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离情闺怨的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7:33 字数作文
离情闺怨的诗词字数作文

篇一: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分类

诗歌 鉴赏

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内容:此类诗作者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常见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城、历史遗迹等。

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衬托(正衬、反衬)、寓情于景、欲扬先抑等。

鉴赏方法:1.弄清触发情感的媒体,包括古迹、典故、历史人物等。2.弄清史实,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3.体会写作意图,所写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作者的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4.体会感情,作者想借助这些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内容: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或抒发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或表现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简言之就是: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珍爱友谊。

常见意象:月亮、孤雁、寒蝉、猿猴、落花、沙鸥、黄叶。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等。 鉴赏方法:1.鉴赏时要明确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2.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勾勒诗歌意境。

3.掌握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内容:1.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2.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表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3.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4.反映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及人民贫困的生活。

5.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远离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尚情怀,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幽寂高雅。 常见意象: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林木、庄稼、家禽、家畜等。

常用表现手法: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

鉴赏方法:1.抓意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绘图画,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析情感,领会景物传达的作者情感。4.找特色,分析诗歌语言表现技巧。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内容:作者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

常见意象及表现的情感: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坚强、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兴、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白描、烘托等。

鉴赏方法:1.读懂全诗。2.品味寄托。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内在品性,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作者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作者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来说多为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内容:1.描摹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2.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3.赞颂边疆战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战斗奉献精神。4.描写将士的思乡念亲之情,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5.控诉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鼓角、征马、孤城、羌笛、雁、鹰、大漠、冰川、雪山等。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正侧描写、虚实描写、动静结合、情景相生、直抒胸臆、用典比兴、对比衬托、乐景哀情等。

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把握作者情感。3.抓住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内容:送别诗一般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送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南浦、杨柳、夕阳、**暮、酒、秋等。

常用表现手法:大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想象联想,或通过场景、景物、神态、动作等的描写来传达离情别意,具体的如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比喻、双关、用典等。

鉴赏方法:抓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意象、化用的典故,品味语言特色。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篇二:宋代闺怨词的整体状态

宋代闺怨词的整体状态

宋代闺怨词,虽只是宋词创作题材中常见的一种,但从其成就上看,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北宋初期创作的闺怨词约170首,在风格上虽继承了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婉为尚的审美规范,但已过滤了“花问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如寇准的《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进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袅袅,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前期的闺怨词大多在艺术表现上比较成功,词中描写的情感多从男女恋情的角度出发,写女性的孤单与寂寞,情感纤细,范围狭窄,如欧阳修的《玉楼春》:

别後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本词字字沉着,句句推进,由分离—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一寻梦一灯烬,将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愈来愈深刻、凄绝。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世俗化的生活情调再次成为其创作的主旋律,这种变化亦表现在其闺怨词的抒写中,如《锦堂春》: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殯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後敢更无端。

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情郎既埋怨又数落,并设想等他回来后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令他从此之后不敢无端造次。俗词俗语述俗事,却巧妙凝练,颇动人心。 随着词调的创用与诗歌艺术的进步,北宋中后期的闺怨词对思妇的生活与心理刻画得更加细微,如晁补之的《虞美人·代内》:

梅花时候君轻去。曾寄红笺句。胡麻好种少人知,正是归时何处、误芳期。

谁教又作狂游远。归路杨花满。当年不负琐窗春。老向长楸走马、更愁人。 花谢花开人不在,琐春不住人愁哀。淡淡的责问下,是一方无法掩饰的落寞情怀。

闺怨词发展奎此,已形成了不同于前代的特色。这一时期闺中主人公的愁怨大多来自对浪漫幻想的反省,对年少轻别的悔恨,对夫荣弃家的控诉。如晏几道《蝶恋花》:

碧草池塘眷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人情短似易断弦,明知事实如此,依然痴心等待,美好的年华就在这样的矛盾中逝去了。只是,望穿秋水盼来的,是游子归来,相怜相爱,还是再见实难,初心已改?太多时候,对现实的不安,对未来的恐惧,萦绕在思妇的心间,愁眉深锁,语出哀怨,也许正是源于自己担心的、惶恐的早已在很多与己处境相同的女子身上验证了。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三百年间外患不断。战争的阴影不仅笼罩在王朝统治者的心上,同样遮蔽了征妇们简单生活的明净天空。反映此情的作品虽不如唐时多见,却也构成了北宋后期创作的一个支流,如贺铸的《古捣练子》: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那些远行的担忧,那些捣衣的惦念,那些守夜的执着,在鲜活生命存在意义的前提下,分外悲壮。

