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思维的独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6:18 初中作文
作文,思维的独创初中作文

篇一:作文指导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作文指导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写作能力。根据作者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训练:挣脱习惯思维束缚,确立转换角度思维的意识;从观察和立意入手,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心理;创设求异思维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提供求异思维情境,训练必须与学生知识、 能力基础与心理素质相适应。

【关键词】求异 创新 逆向发散

【正文】写文章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时代精神,就要在立意或选材上下功夫。这是新课标作文训练的要求之一。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如何使文章避免千人一面而独具特色呢?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会使学生笔下生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探索,导致新的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不囿成见,不唯书不唯上,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

成功运用求异思维,学生中出现的好文章比比皆是。“开卷有益”是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六中引宋太宗赵光义的话:“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原意鼓励读书,今天也用来规劝学习,认为开卷必有好处。然而有位学生却采用求异思维方法,想到了开卷的另一面。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特别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开卷有益,”应该对所接触的书刊进行分析和鉴别。那些引导人们振奋精神,增进修养,积累知识的书刊,的确“开卷有益”:而那些诱惑人们思想颓废,寻求刺激,意志消沉的书刊,非但无益, 而且有害。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言,没有比一本坏书更坏的强盗了。因此,我们不可不加分析地说“开卷有益”,而应该说,开“好卷”有益,开“坏卷”有害。另一个学生则进一步提出:仅能辨别好书坏书,读书也未必有益,要使读书受益,还必须学会善于读书。”这是学生求异思维向深层次的发展。他举例说,《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有人读后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有人却因一味欣赏并模仿宝黛之间的卿卿我我而误入歧途。同是读马列著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因而用它指导革命节节胜利:有的人只背诵马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因而长了教条主义的“毒瘤”,既害了自己,又害了革命。所以读书要确立正确

的目的,要为学习知识,吸取营养,提高素质,振兴中华而读,要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读。

成功的求异思维使这些学生笔下的文章,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不乏真知灼见,读来不无启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昵?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挣脱习惯思维束缚

要使学生的习作不囿于套路、老路,有刻意求新之意,必须引导他们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帮助他们确立换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意识。我曾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真想发火》。许多学生按习惯思维写了以下一些内容:某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知道后,真想发火;乘车或买东西时,服务员态度极差,我真想发火;有人骑车碰了我,不打招呼,却扬长而去等等。但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晚上,我正在自修,隔壁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为痪在床的奶奶快乐快乐而举行的家庭晚会。这样,“火”不但未发出来,而且从欢声笑语中我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要多给人欢乐,少给人烦恼:为别人谋幸福,自己才会幸福。事情虽小,但新鲜独特,有不同凡响之妙见。我请该生谈思维过程,她说:“我原先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只觉得这样写太一般化,没有新鲜感。后来,我转换角度,并进行多角度思考,特别是从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思考,尽量避开很容易就能想到的观点,增强对比度,才想到现在的材料。”的确,“凡作文者,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戴师初语)。我们有目的地做一些以上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以启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对于某个问题,从某个角度想不通,或者想通了,但仍然感到缺乏新意,这时就要注意换个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去思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学生认识了习惯思维的局限性,初步确立了换角度意识后,我就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作文题,让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不一定成文),并归类总结,进行评比,看谁的观点新,谁的角度新。我试着这样去做,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作文观点辩证,见解深刻,内容丰富,构思新颖,雷同的题材大大减少了。

二、启发求异思维心理

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学生作文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命题作文更是如此。没有写作欲望,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心理,使学生顿生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心理动力,让他们跃跃欲试。启发求异心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启发学生观察求异。

要求学生平时观察事物时,不要限于表象,要多注意实质,特别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特征;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见解。观察中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更要看到事物的个性。要学会同中求异。另一是启发学生立意求异。学生作文,如果不是审题错误,则较常见的通病是立意不新。因此,命题时应尽量启发学生求异心理,为学生创造一种新的意境,去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 如给这样的材料作文:有些人见别人比自己强,成绩比自己好,就产生嫉妒心,人们往往称之为“红眼病”。“红眼病”一般被视为小人不义之表现,违背了伦理。我要求学生反其意而用之,写一篇《要有点“红眼病”》的反调文章,打破常规思维,以体现时代的竞争精神与拼搏精神。这一要求活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写作兴趣,点燃了智力火花,大家感到不但有道理可讲,有话要说,而且又不是老生常谈,颇具新鲜感。在“写景抒情”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不写冬天肃杀冷漠的气氛,要抒发歌颂赞美之情。有篇文章这样写道:“冬天给人们预告了春的讯息,她是花的天使,绿的先驱。”“只有经历寒冬的人,才更容易感到春日和煦的可贵。” “没有冬天的积雪,就没有春天潺潺的溪流。”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渐渐进入了新的境界,不再受固有模式的限制,能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所作之文常有新意。

