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2:58 字数作文
为伊人消得人憔悴字数作文

篇一:为伊消得人憔悴,值吗

为伊消得人憔悴,值吗

作者:姚扶有

来源:《科学24小时》2014年第12期

宇鸿(化名)发育要比同龄的女孩早。15岁时,她便显得体态丰盈。到17岁时,虽然她身体发育得比较匀称,但给人的总体感觉依然是过于壮实了些。 在“以瘦为美”的当下,宇鸿的身材自然成为了同学们的笑点。

最近,宇鸿暗恋上了“校草”阿季,为了能博得他的好感,宇鸿下定决心准备瘦身。起初,她背着父母坚持每顿只吃一小碗饭,实在饿得不行就以水充饥。不出半个月,体重果然下降了5千克,这更增强了她减肥的决心和信心。于是,她干脆每天只吃一顿饭。宇鸿如此硬撑了一个多月,身形一天比一天消瘦。

母亲惊讶地发现住校后宇鸿的变化后,怀疑她是不是患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便带着她上医院检查。医生除了告诫她要注意加强营养外,结论是“没病”。母亲遵照医嘱,每天不但送去美食强迫她吃,而且还给她购买了许多高级营养品。可是事与愿违,她对那些补品、佳肴不仅没有胃口,而且如果强迫她吃下,马上就会引起剧烈的呕吐……

我们不难发现,宇鸿是一位典型的“青春期厌食症”患者。这种病也可称为青春期消瘦症或神经性厌食症,多发于青春期女性身上,尤其以13-28 岁之间的女性患病率为高。这种厌食症患者的进食障碍表现为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类。患者往往精神萎靡不振,整天昏昏欲睡,委顿乏力,身体逐渐消瘦,最后可能导致闭经、身体虚弱和其他身心疾病。整个发病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有意识地节制饮食;第二阶段,患者表现出缺乏食欲、食量小、对食物不感兴趣、经常回避或拒绝饮食;第三阶段,如果强迫进食,患者会产生神经性的呕吐反应,严重的甚至一见到食物就会呕吐。如果我们不对宇鸿犯病的深层根源进行挖掘,的确很容易把她的病因归咎为其他疾病所致。上世纪末的“薄型”女人时尚风情,委实容易令追赶摩登的女性在流行中迷失自己甚至走火入魔。宇鸿们盲目抑或残酷地“减肥”最终诱发神经性厌食症,这是非常危险的。 固然,表象上神经性厌食症与健康瘦身有相同之处,其实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健康瘦身是在正常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一系列瘦身活动,其目的是要去除体内多余的脂肪,使体格完美,其“理想体重”在社会认可的标准体重范围之内,一旦达到目标便停止瘦身活动。而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是在病态心理支配下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无休止地进行着瘦身活动,其标准远远低于标准体重的范围,只有体重不断下降,患者才感到安全和满足。其次,在减轻体重的措施方面,健康瘦身是在保证身体健康需要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限制一些进食量,如只减少主食,而对鸡蛋、瘦肉、 蔬菜等并不减少或略微减少。而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是对所有食物进行全面限制。最后,健康瘦身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并无太大影响。而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则会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症状,如闭经等。

克服与治疗青春期厌食症并不难,一般采用正确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都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临床统计表明,患青春期厌食症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材,惧怕太过丰满招致别人的议论与嘲讽而采取不科学的节食减肥手段。只要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无论胖与瘦、美与丑,都能说服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就能拒厌食症于门外。

进入青春期后,少男少女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女性由于皮下脂肪聚积,胸部隆起,肩部浑圆,臀部变肥而显得“臃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青少年进一步的发育与适当锻炼,这些多余的脂肪将会被消耗掉,人也会逐渐苗条起来。

已经患有厌食症的同学也不必紧张,病因学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所以一般采用氯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抗抑郁药物治疗。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采取小剂量用药,可以缓解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体重等的焦虑。对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人的患者则应住院治疗。

增强体育锻炼,加快脂肪消耗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科学瘦身方法之一。另外,青少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或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有益的活动,也可以减少对身材的关注度,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青春期厌食症的目的。

