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梧州骑楼城在哪条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0:24 体裁作文
梧州骑楼城在哪条路体裁作文

篇一:梧州骑楼城简史

骑楼城的简史:

骑楼是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副产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随着殖民化的扩大,19世纪末,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始出现骑楼建筑。骑楼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骑楼是我国南方许多古老城市发展过程的一个印迹,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骑楼逐渐消失了。庆幸的是在广西梧州市,原有的商业骑楼街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

骑楼城的起源:

梧州是西江、浔江和桂江三江汇合处,广西784条河、80以上%的水流经梧州,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水文化。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兴起。。

梧州大规模建骑楼源于1924年底的一场大火。1924年,北门外珠投岭24号商铺失火,时值东北风大作,火势蔓延入城烧毁4709间商铺,烧去全市7/10主要房屋。广西省绥靖会办黄绍竑认为这次火灾如此惨烈,除风高物燥之外,街道狭窄,施救不便,亦是个很大的原因。因此,他提议把全市街道加宽,火烧区域如此,其它区域也一律重新改造。赞成者均自动照办,不愿意的就派兵强制执行。因此梧州市商埠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五门和城墙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参照广州(这也是梧州为什么有“小广州”之称的原因之一,广州人到梧州,如同回到家、倍感亲切)。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在河东老城区留下连绵成片的骑楼群。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

中国骑楼博物城:

梧州骑楼城位于河东老城区,基本上保留原始风貌的22条骑楼长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我们国内是罕见的,所以梧州骑楼城被称之为中国骑楼博物馆。现有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走在骑楼下烈日晒不着,雨水淋不到,很人性化,也很有特色。(展示图片10张)

骑楼建筑艺术: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 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铁栏观景阳台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乳交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图)

在骑楼博物城,随处可见墙面上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灰雕艺术。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为“连年有余”,莲池下面游着两只鲤鱼;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鹤,其寓意为“松鹤长春”;有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等等。(图)

在这里,梧州骑楼最大的特色是水门和铁环。梧州是西江、浔江和桂江三江汇合处,广西784条河、80以上%的水流经梧州,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水文化。沿街骑楼二层

普遍设有水门,那是为备洪水上街的时候,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为洪水时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铁环,也是从容不迫地经水门上下船进出。(图) 梧州骑楼建筑特色 :(由于时间关系和缺乏图片讲解,我们就看一下)

梧州骑楼是开埠的产物。因此西方建筑理论和建筑风格对梧州的建筑设计产生影响。梧州建筑主要有四个风格:1、仿巴洛克式。这种形式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使用。2、混合式。这种形式骑楼建筑风格不明显,建筑造型和立面装饰兼有多种风格。3、中国传统式。这种形式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居民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只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4、现代式。这种骑楼一般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 骑楼城的标志性建筑:

1.海关旧址

位于梧州地委大院内,建于1918年,4层砖混结构,是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楼房。1897年2月4日,梧州成为对外通商口岸;6月4日,在梧州大东桥下正式设立梧州关,称新关(又叫洋关),由外国人任关务主管,称税务司。根据耻辱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战败赔款4.5亿银两,以关税担保,凡通商口岸25公里之内府关划归海关管理,府关税款划作赔款。梧州为18个实行这一规定的通商口岸之一。

2.思达公医院旧址

思达公医院旧址位于现梧州工人医院处。1902年,一名美国富商为纪念其亲属思达牧师而捐资并委托麦惠来牧师在梧州厂前街(现大东邮局处)购地建思达医院。1903年4月20日,正式动工;次年4月24日竣工,5月27日开业,驻梧外国人和梧州官员参加了开张仪式。1914年7月27日,思达医院租得竹园肚(现工人医院处),1918年开工;1919年1月7日第一层建成后,思达医院即由厂前街迁入新址;1924年8月,思达医院建筑全部竣工,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1951年11月1日,思达医院改名为工人医院。

3.金龙巷

金龙巷位于梧州河东老城区、北山脚下,是梧州清代建筑保留较多的老街。这个安静老旧的地方曾是几百年乃至几十年前两广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当年这个街区里最活跃的,是那些带着鼓鼓钱包顺西江而上的广东商人。金龙巷的骑楼都是由结实的青砖层层叠起的,房子冬暖夏凉。这些砖结构骑楼一般两至三层高,墙上有花窗、砖雕、牌坊,已因日晒雨淋而呈出斑驳的灰白,蔓藤一直爬到屋檐顶,但精巧的做工仍依稀可见,岭南建筑的况味仍不可遮掩。一路过去,还可见到骑楼的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又让人错以为走到了当年的法租界。 梧州骑楼城代表性建筑:

骑楼城牌坊--牌坊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小品。在古代,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骑楼城的牌坊属于装饰美化、风俗展示、标识引导等作用的一种,所以骑楼城的牌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骑楼城牌坊参考了梧州中山公园入口处的牌坊形式,其四柱落墩都采用龙凤呈祥和百鸟朝凤的镂空图案,柱内置有灯光,使图案在晚上更显瑰丽多姿。牌坊上方除正中横梁是二龙戏珠图案外,两侧正反两面每一幅图案都不一样、各有寓意:三只憨态可爱的小象,寓意万象更新;美艳盛开的牡丹,寓意花开富贵;

随风轻摆的竹丛,寓意竹报平安;跳跃嬉戏的喜鹊,寓意喜上枝头等。牌坊正面上方“中国骑楼城”四个大字为时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书记潘琦所题。牌坊上方的背面图案为梧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系龙洲。这些精心设计的山花板饰是专门到广东云浮订做的青灰石雕,每一件在做工上都要求精巧细致,蕴含着喜庆吉祥的祝愿。(图)

