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股市四大魔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4:46 字数作文
中国股市四大魔咒字数作文

篇一:股市五大魔咒

魔咒一:国际板

所谓“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而被划分为“国际板”。 2007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市场质量报告》提出,要“加快公司(特别是大公司)境内上市步伐,扩大市场规模”,“稳步推进股市国际化进程,加快引入外国投资者步伐,并在时机成熟时允许外国公司境内上市,在境内交易所开设国际板”。

同年底,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也表示,将鼓励H股公司和境外公司自主选择到A股市场发行上市。然而,随着2008年A股大跌,管理层暂时没有精力顾及国际板,此一阶段有关国际板的关注度逐渐弱化。直到2009年3月,随着A股回暖,推进国际板的声音再起。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表示,要进一步研究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以及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问题。随后,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文件,国际板有了培育土囊。此后,关于国际板的声音越来越多。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上交所理事长耿亮、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多次表示国际板步伐临近。而到了2011年底,关于国际板即将推出的消息更是满天飞。

对于管理层和资本市场来说,国际板的推出有助于丰富市场结构,这对股市是个好事。但A股市场投资者对此的看法则较为复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就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在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其主要观点是目前推出国际板的时机不成熟,会造成汇率波动等问题;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分红制度、退市制度、B股遗留问题等众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善解决,国际板的推出不必急于一时。

而对于广大普通散户而言,国际板推出将使他们感受到比新股发行更凶猛的扩容压力。

数据显示,2010年IPO募集资金规模为4883亿元,2011年IPO融资额为2756.96亿元。这一扩容已经给市场资金面造成不小的影响。然而,一旦国际板推出,国际大型企业的融资额或将是惊人的。正如谢百三所言,一个汇丰控股,募集50亿英镑,等于500亿人民币;假设上一个路透社、纽交所、可口可乐,又要募几百上千亿人民币。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屡屡在国际板消息风传之后出现大跌。

比如,2010年12月18日 (周六),上交所理事长耿亮表示,上交所正积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该消息出炉之后的一个交易日,A股大幅杀跌,沪指盘中最大跌幅高达3%。

2011年3月9日,上交所理事长耿亮又表示,国际板的配套法规已经拟订完成,未来5年每年将有50家外企登陆上交所。受此消息影响,A股在次日大幅下跌,沪指跌幅达1.5%。

2011年5月,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同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在陆家嘴(600663)论坛上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而就在当月,沪指下跌

9.7%,创出2011年单月最大跌幅。

2011年7月20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国际板正在准备、研究、论证过程中,相关细节以最后正式对外发布的为准。此后的4个交易日,沪指暴跌3.87%。

由此来看,以国际板为中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A股魔咒,这个魔咒在2011年集中让人领教了其威力,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A股。

魔咒二:基金“88”

所谓基金“88”魔咒,是指基金被认为是“反应迟钝者”,因此每逢基金仓位大幅上升,尤其是突破88%的高位后,既然反应迟钝者都看多,那么市场就认为股市即将见顶。因此人们也就把基金仓位达到88%作为一道投资的警戒线。

随着基金神话在2008年的那个冬天破灭,基金“88”魔咒逐渐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在A股多次见顶背后,都有基金“88”魔咒的身影。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2009年7月23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34%;7月30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继续上升,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67%——这一比例距离基金“88”魔咒仅一纸之隔。而就在8月4日,沪指见顶3478点,这一高位到现在也未被突破。

同样是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2010年11月11日沪指出现3186点高点和2011年4月18日出现3067点高点前,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分别达87.13%和87.0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3月14日的大跌同样与基金“88”魔咒有关。3月12日,多家券商监控到的数据显示,基金前一周大幅加仓。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股票型基金(已剔除指数基金)平均仓位87.83%,较上周仓位上升了2.99%。3月14日,沪指暴跌2.63%。

