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清徐的东湖的四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2:00 作文素材
清徐的东湖的四季作文素材

篇一:东湖是我们清徐的一颗明珠

东湖是我们清徐的一颗明珠。

春天,湖面波光粼粼,游鱼嬉戏。岸边的垂柳发出了嫩嫩的新叶,微风轻轻地吹过,柔软的枝条扬起绿色的长发,婆娑的树影在水中忽明忽暗,东湖显得竟是别样的温柔美丽。

夏天,湖水变成了绿色。湖中的荷花在水中绽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要马上破裂似的!岸边的树木长得葱葱拢拢,形成了许多绿荫让人们纳凉。傍晚时分,东湖边挤满了人,有人在运动器材上锻炼身体,有小孩在湖边玩耍,还有的老人在旁边练剑……湖中喷出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喷泉。让人们享受着夏日独特的凉爽!

秋天,岸边的柳树退去了她的绿装,换成了金黄的礼服,一片片黄叶随风飘动,飘到了湖面上,仿佛一艘艘即将远行的小船。湖边的游人也逐渐的变少了。

冬天,湖面上结了冰,孩子们就跑到冰面上,开始滑冰,可真像一条条欢快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等一场雪过后,湖面就变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洁白无瑕,阳光射来晃得连眼都睁不开。岸边已没有什么游人来观赏这冬日的景色,只剩下了变得光秃秃的柳树在陪伴着东湖。

东湖的四季是美丽的,我爱东湖!

篇二:关于清徐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清徐文化的调查报告

清徐,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蕴藏着灵气,充满着甜蜜。它西傍吕梁,东望太行,悠悠汾河水纵贯南北,孕育了清徐的文明历史;孕育了清徐的灿烂文化;孕育了清徐的优秀人才。

清徐古名梗阳,始建于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太原市的南大门。现辖5乡4镇1街道办,193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609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境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特产众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当代歌唱家郭兰英唱红大江南北的山西民歌中“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即为其例。清徐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山西省首批命名的13个小康县之一;也是被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先进文化县。“葡乡醋乡鱼米之乡,泉城湖城文化古城”就是当今清徐形象的概况描绘。山西旅游演艺城、文源路、文源楼、怡心园、葡萄公园、东湖超市等的新建,更给清徐大地增添了无限的风光。如今,江雪生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买断葡峰山庄经营权后,及早策划,多方接洽,与众多旅游公司签约合作,使农业生态示范游再起波澜;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成功承办“山西诗词学会清徐文源楼笔会”,引得文人墨客赋诗作画,极尽赞美之词,企业文化得到提升,无形财富聚增;山西兴华艺术学院慧眼独具,将“三国城”这块落魂的风水宝地变成为贯中艺术城,搞起了民间文化特色游……

葡萄 清徐素有“葡萄之乡”美称。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

自汉朝”的说法,葡萄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晋阳籍诗人王翰著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不朽诗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写的《葡萄歌》中有“自言吾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的诗句赞美清徐葡萄及葡萄酒。上世纪50年代,清徐葡萄已与新疆吐鲁番、河北宣化、安徽萧县并列为全国四大葡萄产地。

清徐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传统品种有龙眼(红葡萄)、黑鸡心、瓶儿、牛奶、玫瑰、玛瑙、零丹、西营等。引入的品种有粉红太妃、巨峰、葡萄园皇后、保尔加尔、无核黑、红地球、白香蕉等,现品种已增加到160多种。每到秋天,满山遍野都是满架的葡萄,颜色非常鲜艳,有红葡萄、有黑葡萄、有紫葡萄、有绿葡萄、还有粉红的。葡萄形状也各式各样,有的圆圆的,像玻璃球似的;有的长长的,像牛奶头似的;还有椭圆的……随便摘一颗放到嘴里,酸甜爽口,好吃极了。清徐葡萄粒大、色艳、肉厚、味甜,还含有钙、磷、钾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即可生食,又可加工,为酿造、鲜食兼用品种。多食葡萄有消食、消热、凉血等功效,可治疗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高血压等病症。清徐边山果农有的拿葡萄当饭吃,而且吃葡萄不吐皮和籽,他们说皮有营养,籽能治病。多吃葡萄的果农,无论男女老少个个体格健壮。

