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庐山三叠泉瀑布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9:50 作文素材
庐山三叠泉瀑布介绍作文素材

篇一:肖临骏:庐山行之三叠泉瀑布

三叠泉从大月山流出,经由五老峰北崖悬口飞泻至大盘石上。因石分三级,水流顺阶梯而下,故名三叠。早在去庐山的车上,周导就介绍过三叠泉瀑布。说它“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语速极快,纯粹背书),整体落差达一百五十五米,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庐山之行的第一日,夜宿于星子县的温泉镇,距离三叠泉景区大约十五分钟车程。 温泉镇地处庐山南端。所谓靠山吃山,当地人的收入来源除了温泉,就是石料。故而一路行来,竟有山岭直如遭了蝗灾一般,瘦骨嶙嶙,寸草不生!星子县以其富庶甲于九江,这可真是满目疮痍的繁华了。转过繁华地不久,便见有山势连绵横亘于天际,山间林木苍翠,薄雾暝暝,山腰处有泉涌出如流珠泻玉。只是远观仿佛水量并不充沛,并无银河落于九天之姿。对此周导解释说是季节性因素所致---暮春初夏时降雨充足,瀑布水量丰沛,故较为壮观。其他季节,则大多不过如此。后来登山时,有好事者细询庐山挑夫,说庐山瀑布众多,其间三叠泉本就以细长闻名。当地人呼为“马撒尿”云云。唐代大诗人李白咏的也并非是三叠泉(据传当时三叠泉还秘藏于深山,未为人知),而是位于香炉峰的开先瀑布。开先瀑布我并未见过,故不作评论。

从五老峰入口处至三叠泉,有景区游览车可达。游览车只在两边设有护栏,并无顶棚车窗之类,观景极为相宜。一路行来,空山寂寂,松涛成韵。云端群峰巍峨,如巨人俯视。车行十数里,“渐闻水声潺潺出于两峰之间”,便是三叠泉了。

三叠泉所在的九叠谷在地质上称作固流褶皱群,实际上便是处于两峰之间的一条大裂谷。故而地势曲折跌宕,险恶异常。裂谷两边有石阶附沿山势,交错而上。中以观景桥相连。石阶宽逾五尺,可并行三人无虞。初时坡度甚缓,夹道林木繁盛(有松柏杉竹之属),浓荫蔽日。人行其间,有山风徐来,气清神闲,竟不觉山旅之苦!行至中程,山势渐渐陡峭,便觉腿足酸软,不如先前爽利。 儿子在一旁更是大呼登山不易,已萌退意了。于是便至一观景桥处小憩,稍作休整。观景桥悬空横跨,三叠泉似虹贯,映带前后。临其上,则幽壑之秀美,险峰之雄奇,尽览无遗。左右崖壁倶如刀斩斧劈,险峻峭拔。更生有一种长草极多,似碧丝垂下。

后半程的山路,就完全是在一种苦捱的情形下走完的。那种酸痛,无力感逐渐由足底向上蔓延。到后来,只是麻木地抬头举步,身旁美景再也无暇顾得了。刘家铭同学更是若非许以重利(冷饮,冰棍之类,呵呵),早就赖着不走了。相反妻子虽素来柔弱,却一直微笑坚持,值得嘉勉!只是因为跟周导约定的时间已到,我们终于还是止步于瀑布的第三叠,没能登上观瀑亭,见到三叠泉的全景。只在“玉龙走潭”处赏玩片刻后,便匆匆返程了。

相对于上山而言,下山毕竟是轻快得多了。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毫无疑问,这个人必定是乘缆车上山的!

至于瀑布的观感,我想,说“秀美”较为合适,“壮观”就颇为牵强了。前人咏叹三叠泉的词句,以“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最为妥帖

篇二:三叠泉导游词

三叠泉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三叠泉景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罗梓珅,大家叫我罗导好了。

三叠泉位于庐山五老峰东面大峡谷中,三叠泉水由五老峰崖口流出,分三级跌下,故名“三叠泉”。它被誉为“庐山第一景观”,为古今中外登庐山旅客必到之地,它最值得观赏的就是瀑布了,是庐山最大、最壮观的瀑布,远远超过被李白赞美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它一直隐藏在荒山野岭之中,直到南宋才被人发现,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唐朝时被隐居旁边的李白发现了,他会用怎样的诗句来赞美三叠泉?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三叠泉瀑布的最下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瀑布整个落差155米,分三叠非常清晰,就像千军万马争先恐后奔赴战场,在岩石上不断撞出巨大的水浪,烟雾腾腾。再看最后也是最长的一叠,瀑布像一条愤怒的银龙,在峡谷中左冲右撞,轰然冲入龙潭之中。 三叠泉的精彩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大家尽情去欣赏它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食品包装袋,照相时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险的水边。祝大家玩得愉快!

