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三了写作文老跑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27:05 字数作文
高三了写作文老跑题字数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跑题离题怎样挽救

高考作文跑题离题怎样挽救

?

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

的成败。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 观点:

韩寒写高考作文未必能及格

很多人认为,写作水平越高的人,高考作文分数就会越高。其实不然。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一些作家因写高考作文而“下水”。按照高考评分规则来评判他们的高考作文,不及格或零分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韩寒够火,加上与方舟子的交锋,绝对算是个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人。但是,让他来写高考作文也未必就能拿到高分(从韩寒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一举成名的习作《杯中窥人》来看,其笔法也不会在高考作文中占半点便宜。当然,韩寒没有参加高考,这点无法印证)。这不是作家的水平问题,而是考试的评价制度问题。因为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

建议:花开三朵 点题要贯穿作文全篇 其实,有的作文本身并没有离题,但却因为没有点题,或点题不明,点题不当,阅卷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没有发现其硬性“得分点”而被判为离题、偏题作文,让考生吃了大亏。那么,什么是“点题”呢?“点”就是反复申述,“点题”即亮明题旨,开宗明义;“题”则包含话题、主题、标题。去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仍然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类,点题的技巧应该是相通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通俗一点说,花开三朵最美。

具体的做法是:

1

标题点题

只要在材料关键词或话题基础上稍微改变一下,一个醒目的标题就出来了。如05年广东省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芳香永存》(以“纪念”为话题);山东省满分作文《智慧无限,双赢无边》《大家好才

是真好》(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2011年云南省满分作文《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坚守诚信》《诚信行天下》(以“诚信”为话题)等。 2

开头点题 如05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的开头:“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再如2011年云南省满分作文《因为诚信》(关于代买彩票引出“诚信”等话题)开头:“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著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世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

3

主体部分点题

有的点标题,如《建造自己的房子》主体部分段首语:“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拼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自始至终。”有的点话题,如《忘记和铭记》主体部分段首语:“因为忘记,所以潇洒……因为忘记,所以宽容……因为铭记,所以为君子。”

4

结尾处点题

如四川省满分作文《向左铭记,向右忘记》结尾:“铭记生活的真与诚,忘记生活的假与伪。铭记美德,忘记恶俗;铭记责任,忘记仇恨。学会向左铭记,向右忘记。”云南省满分作文《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结尾:“生命如山,诚信是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命如海,诚信是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命如歌,诚信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吧!”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与点题的环节上。

篇二:高考作文如何防止跑题

高考作文如何防止跑题?

雅虎知识堂

2008-12-18

一、话题作文分三类

湖北省去年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多年致力于作文研究的黄德灿老师说,高考作文要在审题上稳操胜券,首先要研究题型特点。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话题作文可分为三种类型。

1.话题表述一个观点。这类话题观点鲜明突出,审题难度不大。对这种求证式的话题,考生要做的就是找到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或用生动形象的事实来暗示它,不宜作否定观点的文章。

2.话题揭示一种关系。对于这类话题,考生在审题时需要将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如2003年的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3.话题提示写作范围。这类话题只是确定了一个写作范围,由写作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诚信”。给作文加道保险

每年高考过后,出乎意料的低分使那些平时作文有一定水准的同学难以接受。黄老师说,给作文加保险,是指通过一些技巧,保证作文在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中不出现意外。

1.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话题作文一般提供了背景材料,考生可以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作文由供料引发联想、想象,写记叙文,确定和供料内容相同的主旨;写议论文,由供料联系社会现实,找准相似点,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分析推论。

2.将话题关键词语扩展为观点判断。话题作文试题都有关键词,考生可以将关键词扩展为一个观点式的判断句,以这个判断句作记叙文的主旨或议论文的观点或其他文体作文的中心。

3.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就离题万里;二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这里要说明的是,强调反复呈现,主要是指抒情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而言,不是要求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这样做。

4.选择一种有把握的写作模式。这有一个好处,当考生对某种模式烂熟于心时,上考场就多了一份底气,同时也利于思路的放开而非游离命题意旨。

二、“两条竖线”,用“三分法”

把准题义与防止跑题

把准题义才能防止跑题,最实用的方法,是在拿到高考作文试卷后,先划“两条竖线”,用“三分法”把作文题分成“三段儿”,找出“三点要求”。然后根据“三点要求”确定写什么、怎样写。这样,既能达到把准题义、防止跑题的目的,又可为写好作文搭好架子。

对学生来说,一个给定的作文题,不管是一个字,还是几个字,都可以用“两条竖线”和“三分法”,把题分成“三段儿”,明确作文的“三点要求”,使自己的作文思路符合作文题的要求。

比如,去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是“愿景”,那么用“两条线”和“三分法”,可以分为什么是愿景、我的愿景、我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景“三段儿”;也可分成爸爸的愿景、爸爸努力实现了愿景、我要向爸爸学习依靠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愿景“三段儿”。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成自己能把握住的“三段儿”,然后展开作文思路。

