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有一位牧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0:37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有一位牧师高中作文

篇一: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与写作指导之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

与写作指导之"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作者:佚名

导语:本文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介绍了审题技巧。并列出若干范文以及点评。旨在帮助高考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解读]

这是一道现在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的作文题目。作文材料带有明显的“寓言”特征,全面理解材料含义是立意的关键。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理清这则材料的要点:牧师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牧师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

可以说,本则材料中心指向的关键词是:爱的方式。

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童”的角度:

1.爱要讲究方式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贵的情感。学童爱花,天经地义,但他爱的方式有误。爱花,就想占为己有(摘花),这不是爱,是伤害(花枯萎凋谢)——爱花的学童想把花占为己有,往往就是由于这种占有欲而令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而消亡。由此及彼联想社会人生,可立意为: ①爱要讲究方式;

②错误的爱是一种伤害;

③占有的爱,会让爱窒息;

④有一种爱叫放手;等等。

2.把爱留下,会有更美的风景

学童在牧师的巧妙引导下,明白了“花儿很美,是因它一直留在这里,这样更多的人也能欣赏到它的美丽”是爱花的正确做法,就将花留下,实际上就是将爱留下。花是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可立意为:

①换种方式,也许别有洞天;

②让爱播撒人间,让世界更加美好;

③留下的,是爱,是更美的风景;等等。

3.分享美,让爱升华

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学童将花留在园中,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分享精彩缤纷的美丽。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而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让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是一种更高的爱的境界。由此可立意为: ①分享美,才能永恒拥有;

②不独自占有,才能有个更加缤纷的世界;

③在分享美、分享爱中,我们收获快乐和感动;

④分享美,让爱升华;等等。

二、从“牧师”的角度:

每一个人对待同一样事物都会持有不同的方式,就像花园中的花,不教育他人去保护它们,那它们永远不会给别人带来芳香。只有善于教育的人,那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学童要摘花,牧师没有阻止,更没有呵斥、指责,而是善于教育,巧妙疏导,让学童对花的爱转到正确的做法上,由此可立意为:

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

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

三、从“牧师”和“学童”关系的角度:

学童要摘花,在牧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童乐意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成就了满园春色,他们也成为好朋友。可以说爱(花)是学童和牧师感情共鸣的基础,牧师爱花自不必说,学童如果不爱花,牧师的引导再巧妙,学童也不会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由此可立意为:

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

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

③善于沟通,实现双赢;等等。

推荐素材

1.让爱播撒人间: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如今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 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吴孟超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2.爱的独特方式:“老虎+熊猫”=林氏育儿经

华裔青年林书豪奇迹般地崛起NBA球场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否关系?美国媒体认为林书豪的父母是“虎和熊猫的结合体”。一方面对林书豪给予了高期望,但另一方面也给予了不求回报的支持。林书豪的妈妈吴信信也堪称“虎妈”,她曾经因为林书豪在高中时得到一个A-而不是A,就打电话给篮球教练,威胁不让林再打篮球。林妈的“熊猫性”体现在:当林书豪即将在哈佛大学毕业时,她不仅接受了儿子去闯NBA而不是读MBA的决定,而且坚定地支持他。林妈说:“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我记得那时候我说,大不了就再多养他几年。但是不要打太多,我养不起你这么多年??现在我不用养他,是他养我了。”

用林书豪的话说,我最感谢父母的是,他们与我谈论篮球时谈的不是输赢,不是我得了多少分,而是讨论我的打球习惯、态度、举止礼仪等等,他们教得非常好。我记得有很多次,我在赛场上得了很高分,但是情绪却控制得不好,有时脾气很差,那么赛后他们就会与我谈谈情绪的问题,而不是恭喜我得了多少分。我很佩服他们的教育视角,我现在还在向他们学习,他们看比赛的角度,判断我成功与否的标准,对我来说是比任何人的评价都有价值。

3.梵·高流芳百世的作品《向日葵》: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向日葵》。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经典题目

《错误的爱是一种伤害》《占有的爱,会让爱窒息》《有一种爱叫放手》《转换思维,也许别有洞天》《爱我、你就放开我》《让爱播撒人间,让世界更加美好》《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开得越发灿烂》.

