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09 体裁作文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体裁作文

篇一:我的父亲李大钊——李葆华

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父亲牺牲在反动政府绞刑架下,他说过,为发展生命,有时也必须牺牲生命

我的父亲李大钊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年七八月间,我们全家随父亲来到北京。那时候,父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父亲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光辉著作。父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他热情地讴歌十月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曙光,预言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这些话一直为后人所传诵,鼓舞着人们为真理而斗争。

这两篇文章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表明父亲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来观察世界,并以此为武器,奋起向旧世界宣战,成为在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战士。

五四运动时期,父亲还发起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少年中国》月刊的总编辑。这个学会在北京设总会,南京、成都及法国巴黎设有分会。在父亲的努力下,少年中国学会成为以改造中国为目的的学术团体,是五四时代一个有影响的进步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早期的功绩是不能抹煞的,它团结了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我们党许多早期的党员,如邓中夏、黄日葵、赵世炎、高君宇、蔡和森、恽代英、张闻天、罗章龙、张申府等,都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毛泽东同志也参加了这个学会。

1919年暑假,我们全家人从北京返回老家大黑坨,两三天后,父亲就带我来到昌黎五峰山。

父亲这次来五峰山,正值五四运动后不久。行前,父亲看到了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的反动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中鼓吹所谓点点滴滴改良,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倡少变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胡适的这种公开挑战,激起父亲的无比愤慨。到五峰山以后,他写了一封题为《再论问题与主义》的公开信。这篇战斗檄文,发表在《每周评论》第35期上。父亲在信中宣布:“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他批驳了包括修正主义在内的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应把“主义”变成纸上空谈。

同孙中山建立真挚友谊

从1922年底到1924年初,父亲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为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努力工作。早在建党初期,父亲就通过林伯渠同志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党的二大、三大,正式确定了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父亲受党委托,负责同孙中山先生联络,本着既联合又斗争的精神,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

由于父亲和其他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迅速发生转变,他认识到要想革命成功,依靠少数地方军阀不成,必须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在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先生正式确定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父亲被孙先生指派为这次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并担任大会的重要领导工作。就是在这次大会上,父亲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担负北方地区国民党的领导工作。

在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事业中,父亲同孙中山先生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对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他的真诚帮助非常感动,对父亲的为人也极为钦佩。孙先生不幸病逝后,中共北方区党委组织了隆重的追悼活动,父亲是孙先生治丧委员会成员,亲自扶灵。

很早注意研究农民问题

1924年底,北方地区的斗争形势开始变化。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实施,加快了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也促成了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很大分化。冯玉祥的“倒戈”,以段祺瑞为首的段、张、冯三派联合政府的建立,使北京政局变得异常复杂。

那时父亲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1月份,遵照组织的决定,父亲回到了祖国。不久,父亲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北方地区执委会,由他全面负责北方区委的领导工作。1924年底到1925年初,父亲和中共北方区执委在北方地区各阶层人民中间,开展了活跃、卓有成效的活动,积极慎重地发展了大批党团员。我是这个时期加入共青团的。 当时,北方区党委开办了第一个区委党校。1926年春节前后,我每天到党校学习。党的领导同志赵世炎、陈乔年等都来讲课。最后一课是父亲讲的,讲课的主要内容,以《土地与农民》为题目,发表在1925年12月30日到1926年2月3日的《政治生活》上。后来毛泽东同志把它收入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 父亲很早就开始注意研究农民问题。他说:“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国民经济安家落户基础。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又说:“在乡村中作农民运动的人们,第一要紧的工作,是唤起贫农阶级组织农民协会。”“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他提出了“耕地农有”的口号。他花了很大功夫调查、统计、研究土地问题。父亲在讲课中特别强调了依靠农会和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

坚决回击国民党右派

中共北方地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以后,认真分析了斗争形势,北方区党委确定了争取国民军,打击段祺瑞、张作霖的革命策略。

父亲亲自做冯玉祥及其手下高级军官的工作,还把一些同志派进国民军中去做中、下层官兵的工作。后来,国民军各军中有不少负责工作是共产党员担任的。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父亲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等地的国民党市、区各级党部陆续建立,并成立了国民党北方的最高领导机关。在牺牲前一段时间,父亲主持北方国民党的工作。为了发动群众参加国民革命,中共北方区委设立了国民革命运动委员会,由陈毅同志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很多要求革命和进步的青年加入国民党,给国民党带来了革命的生气。

