰台的草桥十八村,村村都种牡丹。在明清时,京师的人们在春季,到法源寺看丁香、崇效寺赏牡丹,也到丰台观芍药。而且在明清时,在京城内有很多花市,如崇文门外的花市,现在的地名还叫花市,在春天时,丰台等地的花农们,纷纷担芍药的切花到花市上卖,人们买回后插瓶水养。可开放约半月。因当时的切花品种不像现在丰富,芍药就是切花的主要品种。在明清时,京城还有很多大芍药园。像位于宣武区的梁家园、介子园等。介子园的芍药多为画家作画写生。在西郊海淀有著名的园林清华园(不是现在的清华园,此清华园后为清康熙的畅春园,今北京大学的西门一带),为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的私家园林,园内也以牡丹、芍药著称。“是牡丹千计(棵),芍药万计(棵、丛),牡丹花、芍药花盛开时,人称为“花海”。可见芍药之多。在清代时,圆明园和颐和园的芍药也很多。在很多大的王府花园里,也多植芍药。因牡丹和芍药是分不开的,种牡丹就要种芍药,也可以延长花期,所以在西郊的极乐寺“国花堂”是以牡丹取胜,但芍药也是连畦成片。

篇四:初中情境默写(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情境默写

参考答案: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鱼我所欲也》情境默写

参考答案

1、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6、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7、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9、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1、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

参考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 ;在生活上

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行拂乱其所为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文章阐述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要勇于改过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曹刿论战》情境默写

参考答案:

1、《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小。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篇五:情景描绘法

【片断一】描绘外婆关爱自己的情景 昏黄的灯光下飘飘洒洒着温柔的灰尘,落在你银白的发丝上。你倚着古老的红木躺椅,八仙桌上的收音机里唱着你最爱的锡剧,你也跟着小声哼哼,手边还翻着一本发黄的菜谱,不时还嘟囔几句:“小丫头在长身体,得给她好好补补。”我不经意间发出了一点儿声响,惊动了你,你看着站在门口痴笑的我说:“丫头,咱们今天吃个童子鸡怎么样?”

【片断二】描绘老师解答问题的情景

“老师,您能不能帮我??”我小心翼翼地询问着老师。老师接过了试卷,那双手细纹密布,各色的粉笔也要在那双手上寻觅一丝缝隙。老师仔细审着题,厚厚的镜片后仿佛蕴藏了无穷的智慧宝藏。“应该这样解??”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如同一泓清洌甘甜的泉水,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片断三】描绘妈妈夜晚织毛衣的情景

我站在门旁,静静地看着这唯美的一幕。一伸,一钩,一拉;又一伸,一钩,一拉......一串串连续不断的动作,是如此的娴熟。母亲的手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上下翻飞;似一个精巧可爱的精灵,欢快飞跃......是那样的优美。我细细的端详母亲的那双

手,虽不像有些书中写的那样苍老,但是也有一些岁月的痕迹。母亲的眼神是那样的专注,以至于没有发现我的存在。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流露出的是爱的伟大,那明亮的眸子里折射出的是情的细腻。

【片断四】描绘感动中国“暴走妈妈”走路的情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路上每天都多了一个急急行走的人,留给人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背影。清晨,第一抹阳光穿透云彩,她就起身追赶太阳;傍晚,最后一缕阳光隐去光辉,她却还在等待月亮。满脸的汗水你来不及擦,路边的美景她没有心思欣赏,每天十公里的路程是她的必修课。没有人知道她到底走向哪里,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的终点是爱的彼岸,所以她的每一步都走得从容,每一步都走得有力,她的眼神里透出的是坚定的信念,汗水里折射出的是母爱的光辉,脚下走的是一条为儿子搭建的生命之路。一个个坚定的脚印满是对儿子的爱与关怀,一滴滴晶莹的汗珠是对生的希望。不需要什么奖赏,用不着大肆宣扬,儿子的健康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片断五】描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中乡居情景: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 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片断六】描写王昭君出塞后怀乡月夜弹奏琵琶的情景: 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片断七】著名作家余秋雨描绘王维的《渭城曲》原诗情景: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