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格林豪泰mis系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5:50 字数作文
格林豪泰mis系统字数作文

篇一: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是现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料处理、存储、调用的系统,它从环境和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作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借助于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大致包括这样几个子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系统,输入系统,加工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检索系统,输出系统等。但就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看,它主要由人员、设备和数据构成。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组成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核心: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或匿名登录),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 Internet的扩展,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

地域,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 Internet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市场营销的MIS:市场营销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企业或组织整体MIS的一部分。MIS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通过程式化的程序从各种相关的资源(公司外部和内部的都包括)收集相应的信息,为经理们提供各层次的功能,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所应该负责的各种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等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这个表明MIS的本质是一个关于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帮助经理们做分析、决策、计划和设定控制目标。因此重点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而不是如何形成这些信息。

重要性:最有效的MIS能够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部程序的改变,外部的变量如何改变,也就是说,时间和内部变量是否会对外部的变量产生影响。这就建立了一个强大而且有效的知识库,它可以帮助进行预测。虽然建立和维MIS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但是与其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对决策准确性的提高相比,对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是值得的。Internet为建立和维护MIS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而MIS也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特色及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边缘课程。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应主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1.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概括来讲,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如下三种功能:

(1)确定需要哪些信息;

(3)对所需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

(3)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时时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但信息多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信息过多往往会产生“信息垃圾”。所以,我们就要首先确定哪些信息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再根据这个前提去搜集信息并加以处理才能够精选出准确、真实、有用的信息。

1.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由人员、设备和数据构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各自都起些什么作用。

人员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由于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那种片面地认为仅仅依靠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实现的愿望至少在目前是无法做到的。

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保障,在这些设备和技术中,软件的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更确切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台机床的生产成本,就需要按时输入每个部件、每个零件甚至每个螺钉、螺帽的费用,这就要涉及信息管理者 到企业的生产车间、采购、库房、工艺设计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保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1.1.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系统只是工具和辅助设备。

(2)主要应用于结构化问题的解决。

(3)主要考虑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包括数据输入、存储、加工、输出,生产计划,生产和销售的统计等。

(4)以高速度低成本完成数据的处理业务,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率。

(5)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特别是汉字),而应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

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文化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数据,其值一般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本”、“硕研”、“博研”等。录入这类数据之前,MIS软件应在相应位置弹出一个列表框,等待用户以鼠标点击,而不应让用户每次都输入这些汉字。另外,开发者应编写一个错误实时记录程序,自动记录什么时间、什么程序出现了什么错误。总之,所开发的MIS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也要减少用户的干预量。实践证明,用户干预愈少,MIS系统的满意程度愈高。

(6)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工作环境。因为系统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是确定的,所以系统能够稳定协调地工作。

(7)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因为信息处理模型和处理过程的直接对象是数据信息,只有保证完整的数据资料的采集,系统才有运作的前提。

(8)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误操作、按键连击等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误录。巧妙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以避免此类因素造成的错误。例如,录入学生成绩时,我们可以对其范围进行限

定,使用户无法输入0~100以外的数据;录入学生年龄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将范围限制在15~20之间。

设计系统时,强调科学的、客观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并且系统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

1.1.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多方面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

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1)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如采取什么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本系统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应该如何满足等。

(2)系统可行性及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本系统所要针对的对象状况进行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3)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应该严格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系统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是系统开发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

(5)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计划。针对已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案,如是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制定开发计划就是指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等。

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开发过程中出现混乱状态。

但是,采用该方法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变化,系统将很难及时作出调整。

2.原型法

原型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再通过与具体用户进行协商,反复修改该原型直至最终达到用户满意。

原型法的应用使人们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渐进的认识,这样一来,就使得系统的开发更具有了针对性。另外,原型法的应用充分利用了最新的开发工具,使系统开发效率大大提高。

3.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系统开发方法是近年来备受众多系统开发者关注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客观对象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再根据这些对象和方法的特性开发出一套软件开发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轻松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1.1.5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开发造成浪费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企业中具有某些相应条件的部门客观上是不可能完整地设计整个MIS系统的,如果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率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就企业的整体MIS而言是重复投资,也是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的直接原因。

2.贪大求全脱离实际

许多MIS表面上看设计的非常完善,但在项目完成后却难以发挥作用而成为失败的项目。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高新技术。

3.重复开发不利修补

重复开发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重复开发的系统经常性地处于修修补补的完善过程中,时间一长,将会使整个系统变得臃肿不堪。

4.重“硬”不重“软”

企业如果使用了不懂MIS的人员来搞MIS的工作(这些人常被真正的MIS开发者戏称具有“电灯泡”思想),则他们往往只重视设备的购买而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

5.只重开发不重维护

许多MIS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投入运行使用后不久就夭折了,原因在于严重忽视软件工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维护,从而最终导致了MIS的失败。

1.2 应该如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进行MIS的开发首先要具有科学的开发方法。成功MIS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加上科学的开发方式。企业的MIS开发必须结合实际,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进行才能保证MIS的高成功率和高效率。