在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时,父亲始终坚持团结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作尖锐的斗争。随着革命的深入,国民党右派邹鲁、林森之流反共反人民的

面目一天比一天暴露得清楚了。他们用种种手段破坏我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们要取消父亲等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父亲代表我党同志发表了“意见书”,坚决回击,使他们的阴谋破产了。

惨案当天他在群众中

1926年,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发生了。那天我跟着团组织活动,事先不晓得父亲也来参加示威请愿。

血腥的镇压完全是段祺瑞政府精心策划好的,他们竟然动用排枪、刺刀,大肆屠杀无辜群众。在混乱中,我随着人流,向铁狮子胡同东边奔去,终于脱险。事后得知,从西口走的同志大多数牺牲了。

我回到家,听母亲说父亲也去了,而且一直没回来,她和妹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很晚才回家,他的脸和手都负了伤。原来,那天他和赵世炎同志在天安门前主持完抗议帝国主义挑起大沽口事件的十万人大会,也赶到铁狮子胡同参加群众的请愿示威。惨案发生后,父亲沉着、镇定地指挥群众迅速离开现场。最后他才从胡同东口撤出来,立即到党机关所在地,召开了党、团地委联席会议。一切安排好之后,他才回到家。见到了他,我们全家松了一口气。

受尽折磨不损斗志

后来,奉系军阀张作霖向北京进攻,国民军准备撤出北京时,国民军的一位旅长恳切地要求保护父亲出京暂避。父亲坚决不肯离开,这位旅长只好很惋惜地走了。

1927年4月6日,反动的军阀政府突然包围苏联大使馆,父亲等一大批革命者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我的母亲和两个妹妹。

父亲在监狱里受尽折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以昂扬的斗志坚持斗争。父亲的朋友们把我隐匿起来,我只能从报纸上读到一点有关父亲的消息。报上说:“闻李大钊受讯时,直认真姓名,并不隐讳。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彼自述其信仰共产主义之由来,没谈党之工作……俨然一共产党领袖气概”,等等。

父亲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正像父亲在一篇短文中说过的一样: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1927年4月28日,父亲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下。父亲是为建立新中国为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牺牲的,他死得伟大。

篇二: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

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其兄李葆华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1931年,李星华复学。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市。“文化大革命”中郁愤成疾,双目失明,1979年11月27日逝世于协和医院。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

(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

(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从“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可以体会到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体会到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

(5)、我看到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法庭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里受到非人待遇。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先理解“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鼓舞李大钊的“伟大的力量”,要从李大钊的表现中去理解。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是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这也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见解时,应要求不能泛泛而说,而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以重点词句为依据,要有所分析。

(7)、“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记住父亲被难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篇三: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谒见/遏制 俨然/梦魇 ....

B.宽赦/敕令 蒙骗/牛虻 ....

C.逮捕/骀荡 说话/游说 ....

D.埋伏/埋怨 供词/供奉 ....惩办/得逞 ..晕车/氤氲 ..巷道/东交民巷 ..落枕/炮烙 ..

解析:选B。A项,yè/è,yǎn,chénɡ/chěnɡ;B项,shè/chì,mēnɡ/ménɡ,yùn/yūn;C项,dài,shuō/shuì,hànɡ/xiànɡ;D项,mái/mán,ɡònɡ,lào/l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聘请 通碟 束发 罪戾

B.倒戈 通缉 步骤 垄断

C.气慨 焕发 审讯 接洽

D.战栗 闲瑕 曲饰 顷刻

解析:选B。A项,“碟”应为“牒”;C项,“慨”应为“概”;D项,“瑕”应为“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顾李大钊自己为挽救民族,振奋国家而求学、留洋、探索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的同时,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在国民党中从事的组织工作。

B.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北京多所著名大学在考生所在地设置考点选拔生源,以期发现优秀创新人才。

C.李大钊关于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那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分。

D.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应该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必须把大部分出行人员吸引过来,否则使大城市从交通拥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就无从谈起。

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在句首加上主语“他”或“他在自己的书中”;B项,搭配不当,“选拔生源”错;C项,用词不当,将“关于”改为“对于”。