佳作示例

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吴明

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学童留下“一朵花”,实际上就是留下“一座花园”,让更多的人分享精彩缤纷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种更高的爱的境界。

分享美,让美永恒,让爱升华。梵高为那阳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动,他决定记录这永恒的美。但是他并没有把向日葵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在心中仔细领会向日葵的神韵,再将它们展示在画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显示出非凡的活力和美,让更多的人得到分享。正因为梵高这种爱的升华,使他的作品流传千古。

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有感于一首法国民歌,创作出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普契尼,听过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这首优美歌曲录入自己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其传遍世界。美丽的歌曲由于分享而更美丽,他们得到永恒。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爱也荒芜。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逢花开时节,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观赏,经常踩坏花园小径和留下垃圾。那位妇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杂草荒芜。妇人也只好后悔地感叹了。没有了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爱也就荒芜。

世界因为分享美丽而精彩和缤纷,我们也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感动。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让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才是人生升华的一个境界。

学童懂得美丽需要分享。唯有分享美,才能拥有恒;不独自占有,才能有更加缤纷的世界。学童留下“一朵花”,让“一座花园”拥有了永恒的美丽,也让自己的爱得到了升华。 教师点评

“分享美,让爱升华”立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考生审题精当、准确、独到。全文从材料中自然地引出观点,而后运用典型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结尾回扣开头并再次点题升华,是一篇独具匠心的好文章。

篇二: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作文讲解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

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 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

“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一、(“爱和美”话题)

爱,就别搂得太紧

人总是有一种占有欲的,就像那个爱花的学童想把那花占为己有一样。可是往往就是由于这种占有欲而令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而消亡,所以,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放开她,美才会存在得更久。

历史被如纱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细心聆听时,总会有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中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在篮球的王国——美国我们发现了一个第一次以“状元秀”的身份到NBA打球的中国人——姚明。

中国制造的姚明可以说是中国男篮的绝对主力,我们全国人民都以他为荣并且很爱他。可是我们国家并没有让姚明只能在中国打球,相反,我们把他送出了祖国,到了遥远的NBA去打球。因为我们爱他我们便不能把他搂得太紧!

姚明,让他到美国锻炼,所以才有了2004年我们中国篮球队打败世界冠军赛黑队闯入雅典奥运会八强的辉煌。放开姚明,它的美才能在中国在世界上传递,他的美才能永存不朽。 “百姓们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这是拆弹专家王百姓的真实写照。

10年间,一点五万枚炸弹,王百姓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斗争。有人问他的妻子:“为何让您的丈夫做这么危险的事?”他的妻子平静地说道:“因为他是一名警察,更因为我爱他。” 确实是这样,正因为王百姓的妻子爱王百姓,所以她才放开他的丈夫,让王百姓去做应当做的事情,而不是把他捆在家中。因为王百姓妻子的放手,才让王百姓成为中国最美的人,他因此感动了全中国。两个苹果预示平平安安,这就是王百姓妻子深爱王百姓的真实写照。 我们中国人爱瓷器,但是我们并不把他放在中国,而是把他推广到全世界。放在中国,它的美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但只要我们放开它,它的美才会拥抱不衰。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有些美常常因为人的贪念而被时间悄悄掩埋,有些美常常因人的占有欲过强而从此消亡。滚滚历史洪流中常常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放手吧!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更多更长久的美,你的心灵也会因此得到升华。

二、(“共享”话题)

爱,不等于占有

灵魂一但被上了枷锁,心就无法在天际翱翔。

——题记

有一个牧师来到他的新教区,却发现附近的孩童任意摘取花园里的郁金香,他感到很痛心。于是有一天,他问一个想摘花的小孩:“你喜欢这朵花吗?但如果你摘走它的话,它就只能再活几小时呀。”那小孩想了想,决定把花留下不摘。其它孩子纷纷仿效,于是那年春天院子里布满盛开的郁金香。

牧师的话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于是盛开的郁金香点缀了春天,也装点了孩子们的心灵。