当然,不是每次股市见顶都是基金“88”魔咒所致,但当基金仓位接近或达到88%时,股市的确增加了见顶下跌的可能性。

魔咒三:欧洲杯

作为国际顶尖的足球赛事,欧洲杯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杯。有报道称,10个操盘手中有3个都要熬夜看球,如此一来,将严重影响操盘手第二日状态,股市因此堪忧。也许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从历史上看,欧洲杯期间,国内乃至全球股市表现都“不咋地”。

统计显示,在欧洲杯举办的6月,A股行情跌多涨少。2008年、2004年、2000年、1996年、1992年的6月,沪指表现分别是:-20.31%、-10.07%、1.77%、24.95%和-3.52%,录得3跌2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00年6月沪指上涨了1.77%,但实际上这段时间的盘面现象只能用横盘来描述。

许有人要说,这段时间A股的下跌有自身原因,并不能归结于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欧洲杯。那么,从欧洲股市的情况看,结果又如何呢?

以英国富时100指数为例,2008年、2004年、2000年、1996年、1992年的6月,该指数表现分别是-7.06%、0.75%、-0.73%、-0.98%和-6.88%,亦即有4次下跌,1次微涨。

再以富时欧洲先驱100指数为例,2008年、2004年、2000年、1996年的6月表现分别为-9.62%、0.83%、-1.43%和0.34%。也就是说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跌以外,其余几次的涨跌幅有限。

显然,在欧洲,欧洲杯魔咒其实比A股明显得多。

魔咒四:降息看似利好实则利空

历史经验多次印证,降息虽然是提振经济的手段之一,但对于股市短期表现而言,往往会走出下跌走势,即见光死,因此这也被市场称为降息魔咒。

统计显示,从1996年5月1日以来,A股共经历了14次央行降息,在降息后的短时间内,股市往往还会下跌。 比如,从降息周期看,降息周期的首次降息后的第二日,沪指往往录得大幅下跌。统计显示,整体来看,A股经历了两次降息周期,一次是1996年~1999年,横跨7年,其首次降息日为1996年5月1日,次日沪指下跌3.92%;另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降息,4个月降息5次,其首次降息为2008年9月16日,次日沪指跌幅2.9%。

从较长的时间段看,比如2008年9月16日降息后,股市虽凭借汇金增持等三大利好出现反弹,但最终还是无情地跌向1664点,而在2008年10月9日降息后,至1664点的跌幅也有15%。

从历史走势来看,若股市能够进入降息周期,后期的走势往往回探底回升,甚至是走出牛市。降息魔咒就打破了。比如虽然1996年5月1日首次降息的次日股市出现大跌,但随后却迎来一波涨幅约240%的大牛市,沪指从600多点涨至2245点;2008年的首次降息后虽然股市也出现下跌,但一个半月后见底1664点,随后迎来一轮指数翻倍行情。

魔咒五:源于著名股谚的“六绝”

“六绝”则是当前股市面临的另一大魔咒,这一魔咒很好理解,来源于“五穷六绝七翻身”这句股谚。

“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最早出自中国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1990年代,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后得出的结论:股市每逢5月都容易下跌,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又会起死回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A股市场,这样的预期也经常被证实。比如2007年5月上证综指上冲回落,6月出现7.03%的跌幅,7月则走出“阳包阴”,涨幅为17.02%;再如2011年,沪指从4月中旬开始下跌,6月底触底反弹,反弹至7月20日左右终结。

值得注意的是,“六绝”魔咒的表现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从历史数据看,6月一贯是一个重要时点。要么大跌见底,要么大涨见顶。

比如,沪指在1992年的6月是一个大顶;1994年6月份又接近一个历史大底;1996年6月份市场启动新一轮牛市行情;1998年6月份市场形成年度高点;1999年6月份市场再度形成年度高点;2001年6月份市场形成高点2245点;2002年6月份形成年度高点;2003年6月份开始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整;2004年6月沪指大阴线带来了长达一年的市场低迷;2005年6月则形成998点历史大底;2007年6月是 “5·30”行情后的 “空中加油”;2008年6月创出14年来最大月跌幅;2010年6月则砸出2319点这一重要底部。