马峪乡西梁泉村,现在存活有最老的葡萄,树龄约600年,主蔓有水桶粗,单株产量500公斤,被称为“山西葡萄树王”。目前,全县葡萄面积已发展到25000余亩,总产量达11000多吨。清徐

葡萄品质优良,销路广阔,鲜葡萄以省城太原销量最大,部分通过商贩,利用飞机、冷藏车等贩往长沙、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销售。近年来,采用冷藏库进行贮藏,一直到翌年4月,届时消费者仍能品尝到颗粒饱满、水分充足、鲜艳美观、酸甜可口的葡萄。清徐县葡萄酒厂生产的系列葡萄酒,色泽透明,无浑无淀,芬芳新鲜,清凉爽口,甘甜适润,回味绵长。红葡萄酒为省优产品,是宴请佳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干白葡萄酒,1997年在法国巴黎获国际金奖,出口美国、日本及港澳地区。

每年金秋9月,清徐漫山遍野,绿树成荫;葡萄架下,凉风习习。泉水涌溅,如琼浆,似碎玉。蝉鸣树巅,鸟唱枝头。庙会佳节,远近百姓,络绎不绝,纷至沓来。观戏台前,人头攒动,欣赏晋剧悠扬曲调;葡萄架下,熙熙攘攘,亲朋好友,来归聚会,品尝清徐各种葡萄。近年来,清徐县政府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葡萄文化节。在葡萄长廊,游人可采摘,尽享葡萄美味,沿途经环翠亭、望湖亭、葡云亭等景点;山庄小院内传统农具、生活用具、乡土童玩,使人尽情体验农家风情;书画展、摄影展,使人领略葡萄文化的浓厚底蕴;荡秋千、榨葡萄汁、磨玉米、摊煎饼等互动游戏,更使人流连忘返。

醋 山西人素以善制醋、爱吃醋而闻名,清徐人更甚。醋也叫醯,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古代周朝时期即把管理酿造醋的官叫“醯人”。外地人将山西人称为“老西儿”,这“西”就是古字“醯”的谐音。古代把醯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足见山西酿醋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和品种之多。在众多的山西醋中,“唯梗阳(今清徐)醋最佳”。民谣云:“自

古酿醋数山西,山西酿醋数清徐。”“山西陈醋清徐造,清徐陈醋盖了帽。”早在300多年前的清朝初期,清徐生产的山西老陈醋,就以“天下第一醋”的美称享誉神州大地。

从1981年起,清徐酿醋企业的科技人员,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人们对食醋需求多样化的信息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研究和开发了许多食醋新产品。有辣味老陈醋、蒜味老陈醋、五味醋、枸杞子醋、健脑保健醋、美容保健醋、儿童保健醋、苦荞保健醋;还有适合内蒙、东北等消费者口味的熏醋、大曲香醋;适合湖南、四川人口味的麻辣醋;深受我国南方和国外消费者喜爱的白醋等。

清徐是闻名全国的山西老陈醋正宗产地和发祥地,老陈醋的酿造技术在全国独具特色,品质优良而居中华四大名醋之首。其特点色泽黑紫透亮,醋香浓郁,纯正柔和,绵酸适口,后味余长,久存不霉、不变质。其功能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全天然调味品,而且不还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具有良好的开胃、养肝、醒酒、消食以及解鱼、虾、蟹、疥诸毒的作用,且能预防感冒、溶钙软骨、消肿除疮、止痛安神、散瘀血、治黄疸、驱蛔虫、抗衰老,防治高血压、皮肤病、肝炎、糖尿病、风湿痛、头皮瘙痒、脱发、痢疾等,还有很好的防癌治癌作用。据调查,凡在清徐各醋厂工作过多年的工人,一年四季极少伤风感冒,更无一例患癌症者。