再比如,作文题是“和谐”,可以分为和谐是人人期望的、我希望生活在和谐团队中、我要为建设和谐团队贡献力量“三段儿”;考“民生”,可以分为民生问题是重大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具体措施解决就业难等民生问题、领导干部要在落实具体措施中起带头作用“三段儿”。诚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成多种的“三段儿”。

学生一定要有意识强迫自己养成用“两条竖线”、“三分法”和“三段儿”论,破解高考作文题的习惯,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好要写的作文内容。这样做,开始费点劲儿,反复练几遍,掌握住了大有益处。

三、审题准确,条理清晰,紧扣题目

1、从作文立意开始,有两种联系材料的方式,一种是发散性的,每一个材料都与立意直接相关联,自然不会跑题;另一种是连续性的,由一个材料联系到另一个材料,再由另一个材料又联系到别的材料,这种方式的话,联系点越多,与立意的距离就越远,所以要合理联想。

作文时应当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

2 看仔细作文题,题目联系,普通样式对题理解透。

我们老师提倡作文样式创新,用标题法时,小标题口题,结尾拉题。

3 先构思,再写:而且尽量写自己写过的不走题的文章!(建议:试着写一些定题的小片段,围绕中心来写,写的时候要把内容与主题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扯得上边吗?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审题准确,条理清晰,紧扣题目。

四、审题时借助逻辑方法最容易扣题

简要的列一个提纲,每一段的中心句一定要点题,开头为文章的中心作铺垫,结尾不要忘了回到主体;明确自己到底想写些什么;审题要准,悟得要透,立意要深,思路要清,事理结合要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

上面说的很好,我做一点补充,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在写作文的时候尽量多做些心理描写,这样即使文章生动,又真实,而且符合高考语文的思路,尽量少做议论,毕竟不是一个人凭卷,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认同你的观点的。

我认为,审题时借助逻辑方法最容易扣题。具体是利用概念来审题,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我们知道,概念的定义是从内涵和外延来理解的。一个题目(无论是什么题目)出来,我们先对其中关键词的内涵进行定义,那是题目的核心,是灵魂;然后是外延,即相关的范围。抓住内涵,进行分类取舍,再组合成一个命题,中心就明确了。然后,外延就是列提纲的范围。这两步走,是审题的法宝。

比如,以“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用这个方法特别奏效。

用,可以做动词,比如组“使用”;可以做介词,比如组“用心”;可以做名词,比如组“用途”。比较后发现,做动词容易拓展发挥,它的外延具体可以理解为使用、操作、利用,运用、用人、用计等等。那么从中选取一个概念组合,就很容易设定命题。比如:有用与无用,无用即大用,“用”中学问大,学以致用,说用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说说一物多用,学会“用心”,格物致用??如果要使用比喻、引用等命题法,那更是丰富多彩。

立意出来了,选材只要根据外延进行合理延伸、组合,就容易了。

五、认真审题体味,这是不变的硬道理

认真审题体味,命题人想要我们挖掘的中心,把想好的中心写在纸上,写作文的时候看看,心中有数,就不容易跑题了。

开头结尾相照应,紧扣主题,语言优美点,中间就没什么了。每一段都要写上与中心有关的句子,也让老师看清你的思路!

答卷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构思题目,自己心理默念题目。处理好中心(这是最重要的!)中心没跑 那么就不会跑题。 当作文中发现有些偏离主线,不要紧 尽量在下文中用其他的语句衔接上,然后拉向主题 (尽量让别人看出来你所说的和中心有关,哪怕一点点的关系) 十足的经验 送给你 祝你成功!

材料作文是很难的,上面的都太理论了 还是自己琢磨吧。先确定文体,再认真审题;构思好提纲。不同体裁,其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抓住要领,紧紧围绕题意展开,并注意段落,层次,至尾别忘了拽住文章的主题。

首先要认真审题;其次要作合理的想像;如果议论文,要注意议论逻辑;记叙文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最后,离题不是超旨。好好审题吧。

六、作文尽量写得有条理

高考作文,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我认为只要我们将自己的作文尽量写得有条理就一般可以有一个像样的分数——45到48左右。

首先要做的是写一个好“题目”;

其次是要将你的字写干净,这是最主要的;

最后是尽量在作文“题目”中含有所给话题中的词语或相近意识的词语。

最后祝你高考顺利,且考进自己向往的大学。

七、如何防止作文跑题

1、开头就点明主旨,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升华主旨

2、中间内容要把每段主要意思与主旨相贴近

3、下次再写,理清思路,写上提纲,标明每段要写些什么,就是再怎么写也不跑题了。

我通常都是写写就回过头看看题目,感觉偏了就扯回来;我觉得主要还是先理解题目要写什么,但是别钻牛角尖;想的越多跑的越远。

篇三:高考作文跑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失误原因

探析及对策

特别注意:纠正错误的思维论断方式,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作文跑题、偏题现象。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跑偏题八大原因汇总:

1、想象添加,自我生发(不顾材料的实际内容)

2、以彼代此,偷换概念(以种概念代替种概念)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面理解材料)

4、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能真正理解材料)

5、分析有理,概括失当(受限于自身概括能力)

6、不辨褒贬,不明意图(不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

7、没有联系,强加关系(没有认清事物间的关系)