当前,国际板魔咒、基金“88”魔咒、欧洲杯魔咒、降息魔咒、“六绝”魔咒全数到齐,市场是因此而喘不过气还是物极必反、绝处逢生呢?只能等待时间的回答。

篇二:2016年中国股市十大预言

2016年中国股市十大预言 沪指高看至5300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资本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的窗口之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政经环境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制度变革将实现重大进展。股市作为经济运行和改革进程的晴雨表,也将伴随这些改变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十大预言研究组组织内外力量,对影响股市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以下预测:

预言一,股票发行注册制预计6月份启动。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明确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调整适用现行《证券法》关于股票核准制的规定,对注册制改革的具体制度作出专门安排,从今年3月1日起生效。我们预计,相关制度准备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项改革有望在6月份正式启动。 需要指出的是,“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是实施注册制的基本要求。实施注册制不等于上市规模失控,对新股发行和上市规模、节奏仍将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不过,调控方式和途径将创新。注册制实施后,新老发行体系将稳妥切换,管理层将做出切合实际的过渡安排。

预言二,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实现7%左右。

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大幅度下降,传统经济的生产效率不高,靠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针对这些问题,三年来,我们已经启动全方位调整战略:从开辟多元化国际贸易空间来说,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战略进行调整,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从国内

投资来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间投资,以“中国制造2025”兼顾政府和社会投资升级;从国内消费来说,升级进程表现稳健,新消费人口逐步发力。

具体来说,2016年在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消费有望保持回暖态势,非居住类中高端消费继续升温;减税降费将助企业提高绩效,并购重组将优化产能结构。国企、财税、金融、银行、养老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将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仍将实现7%左右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6.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控制在3%以下。

预言三,改革和经济双重驱动的(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国股市四大魔咒)股市行情将继续演绎,2016年上证综指上限在5300点一线,下限在3300点一线。

股市行情以经济起伏为主要依据,但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改革进程的重大影响。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了异常波动,进一步暴露了治理软肋,但“改革释放红利——企业承载红利——投资分享红利”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股市过往的“习惯性低迷”是不合理的,应当进一步完善体制、补齐短板,对核心投行要实施“打铁工程”,重塑中国股市的价值发现、价值维护体系。

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即6.5%-7%区间的前提下,加上结构性改革的红利继续释放。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股市将保持稳定向上趋势。我们预计,上证综指将突破2015年创造的5178点,创出新高,上限将在5300点一线。而投机者可能借口注册制改革扰动市场,促使大盘下跌;但受到价值规律驱动,下限将保持在3300点一线。

在主板市场价值中枢上移的同时,创业板市场继续分化,创业板指上涨平稳。

预言四,上市公司“硬退市”将成常态。

2015年12月份,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长同学不忍看到公司退市而捐赠8.6亿元”的奇葩公告,令退市机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股票发行注册制即将实施的2016年,应当对触发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硬退市”举措,不得给予任何回旋余地。

退市触发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状况不再符合持续上市交易的标准;二是有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行为。此外,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申请退市。2016年,管理层将在强制退市方面出台力措,打破“僵尸上市”魔咒。

预言五,2016年M2新增规模预计为12万亿元左右,有望降息三次。 2016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2016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可设定为13%,新增信贷规模将与2015年实际规模持平,即保持在12万亿元左右。

预计2016年央行将继续降息,可能分三次,最多降1个百分点。预计可降准四次至五次,幅度为5个百分点。

预计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保持总体稳定,直接融资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占比达23%左右。