目前,清徐共有酿醋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全县醋的年产量超过5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

成为清徐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形成了老陈醋、陈醋、风味醋、保健醋、熏醋、白醋、精品醋7大系列60多个品种,不断满足着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清徐食醋产量之大、花色品种之多、市场占有率之高,在国内首屈一指,成为中国的食醋之都。

东湖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东湖这个天然湖泊已居清徐县城中心,它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喧闹城市中一方幽静诱人的游览休闲胜地,是清徐人的骄傲。

东湖水面525亩,南北长710米,东西宽520米。水深平均3米,最深处4.5米,湖底为锅状形。该湖水清面广,水质良好,游鱼嬉戏,风景秀丽。东湖平静时,宛如明镜,能清晰地倒映出蓝天、白云、绿树、青山;遇大风时,四周蒙蒙,波涛汹涌,翻腾的波浪冲击湖岸,发出阵阵响声。春天,湖边柔嫩的小草,冲破大地的阻力,露出嫩嫩的绿,亲吻着多情的土地,东湖显得那样俏丽多姿;夏天,一颗颗挺拔的垂柳树静立湖边,微风吹过,柔软的枝条扬起绿色的长发,轻佛着人们的脸旁。婆娑的树影,在水中忽明忽暗,东湖显得那样温柔美丽;冬天,湖水结冰了,中老年人在湖边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孩子们在湖中滑冰,强身健体,东湖显得那样宁静端庄。民国初年,清源县县长续思文曾赋诗一首:“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唯有清源入画图。”

有400多年历史的东湖处处勃勃生辉,给清徐人带来无穷的欢

篇三:美丽的东湖

美丽的东湖

我的家乡在清徐,它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这里空气清新甜润。虽不比杭州西湖妩媚动人,却也别有一番韵味。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东湖了。东湖的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到湖中自由自在的鱼儿,东湖的水静得就像一面镜子,东湖的水绿得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春天,边的柳树发芽了,柔嫩的枝条垂在湖面,微风中摇曳的枝条又像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使人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湖中,成群的小鸭子在嬉戏、玩耍,泛起层层涟漪,就像湖面上盛开了朵朵鲜花,美不胜收!

夏天来了,湖水碧蓝碧蓝的,常常泛起波纹,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撒了一湖的碎银。倘若起雾的时候,东湖就像人间仙境,又像蓬莱仙岛,又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用白色的面纱挡住了她那迷人的脸庞,如梦如幻,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湖边许多钓鱼爱好者撑起了各式各样的太阳伞,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湖中倒映着的人影、树影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天,东湖在秋风婆婆的抚摸下,紧蹙眉头,随风飘落的树叶像一只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湖面上,随着波纹时起时伏,像在随着旋律舞蹈的小天使。

到了冬天就更不用说了,东湖结冰了,远远望去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闪闪发光,吸引了无数的水鸟驻足观赏。冰面上,淘气的孩子们随心所欲地滑着、叫着。喊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动人的乐曲。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我爱东湖,更爱家乡。

篇四:清徐东湖 都沟石窟 葡萄采摘一日游(1)

清徐东湖 都沟石窟 葡萄采摘一日游

行 程:

早8:00从太原天龙大厦乘旅游车,车程1:30到达美丽的醋都 葡萄之乡清徐。沿着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闻着葡萄的清香进入 葡萄生态园区 ,品尝、采摘(两小时)。然后,游览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都沟石窟岩香寺(千佛洞)领略石刻艺术,感受佛教文化一小时。中餐后,参观清徐的宝地“东湖” ,景色怡人的 怡心公园 ,具有清徐特色的葡萄长廊 ,拍照留念,带着

