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书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7:36 字数作文
书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字数作文

篇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新高考新国学

2012-08-14 085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词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拼音】zhì zhě yàoshuǐ, rén zhě yàoshān

【出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崔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乐”字读音考证

“乐”字应该读作“要”。《》“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经典释文》 案唐代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经典释文》意思是,“乐”读音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有两个“乐”字,第一个“乐”字读音解释完了,下面第二个“乐”字的读音与第一个相同。

在《经典释文》中,“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那么,对于这个“要”的读音,应当怎么看呢?

《慈湖家记》

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又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下?知者乐?,?乐?字释文,亦五孝反,确属可疑。”

《礼记》

此中举出《礼记》中的三句带有“乐”的话,并且以前的儒家对这三句话中的“乐”字都定音为“岳”。既然古儒已经有了注音,而现在又将《论语》中的“乐”字,定音为“五孝反”的“要”音,实在是值得怀疑的结论,恐怕《经典释文》本身就有所错误。

《论语》

通过上述简单的引证,可见将《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之“乐”字,读作“要”音,也是值得推敲的。从“经学”的角度看,该“乐”字应正读作“岳”音,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在文末,再说两句题外话。为什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呢?有云“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

于山,故乐山。”又有将“五行”之说引入者,云“知者属土,故乐水;仁者属木,故乐山。”录此二说,以供参考。

篇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摘要: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主要表现在诗人们骨子里的山水情结和外因作用下淡薄闲适、好高自远的追求上;诗人们在诗中的山水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诗人们的张扬的个性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浑然一体,体现古诗词中深藏的山水情话。

关键词:情结 意象 性情 情话

一、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水乡的风情 诗人杜牧的诗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莺歌燕舞,绿树红花;带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也深深维系着杜牧的江南水乡的情结。

(二)“青山横北郭,北水绕东城”——青山绕水的多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情景在“送”,意境却在“山”,在“水”。举首远望,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以水言志、以水言情、以水言别,在青山绿水之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依依不舍。

(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荒野的豪情

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

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

二、古诗词中的山水意象

(一)“孤藤老树温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整体意象

元曲家人马致远用“枯藤”“老树”“ 温鸦”“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等意象, 惯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表达《天净沙〃秋思》的整体意蕴,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增加一层荒凉感。诗人把九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等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这三句话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小桥流水”更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特定意象

好的诗人,常常能够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岑参这首诗,用“山”“路”“雪”“马迹”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山回路转和久伫雪中眺望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出那种情深意切。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友人踪迹杳无,像逝去的春日已不知飘泊何处,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性情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脉脉温情

此词开篇“水是眼波横”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

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如果没有对水的别开生面的奇想,这首生花之词就会花叶飘零,那妙曼的琴弦也会喑哑了。

(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率直淡泊

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情逸致

古人说,文如其人,诗亦如此。陶渊明的山水性情其实就是陶诗的山水性情。境由情生,情以造境。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如此闲适惬意。此诗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佳句”,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四、古诗词中的山水情话

(一)“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此话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外有山

山哪里会真的拦人,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是正因为诗人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

有的意境。在人生之中,想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当然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如山的稳重、厚实一般,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执着而恒定,不为面前的困难所折腰,正如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望得远

山有脊梁,人有人格。泰山,可以说是山中的伟丈夫。它的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与世故,正如仁者额头上的道道皱纹,是岁月和风雨的极好见证;登上峰顶,自然的回归,使人顿时忘却了身后的红尘俗事,感受着造物主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全新理解,有了抛却名利的自然之心。而这正是山的仁爱,它似乎在你不经意间时时处处告诉你做人的道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

“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语文教材中的山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形态。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灵、动、柔、变;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哲学蕴藏着正直,水的哲学贯穿着机智;山是静止的书,书写了青松气质、磐石风格,能够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水是流动的书,记载了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

篇三:15秋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答案

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起笔要( ),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 顺入

. 逆入

. 涩行

. 紧收

正确答案:

2. 《自叙帖》是( )狂草的代表。

. 王羲之

. 王献之

. 颜真卿

. 怀素

正确答案:

3. 唐张怀瑾称颂( )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 李斯

. 王羲之

. 王献之

. 颜真卿

正确答案:

4. 盖在作品上首的叫( ),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 迎首章

. 押脚章

. 号章

. 闲章

正确答案:

5. ( )的文学内容为秦始皇诏,计144字。这种有着政令教喻性质的文字,是极其理性的产物。理性使书写中规中矩,尽在法则的藩篱之内。

. 《峄山刻石》

. 《泰山刻石》

. 《琅琊台刻石》

. 《兰亭序》

正确答案:

6. ( )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勒”。

. 横

. 竖

. 撇

. 捺

正确答案:

7. 被古人形容为“润含春雨”的墨法是( )。

. 浓墨

. 淡墨

. 湿墨

. 渴墨

正确答案:

8. ( )在“永字八法”中称“努”。

. 横

. 竖

. 撇

. 捺

正确答案:

9. 中国文字发展到( )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正确答案:

10. ( )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啄”或“掠。

. 横

. 竖

. 撇

. 捺

正确答案:

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笔有“四德”,即( )。

. 尖

. 齐

. 圆

. 健

正确答案:

2.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 )等内容。

. 字法

. 章法

. 墨法

. 笔势

正确答案:

3. 属于王羲之的代表作有( )。

. 宣示表

. 荐季直表

. 乐毅论

. 黄庭经

正确答案:

4. 纸的选择方法包括:质地柔韧厚密,( ),依个性择纸。

. 色彩洁白

. 表面光涩适中

. 吸墨适度

. 据碑帖择纸

正确答案:

5. 一出戏有主角有配角,一幅画有近景有远景,一个字有主笔有次笔。主笔是指( )。 . 占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体支撑作用

. 笔画最长,书写难度最大的一笔

. 表现力最强的一笔

. 笔画最短,书写难度最小的一笔

正确答案:

6. 书法作品无论楷、行、隶、篆各体,都须讲究章法布局,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最为强烈和充分。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正确答案:

7. 短撇又称平撤,与水平面相比其倾斜角度较小,长度较短。短撇有( )这几种情况。 . 直撇

. 方笔短撇

. 方头短撇

. 圆笔短撇

正确答案:

8.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 ),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

. 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

. 如何留边

. 如何排行

. 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

正确答案:

9. 长撇又称斜撇,比短撇细长些,倾斜的角度也大些。长撇一般有( )这几种情况,一为直撇,一为孤撇,另一种是特殊的柳叶撇。

. 直撇

. 弧撇

. 柳叶撇

. 圆笔短撇

正确答案:

10. 就一般规律而言章法布局的要领是( ),以及终篇收势。

. 意在笔先

. 量纸定字

. 首字领篇

. 行气贯通

正确答案:

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兰亭序》全篇324个字,分28行,字字相映带,行行相呼应,若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浑然一体。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2. 唐人尚韵,说的是晋人崇尚潇洒飘逸、自然清新的韵致。晋人尚法,指的是唐人崇尚法度规矩,并以此作为创作范式,循规蹈矩,讲究出处,法则重于性情。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3.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4. 润笔不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5.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6. 露锋收笔,是收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而有明显的锋芒的收笔方法,又称出锋收笔。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7. 清代王文治喜用淡墨,曾被誉为“淡墨探花”。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8. 单款是指落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及地点等。位置在正文之后。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9. 起笔、行笔、收笔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种点画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所谓“逆入、涩行、紧收”,便是这三种用笔方法的要决。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10.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11. 提画又称挑画,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策”。与撇画的形状相似、方向相反,写法与撇相近。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12. 行笔要“涩行”,所谓“涩行”,即是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克服这种力量而前行。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13. 楷书的横画有主次之分,势态有仰覆之别,起笔与收笔也有藏露方圆的不同。 . 错误

. 正确

正确答案:

14.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 错误

篇四:探析“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探析“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摘要: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他所提出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统一体,是和谐、是境界。