预言六,2016年房地产投资可望实现恢复性上涨,房价走势温和。

截至2015年11月底,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降至1.3%,这一局面需要扭转。中央已明确要求实施一系列去库存措施,这将促使企业回收投资,恢复常态投资。预计2016年前5个月,房地产投资仍将低增长;但从6月份起,有望出现恢复性上涨拐点,增速逐步提升。

继续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继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这一趋势并未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一些主体在房地产行业中不当获利。改革的目的是规范秩序,促使优质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包括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医疗地产、养老地产、教育地产、旅游地产等在内的“优质地产服务供给”。在

这一进程中,一线城市的房价不会剧烈调整,仍将稳中有升。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走势温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将继续分化。

预言七,“治霾经济”进一步提振,环保节能投资将显著增长。

雾霾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头之痛,打赢治霾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国家发改委已于2015年12月30日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PM2.5划出红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引导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技术再上台阶,实现新突破。2016年,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领域的投资将显著增加,并有望出现新的投资样本。 初步测算,2016年环保节能领域新增投资有望达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

预言八,国防和军队改革落地,军民融合经济迎来“黄金期”。

2015年12月31日,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宣布成立,拉开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战略支援部队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为军民融合发展打开了战略空间和现实空间。

2016年1月1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着眼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分类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法规制度和创新发展机制”。可以预见,军民融合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期”。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将在资本、技术、项目、企业组织方式上实现融合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创造市场机会。军民融合发展将促进我国工业向现代化中高端迈进。

2016年,资本市场将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并由此产生投资机会。 预言九,人民币“国际使用”比重将提升。

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虽然人民币在SDR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可以驱动人民币“国际使用”。2016年,

中国将在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投资渠道、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贷款方面采取措施。2016年人民币汇率将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双向波动区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2015年12月14日,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为其股东。所有这些措施,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促进人民币在跨国投资、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应用。全球性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比重将逐步提升。

中国应完善监管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促进人民币全球有序流动,同时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和整体安全。

预言十,新型金融监管体制将进入研究论证阶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为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2016年将开展新型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论证工作,并择机落实。

针对金融跨业和混业发展、资本跨国流动的需要,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现行“一行三会”体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的领域、层次、功能,构建流动性集中监管,常规业务分散监管,系统性风险合作监管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统一和分散相结合新型监管体制。

(十大预言研究组成员:彭春来、闫立良、侯捷宁、姜楠、朱宝琛、沈明、孙华、左永刚、徐建民、傅苏颖、包兴安、苏诗钰、杜雨萌)

篇三:2016年中国股市十大预言 沪指高看至5300点

2016年中国股市十大预言 沪指高看至5300点

2016年01月04日06:46 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十大预言研究组 ⊙总执笔 董少鹏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资本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的窗口之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政经环境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制度变革将实现重大进展。股市作为经济运行和改革进程的晴雨表,也将伴随这些改变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十大预言研究组组织内外力量,对影响股市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以下预测:

预言一,股票发行注册制预计6月份启动。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明确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调整适用现行《证券法》关于股票核准制的规定,对注册制改革的具体制度作出专门安排,从今年3月1日起生效。我们预计,相关制度准备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项改革有望在6月份正式启动。 需要指出的是,“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是实施注册制的基本要求。实施注册制不等于上市规模失控,对新股发行和上市规模、节奏仍将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不过,调控方式和途径将创新。注册制实施后,新老发行体系将稳妥切换,管理层将做出切合实际的过渡安排。

预言二,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实现7%左右。

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大幅度下降,传统经济的生产效率不高,靠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针对这些问题,三年来,我们已经启动全方位调整战略:从开辟多元化国际贸易空间来说,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战略进行调整,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从国内投资来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间投资,以“中国制造2025”兼顾政府和社会投资升级;从国内消费来说,升级进程表现稳健,新消费人口逐步发力。

具体来说,2016年在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消费有望保持回暖态势,非居住类中高端消费继续升温;减税降费将助企业提高绩效,并购重组将优化产能结构。国企、财税、金融、银行、养老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将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仍将实现7%左右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6.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控制在3%以下。