篇二:格林豪泰方案

线 局 域 网 方 案

林 豪 泰 酒 店

西安康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七月

简介:

本次工程主要对格林豪泰酒店的5、6层客房及公共区域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共计放入AP点位16个。 采用无线局域网的好处

无线局域网,也被称为WLAN(Wireless LAN) ,一般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几百米,目前采用的技术主要是802.11a/b/g系列。WLAN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作为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无线局域网把个人从办公桌边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一般而言,对比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可移动性:由于没有线缆的限制,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移动工作,网络用户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时地访问信息。

布线容易:由于不需要布线,消除了穿墙或过天花板布线的繁琐工作,因此安装容易,建网时间可大大缩短。

组网灵活:无线局域网可以组成多种拓扑结构,可以十分容易地从少数用户的点对点模式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基础架构网络。

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用户网络需要租用大量的电信专线进行通信的时候,自行组建的WLAN会为用户节约大量的租用费用。在需要频繁移动和变化的动态环境中,无线局域网的投资更有回报。

无线时代正在来临,这意味着可以在任何便于工作的地方,如在会议室、医疗室、教室、自助餐厅、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在野外的野餐桌旁,享受工作的自由和灵活性。无线网络正在成为每个企业根本的、必备的合作工具。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新发展表现为更高的速度、更好的互操作性以及安全性。无线局域网具有的高灵活性和可靠性,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生产率,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展示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将创造崭新的生活和工作风尚。

选用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原则

根据网络具体情况,在网络设计中遵循下列原则: 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开放性原则

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可伸展性原则

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贯彻安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 设备采用的是扩频技术; ? 提供了射频频信道的加密;

?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网桥或另加独立加密设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 ? 网络内部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控制以及审计等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内部的

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和破坏。 可靠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 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 ? 系统增益储备高; ? 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方便及时地掌握诸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统计、网络故障等信息,能简便地对网络进行配置和调整,确保网络工作在良好状态。 无线局域网方案

如下图所示,根据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原则以及用户大楼的具体需求, 提供如下无线局域网网络示意图:

网关路由器

方案说明:

1)、在中心配置1台交换机

2)、在每楼配置8台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分别通过10/100M以太网端口和中心交换机的10/100M端口相连接,16台无线接入点总计能提供108Mbps的高带宽为分布在每楼的无线用户服务。根据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在多个子频道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为保证频道之间不相互干扰,要求两个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能低于

25MHz。在一个蜂窝区(Cell)内,直序扩频技术最多可以提供3个不重叠的频道同时工作。因此我们在具体的配置时可将位于1楼的2个无线接入点的工作子频道分别设为:1频道和6频道。

3)、在整个网络设计当中,我们只需通过整个大楼的竖井从中心机房分别拉2根双绞线至每层楼便可,而不需要考虑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的供电问题(因为采用的是双绞线供电方式)。在每层楼内,所有的网络用户可采用无线局域网的方式通过无线接入点设备和管理处的中心设备进行通信,或连接至Internet。十分灵活和方便。

4)、无线网卡可选用USB无线适配器,PCMCIA笔记本电脑无线适配卡以及适用于台式机的无线PCI卡.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作如此的无线网络设计,请阅读以下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原理。

无线局域网技术

1.无线局域网频道分配与调制技术

无线局域网采用电磁波(RF)作为载体传送数据信息,采用无线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这种技术早期用于美国军方军事保密通信,以防止敌方截获和干扰,确保安全可靠的军事通讯。常见的扩频技术包括两种:跳频扩频(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采用的技术是直序扩频技术(DSSS),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中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在中国IEEE 802.11b的工作频段也是2.4-2.4835GHz频段)。工作频率带宽总计为835MHz,将835MHz的频带划分成14个子频道,每个频道带宽为22MHz。子频道分配如下图所示:

篇三:MIS系统平台模式

技术应用方案

现代企业MIS系统平台选择方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企业遇到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关于MIS系统平台模式的选择是系统设计人员遇到的主要问题。

MIS系统平台模式大体上分为4种: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lient/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

主机终端模式由于硬件选择有限,硬件投资得不到保证,已被逐步淘汰。而文件服务器模式只适用小规模的局域网,对于用户多、数据量大的情况就会产生网络瓶颈,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因此,现代企业MIS系统平台模式应主要考虑C/S模式和B/S模式。

一、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分析

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Client)、服务器管理程序(Server)和中间件(middleware)三个部件组成。客户应用程序是系统中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部件。服务器程序负责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如管理一个信息数据库,其主要工作是当多个客户并发地请求服务器上的相同资源时,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以满足用户查询管理数据的要求。

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MIS系统平台模式。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客户服务器体系。

第一层客户机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客户的应用程序精简到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IE等。浏览器将HTML代码转化成图文并茂的网页。网页还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在网页提供的申请表上输入信息提交给后台,并提出处理请求。这个后台就是第二层的Web服务器。