三、创设求异思维氛围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考试的原因,应试作文一直在制约着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求稳,套话连篇,导致思维品质不高,水准上不去。要培养学生求异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鼓励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见。我反复告诉学生,世界上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包含着求异思维的成果,都有失败的历史。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善于思考,顶住失败。创造成果永远只属于那些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和顽强创造精神的人。我平时上课,很重视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求异思维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倡争辩.鼓励独创。学生往往有许多独到见解,令人称好。我教《出师表》一文,介绍诸葛亮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时,一个学生提出异议。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还不如一般凡夫俗子。他从诸葛亮“不该保刘备,而应保曹操;用人不当,用兵不慎;徇情枉法,执法不明”几方面进行了论证,虽然语气偏激,说法也失之偏颇,但他不迷信人言,敢于自陈其说,并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实属难能可贵。我当场进行了表扬,学生中影响很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学生具有求异创新的积极性,只要教师努力创设思辩氛围,给“求异者”大开“绿灯”,再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四、提供求异思维情境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求异训练的题目必须与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心理素质相适应,并给予一定的暗示,以达到引发的目的。所设计的题目必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使学生审题后即会产生某种思维冲动,诱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决定了求异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应是思维角度的变换。通常情况下,则是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变封闭式思维为开放式思维,在与现实生活的对话中揭示某一传统观念、经验,某一材料传统意义的局限和不足,进而生发新意,写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文章。

成语翻新是求异作文训练较好的一种形式。不可忽视,长期习用的成语中,不少反映的是过去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伦理观念,一旦接受新时代光源的彻照,便暴露出陈旧和不足来。翻新求“异”,才能产生新意。毛泽东同志一次在与秘书一起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问秘书:“谁最坏?”秘书回答:“老太婆最坏,贪得无厌。”毛泽东同志却认为:“贪得无厌不好,贪得有厌就好吗?不贪得无厌,怎么会有追求?”毛泽东同志一反常理,求异思维新人耳目。历来定论的“见异思迁”这一成语,常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己的人,学生通过思辩认为这也不尽恰当。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外有山,风光无限,创造者求“异”之举,实在是不应该去诘难的。求异思维,拓开了学生全新的识见。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学生思想空前活跃,作文喜欢翻新题旨,这是好事,但也要正确引导。运用求异思维拟题,应坚持一个原则,无论是对传统习惯的异议,还是对事物思考角度、方向的变换,都应遵循客观规律,合乎逻辑,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绝不能主观臆断,悖情悖理。

【参考文献】

l、《渑水燕谈录》宋代王辟之 中华书局1981点校本

2、《思惟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求异性思维》载《新闻出版报》,1995年2月10日第三版

4、《创造心理学》,周昌忠编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篇二: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

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我国著名的科学作家高士其说得好:当今,“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科学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教育的竞争,但归根结底却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成长,其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综观时下谈论议论文思维训练的文章,一般从概念、判断讲到推理,或从分析、比较讲到综合,其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讲述的。这些文章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有的理论讲得过于高深,有的步骤失之笼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感到难以把握。本系列则试从实践训练的角度,探讨对于一些最重要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同对田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灵敏性等先进行分项训练,然后再综合提高一样,希望能与教育界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出一个科学的系列——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系列。 本系列力图理论上做到提要钩玄,实践上能使人举一反三:精要、好懂、适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

——广阔性: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之一

一次,高三语文单元检测,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刚写完“作文不交”四个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鼓掌,当看到老师接着写出“罚做三篇”四个字时,又都长叹一声:“唉——”这个颇具喜剧性的情节充分展示出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它是一大心理障碍。

作文难,难在哪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处处都有拦路虎,但究其根本,是难在思维。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写作中字词句的基本功已经大体定型,要想在高考中写作方面有超常发挥,其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当然,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经循环往复、螺旋的上升,不能寄望毕其功于一役,但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来看,如果撮其大要,则最要紧的是培养四项思维品质:广阔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敏捷性。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写作训练的实例,谈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广阔性是思维训练的突破口

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上的第一道难关:或思路闭塞,不得其门;或中途易辙,莫衷一是。于是画地图,织蛛网,异常焦躁。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亦即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观察、分析、联想??打开各种思路。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由此看来,广阔性就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入口之处。

二、训练示例

有人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最好是选用常见的材料,这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们进行这项训练时,选用的却是一则来自国外的材料,学生感到新颖而有味: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训练材料]:该让哪四个人逃生?