4.(2011年高考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解析:选A。④句是点明说明对象“语言”,是句段的总起句,放在开头;①紧承第④句,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讲究一点修辞”;⑤句承接前句说明“好的修辞”的条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③句从反面说明“语言不符合语法”“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②句补充说明,针对“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的特例,指出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因此,正

确的顺序为④①⑤③②。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正如在《狱中自述》中没有谈到共产党,在“供词”中,他亦尽可能不谈或少谈这方面的问题。当审判官问到“你是左派首领,左派与共产混合,当然你就是北方共产首领”时,李大钊回答说:“我是左派首领。唯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与一般人所主张不同。例如英国矿山事业极为发达,应用合法手续转移为国家管理,以免为一二人所垄断。并不是如外间所说,他人之产业即强为我之产业,我之产业他人强作自己产业。盖共产意义,原为共同生产??我是拥护农工利益,要完成中国国民革命。”他当然并不否认自己亦是共产派的首领——从当时外间的报道来看,这一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他谈的大多是国民党的情况,涉及共产党组织时,也尽可能地和国民党的情况一块来谈。这固然是因为国共合作后两党的工作多是在一起做的,同时的确表现出他有意无意地回避共产党情况的倾向。这大抵是因为,国民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公开活动的组织,国民党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思想在当时有着更多的同情者。甚至当孙中山在世时,尚有一度与奉、皖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反对直系的历史。李大钊采取这样的态度,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保守秘密(国民党的活动相对来说,无秘密或少有秘密可言),又可能争取到有利于自己和其他被捕同志的形势。这是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大智大勇的表现。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李大钊被捕后,北京大学等九所国立大学和若干私立学校的校长两次讨论营救李大钊的办法,并派代表谒见张学良,请将李大钊交法庭依法审讯。同时,经已在孙中山从事第二次护法期间转向支持革命的杨度活动,北洋政府政治讨论委员会推举梁士诒、杨度两人为代表,约同司法总长罗文干一同往见张作霖,陈述该会讨论后的意见:请将李大钊一案移交法庭审判,“依法处理,以彰公允”。因为该事件“较为重大,各国观瞻所系,若非正式交付法庭,而仅由军法审判,其结果将贻法权委员会以领事裁判权不宜交还之重大口实,实于国家前途贻害甚大”。此外,公民李公侠、李大钊的同乡白眉初等均上书请求宽赦、释放李大钊;陕西国民军通电警告北京政府不得杀害李大钊;京津不少报纸为李大钊呼吁。

5.节选的两段文字,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李大钊被捕后的情况?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段文字分别从李大钊在狱中的斗争策略和狱外社会各界为营救李大钊所作的努力两个角度来写李大钊被捕后的情况。

6.在第一段文字中,李大钊举“英国矿山事业”一例,其目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大钊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唯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与一般人所主张不同”。这段话的含意是:我所主张的共产主义是通过“合法手段”拥护农工利益,完成中国国民革命,不是强行把他人的产业作为自己的产业。这是李大钊对敌斗争的一种手段,以保护中国共产党、同志和自己。7.节选部分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这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文字在写法上属于侧面描写。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在政界的广泛影响,在社会其他方面的崇高威望。人们的一致营救反映了李大钊从事的革命活动深入人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法庭上

李星华

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也无从打听他的消息,我和母亲每天都沉浸在疑惑里:父亲现在怎样了?是不是发生了意外?或许我们能在法庭上见到他?于是我天天盼望警察喊我们的名字,可是始终没人来叫我们。

有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左右,我们正在吃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就听见警察喊母亲、我和妹妹的名字,说是“提审”,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立刻放下窝头、萝卜汤,和母亲、妹妹下了炕跟在警察后边走出房门。一边走一边想:

“不管怎样,这回事情总算有了头绪,不会再装在闷葫芦里了。”

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见了面。父亲仍然穿着他那件灰色的旧棉袍,头发长而且乱,稍微遮住他的一部分脸。样子和平常差不多,只是没戴眼镜,脸比以前消瘦了。还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一下哭得瘫在地上,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不许乱喊!”他的手下也跟着喊叫。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心似乎并没有放在我们身上,而是被一种伟大的力量笼罩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是我的妻子,”父亲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怕父亲一不留神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

“不准多嘴!”法官拍着惊堂木厉声吼道。

“不准多嘴!”他的左右也狐假虎威地重复着。

父亲立刻就会意到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家庭妇女,我的孩子们年纪都小,都在上学,可以说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不再说了,又望了望我们。

狡猾的法官不相信我们的话,他皱了皱眉头就又想出一个鬼主意来,当场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我算,看我到底是不是学生,我不慌不忙把那道题回答出来了。法官一看没了招,就命令警察:“把她们押下去!”