关键词:智者 仁者 乐水 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里,孔子用“山”和“水”的形象来比喻智者和仁者之所“乐”,间接地也就是折射智者和仁者本身。“仁”跟“智”是孔子思想里的重要成分,他强调“仁智统一”,其中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智则是实现仁的前提,进而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但是终究,孔子把二者和谐统一了起来,“乐山”、“乐水”,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

一、仁和仁者

仁,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为两人相遇、亲密无间之意。所以《说文·人部》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二。”

在《论语》中,“仁”字数出现达109次之多,这也就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呢?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仁”有下述内容:“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这里,孔子首先规定仁的本质即为“爱人”。“仁的根本在于爱别人。”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②“孝”是君子的仁德品性,“孝”是子女奉养父母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将爱人从爱自己家人扩展到爱别人、爱别人的家人。进而能够达到如孟子所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③ ,正所谓“泛爱众而亲仁”。“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综观孔子对仁的种种表述,可以看出孔子以“仁”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仁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是人的合社会伦理而动的行为,是人的处世原则及方法、伦理信条和规范。他自己也说:仁者,人之德也。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爱人”。“仁是我思想的核心,而‘爱人’又是我所规定的仁的本质和基本内容,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扩充、放大和引申。”[ 4 ]总之,“爱人”是为仁之本, “仁”是人的理想人格化,“仁者,人也”。[ 2 ] P31

孔子不仅用“爱人”来解释“仁”,而且提出“忠”“恕”是实行仁的根本途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孔子曾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

参告诉其他同学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 ] P16。所谓忠恕之道,就是推己及人:“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说的“仁之方”,就是用“推己及人”的方式实行仁。“忠恕之道”着重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利他、惠他精神。孔子认为要真正做到“忠恕之道”,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必须有善良的本性,有“爱人”之心。因此,仁的关键是“爱人”,只有具备了“爱人”之心,才有可能在人际关系中贯彻“忠恕之道”,将心比心,在社会互动中体谅和理解对方,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忠恕”是行为准则,“爱人”则是这个行为准则的道德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仁的核心,紧密统一于仁的范畴之中。

所谓“仁者”,即仁德之人,有仁德之人。 “仁”最早出自于《诗经》,用以描写两位强壮的贵族狩猎者“既英俊又仁”。这里,“仁”就指带有男人气或强壮的意思。从而孔子说“仁者”即“君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古人常说:仁者无敌。仁者,君子,就要行天下,非为己一人。德行天下,在己,克制私欲,留有本心,自身修为;于他,就要爱人,具备“忠恕之道”。

二、智和智者

智,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曰,从知,知亦声。《说文·白部》:“zhi(智),识词也。从白、亏、智。知、zhi本来是一个字,zhi隶书省作“智”。《说文·矢部》:“知,识词也。从口、矢。”段玉裁注,知、zhi音义均同,“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就是说智识敏捷,从口里出来的言词其速率犹如张弓放出的箭矢。智是知

后起字,本义为智识敏捷,引申为智慧、聪明、计谋,又兼知识的意思。

《论语》全书提及“知”一词高达约116次。[ 7 ]其中约有91次的“知”(读阴平) ,约有25次的“知”(读去声) 。“知”(读阴平)是指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知识之意,属于知识论的基本范畴。“知”(读去声)可与“智”相通,意为才智、智慧。由学到知,由知到智,再到仁智统一。这是由知识到智慧的上升过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论语·公治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也,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论语·宪问》)“由,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 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以上读阴平)这是由学而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论语·雍也》)(以上读去声)这是由“知”到“智”。在孔子看来,人是靠学、问、思而得知的;从伦理道德价值定位而言,有了知识,才可以将知识上升为智慧,即“知识产生美德”逐步实现个体的理想人格。无知而愚

昧的人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仁的,孔子所谓“知者不惑”《(论语·子罕》) ,“智者利仁”,“知者乐水”(《论语·雍也》) ,“知者不失人”(《论语·卫灵公》)都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的。由学而知,由知而智,仁智结合,可谓圣矣。

所谓智者,就是有知识,聪明的人。一方面,智者聪明,有知识;另一方面,智者去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强,能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为大智慧,非为小聪明。知者便是那些对自己、对人生、对人性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的人,并且因为智慧而解脱,从而“不惑”。

