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1:16 体裁作文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省级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内黄县中召三小

焦为民

Jwm203337@163.com

13403841223

2012.4.30

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语文素养的高低,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时期如此,在其成年参加工作了亦如此。因为语文大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学好了,阅读理解能力就高,思维判断能力就能增强,也就容易学好其他学科。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成年人,善于并能清晰的总结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较快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从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是学生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今,又使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工作步履维艰。可是,既然已为人师,就该迎难而上。否则,就会误人一生,毁人一辈,也会使自己的良心永远不得安宁,尽管也曾为此进行过长期而激烈的思想斗争。

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很广,一个语文老师绝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因为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情况特点不同。所以,每一语文老师都应该自身的在语文素养某一方面的长处,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素养。今根据本人近些年的教学体会,着重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两方面进行总结,以利于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也与同行磋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 基础知识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正文】

“语文素养”指的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有机整合。这一概念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先后出现六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拼音规律,识字、写字、词、句的积累以及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形成。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得。③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由此不难发现,语文素养的内涵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的高度统一,涵盖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特回顾一二。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有高语文素养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仍占主流的今天,现在的语文老师左右为难。如果你不能提高学生的分数,就很难成为一个光彩的老师,在学校里会很难堪。而要真正地一味注重学生素养,则会影响学生分数。也不是说培养学生的素养与应试教育完全相驳,而是学生的素养是个艰难而浩大的工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数很缓慢。如果打个比方话,应试教育是西医,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能快捷得提高学生成绩,但那只是花拳绣腿,不实用,“高分低能的无用儿”就是对它的说明。而培养学生的素养,则是中医,釜底抽薪,固本求源,注重基本功。所以说现在一个有良知的语文老师,必需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既不毁掉下一代,又能保存自己,我时常暗暗告诫自己。故而在使学生的分数与其他校相比,还能说得过去的情况下,我总是不停地在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有:

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很多种,诸如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等等,在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学习生涯和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学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自学而得的,

说能占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还真不算过分。当然,它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和基于老师给予那一部分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与新词,我近几年从不按部就班地教,上课了就是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就拿生字来说,不管是“我会认”的还是“我会写”的,都有以下要求,既会认读又会口头组词,还得能说出其中的形声字、多音字及一部分字的形近字。对于“我会写”的最后要进行听写。为使学生早日养成较高的自学能力,我从三年级上期,就让学生备有齐全的工具书,像字典就不必说了,还都配备了《成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典》和《语文知识集锦》等,还有的同学甚至卖到了能查阅什么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的《多功能词典》。如在学到三年级下册21课《太阳》第一课时时,同学们在上课前已在黑板上(我校教室四周都有黑板,各自学小组有划分,便于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书写下列内容:麻、繁、差、殖等四个多音字的音节及其词语;疗、抵、庄、稼、殖、蔬、较、预等八个形声字及其声旁的词语;氏的形近字“氐”、殖的形近字“值”与“植”及其词语,特别是“较”的形近字,同学们一下子能将车子旁换十几个;新词的意思等。同学们自学到的知识,老师若备课一放松,也时时感到羞愧。像我班陈晓梦同学,在查证形声字“抵”时,还发现其声旁“氐”还是多音字;葛晓凡同学指出“繁”还是个姓,这些我却不知。这些基础知识,从不用老师辛苦地教,只是引导学生交流、梳理与总结。总之,同学们处处给我惊喜,时时令我欣慰。

二、 全方位营养,拓展语言知识面。

语文的知识面很广,同行们好说它是“没边子炕”,我也深解其理,更知道把同学们的这个“炕”做大的重要性,因为语文具工具性,可以说它是众学科中的航母。为此,同学们每人都有《日知己所亡》本。老师时时处处都会说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小插曲——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及名言警句,让同学们分类抄下来,课余时间查阅工具书、生与生讨论、生与师讨论后记录,并时时复习,以理解运用。当然,老师在课余时间一定会随机抽生检查、交流。所以,同学们多数还配备有这些“小插曲”的《大全》。日久天长,他们收获颇丰,越来越能说会道,说起事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妙语连珠,写作水平日渐提高。毕业走的同学每每回到母校看我,满脸都是自豪而又感激,抢着给我说:“我们的《日知己所亡》太有用,它让我们在初中的写作也得心应手,”“老师知道了,也看我们 的本子”“还边看边夸呢!”??我很幸福、更欣慰。课堂上,当记得成语又多又有趣时,总是情不自禁地问:“老师,您怎么知道这么多成语呢?”我总是微笑说:“老师好看词典,家里几乎那屋都有词典,就连厕所里也有。”这时同学们不可思议地笑。我就认真地说:“我也是学习古人的‘马上’ 、‘枕上’和‘厕上’学习啊”。好多同学对我翘起大拇指,大喊:“成语大王!”我这时的心被泡进蜜里了。有的同学在周记中写:“我们在语文课上能学到这么多的‘小插曲’,真是太充实了,感到很快乐,非常感谢您。”其实应该感谢的不是同学们,而是我。都是同学们给了机会,让我温故而知新,教学相长,让我充实,让我快乐。