8、灵光一现,遑论其他(缺乏强烈的审材料意识)

典型例题:

现象一

材料:一胖一瘦两位老人在海边垂钓。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在不长时间里就钓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在钓绳上挂了一只硕大的钓钩,固守在自己的岸边,虽然总是没有收获,却总是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一位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

分析: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人物(一胖一瘦两位老人)、地点(海边)、事件(钓鱼);第二句是做事的方式方法,一是一人挂六个小钩,一人挂一个大钩,二是一人多次变换垂钓处,一人固守一地,三是一人小鱼一大堆,一人身无寸鱼,却想钓大鱼,两两对比。第三句是钓鱼的结局,一人满载而归,一人寂寞坚守。

错误立意:

人生因坚守而精彩 ..

做精神文明的守望者 ....

错因分析:想象添加,自我生发(不顾材料实际内容)

现象二

材料:一座清冷的小庙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大和尚又偷跑来报告,说小和尚洗碗时打破了一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目微闭,平心静气地说:“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打破碗。”大和尚听后若有所悟??三年后,小庙香火鼎盛。

错误立意:

1、实践教育

2、赏识教育

3、要以身作则

4、要因材施教

5、要勤奋工作

6、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错误具体分析:

从老和尚角度得出,要委婉含蓄地批评教育(种概念),推出讲究教育方法(属概念),进而得出1、实践教育2、赏识教育3、要以身作则4、要因材施教等四种错误立意。

从大和尚角度得出,应该向小和尚学习,努力工作(由指责干活的人,自己不干活到干活),推出要勤奋工作,只谈工作不谈学习,跑题。

从大和尚角度得出,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出和谐,进而理解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个与环境相关的话题,明显出错。

错因分析:以彼代此,偷换概念(以种概念代替种概念)

这个错误日常最容易犯。

现象三

材料: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求教智慧老人:“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智慧老人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并对年轻人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时候,智慧老人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金戒指,把它扔到了乱石堆中。问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吗?”“能。”果然,年轻人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于是,年轻人就满意地离开了。

错误立意:

找准自己的位置

要与他人和谐相处

错因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面把握材料)

现象四

材料: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

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错误立意:

要物尽其用

错因分析: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能真正理解材料)

现象五

材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徒。”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徒。”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错误立意: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

错因分析:分析有理,概括失当。(受限于自身的概括能力)

附: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审题:(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的声音。

(原因)(“东徙”)没有从根本上(“更鸣”)解决问题(“恶子之声”)。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例文:改变自己

现象六

材料: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竟无人问津。于是,他便想了个办法。去找伯乐,要伯乐围绕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了,他付给伯乐“一朝”之工钱。伯乐照着这人的话做了。于是,人们都争着买这匹马。很快这匹马便卖出去了,而且价格提高了十倍。

错误立意:

推销有术(技巧、方法)

错因分析:不辨褒贬,不明意图。(不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

现象七

材料:有一天,魔鬼对伊甸园里那株最美丽的玫瑰讲:“玫瑰,你美丽又幸福,但是,你毫无用处。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只有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花中的公主玫瑰很想让自己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你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棵卷心菜。

错误立意:有失必有得

失:不再是美丽的玫瑰,没有了审美价值

高三了写作文老跑题

得:变成卷心菜,具有了实用价值

错因分析:没有联系,强加关系。(没有认清事物间的关系)

现象八

材料: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自己的房子着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因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只见樵夫不慌不忙,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子里不断翻找。过了半响,樵夫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里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

错误立意:不要计较得失,有得必有失

失:房子被烧

得:从火中找到一把斧头

错因分析:灵光一现,遑论其他(缺乏强烈的审材料意识)

对策:

1、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论断方式

2、教会学生常见的审题立意方法

3、遵循整体性原则(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4、放观点回文本对照检验(不牵强)

篇四: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方法

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方法

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方法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

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

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

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

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

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核心提示: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

三、扩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四、变换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例如全国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

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

再如北京高考作文题: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实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这

篇五: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绝招

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绝招 作文天地

06-02 0854

高考作文如何不跑题:紧扣写作思路的六大方法

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

“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核心提示: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

三、扩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四、变换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例如全国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

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

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

再如北京高考作文题: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实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这两个立意角度也不错。

再如湖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

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什么?材料中的八个例子,都小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这么说来,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又怎么能不重视?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现代高素质的文明人。你说是不是呢?

八个例子,前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然,中间四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他人,最后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己。三种类型,三个思考角度,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我们去联想,去思考,写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五、关键词句把握法

对材料作文来说,有时抓住了概括性极强的词语或句子,也就能够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顺利确定作文立意。如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所给的材料说的是什么呢?有两个句子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是“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我们想一想,围绕这两条,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解放军救援的故事,国际救援队救援的故事,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故事,还有我们捐款、献血的故事等,都值得我们去写。这些故事,都可以写得生动感人,让人激动的落泪。如果写成议论文,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典型感人的事例,在叙述的时候要饱蘸浓烈的感情,争取在以理服人的同时,以情感人。

六、换位法

如江西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