预言三,改革和经济双重驱动的股市行情将继续演绎,2016年上证综指上限在5300点一线,下限在3300点一线。

股市行情以经济起伏为主要依据,但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改革进程的重大影响。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了异常波动,进一步暴露了治理软肋,但“改革释放红利——企业承载红利——投资分享红利”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股市过往的“习惯性低迷”是不合理的,应当进一步完善体制、补齐短板,对核心投行要实施“打铁工程”,重塑中国股市的价值发现、价值维护体系。

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即6.5%-7%区间的前提下,加上结构性改革的红利继续释放。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股市将保持稳定向上趋势。我们预计,上证综指将突破2015年创造的5178点,创出新高,上限将在5300点一线。而投机者可能借口注册制改革扰动市场,促使大盘下跌;但受到价值规律驱动,下限将保持在3300点一线。

在主板市场价值中枢上移的同时,创业板市场继续分化,创业板指上涨平稳。 预言四,上市公司“硬退市”将成常态。

2015年12月份,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长同学不忍看到公司退市而捐赠8.6亿元”的奇葩公告,令退市机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股票发行注册制即将实施的2016年,应当对触发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硬退市”举措,不得给予任何回旋余地。

退市触发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状况不再符合持续上市交易的标准;二是有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行为。此外,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申请退市。2016年,管理层将在强制退市方面出台力措,打破“僵尸上市”魔咒。

预言五,2016年M2新增规模预计为12万亿元左右,有望降息三次。 2016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2016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可设定为13%,新增信贷规模将与2015年实际规模持平,即保持在12万亿元左右。

预计2016年央行将继续降息,可能分三次,最多降1个百分点。预计可降准四次至五次,幅度为5个百分点。

预计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保持总体稳定,直接融资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占比达23%左右。

预言六,2016年房地产投资可望实现恢复性上涨,房价走势温和。

截至2015年11月底,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降至1.3%,这一局面需要扭转。中央已明确要求实施一系列去库存措施,这将促使企业回收投资,恢复常态投资。预计2016年前5个月,房地产投资仍将低增长;但从6月份起,有望出现恢复性上涨拐点,增速逐步提升。

继续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继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这一趋势并未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一些主体在房地产行业中不当获利。改革的目的是规范秩序,促使优质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包括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医疗地产、养老地产、教育地产、旅游地产等在内的“优质地产服务供给”。在这一进程中,一线城市的房价不会剧烈调整,仍将稳中有升。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走势温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将继续分化。

预言七,“治霾经济”进一步提振,环保节能投资将显著增长。

雾霾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头之痛,打赢治霾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国家发改委已于2015年12月30日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PM2.5划出红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引导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技术再上台阶,实现新突破。2016年,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领域的投资将显著增加,并有望出现新的投资样本。

初步测算,2016年环保节能领域新增投资有望达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

预言八,国防和军队改革落地,军民融合经济迎来“黄金期”。

2015年12月31日,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宣布成立,拉开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战略支援部队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为军民融合发展打开了战略空间和现实空间。

2016年1月1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着眼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分类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法规制度和创新发展机制”。可以预见,军民融合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期”。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将在资本、技术、项目、企业组织方式上实现融合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创造市场机会。军民融合发展将促进我国工业向现代化中高端迈进。

2016年,资本市场将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并由此产生投资机会。 预言九,人民币“国际使用”比重将提升。

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虽然人民币在SDR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可以驱动人民币“国际使用”。2016年,中国将在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投资渠道、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贷款方面采取措施。2016年人民币汇率将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双向波动区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2015年12月14日,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为其股东。所有这些措施,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促进人民币在跨国投资、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应用。全球性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比重将逐步提升。

中国应完善监管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促进人民币全球有序流动,同时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和整体安全。