就这样,同父亲见了一面,就又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次见面!回到牢房以后,父亲在敌人法庭上那严峻的面容,刚强的身躯,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以后的情况一点也没有法子知道。母亲和我每天仍旧沉浸在疑惑、焦虑和挂念里。 不久,李婉玉、李柔玉被释放了。另一个名叫颜瑞华的女政治犯,也是父亲的学生,又被送进我们的拘留室。晚上,我们就向她打听一些外面的消息,她说起父亲被捕以后,全北京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轰动了。报纸上天天有关于他的报道。她说报上还登着父亲的照片,是一张很神气的照片,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照片是印在报头上的。她讲得很起劲,完全忘了是在深夜,而且忘了是关在没有自由的拘留所里。她谈话的声音不由得高起来,又说报上每天的舆论很多是站在父亲方面,甚至最反动的报纸也不得不虚伪地对父亲的人格和学问表示钦佩。有的劝告当局不要对这样一个人轻易地处治,有的主张立即释放,有的主张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让他在监狱里写作。

讲到这里,她又有些失望地加上一句:

“我觉得报上不论怎样替李先生说话,恐怕不会有一点效果。”母亲和我先是一阵兴奋,又是一阵不安。

(选自《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8.文中画线的语句“于是我天天盼望警察喊我们的名字”的“盼”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拘留、被提审在一般人看来是可怕的,但作者用“盼”字来表现自己希望被“提审”的愿望,是为了写自己希望看到父亲、了解父亲被捕后情况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对父亲的关心和思念。

9.在庭审时,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睛,写了法庭上的李大钊的肖像。请摘录有关语句,分析李大钊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着他那件灰色的旧棉袍,头发长而且乱,稍微遮住他的一部分脸。样子和平常差不多,只是没戴眼镜,脸比以前消瘦了。还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这些文字准确写出了被捕后的李大钊备受折磨、虐待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斗争的品格。

10.文章结尾处写颜瑞华向“我们”讲述“父亲”被捕后社会各界的反应,为什么“母亲和我是一阵兴奋,又是一阵不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而自豪,为社会各界声援“父亲”而高兴,但由于“父亲”有如此大的威望和影响,我们又担心敌人不会轻易放过“父亲”,为“父亲”的安危担心。

三、表达与交流

11.(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共四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对前三句的总括。前三句话每句话一个信息要点:第一句说明了海底地形平缓和近海海水相对较浅,第二句说明了地质构造的特点是缺少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第三句则以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答案: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短语结构协调一致。(字数不得增减)

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一甩龙尾,卷起千堆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浪万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

一抖,搅起万叠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

篇四:2013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谒见/遏制 俨然/梦魇 ....

B.宽赦/敕令 蒙骗/牛虻 ....

C.逮捕/骀荡 说话/游说 ....

D.埋伏/埋怨 供词/供奉 ....惩办/得逞 ..晕车/氤氲 ..巷道/东交民巷 ..落枕/炮烙 ..

解析:选B。A项,yè/è,yǎn,chénɡ/chěnɡ;B项,shè/chì,mēnɡ/ménɡ,yùn/yūn;C项,dài,shuō/shuì,hànɡ/xiànɡ;D项,mái/mán,ɡònɡ,lào/l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聘请 通碟 束发 罪戾

B.倒戈 通缉 步骤 垄断

C.气慨 焕发 审讯 接洽

D.战栗 闲瑕 曲饰 顷刻

解析:选B。A项,“碟”应为“牒”;C项,“慨”应为“概”;D项,“瑕”应为“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顾李大钊自己为挽救民族,振奋国家而求学、留洋、探索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的同时,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在国民党中从事的组织工作。

B.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北京多所著名大学在考生所在地设置考点选拔生源,以期发现优秀创新人才。

C.李大钊关于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那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分。