篇三:庐山一线景点介绍

庐山一线景点介绍:

锦绣谷: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著名风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成为庐山热门景点。

如琴湖:如琴湖在庐山西谷花径公园旁边,为人工湖泊,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因形状颇似小提琴,故名。

花径:花径座落于庐山的西谷之中。由牯岭街沿环山公路西南行约两公里,便可抵达花径。花径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相传白居易任江州(即今九江)司马时,在山下九江等地桃花已凋落的暮春时节,登上庐山游览,看到这里桃花盛开,感慨不已,便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自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白司马花径“。旧传,径内有“万株桃林”。一九五三年拓为“花径公园”后,游客不绝。来到这里,迎面一座石门上横书着“花径”二字,两侧“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石刻对联,引人注目。站在石门前,回顾形如提琴的如琴湖,涟漪泛碧,鲜花缀岸,山峦倒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走进花径石门,穿过万紫千红的花卉区,便是岩石园,园内石中有花,花中布石,草木飘香呈秀,奇石参差林立。由此循“赏桃亭”拾级而下,进入了回廊百转的通幽曲径,在曲径尽头有一伞顶红柱的“花径亭”,亭内横卧着一块巨石,上刻“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在亭左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中,掩映着一座方形五彩石亭,称为“景白亭”,这就是当年白居易观赏桃花写诗的地方。从花径亭草木区沿林荫小道拾级而上,便可到引人入胜的“花卉展览室”。走进室内,姹紫嫣红,琳琅满目,一片花的海洋。室中水石盆景奇特别致,妙趣逗人;名葩奇卉婀娜多姿,五彩缤纷。尤其那红蕊倒垂的“吊金钟”,笑影婆娑的“苏丹凤仙”,叶如令箭“令箭荷花”,形若仙人合掌的“仙人树”,刺藤碧叶缀红花的“花麒麟”,妙趣横生。

天桥:天桥位于花径如琴湖外侧锦绣谷的深涧上方,两悬崖突兀对峙,恰似断桥。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兵败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上了悬崖,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庐山三叠泉瀑布介绍)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后人就

势修筑一凌空巨石于深涧上游底部,游人或蹲或立于巨石前端,以远处悬崖作背景,利用视差可以拍得一张感觉惊险的“天桥留影”。

龙首崖: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著名景点“龙首崖”游客若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佛,恰似龙须飘飞。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睛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电站、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

乌龙潭与黄龙潭:从庐山水电站抄小路前行,经旁山沿溪小道过去不远就到了著名的“双龙潭”----乌龙潭与黄龙潭。乌龙潭周围绿浓荫,环境清幽,在巨石隙缝间水分五道轻飏而下,泻流成瀑,聚击成潭;黄龙潭在密树陡崖下,瀑水垂崖,崖青水白,浅玑喷玉,寒气逼人。

三宝树:三宝树,位于黄龙寺旧址附近。这里浓荫蔽日,绿浪连天,有三棵引人注目的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在松杉碧绕,岚烟环抱的谷壑之中。其中两棵是柳杉,一棵是银杏。柳杉树高四十余米,主干粗数人挽臂合抱不拢,叶茂干直,形似宝塔,故称“宝树”。又因银杏是佛教瑞祥的象征,在佛教词典中亦称“宝树”,所以人们就把这三株古树统称为“三宝树”。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柯,树下有块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值”六个大字,据说是晋时僧人昙诜和尚从西域带来树苗亲手栽种在这里的。但据有关部门测定,树龄不过五百年左右,故有人认为种植在明代黄龙寺山门前的“三宝树”,为明时僧人所值。

芦林湖: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身轻。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脊背之上,由街心公园循林间小道抵达。这里盘岩悬露,松林蔽空,有闹中取静之妙。脊上小径平缓延伸,消失于松林深处。入夜,明月高悬,松风流韵,颇具诗意。石壁上有清末名人陈三立题“虎守松门”、“松涛虎啸”石刻,路边石岩上冯祖树题刻“月照松林”,乃点题之笔。岩上尚有抗日将领马占山的诗刻。

庐山二线景点介绍:

含鄱口: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着呈现鱼肚白的天际。不一会儿,一望无涯的鄱阳湖上,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万道,紫霞升腾。轻扬天际的密密云层,在霞光的映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叠叠的金色鱼鳞。蓦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湖面喷薄而出,染红了蓝天、绿水、远山、近岭。远眺鄱阳湖,水天一色,渔帆点点;近看汉阳峰巍峨壮丽,犁头峰耕云播雾,气象万千,尤为壮观。含鄱岭上,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台,点缀得更为秀丽,毛泽东同志曾在石牌坊侧旁的石条凳上歇息。登含鄱台眺望五老峰,以蓝天为背景,五老峰呈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剪影,犹如伟人朝天安卧,因此五老峰今又称伟人峰。此为近年发现的新景观。

五老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五老峰陡峭挺拔,峰接霄汉,奇峦秀色,驰誉天下。其东南面绝壁千仞,陡不可攀,而西北坡地势较缓,游人可循小道爬坡登山。登上五老峰,只见危岩削立,层崖断壁,天高地迴,万仞无倚。站立山顶俯视山下峰峦,有的挺立如竿,有的壁立如屏,有的蹲踞如兽,有的飞舞如鸟,山势此起彼伏,犹如大海汹涌波涛。极目眺望,远处的城廓川原宛如盘中玉雕,鄱阳湖中来往的船帆历历在目。倘若朝夕登峰极顶,则可见朝霞喷彩,落日熔金,色彩缤纷。有时山上天风作起,白云四合,身埋雾中,刹时那蓝天、澄湖、远树、遥山统统迷藏在云雾里,俄而云消雾散,头顶露出蓝天,云海逐渐消失,蓝空下鄱阳湖好象一面巨大明镜,把扬帆的船影映照得特别清晰。阳光里几朵白云把五老峰衬托得更加雄奇,渲染得格外富有诗意。要真正领略五老峰的风光,光在山上转悠是不够的。若从山下的海会镇一带远看五老峰,叠峰连云,劈地摩天,山峰轮廓起伏多变,真有“黤黕寄霁色,峥嵘当晓空”的气势。云雾时,它好象腾云驾雾的五仙翁,高高腾起于半空的云雾之中;目光下,它衬托着蓝天白云,俨如一朵仰天盛开的芙蓉花,格外鲜艳夺目。无怪乎历代许多诗人名士来到五老峰,无不为这里的瑰丽景色所迷恋,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这里发出赞叹:“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他还挥笔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小天池:小天池座落于庐山北部,游客从牯岭街出发,沿山北公路约行一公里,即可抵小天池山。循石级登上山顶,可见一口清波泛碧的水池位于中央,这就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的“小天池”。相传,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庐山,饮马于小天池。伫立小天池山顶,俯首鸟瞰,江湖浩渺,岗阜起伏,映下眼帘的是一幅“山光水色兼具,岚影波光并收”的天然山水画;北望九江,高楼摩天,村舍栉比,田园万顷,工厂林立,炊烟袅袅,真可谓“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小天池西侧悬崖凌空突出,崖上建有一亭,名为“天池亭”,是暮观晚霞和欣赏云景的好地方。傍晚登亭,极目西望,赤红色的夕阳徐徐落在长江上,城市、田野、村舍、湖泊、溪流全镀上了一层金色。那天边的浓抹晚霞,彩云朵朵,霞光道道,有的象五彩的征帆,竞渡疾驶;有的象溢彩流金的灵鸟,展翅齐飞;有的象披锦的锦羊,奔驰向前;有的象镶嵌金边的宝塔,耸入云霄;有的象染红了的羽毛,飘向天顶,多姿多彩的云朵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图画。每当云雾来时,剪刀峡谷雾岚涌起,飞驰布空,游荡丘壑。瞬间,云雾如海洋,青山似孤岛,伫立小天池亭中仿佛置身于幻境,好象神仙腾云驾雾一般;顷刻,弥雾消散,蓝天初露,未消的云流就象奔腾的江河,从山头飞泻直下谷底,形成奇观的“瀑布云”;转而,一阵细纱白雾铺天盖地而来,给明丽的山川又披上了一层妩媚的“面纱”??;真乃瞬息万变,神奇莫测,无怪乎古人赞道:“庐山之奇莫若云”

