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三顾茅庐作文大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5:56 作文素材
三顾茅庐作文大全作文素材

篇一:关于“三顾茅庐”的材料作文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

湖北考生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中国古代,不乏这样的智谋之士。周文王为了消灭残暴的商纣王,到处访贤求能,他在渭水南岸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尚,听了他对治国安邦的一番见解,心悦诚服,马上请他到王宫,这位姜太公在文王死后,辅佐武王伐纣,一举灭商,文王靠他的远见卓识访求到了出类拔萃的贤才。

八百年后,楚汉相争,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而离开刘邦,萧何亲自连夜追赶,并建议刘邦以韩信为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帮助刘邦出蜀中,得天下,萧何月下追韩信,靠他的一片诚心追回了难得一见的将才。任何时代,任何范围内,总会有一些贤能的人,这些贤才如果能拥有合适的舞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情。

求贤,将有一定才能的人寻找出来,招至身边或让其在原有的地方施展才华,最终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懂得运用“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的人是开明的,也一定会得到贤才的诚心,有所作为。

[名师点评]

事实胜于雄辩,“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甚是开明:诸葛亮、姜太公、韩信??他们的成功不能说明吗?大量的举例论证令人信服;燕昭王、曹操??他们的求贤之道能比刘备的吗?类比论证令人折服。本文道理论证少,摆脱一味地理论说教,以事实说话,是本文的一大优点。

引经据典选材得当,语句简洁而有力,过渡自然而论证严密,论据典型而说理透彻,内容充实而主题深刻。详略得当,以“三顾茅庐”为主要事例。“三顾茅庐”的典故妇孺皆

知,选择这一典故,成功有二:一是选择大家熟悉的写,无疑是极具说服力的;二是“求贤”仍然是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热门话题,颇有新意。熟悉历史典故,古为今用,把握时代脉搏,思

篇二: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帮助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三次拜见诸葛亮,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他,才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诸葛亮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刘备使蜀汉政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过新年

过年啦!过年啦!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看!各家各户全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红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大家互相串门拜年,整个小镇充满了欢声笑语!

让我感到最开心的是放烟花了。吃过年夜饭,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礼包”的烟花,跑到门前的空地上,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小朋友。我小心地点燃导火线后,大家便站在一旁观看,只见“大礼包”喷出了五彩缤纷的焰火: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粉红的……五彩缤纷。“大礼包”喷出来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火龙冲向云霄,有的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两个好朋友在互相拥抱,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还有的像……异常美丽。只听见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妈妈被吓得躲进屋子里,哥哥吓得捂住了耳朵,连我家的小狗花花都赶紧躲进墙角。只有我还在那里手舞足蹈,真是开心极了。

新年多么美好!多么温馨!我喜欢过新年!

过新年

今天是除夕,我一大早就起了床,便和爸爸贴起对联来。我们先贴了右联:新年纳余庆;接着贴左联:嘉节号长春;最后贴横联:欢度春节。贴完对联后,我拿出我精心挑选的“福”字倒贴在门上,爸爸笑呵呵地问我:“你为什么要把?福?倒过来贴呀?”我仰着头看着爸爸,笑着说:“我们老师讲过倒过来贴,表示福到家了。”我和爸爸便聊起贴对联的风俗来,此时楼下的爆竹声不绝于耳,让我不由想起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晚上,我们全家来到饭店吃年夜饭,我看见桌上有鱼,便问爸爸:“鱼在年夜饭中代表什么?”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他指着桌上的饺子对我说:“饺子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听我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我又懂得了一些过年的风俗。

让我感到最开心的是放烟花了。我拿着烟花来到楼下玩。我先放了一种叫“欢乐伞”的烟花,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只听“砰”的一声,一个降落伞从烟花里直冲天空,漂亮极了,随后降落伞慢悠悠地飘落下来。接着我放了一个名叫“下蛋公鸡”的烟花,我点燃导火线后,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到旁边,只听“公鸡”发出了几声清脆的叫声后,烟花的尾部冒出一个七彩的圆球,像鸡蛋一样圆,有趣极了。

我又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礼包”的烟花,我小心地点燃导火线后,便站在一旁观看,只见“大礼包”喷出了许多烟火,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粉红的……五彩缤纷。“大礼包”喷出来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火龙冲向云霄,有的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两个好朋友在互相拥抱,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还有的像……异常美丽。我高兴地在一旁又蹦又跳,开心极了。

新年多么美好!多么温馨!我喜欢过新年!

一、把下面的词语连成句子,再加上合适的标点。

三顾茅庐作文大全

1.张灯结彩 大街小巷 到处

2.最开心 让 烟花 我 的 是 放 了

3.带着 在 妈妈 做年夜饭 姐姐 厨房里

4.爸爸 我 买 许许多多 给 烟花 了

二、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

( )大街小巷充满了欢声笑语。

( )大家互相串门拜年,

( )大红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

( )各家各户全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三、过新年有哪些习俗?

