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越王墓心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8:22:37 小学作文
篇一:赴南越王墓参观实践活动总结
赴南越王墓参观实践活动总结
11月21日计划已久的南越王墓参观终于进行了,虽然活动没有想象中美好,但也收获颇丰。
整个参观过程比较顺利,参观了玉枕展示,巫与神的世界,三星堆文化展览,南越王墓原址,南越王墓珍宝展览等。感受了南粤大地古老的文明,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得智慧。
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专题陈列,让我们知道了国宝无价,让我懂的了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三星堆文化,巫与神的世界,让我了解了古蜀的灿烂文化;南越王墓原址让我知道了西汉时期贵族的生活,珍宝展览让我为中国人智慧自豪。
原来很多东西都听说过,或见过,但印象都不深,这样到博物馆去看看,会对他们有更直观的了解,更深的认识。不论是古代的辉煌,还是新时期里我们的发展,都凝聚着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得人心血。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一辈一辈人不断的努力。看着展馆里一件件文物,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现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篇二: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3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
今天小主人报的所有队员们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了解探索。
首先小记者集合在一起。有三名同学勇敢地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我们到录像厅看录像,录像主要是讲家如何把文物挖出来的……
看完录像,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到南越王的墓址,据阿姨讲,这些文物就储存在象牙山里。1983年的时候,广东省政府在象牙山上搞地建,建旁边的大楼打地基的时候,就发现了南越王的墓。我们从墓道去到各个室,墓道两旁有许多大石块,在墓板下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具尸体靠在墙上,专家认为,这两具尸体应该是两位士兵。从墓道向前走,也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手上拿着一个玉玺,据上面的字推测出这时当年的管家。在旁边一个房门里放着许多乐器,还有一具尸体,据工作人员推出他是一位乐器师。在另一房间发现南越王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就是当年发现南越王的地方,由于他的馆衣是木头做的,所以出土时已经腐烂了,他身穿的衣服发现了玉片的原件,上面还有一些丝绸。再前走几米,左右有两个小房子,在右边房子里发现有四具尸体,这四位尸体是南越王的妻子。这四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手里拿着一柄纯金的,其它三位夫人拿的是金的。左边的小房也有四具尸体,这四具尸体是奴才,因为他们手上拿着碗、碟子、高脚杯。
接着我们去参观陈列楼,里面的珍宝形态各异,都是无价天宝。然后我们又去各个陈列室,里面都是香港雕刻家送给南越王博物馆的礼物,它们分别是虎威枕、把脉枕……
最后我们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更加加深了我对西汉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的了解。对我今后学习历史有了更大的帮助。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二年级一班
郭子凡
2012-4-20
篇三: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
本科课程论文
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
学 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 业 城市规划
年级班别 2012级(1)班
小组成员:闾兆徽 、李扬生、张煜东、陆艳珊
钟镇浩、欧阳夏、郭圣杰
指导教师 陈吟
2014年12月
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
一、 建筑概况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位于广州的中心地区的象岗山,北面是流花路,南面是盘福路,东面是解放北路,基地是梯形的,在基地的南边是高剑父纪念馆,在基地的东面是广州的最大的风景公园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等艺术馆等都在公元内)。馆的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学家莫伯治担任总体设计,分为综合陈列大楼、墓原址、主体陈列楼三大部分。主体陈列楼展示文物珍品。综合陈列大楼展示中国陶瓷艺术的奇葩——
“杨永德伉俪捐赠陶瓷枕展”
二、历史沿革
1983年南越王墓被发现并发掘。
1984年3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由市政府立项并划地征地,随后开始了方案设计、论证、筛选,最后确定采用中科院院士、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莫伯治先生的设计方案。。
1988年2月8日,综合陈列楼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1993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第二期工程主体陈列楼竣工。同日,《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开幕,标志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全面建成。
1994广州市政府命名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调研感受
在参观南越王墓之前我们就上网查
阅了相关资料了,对于这座何镜堂院士
设计的博物馆,社会各界给予的平价是
很高的,据说博物馆结合了现代与岭南
的特色,这使得我们对其更加感兴趣了,
觉得一定要去感受一番才行。这座博物
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
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
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11月26日早晨我们小组相约到达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以红色为主,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博物馆顶部材料使用钢材以及玻璃,形体是几何形的,这让我想起了贝聿铭大师的苏州博物馆,而在墓室也有一个小型的玻璃金字塔,这些建筑形态都是结合了现代风格的,而不仅仅是古式建筑。
说说我们对于墓穴的感受吧,墓穴里面分了许多室,最中间便是南越王的墓,而其四周分别是其殉葬的夫人、仆人等,其四个夫人只剩下一个还残留有一把灰,俗话说:“人死一把灰”真的让人很心凉。当然,活人殉葬也是很残忍的。也许古时候的人觉得到了阴间也是需要吃住行的,所以南越王在去世的时候让自己的夫人、仆人以及厨师都跟着陪葬了。
到了博物馆,看展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跟着看了一下墓室出土的文物,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展厅偶遇了一大群日本的小学生,他们都带着表格做着关于出土的文物的笔记。想来一定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有许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所思考,就连他国的小学生都如此重视我国的文化,我们也更应该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空的时候多到爱国教育基地走走看看,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大学必修的课阿!我爱祖国!