第二层Web服务器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这一请求,并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其中嵌入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的浏览器。如果客户机提交的请求包括数据的存取,Web服务器还需与数据库服务器协同完成这一处理工作。

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的任务类似于C/S模式,负责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出的SQ请求,管理数据库。

1. B/S模式的优势

首先它简化了客户端。它无需象C/S模式那样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而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而且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假设一个企业的决策层要开一个讨论库存问题的会议,他们只需从会议室的计算机上直接通过浏览器查询数据,然后显示给大家看就可以了。甚至与会者还可以把笔记本电脑联上会议室的网络插口,自己来查询相关的数据。其次,它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系统的开发者无须再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计开发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了,只需把所有的功能都实现在Web服务器上,并就不同的功能为各个组别的用户设置权限就可以了。各个用户通过HTTP请求在权限范围内调用Web服务器上不同处理程序,从而完成对数据的查询或修改。现代企业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对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更新与调整也变得逐渐频繁。相对于C/S,B/S的维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当形势变化时,它无须再为每一个现有的客户应用程序升级,而只需对Web服务器上的服务处理程序进行修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还省去了维护时协调工作的不少麻烦。如果一个公司有上千台客户机,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地点,那么便于维护将会显得更加重要。

再次,它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对于C/S模式,客户应用程序有自己特定的规格,使用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而采用B/S模式时,客户端只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软件。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操作层的人员都无需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B/S模式的这种特性,还使MIS系统维护的限制因素更少。

最后,B/S特别适用于网上信息发布,使得传统的MIS的功能有所扩展。这是C/S所无法实现的。而

这种新增的网上信息发布功能恰是现代企业所需的。这使得企业的大部分书面文件可以被电子文件取代,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行政手续简化,节省人力物力。

鉴于B/S相对于C/S的先进性,B/S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MIS系统平台。各软件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Internet方案,基于Web的财务系统、基于Web的ERP。一些企业已经领先一步开始使用它,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B/S模式的新颖与流行,和在某些方面相对于C/S的巨大改进,使B/S成了MIS系统平台的首选,也使人忽略了B/S不成熟的一面,以及C/S所固有的一些优点。下面让我们来看C/S相对于B/S的一些优势。

2. C/S模式的优势

首先,交互性强是C/S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B/S虽然由JavaScript、VBScript提供了一定的交互能力,但与C/S的一整套客户应用相比是太有限了。

来防止Internet的用户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窃取以及外界病毒的侵入。

再次,采用C/S模式将降低网络通信量。B/S采用了逻辑上的三层结构,而在物理上的网络结构仍然是原来的以太网或环形网。这样,第一层与第二层结构之间的通信、第二层与第三层结构之间的通信都需占用同一条网络线路。而C/S只有两层结构,网络通信量只包括Client与Server之间的通信量。所以,C/S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是B/S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由于C/S在逻辑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大量数据。

B/S模式的先进性和C/S模式的成熟性使人在现代企业MIS系统平台的选择上难定取舍。究竟应该选择哪种模式呢,有没有两种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呢?

在系统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MIS系统平台选择问题。在详细设计阶段,系统开发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一定的选择原则,来决定各个子功能采用哪一种模式并在系统说明书上分别注明。在编码设计阶段,系统开发者需要针对采用不同模式的子功能,选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例如:C/S可以采用VB编程环境,而B/S采用ASP方法),然后编译生成不同的客户应用及Web服务程序。在安装调试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系统的物理结构上,即特定的客户应用程序将被安装在特定的使用者的客户端上,Web服务程序需要被安装在Web服务器上,而每个客户端上都将被安装上浏览器,同时,客户应用的使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培训。在软件维护阶段,针对不同模式的子功能应采取不同维护方式。 三层无状态架构设计方案,确保金蝶服装行业解决方案应用突破上千并发用户瓶颈

软件系统架构,这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词,一般来说,服装企业的业务部门是不太理会这个东西的,毕竟他们关注的是业务实现,操作方便性,软件价位等;就算是一些从业多年的企业IT人员,对于软件系统架构到底能够在IT项目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能也不太清楚。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管它是VB写的,还是DELPHI写的,C/S,三层,N层等,信息系统管用就行,其它的因素可能不用担心太多,至于软件系统架构,这是演示的时候无法看出门道的东西,但如果从架构设计的目标:可靠性、安全性、可升级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可维护性再加上良好的客户使用体验这几点要求来说,如果在进行IT项目的大规模部署时,忽略了软件系统架构,等发现问题时,IT项目往往是骑虎难下。

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架构有以下几种:

1、C/S架构: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架构,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C/S架构的优点是: 交互性强,并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是配对的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比较好的网络协议,同时由于C/S比B/S占用的通道要少,所以C/S更利于处

理大量数据,并且完成速度比B/S快。

C/S架构的缺点是: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在维护与升级时工作量较大,特别是有很多分部与专卖店时,很不方便。

2、B/S架构:B/S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B/S架构的缺点就是所有C/S的优点,在前文已论述,不再重复。同时B/S客户端在与设备连接,界面控制等也不尽人意。