预言十,新型金融监管体制将进入研究论证阶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为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2016年将开展新型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论证工作,并择机落实。

针对金融跨业和混业发展、资本跨国流动的需要,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现行“一行三会”体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的领域、层次、功能,构建流动性集中监管,常规业务分散监管,系统性风险合作监管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统一和分散相结合新型监管体制。

(十大预言研究组成员:彭春来、闫立良、侯捷宁、姜楠、朱宝琛、沈明、孙华、左永刚、徐建民、傅苏颖、包兴安、苏诗钰、杜雨萌)

篇四:中国股市大败局

中国股市大败局:25年不变的救市魔咒

债市观察按:

一切都在预期之中。证监会深夜连续释放利好:下调股票交易费率、放宽两融监管、放开券商发债……救市的历史循环又一次上演。

伴随着救市消息的传来,微信里弥漫着忐忑、躁动与癫狂。这个夜晚,变得好似大年三十那般漫长。

在救市魔咒之下,无论这一波牛市将就此跌下万丈深渊,还是一跃而上之后再次下坠,中国股票市场依然摆脱不了悲剧宿命。这场大败局过后,将带来更大的撕裂,政府、企业和股民,没有赢家,除了极少数获利离场者。

然而这一次并没有什么不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改革牛、国家牛,从来都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话与谎言。一个靠神话与谎言吹起来的泡沫,到底是伟大的泡沫,还是卑劣的泡沫?

长期动用国家信用调控股市涨跌的结果,也培养了市场参与者只盯着政府“闲不住的手”而动的预期:赚了钱赶紧拍屁股走人、输了钱就哭着闹着要求政府出手救市。

如果不从根本制度上去改进市场运行环境的话,由新股发行制度缺陷而被迫起家的中国证监会,尽管二十多年后,仍旧在孜孜不倦地不断努力“改革”着新股发行制度;即使再过多少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股市是一个政治市、政策市和政绩市的现状。

救市或不救:25年A股不变的话题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

最近两周,中国股市潮起潮落。我翻看多年整理的中国股市历史,不禁有一个冲动,希望和读者们分享25年前曾有过的那第一个市场起落。换言之,当前中国政策托市、行政干预的种种手段并不新鲜,实际上早在25年前就已现雏形。

不可否认,近些年中国监管层为改变股市低迷所做的所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已经深刻改变了股市运行的基础,诸如融资融券、“沪港通”、股指期货、个股期权、注册制等等,不

过市场创新本身是把双刃剑,在改变投资者的同时,更需要首先改变监管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定式。

中国股市在试点初期,股票发行基本无人问津。相比深圳,上海似乎存在一批有点投资意识的老工商业者,而深圳,在其第一只股票——深发展发行时,居然要由市委市政府号召各级党政干部带头认购深发展来支持改革,尽管如此,该股的认购也只完成不到发行总额的八成。

到了1990年,深发展等老五股开始分红派息并拆细,突然而至的财富效应,使得深圳股市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狂热。据统计,到1990年4月,深发展股价为每股176.78元人民币,较发行价上涨了784%;4月拆细后,6月末又上涨到每股24.85元,较拆细前的价格上涨598%。截至6月底,其他几种股票的上涨情况是:金田每股83元,较发行价格上涨730%;万科每股7.13元,较发行价格上涨613%;安达每股8.76元,较发行价格上涨776%;原野每股53.21元,较发行价格上涨432%。(《深圳柜台交易的疯狂》)

深圳证券市场在证券交易所诞生前的这种疯狂,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并于1990年5月至年底,采取了严厉的市场整顿治理措施:受国务院委托,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从1990年5月中旬起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调查,首先提出企业试行股份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公有股比例不得低于51%,国家股权需要进入市场交易时,需报经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国有股限制流通就此肇始。