爱,并不等于占有。让他活在属于自己的天地,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郑人养鱼的故事:郑人非常喜欢鱼,于是买了一缸鱼放在家里。郑人对鱼呵护有加,每天定时喂食,经常给鱼换上新水,但鱼却一天天失去活力。郑人却在一旁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人劝他说:“鱼本应生活在江河里,这么小的一个鱼缸怎能让他们获得舒适?你还是早点把鱼放回河里吧。”郑人不听,不久,鱼都死光了。

现实生活中郑人养鱼这种事又何尝少呢?人们把鸟关在竹笼里,只为了聆听它清脆的啼叫,但笼里鸟的叫声日渐凄楚;人们把老虎养在铁笼里,只为了观赏它盘踞山林的雄姿,但笼中虎却日益懒惰,更有甚者终日在笼中睡大觉。……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悲剧已经发生,但无知的人们却让悲剧一次次重现。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是人们也把自己的孩子关在了“笼”中!人们把孩子关在了书本制成的笼子里,就像那些

可怜的小鸟和老虎?这不是爱,是对孩子天性的谋杀!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她怕别人踩坏花园小径、留下垃圾,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了。妇人只有后悔。没有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人有与民同乐的胸怀,今人难道就没有分享美丽分享快乐的智慧?唯有分享,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

三、(“转变思维”话题)

改变给予的方式

若是牧师听任孩子把花摘走会怎样呢?或许,美丽的花园从此会被毁,孩子们可能很久也不能再度拥有美丽的郁金香了。

所以,同样是慷慨的给予,但若是给予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可能是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终会遇到许多人需要你的扶持或帮助。例如一个前来要饭的乞丐,你很可能给他几块钱就打发他走了。而乞丐揣着这些钱,顶多只能换来一顿饭,所以我们施与的恩惠只能停留在一顿饭上,对于乞丐自身,我们的恩惠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听说过一位农村妇女,她让前来乞讨的乞丐帮她搬砖,当乞丐搬完砖累得浑身大汗后,她才把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乞丐。然而这笔钱对于乞丐的意义已非同一般。这笔钱是他靠劳动挣取的,是他的血汗钱,在这施舍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人生活应有的尊严及劳动获得收益的无比喜悦,这些已激起了乞丐心灵的巨大波澜。后来那乞丐出人头地了。所以,妇女给予乞丐的不仅是钱,而是做人的尊严。

不是任何给予都能给受施予者以拯救的。对于从小就偷窃成癖的孩子,母亲若只是一味地宽容,那这宽容只能把孩子一步步推入深渊。给予需要讲究方式,因为若施予的方式高明,你所施予的将不会是物质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机遇,甚至是被施予者的生命转折。

曾经有一个富商,他想到他所要帮助的贫困山村视察。在那里,他发现村民们面色青黄,衣衫褴褛,境况可怜,让他深感捐助钱财的必要。但当他发现此村村民用竹子烧火时,他感到十分吃惊。原来此地竹子太多,所以村民们就用它来烧火。商人不禁感叹村民的愚昧:如此好的资源却不懂好好利用,导致如此境地,即使我捐再多的钱又能改变什么!于是他决定不直接捐钱,而是与村民做一笔关于竹子的买卖。后来商人用这些竹子发展了许多产业,并将利润回馈给村民,村民们也终于意识到本村资源的发展潜力,努力搞起了农村经济,于是这个村就慢慢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

所以,施予恩惠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及其所带来影响或许都会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深远。要知道,充满智慧的给予不是让人拥有一朵被摘下的郁金香,而是让人拥有一个永远生机勃勃的大花园。

四、(“教育方法”话题)

美丽之花开在教育枝头上

我们喜欢一样事物,往往想把它占为已有,如何克服这人性的弱点,凶恶地吼孩子们或地赶走孩子们是一种方法,但那也许会激起孩子们的叛逆心理,以至更加恶意的毁坏花朵,也许某些孩子的脆弱心灵会因被吼而留下阴影……牧师的做法显示了教育的智慧,他循循善诱,耐心而巧妙地解释给孩子们摘花与不摘花的结果,结果,不仅使鲜花开得更久,还结交了大

批朋友,同时,也催开了孩子的心灵之花。

可见,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呈献完全不同的教育结果。

牧师的教育方式令人敬佩。但当今社会,有些家长对做错事孩子罚跪到天亮,或是拿起棍条就打,结果呢,也许使孩子的恶性变本加厉,或是使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其实,在这些屡次的失败中,我们不是早就应该反省了吗?