四、建筑分析
何镜堂大师的建筑设计理念为“两观三性”。“两观”即建筑是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必须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整体就全乱了。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现在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三性”,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这可以作为我们分析西汉南越王墓的建筑分析参考依据。
从整体观来说,建筑必须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整体就全乱了。西汉南越王墓在总体布局上综合运用了是古典原则、现代手法。对于古典原则,整体采取轴线对称的构图,而其空间序列都是传统的庭院建筑体系;但对于有机连接的运用,有韵律的中间序列,则是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同时在整体构思上以古墓为主题,保持遗迹的历史纯洁性和历史可读性,参照“成尼斯宪章”的原则,在遗迹与新构筑物之间,外观识别要有明显的区分,不以今损古,不以假乱真。除此,总体设计沿中轴线依山建筑,拾级而上,通过蹬道和回廊将入口陈列馆、古墓馆、珍品
馆三个不同序列、高低错落的空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古墓博物馆的整体性,也营造了庄严肃穆的参观氛围。而这几点使整一个建筑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而对可持续发展观而言,既满足现在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根据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布局,合理的安排各部门与展览路线的互动的位置关系参观者从入馆、说明介绍、直到各部展品参观都有通顺的路线。展馆内空间能得到很好的自然照明。建筑能满足当下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西汉南越王墓在山冈平顶上的北段,预留发展用地,主要是为将来扩建展览室和文物库等用地安排,并已进行规划初步扩建方案。这建筑在设计之初就为未来做好的一切打算。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可窥一斑。
对于建筑,地域性就是说建筑必须跟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当地的文化相融。
1.贴合地形。建筑结合山岗地形
和陡坡,依山趋高,拾阶级而上,将
综合楼、陵墓保护区和主体楼三个不
同序列的空间,连结成高低有序、上
下沟通的群体,展现出古墓葬博物馆
的宏伟气派。建筑的设计基本上是依
照地形设计,不论是台阶还是坡地,
在我们参观时看来都是建筑与场地
融为一体的。
2.材料选自本土。其建筑的地域
性也表现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由
于古墓遗址的汉代大多用的是砖等
建筑材料,采用的也仅仅是叠涩的技
术手段,而在新建的博物馆在处理三
种建筑单体上,也采用同一种材料红
砂岩表达对历史的追溯和作为纪念
性建筑的庄重和典雅!本土建筑材料
更加显现了岭南建筑特色,使得该古
墓更具有本土特色。陈列馆前的一
对红砂关石狮子也是与中国北方狮
子不同的南狮形象,这些细部处理
使建筑更加具有岭南地域性!