愉快的心情、丰硕的果实结束行程,返回太原。

接待标准:

一、旅游车费

二、门票

三、导服

四、旅游责任保险 意外险

五、中餐自理

景区介绍:

清徐葡萄的特点是:皮薄、粒大、肉厚、糖分高、味

道甜。色彩美丽鲜艳,主要有白、紫、黑三色。葡萄品种

主要有龙眼、玫瑰、屏儿、牛奶葡萄、美人指、白鸡心等,

大串大串的葡萄,青翠欲滴、紫中透红、晶莹剔透。

都沟石窟岩香寺(千佛洞)开凿在屠谷山的山壁

上,其摩崖石刻造像,艺术价值极高。雕凿之精细、

着色之艳丽、造型逼真是其它石窟无法与之媲美的。

千佛洞的千佛则镌刻在四面窟壁上的佛龛内,窟壁四

周布满小佛龛1200余尊,均以莲花缠枝相连,它的石

刻艺术作品处处体现出淳朴、丰满、俊美、活泼的唐

代风格,至今色彩绚丽,金碧辉煌。

联系人:庞耀武 联系电话:13903462112

郭志仙

1(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清徐的东湖的四季)3633451848

篇五:东湖

新华网太原5月7日电(记者燕雁、晏国政)武荷花一边洗菜,一边和邻居唠

家常,手中的大葱在泉水的浸润下显得愈发翠绿。“快有十年没来‘不老泉’

里洗过菜了。”武荷花感慨地说。最近让她惊喜的是,村里有两口泉眼流淌出

清澈的泉水。

今年56岁的武荷花,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平泉村的村民,她说的“不

老泉”是村里一口古老的泉眼,相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不老泉”旁的

水渠,一直都是村民们洗衣淘菜的好地方。

离太原市区不到40公里的平泉村,素有山西的“小江南”之称。地下水

丰富,泉眼遍布全村。平泉村因“平地生泉”得名。

在平泉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古稀老人庞正南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

里有泉水和自流井30多处,不仅能供给老百姓生活饮用,村里还依靠泉水发

展渔业,很多村民就靠着泉水发家致富。后来因为附近山上开采煤矿,地面下

沉,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从2003年起逐渐干涸。

“这两年,小煤矿都关了,环境变好了,泉水也就冒出来了。”庞正南说。

从去年8月份开始,村里断流十年的泉水又慢慢开始流淌,到现在已经有8处

泉水复涌,水量最大的一眼日出水量近千吨。

为此,庞正南还专门写了首诗:“古老平泉二千七,喜惊平地又涌泉。清

泉不老清见底,冬暖夏凉赛琼浆。不老池旁洗衣忙,平泉流碧美名扬。”

平泉村的变化是山西地下水位回升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受采煤破坏、用水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影响,山西地下水位曾以每年2到3米的速度下降,使

该省严重短缺的用水形势雪上加霜。近年来,该省大规模实施煤炭资源整合与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接连实施以35项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为核心的兴水战

略、汾河清水复流以及大水网建设等水利工程,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

大地表水用量,有效涵养地下水,全省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出现了止降回升的

可喜局面。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太原市则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划定禁

采区、开展关井压采,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与此同时,加快工业节水改造,

积极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受益

于此,2011年该市66个监测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2.21米,名列山

西第一。

在平泉村的几处泉眼旁,记者看到当地水利部门正在翻修水渠。武荷花说:

“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有了水,关闭多年的鱼池又可以重新开张了。”

塘冒着热气,溪流缓缓流淌。12月16日,记者在清徐县平泉村看到,断流10年再现涌泉的“清源水”正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涌出,该村村民赵爱虎的鱼塘里,三五成群的罗非鱼往来嬉戏,溪流旁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

初冬时节,三晋环保行记者团来到清徐县,得知省城经过连续几年综合治理,地下水位去年上升2.21米,居全省第一,该县著名的“清源水”源头所在地——清源镇平泉村已有4眼泉水在断流10余年后复流。