3、三(N)层架构:N层架构的指Presentation Tier(表示层,就是直接呈现在用户面前的界面)、Web Server Tier(Web服务器层)、 Application Server Tier(应用服务器层)和 Data Tier(数据层)。

N层架构的核心是提供可规模化特性,一方面是从服务负载上可规模化,能同时为极大规模的用户同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服务功能上的可规模化,可形成极大规模的软件群系统,各分系统可以共享信息、服务,形成企业级的信息高速公路。

N层可以分别放在各自不同的硬件系统上的,所以灵活性很高,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处理负荷的变动。例如,在追加新业务处理时,可以相应增加装载功能层的服务器。因此,系统规模越大这种形态的优点就越显著。

而三(N)层的连接又分分有状态联接与无状态联接,无状态连接区别于有状态联接就是客户端与中间层联通后,立即断开,当客户端在本地操作时,是无须与服务器连接的,只是在提交或下载数据时才与中间层联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服务器的资源,以一台中间层服务器最大承载量300用户计,采用无状态连接则至少可以达到800用户以上。

4、远程终端技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C/S架构的旧系统,通过远程终端技术+VPN网络的方法,可以延长原有系统的使用寿命;但如果是新的DRP系统建设中,由于远程终端需要耗费大量的服务器处理能力、网络带宽及I/O,因此不建议使用该技术。特别是在并发用户数在200左右的时候,远程终端技术需要用三(N)层架构一倍的服务器、带宽才能将应用跑起来,而此时除非用小型机,如果只是用PC服务器的话,估计是没有将DRP系统进行更大规模的部署了。

从服装企业的行业特点来说,企业产品通常是通过代理商,加盟商,分公司,专柜,专卖店等连锁加盟方式实现最终销售的,DRP系统本身就是要对企业的产销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企业的管理架构来看,若要实现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共享,在服装企业销售网络不断扩充的情况下,选用三(N)层无状态连接的软件架构是服装企业的必须选择:

C/S架构:该方案只适合在局域网内使用,而DRP项目一定是要进行跨地区应用的,因此不适合作为DRP项目的主要架构,但可以应用在DRP项目POS或者收银部分的脱机应用程序中,与ACCESS本地数据库配合使用。当然,如果C/S架构的系统配合远程终端技术+VPN技术,则可在不高于10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应用。

B/S架构:由于DRP项目的复杂性,而B/S架构因为其前端应用展现能力有限,在处理前端设备连接,POS开单方便性等不能很好控制,因此不适合作为DRP项目的主要架构。但如果企业的应用需求不复杂的情况下,如在报表查询、客户资料查询等方面可以应用。

远程终端技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C/S架构的旧系统,通过远程终端技术+VPN网络的方法,可以延长原有系统的使用寿命;但如果是新的DRP系统建设中,由于远程终端需要耗费大量的服务器处理能力、网络带宽及I/O,因此不建议使用该技术。特别是在并发用户数在200左右的时候,远程终端技术需要用三(N)层架构一倍的服务器、带宽才能将应用跑起来,而此时除非用小型机,如果只是用PC服务器的话,估计是没有将DRP系统进行更大规模的部署了。

三(N)层无状态参架构:一个具有良好扩展性,能够进行大规模部署的DRP系统必然的选择就是基于三(N)层架构下的,否则的话,就算软件系统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中看不中用。

DRP分销系统是一个基于三(N)层架构上开发的分布式系统,这个系统在开发时,是基于1000个以上并发用户、超大容量的数据为目标来开发的。

DRP分销系统特点:

客户端采用无状态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采用无状态连接,当客户端登陆服务器后,就自动断开,以减少服务器的资源占用,提高了服务器的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端的性能,确保服务器可以大规模的连接。 尽可能少用数据感知控件,保证了客户端的大数据量查询性能。当查询的数据量大于3000行时,数据感知控件的性能会明显示地下降。 采用巢状数据保存客户端的数据,一旦与服务器通讯中断(如服务器故障,宽带故障等),不能与服务器实时连接时,客户端将由实时连线自动变为离线操作。离线时,客户端会把数据保存在本地,当重新连接时,未能上传的数据会重新传输到服务器,这一过程是无需人工干预的,离线使用可以确保每个店铺不受服务器或网络的影响,并可以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系统在设计时尽可能少用UPDATA等容易引起死锁阻塞等语句,同时数据结构在设计时已做了充分优化。确保大量并发用时时,系统不会出现阻塞。目前这一设计方案很多程序员是不会注意的,毕竟这种问题只有在大量用户同时操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数据库采用分区表架构,分区表架构是从物量上对单个表进行分区管理,从而可以确保数据可以无限增大,而不影响数据的增加,删除,查询等性能。 建立数据仓库,系统对于许多重复应用的汇总数据,系统可以创建任务,由系统后台创建这一类的数据仓,保证数据查询的性能。总之DRP分销管理采用了最新技术,确保用户在不断扩充客户端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的性能。