雕塑小品--骑楼城牌坊附近新增的“一分炒两味”、“艇仔粥”、“埋街”、“两小无猜”等市井文化雕塑小品,将上了年纪的“老梧州”当年的岁月。骑楼城在孕育繁华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诞生独具韵味的市井文化。这种市井风情成为当时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活在人们的记忆中。骑楼城风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上世纪六十年代沿街叫卖和味柑榄、喉柑子。在当时物质和生活还不是很富足的年代,听到“和味喉柑子,一分炒两味”的叫卖声,用一两分钱买几个柑榄或喉柑子过过嘴瘾,曾给多少市民的生活带来期代和欢乐。“和味喉柑子,一分炒两味”成了朗朗上口的口头禅。梧州是岭南水都,饮食文化十分发达,“艇仔粥”是梧州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2002年梧州河东防洪堤建成后,梧州人告别了几千年的洪水,“埋街”是当年洪水来时梧州人民从容应付洪水的写照。洪水来时,船民沿着水街叫卖,将食品等送到被洪水围困的居民楼下。“两小无猜”反映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到河边放龙船的情形。实际上,梧州人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像这种颇具人情味的市井风情在当年的骑楼城里还有很多,如“落大雨,水浸街,阿妈担柴上街卖”、“倒垃圾”、“补镬”等,当年骑楼城的这些一声声的低吟高喝,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它们却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骑楼城牌坊附近的士燮、“三陈”、赵光、牟子等梧州历史名人雕像,可使游人了解梧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骑楼城牌坊后边有赵光和牟子雕像。 另一尊出名的雕像是士燮。士燮是苍梧郡广信县人。其先祖是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县)人,因王莽之乱避难交州。父士赐于桓帝时任日南(今越南中部顺化一带)太守。士燮少年时游学京都洛阳,研习《春秋》经传,后著有《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东汉熹平四年举孝廉,补尚书郎,后授官巫山县令,任交趾郡太守、安远将军、卫将军、龙度亭侯、龙编侯,政绩卓著,名满一方。他的几个弟弟也很有学问,为朝廷重用: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黄有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一时间岭南成为士家天下。在当时诸侯纷争、中原动乱的情况下,岭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故深得人民的拥戴。建安十五(210)年,东吴孙权加封士燮为左将军。士燮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领本郡人民归附吴国,孙权升士燮为卫将军,封龙编侯。士燮在郡任职40多年,死后埋葬在越南。而其家乡苍梧县京南镇旧街、桂江边还有为纪念士燮而建的石刻、大人庙。

陈钦家族和士燮家族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广信名门望族。陈钦是西汉古文经学家,苍梧郡广信县人。自幼受良好教育,熟读《易》《书》《诗》《春秋》《礼记》,后到京都西安任五经博士,被封为厌难将军。跟随古文经学家贾护学习《左氏春秋》,不墨守师说,有创见,自成一家,著有《陈氏春秋》,教授皇家子弟、族戚王莽等。始建国二年(10年)十二月,王莽派陈钦率军出征匈奴,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同年,陈钦上奏朝廷,“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所为”,建议处死咸之子登。王莽怒斩登于长安。天凤元年(14年),陈钦被免职调回长安。次年二月王莽将杀登之责推给陈钦,以他罪将陈钦逮捕下狱,陈钦自知难逃一死,自杀而亡。其子陈元、孙陈坚卿,受教育熏陶,也成为著名的经学家。史称“三陈”。

篇二:广西梧州骑楼城概况

骑楼城位于广西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街道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民主路、建设路、中山路等街道上。

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指出,骑楼城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梧州,坐落于浔、桂、西三江水口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成为了近、现代百年“两广商埠”、“水上门户”。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开始兴建骑楼建筑,昔日的骑楼城商家云集,最鼎盛时共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豪!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二月四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兴起。

1924年底,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当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梧州的千年古城墙和城门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梧州的河东区逐渐成为骑楼城。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 —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也显示出商家诚信待客的经商之道;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2002年0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要以山水、骑楼为核心内容,并拨出2000万元专款改造骑楼城。2003年6月,骑楼城改造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8亿元,骑楼城立面修缮工程441栋、共57109.44平方米,增建骑楼110栋、面积10550.7平方米,牌坊6座,雕塑10座。

2004年09月,梧州市举行了隆重的骑楼城开城仪式。面貌焕然一新的骑楼建筑既不失传统特色,又显现时代风貌,成为梧州一幅幅旖丽的立体风景画,游览在骑楼城,有如人在画中、画中有人。

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3年,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车辆交通通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致,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走进骑楼城,如同走进了骑楼博物城。在这里,体现水都风韵的清水墙,西式风格的铁栏观景阳台;西化痕迹较浓的罗马柱、圆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门和拴船铁环等建筑构件被突出表现于立面之中。

梧州骑楼城地处两江交汇处,常年受洪水的袭击,居民为应付河水上涨时出入方便和系船专用,就出现了水门和骑楼柱上的铁环。在靠近河边或其它低水位街道的骑楼砖柱,建造时预埋铁环,作为洪水浸淹街道时栓船之用。低水位骑楼临街二楼以上窗户为门式,以备洪水期从此上下船。这个特点是国内骑楼唯一的。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铁环,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

在骑楼博物城,随处可见墙面上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灰雕艺术。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为“连年有余”,莲池下面游着两尾鲤鱼;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鹤,其寓意为“松鹤长春”;有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在龙母太庙广场的雕刻上有“鲤鱼跳龙门”,等等。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这种屋顶临街的矮墙,让深闺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视浮生俗世,不显山不露水地绽放青春。偶尔抬头的书生幸运地抓住这抹春色,一段浪漫故事便从此开幕了。