想当年,“万世师表”的孔子也道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道理。《战国策》中有记:触龙说赵太后,以幼子为质,借兵捍国,终成功名载入汗青。姑且不论触龙之口舌才能,不妨从他说服太后的方法来探究。知太后起初不愿送儿为质,皆为爱子心切,触龙以此点为切入口,谆谆善导,步步深入,终使赵太后顿悟,明白了何为真正爱子。触龙此着,胜于何处?另辟蹊径,不正面劝说,敢于从另一角度来辩说!莫不又比群臣莽然规劝,反遭太后“唾其面”的方法高明了!

寻幽访胜,山重水复疑无路。若当真无奈何,不妨转过身,另辟一条蹊径,也许,便能探觅出那柳绿花明的所在。

为人与处世,莫不也如此?当前路险且阻,若是只逞匹夫之勇,一往无前,却不懂得静心思虑,尝试换个角度处理问题,难保会处处碰壁。

淘尽时间的沙砾,我们可看到历史的智慧结晶:换一个方向,未尝不能抵达梦想的胜地;眼前冰雪严寒,换一个角度,也许便能看见春暖花开;头顶阴霾密布,换一条道路,或者就看到云蒸霞蔚的天空。为人处世,何必死守住一个方向?换一个角度,前方,或许便是你心中的天堂。

美丽之花开在教育枝头上,只有善于教育的人,心灵的花朵才会越发开得灿烂,才会长开不败,永远美丽。

新材料作文“幸福在河对岸”写作指导及例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 “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

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参考题目】:

《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何必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主人》、《别只盯住远方》等。

【精彩例文】:

幸福还在

人们往往容易贪慕别人的欢乐,却遗忘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富人腰缠万贯,周身绫罗绸缎,而穷人只要一间破草屋。

富人问穷人幸福吗?其哦哪个回答很幸福,富人觉得不可理喻,拂袖而去。一天,富人家里发生火灾,全部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也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夏天很热,富人有累又渴,于是他敲开一间草屋的门,开门的正是当年那个穷人,富人向穷人讨了一碗水,喝完,穷人问他什么是幸福,富人回答说,幸福就是手中的这碗水。

一碗水能有多幸福?可它却是富人心中幸福的定义。那么你呢,朋友?你的幸福是赚大钱么?是考上名牌大学么?还是做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呢?无疑,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会是幸福的,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不过是你心中的一种渴望,它不是你最需要的,而幸福恰好是你最需要的如同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的物质,也许我不该说是物质,因为幸福它本就不是有形的,它是属于你掌心的一丝温暖,他是属于你眼角的一个表情,它也是属于你心灵的一块绿洲,滋养你的生命之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投向别处,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幸福,既而心生羡慕,于是,幸福就在这样的彼此歆羡中悄然流逝了,如同蒸馏水渗入土壤,并未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任何养料。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夜等待你回家的一盏灯,可能是朋友送你的一双手套,可能是萍水相逢的人对你道一声“你好!”,更甚者,幸福就是你在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窗外阳光正好,草长花红,你不觉得在那一瞬间被幸福撞了一下腰么? 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募然回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押题

2014年高考作文押题

材料一、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写作指导: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理清这则材料的要点:牧师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牧师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

可以说,本则材料中心指向的关键词是:爱的方式。

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童”的角度:

1.爱要讲究方式

①爱要讲究方式; ②错误的爱是一种伤害; ③占有的爱,会让爱窒息; ④有一种爱叫放手;等等。

2.把爱留下,会有更美的风景

①换种方式,也许别有洞天; ②让爱播撒人间,让世界更加美好; ③留下的,是爱,是更美的风景;等等。

3.分享美,让爱升华

①分享美,才能永恒拥有; ②不独自占有,才能有个更加缤纷的世界; ③在分享美、分享爱中,我们收获快乐和感动; ④分享美,让爱升华;等等。

二、从“牧师”的角度:

每一个人对待同一样事物都会持有不同的方式,就像花园中的花,不教育他人去保护它们,那它们永远不会给别人带来芳香。只有善于教育的人,那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学童要摘花,牧师没有阻止,更没有呵斥、指责,而是善于教育,巧妙疏导,让学童对花的爱转到正确的做法上,由此可立意为:

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 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

三、从“牧师”和“学童”关系的角度:

学童要摘花,在牧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童乐意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成就了满园春色,他们也成为好朋友。可以说爱(花)是学童和牧师感情共鸣的基础,牧师爱花自不必说,学童如果不爱花,牧师的引导再巧妙,学童也不会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由此可立意为: 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 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 ③善于沟通,实现双赢;

【佳作示例】

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学童留下“一朵花”,实际上就是留下“一座花园”,让更多的人分享精彩缤纷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种更高的爱的境界。

分享美,让美永恒,让爱升华。梵高为那阳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动,他决定记录这永恒的美。但是他并没有把向日葵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在心中仔细领会向日葵的神韵,再将它们展示在画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显示出非凡的活力和美,让更多的人得到分享。正因为梵高这种爱的升华,使他的作品流传千古。

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有感于一首法国民歌,创作出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普契尼,听过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 ,毫不犹豫地将这首优美歌曲录入自己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其传遍世界。美丽的歌曲由于分享而更美丽,他们得到永恒。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爱也荒芜。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逢花开时节,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观赏,经常踩坏花园小径和留下垃圾。那位妇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杂草丛生。妇人也只好后悔地感叹了。没有了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爱也就荒芜。

世界因为分享美丽而精彩和缤纷,我们也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感动。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将自己的心爱之物与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才是人生升华的一个境界。

学童懂得美丽需要分享。唯有分享美,才能拥有恒;不独自占有,才能有更加缤纷的世界。学童留下“一朵花”,让“一座花园”拥有了永恒的美丽,也让自己的爱得到了升华。

【教师点评】

“分享美,让爱升华”立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考生审题精当、准确、独到。全文从材料中自然地引出观点,而后运用典型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结尾回扣开头并再次点题,是一篇独具匠心的好文章。

材料二、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立意:(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

(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4)学历不等于能力。

优秀例文: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看到第一份状元的名单,人们大都会发出疑问,他们是谁?他们有何建树?而看到第二份名单,心里便会豁然开朗,他们青史留名,被后人熟知。这个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令人深思。

要借鉴,培养真正的人才。

如果有人问,一百分比九十九分多了一分什么?我会答:“多了一分压力,少了一分快乐。”在我们上学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满分,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旅途中迷失了自我。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为了追求高分抛弃了自己的理想,而是为如何获得高分而绞尽脑汁;为了追求高分,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只是想,等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去追求最初的梦想,可恍惚间老之将至,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失去棱角,更适合考试,实属无奈之举。

如何培养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而不是一群庸才,值得我们思考,不要使之今日之状元,成为昔日之状元,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要豁达,不计较一时得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思考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才;对于个人来说,要思考如何适应社会。说实话,我非常敬佩状元们,他们往往有超人的意志力,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金榜题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状元毕竟只有一个,在他之下的人也实在不应该气馁。与状元们比,你拥有更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玩乐中你欣赏了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景,而状元们却不拥有。因此,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你此时不如他,可人生如此漫长,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比状元们更灿烂辉煌。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残酷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取士,埋没不了古代有才华的文人,同样,如果你真是一颗金子,那么应试教育也埋没不了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后人广为流传;金圣叹批改的文章被后辈文人研究,传看;顾炎武,黄宗羲的先进思想,也被后人继承。想当初,他们可都是落地秀才,可这又如何呢?