目前已成功应用的客户:维珍妮内衣厂,已使用用户数超过1500家,目前还在不断扩充中。

利用“花生壳”软件基于动态IP地址实现金蝶软件远程链接解决方案

"花生壳"是一套完全免费的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当您安装并注册该项服务,无论您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线路,均可利用这一服务建立拥有固定域名和最大自主权的互联网主机。

"花生壳"支持的线路包括普通电话线、ISDN、xDSL、有线电视网络、双绞线到户的宽带网和其它任何能够提供互联网真实IP的接入服务线路,而无论连接获得的IP属于动态还是静态。

对于使用动态IP接入的用户而言,您可以利用包月的宽带接入线路和"花生壳"在办公室或家庭建立拥有固定域名的互联网主机。由于不受线路类型、主机存放地点的约束,所以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和站点运营模式,并由此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

本方案是利用已经相当成熟和广泛使用的"花生壳"完全免费的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在公司拥有固定域名服务器主机中,运行"花生壳"客户端程序,公司异地机构通过ADSL,运行“金蝶新丝路客户端”程序,自动连入公司总部SQL SERVER数据库,在不改变现有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系统使用模式的基础上实现远程网络客户端高速使用应用系统,所有各地部门共用一套数据并实时变化的方法。是一种理想的远程网络信息系统应用方式。

方案实现方式可作以下概述:

服务器端:在公司总部配置防火墙、Internet网关、终端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通过ADSL接入Internet后,防火墙自动对远程的移动客户、远程单点客户进行安全认证。为多个同一程序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计算服务。

客户端:建立Internet访问连接,自动取得总部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后,通过总部的安全验证后,连入总部的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连接之后运行应用系统。

用“花生壳”软件实现远程链接

首先要在服务器上安装“花生壳”软件(点击下载),然后注册、申请域名,接着在服务器上运行“花生壳”软件,最后在客户端上连接,即可。

一、从提供动态域名解析服务的公司下载动态域名解析软件(如花生壳软件:http://www.oray.net)

二、申请一个域名

三、下载后安装完成后,将申请后的域名和注册码输入和设置

四、如果公司是通过路由上网或其它共亨软件上网,还必须映射端口1494

关于安装和使用请参考网域科技用户指南:http://www.oray.net/Support/Support.asp

公司的其它远程分公司、办事处或远程门店,通过在其电脑上运行[新丝路]软件的“帐套选择”程序,进行重新设置远程SQL SERVER服务器,如果能够由总公司的服务器身份验证通过,则可实时接入总公司的SQL SERVER服务器。

能连接到的几个要素:

1、 先保证 ping 通 ( 有防火墙的先关闭防火墙 )

2、 在命令提示符下执行:telnet < 服务器 ip 地址(花生壳的域名) > 1494 不会报错

3、 连接时使用用 ip (花生壳的域名)连接企业管理器

4、 如果不行

SQL Server 服务器 -- 开始 -- 程序 --Microsoft SQL Server

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

启用 WinSock 代理

代理地址:(sqlserver 服务器 IP)

代理端口 --1494

5、 如果还不行 , 在客户端装个 SQL Server 客户端配置一下 :

开始 -- 程序 --Microsoft SQL Server--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别名 -- 添加

网络库选择 "tcp/ip"-- 服务器别名输入 SQL 服务器名 (花生壳的域名)

连接参数 -- 服务器名称中输入 SQL 服务器 ip (花生壳的域名)地址

如果你修改了 SQL 的端口 , 取消选择 " 动态决定端口 ", 并输入对应的端口号

6、 服务器端的电脑要有公网 IP ,临时的、固定的都可以,内网的那种 192.168. ~ 。是不行的。服务器那端用路由器上网时也不能连。

注意:在服务器上一定要先运行“花生壳”软件然后再运行 SQL 的服务器。

若是先运行的 SQL 的服务器再运行“花生壳”软件就会出现 ping 的通但不能连接 SQL 的企业管理器的现象。

方案特点

适用于目前所有远程网络通讯连接方式

企业各部门操作业务引起的数据变化实时反映

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快,几乎感觉不到延迟,并且可以本地打印

数据在网络上安全的传送

客户端理论上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和低档硬件

由于利用互联网这种廉价资源,使得使用费用低廉

由于软件集中使用,降低了应用系统总拥有成本

由于软件集中使用,降低了系统升级和维护成本

由于软件集中使用,只需付IP地址解释服务商域名解释年费几百元/年

由于软件集中使用,也可以采用花生壳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域名,不用付费

由于软件集中使用,用户只需购买一套软件就可以实现,其它异地终端则按点数购买

这样无论是从组网方式或是软件购买价格上是很实惠的。

基于拨号远程网络传送总部、门店库存管理方案

篇四:MIS系统的安全

3、MIS系统的安全有哪些相关技术?说明技术的应用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一台手机都是一个移动终端。很多企业正努力进行一些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从而实现有效的客服关系管理(CRM),进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市场营销。在建立客服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也要完善与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以避免数据的泄漏与被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分为实体安全性、技术安全性、信息资源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性。实体安全性通过设备环境的安全采取的措施,如供电;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是指对信息数据的存取的控制与信息传输、存储的加密措施;网络安全性是网络子网与通信子网的安全性,而技术的安全性网络内部采取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以上各种MIS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对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加以运用。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有一下几种:用户合法安全身份的确认与检验、数据访问控制、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VPN技术。