3.三合院平面布局方式。平面形
式它采用了岭南建筑三合院的布局
方式。过去北京有四合院,岭南有
三合院。适应岭南丘陵地带多、可
建面积不多,每年炎热季节时间长
的特点,岭南形成了三合院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梳式布局,即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广府建筑的房子都是三合院:形狀如「ㄇ」字形,正身左右均兴建护龙,形成一个维护的院落空间。北京的四合院被称为“暖庭”,岭南的三合院被称为“凉庭”。
建筑的文化性是指一个建筑它不单要满足物质功能
的要求,所谓用的,它同时要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在入口的综合陈列大楼,入口处有一对纪念用途的神兽,
以及转向侧道而上的楼梯蹬等,这让我自然的想到古埃
及的神庙大殿的空间序列构图和古希腊山门的人们朝拜
的流线,自然的引导人们进入即将展示的空间。在石壁
上有两幅巨型浮雕,紧靠玻璃幕墙两侧各站立高达8米,
头顶日、月,赤足操蛇的男女越人,象征驱除邪恶的守
卫门神。它取自出土屏风铜构件越人操蛇的形象,是越
文化的代表。石壁左右底部雕有矫健威猛的龙虎饰带,
是取自出土玉器上的纹样,作为汉文化的象征。而建筑
也正式结合了这些文化特征而更显得有其文化性。
时代性则是指建筑必须反映这个时代,这个物质条
件,这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审美观,还有跟这个
时代的材料、技术相适应。建筑构思独特,空间造型既
与历史文化的内涵结合,又体现了时代特征。由于位于
广州闹市中,用地紧凑,利用楼前台阶作为闹市到博物
馆的环境过度,建筑立面用粗犷的石墙浮雕,建筑材料
却是钢和玻璃。这建筑材料大大强调了这建筑的时代性!
该建筑造型简洁,无繁琐线条。玻璃幕墙、玻璃拱顶以
及腰斗玻璃罩的运用,表达了玻璃的通透轻巧及钢结构
的坚挺线条所象征的时代感,环绕院落布置的方形柱廊
及腰斗玻璃罩的造型,使人又联想到中国古建筑廊院和
坡屋顶的特点,所以这个建筑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古典
建筑。
五、总结
西汉南越王墓是现代岭南建筑的
精品之作,也是岭南建筑和现代建筑
相结合的典范。正如莫老所说:“没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谈不上建筑创作;同
样,抄袭、复古的所谓民族形式也是
没有生命力的。”岭南建筑文化具有其
自身的独特性,莫老对岭南文化有自
己独到的理解,并将这份沉淀的文化
内涵赋予在西汉南越王墓这份作品上,所以他的建筑作品才能在历史潮流中永垂不朽。反观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高新建筑物涌现出来,许多新的建筑思想和理论由外国引入。当我们争相去建这些高耸入云,我们在接受外国新观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岭南文化也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主义理念设计建筑时,也应该把岭南文化融入其中,突出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立一面有地区特色的旗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在新建筑中得以不断的发扬和延续。而这份使命就由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去承担,任重道远!
篇四:工作坊学习心得
工作坊学习心得
2014年10月中旬,通过老师在班上挑选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的方式,我们进入了创新班工作坊开始上课,工作坊总共有26位学生,分别来自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和服装设计专业,大家在这里开启了不一样的学习的旅程。工作坊是一位名叫Kart的外教老师负责教学和指导,主要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因为是由外教负责教学,所以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方式上,普通班是大班授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即学生成排成排的坐在讲台下,老师坐在讲台上。工作坊则是小班授课,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学,课堂上,都是老师和学生围成一圈,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的学生的兴致。
上课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工作坊的教学是专攻,培养专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其主要内容是围绕传统文化而进行的,例如开设中外历史课,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收集中国传统数字和颜色的寓意并运用到设计中等。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黑色纸和A0牛皮纸作画的方式,由小到大,循循渐进,这与平时在白纸作画有很大不同,前者更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的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所学所想,思维不受限制。
其中,老师还组织两次课外考察来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在南越王古墓参观,让我们对岭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在潮汕对木雕、竹编、潮绣等传统手工艺考察,这些手工艺的制作方法鲜活的展现在了大家面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者的不易。如今,传统手工艺、建筑正在一步一步被现代文明侵蚀,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生活中,而消失掉的不仅是这些,还有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弥足珍贵,传承和创新它们至关重要。