三叠泉:从五老峰东去不远,可见一座连屏如画,形如屏风的奇峦,这就是屏风叠,又名九叠屏。唐代诗人李白最爱此胜景,曾隐居于此修筑了“太白读书堂”,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庐山谣》。 在屏风叠下,有一深谷名为九叠谷,著名的三叠泉便飞泻于谷中。三叠泉,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全长百余米,依着山势分为上、中、下三级,但又呵成一气,所以也称“三叠泉”。它从高高的山头凌空下泻,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故又名“水帘泉”三叠泉形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上,并循着冰川琢成的“冰阶”转折成叠。三叠异趣,各具特色,上叠形如飘雪拖练,中叠势如碎玉摧冰,下叠状如玉龙走潭,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丽的奇景,故人们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观看三叠泉,既可由庐山山上育种场下到屏风叠底;又可从五老峰麓的海会镇拾级而上,经玉川门,登铁壁峰到三叠泉底。游人站在铁壁峰上,响若惊雷的瀑布声不时在耳际回响,昂首仰望,那抛珠溅玉的三叠鸣泉,犹如万斛明珠,飞洒九天,又象百幅冰绡,抖腾长空,景色蔚为奇观。无怪乎,历代许多诗人为它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据说,“水帘泉”这个雅名就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所题,并赋诗曰:“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这短短诗句,把人们带进了诗情画意般的三叠泉恬静、美丽的月夜。

庐山三线景点介绍:

秀峰: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秀峰是古人推崇的景点,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就在秀峰,秀峰的文化底蕴非常厚重,远胜于庐山上的牯岭,古人游庐山,大多游的是秀峰。山上可以看到颜真卿、米芾、黄庭坚、王守仁等大家的真迹,更可以看到庐山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和整座庐山唯一的“庐山”石刻。这也是我儿时记忆最多的地方,曾多少次留连与此,百看不厌。进得景区,内里古树参天,凉风徐徐,里面有一个聪明泉,记得读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那时一帮小同学,投上硬币,喝上一口泉水,希望考试能考个高分,不过不知现在是一番什么景象啦。往后走就是李煜读书台,也就是写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沿途还有一些小景点,也不一一详叙了,再往前行就是龙潭,龙潭水虽清彻见底,但据说深不可测,摩崖石刻群也就在这旁边,由龙潭上去就是登山路,不过也有索道,索道有索道的乐趣,登高览小是一种境界,但建议自行攀爬,行者才能体会登山的乐趣,才能发现沿途诸多的美景。到得山顶即可看到,黄崖瀑布就是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万丈悬崖,一泻而下,如同一条长长的白练,十分壮观。

攻略:从星子县城可直接坐中巴过去,1元钱一个人,或者打个车过去(也就10元左右吧)一个上午的浏览时间够了,下午呢可以坐车继续前行去泡温泉。

门票:门票50元,本地人不收钱。不过如果要是有本地人带路,可以绕过门岗,省去这些大洋(呵呵,不过如不是学子,建议还是不要得好,既然去得观赏,支持一下景区的建设和维护,也是为了更好的留得美景给后人继续观赏)。索道单程30元/人(全程50,保险2元/人)

三叠泉:三叠泉顾名思义,一个叠成三段的泉,一段接一段,从上一泻而下。更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想当年朱熹在做星子县县令时,离任后得知发现三叠泉,叹息自己与三叠泉胜景失之交臂,说道:“自闻新泉出,恨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溅雪喷雷,发梦寐也。”你看他连做梦都梦见三叠泉,如此美景岂可错过。去三叠泉,可由海会镇一路沿指示而去,至得山下,顺着台阶一路爬上,先是三叠泉,二叠,二叠,由下至上仰视,泉水滴滴溅落,雨雾一片漂然,很是诗情画意,而人在水雾之中,更是倍感清新,神清气爽。三泉从不头角度观赏,感受各有不同,由下面看是一番风景,从上往下看又是一种情趣。想来如此感受,只有各位亲临自己体会啦。一至登到顶,往前继续走就是五老峰啦(据说此有秘径可上一线庐山景点)。不过想要亲身领略,此行可要花费不少体力,因为无论从山上俯视,还是从山下仰观,要一睹三叠泉风采,均须走倚壁小径,路途既远,道又难行。但寻访名胜,需不畏旅途艰险;终能达到目的,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趣?

攻略:去三叠泉可以从九江长途汽车站坐到星子县或海会的车,在海会镇下,或在星子

篇四:三叠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庐山最富盛名的三叠泉,三叠泉气势磅礴,无比壮丽,自古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向来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三叠泉风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山峰高峻,峡谷幽深。三叠泉瀑布汇集五老峰、大月山诸水,循着天工琢成的三级“冰阶”断崖折叠而下,故名,亦名三级泉、水帘泉。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现在就去感受一下三叠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吧!