一、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与检验

用户身份的确认与检验是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的主要方法。信息系统管理者系统中的全部资源,特定的用户只能各付其责,使用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特定功能模块,非法用户是不能使用系统中的资源的,另外,对于用户超越自己职权范围,使用其他功能模块,同样视为非法。而通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与检验,将能够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无意地误入到系统中。这是目前各种规范的信息系统普遍采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现由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申请与约定,在系统内的用户注册表上登记合法的标识符(一般是用户名)、注册账号。密码以及系统内各种资源的使用权限和优先级等信息,经加密后存入系统,当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用户输入相关信息,如标识符。密码等,系统将注册表调入内存,与用户输入内容进行比较、检验,如全部符合才能确认为合法用户。对于用户注册表,除系统管理员更改外,用户也有权随时改变自己的密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鉴别用户合法身份的方法除了输入密码等方式外,还可借助用户所携带的特殊工具,如纸卡、磁卡、钥匙、密钥等。甚至可以用用户自身特有的自然性标识,如指纹、签名、语音等特征进行检查。将这些方法组合运用,将有效防止绝大多数非法用

户入侵。

二、数据访问控制

即使合法用户进入系统后,其所使用的资源及使用程度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共享资源情况下信息的安全可靠。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数据访问控制机制来确定什么用户能再什么条件下,可以对什么范围内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操作。通过数据访问控制,一方面可以给用户提供很多方便,既共享系统资源,又不会因为误操作而对职权以外的数据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可以防范认为的非法越权行为。

数据访问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特定的用户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即对用户授权。

三、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储存介质的非法复制、被窃,以及信息传输线路被窃听而造成机要数据的泄露,在系统中对机要数据采用机密储存于加密传输等安全保密技术。

加密系统由加密和解密两部分组成。加密是把信息数据装换成无法直接理解的形式,解密是把经过加密的信息数据还原成原来的可读形式。

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的防卫手段。进行数据加密要注意密钥的保护,否则,任何加密都是无意义的。加密技术的方法和算法很多,并且其发展与解密技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四、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设置在两个或者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用于保证本地网络资源的安全,通常由包含软件和硬件部分的多个系统组成。系统内所有的内外连接都强制性地经过这一保护层,接受检查过滤,只有被授予的通信才允许通过。防火墙作为一道隔离系统网络内外的屏蔽,其特点是既不妨碍正常信息流通,同时又对那些不外流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属于一种控制性质的技术。

防火墙技术的原理是,在比较明确的网络边界上通过最大限度地对外屏蔽来保护信息和结构的安全。防火墙系统的实现技术一般包括分组过滤技术和代理服务技术。分组过滤基于路由器技术,其原理是由分组过滤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选择,根据特定组织机构的网络安全准则过滤掉某些IP地址分组,从而保护内

部网络。代理服务技术是由一个高层应用网关作为代理服务器,对于任何外部网的应用连接请求首先进行安全检查,然后再与被保护网络的应用服务器连接。代理技术可使内外网络信息流动受到双向监控。

防火墙是一种被动防卫技术。由于它假设了网络的边界和服务,因此对内部的非法访问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不能防范人为因素的攻击,不能防范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传输。

五、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它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它通过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系统或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就其数据源分类而言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H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NIDS)。HIDS通过分析特定主机上的行为来检测入侵,其数据来源通常是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审计日志或系统的行为数据。NIDS一般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网络数据包和协议来分析检测入侵,从大量的网络数据包中提取模式/特征,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

就入侵检测技术而言则主要分为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异常检测技术根据异常检测器观察主体的活动,然后模拟出这些活动正常行为的轮廓,通过比较当前的轮廓和模拟正常轮廓来判断异常行为,可以检测出未知的入侵。误用检测技术通过已知的入侵建立误用模型,将用户当前的行为与这些入侵模型进行匹配,可以实现快速的检测。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可以从所监测的主机收集信息,从而以很细的粒度分析主机行为,能够精确的确定对操作系统执行恶意行为的进程和用户。该入侵检测技术一般用于保护关键应用服务器,考虑到大多数MIS系统采用的C/S结构和实际需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主机的用户数据库调用,同时结合异常和误用两种技术检测入侵

任何一个入侵检测系统都必须基于合理的入侵检测模型。主要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

数据采集:主要由SQLServer跟踪日志给出,相当于事件产生器;

检测单元:主要由神经网络训练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正常模型,用于检测异常调用,相当于事件分析器;

特征数据库:主要利用误用检测的特点,实现快速检测各种已知的异常调用,并直接反馈倒报警单元,相当于事件数据库,其中特征数据库与被监控数据库分离存储;