骑楼城最经典的建筑为梧州海关旧址、思达公医院旧址、大同酒店、新西旅社、大东酒家、粤西楼等,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是马王街和金龙巷。骑楼城的中心在骑楼城牌坊至中庭广场,里面展示有赵光、牟子等梧州历史名人雕像;而新西旅店至龙母太庙的防洪堤内墙有一段长1.4公里的梧州历史文化长廊,游骑楼城一日便可读懂梧州两千多年历史。 骑楼城牌坊

改造后的骑楼城增加了金龙巷、四坊井、维新里、中国骑楼城牌坊。牌坊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小品。在古代,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从建造的目的看,牌坊大致分两种:一是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的牌坊,这种牌坊大多属北派牌坊,由官府审核后方可建造;二是街巷、里院的入口门房,起到装饰美化、风俗展示、标识引导等作用。骑楼城的牌坊就属于后者。骑楼城的牌坊不只是建筑小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通过牌坊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骑楼城牌坊参考了梧州中山公园入口处的牌坊形式,其四柱落墩都采用龙凤呈祥和百鸟朝凤的镂空图案,柱内置有灯光,使图案在晚上更显瑰丽多姿。牌坊上方除正中横梁是二龙戏珠图案外,两侧正反两面每一幅图案都不一样、各有寓意:三只憨态可爱的小象,寓意万

象更新;美艳盛开的牡丹,寓意花开富贵;随风轻摆的竹丛,寓意竹报平安;跳跃嬉戏的喜鹊,寓意喜上枝头等。牌坊正面上方“中国骑楼城”四个大字为时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书记潘琦所题,潘琦对骑楼城很有感情,多次考察骑楼城,并写了一篇“漫步骑楼城”游记发表在2004年9月30日《广西日报》第11版。9月30日这一天正是骑楼城维修工程竣工、举行开城仪式的大好日子,潘琦以“漫步骑楼城”一文作为献给梧州骑楼城开城仪式的一份厚礼。牌坊上方的背面图案为梧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系龙洲。这些精心设计的山花板饰是专门到广东云浮订做的青灰石雕,每一件在做工上都要求精巧细致,蕴含着喜庆吉祥的祝愿。 岭南风情雕塑

骑楼城牌坊附近新增的“一分炒两味”、“艇仔粥”、“埋街”、“两小无猜”等市井文化雕塑小品,将上了年纪的“老梧州”当年的岁月。骑楼城在孕育繁华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诞生独具韵味的市井文化。这种市井风情成为当时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活在人们的记忆中。骑楼城风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上世纪六十年代沿街叫卖和味柑榄、喉柑子。在当时物质和生活还不是很富足的年代,听到“和味喉柑子,一分炒两味”的叫卖声,用一两分钱买几个柑榄或喉柑子过过嘴瘾,曾给多少市民的生活带来期代和欢乐。“和味喉柑子,一分炒两味”成了朗朗上口的口头禅。梧州是岭南水都,饮食文化十分发达,“艇仔粥”是梧州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2002年梧州河东防洪堤建成后,梧州人告别了几千年的洪水,“埋街”是当年洪水来时梧州人民从容应付洪水的写照。洪水来时,船民沿着水街叫卖,将食品等送到被洪水围困的居民楼下。“两小无猜”反映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到河边放龙船的情形。实际上,梧州人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像这种颇具人情味的市井风情在当年的骑楼城里还有很多,如“落大雨,水浸街,阿妈担柴上街卖”、“倒垃圾”、“补镬”等,当年骑楼城的这些一声声的低吟高喝,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它们却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骑楼城牌坊附近的士燮、“三陈”、赵光、牟子等梧州历史名人雕像,可使游人了解梧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梧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建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赵光即位后,建苍梧王城,这是座土城堡,位于摩天岭(今梧州市第一幼儿园一带)。骑楼城牌坊后边有赵光和牟子雕像。牟子是苍梧郡广信县人。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不愿当官,潜心钻研老子和佛学,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所著《理惑论》(37篇),以儒道的观点宣讲佛家原理,糅合儒道各家学说,自成一体,是中国第一部佛教专著。牟子也是第一个将梵文Buddha 译为“佛”的人。在牟子之前,Buddha译作“浮屠”。牟子在《理惑论》说:“佛者,谥号也,犹如三皇神、五圣帝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故号佛也。”牟子抓住Buddha是佛教崇奉的最高偶像(犹如儒家崇奉的三皇五帝),并且神秘多变的特点。实际上,“佛”字最初的本义是看不清楚的神秘的人:“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山海经。海内经》)牟子在广信选中这一具有“巨人”“多变”两大特点,用来表述Buddha,实在是匠心独具,“佛”从此便成了全国公认的Buddha的标准译名。士燮是苍梧郡广信县人。其先祖是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县)人,因王莽之乱避难交

州。父士赐于桓帝时任日南(今越南中部顺化一带)太守。士燮少年时游学京都洛阳,研习《春秋》经传,后著有《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东汉熹平四年举孝廉,补尚书郎,后授官巫山县令,任交趾郡太守、安远将军、卫将军、龙度亭侯、龙编侯,政绩卓著,名满一方。他的几个弟弟也很有学问,为朝廷重用: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黄有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一时间岭南成为士家天下。在当时诸侯纷争、中原动乱的情况下,岭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故深得人民的拥戴。建安十五(210)年,东吴孙权加封士燮为左将军。士燮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领本郡人民归附吴国,孙权升士燮为卫将军,封龙编侯。士燮在郡任职40多年,死后埋葬在越南。而其家乡苍梧县京南镇旧街、桂江边还有为纪念士燮而建的石刻、大人庙。陈钦家族和士燮家族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广信名门望族。陈钦是西汉古文经学家,苍梧郡广信县人。自幼受良好教育,熟读《易》《书》《诗》《春秋》《礼记》,后到京都西安任五经博士,被封为厌难将军。跟随古文经学家贾护学习《左氏春秋》,不墨守师说,有创见,自成一家,著有《陈氏春秋》,教授皇家子弟、族戚王莽等。始建国二年(10年)十二月,王莽派陈钦率军出征匈奴,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同年,陈钦上奏朝廷,“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所为”,建议处死咸之子登。王莽怒斩登于长安。天凤元年(14年),陈钦被免职调回长安。次年二月王莽将杀登之责推给陈钦,以他罪将陈钦逮捕下狱,陈钦自知难逃一死,自杀而亡。其子陈元、孙陈坚卿,受教育熏陶,也成为著名的经学家。史称“三陈”。