清徐县环保局李海瑛告诉记者,平泉村距清徐县城西北约3公里,地处大山脚下的边坡上,青银高速从村西边经过,村名因泉水自平地涌出而得名。据《清徐县志》记载,清徐古称清源就取自该泉水。千百年来,周边百姓引清源水灌田,可浇至县城西南10余里的柴家寨、油房堡一带。据上世纪70年代省水文队调研,该泉原流量每秒在0.2立方米到0.3立方米之间,水温恒定在24.5摄氏度。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2001年1月泉水断

流。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平泉村有泉水和自流井10余处,村里不仅有数百亩水稻田,还靠泉水发展了渔业,是清徐有名的 “鱼米之乡”。记者前往该村,数十个废弃的鱼塘默默诉说着当年养殖业的繁盛。泉水复流后,村民苏玉珠、王宝发等人捷足先登,开始重操养殖旧业,赵爱虎不满足今年的两个鱼塘,准备明年把以前废弃不用的两个鱼塘修好,再多养两池鱼。

复流的4眼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不老池”和“水巷”。村民们说,“不老池”刚复流时,流量细小,只能洗洗袜子,现在水量增大了,洗床单、被罩都没问题,虽然家里都通了自来水,但泉水水温恒定,冬天一点也不冷,大家还是喜欢像从前一样边洗衣服边聊天。(记者张隽波)

清澈、甘甜,70岁的庞振南老人捧起泉水痛快地喝了两口,这一幕发生在清徐县清源镇平泉村,时间

是7月3日上午9时。

平泉村因泉水自平地涌出而得名,一度有“江南鱼米乡”的美誉。如今,昔日有“小晋祠”之称

的平泉村清源水在断流10年后再度涌出,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平泉村的泉水就是甜

平泉村位于清徐县城西北约3公里处,地处西边山坡上,背靠中隐山,面对晋中平川,就建在山

前冲击扇上。据古县志记载,隋开皇十六年(597年),梗阳改制时,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改名清源。

“清源水即指平泉的不老泉,这是清源的胎记。别看我们村不大,可至少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而平泉是清源水的源头,因泉水自平地涌出而得名,清代以前的清源古城八景之一"平泉流碧"就在平

泉村。”庞振南告诉记者。庞振南自上世纪80年代起担任平泉村的村干部,说起平泉的历史和泉水,

他如数家珍。

走在平泉村的田间小路上,庞振南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我们村里泉水的历史可是悠久了,

我出生那年,我家的院子里就出现了5处泉眼。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经常和我说,晚上听到院子里有

响动,出来一看就有泉水从地上冒出来,水特别大,就象熬开锅的稀饭一样。父亲就在水缸底部打个

眼儿,把泉水聚在缸里。那时候,家家户户吃的都是这泉水,心里头可美啦!”

不多时,记者与庞振南来到位于村中心的“不老池”前:用条石砌成的八角井深8米,清澈的泉

水沿着河渠哗哗地向外流动着,几名村里的妇女正挤在宽约半米的水渠两旁洗衣服。“张婶,你孩子

今年考到哪个学校啦?”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唠着家常。

从过去到现在,“不老池”一直是村民们固定的洗衣坊。

由于“不老池”较深,而且池底发暗,泉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凉意。

但庞振南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的疑问,“平泉村的泉水都是22℃的温泉,冬天洗衣服时还冒热气

呢,可以说夏天凉,冬天不冻。”

位于村东低洼处的“水巷”老泉是此次村中7眼复流泉中目前出水量最大的一眼,2003年断流前已有上千年历史,如今最大日出水量近千吨。“水巷”老泉复流后,水利部门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池塘,