在工作坊学习这一段时间,与传统文化朝夕相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了许多;明白到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到了怎么将传统文化与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外教的教学方式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扩充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篇五:南越王墓博物馆
一、 南越王墓博物馆简介
南越王墓博物馆坐落在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南越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其尸身穿丝缕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现在,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198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75万人。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该馆作为广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的一个重要教育与参观场所。
二、南越王历史简述
回溯至 2218 年前, 随着秦始皇大军扫平最后一个越人部落, 岭南一隅登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版图。秦始皇南平百越时, 赵佗为秦军主将。秦统一岭南后, 赵佗任龙川县首任县令。秦末, 赵佗接任南海尉, 随后吞并西南的桂林、象郡, 立南越国, 自称南越武王, 统治岭南半个世纪以上。公元前 196 年, 刘邦派陆贾出使岭南, 赵佗接受了汉朝册封, 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诸侯国。在中原的支援和影响下, 原本蛮荒蒙昧的岭南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在改变岭南命运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中, 赵佗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为岭南开发立了首功: 率兵统一岭南; 担任广东最早的古县龙川县首任县令; 创立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 推行郡县制, 将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推广到岭南; 施行与越杂处、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 促进中原移民与本地越族人民融合; 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 归附西汉中央政权, 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赵佗和他创造的历史已经走远, 但他为岭南地区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岭南人的血液之中。岭南文化、广东人精神中的很多本质性的内容, 如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务实精神、顾全大局等, 都与赵佗这位南下干部一脉相承。赵佗和他的时代留下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更成为广东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
三、南越王墓博物馆对外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宣传工作不到位
通过网上搜索,以及对南越王博物馆周边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和向周围的同学搜集意见,我们发现,南越王博物馆的宣传渠道非常单一,虽然有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但是更新非常不及时,而且内容不吸引。
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南越王博物馆的宣传存在如下问题
1、网站建设和管理不到位。虽然整个网站布置和设计比较美观大方,很有中国西汉时期的古代特色,但是并没能对线上宣传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网站上列出的最基本功能,并不能正常使用,如视频展示等。直接影响市民对南越
王博物馆的印象及对博物馆的了解。
2)网站更新不及时,对即将进行的展览没有预告,现行的展览公告等长时间不更新一次,似的感兴趣的用户没有办法获得最新的资讯,更没有办法针对展览规划自己的出行。
3)网站内容不丰富,仅列出了常规的活动,第一页虽然看起来内容非常丰富,但是里面实质性的内容非常少,信息点不足,没有办法引起潜在公众的兴趣。对于博物馆内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非常粗糙。
2、官方微博疏于管理,宣传不给力
1)更新间隔长,最近一次更新是11月11日。并且微博内容多是直接转发,缺少原创,这样大大减少了公众与博物馆的有效互动。
2)原创微博多是领导参观的图片报道,缺乏文字,拉开了与市民之间的关系。
3)活动宣传不到位,知晓事件的公众少。通过微博我们发现博物
馆举行了志愿者招募仪式。但是官方网站上及其他渠道都不能获得此消息。如果南越王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能像科学中心的志愿者招募一样,与各大高校建立联系,或者与一些高中建立挂钩联系,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的口碑宣传中,也更容易被当地广州市民所认可。3、缺乏线下宣传(立体宣传不足)如果不主动在网上搜索南越王博物馆,平时生活中很少能看到关于博物馆的公告或者信息。仅有的一些小宣传也仅是在南越王博物馆地铁站附近一些简陋的展示橱窗,对博物馆形象的塑造甚至起到了反面的作用。