5月29日,深圳实施股票交易的涨跌停板10%。

6月中旬,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次暂停IPO的记录。

6月18日,深圳将涨跌停板缩窄至5%;6月26日,将涨幅缩至1%,跌幅还是5%,政策导向是鼓励下跌而不鼓励上涨。

7月1日,深圳率先实行《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卖出股票需缴纳6‰的印花税;红利所得超过银行一年期利息部分,要缴纳1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来龙去脉》)

7月,《人民日报》编发了《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的情况汇编,说股票市场使机关人去楼空。结果有五位中央领导分别在这份《情况汇编》上作了批示。有的讲,股票这种东西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能在中国泛滥下去,应该立刻关掉;有的则讲,应该制止不规范的股票集资;有的则平缓一些,认为要加强调查研究。这个内参差一点使得整个证券市场的试点、两个正在筹备中的证交所胎死腹中。(《一封内参差一点关了股市》)

因为这份内参,7月3日至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和分管副总理批示,由国家审计署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次赴深圳进行调查。

199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11月20日,深圳党政干部响应红头文件的规定,纷纷踏入股市开始抛股。(《处长不准炒股的由来》)

鉴于上述种种措施,持续上涨半年的深圳股市从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其间,深市总市值蒸发近八个亿,市场一片恐慌。

在这样的下跌中,1991年4月22日,刚刚拿到人总行同意成立批文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记录。(《深交所的零成交》)

1991年7月3日,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深交所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深圳市政府面对连续9个月市场持续下跌的严峻局势,不得不在1991年8月19日召开有企业家参加的“救市”会议,动员机构入市,加强市场的支撑力。然而在这次会议上,所有到会的企业家们,没有一个出面应声。此后直到1991年9月2日,深圳市政府连续召开五次“救市”会议,但仍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9月2日晚,深交所向市委书记李灏要求依靠政府财力救市。李灏问:“需要多少钱?”深交所负责人说:“我们不要多,你给2个亿,把股票价格托起来,把股民的信心恢复起来!”“我同意!”李灏回答很干脆。市长郑良玉要求一定要绝对保密,遵循证券市场规则,巧妙自然地将股价托起来,唤起广大股民的信心,变熊市为牛市。

9月7日,正是龙头股跌得最惨的一天。深发展当天的开市价仅为每股13.70元,最低时跌到了13.40元。深圳救市基金以每天5000手(一手=10股)频率吃进,稳住龙头股,保持在每股13.7元。到9月29日,深发展股价已经恢复到每股14.95元。

10月3日,深发展一开市,就挂出了14.95元/股的价格。许多先前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的股民们,又一次杀回了证券市场。9月29日至10月3日,短短的几天,深圳证券市场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0月3日当天,深发展股价曾经冲到16.10元/股。随后,10月4日深发展的开市价曾达到15.85元/股。

10月上旬,深圳证券市场冲出谷底,股价上升幅度:深发展为50.68%,万科为74.47%,金田在此荣登榜首,创下了101.55%的最高记录。安达与宝安也都分别达到了67.09%和63.38%。

到11月14日,深证指数创下收报136.9点的当年最高记录,日成交金额也于11月13日达到1.1亿元的新记录。(《中国政府动用资金救市的先例》)

25年前中国股市这第一个涨落,勾勒出一抹惊艳的深V,也奠定了中国股市最富特色的监管调控底蕴——以意识形态判断股市涨跌的背景;实施涨跌停板;加诸印花税;党政干部不能买卖股票;暂停IPO;国有股限制流通;党报评论员(内参)成为市场调控风向标;开创了政府动用资金打指标股托市的首个案例。

此后2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和1998年沪深证交所成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之后,无论是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中国的初次政策救市》)、1999年的“跨世纪行情”、2007年的“股改行情”(《股改行情的前因后果》)还是2014年11月至今的“国家牛市”,行政监管思维方式和行为定式了无长进,无一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暂停IPO、调整涨跌停板、鼓动(或严查)场外资金入市、用党报评论员文章影响市场涨落、调整印花税、在股市长期低迷时用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活跃市场、在股市高涨时动用各种手段打压市场过热。