三、?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岳稚?何以乐水

智者是聪明、有知识的人,仁者是有仁德的人,智者何以“乐水”,仁者何以“乐山”呢?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

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

篇五: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福师《书法》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 )在

“永字八法”中称为“勒”。

A. 横

满分:2 分

2. 擒笔与纵笔是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在总结吸收前人用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 周星莲 满分:2

3. 起笔要( ),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B. 逆入

满分:2 分

4. ( )在“永字八法

”中称为“啄”或“掠。

C. 撇

满分:2

5. ( )指捺画像裹足老太的小脚。

B. 足形

满分:2 分

6. 写横画提笔折锋时,提过了头,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被

称之为( )的病笔。

C. 钉头

满分:2 分

7. 《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这里称( )为“管”。

A. 笔

满分:2 分

8. 被古人形容为“润含春雨”的墨法是( )。

C. 湿墨

满分:2 分

9. 中国文字发展到( )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

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D. 小篆

满分:2 分

10. ( )在

“永字八法”中称“磔”。

D. 捺

满分:

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布白有误的情况包括( )。

A.

间隔不当 B. 左右不称

C. 疏密不匀

D. 比例不当

满分:2 分

2.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 ),如何协调文字与

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

A.

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 B. 如何留边

C. 如何排行

D. 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

满分:2 分

3. 书法作品无论楷、行、隶、篆各体,都须讲究章法布局,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最为

强烈和充分。

B. 行书 C. 草书

满分:2 分

4. 对联

通常也称做“对子”。对联包括:

A.

堂联 B. 楹联

C. 门对

D. 春联

满分:2 分

5. 纸的选择方法包括:质地柔韧厚密,( ),依个性择纸。

A. 色彩洁白

B. 表面光涩适中

C. 吸墨适度

D. 据碑帖择纸 满分:2 分

6.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 )等内容。

A. 字法

B. 章法

C. 墨法

D. 笔势

满分:2 分

7. 属于王羲之的代表作有( )。

C. 乐毅论

D. 黄庭经 满分:2 分

8.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

临帖有( )这几种方法。

A. 对临

B. 格临

C. 背临

满分:2 分

9. 长撇又称斜撇,比短撇细长些,倾斜的角度也大些。长撇一般有( )这几种情况,一

为直撇,一为孤撇,另一种是特殊的柳叶撇。

A. 直撇

B. 弧撇

C. 柳叶撇 满分:2 分

10. 在中国古代,书法的功能是多样性的,比如( )。

A. 实用的文字记载功能

B. 交流功能

C. 满足审美愉悦的功能

D. 宣教化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满分:2 分

1. 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名章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

句诗等。

A. 错误

满分:2 分

2. 润笔不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

A. 错误

满分:2 分

3. 楷书的横画有主次之分,势态有仰覆之别,起笔与收笔也有藏露方圆的不同。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提画又称挑画,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策”。与撇画的形状相似、方向相反,写法与撇相

近。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欧阳询的《九成宫》是一件法则高度体现的作品。前人认为欧书“楷书之极则”。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

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清代刘墉书法喜用浓墨,被誉为“浓墨宰相”。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又由于这些铜器中以礼

器、乐器居绝大多数,而礼器中以鼎为最多,乐器中以钟为最多,故又称金文为“铜鼎文”。

B. 正确

满分:2 分

9.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ú季质鞘榉ㄗ髌纷钪匾谋硐质侄沃唬谴醋魇榉ㄗ髌繁匦胝莆盏闹逗图寄堋?/p>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广义而言,书法则不仅指毛笔书法,还包括了钢笔书法、粉笔书法以及少数民族书法

甚至日本的假名书法、韩国的韩文书法等等。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平稳,是指字中起到支撑作用的笔画与该字的重力线相吻合,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

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隶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

A. 错误

满分:2 分

15. 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说法。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临帖的方式,与读帖的博与杂相反、是求精求专,特别是初入门的人,切不可频频换

帖,今天写颜,明天学欧,朝三暮四地临习,这样不会有进步的。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收笔要“(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书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也就是指“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收笔方法。

B. 正确

满分:2 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