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有十个临时来探险旅游的人:一个32岁的未婚女歌星;一个42岁的单身汉——细菌学家;一个法官;一个同性恋的医生;一个美国副总统;还有一个非洲部落的酋长和他怀孕的妻子;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个长期失业者,家庭生活一直靠做工的妻子维持;一个38岁的寡妇,

她独自扶养三个不到7岁的孩子;一个离了婚的男子,家中尚有一对10岁的孪生儿子。

传来预报:当日晚上将发生强烈地震,该岛极有可能沉入海底。当时岛上只有一架可以搭载四人的直升飞机,并且只能飞出一次,别无其他的交通工具和出路。

请每位同学抉择出四个逃生者,并要谈出使人信服的理由。

[训练步骤]:1、各人自写文章;2、教师挑出几篇典型的,由习作者上台宣读;3、先分小组评议,然后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三、训练解说

本来,这次到小岛上来探险旅游的人都是无辜的(至于此前的表现无法论定),但这个材料创设出一种特殊环境,要学生做出让其中四个人逃生的抉择,由于各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选择也就大有差异。当然,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是难以定论的,也无须定论的,关键是要讲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特别是在典型文章宣读之后,经过评论交锋,就有利于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现将学生的抉择及理由简介如下:

1、“仁义说”(寡妇、酋长妻、失业者、离婚男);如果他们能逃生,那么他们的十个孩子和几个亲属可免遭厄运,这是大仁大义。

2、“性别说”(寡妇、酋长妻、歌星、离婚男):世上只有妈妈好,女士应该优先。离婚男虽然是男的,但他又当爹来又当妈。

3、“价值说”(细菌学家、法官、歌星、寡妇):前三者都是人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寡妇独自扶养三个不到7岁的孩子,活得有价值。

4、“权力说”(副总统、法官、酋长、细菌学家):他们如能逃生,将可以运用权力救助遇难者的家属,并保证社会安定,科学发展。

5、“效益说”(寡妇、酋长妻、失业者、离婚男):虽然与“仁义说”抉择的逃生者一样,但理由不同,他们四人如能逃生,则可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及其亲属(一共十五人)获益,这是十人中的最佳选择。 此外,还有些按几种标准作出的混合选择,不过,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让寡妇活下来。但据说,美国的大学生大都觉得她应该死去,因为她活着是受罪;他们选择歌星活下来,可以使更多的人活得愉快,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对撞

四、注意事项

1、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前提是熟悉和理解文题的意义或材料的内涵,切不可偏离材料主观臆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习作,失败的原因多在于没有找到或找准材料蕴含的意义。

2、关键环节是分析比较。马克思十分重视思维的比较过程。他说“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到理解这现象的钥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131页)在进行思维的广阔性训练时,我们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这样将各个角度或各个方位全面 地进行分析和比较,不能仅仅囿于一个角度或方面。

3、多角度思维的作用是拓宽思路,但不是目的,不是说议论文的写作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后,找出问题的实质或要害,选择一个最佳角度,从而写出见解深邃、令人信服的文章。要达到这个目的,还得进行独创和深刻性的训练,这些与广阔性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系列,将在下面加以阐述。

映日荷花别样红

——独创性: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之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人杨万里写西湖荷花的名句。这里,如果借用“荷花”比喻文章,那么思维就是“日”,文章的“别样红”,映射出思维独创性的光辉。

一、独创性是思维训练的主攻方向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如果说,广阔性是议论文思维训练的突破口,那么独创性就是其主攻方向。

现在的教育是为下个世纪培养人才,这人才必须能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他们应是勇于进取的创造之才,决非人云亦云的等闲之辈。这种指导思想,在选拨人才的高考作文题中就有体现。如1991年统考的作文题《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强调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思维的独创性要求不落俗套,别具匠心,富有新意。作文的构思是既具综合性又具独创性的一项思维活动。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难在哪里?究其根本,难在思维;而思维难的症结,主要又在于其独创性。古人云“意新词不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难于标新立异”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学生“不愿自甘平庸”是另一方面。青少年有着很强的进取心,这正是培养其独创性极其有利的一面,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正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独创性的极好途径。当然,这个训练过程应是长期的和科学的。