报警单元:主要是杀掉异常调用的客户端进程,反馈给系统管理员并记录到自定义日志文件,相当于响应单元。

该入侵检测技术在系统中得以实现主要依赖数据采集和神经网络学习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

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破坏性和感染性很强的程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按感染方式分可分为引导性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按连接方式分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病毒以及外壳型病毒;按破坏性分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要做好防治病毒技术,首先要认清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行为机理,为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

病毒的主要特点有:刻意编写、人为破坏,自我复制能力,夺取系统控制权,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预见性。

使计算机病毒发作的触发条件有利用系统时间作为触发器,利用病毒体自带的计时器作为触发器,以及利用计算机内执行某些特定操作作为触发器。被病毒使用的触发条件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由多个条件组合触发。大多数病毒组合条件是基于时间,再辅以读写盘操作、按键操作以及其他条件。

另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攻击对象趋于混合型、反跟踪技术、增强隐蔽性、加密技术处理以及繁衍不同变种的特征。

典型的病毒运行机制可以分为感染、潜伏、繁殖和发作4个阶段。其中 感染是指病毒自我复制并传播给其他程序

潜伏是指病毒等非法程序为了逃避用户和防病毒软件的监视而隐藏自身行踪的行为

繁殖是病毒程序不断地由一部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进行传播的状态

发作是非法程序所实施的各种恶意行为

病毒破坏行为可以归纳为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文件、攻击内存、干扰系统运行使运行速度下降、干扰键盘、喇叭或屏幕、攻击CMOS、干扰打印机、网络病毒破坏网络系统等。

反病毒涉及的主要技术有实时监视技术,自动解压技术,全平台反病毒技术。 病毒的防治主要依赖以下三点

1、 建立、健全法律和管理制度

在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计算机病毒攻击、破坏的条文,以制约人们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凡使用计算机的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蓄意制造、传播病毒的事件发生

2、 加强教育和宣传

大力宣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普及计算机硬、软件的基本知识

加强软件市场管理,加强版权意识的教育,打击盗版软件的非法出售 要严格控制病毒的研究和管理

3、 采取更有效的技术措施,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软件预防和硬件预防两种方

式。其中软件预防是指采取病毒预防软件来防御病毒入侵,如安装病毒预防软件,防止感染病毒;硬件预防是指采用防毒卡硬件来防御病毒入侵。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措施:系统安全、软件过滤、文件加密、生产过程控制、后备恢复等。

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防病毒软件。但是用防病毒软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一旦有新的计算机病毒出现,防病毒软件就要被迫相应地升级,所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根本还是在于完善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构筑防病毒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化被动为主动、全方位保护、技术管理双保险、循序渐进部署适合的防病毒体系。

篇五:MIS管理信息系统

名词解释:

1. 系统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标而

存在的集合

2.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诺兰曲线是一条波浪式的曲线,它反映了

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3.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4. 关键性资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支持性资源: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使用和消耗的资源

5. 功能/数据类矩阵

功能和数据类都定义好之后,可以得到一张初始的功能/数据类表格,表达功能与数据类之间的联系

6.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又称作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环境和现有条件下,某个项目投资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7. 业务流程图及基本符号

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数据流程图及基本符号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存储和加工情况

8. 第一范式(1NF)

在一个关系中,消除重复属性,且各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

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关系中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的每一部分

第三范式(3NF)

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二范式,且关系中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只直接依赖于主关键字

9. 数据字典

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加工)和外

部实体这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10.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又称为数据项,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某些数据元素与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数据流: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是处理功能的输入和输出

处理功能:处理功能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功能加以说明

数据存储:是指在系统中应该保存的数据结构以及具体的数据内容

外部实体

向系统发出或接收信息,一般来说,它不受系统的控制,系统不能改变它的结构和固有属性

11. 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是指系统的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响应时间

12. 系统的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事务的个数

运行时间:是指在批处理状态下,系统运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响应时间

是指在联机处理状态下,用户在终端上向计算机发出一项请求,到计算机在终端上给出回答所

13.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正常运行时对外界各种干扰的抵御能力

有效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可修改性:是指修改和维护系统的难易程度

通用性:是指同一软件在不同组织的可应用程度

实用性:是指系统为用户提供所需要信息的准确程度、操作的简便性、输出表格的实用性等

14. 系统结构图

是一种重要的图形工具,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系统的层次结构关系,还反映出模块的调用关系和模块之间数据流的传递关系等特性

15. 事务分析:就是对事务型结构的数据流程图进行变换,从而导出标准的结构图的一种方法。

变换分析:将较低层的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结构图的一种方法。

16. 逻辑输入

从物理输入端开始,沿着每一个由数据源传入的数据流的移动方向进行跟踪,逐步向中心移动,直到数据流不再被看做系统的输入为止,这时它的前一个数据流就称为逻辑输入。

逻辑输出

从物理输出端开始,逐步向系统的中间移动,直到找到离物理输出端最远的,但仍可看做是系统的输出的那个数据流,即为逻辑逻辑输出。

中心变换

指位于逻辑输入与逻辑输出之间的处理功能。

17. 模块

为完成某一功能所需的一段程序或子程序;或指能由编译程序、装配程序等处理的独立

程序单位;或指大型软件系统的一部分。(参见百度)