也许你的分数最高,可你未必成为科学家,也许你名落孙山,可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总有一天会发扬光大,就像那些古人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材料三、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写作指津】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参考例文】

换一种眼光看“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

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

得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换一种眼光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 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企业难以成功。

材料四、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写作点拨】

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吗;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例文荐评】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是啊!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也许,他累了,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那却是酸的,他给了你甜橘子,那却是小的。于是,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快乐,有人悲伤......

但我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背靠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面向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但是你的改变,却收获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踌躇满志,也曾苦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曾在堂堂王宫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可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然而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施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

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劝告却反而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让自己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古。

我想,他们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来了历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有酸也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甜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属于你!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就会收获甜甜的味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之灯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篇四:2014年高考作文押题

2014年高考作文押题

材料一、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写作指导: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理清这则材料的要点:牧师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牧师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

可以说,本则材料中心指向的关键词是:爱的方式。

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童”的角度:

1.爱要讲究方式

①爱要讲究方式; ②错误的爱是一种伤害; ③占有的爱,会让爱窒息; ④有一种爱叫放手;等等。

2.把爱留下,会有更美的风景

①换种方式,也许别有洞天; ②让爱播撒人间,让世界更加美好; ③留下的,是爱,是更美的风景;等等。

3.分享美,让爱升华

①分享美,才能永恒拥有; ②不独自占有,才能有个更加缤纷的世界; ③在分享美、分享爱中,我们收获快乐和感动; ④分享美,让爱升华;等等。

二、从“牧师”的角度:

每一个人对待同一样事物都会持有不同的方式,就像花园中的花,不教育他人去保护它们,那它们永远不会给别人带来芳香。只有善于教育的人,那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学童要摘花,牧师没有阻止,更没有呵斥、指责,而是善于教育,巧妙疏导,让学童对花的爱转到正确的做法上,由此可立意为:

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 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越发开得灿烂……

三、从“牧师”和“学童”关系的角度:

学童要摘花,在牧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童乐意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成就了满园春色,他们也成为好朋友。可以说爱(花)是学童和牧师感情共鸣的基础,牧师爱花自不必说,学童如果不爱花,牧师的引导再巧妙,学童也不会接受牧师的建议将花留下。由此可立意为: 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 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 ③善于沟通,实现双赢;

【佳作示例】

一朵花与一座花园

世界上有太多美丽的事物让我们喜爱。但是美丽需要分享,爱,不是占有。学童留下“一朵花”,实际上就是留下“一座花园”,让更多的人分享精彩缤纷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种更高的爱的境界。

分享美,让美永恒,让爱升华。梵高为那阳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动,他决定记录这永恒的美。但是他并没有把向日葵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在心中仔细领会向日葵的神韵,再将它们展示在画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显示出非凡的活力和美,让更多的人得到分享。正因为梵高这种爱的升华,使他的作品流传千古。

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有感于一首法国民歌,创作出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普契尼,听过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 ,毫不犹豫地将这首优美歌曲录入自己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其传遍世界。美丽的歌曲由于分享而更美丽,他们得到永恒。

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爱也荒芜。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逢花开时节,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观赏,经常踩坏花园小径和留下垃圾。那位妇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杂草丛生。妇人也只好后悔地感叹了。没有了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爱也就荒芜。

世界因为分享美丽而精彩和缤纷,我们也从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感动。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唯有分享,不独自占有,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将自己的心爱之物与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动,这才是人生升华的一个境界。

学童懂得美丽需要分享。唯有分享美,才能拥有恒;不独自占有,才能有更加缤纷的世界。学童留下“一朵花”,让“一座花园”拥有了永恒的美丽,也让自己的爱得到了升华。

【教师点评】

“分享美,让爱升华”立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考生审题精当、准确、独到。全文从材料中自然地引出观点,而后运用典型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结尾回扣开头并再次点题,是一篇独具匠心的好文章。

材料二、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立意:(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

(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4)学历不等于能力。

优秀例文: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看到第一份状元的名单,人们大都会发出疑问,他们是谁?他们有何建树?而看到第二份名单,心里便会豁然开朗,他们青史留名,被后人熟知。这个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令人深思。