二、训练示例

1、对成语进行反思。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意思精辟的用语,它反映了一种思维的定势。但独创性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开辟新的领域。我们在议论文独创性思维训练的起始阶段,安排了一些对成语进行反思的题目,如《开卷未秘有益》、《班门正好弄斧》、《玩物可以长志》等等。

2、将立论作出比较。

题目由老师指定,是思维独创性训练的初级阶段。后来,逐步转为老师提供材料,学生自拟题目,以题目揭示论点的训练。

[训练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训练步骤]:1、各人自拟题目,自写文章;2、教师选出十个有代表性的题目(亦即文章论点);3、讲评时,重点分析比较其思路,由此了解获得独创见解的各种途径。

三、训练解说

有人讲独创性玄而又玄,充满了神秘感。其实独创性主要源于求异思维 ,就其思路而言,大体上有如下四条:纵向引申、横向扩散、逆向否定和辩证反思等。

让我们结合上面训练材料来看看吧。讲评时,教师在黑板上抄下了学生自拟的十个题目;(1)适者生存;(2)不能姑息迁就;(3)骗,终非长久之计;(4)动动真格如何;(5)要顺应时代潮流(6)改革才会有发展;(7)弄虚作假者戒;(8)既要声势,更要行动;(9)形式主义要不得;(10)做个“野猪”又何妨。

这十个题目中的(1)、(5)、(6)显得浮泛扣训练材料不紧;(2)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3)、

(7)、(9)属于纵向引申;(4)属于横向扩散;(8)属于辩证反思;(10)属于逆向否定。

经过讨论比较,大家认为(3)(4)、(7)、(8)、(9)、(10)均可,而认为(8)最好;(10)显得标新立异,从作反形式主义的勇士的角度来写,但应排除“一度为患”这消极的一面。

四、注意事项

1、爱护嫩芽,赞扬一星半点的火花。

独创性是高层次的思维品质,一开始不可指望学生就能写出振聋发聩之作,教师在训练时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得创性思维一星半点的火花,加以赞扬,甚至鼓吹。例如:有个学生写短评,题目是《美的节日》,其中一段写道;“美育节为何要现丑呢?小品《害人终害己》揭示的现象是丑的,而表演者将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激发大家对丑憎恶、对美追求。难怪,精彩的表演刚一结束,雷鸣般的掌声便响彻了整个大厅。”这段议论,就体现了作者见解的独到之处。

2、做好“指路”、“搭桥”和“交钥匙”的工作。

“指路”是指树立目标、激发兴趣,尤其要鼓励学生 积极进取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思维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搭桥”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范文,以便借鉴,学生对一些“反弹琵琶”的文章是感兴趣的。“交钥匙”就是授之以法,教给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防止发生偏差。

独创性,求异思维是可贵的,但决不等于故意唱反调、越怪越好。训练时,要防止学生走进以荒唐怪诞为荣的死胡同。

上穷碧落下黄泉

——深刻性: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之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人类要进步,科学要发展,思维必须日趋深刻和完善。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准确性,离开了准确谈深刻,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初写议论文的一个通病是肤浅。由肤浅到深刻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必由之路,施教之功在于引导学生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升天入地求之遍”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从旁指点迷津。 一、深刻性是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广阔性是思维训练的突破口,独创性是其主攻方向的话,那么,深刻性就是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求多”、“求异”这些特征显示的意义最终必须落到“求深”上,犹如开花的长远意义最终必须落实到结果之上。

有本全国九所综合大学编的《心理学》教材上说:“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政治家、思想家的特点。”其实,大科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爱因斯坦就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从以上的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深刻性在思维训练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了。

二、训练示例

立论文的逐层深入,多体现在连问几个“为什么”而对驳论文的深入,许多初学者却感到茫然。于是,我设计了一道写作题,从批驳的角度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训练材料]:下面一段话选自鲁迅先生的《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争辩的双方谁是谁非?请试以丙的身份参加辩论,对错误言行予以批驳(不超过200字。标点不计)。

甲:“喂,乙先生!你怎么趁我忙乱的时候,又将我的东西拿走了?现在拿出来,还我罢!”