篇五:三叠泉完整导游词

三叠泉导游词

“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此处说的“洞”传说与庐山三叠泉有关。现在我们要去游览三叠泉,顺便探究一下这句话的来历。

各位游客,在泉瀑轰隆声的引导下,我们终于来到了观瀑亭,闻名遐迩的三叠泉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请抬头仰望,好像天开了个口子,水从口子里飞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级,所以它被称为“三叠泉”,又称“三级泉”。三叠曩布,每叠形态不同,泉水流量各异,但却浑然一体。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高约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带),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如洪流倾出,浩浩荡荡,巨响如雷,最后似玉龙直入潭中,激起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整个瀑布的落差为155米。水流疾驰飞泻,气势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时节至此,可见弱水如丝帘风烟的景象。其实这里的景象随着季节和雨水的多寡而变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第五峰北部末端与铁壁峰之间的旋涡状的悬崖峭壁之中,汇聚了大月山、五老峰诸水,从五老峰的北崖口流出,经过三级大盘石,飞落而下。可能有游客会问,为什么这里能形成三级大盘石呢?这又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巨大的转折功能使得地质断层被切割成阶梯,形成所谓“冰阶”,泉水就是被这些“冰阶”所折叠。 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邃,集雄、奇、幽、险于一处,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质朴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庐山第一奇观”之美誉。又称: “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对它竭尽赞美之词,留下难以计数的著名诗篇。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诗描写三叠泉月夜: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三叠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却曾长期隐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为人知。直到宋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门闩)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意思是说,这个三叠泉一天偶然没有把门锁好,所以被打柴的人发现了,才在人间流传开来。在三叠泉的东北面是九叠屏,因为山峰呈九叠,又像一个大屏风,所以得名“九叠屏”。屏下是九叠谷。唐天宝十五年(756年),诗人李白曾在那里隐居,他的著名诗篇《庐山谣》也是在那里写成的。诗的头两句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其中还有“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句。但尽管如此,他也未曾发现三叠泉。

各位请随我往下走。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观音崖”,我们看到的那个洞称“观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着隶书“竹影疑踪”四个字。相传观音洞通向一个寺,叫“竹林寺”,据说这个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门,洞内常有仙人出没,所以也称“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无意间发现一片竹叶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着这片竹叶走,走呀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两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凑上前去观看,他看得入迷,似乎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该回家了。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变样了,原来的村庄、自己的家都不见了。他去问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长者打听,长者也不知道他原来的村庄和家的情况。长者也觉得奇怪,就问他:“你是从哪里来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经历诉说了一遍。长者忽然明白了,说:“你是从神仙那儿来的,你知道吗?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樵夫这才恍然大悟,几千年的世道沧桑,自己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儿去找呢?各位现在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这句话就出自这个地方。

各位可能要问,那“竹林寺”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关于它也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观音洞横穿庐山,与现今仙人洞附近的一个寺想通,这个寺就是竹林寺。因为它处在险峻的峰峦下面,隐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终年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寺内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小和尚不满10岁,清扫庙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杂务都由小和尚承担,晨钟暮鼓,打坐参禅,日子极为清苦。

一天,小和尚从三叠泉挑着满满一担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时,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饿狼,正龇牙咧嘴,流着馋涎,眼睛露出贪婪的凶光,在小和尚身后窥视着。突然,一声狼嗥,饿狼将小和尚扑倒在地。小和尚一声惊叫,顿时失去知觉。待他苏醒时,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窝窝里,身旁坐着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灵气十足的小女孩。

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借三叠泉灵秀之气,已生长了千年的何首乌。她见小和尚危难,便挺身相救。从此,这两个小人儿就形影不离。小女孩帮小和尚砍柴挑水,饿了,在山林中寻野果子吃;乏了,在三叠泉溪间嬉水。

不久,这个秘密被老和尚发现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红线,交代小和尚,要如此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与女孩一起玩耍,玩着玩着,小和尚悄悄将红线系在她辫子上,然后借故离去。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窝窝里。话说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着锄头寻了过来,很快就发现了一截露在土层外的红线。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乌,可以长生不老。他三下两下便将何首乌挖了出来,兴冲冲拿回庙内洗净,然后放在锅中炖。 小和尚见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闹着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过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见小女孩泪汪汪诉说不幸,并告诉小和尚该怎么做。 老和尚将何首乌炖在锅里,便下山去买酒,准备回来美餐一顿。

小和尚苏醒过来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将锅内汤汁沿庙四周洒了一圈。刹那间,小女孩从锅内跳出,深情地拉着小和尚的手,整个庙宇便随之飘忽起来。这时老和尚打酒回来,忽然看见寺庙正欲腾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门槛,身体随即在半空中晃悠起来,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萨救我!”然而天不应,地不答。忽地一阵狂风大作,老和尚一声惨叫,跌入三叠泉峡谷。从此竹林寺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洞旁“竹隐疑踪”四个字,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