梧州海关旧址

位于梧州地委大院内,建于1918年,4层砖混结构,采用中西结合设计,从地层到顶层均为直立楼孔拱洞,内室柚木地板,其余走廊铺花阶砖。这座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楼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地层架空不作实际使用,则是采用中国南方干栏式建筑风格,以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所采用的外廊形式也是中国固有的建筑风格。1897年2月4日,梧州成为对外通商口岸;6月4日,在梧州大东桥下正式设立梧州关,称新关(又叫洋关),由外国人任关务主管,称税务司。根据耻辱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战败赔款4.5亿银两,以关税担保,凡通商口岸25公里之内府关划归海关管理,府关税款划作赔款。梧州为18个实行这一规定的通商口岸之一。自梧州开关至解放前近半个世纪,有35人任过梧州关负责人,先后有8个国家、31名外国人任梧州关税务司(代理税务司、帮办),其中英国人17人、德国人2人、法国人1人、比利时人1人、葡萄牙人2人、日本人3人、意大利人2人、挪威人2人、美国人1人。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阿歧森(J.Acheson)。梧州海关设立后,税务司将官邸设在冰井寺(梧州二中后山)内,1918年,才迁往海关办公大楼。

维新里旧址

主街旧称合益街,小巷纵横交错,民居多具近代岭南特色。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广西最早放映电影的“合益戏院”旧址(亦昔知府衙门故址)和有80年历史的天主教堂均座落于此。

中共梧州地委旧址

位于建设路兴仁巷4号。1925年,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推动下,梧州成为当时广西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当时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南洋地区革命的中共广东区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共党组织、然后向广西各地发展的决定,接连派出多批中共党员到梧州开展党建工作。1925年夏,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其他渠道先后派龙启炎、周济等一批党团员到梧州工作。他们到梧州后,发展了团员,于1925年9月初建立共青团梧州支部。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周恩来秘密从广州乘船来梧州,指导广西的建党工作和革命运动。此后,梧州和广西的革命面貌迅速发生变化。1925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成立广西第一个地方当组织——中共梧州支部,书记为龙启炎,机关设在梧州民国日报社;12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建立中共梧州地委,调谭寿林任书记。1926年1月,中共梧州地委正式成立,地委机关设在梧州建设路兴仁巷4号。这栋118平方米的三层砖木小楼是当时广西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梧州地委书记谭寿林和团地委书记马英就住在二楼,三楼是会议室。阳台周围用篱笆遮拦,外人不易看到阳台和室内的情况,便于隐蔽工作。1926年12月19日,梧州警备司令王应榆派出大批军警袭击群众集会,并包围了中共梧州地委机关,逮捕了谭寿林等5人,地委机关被封闭。1963年2月,梧州地委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西特委旧址

位于民主路维新里东一巷4号。1927年5月,在大革命运动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广西地委在梧州成立,廖梦樵任书记,宁培瑛等为委员;同年秋迁至桂平。1928年1月,中共广西地委改为中共广西省特别委员会,廖梦樵、邓拔奇先后任书记;6月,特委机关迁回梧州,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到达梧州,与党组织安排的其他同志租住在今天的民主路维新里东一巷4号三楼,特委机关也设在这里;

梧州骑楼城在哪条路

9月,中共广西特委改为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也在此办公。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层楼房,这座貌似普通的民居,实际上是领导广西革命运动和准备武装暴动的指挥机关。1963年2月,广西特委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西旅店旧址

至今己有60多年历史,是一幢西欧式钢筋水泥七层楼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建国前是梧州最高最豪华的旅店,凭窗远眺,江风扑面,两岸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为当时梧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广东及东南亚均享有盛誉。据传“民国最具传奇人物”——王亚樵在此留下最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

篇三:广西梧州骑楼城调查目录 综合

梧州骑楼城调查要目

日期: 2010年11月

本调查要目分为6个部分:

1、梧州的气候条件;

2、梧州生产状况;、

3、梧州交通状况、骑楼城交通状况;

4、骑楼城分布和骑楼建筑的类型;

5、骑楼城的物质交易类型;

6、自拍短片一段,配合说明调查要目。

1、梧州的气候条件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复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1.0℃,最热月是7月,月均气温28.3℃,最冷月是1月,月均气温11.9℃。无霜期为350天,全年日照时数1835.9小时,降水量1485.0毫米。

2、生产状况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梧州,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2.3%,位居全区第一。2000年该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共引进、推广速生丰长林1544.9公顷,而1999年才44.9公顷。同时,梧州市重点抓了工业用材、纸材、松脂、肉桂、八角、竹子六大商品林的建设。现在全市商品林总规模已达到76万公顷,占有林面积的90%以上,其中肉桂、八角等经济林的面积达到11万公顷,比“九五”前几乎翻了一番。2000年该市共营造生态工程林8000多公顷,其中有11.5%是马占相思、巨尾桉等速丰树种。全市宜水产养殖水面积达8.37万亩。

图为梧州丰富的物产资源

3、梧州交通状况、骑楼城交通状况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二三十年代,梧州经济进入鼎盛时期,当时“资本最雄厚者,以银号为第一,平码次之”。一度成为广西的金融中心。 目前梧州交通状况:

(1)铁路——州市目前拥有洛湛铁路1条铁路,以后还会建成南广高速铁路(2012年通车)、柳肇铁路(2010年开工,梧州—肇庆段与南广高速铁路平行),拥有梧州火车站、梧州火车南站。

(2)公路——共有3条国道、7条高速公路以及2条国家级高速公路。

(3)国道——共有3条国家公路:207国道,锡林浩特---海安;321国道,广州---成都;324国道,福州---昆明。

(4)高速公路——共有5条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岑罗高速公路;贵高速公路。

国家级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G80广昆高速公路。

(5)航空——梧州机场在长洲岛东侧,可起降波音737客机,开通有前往南宁、广州、深圳、西安、重庆、珠海等的航班。

(6)水运——梧州的水运发达。自从1897年梧州开埠后,逐渐成为云贵川湘粤的货运中心。现在的梧州港是华南第二大内河港(仅次于广州黄埔港),李家庄码头建成后,大大提升了梧州港的货运吞吐能力。目前梧州新港正在动工。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逐步深入,全自治区成为以南宁、贵港、梧州为主要的水运城市的枢纽带。目前梧州为广西第二大内河港,08年吞吐量为900万吨。

1897~1908年,梧州近代对外贸易兴起。

1897年,梧州口岸开辟为广西第一个通商口岸,依托西江水运,云集国内外客商,商贸兴起,以梧州为中心形成了西南与华南对外贸易的商业中心。湘桂铁路开通前,广西境内进出口物资有80%途经梧州,故梧州又被称为广西的“水上门户”。

由于其水汇三江,“东望五羊,西通八桂”(射君惠《梧州府志》),从桂江溯江而上,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可达湘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沟通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因而在珠江流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受到历代皇朝的高度重视,曾成为岭南地区的首府。鸦片战争后,英、美、法、日等国,为控制梧州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争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专条》,将梧州辟为通商口岸。

梧州航运业进入兴旺发展时期。自梧州开关后,梧州成为广西第一大港,珠江第二大港,外轮进出梧州港口,客货轮船昼夜开航,上航南宁、柳州、桂林,下航广州、香港、澳门等,与30多个城镇直接通航。有18条客货航线,水运四通八达。是“广西与沿海省份沟通之孔道”。

1931年在梧州注册登记的共41艘运输船舶,其中50吨~100吨级船舶28

艘。100吨~500吨级11艘。

1935年,广西全省航业商号50多家,梧州占22家,为44%,全省航业中梧州占49.84%。由于广西的航运业主要集中在梧州,广西内河的主要航线也汇集在梧州,因此广西航务管理机构也多次设在梧州,以便管理整个广西的航运业。 骑楼城交通状况:

梧州骑楼城地处两江交汇处,且是河东老城区,故常受到洪水淹泡。

骑楼街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骑楼城位于交汇处,距离旧时的码头很近,位置的优越使骑楼城一派繁荣。今日梧州南环路依然可看到昔日最旺的骑楼街的风采。

民国13年(1924年),梧州开始拆城扩马路。拆城后,南环路从桂江一桥头起,至今东信大楼止。该路一字排开向南,原有城门叫“大南门”和“小南门”。梧州城的走向,到东信大楼方向已到南边,所以定名叫南环路。在当时,南环路是梧州市内马路最阔(24米)的路,又直又长,又是市中心,所以人气最旺,骑楼铺位也最靓。此后,众商看准南环路人气最旺这一特点,纷纷选铺经商。茶楼酒家、戏院、电影院也相继开业,各行业也立足南环路。此时南环路铺无空置,行人如潮,热闹非凡。

4、骑楼城分布和骑楼建筑的类型

图为改建后的骑楼结构

骑楼分布:

骑楼街东起梧州大酒店沿云盖路、阜民路、文化路、东中路、东正路、建设路、桂北路至桂江、西江所围合的骑楼密布的区域,约一平方公里。其主要街道有: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

布局: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

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拴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结构:

对梧州骑楼而言,改善人居环境与骑楼的保护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追溯梧州骑楼形成的历史,当时街区的划分,地块窄而深,以最大限度地沿街布置商业,争取更多的顾客,从而获取最高的房地产价值。由于连排建设,建筑紧靠建筑,建筑内部只能依靠前、后采光和通风。但是,由于建筑的进深较大,一般在20米至40米之间,天然采光效果不佳,本身先天不足。再由于连年洪水的光顾,建筑内部阴暗、潮湿。同时缺乏卫生间等现代生活的设施,居住环境恶劣。

图为骑楼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梧州骑楼的建筑类型: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骑楼文化源于南洋,与国内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骑楼建筑。梧州骑楼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早期多为欧亚混合的巴洛克式,女儿墙为巴洛克山墙,立面装饰花哨,线条繁杂,阳台、窗楣多为阿拉伯尖拱,此种风格的骑楼,梧州现存数量很少;中期的骑楼为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女儿墙较为平直,统称为贯通整个屋面的矮栏杆、矮墙、或“宝瓶”栏杆,立面较为朴素,装饰较少,无阳台或假阳台,窗楣为圆弧形的拱券,梧州骑楼也较为多见;晚期为中国传统式,实用为主,立面装饰简单趋无,线条平直,女儿墙贯通,中国传统的窗花,梧州骑楼多为此类风格;现代的骑楼,顾名思义为现代所建,特点是建筑体量高大,装饰风格多采用现代手法和构建,数量很少。

篇四:作文:梧州骑楼城

美丽的骑楼城

朋友,也许你游览过许多城市,不知是否到过我的家乡——美丽的梧州。它坐落在举世无双的鸳鸯江伴,享有“小香港”、“宝石之都”等美称。来吧,朋友,美丽的梧州山城欢迎你!