乙:“我们要一致对外!这样危急的时候,你还只记得自己的东西么?亡国奴!”

丙:??

[训练步骤]:1、各人当堂独立完成写作,用时间约20分钟;2、教师选出三篇习作抄出评讲;3、教师拿出下水作文,师生共同切磋,取长补短。

三、训练解说

不少学生对提供的材料最初的反应是哑然失笑。我挑选的三篇有代表性文章如下(文字略有删减):

(一)、“乙先生说得对。这样危急时候,怎能搞内部斗争呢?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自相残杀,那么敌人就可以坐收渔利;如果我们不计前嫌。敌人的阴谋就不能得逞,我们也能保存下来,这正是大家的长远利益所在呀!甲先生,希望你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做出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二)、“我认为甲乙都不对。甲先生在危急时,一心守护着自己的财产,而将国家民族利益抛之脑后,这实际上是一种个人主义。然而乙先生更不对,趁别人忙乱的时候拿东西,这与强盗有何两样?别人讨还时,又用大话压人,一点民族意识都没有。正确的态度是,你们都应置个人财产于不顾,同心协力,共为民族的生存而斗争。”

(三)、“乙的讲话是错的。‘我们要一致对外’,这话讲得极对,但是,趁人忙乱时从中捞一把,未免太可耻了,这谈什么‘这样危急时候,你只记得自己的东西么?亡国奴’!如果甲不记得自己的东西,让别人全部捞走了,粮票、衣服、甚至武器全都被拿光了,试问甲何以‘对外’?甲应当把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只有对内清除蛀虫,才能真正地‘对外’!”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第(一)篇的主要毛病是为假象所迷惑,抓不住实质,被诡辩牵着鼻子走了;第(二)篇的观点看似全面公正,实则混淆了是非,对错误的一方有利;第(三)篇的看法虽然正确,但批驳却不得要领,更不深透。于是,我拿出了自己的下水作文,与同学们相互切磋:

“乙先生,这是你的不对了。第一,甲先生只叫你归还私自拿去的东西,你却偷换论题,大谈什么‘危急时候’‘要一致对外’,并且以攻为守。骂甲先生是‘亡国奴’,照这样说,私拿别人东西而不还的人,倒是救国英雄!第二,你斥责别人‘只记得自己的东西’,并趁忙乱之际,不断地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大发国难财,破坏一致对外,你这不是在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耳光吗?乙先生,如今既然人赃被获,你首先该做的不是物归原主吗?”

这篇短文虽然不到200字(标点未计),却由浅入深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七个步骤:分是非,拆花招,剥画皮;抓要害,揭实质,查危害;提主张。

四、注意事项

由青少年的生活阅历与思维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认知能力与议论文训练的特殊要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思维深刻性训练十分艰难,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思维对象的复杂性。首先必须分清现象与本质。所谓本质,就是深深植根于事物表面现象(如不断趁人忙乱时拿东西中的实质性带规律性的东西(如上文中的大发国难财)。

2、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由现象到本质必须通过逻辑思维 ,这种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推理,不仅需要形式逻辑、有时还需运用辩证逻辑的观点和方法。这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3、思维结论的明晰性。鲁迅先生能“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创”,就是因为他能将一般人处于混沌状态的思维过程和结论,用十分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青少年还需经过长期的锤炼。

篇三:王梦芸 浅谈提升小学生作文思维度训练有效途径

浅谈提升小学生作文思维度训练有效途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三小学

王梦芸

【论文概要】: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大多不会下笔,感觉无话可说,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并且学生写作不是表达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而是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以至出现抄袭、请别人代写等。小学生作文难,有作文本身语文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的,但也有长期来老师不善对学生进行作文思维教学训练所造成的。 很显然,在写作训练中,要想使作文有深度,必须先让作文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这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此,我就小学生作文思维训练度的问题从坡度,广度,深度,和纬度方面谈点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思维训练 广度提升

【正文】:

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智慧,就是把别人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更明白地道出了思维广度对深度的支持作用了。考试说明发展等级的第四点是“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从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来,别人没有发现而你能够发现,这依赖的恰恰是思维的广度。当今社会尤其提倡创新,作为教育,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加强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相同、相近、相似、相异、相反、相对的联系,亦即让学生思维具有相当的广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我就从四方面对思维度的提升做简要论述。