至此,闺怨词的艺术创作也随着宋词的发展,趋于成熟。但此时,由于词体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真正达到了“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境界,故以古老的离愁爱恨为内容的闺怨词随之减少,仅有230余首。

靖康之难后,北宋亡,南宋始。南渡词人成为前期词坛的主将。他们的前半生,多是在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于绮罗丛中吟风弄月,生活比较安定。而后,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境遇,民族的屈辱、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虽未完全变革他们的创作倾向,但对其闺怨作品的抒写仍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怀念前欢,悲叹今恨的词作比比皆是。如蔡伸的《飞雪满群山》下片:

长记得、扃舟寻旧约,听小窗风雨,灯火昏昏。锦褶才展,琼签报曙,宝钗又是轻分。黯然携手处,倚朱箔、愁凝黛颦。梦回云散,山遥水远空断魂。

曾经携手之处,景物依旧;曾经携手之人,与己已分。纵是“山遥水远空断魂”,也求梦中相见,聊慰思念: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娥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陈克《谒金门》

但是,灰暗凝重的现状常常会将绝望的种子植入思妇心中,如邓肃的《临江仙》:

楼北楼南青不断,晴空总是春容。先来无处问郎踪。那堪风不定,雨尽一窗红。初恨水中徒捉月,而今水月俱空。谩将雨意伴云浓。临风千点泪,不到浙江东。

原以为,想要抓住的幸福就像是水中的月亮,可观而不可触,让人怅惘;而今才发现,那曾给自己带来希望的幻影也已消失,徒然感伤,一切成空。

现实的苦难、生命的衰残、情感的缺失往往更易激发刻骨的相思与哀怨,因而南宋初期,闺怨词的创作倍增,达240首之多。

烽火连天的时代氛围与山河破碎的动荡形势使得战争背景下闺怨词的抒写在南宋中期仍在继续:

玉关芳草黏天碧。春风万里思行客。骑马向风嘶。道归犹未归。南云新有雁。望眼愁边断。膏沐为谁容。倚楼烟雨中。

——赵善扛《重叠金·春思》

萋萋芳草载不动离后忧思,柔柔东风捎不去别后哀愁,一声嘶骑,仿若投入女主人公心湖的石子,激起一层层的涟漪,何时才是归期?即使归期可数,尚有可盼;如果不知归期,又该如何?

山又水,云巘带风湾。断雁飞时天拍水,乱鸦啼处日衔山。疑在画图间。 人渐远,游子损朱颜。别泪空沾双袖湿,春心不放两眉间。此去几时还。 ——石孝友《望江南》

担心与思量,责怨与追问,形单影只的寂寞,四季如一的生活,这样的苦楚,这样的无奈,单借用小令表达已是不足,故此期长调的运用渐趋繁多,情感书写愈发周细,如辛弃疾的《满江红·暮春》、程垓的《玉漏迟》(一春浑不见)、刘过的《贺新郎·春思》等。

南宋末期,面对日蹙衰微的国势、和战之争的政局,被失望和沮丧的阴影投射于心的词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于闺怨题材,通过表现女性对圆满爱情和完整婚姻的渴求来实现个人心灵的慰藉。故此期创作群体和作品数量均谓可观。

这一时期,表现少女纯真恋情的词作极少可见,描写别后相思尤其是征妇念远的作品则大量涌现,且格调趋于压抑低沉,如许玢的《菩萨蛮》:

西风又转芦花雪。故人犹隔关山月。金雁一声悲。玉腮双泪垂。绣衾寒不暖。愁远天无岸。夜夜卜灯花。几时郎到家。

飞雪漫肆,雁声悲鸣,词片之起,编将读者带入了一片萧飒的气氛中。“绣衾”抵不住周遭的寒意,更暖不了那颗愁绪满溢的思念之心。玉腮垂泪的孤苦,夜卜灯花的惦念,亦不能传与那远隔关山的人知晓。见证这一切的,唯有那千载不变的清冷之月。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士大夫固有的社会忧患意识在宋代文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因而,在内忧外患的宏阔背景下,此期的闺怨之作也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李莱老的《清平乐》:

绿窗初晓。枕上闻啼鸟。不恨王孙归不早。只恨天涯芳草。锦书红泪千行。一春无限思量。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是愁肠。

《全宋诃选释》认为此词“大约是国仇家恨双管齐发之情进出”。这样的激越之情常常使得与作者类似的文人们不得不寻求一个固有的目标来寄托、来宣泄。由此,“长安”作为古老的政治中心、强盛的王朝标志,屡次出现在作品中。如:

画楼深映小屏山。帘幕护轻寒。比翼香囊,合欢罗帕,都做薄情看。如今已误梨花约,何处滞归鞍。待约青鸾,彩云同去,飞梦到长安。

——陈允平《少年游》

这里的“长安”,既是词作中女子所念之人的游冶之处,也是词人故国之情的承载之处。

总而言之,宋代闺怨词对于闺中女性情感层面的抒写仍以“哀怨”为中心。前期作品表现的多是主人公如轻烟般的惆怅与叹息,没有太多的现实描写,有的只是刻骨铭心的相思与愁绪;后期作品则拓展了视角,将笔触伸向较为宽广的神会生活领域,游子之妇、商人之妇、征人之妇的生活与心理均有所涉及。现实的苦难与婚姻的悲剧逐渐改变了此前近似闲愁的情感基调,而转为悲苦压抑。此外,随着诗词写作技巧的进步,闺怨词的形式结构与艺术特色也有所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宋代闺怨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唐代闺怨诗比肩,但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三:答案

2012年厦门市高中对外招生考试

语文科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45分)

一、完成1—6题(45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评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乱序均不得分。 (1)窈窕淑女

(2)风掣红旗冻不翻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一鼓作气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

2.阅读语段,根据语境,完成(1)-(3)小题。(5分) (1)(2分)zhàn 绚 (每空1分)

(2)(2分)要点:能够按照句式来写的得1分,前后连贯、符合情理的得1分。 示例1:谱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谐乐章。 示例2:演绎出一幕幕回肠荡气的生命绝响。

(3)(1分)在“升华气质”的后面加上“的作用”(直接抄写正确句子亦可)

3.语言运用。(3分)要点与评分:注意紧扣“爱心”这一话题,主旨鲜明,1分;使用两 种以上修辞,1分;语言通顺,字迹清晰,没有别字,1分。

示例: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抽出希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 的果!为张广秀奉献爱心从我做起!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

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3分)要点:三个角度选其一,鉴赏它的妙处,语言表述合理即可

示例:“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1分); “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1分)。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1分)。

5.名著阅读。(10分)

(1)(2分)C

(2)①要点与评分:需写明前后两种不同身份。

示例:沙僧(沙悟净)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打破琉璃盏(玉盏或玻璃盏等)

被贬,在流沙河为妖(1分);后经菩萨劝化,成为唐僧的三徒弟(1分)。

②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即可得分。 示例:沙僧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配角(1分)。他调解师徒(师兄)之间矛盾,陪伴、

保护师父,为取经成功同样立下汗马功劳(1分)。

(3)①李逵(或黑旋风) 1分

②要点与评分:情节能写出起因、经过、结果,表达合理即可得3分。 示例1:“黑旋风”大战“浪里白条”:一天,李逵、宋江、戴宗三人到酒楼喝酒。宋江

说想吃鱼,李逵就去买。(1分)一不小心把船家的鱼都放跑了,“浪里白条”张顺把李逵诱到水里,李逵一气之下跳到水中,呛得失去了打人之力。(1分)幸亏宋江及时赶到,救下李逵。(1分)

示例2: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接母亲上梁山,(1分)母子两人行至沂岭,老娘感到

口干,李逵去找水。但等到李逵盛水回来,发现老娘没了。李逵赶紧四处找寻,终于在老虎洞内发现老娘的残躯。(1分)李逵大怒,杀了四只老虎。(1分)