只有高素养语文的老师,才高素养的学生。我总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基础知识做起,一刻不停地学习、积累,一直在向高素养的语文老师靠近。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良心使然。在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中,尽管时时感到疲惫,每到下课时,我都是坐下来休息,嘴再也张不开了,可也至今终无悔,也无怨。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时代的要求、祖国振兴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民必

将是高素养的国民,我们的国家必将是富裕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必将是强大的民族!

篇二: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1)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深圳龙岗信义假日名城小学 李万娜

【主题词】小学 语文素养 培养 策略

【摘要】

学习力决定一个人的竞争力。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素养呈现水平多层次、结构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等特征。教学实践中,坚持以新课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说话、口头交际、阅读以及写字写作等四个方面能力,是实施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更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育智”与“育德”双重责任。语文学科教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语文素养好不好,并且最终必定落到以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的能力水平为标准。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竞争力。良好的语

文素养,不但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一、二年级

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黄金时期。语文素养高的人,其情感更加真实、细腻和准确,其审美更加体现深度、高度和维度,其内心更加追求知行合一,其行为更凸显正能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语文素养,归纳起来主要

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识字能力,轻写字能力培养。据了解,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很重视教认字、识字。上小学后,识字能力发展得很快。但由于这些学生动笔机会少,再加上书法教育未能被大多数的家长和幼儿园重视,学生往往对字词只是简单的“认识”,而不知其结构章法,更不清楚其含义及运用。二是重听话能力,轻说话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以老师教学生听和说为主。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学生怎样才能说好等,要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并非能一蹴而就。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说话课,但说话课尚无专门、实用的教材,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效果不怎么好。三是语文课重视,其他学科不重视。长期以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被视为是语文课的责任,其他学科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课堂发言时,部分教师未能做到适时教给学生说话、交流的方

法与技巧,指出学生说话时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四是发达地区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较高,落后地区学生语文素养水平偏低。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智力开发得早,语文素养普遍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学生,各方面教育条件跟不上,语文素养水平偏低。以写字能力为例,广东省历届书法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学生,将近80%的学生来自珠三角地区。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也不例外。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前课程标准设置及考

评机制仍欠科学,如“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个内容在语文以外的学科没有体现,学科之间未能形成合力,语文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二是小学低年班学生年纪小,知识储备不足,学生整体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语文素养培养处于初始阶段,教师难以在段时间内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口语能力和扩展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只关注孩子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而忽略日常交流兴趣与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实效性,可通

过以下策略来实现。

(一)循序渐进,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小学

一年级学生刚刚完成学前教育,许多孩子还保留着幼儿阶段的诸多习性,如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因而,

第一学期主要训练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个阶段教师要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对象,然后精心选取相应的趣味性浓厚的说话题材,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动画结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培养学生参与“听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了第二学期,教师把侧重点转向“说”的训练。第一,要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说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第二,指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转述别人的意思。二年级上学期,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学会说书面语言,明确地区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二是学会用书面语言简单地写人、写事和写物。二年级下学期,着重训练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开始初步的、简单的扩展阅读。

(二)以人为本,增强非语文学科渗透语文素养培养意识。学生的含义就是学习人生,即学习生存的技能、本领;学习生活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规则,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或者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学习了解生命的机体、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需要,结果是教育教学不被学生接受,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本。学生的需要是什么,他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什么。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就是学生的需要。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学习社会科学,学生同样离不开“听”、“说”、“读”、“写”。因此,非语文学科教师授课时,要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

每一个合作小组都建立起信任、尊重、依赖、融洽的学习关系,针对所学知识,有计划地设计问题,让每一学生都能够读懂老师所给出的问题,都有表达的愿望和主题内容,做到“说”者有忠实听众,“听”者能耳目一新。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地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三)有效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有人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事,低年级教会学生字、词、句就行,这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实践证明,要让阅历尚浅的小学低年班学生“感悟”新词的意思,并且学会运用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借助一定的语境去理解新词,掌握运用新词的方法。例如,每天由一名同学在班级小黑板上写上自己看过的好词好句,或者是自己的真实感想、所受到的启发等,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另外,组建班级图书角、开展班级读书摘录比拼、定期为学生推荐书目并组织互换图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等形式,有利于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圈、点、批、注,手眼并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进行语言思考、语言组织等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写一手好字是中国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养成写

字的好习惯,既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又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增进学识