塘中泉水清澈,如今成了村里孩子们嬉戏的天堂。泉水断流凉了村民心

上世纪70年代,平泉村想着利用水资源做些文章。经过清徐县水利局开发,先后打了7眼自流井,

深74.2至352米,日出水量115642吨,水温在20℃至25℃,灌溉土地10500亩。

此后,平泉村共有泉水和自流井30余处,村民的生活与泉水息息相关。“咱村里最好的就是这泉水,可2003年说断就断了,一点水泡泡都没有了。”几名上了年纪的村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村民分析说,泉水断流可能与当时附近一些小煤矿的过度开采有直接关系,私挖滥采影响了地下

水资源。2003年,平泉村仅存的3眼泉水断流。

与平泉村村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泉水断流,彻底搅乱了村民们正常的生活习惯。

“我们这里"平泉"的发音和"贫穷"差不多,泉水断流后,有些人就说没泉水的"平泉"就剩下个"

贫"了,干脆改名叫"贫村"吧。”庞振南说。

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可平泉村村民对没有泉水的生活极不适应。最简单的就是连个洗衣服的地方也没有了,虽然家家都有自来水,但在“不老池”旁洗衣服已经成为村民世世代代沿袭的生活方式。庞振南说:“冬天大家都窝在自己家里洗,村里每到过年的时候就开泵,大家才能聚在一起洗。”

除了洗衣服,浇地更是成了大问题。原先平泉村的泉水流经村里各处,引渠浇地非常容易。泉水

断流后,只能用水泵抽水浇地,可张家开泵浇地,李家就的等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泉村是清徐有名的“江南鱼米乡”,村里不仅有数百亩水稻田,并且建起了水电站,能满足全村照明之用。“我们这里水质好,种出来的大米味道比晋祠大米都香。”回忆起

昔日的情景,村民们的脸上浮现出了向往。

泉水断流也断了村民们的财路,水稻没法种,渔业不能继续,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1200余人的村子就剩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最少时都不到一半人。“没有了闻名乡里的泉水,生活质量差了,村里的小伙子连个媳妇也说不上。”庞振南说。平泉村期待“泉满仓” “平泉村依山傍水,山明水秀,村中温泉喷玉,流水潺潺。村后山峦起伏,草莽仓仓,村依山势而筑,家家宅依青山,户户门临绿水,不仅山水秀美,且有多座寺庙、阁楼点缀,既极具园林风情,又饱含文化神韵。”这是史书对平泉村

的记载。

随着省、市、县转型发展,整合关停小煤矿,修复生态、涵养水源,地下水位回升,平泉村的泉

水从去年6月陆续复流,这让村民们又看到了希望。

曾经有着“小晋祠”之称的平泉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有山、有水、有粮、有果、有鱼??富裕的生活让附近的其他村很是羡慕,大姑娘都争着往平泉村嫁。“那时,葡萄、杏、梨等水果卖到了全省。村里依靠温泉水发展了渔业,从娘子关引进了罗非鱼鱼种,养鱼的村民一年挣

个十几万元没问题,几十亩鱼塘还吸引了很多的垂钓客。”庞振南说。

正在“不老池”前洗衣服的村民王建红就是因为仰慕平泉村的泉水,17年前嫁到了这里的。“那时平泉村的泉水可出名啦,我嫁过来时人们都羡慕,遗憾的是泉水断流了10年。”王建红笑着说,“不老池”刚刚复流时泉水极细小,最多能洗个袜子,这两个月水量慢慢增大了,连羽绒衣都可以洗,大

家又可以像以前一样边洗衣边聊天。

“泉水复流是件大好事,如果持久性更好一些,我们会考虑利用泉水发展水产业,鼓励有兴趣的村民投资,提升全村的经济实力。”平泉村村长陈威宁说。站在“不老池”边,庞振南即兴赋诗:“古老平泉二千七,喜惊平地又涌泉;清泉不老清见底,冬暖夏凉赛琼浆;不老池旁洗衣忙,姑娘媳妇笑

开颜;有识之士保护它,平泉流碧美名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