一、 写作坡度,讲究写作思维的渐进性

何谓小学生写作思维的坡度,即是根据小学生初始写作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根据感性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考问题,构思文章。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应是思考一些一般的表面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的写作积累或是感性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为此,应为学生作文设计阶梯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自信

心,产生积极愉快的作文感受和体验。

如以三年级上写“做贺卡“这篇作文训练时,可先指导学生学例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为谁做贺卡,交代做贺卡的一般材料、工具以及主要的操作步骤。老师示范制作贺卡时,引导学生按照“开始、接着、然后、最后”四步骤来观察制作贺卡的全过程;观察之后让学生用一系列准确的语言把操作步骤说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做一张贺卡,加深制作“贺卡”的过程印象;最后作文。整个作文训练过程“看—说---做---写”,其实是作文思维训练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是循规蹈矩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感觉器官由浅入深的逻辑的训练过程。经过这一过程系统规范的训练,学生写作掌握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构思篇章的思维方法,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自然孕育在其中。

作文 思维的独创

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教师可改变常规思维方式,有意错误生成写作材料和情景。如:我在授课《添画想象》作文一课中,我先用线头让学生自行摆设图画,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进行添画想象。圆形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就生成了作文教学的新情景,老师把添画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其中又会生出许多的东西,如画得不像的,画得有个性的等等,学生置身于写作活动中,思维活跃,体验真切,自必会有感而发。再叫学生把画完的图形与故事结合写下来,学生作文就感到轻松。

教师有意错误生成写作的新材料和情景,也是对学生常规思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得到改变,思维质量得到提升,其实也是作文训练坡度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

二、写作广度,强调写作思维的发散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收集了一些材料,写作时一般会根据收集到的材料作文,但大多数学生作文只会就事论事,写得很简单。对此,就要对学生作文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要教会学生如何把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放大。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尽可能把对写作材料与其它相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所谓“一点水能反射太阳的光芒“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很不起眼的,当如果把它和事情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作文的意蕴就开拓了。

如指导学生写“逛商店”一文时,写商店里设施先进,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些都是必要的交代。但如果能抓住顾客花上几千元买一台大彩电已不是稀罕事时,可引导学生从小见大的去思考和写,学生就会把商场的变化和人们的购物与社会经济改革,市场流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联系在一起,这样写文章的宽度就大不一样了,内容也就丰富了,也就不再就事论事了。如此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学生就不再为作文无话可说,无事所写而烦恼了。

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来看,思维广度的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维品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灵活性,是作文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前提,必须先拓展作文的广度,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才有可能有一定的创新。所以增加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读写结合也是提高作文水准的必由之路

二、 写作深度,发挥写作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生作文深度是学生最难突破的,要把一件事写得深刻确实不容易。有些作文材料,如活动类的,学生人人参加,感受的共性之处比较多,如不加以启发,按部就班地写过程,势必是一种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反映生活,去抓住某一点,从作文的表面写到作文的实质。

如学生写参与活动的文章,一般写法先写为何要搞这个活动,接着写活动过程,最后写个人体会。这样写,在写作的开始阶段为训练学生把事情的完整过程写清楚是可以的,但学生一旦掌握了写完整的事物过程的方法后就不能再继续这样写的了,就要引导学生按照个人的思考,启发学生仔细想想活动中的细节,力求另辟蹊径,求异寻新,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和立意,把文章写深。以学生写参与“手拉手,献爱心”义卖活动为例,可引导学生从活动开展的意义入手,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现写参与者的活动态度和活动体验,就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深刻,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把同样的活动写成不同的文章。学生作文既会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也会写出新意。

四、写作维度,拓展写作思维的多向性

在一般情况下,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材是一致的,如何给材料一样的文章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是训练学生作文思维多向性的方式之一。采用不同的写作

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殊途同归。当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到了小学作文高级阶段时可尝试着进行不同的作文的表现形式写作训练。

如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慰问活动,可事先作好活动内容的交代,要同学们做好活动的准备,慰问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准备。根据活动的内容,允许学生按学习过的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不同表达。一次,笔者组织学生慰问一生病的同学,大家按照各自的喜好,把活动内容搞得五花八门,形式多彩。作文时,各自选择文章的表达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情,却写出了不同的文章。有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表演的节目录在磁带上的,有以歌唱的形式向同学问好的,有把要慰问的话以诗歌方式朗颂的,有把要鼓励的话写成赠言的??,这是个极生动的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各显神通。慰问文章的表现形式因学生的慰问方式不同而各式各样,有以写人的,有以叙事的,有直叙倒叙的,有边叙边议的,有采访报道的,文章真实、亲切、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把握好学生作文的度的训练,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丰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中溶入思维能力训练,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实践中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和成功的喜悦,把自己碰到的新鲜事,触发的新感受,自觉的写下来,就能变学生作文“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的度的训练和过渡就能顺利完成,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才能进入到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曙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小学语文;1989年03期