来到梧州游玩,我建议你,除了去游览梧州的特色景点:如地处梧州市区最高而且风景美丽的白云山、闻名的龙母太庙、及庄严肃穆的中山纪念堂和宝石城等地外,还一定要去游玩一下具有岭南特色的百年古迹——骑楼城。

在骑楼的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古朴。它透露着一种中国骑楼城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骑楼柱外的铁环更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听老人们说:“梧州地处西江、桂江两河交汇处,年年都被洪水淹,是人们用来栓船用的。”现在,我们已建造了河东防洪大堤,铁环虽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但它可作为永久的历史见证。而且骑楼城的西方文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色彩。

骑楼城与步行街紧密连接在一起,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真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往返。每当华灯初上,整个骑楼城各色灯光不停的闪烁,简直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迷宫。

我爱我的家乡—梧州,更爱美丽的骑楼城!

美丽的鸳鸯江

在我的家乡——梧州,有一条美丽的绸缎。她静静地流淌着,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她就是举世无双的鸳鸯江。

春天,江水缓缓地流,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地拍打着堤岸边的小草。小草微微地对她点头,仿佛在感谢她长年累月的滋养。一颗颗稚气的花苞忽然从细细枝丫上冒出来,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绽放开来,释放出淡淡的清香,随着春天轻轻地摇曳。

夏日,草儿长得更粗壮了,花儿开得更鲜艳了,蜜蜂忙着采蜜,蝴蝶流连忘返。夜幕降临时,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鸳鸯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初秋,岸边的树木变成了铁青色,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黄,渐渐地从叶子中显露出来,争相炫耀着自己的光彩。江水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偶尔有驳船飞快地驶过,响着汽笛,在江心划出一条长长的路,于是,水面上的倒影,高楼大厦、亭台楼阁、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以及飞过的一行行大雁,都随着浪花轻轻地摇曳。

隆冬,不浓不淡的晨雾笼罩了整个大地,鸳鸯江像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面纱。凛冽的寒风掠过江面,涛声依旧,她耐心地等待着,下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那明媚的春光??

“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留下的诗句。她就是美丽的鸳鸯江。

篇五: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

梧州“骑楼城”规划设计说明

一、 导言

随着广西旅游大省地位的确立,广西东大门梧州市的旅游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2年8月,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副主席袁凤兰经过深入的调研考察,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要以山、水、城为三大核心内容,尤其是要在建设河东防洪堤的同时全面改造河东区,将其建成富有特色的“骑楼城”,并以此作为梧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北纬23°18'~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市区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312.2平方公里。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的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横贯梧州市区。桂江由西北蜿蜒流入,将市区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城区。梧州“骑楼城”的规划用地位于河东区,紧靠桂江、西江,面积约2平方公里。

历史上梧州市曾是广西的第一大商贸城市,而河东区正是梧州市的商业经济中心。曾经存在有大量的商行、洋行,广泛分布着具有历史意义、本土特色的骑楼建筑。

时至今日,骑楼建筑已经日益破旧、衰落,曾经记载着梧州市辉煌历史的骑楼商行及老字号商铺,大量湮没在民居之间。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所形成的空间环境,是梧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骑楼建筑、骑楼街区,保持其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使本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我们根据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房地产、旅游、商贸开发、提高市民居住质量、改善商业条件等规划目标,把梧州骑楼城建设成为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二、骑楼发展概况

1.骑楼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骑楼建筑,即建筑临街而建,二层沿街挑出,底层架空形成柱廊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骑楼建筑多为2~4层。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二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骑楼建筑并排联立,形成连续的骑楼步行通廊和沿街立面,

即成为骑楼街。 2.骑楼建筑的起源

骑楼柱廊的雏形—券廊,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代。“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广州、厦门等沿海口岸开放,商贸活动空前活跃,传统的店铺形式不再适应不断扩大的商贸活动规模的需要,根据岭南日照时数高、湿热多风和夏秋季台风频繁的气候特点,在传统的“障空补缺”和“以廊道避风雨”建筑工艺手法的基础上,模仿、吸收、借鉴西洋建筑“洋楼”形式,以及技术、构造、和装饰精华,将券廊特点和我国本土建筑形式相结合,进行再创造,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岭南骑楼建筑。 3.骑楼建筑的文化内涵

骑楼街借助连续的柱廊,让行人在其中行走、活动时避风雨、防日晒,特别能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柱廊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商业和休闲的主要聚居场所,是一个极具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公共空间。

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立面风格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如“竹筒楼”、“南洋风” 等。

4.骑楼建筑的分布

受当地气候影响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历史原因,骑楼建筑最早出现在厦门、广州等地,后逐渐传入内陆。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广州、潮州、海口、北海、梧州、澳门、香港及台湾等地。

5. 梧州骑楼的沿革和演变

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桂、黔、湘商品的进出口岸,国外商品大批由香港、广州,通过梧州向南宁、柳州、桂林乃至湖南、贵州内地倾销,使梧州的商业外贸异常发达。直至上世纪70年代,梧州一直是广西主要对外港口城市。据史料记载,当时为满足日益繁荣的经商贸易的需要,梧州开始形成沿街骑楼建筑。过去多见的大屋顶、板木砖瓦平房,以及篱笆屋、木板房等简易房屋被砖木结构的楼房所代替。这些新建的建筑群,形成了梧州城独特的建筑布局和风格。

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故西化痕迹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汇。骑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足迹和岁月的沧桑,至今仍散发出文化的魅力。广州、厦门及南洋一些骑楼建筑特色的逐渐融入,梧州的骑楼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形成了许多“老字号”、“水面行”和“平码行”和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如新新酒店、大同酒店、交通银行等。这种既有中国传统檐廊建筑内涵,又渗入西方柱廊、敞廊建筑细部特征的骑楼建筑型制,形成了梧州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及融有异国情调的城市商业街景。