上述问题,导致广大市民,或者游客,说起广州第一反应都是陈家祠、小蛮腰,黄花岗烈士等,甚至很多广州人都觉得自己生活的广州并没有多久远的历史,但其实,广州还是有来自西汉时期的古迹的,于是博物馆似乎一直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究其原因,是因为博物馆平日缺乏和市民的有效互动,导致市民对博物馆的认可度低,大家下意识都会遗忘了博物馆的存在,简陋的宣传更会让市民和游客们觉得南越王博物馆只不过是一个破旧的地方,不值得一去。(但其实博物馆还是非常漂亮的。)
(二)品牌文化特色不足
人文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沉淀,述说着这个城市的由来。人们说到西安,就会想起兵马俑,人们说起北京,就会想起故宫博物馆,但是人们说起广州,想到的往往是陈家祠,而真正代表这个城市古老历史的南越王博物馆却未能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代名词。这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1.历史久远,缺乏吸引力
人们对于南越王这段历史的不熟悉,时间较为久远,感情不深。南越王历史文化毕竟只是地方史,没能进入中国的正统历史,当地人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较少,更别说国内外游客。而且西汉距现在历史年代久远,人们对其情感的程度远不及陈家祠等近现代建筑深刻。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博物馆应将金缕玉衣等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吸引点,让更多研究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让当地人也能够引以为豪。
2.未能结合周边资源做好品牌定位
南越王墓博物馆在树立自身品牌文化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结合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龙川县赵佗的兴王之地。赵佗是南越王墓主人赵昩的祖父,是南越国第一任国君,要将这段历史系统地展现,应该将其资源整合起来,将南越王博物馆定位于广州岭南文化,广东精神的起源,打造一系列关于南越历史,广东历史的品牌文化。
四、推广方案
(一)网络等媒体推广
1、清晰南越王博物馆自身的定位——广州新八景之外的第九个景点。让广大市民一项到广州就能像到广州曾经有个南越王,广州还是有很深得历史积淀的。举行大型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日活动,邀请大中小学学生,市民,媒体来参加活动,将南越王博物馆希望成为广州
标志性景点的诉求告知广大公众,并寻求市民的认可和支持。让所有质疑广州缺乏历史积淀的人都知道,广州还是有很久远的历史的。
2、对网站及微博加强管理。
网站及微博信息更新及时,确保基本功能都能应用。初次之外,对博物馆最近发生的逸闻趣事都能进行适当的报道,要让公众感觉到博物馆的存在。
增加原创微博,微博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近几年的改变,未来的规划,网友参观博物馆的感想,意见搜集等等
3、充分利用城市移动媒体,如地铁媒体、公车媒体等。
与地铁媒体相关节目合作,如介绍地铁站附近吃喝玩乐的节目,对南越王博物馆进行报道,每天乘坐地铁的人很多,而且在地铁上很多人都会选择关注地铁上正在播放的节目,因此能够到达的公众不可估量。
(二)针对特定人群的推广
1.针对学生群体:
(1)小学生的启蒙之旅
小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所以直接安排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讲授南越历史的效用不大,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不能忽略小学生这一群体,所以我们将博物馆的历史与广州比较出名的动漫文化相结合,通过动漫的形式展示历史文化,组织学生进行启蒙之旅的活动。
(2)中学生文化之旅
与各中学进行合作,签订定点社会实践(参观)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场所,并邀请媒体对此活动进行报道,争取出镜率与市民的认同感。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历史文化普及教育文化之旅,并开展相应的知识文化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
(3)大学生的科研之旅
利用大学生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南越王墓的考察调研,志愿为游客做讲解员。也可结合大学生的团日活动,
3.针对当地居民:
(1)时空隧道
在一些人流较多的广场设置宣传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板,将其设计成时空隧道的形式,邀请来访人员进去参观,了解南越的历史文化和博物馆的特色之处;
(2)惠民政策
历史文化资源是祖辈留给我们共同的财产,我们都有权利去参观和了解我们的民族的历史由来,所以这种历史文物博物馆对游客收费尚可理解,但对于本地居民,这些有权利继承祖辈遗产的人来说,是不应该收费的,所以可以通过当地居民免费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加深居民对南越王墓博物馆的感情,也进而使当地居民带动更多的游客到博物馆参观。
3.针对外来游客:
(1)与广之旅,广东中旅等旅行社合作,将南越王博物馆加入广州特色旅游路线中,或者为博物馆专门打造一条旅游路线,让游客有更直接的选择,能从旅行社了解知道南越王博物馆这个景点,将金缕玉衣等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吸引点,打造成为广州游必经地。
(2)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展览,古代音乐展,汉服展,工艺展等展览吸引不同爱好的人群,使博物馆的教育潜力进一步得到发挥,而不是单一枯燥的文物展示。
(三)结合社会文化节日或活动品牌推广
利用广州旅游文化节和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日,将南越王博物馆作为广州一个重要景点进行推广。可以与旅游文化节官方签订合作协议,在文化节过程中,将一块有利位置
划分给南越王博物馆进行宣传,并在旅游文化节宣传的同时将南越王博物馆的信息附在宣传信息上。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