篇三: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小学生语文素养研究”课题

行动与规划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

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任务。

2、在今年春学段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吴东强局长特别提出“以倡导学生集体诵读《三字经》、《弟子

规》等传统文化经典为内容,加强古诗文教学,做实小学语文素养教学课题研究”。

3、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一是小学生的写字训练一直引不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表现出写字姿式不正确,

写字不规范,影响着小学生身体发育成长和对母语学习的良好熏陶。二是阅读训练面窄量小,与《课标

》要求差距大。三是习作训练篇幅少,质量差,关键是学生无话可说,内容不具体。四是古诗文诵读活

动热一阵、冷一阵,难于使祖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难于夯实小学生人生成长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时值课程改革大好时机,我们已经积累了较好的实验经验和实验基础,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

部分教师对此项工作有了认可。

2、有局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心校的一班人信心坚定,一定能够做好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有比较优越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网络做基础,方便广大教师查阅资料和相关信息。

4、从中心校到每所小学都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任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强

的人力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诠释:“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

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课题主要包括写字、阅读

、习作和古诗文及经典诵读四个方面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三年的写字、阅读、习作和古诗文诵读训练,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

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规范学生的写字,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逐年增加学生古诗文及经典文章的积累数量,丰富学

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写字

1、写字的内容:各年级以课后要求写的生字为主,适当拓宽,并能巩固训练。

2、写字要求

(1)各校每天统一规定20分钟的集中写字时间,做到有师指导,师生同练,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写字量

在20——50字范围内。

(2)写字姿式端正,字体为楷体,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用钢笔(

或碳素笔)书写。

(3)中心校统一制订学生写字达标等级(附表见后),每学期对学生写字达标进行等级评价,力争小学

毕业人人达到A类。

(4)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的各科作业的书写,都必须按照写字训练的要求去做,评价学生的写字等级

要以学生作业本上的书写为依据。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5)各教师要做好子课题的研究:

A、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兴趣和习惯?

B、指导学生写好字的方法有哪些?

C、小学生写字的现状与分析及策略。

(二)阅读

1、阅读的内容: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以学生自读课本、《拼音报

》、课外读物为主。

2、阅读的要求

(1)会用普通话阅读文章,并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每天下午各年级须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时间,做到有师指导,师生同读,每周须安排一节课外阅读展

示课,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阅读收获。

(3)读书要有笔记,一、二年级以积累生字、新词、优美句子为重点,每天笔记不少于50字。三、四年

级以积累词语、优美句子和概括文章内容为重点,每天读书笔记不少于100字。五、六年级以积累词语、

优美句子、列提纲、写读后感为重点。每天笔记不少于200字。同时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半月办一次手抄报

作为读书活动的展示。

(4)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要结合学段的年龄特点,一、二年级易选择拼音、童话等绘本读物。三至六年

级易选择童话、科普及文学作品为读本。一、二年级阅读量达20万字,三、四年级阅读量达40万字,五

年级阅读量达60万字,小学阶段总阅读量达100——140万字。力争在小学毕业前,生生读完《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作品。

(5)倡导有条件的学生学会在网上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拓展阅读面。

(6)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档案,分阶段做好学生阅读数量、阅读质量理解能力及阅读兴趣的评价工作

,推动学生阅读的发展与提高。

(7)做好学生阅读方面的子课题研究

A、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B、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兴趣。

C、浅谈各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与方法。

D、如何提高学生识记能力。

E、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三)习作

1、习作的内容

(1)写句子(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用词造句);

(2)写日

记;(3)仿写课文句段(人物对话、人物外貌、景物描写、动物描写、活动场景);(4)写读后感;

(5)写书信;(6)写每周大习作。

2、习作的具体要求

(1)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借助拼音和已经认识的字开始学写日记,每周一篇,学年末达到30篇,总字数