D.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应该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必须把大部分出行人员吸引过来,否则使大城市从交通拥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就无从谈起。

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在句首加上主语“他”或“他在自己的书中”;B项,搭配不当,“选拔生源”错;C项,用词不当,将“关于”改为“对于”。

4.(2011年高考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解析:选A。④句是点明说明对象“语言”,是句段的总起句,放在开头;①紧承第④句,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讲究一点修辞”;⑤句承接前句说明“好的修辞”的条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③句从反面说明“语言不符合语法”“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②句补充说明,针对“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的特例,指出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因此,正

确的顺序为④①⑤③②。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正如在《狱中自述》中没有谈到共产党,在“供词”中,他亦尽可能不谈或少谈这方面的问题。当审判官问到“你是左派首领,左派与共产混合,当然你就是北方共产首领”时,李大钊回答说:“我是左派首领。唯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与一般人所主张不同。例如英国矿山事业极为发达,应用合法手续转移为国家管理,以免为一二人所垄断。并不是如外间所说,他人之产业即强为我之产业,我之产业他人强作自己产业。盖共产意义,原为共同生产??我是拥护农工利益,要完成中国国民革命。”他当然并不否认自己亦是共产派的首领——从当时外间的报道来看,这一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他谈的大多是国民党的情况,涉及共产党组织时,也尽可能地和国民党的情况一块来谈。这固然是因为国共合作后两党的工作多是在一起做的,同时的确表现出他有意无意地回避共产党情况的倾向。这大抵是因为,国民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公开活动的组织,国民党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思想在当时有着更多的同情者。甚至当孙中山在世时,尚有一度与奉、皖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反对直系的历史。李大钊采取这样的态度,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保守秘密(国民党的活动相对来说,无秘密或少有秘密可言),又可能争取到有利于自己和其他被捕同志的形势。这是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大智大勇的表现。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李大钊被捕后,北京大学等九所国立大学和若干私立学校的校长两次讨论营救李大钊的办法,并派代表谒见张学良,请将李大钊交法庭依法审讯。同时,经已在孙中山从事第二次护法期间转向支持革命的杨度活动,北洋政府政治讨论委员会推举梁士诒、杨度两人为代表,约同司法总长罗文干一同往见张作霖,陈述该会讨论后的意见:请将李大钊一案移交法庭审判,“依法处理,以彰公允”。因为该事件“较为重大,各国观瞻所系,若非正式交付法庭,而仅由军法审判,其结果将贻法权委员会以领事裁判权不宜交还之重大口实,实于国家前途贻害甚大”。此外,公民李公侠、李大钊的同乡白眉初等均上书请求宽赦、释放李大钊;陕西国民军通电警告北京政府不得杀害李大钊;京津不少报纸为李大钊呼吁。

5.节选的两段文字,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李大钊被捕后的情况?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段文字分别从李大钊在狱中的斗争策略和狱外社会各界为营救李大钊所作的努力两个角度来写李大钊被捕后的情况。

6.在第一段文字中,李大钊举“英国矿山事业”一例,其目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大钊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唯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与一般人所主张不同”。这段话的含意是:我所主张的共产主义是通过“合法手段”拥护农工利益,完成中国国民革命,不是强行把他人的产业作为自己的产业。这是李大钊对敌斗争的一种手段,以保护中国共产党、同志和自己。7.节选部分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这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文字在写法上属于侧面描写。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在政界的广泛影响,在社会其他方面的崇高威望。人们的一致营救反映了李大钊从事的革命活动深入人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在法庭上

李星华

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也无从打听他的消息,我和母亲每天都沉浸在疑惑里:父亲现在怎样了?是不是发生了意外?或许我们能在法庭上见到他?于是我天天盼望警察喊我们的名字,可是始终没人来叫我们。

有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左右,我们正在吃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就听见警察喊母亲、我和妹妹的名字,说是“提审”,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立刻放下窝头、萝卜汤,和母亲、妹妹下了炕跟在警察后边走出房门。一边走一边想:

“不管怎样,这回事情总算有了头绪,不会再装在闷葫芦里了。”