长期动用国家信用调控股市涨跌的结果,也培养了市场参与者只盯着政府“闲不住的手”而动的预期:赚了钱赶紧拍屁股走人、输了钱就哭着闹着要求政府出手救市。

如果不从根本制度上去改进市场运行环境的话,由新股发行制度缺陷而被迫起家的中国证监会,尽管二十多年后,仍旧在孜孜不倦地不断努力“改革”着新股发行制度;即使再过多少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股市是一个政治市、政策市和政绩市的现状。

篇五:郎咸平郎咸平:中国股市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郎咸平:郎咸平:中国股市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9月份投资者信心指数攀升至51.3,较8月上涨24.2%,这一数据表明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正在逐渐恢复。信心恢复本是件好事,但目前投资者要做的应该是在经历前期股灾洗礼之后的深刻反思,总结教训,注意培养理性的投资方式,不可盲目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股民还不够成熟,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颇少、投机的居多,大部分都是在追涨杀跌,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高收益,一个股票不管基本面怎么样,只要有一个好的概念就敢炒,今天大涨的股票就想着明天还会涨,不计后果的杀进去,待到股市大跌之后又期盼着千点反弹。

股市在经历前期的多次千股跌停之后,在十一国庆之后迎来了新一轮上涨,10月8日、10月12日两天出现了百点长阳或接近百点长阳的走势,10月15日更是打破了“黑周四”的魔咒,于是不少股民在离场不久之后又准备再次回归,伤疤未好已忘了当初的疼痛。

虽然近几日股市行情转好,不过,股民要明白的是,在短期内股市大幅上涨几乎是不可能的。日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从基本面来看,A股短期要想涨到4000点基本不太现实,高位应该会在3500点左右,但也不会跌破2800点。大盘区间在2850点到3500点。同时,他建议投资者在3000点附近可以适当买那些破净或者接近破净的蓝筹股,预计会有10%-20%的上涨空间,可一旦指数超过3500点就不要再买了。

郎咸平这么说,其实不无道理,就当前的情形来说,是不支持股市大幅上涨的。

第一,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目前中国的经济仍处于低迷时期,还在底部徘徊,是否已经企稳回升,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欠佳,并不支持股市大涨暴涨。

第二,从资金层面来说,也不支持股市大幅上涨。国家大力清理场外配资,目前已接近尾声,大量杠杆资金已经离场;另外,已经离场的股民还处于观望的状态,短时间内进场的可能性不大;虽说日前有说央妈放水7万亿,或将推动股市的上涨,但这个数字多少有些夸张,而且具体有多少资金能进入股市也说不准。更重要的是,四季度的资金调度通常都是以回笼为主,不存在大规模投放的可能性,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更不可能在四季度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股市中。没有场外资金大规模的进入,股市也很难走出持续大涨的行情。

第三,从技术面来说,也是不支持股市大幅上涨的。毕竟在第一轮救市中,3500点到4000点区间积累了大量的套牢盘。在市场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要消化这个区间的套牢筹码,显然是不可能采取大涨的方式的,大涨与暴涨无异于自杀。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慢慢的浸透,通过多次的反复,来消化这个区间套牢盘解套的压力。

第四,从管理层来说,近几个月以来,管理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的证券投机行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层对于暴炒的行为是不支持的,不希望股市暴涨暴跌,更希望的是慢牛,更利于经济的发展。

随着股市的逐渐好转,股民的信心也逐渐恢复,“黑周四”的魔咒也被打破,“交割日魔咒”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虽说股市的行情逐渐转好,大幅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但股市毕竟是个无底洞,将来行情好坏谁也说不准。对此,安心财富建议,在准备重新进入股市或者刚准备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不可将鸡

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妨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别的理财方式上,毕竟分散投资的风险性会小很多。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