当时以航运为主的商贸活动主要集中在如今的五坊路、九坊路、南堤路、居仁路一带,故众多骑楼建筑分布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上。现存骑楼街约有22条街道,街道两边骑楼建筑长约6.2公里,占河东老城区街道长度的60%;总建筑面积约为37.2万平方米。

由于梧州骑楼所在的许多街道水位较低(如沙街、南环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大南路、小南路等),经常被洪水浸泡,因此骑楼建筑日渐破残,商机渐无,逐渐变得"门庭冷落车马稀",而居于高水位的骑楼,也因为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商业广场的形成,以及年久失修,日益显得破旧衰落。 6. 梧州骑楼的特色风格

梧州骑楼不仅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还构成了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梧州骑楼的外观有许多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汇(如花窗、灰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有梧州特色的当数骑楼柱上的铁环和水门,是居民为了应付河水上涨时系船专用和出入方便。

三、发展条件分析 1. 城市发展概况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紧邻广东,桂江、西江穿城而过,溯江上可达桂林、南宁、柳州,顺江下可通广州、香港,为西江流域中段中心城市。

梧州市历代是岭南交往的咽喉,1897年辟为通商口岸,大量的商品由香港、广州经梧州往内陆倾销。梧州外贸和港口运输一直占广西首要地位,至70年代末,梧州进出口贸易仍占全广西的70%以

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时的梧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明末清初,梧州城已初见规模。民国时期,梧州的城建曾达到一个高峰,当时大量商行、银行、茶楼、酒家满城,形成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城市的街道,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逐渐建设,解放后,市政府更加大城市建设步伐,建设大桥,扩展新区,扩大城市范围,逐步建立一批工业、仓储基地,搬迁河东作坊式老工业,把河东建设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后,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设了南梧公路,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府搬迁至河西以后,带动城市建设热潮,人口西移,新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逐渐形成,梧州市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30KM2,城市人口37万,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人,形成河东、河西两个主要城市功能区。 2. 历史的定位

规划用地所处的河东区曾承载着梧州最繁华最鼎盛的过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梧州商业营业额在全省总额中的比重长期高达60%~70%,居广西各城市之首,其时广西财政收入仅为白银100万两,这些收入70%以上来自梧州。而梧州的财政收入大部风来自河东区。

梧州经济的辉煌,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凭着水运和地理优势,大量中外资本、商家涌入,最繁盛时期梧州市内有大小商号1390多家,其中出口商号就有100家,而河东区临近码头的地带,往往抢先被商家看中,设立店铺或仓库,街道上一时招牌盈目,广告满墙,热闹非凡。历史的原因,造就梧州一大批贸易人才,也造就梧州商埠历史,也造就了河东区在梧州历史的重要地位。 3. 区域分析

从区域上看,梧州位于广西的东部,与广东接壤,与南宁、桂林以及云、贵川、湘都有公路连接,通过广西与粤、港、澳陆路交流的201、321、324国道都要经过梧州,梧州是云、贵、川、湘、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和交通咽喉要道。计划建设的洛湛铁路,南梧、桂梧、广梧高速公路必将加强梧州作为云、贵、川、湘、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和咽喉要道的作用,使梧州成为华南和大西南两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

信息和商品、物资等交流的结合部和枢纽。

由以上分析可见,梧州是桂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面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背靠腹地纵深的大西南,是华南和大西南两经济区域交流的结合部与交通枢纽。 4. 交通分析

秦代开凿灵渠后,"北水南流,北舟逾岭",通过梧州江域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包括梧州在内的珠江流域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以后,梧州逐步发展成为广西以至滇、贵、川诸省商品的集散中心。民国中期,梧州成为广西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很大程度依赖于广西水系、交通便利的优势。解放后,尽管由于黎湛铁路和梧玉、梧八、梧穗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客货源分流,这一优势的发挥受到削弱,但仍不失其特有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中,没有忽视这一优势的作用。同时致力于开拓陆路运输、恢复空运。至90年代,东出口已有与广东相衔接的一级公路;南出口已有通往南宁的二级公路;往北与旅游名城桂林有桂梧二级公路相通;往西与柳州市有公路相通,规划中的洛湛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将又把梧州处于交通中心。梧州机场、西江大桥、桂江一、二、三桥已建成,一个立体交叉的运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5.河东区发展分析

梧州市总体规划确定梧州发展方向是沿西江两岸向西发展。梧州山多平地少,河东北靠白云山,面向桂江西江,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扩展余地,历史形成的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留有许多的隐患。城市基础设施也不堪重负,随着梧州这几年的发展,梧州市政府已迁到河西,两广市场,太阳广场等一批商业广场的建设,新的行政、商业中心以形成,随着火车站建设,三龙大片土地的开发,河西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河东作为老的商业中心,将面临着新的转折,河东应充分利用百年商埠,建设特色骑楼城。以骑楼商业街区,结合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重新激发河东区的活力。

1. 梧州历来是商埠城市。商业气氛浓厚,市民经商意识较强。从事商

业贸易的人员占就业人口的45%,河东商业用地占河东规划区建设用

地8%。

2. 河东区目前共23个社区,规划区内约16个社区,共8万人。人均

建设用地为37平方米/人,人均道路面积2.4平方米/人,扣除市级行政办公、林地等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更少,人口高密度已经成为阻碍旧城改造的主要因素。由于河西新建小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大部分人口迁移,老年人由于地缘、人缘关系仍居住在老城,造成河东区老年人口比例增多,社区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3. 梧州河东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老字号,老店铺曾名闻海外,