要借鉴,培养真正的人才。

如果有人问,一百分比九十九分多了一分什么?我会答:“多了一分压力,少了一分快乐。”在我们上学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满分,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旅途中迷失了自我。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为了追求高分抛弃了自己的理想,而是为如何获得高分而绞尽脑汁;为了追求高分,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只是想,等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去追求最初的梦想,可恍惚间老之将至,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失去棱角,更适合考试,实属无奈之举。

如何培养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而不是一群庸才,值得我们思考,不要使之今日之状元,成为昔日之状元,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要豁达,不计较一时得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思考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才;对于个人来说,要思考如何适应社会。说实话,我非常敬佩状元们,他们往往有超人的意志力,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金榜题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状元毕竟只有一个,在他之下的人也实在不应该气馁。与状元们比,你拥有更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玩乐中你欣赏了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景,而状元们却不拥有。因此,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你此时不如他,可人生如此漫长,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比状元们更灿烂辉煌。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残酷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取士,埋没不了古代有才华的文人,同样,如果你真是一颗金子,那么应试教育也埋没不了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后人广为流传;金圣叹批改的文章被后辈文人研究,传看;顾炎武,黄宗羲的先进思想,也被后人继承。想当初,他们可都是落地秀才,可这又如何呢?

也许你的分数最高,可你未必成为科学家,也许你名落孙山,可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总有一天会发扬光大,就像那些古人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材料三、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写作指津】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参考例文】

换一种眼光看“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

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

得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换一种眼光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高考作文有一位牧师)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 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企业难以成功。

材料四、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写作点拨】

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吗;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例文荐评】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橘子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是啊!上帝常常在不经意间开了你一个玩笑,也许,他累了,所以世界上多了那么多不完美和缺陷,他给了你大橘子,那却是酸的,他给了你甜橘子,那却是小的。于是,世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快乐,有人悲伤......

但我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的。藏在阳光下,背靠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阴影,面向阳光,你看到的将是一片光明。不变的是阳光,但是你的改变,却收获了不同人生。

李白,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踌躇满志,也曾苦心抑志写《清平调》以取悦贵妃圣主,曾在堂堂王宫之上让高力士拖靴磨墨,也曾在玄幻梦境之中,任思绪飞扬天姥。可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黑暗的官场不容傲骨天成的他,然而他在酸楚中却仍活得很“甜”,寄情千山万水之间,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纵使才华无处施展,却仍书写了半个盛唐。

司马迁,他的人生是酸的,一句好心的劝告却反而受到宫刑。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一直酸下去,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让自己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古。

我想,他们生活在酸楚的社会中,他们改变不了,但是,他们应该是甜的,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活着而活着。李白也好,司马迁也好,他们都靠着阳光,带来了历史的光明。

是的,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天空一直是光明的,人生有酸也有甜。但是只要你从酸中体会出甜的味道来,那么成功永远属于你!也许你感伤花在最美丽的时候凋谢,也许你曾遗憾自己空有美丽的躯壳而无才学,但是只要从今天开始,面朝阳光,你就会收获甜甜的味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遗憾,也是一种美

拿到大橘子的人嫌橘子酸,拿到甜橘子的人嫌橘子小。酸、小相对于大、甜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橘子理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应该学会满足,同时也折射出了另一种价值观: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电交加,总会激起无数的波纹。朋友的离别,家庭的不和,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失误以及许许多多希望之灯的熄灭,我们都会有怅然若失的遗憾。但就是在这些事与愿违的遗憾里隐伏着许多生命的契机,诱发你的灵魂,启迪你的心智,激励你的追求。

篇五:材料作文 牧师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导写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1)从牧师的角度看 :

① “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

② “教育要讲究方法”, “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 “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

(2)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

作文素材:

1、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中国让姚明到NBA打篮球

妻子放手让王百姓与炸弹打交道,才让王百

姓成为了中国最美丽的人

2、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A、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后,懂得 与世人分享,从而使世界疑难杂症---

疟疾,得到有效治疗,为整个人类做出了最美丽的贡献。

B、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每天早上我醒来时,第一个想的就是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世人,造福世人,带给自己效益,也带给别人快乐。

C/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