达到1500——2000字;学写句子、写话训练每周三次,学年末达90次,总字数达到3000字。累计习作量

达5000字。

(2)二年级每周日记2篇,每篇字数在100字左右,学年末总字数达到6000字;仿写句段训练每周二次,

学年末达60次,总字数达6000字。累计习作量达到12000字。

(3)三年级每周写日记3篇,每篇字数在150字左右,学年末总字数达到10000字;仿写课文片段每周二

次,学年末达60次,总字数达到8000字。每周大习作一次,每篇字数在250——300字,学年末习作30次

,总字数9000字。累计习作量达到27000字。

(4)四至六年级每周日记3篇,学年末达90篇,总字数达到15000——20000字;课文片段仿写每周二次

,学年末达60篇,每周大习作1一次,每篇字数在400字左右,学年末达30篇,总字数达12000字,每学期

篇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赵长青

在《语文课程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素养是什么?究竟包含那些因素?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老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认为,就语文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研究而言,语文素养的内涵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说明;汉字音形义的知识(1-2年级识字1600-1800,写字800-1000;3-4年级识字2500,写字2000;5-6年级识字3000,写字2500)、基本阅读(理解词语: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积累,乐于与人交流;中段-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抓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高段-积累词语,领悟表达方法,了解说明方法等)和写作方法(低段-有兴趣,写想象的事物,写自己的认识与感想,运用学到的词语;中段-乐于书面表达,写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分享,积累语言材料;高段-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学会修改等),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总分总)等。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歌声》教学生怎样概括主要内容:谁怎么样?指导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概括,收效非常好。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厚积才能薄发。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3000个左右常用字和2500多个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160篇(首)古诗文(低-50,中-50,高-60),课外阅读量达到150万字以上(低-5万,中-40万,高-100万)。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目标中专门有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

目标,就是要求老师们不仅要关注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利用课文来培养学生来那个好的语文素养,更要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技能。例如:从低段开始,训练学生说话要完整,别人发言要认真倾听;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等。

第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预习的习惯(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读书3遍,勾画生字新词,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1-2个,数自然段,简要回答课后的问题,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等等),读书批注的习惯(中段开始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可以是勾画好词佳句,简单的批注自己的体会等等),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因此,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知识和能力方面。

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在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程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程指出语文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下面我以一般语文课堂的几个环节为例来谈谈怎样在课堂内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课前,注重搜集,整合信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应该从课前入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执教北师大教材第八册《朱鹮飞回来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在预习时,我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查阅课外书,询问他人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及面临的困境,激发了他们对濒临灭绝的动物产生浓烈的忧患意识,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白豚等十四种动物正濒临灭绝,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也亟需保护??有的学生通过对家中老人、邻居的调查询问,了解到我们家乡以前常见的黄鼠狼、乌鸦、麻雀等动物现今也很难看见了??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搜集对课文中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通过交流对动物面临的困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从情感上产生了忧患意识,课堂上再来体会 “文章的题目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及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课,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开课时,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凭借情景,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要注重它在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我开始了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下,畅谈自己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为课前有预习,因为没有固定答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入文入景的情境,学生兴趣高昂,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行课,环环相扣加深理解。

(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在开课的起始环节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在执教《丝绸之路》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后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然后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书,找答案,从而理解了文章内容。又如在教学《七子之歌》一课时,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然后让学生思考,你能帮助他解开这些疑问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与指向性更明确,收到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文本对话,读中悟情。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第六自然段,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春天的美景后,我让学生运用平日的积累尽情赞美春天;紧接着,出示一片漆黑,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读应该是有层次的,是循序渐进的: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读,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由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这样才能与文本更为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与孩子的心间了。

(三)想象入手,入文入境。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七子之歌》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对文章中一些词句的理解学生较为吃力。我在引导学生想象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不仅

仅是生命、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的家乡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使学生不由地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四、课后,拓展思路,学为所用。

(一)学为所用,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这样的教学又怎能不让孩子们神思飞扬?。《谁说没有规则》这首诗浅显易懂,诗歌四个小节,结构相同,语言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模仿创作,让学生学习创作诗歌,可以理解现代诗不收字数和押韵的局限,自由表达的特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少需要遵守规则的好诗句:“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此处禁止吸烟,可他却在吞云吐雾。问他为什么?他却振振有词:我愿意,不用你管!”??一篇篇饶有乐趣的诗歌便应运而生。教材中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很多,《大地的话》《我们的手》等诗歌,通过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领悟语言的运用;《三月桃花水》这类散文,通过仿写学习总分的文章结构,学会运用总起句总括全文,把文章写具体,学习运用优美、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七子之歌》通过仿写,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纪念日》这一开放单元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展示平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确定自己准备调查的纪念日,制定好活动计划,然后进行小组分工: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节目等,最后进行活动展示。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到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对家长、邻居进行访问调查,编写儿歌,绘制图片等,最好每个组的孩子都在全班进行了汇报:翔实的资料介绍、声情并茂的朗诵、悠扬的歌声、精彩的小品??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能力自然也得到了锻炼。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这样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方法和习惯”,进而形成必备的语文素养。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

篇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磁县乐善学校:叶改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生活生产中、工作中无时不存在着。大到论文答辩、演讲??小到与人沟通、待人接物、见面问好等。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少,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口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向师心很强,任何事都喜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我们教师一段生动优美的导语,几句精辟的总结??都给学生起着模范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平时交际中努力地要求自己尽量把话说流畅、连贯。经常这样的练习也会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还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配乐诗朗诵,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话可说。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与人交流。

(三)夯实阅读指导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实。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3、变眼读为心读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

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总之,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但却有许多的孩子怕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仅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行的,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让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