示例3:负荆请罪:李逵听闻刘太公的女儿被宋江、柴进劫走做了压寨夫人。(1分)李

逵大怒,回梁山砍倒杏黄旗并要杀宋江,被众人劝阻。(1分)最终发现原来是场误会,于是仿效廉颇负荆请罪,众家弟兄皆大欢喜。(1分)

6.综合性学习。(9分)

(1)(3分)①-C ②-B ③-A (每个1分)

(2)(3分)要点与评分:称呼1分,运用对联相关知识1分,语言得体1分

示例:王阿姨您好,打扰了,我想告诉你一下,您家的对联贴反了,上联,末字一般是 第三、第四声,应该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一般是第一、第二声,应该贴在左边。提前祝您新春快乐!

(3)(3分)要点与评分:理由2分,意思接近即可,语言表述1分。

示例1:我选A,理由是“美宅闲观莲出水 苑台静赏竹凌云”不仅赞叹了居住环境的优美,又表现出对主人品格洁身自好的赞叹。

离情闺怨的诗词

示例2:我选B,理由是“乔第喜迁新气象 换门不改旧家风”不仅表现出对于乔迁新居的祝贺之情,也表现出了对户主保留优良的家风传统的赞赏之情。

示例3:我选C,理由是“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创大业全家起举步生风”不仅表现出对于乔迁新居的祝贺之情,也表现出对于全家人美好未来的期望之心。

第二部分 阅读(满分:45分)

二、比较阅读[甲] [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7—10题(l4分) 7.(4分)(1)探求 (2)朝廷 (3)通“披”,披着 (4)只 (每个1分) 8.(2分)B 9.(1)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微”、“斯”、“归”、宾语前置各0.5分) (2)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低廉而且省工。(前半句1分,后半句1分) 10.(1)古仁人(1分) “谪居”(或“谪”)(1分) (2)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忧国忧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一文,完成11-14题(13分)

11.(4分)①中国人的姓氏按照父系传承,恰与遗传学中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为

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生物学资源。②现存的姓氏是历史竞争的成功者,对于历史文化现象的揭秘及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姓氏源远流长,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以上3点能完整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12.(2分)皇权的存在使有些姓氏的生存竞争能力增强,逐渐发展成为大姓和常见姓。

13.(3分)要点与评分:摘录正确1分,分析作用2分。 示例:“今天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19个姓,包括了汉族人口的一半。”通过列举详细

数据,说明了这些大姓在长期竞争中,仍在汉族人口中占据的数量之多,使说明更具体。 14.(4分)答题要求:观点明确1分,理由两点2分,语言表述1分。

赞同:要点①现在这些地方已经不限于单一姓氏的人居住,更换地名才能与时俱进。 ②更换不同名称更能显示出此地区的历史演变进程。

不赞同:要点①旧地名承载了地方文化,不宜随意更改。②为后人编写地方日志、探寻 地区历史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阅读《乱世中的美神》一文,完成15—19题(18分) 15.(3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

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保持做人的高标准,坚守高尚的节操;③化愁为美,书写真情大志,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每点1分) 16.(3分)要点与评分:说出悲剧的两点理由,各1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1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1分)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1分) 17.(4分)要点与评分:引用“陆游”“王维”诗句作用各2分,如综合陈述引用两人诗句

的语言效果,如答“使文章更加优美”“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只给1分。

示例: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 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18.(4分)要点与评分:能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语言特点简要品析。点出手法或用词1分,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效果2分,语言清晰、流畅1分。 例1:A句,两个“如果??就”、“偏偏”等词语用得很准确传神。特别是“偏偏”一词形象有力地写出了乱世中李清照的与众不同,正因为她不愿做祥林嫂、杜十娘式的女性,所以她才活得特别孤独;正是这份孤独让她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从对比或反复的角度答成理亦可得分)

例2:B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李清照”比作“秋风黄花中的美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李清照虽处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但依然不断追求超凡脱俗的人格的美好品质,直抒作者对李清照的礼赞之情。 例3:B句“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句,用“黄花”“寻寻觅觅”描绘出了李清照在那动荡年代执着地追求超脱的人格,坚守那份孤独的美。 19.(4分)要点与评分:观点1分,理由两点2分,表达1分。