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见了面。父亲仍然穿着他那件灰色的旧棉袍,头发长而且乱,稍微遮住他的一部分脸。样子和平常差不多,只是没戴眼镜,脸比以前消瘦了。还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一下哭得瘫在地上,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不许乱喊!”他的手下也跟着喊叫。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心似乎并没有放在我们身上,而是被一种伟大的力量笼罩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是我的妻子,”父亲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怕父亲一不留神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

“不准多嘴!”法官拍着惊堂木厉声吼道。

“不准多嘴!”他的左右也狐假虎威地重复着。

父亲立刻就会意到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家庭妇女,我的孩子们年纪都小,都在上学,可以说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不再说了,又望了望我们。

狡猾的法官不相信我们的话,他皱了皱眉头就又想出一个鬼主意来,当场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我算,看我到底是不是学生,我不慌不忙把那道题回答出来了。法官一看没了招,就命令警察:“把她们押下去!”

就这样,同父亲见了一面,就又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次见面!回到牢房以后,父亲在敌人法庭上那严峻的面容,刚强的身躯,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以后的情况一点也没有法子知道。母亲和我每天仍旧沉浸在疑惑、焦虑和挂念里。 不久,李婉玉、李柔玉被释放了。另一个名叫颜瑞华的女政治犯,也是父亲的学生,又被送进我们的拘留室。晚上,我们就向她打听一些外面的消息,她说起父亲被捕以后,全北京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轰动了。报纸上天天有关于他的报道。她说报上还登着父亲的照片,是一张很神气的照片,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照片是印在报头上的。她讲得很起劲,完全忘了是在深夜,而且忘了是关在没有自由的拘留所里。她谈话的声音不由得高起来,又说报上每天的舆论很多是站在父亲方面,甚至最反动的报纸也不得不虚伪地对父亲的人格和学问表示钦佩。有的劝告当局不要对这样一个人轻易地处治,有的主张立即释放,有的主张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让他在监狱里写作。

讲到这里,她又有些失望地加上一句:

“我觉得报上不论怎样替李先生说话,恐怕不会有一点效果。”母亲和我先是一阵兴奋,又是一阵不安。

(选自《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8.文中画线的语句“于是我天天盼望警察喊我们的名字”的“盼”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拘留、被提审在一般人看来是可怕的,但作者用“盼”字来表现自己希望被“提审”的愿望,是为了写自己希望看到父亲、了解父亲被捕后情况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对父亲的关心和思念。

9.在庭审时,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睛,写了法庭上的李大钊的肖像。请摘录有关语句,分析李大钊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着他那件灰色的旧棉袍,头发长而且乱,稍微遮住他的一部分脸。样子和平常差不多,只是没戴眼镜,脸比以前消瘦了。还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这些文字准确写出了被捕后的李大钊备受折磨、虐待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斗争的品格。

10.文章结尾处写颜瑞华向“我们”讲述“父亲”被捕后社会各界的反应,为什么“母亲和我是一阵兴奋,又是一阵不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而自豪,为社会各界声援“父亲”而高兴,但由于“父亲”有如此大的威望和影响,我们又担心敌人不会轻易放过“父亲”,为“父亲”的安危担心。

三、表达与交流

11.(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共四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对前三句的总括。前三句话每句话一个信息要点:第一句说明了海底地形平缓和近海海水相对较浅,第二句说明了地质构造的特点是缺少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第三句则以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答案: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短语结构协调一致。(字数不得增减)

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一甩龙尾,卷起千堆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浪万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

一抖,搅起万叠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

篇五:李大钊的论文 吴松

李大钊的评价与认识

摘要: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关键字:李大钊 革命的 工人 共产主义 共产党 国民军 经济 历史 马克思主义 民主 人民 社会主义思想

正文:

在松柏苍翠,肃穆庄严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

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是新旧民主革命交替,新旧文化猛烈撞击的时代,是马列主义广为传播,中国共产党初创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时代。这个阶段的时代特点也就决定了李大钊思想的鲜明时代特性。由于李大钊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又是最早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因此,李大钊思想的时代特性显得尤为突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

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他强调,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李大钊同志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所以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应该组织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使李大钊同志当之无愧地成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先驱。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李大钊同志书写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这幅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李大钊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他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他经常倾家纾难,接济贫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他牺牲后遗体下葬,棺椁衣裳都是朋友帮助提供的。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星华,《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杜全忠,《李大钊研读》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李大钊研究文集》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