篇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伊消得人憔悴

《赤壁赋》是苏轼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宋代文赋中的名篇,历久弥香,传诵千古。正因其清丽的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充满思辨的哲理,无论是人教版还是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都将其选入课本。但在教学中,对文中作者的情感的理解,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和语文教师都认为作者“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文中作者流露情感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处。一是在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时,“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是作者感情的直接流露,是观美景之后一种直观的审美愉悦的表达,是因景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借《诗经》中的诗句来咏叹眼前的景色。但这种情感只在作者的心里短暂的出现,并不是他埋藏在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的流露。作者真正的情感是在第二次歌咏的时候释放出来的。同样的景,作者却换用了不同的歌来咏唱,可见《诗经》中的词句已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所以作者即兴作歌。而这次的“歌”才是真正打开作者心扉的一把钥匙。

作者是这样唱的:“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大家对这几句歌词之所以未能真正的理解,主要是因为文中有一句“于是饮酒乐甚”,对大家产生了误导。而作者言“乐”只是为了对前文的承接。真正的感情是隐含在歌词中的。“桂”与“兰”都是一种芳香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和出众的才华,如《离骚》中“朝搴陂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空明”表层意思指“月下的清波”,但作者在此处应是暗喻清明的政治。“流光”也不仅仅是指“江上浮动的月光”,值得作者去追溯的,除了美景之外,更有美好的人生理想。“美人”暗指君王。所以这几句歌词的寓意完整的表述就是“我本是一个品质高洁,才华出众的人啊,渴望在清明的社会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我的心里想得很远啊,只是我渴望报答君王,却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几句歌,把作者遭受贬谪后的抑郁苦闷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另一个角度说,客人是“倚歌而和之”。而客人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所谓“和”,是按照歌的节奏和音调同声相应。作为一位有着相当音乐修养的“吹洞箫”者,客人不可能把感情表现得与作者的歌声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也就是说,主宰箫声情感的是唱歌的作者,而不是吹箫的客人。“怨”的人是作者,他怨“灵修之浩荡”;“慕”的也是作者,他在思念君王;为自己的遭遇而“泣”,对君王而“诉”,诉自己的人生理想,诉自己渴望报国的情怀。所以作者的情感并没出现大的波动,赏景之“乐”只是苦闷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正像曹操刚刚还在“对酒当歌”,转眼间便“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样,“家国天下”才是他们人生永恒的主题。

因为内心苦闷,所以“以我观物,则万物皆著我之色彩”了。刚才还是月白风清,空灵缥缈,宛如仙境,转眼之间,便成“孟德之困于周郎”的伤心之地了。以曹操的丰功伟绩,尚不免于“而今安在哉”,何况你我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呢。只能“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作者把在黄州的境况写得凄凉孤独,正是他被贬后心境的真实写照。这是第三次情感表达,是借景抒情。

大家一致认为作者对“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辩最能体现出他旷达乐观的情怀。但我们不防想一下,他从“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情怀是苏轼真正人格的体现吗?一个消极避世,随遇而安的人,又怎么写得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诗句呢?同是被贬黄州期间,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还在“遥想公瑾当年”,渴望为国建功,转眼间就变成寄情山水,不问世事了吗?由此可知,作者所说的享用清风明月并不是他真正的想法和志趣,只是为了排遣报国无门的苦闷罢了。真正表露心迹的还是作者的歌声。如果把把作者因报国无门而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之辞当成作者主观感情来理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由此看来,作者的胸怀也堪称“旷达”。但他的旷达并不是表现在遭遇贬谪后能调整心态,乐观自适,而是表现在他“退亦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一种真正的忧国情怀。“君国”之事,才是他念兹在兹,不能释怀的唯一心结,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

篇三: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伊消得人憔悴

荒凉的天空中泛着几朵白云,斜阳洒下最后的光芒,天上像弥漫着‘黑烟’——天快要黑了,但气温却迟迟不肯下降。此时,在阜阳这个小城的某一角,城郊的校园中,高一《32》班门口,有我们这样一群人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做值日。

下午放学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工作。室外的活好多呀!窗台、地板、楼道、玻璃上的灰尘每天都会如期而至然后想着和你的抹布、拖把来一个约会,这是敏行三二的传统如果班级卫生在集部评比中不拿到前三这个周后的值日组就会很幸运的可以有机会为班级做贡献,那就是再罚扫一周。严厉的班规去是我们认真的打扫身为小组长的我便要小心。

我抓起抹布便开始了指点江山,“来泽,去拖地”“夏雪峰去擦窗户,”“岳强强,去擦墙”,今天我们组出现了三个逃兵,虽然他们都是有原因的。然后每个人各司其职,向灰尘进发。一条窄窄的走廊,竟会让我们几个活人忙的不可开交,我细心的擦玻璃,清除上面任何能够除掉的斑点或痕迹。玻璃即刻光亮如新,不一会儿,我的手便酸了,豆大的汗珠从我的脸上滑落。夏雪峰在擦着窗台,他发挥身高的优势,踮起脚尖轻松便让窗台变得洁净如初。而岳强强在拖地,一个个不同尺寸的脚印密集的分布在地上,他大笔一挥就清除了痕迹······我们的口号是“饿着肚子拿第一!”