赞同,要点: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要点: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第三部分 写作(满分:60分)

五、完成20题( 60分)

[说明]

(1)没有题目扣2分;(2)字数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篇四:《醉花阴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

《醉花阴》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 夸张、 比喻 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 数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长度、宽度、深度 ;秦观的愁也是有 数量、深度 的。

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 “永昼”“ 半夜”“ 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3.词人为何而愁? 答: 思夫 4、《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 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 : 饮酒赏菊愁更愁 五、【合作探究】 一、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2.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瑞脑消金兽”这一景物有何特点?是从谁眼里看出来的?

——这一景物是变化的,但变化极为缓慢,不是长时间注意,根本看不出来变化。这一景物是从作者眼里看到的。作者两眼紧盯着香炉,希望香燃得快一些,但香却燃得非常缓慢。表明作者极盼无聊的白天赶紧过去的焦急心情,实际是写孤独难耐。

3.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 ,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4.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二、鉴赏评价下片

1.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 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2.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古人在旧历 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人比黄花瘦”的“瘦”字的含义。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三、小结《醉花阴》的主旨和使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

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声声慢》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

三、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1、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 愁苦 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 是该词的词眼。

2、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旧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ái)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

3、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这一句话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

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4、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5、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黄花”: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细雨”: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

6、概括本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

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7、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一位孤独、寂寞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现代文阅读答案:

1、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2、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3、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4、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李清照词两首》问题拓展—评价单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晕”应读yun4;C“症”应读zheng4;D项“折”应读zhe1 2.A解析:B项涨---胀;C项撕--厮;D项燥---躁

3.B (A从善如流: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B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C贬义 D “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支出的限度,这里应用“量力而行

4.B。 A 搭配不当,删去“和先进的战斗机”,或者改为“至今仍未能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和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C.成分残缺,“除了”前面应该加“中国民众”,因为前面一句话的主语是“中国民众的神经”,与后面不同,后面的主语不可省略。 D.关联词位置错误,把“一旦”放在“中国”前面。

5.A。 B最后的两个问句是连续问,所以应该吧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问号。C句号应改放在引号的外面。D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6.C。觉民那里表述错误,应该是觉新。觉新一开始不同意觉慧出走,但后来还是决定暗中帮助弟弟觉慧,帮他筹集了路费。

7、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篇五:高二语文必修四一二单元月考答案

1、 B 2、A 3、A

4、B(A表意不明;C等方面后加“的” D.至少和以上矛盾)

5、D(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并不等同于长调)

6,C 7,B 8,B

9.B(诣:到??去)

10.B(A代词;主谓之间,取独B替,介词C修饰或承接或表目的;因为,介词D代词;表反问,难道)

11.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12、(1)母亲程氏亲自拿书本上的学问教他(或“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听到有关古今成败的事,就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授以书” “辄”,“其”,)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难道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用兵”,“数”,“独??乎”,)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上”“所以”“非常”)

13、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翻译: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矿石类药物。同时遍游东南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

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16、AC

17. (6分)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意思相近即可。)

18. (4分)答: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引用“陆游”“王维”诗句作用各2分,如综合陈述引用两人诗句的作用也算对。)

19. (6分):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捣ㄌ裕虎诟哂诨蛳嗟庇诶钍卟环ζ淙耍缌赖龋虎凼鞣绺瘛⒛谌莸扔Ω梅岣欢嗖剩痪幸桓瘛?/p>

(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

20、(4分)⑴酒中太白,佳酿魁首(瑶池甘露千杯,难比太白一盏)

⑵品味太白酒,健康伴君走(浅酌太白酒一杯,喝出健康好滋味)

21、(6分)或许我们濡染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领略过“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也曾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深意重。但若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不妨读一读《苏东坡的千年人生智慧》,让它散逸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智慧启迪我们,飘忽室外的醒世之音呼唤我们,去思考如何面对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22、李清照:

帘卷西风,易安居士,寂寞寒窗空守寡 人比黄花,清照才女,梧桐朽枕枉相栖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