18. 结构图的深度:系统结构中的控制层数

结构图的宽度:系统的总分布,即同一层次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19. 模块的耦合:模块的耦合性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指标

模块的内聚

模块的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它描述了一个模块其功能专一的程度

20. 模块的扇出:表达了一个模块与其直属下级模块的关系

模块的扇入:表达了一个模块与其直属上级模块的关系

21. 系统处理流程图:反映各个处理功能与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

22. 代码

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

校验码

为了确保输入的正确性,有时有意识地在代码结构中增加一位或两位校验位,从而形成代码的另一个部分

23. 测试

就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于开发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系统

调试 :又叫排错,是在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才开始的工作

24. 黑盒测试

如果已经知道了产品应该有的功能,可通过测试检验是否每一个功能都正常使用,这种测试称作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

如果已经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通过测试来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工作,这就是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测试。

25. 系统转换:又称为系统切换,是指旧系统向新系统的过渡

26. 直接转换:在某一确定的时刻,停止旧系统,运行新系统

并行转换:又称平行转换方式,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利用旧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分段转换:又叫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向导转换法,是第一、二两种方式的结合

简答:

1. 一般系统的组成部分

输入、处理、输出、控制、反馈、边界

2. 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整体目标性、层次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突变性、开放性、相似性

3. 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数据、人、过程、软件、硬件

4.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是融合人的现代思维与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强大的处理存储能力于一体的协调、高效率的人机关系,计算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辅助管理的工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为人的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观点

1)人机系统

2)能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

3)集成化

4)社会技术系统

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资源分配

2)系统开发: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实施

3)系统运行与维护

4)系统更新

功能

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辅助决策

特点

1)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

2)MIS主要是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问题为主

3)MIS主要考虑面向管理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任务

4)MIS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益,而不仅仅是效率

5)MIS是一个数据驱动性系统

作用

1)数据处理功能 2)预测功能 3)计划功能 4)控制功能 5)辅助决策功能

6.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及优缺点 方 式

特点比较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包

分析和设计

力量的要求 非常需要 不太需要

不需要

困难

多 逐渐培养 需要 较容易 较少 少量需要 少量需要 困难 较少 编程力量要求非常需要 系统维护难易容易 开发费用 少

说 明 开发时间 省事,开发费用要有选择,即使符合比较适用,必须多,需要业务 单位实际,但仍有部要有用户参加 人员的密切配合分接口问题

7.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偏差

2)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条件不完全具备

3)没有一整套的规划方案

4)系统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

5)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把握不准

6)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落后

7)开发方法选择存在问题

8.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基于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等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一般过程

1)系统总体规划与可行性分析阶段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运行管理和评价阶段

特点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假设是预先定义需求的策略

2)使用生命周期法,项目的参与者之间往往存在通信鸿沟

3)生命周期法使用的基本技术是结构化分析(SA)和结构化设计(SD)技术

4)用户需求的变化往往造成系统结构的较大变化,从而需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实现这种变化

5)系统分析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采用的工具不同

6)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过于耗费资源,缺乏灵活性

优点(自己总结)

缺点

1)主要缺点是过于耗费资源,缺乏灵活性

2)其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都比较差

3)需要花费很大代价

适用范围

特别适合于开发那些能够预先定义需求、结构化程度又比较高的大型事务型系统(TP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适合于开发信息需求不明确的系统。

9. 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实验性的、简单的小型系统,称做“原型”,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开发人员依据用户提出的评价意见对简易原型进行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不断地反复修改、直至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较为理想的管理信息系统。

一般过程

1)识别基本需求

2)构造初始原型

3)使用和验证原型

4)修正和改进原型

5)判定原型完成

6)生成文档并交付使用

特点

1)系统开发效益高

2)系统适用性强

3)系统可维护性好

4)系统可扩充性好

5)易学易用

优点

1)原型法的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2)使用原型法开发系统周期短,成本低

缺点

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标准,难以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2)对系统开发环境要求较高

3)用户很早就看到原型,错误认为它就是新系统,因此用户往往缺乏耐心,出现急躁情绪

4)开发人员很容易潜意识用原型取代系统分析

5)运行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适用范围

1)原型化方法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处理不稳定,需求常常变化

2)规模小,不太复杂,而且不要求集中处理的系统

3)有比较成熟借鉴经验的系统开发

4)用于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最终用户界面

格林豪泰mis系统

10. 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1)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前提条件

2)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纲领

3)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保证

4)总体规划是系统验收评价的标准

任务

1)从系统的全局出发,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2)在总体上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3)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提出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4)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提出整个系统的建设概算。

步骤

1)确定项目 2)准备工作 3)调查研究 4)定义企业过程 (业务过程、管理功能)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