2. 周庆元 浅谈作文教学的思路开拓[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1期

3. 王吉礼 浅谈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年00期

篇四: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

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

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

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

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篇五:浅谈作文中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

浅谈作文中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

文思如泉涌,下笔若磐石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题记

一名语文工作者,想必每个人都曾在作文教学这个山脚下,思索过,跳跃过,攀援过,叹息过,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本,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针对结构,选材语言等典型问题,或是一针见血地指也,或是循循善诱的点播,甚至洋洋洒洒红笔批改一整夜,本以为尽到责任,可同样的问题第二天还犯,同样的技巧,第三天还不会用,恶性循环,事倍功半。

再说说家长们,总是热情高张地奔走于各大书店,捧回一本本精品作文,而我们的学生却过目无痕,最终只能崭新地把它们收藏在书架中,采访到学生,他们总是说没什么可写的,即便是那些我们心目中才华横溢的门生也会悄悄跟你说,我那作文是编的,背那优美语段,还是能赢得高分的,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人深度的思索,审视传统作文教学,我们发现过去太注重对形式的雕琢,“批题用比喻,开头用名言,主体段首排比层次清晰,结尾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学生只片面地注重谴词造句要符合语法,布局谋篇要符合要求,进而忽视自身的表达欲望,思维的独创性渐渐泯灭,更多的美好感觉渐渐沉睡慢慢窒息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单调的,平面的,静态的,没什么写头,多可悲的一种现状,意识的觉醒更应该促动行动的跟进,寻找一条回自然,才是写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说话,有话可说,有说不完的话,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走出“假“大“空” 的沼泽,英,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随着课改的深仳,我国语文教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有效的思维技巧呢?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收效颇丰,现与大家分享。

一 创设情境,触动感觉,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潜能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和观念形象去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基础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善于感受,心智才会敏感思维才会敏锐,进而吸收到更多的有效思维信息,幻化为语音,闪现出耀眼的思维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弱势环节,要想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改革以前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探索新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加强学生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供新的途径。一、打破思维定式,引导观察,拓宽写作面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都常用同向思维方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僵化,创新的思维能力不仅得不到培养,还可能在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扼杀。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投入生活中去。让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还可用各种感观去听、去看、去说、去摸,接触各种事物。通过活动或其他形式引导学生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去观察、体验,如在夏日,简简单单一个西瓜,究竟有几人慢慢触摸过它,细细品尝过它,真真体验过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抓住这样一个作文契机,我设计如下作文情景。

我让学生分组分别买各组的西瓜,回班后让学生谈买西瓜的经历、感受,因为他们都有经历,所以有话说,有的说买便宜的,有的说买形状好的,有的说用手辨别甜与不甜。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拍,并找拟声词说一说。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经验说出瓜的甜否,然后我又叫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所谈,用刀切开,去验证学生的判断,让学生上台把这个过程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二、倡导创新,激活想象,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能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各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又叫多向思维或辐射性思维。

在作文辅导课中,我们要善于追问,帮助学生选好的思绪中,纵深方向的切入点,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就能够逐渐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进而选取最佳角度或最佳观点。别人不曾想,未能言,而客观上更有必要从主观上体会,又较深的方面,写成较好的文章。

还以刚才的西瓜为例,我们会发现更多创新。刚才学生上台只对西瓜本身大做文章,如果就此住手的话,一定会让人感觉意犹未尽,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文章小中见大,具有深刻的广度呢?让学生根据西瓜尽情地放开想象,尽情地开发自己的思维,想想跟西瓜有关的故事,许多学生只要能想到的事都能写出来,有的想到童年吃西瓜的事,有的想到与自己父亲有关西瓜的事。这样与上文一连,一篇感人的文章就出来了。所以,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捕捉失误的特征,做到有创意地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应放开要求,放开内容,放开表扬,将作文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兴趣越浓厚,情感激发越丰富,思维发展越活跃,就越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我们勤思索,长坚持,我们一定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那些泉涌般 博大关爱,那些磐石般的永恒真诚。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