四、1、为什么要把?福?倒过来贴?

2、鱼在年夜饭中代表什么?

3、饺子代表什么?

五、1、大礼包喷出的烟花五彩缤纷:有 的、 的、 的、 的、 的……

2、画出描写“大礼包”喷出的烟花千姿百态的句子,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 ( )和( )的修辞方法。

六、找出短文中的春联,上联是:( )下联是( ),横批是( )。

七、文中引用的古诗是( ),( ) ( ), ( )。

篇三:三顾茅庐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碧绿的草坪像一块软绵绵的大地毯,几棵桂花树亭亭玉立,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犹如碧天里的星座,几丛翠竹疏疏朗朗,,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雪白的墙上,简直是一幅水墨画。啊!这儿的景色真美啊。

篇四:三顾茅庐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尊 恭 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篇五: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一、设计理念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本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并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鉴于本篇展现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因此我一是尽量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文字、插图、课后题进行教学,再者是课前根据课题左侧的邮票鼓励他们探究三顾茅庐之前的经过,课后激起他们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并探究三顾茅庐之后的结果。根据简单语文的教学原则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化繁就简,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单一,以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刘备的诚心诚意体现在那些地方?化有心设计为无形教授,引导孩子跟文本对话,跟老师对话,交流合作学习中领悟人物个性特点、写作修辞,全身心投入到探究课程中,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体会。进而愿意在朗读中达到对文本的喜爱,对阅读历史小说的向往。教学上讲究实效,既有扎扎实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有学生独特的个性飞扬。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收集资料,准备《三国演义》小说,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多少豪杰人物!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包罗万象,咏歌了无数英雄风流人物,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顾茅庐》既是三国中的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又演变为了现代成语,赋予了它新的意思。(出示课件)

二、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出示课件)

三、课题质疑,初读解疑

(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谁三顾茅庐,去拜访谁?2、为什么会三顾茅庐?当时情况怎样?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生默读课文)

2、你能解决那些问题?

(设计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释题、质疑养成思考习惯,便于阅读时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带着思考察觉读文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生字,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1、齐读生字正音。提醒“诸、晌”是翘舌音。“策、尊”是平舌音。“晌”读shng,不读xiǎng。“尊、辰”都是前鼻音。

2、解释“时辰、半晌、草堂”等学生比较陌生的词汇。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语文味要浓,基础字词知识的教学不能忽视,要求学生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靠工具书初步理解词语,为在语境中的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你感觉刘备与诸葛亮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刘: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诸:旷世奇才、雄才大略。)

3、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刘备带着两个弟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成功了。)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前两次都是在什么情况天气下去拜访诸葛亮的?(生交流资料)

4、尝试分段。提示:具体写刘备拜访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按“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分段。

(生交流)。

(设计说明:一堂课的容量要充实有效,关键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解决理解障碍,引导他们走上正确探究的道路。)

五、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出示课件)

1、第三次去隆中成功地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是靠什么打动了诸葛亮?(诚心诚意)前两次不够诚心诚意吗?(去的两次也是诚心的表现)(红笔板书:诚心诚意)

2、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刘备第三次再度亲自拜访诸葛亮的原因,突出他的雄心大志。

3、师:文章具体写三顾茅庐的经过是那几个自然段?(有序出示课件重点学习)

(设计说明:新课标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部分教学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以一个大的问题统领全段教学,抓住“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既便于学生操作,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独特阅读体验。通过认真研读文本,勾画分析,交流体会,达到对人物特点的分析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者和实践者,这样设计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同样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且还要渗透对比衬托、人物动作语言表现特点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朗读感悟的训练。)

五、体会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

1、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2、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准备了《三国演义》,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吧。

(学生交流)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讨论理解刘备的话。(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的到水一样!)

4、想像说话练习。张飞经过和诸葛先生的接触,再听了哥哥刘备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六、小结

七、作业。

小练笔:张飞、关羽在日后和诸葛亮的接触中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八、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设计意图: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本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并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鉴于本篇展现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因此我一是尽量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文字、插图、课后题进行教学,再者是课前根据课题左侧的邮票鼓励他们探究三顾茅庐之前的经过,课后激起他们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并探究三顾茅庐之后的结果。根据简单语文的教学原则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化繁就简,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单一,以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刘备的诚心诚意体现在那些地方?化有心设计为无形教授,引导孩子跟文本对话,跟老师对话,交流合作学习中领悟人物个性特点、写作修辞,全身心投入到探究课程中,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体会。进而愿意在朗读中达到对文本的喜爱,对阅读历史小说的向往。教学上讲究实效,既有扎扎实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有学生独特的个性飞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