工作都大体完成了,只剩下一桶垃圾放在门口。当我在摆工具时,一队人从楼下上来了,我一个箭步冲到门前,拉起垃圾桶就向楼下跑。心里还不停的想着:那是级部检查的人吗?完了,完了,肯定要扣分了。这时,只听到来泽在身后边跑边喊:“垃圾等我!我也要去倒垃圾!”我还只是边跑边想:完了,前四天的努力要功亏一篑了,在过去的四天里,我们提心吊胆,担心他们来检查,担心得不了第一。又想起一个星期的罚扫,我愈加害怕。回到班里才得知是虚惊一场,那只是社会实践的来例行检查。

在一切完成之后,检查的人来了,我们直勾勾的盯着他们,心中无比激动。而他们中有一个人若无其事的皱了一下眉头、撇了一下嘴,我们就开始了担忧。不一会儿,吴倩文回来了。她的表情很严峻,后果很严重。后来我们得知,我们得了第三。一种不服气从心底油然而生,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原因,两个不知从哪儿来的苹果核和检查卫生的人的狡猾导致了我们的失败,让我们屈居第三。

很遗憾,虽然努力了,但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我想起了《蝶恋花》中的一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的值日周也将过去,我们收获了这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

2013年5月16日 钱志达

篇四: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信东风唤不回——研修总结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信东风唤不回”——研修总结

今年的远程培训快要落幕了。回首艰辛、充实、忙碌、好奇的研修之路,酸甜苦辣咸,五味皆俱全!我的总体感悟是:

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只要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韧、劳累,有了“子规夜半犹啼血”的执着,就一定会收获“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效果!通过这次研修我想说:“坚信东风已唤回”!——有以下几个最大的收获为证:

收获一:追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和最优化。

事实上,当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了一个阶段课程的学习目标后,首先要考虑如何围绕学习目标达成的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重新集中建构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达成的步骤设计有序的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思维引导问题链,设计必要的、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支持,考虑为学生的学习选择必要的合适的学习环境;当然,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始终能够有效进行,我们还需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包括开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学习完成阶段)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考虑设计必要的评价方法。换句话说,围绕课程结构的四要素,我们要追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效果,需要探究学习内容的组织、思维引导、学习活动设计、资源组织、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评价设计等方法。 收获二:善用思维导图创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来规划教学。

绘制思维导图是我们这次培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绘制导图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真构思单元备课、规划单元教学、甚至课时教学的过程。 思维导图以其简洁、高效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设计形象直观,脉络清晰,是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有利于把握整体知识 ,学生学更容易。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

(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

(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

收获三:进一步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仅靠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要形成一个完全体现当前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就离不开研究性学习这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现行课程改革的一个主导原则,就是从只注重深学科知识的传授面而忽略不

同学科知识的联系,转化为适度淡化学科知识的精深程度,适度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研究性学习课是体现该主导思想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收获四:“一课三备”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受益匪浅。

“一课三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设计教案,,使该课时的教学设计更趋科学、合理。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积累了新的教育经验,掌握了新的教育技能。在研讨——设计——展示——评价——反思——再设计的循环过程中,教师得到的是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发现自己习以为常而不能察觉的问题,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能够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便于在讨论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有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最后,我用一首顺口溜做结尾:

癸巳盛夏忙研修,内容不与往年同。

信息技术打冲锋,学科整合高要求。

教育理论前沿站,思维导图令人愁。

视频阅读小测试,随笔评论无止休。

在线研讨齐参与,协同作业显身手。

祝君研修得优秀,来年更上一层楼!