部分古迹遗址保护相当完整,结合骑楼城的改造给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生机。

4. 河东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特别是中小学规模小,数量多,场地不足,

生均面积仅有5平方米。难以达到国家规范,产生不了规模经济。 5. 文化娱乐设施落后、不配套,老年人活动场所和青少年活动场缺乏,

现有的两个电影院也是五十年代的建筑,年久失修,也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6. 近几年,一些单位逐渐迁出河东办公,但仍有部分行政单位在河东

办公。办公用地占据较好的商业地段,降低土地经济价值,不能体现土地经济效益。

7. 交通组织混乱,违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商业基本沿主干道 建设,

人车混行,道路通行能力低。一些单位占用道路停车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由于几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人均机动车增加,也给河东道路增加压力。

8. 山冲地区道路狭窄,违章建设较多,乱搭乱盖严重,开挖山体破坏

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出现大面积滑坡现象和次生地质灾害。

四、河东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平衡表

以上分析,河东旧城改造应立足于商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形成购物游览一体化,同时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环境,成为环境优美的商业和居住区。

五、规划原则、目标 1. 规划原则

以“恢复、保护、完善、改造、利用”为原则,重点突出“利用”。 2. 规划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及新一轮总规修编纲要,明确河东旧城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突出旅游、商贸、现代服务业功能,打造岭南骑楼城的特色品牌,推动我市新的经济增长。

·充分体现梧州文化、历史内涵,通过富有传统特色的骑楼文化重

塑,结合旧城改造,对旅游资源的优化,提升河东旧城的旅游、商贸价值档次。

·疏减居住人口,改善居住环境,通过整合优化改造,提高居住质量标准。

·体现山、水、城的特色,显山露山、退房还绿,为市民创造优美安全的居住空间。

·通过改造,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市政设施的水平和标准。

六、规划规模

根据河东现状用地状况及规划用地调整,规划人均居住用地达到20平方米/人,规划人口规划达到5万人,疏减人口3万人。

七、用地布局

(一)规划结构

河东区是我市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商业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南环路、大南路一带,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北、城东及东北片的山冲内,规划将大南路五坊路、中山路带设计为商业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规划将珠投岭及西竺园、龙母庙,规划成为以龙母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连接北侧公园和白云山公园,成为河东一个绿色屏障。外迁行政单位,将办公用地改造成为商业娱乐、居住等用地,减轻交通压力。将平民冲东侧山顶(俗称打把场)规定为公园用地(归入白云山公园),以控制山体边坡及违章建筑的侵蚀,保持河东显山露水山城特色。规划河东区分为三个小区:平民小区、城北小区、中心区。

中心区:商业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南环路、大南路一带,规划将大南路五坊路、中山路带设计为商业区。

平民小区:包括平民冲、冰泉冲、云盖山、大东上下路等一片居住用地。

城北小区:包括建设路、百花冲、大中路、东正路等一片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93公顷,人均居住用地18平方米/人,公共设施用地29公顷,占总用地15%。

规划用地平衡表

(二)特色旅游构想

梧州作为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山城水都”之美喻,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随着桂林国际旅游名城的凸现,广西旅游大省的确立,广西东大门梧州市的旅游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东旧城区的改造,就是要全面改造河东富有地方特色的骑楼,建设梧州骑楼城,把骑楼改造提升为梧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

随着梧州市城市建设的西移,河西将成为梧州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梧州市大部分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集中在河东旧城区(如北山公园、中山纪念堂、龙母太庙等),结合骑楼城的改造,进一步保护、开发、建设好原有的名胜古迹,使之与特色骑楼相辉映,构筑梧州特色旅游区。这将大大提高梧州市的旅游品牌,推动梧州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加快梧州经济的腾飞。根据河东的历史与地方特色,构想将河东分为五个特色的旅游购物区。

中心商业区:五坊路、中山路一带,为现代化商业广场为主的购物区。

骑楼文化区:以居仁路为主,展示骑楼文化,骑楼博览。

民俗风情区:金龙巷,维新里等风貌街坊,城市风情博物馆。

龙母文化区:北宋龙母庙结合西竺园,建设主题公园。

生态景观区:以白云山公园、北山公园为主,为绿色生态游览区。

(三)公共设施布局 1. 行政办公机构:河东区作为梧州市相对独立的城区,目前是党政机

关集中地,随着城市建设西移,规划市级机构原则上迁移至河西,仅保留万秀区政府及下属机构。 2. 商业金融机构:由于河东历来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商业金融服务相

当完善,服务范围基本覆盖河东区和梧州市,商业金融用地16.04公顷,占8.61%,由此,规划只需在平民冲增设基层服务的商业网点,如菜市场、小百货、日用品商店等。 3. 文化娱乐设施:河东现有文化娱乐设施缺乏,现有电影院破旧不堪,

规划在南环路建电影娱乐综合影城,将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局办公楼合并改造成为集博物、展览、图书于一体的博览城,将体育局办公楼及训练场改造成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将市委办公区改造成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规划文化娱乐用地2.39公顷。 4. 医疗服务设施:河东目前已有四家上规模的医院,服务满足河东

居民乃至全市的需要,但医院用地偏小,扩宽难度较大,规划考虑外迁中医院,保留工人医院、人民医院、桂东医院,其中人民医院建议为专科医院,各社区内应保持设置一所卫生所(站),以满足社区保健和老人就诊的需要。 5. 教育服务设施:

a. 中学:河东现有初中四所,高中一所,其中二中兼有高中部,在

校学生6480人,生均用地21.6平方米,低于国家标准,规划建议高中采用全日制封闭式教学,设在钱鉴,将现在的八中改为初中部,辙消十一中改为小学用地(拟名东正小学),规划初中学校:三中、二中、八中、十四中四所,并兼有一个运动场和跑道。规划初中学生4000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