篇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王萌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资源,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通过自己学习、理解、归纳,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讲授法

一、三尺坚冰,一时兴起

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它不但承载了中国历史,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但是文言文对于我们的学生犹如祭奠时高高供奉的神器,趾高气扬的凌驾于我们的之上却很难走近。于老师而言,文言文难讲又好讲。难讲是因为它语法晦涩,句式杂糅,还有许多的诸如生活背景、价值观的知识等等,很难讲全讲透,因此上一节好古文课难度简直等同于上语文课的同时还要精通历史与哲学。但文言文也好讲,因为按照传统模式,不过是教师讲学生听,只要学生把老师强调的重点记下来,回去把译文和重点字词背熟,考试时不出错就皆大欢喜了。教师只要熟练掌握教参上强调的重点,备课的难度不大。曾经一度,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就应该这样,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我渐渐发现,这样教学的弊端很大,长此以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时刻注意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根据自己的思考,再参考其他老教师的做法,我做了初步的调整和改进,把老师按字逐句讲解的环节简化。让学生先讨论自己解决,得出答案,不能解决的由老师来进行引导或讲解,一节课七嘴八舌、锣鼓喧天,讨论后也有标准的答案形成。可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还有更科学的方式。

二、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这本书真的很好,我把这本书看了又看,以前心里的模糊的疑问渐渐浮出了水面,原来在这一片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下,还有一些懒惰的孩子还是坚守着自己坐等的角色,只不过把坐等的对象由老师改成了本组中较为优秀和活跃的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在课堂中加入各种手段来改变他们不做不说的局面,如指定小组内讲授者,请同学转述他人的话,进行多边会议轮流发言,坐“旋转木马”,机会均等,等等,尽一切的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发动到我的课堂活动中来。

第一篇被推上实验台的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前一天反复思考下,我布置作业如下: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_通_),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预习中你不能解决的字词句。准备第二天上黑板分类板演。其他同学最后进行订正、记录、补充。

课堂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一节课下来,我有些郁闷,情况进行得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存在问题如下:

1.讨论时声音过大,场面混乱。

2.只写出了单个字意思没有所在例句,很不明确。

3.找特殊句式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很难完成。

4.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简单写出,敷衍了事的态度明显。

5.时间长,过程拖沓,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出如下调整,进一步明确要求:

1.改进讨论方式,变四国论战为两两合作,如:第一轮交流:一号同学与三号同学、二号同学与四号同学。第二轮交流:一号与二号、三号与四号。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的混乱,每个人的发言与交流机会也大大地增强。

2.一字多义和古今异义字必须写出例句,仿照考试时的解释加点字的形式。范围限定于我们学过的文章和熟悉的古诗文。(当时有学生来问:老师,我们在小学期间学过的行吗?我说行。)

3.去掉查找特殊句式的这一项要求。

4.在班级中采用评选“最佳问题”的方式,先在小组内部甄选,然后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并得到加分鼓励。

5.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尽量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三、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第二篇文言文是《黄鹤楼》,因为注意到了以上几项要求,课堂的效果得到了很大改进,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1.学生查找一词多义的热情一下子空前高涨,《楚辞》《离骚》中的句子也出现在了黑板上,让人不胜应付,哭笑不得。

2.板演时的情况有些混乱,有些小组分配到的任务内容少(如通假字),两三分钟就写完了,有些内容多(如一字多义),大家等了很久还看见那位同学在坚持抗战。

3.下面没有板演任务的同学认为事不关己,课堂混乱。

4.好容易等到黑板上的同学“抗战成功”,我开始他们在黑板上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强调,结果是一节课时间不够,不得不又用了半节课来结束本来解决本来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看来有必要进一步地对课堂教学的细节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强调效率的提高:

1.预习作业的有些要求该进一步明确,如,规定一字多义和古今异义的例句查找范围只限于初中学过的课文。

2.在其他同学板演时,不板演的同学对照黑板上的内容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进行补充,避免出现场面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

3.请不板演的同学对自己小组的板演内容进行讲解,这是检验小组合作讨论结果的极好机会。

第三篇文言文是《于园》。课前的导入我设计的非常简单明了,抓紧时间进入课文的讲解。然后马上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本,进行组内交流,先在小组的范围内综合补充大家的学习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项把组内成果写到黑板上,(如第一组写通假字,第二组写古今异义字……),完成后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补充。由于做了改进,课堂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大大加强。

这一段时间,我的情感随着课堂效果的不同大起大落。我明白,这绝不意味着我在这条路上看到了胜利的终点,这极有可能只意味着这种创新有一点存在的基础。但我还是很高兴,它带来的挑战之趣也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1]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12):33.

[2]陈勇.从语文新课标看文学教育的前景——再读语文新课标[J].语文学刊,2008(6).

[3]彭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合作初探[Z],教育探索,2005(11).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