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合肥北城新区未来规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39:52 体裁作文
合肥北城新区未来规划体裁作文

篇一: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美丽的巢湖我的家

区划调整之后的新合肥将如何构建新的战略发展规划?这个令无数市民关注的话题今天终于正式揭晓了答案。继滨湖新区沿湖岸线设计方案和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之后,合肥市规划局今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并授权本报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未来新合肥的发展蓝图已经跃然纸上,相信许多市民将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规划方案面向全球招标

经国务院同意,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公布。地级巢湖市“一分为三”,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管辖。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形势变化,合肥市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来构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向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环抱巢湖,依山傍水,总面积达到11433平方公里,这就是区划调整之后的合肥。全新的“大合肥”将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巢湖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未来新合肥怎样探索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新路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合肥市规划局去年下半年组织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招标工作,这也是继滨湖新区沿湖岸线设计和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之后,第三次面向全球招标的合肥城市战略规划方案。本次战略规划是在对环巢湖地区生态功能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2011年12月25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对符合报名条件的22个联合体共70家设计单位初选出八家单位入围设计单位,12月28日报市规委会审议确定五家设计单位正式开展规划编制;2012年4月20日至22日,市规划局会同市招管局,组成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为组长的15人专家组完成对投标方案的专家评审。4月23日,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各设计联合体规划方案汇报。今日,五家入围方案终于正式揭开了面纱。

发展蓝图期待你的声音

本次规划方案涉及合肥城市发展目标、巢湖生态保护目标、合肥旅游发展目标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为未来合肥的发展绘制了全面的蓝图。入选的各个联合体设计单位均具备规划、旅游、

水利、环保等设计资质;既有国内最为权威的科研机构,也有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既有国家级规划编制单位,也有对现状相当熟悉的本地设计院。

合肥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每一位合肥市民息息相关。为了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打造阳光规划,合肥市规划局开展《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国际招标方案公众参与活动,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对五家方案进行投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投票的市民也有机会获得奖品(详情请见征求意见表)。此外,欢迎市民与本报联系(电话:0551-4249586,电子信箱:dfyuting@126.com),对未来合肥的城市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你的宝贵意见未来也许就能改变合肥的城市形象。

城与湖,于斯“合”而为一,唯美“肥”润天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合肥,将是一个充满绿都魅力、创新活力、在国家战略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是一个文化特色更加鲜明,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秩序更加安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蔡桂林本报记者俞霆

注:

1.本次公众参与活动在合肥市政务中心阳光大厅、合肥市阜南路51号规划展示厅、巢湖市、庐江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等政府展厅和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市规划局门户网站等网站同步举行,现场活动时间为5月3日-5月17日,欢迎前往参与。

2.本次公众参与活动举行抽奖活动。随机抽取一等奖100名,奖励约500元奖品一份;二等奖300名,奖励约300元奖品一份;三等奖500名,奖励约200元奖品一份;纪念奖2000名,奖励约30元奖品一份;另设组织奖10名。

3.征求意见表请于5月18日前寄往合肥市阜南路51号友谊大厦10楼市规划信息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0551-2675372,有效问卷必须将五家方案排序全部填写。

方案1

新合肥构建“1331”新格局

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规划方案认为,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使得未来新合肥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并提出远景规划形成合芜马铜中心城市群,根本上改变安徽区域联系离散的格局,从而令合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合肥应在长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中部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又一中心城市。

合肥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该方案对合肥的建议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该方案还提议合肥城市规划应从“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实现“城湖联动,多元发展”。同时还提出了“两城映十镇”的合肥旅游新格局。

“1331”市域空间战略

方案提出“城湖联动,多元发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其中,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最后的“1”指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打造“南淝河通风廊道”

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方案将以合肥城区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

方案着重提出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建议在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CBD商务中心,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合肥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

重组产业空间形成都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 “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对于未来合肥旅游发展规划,方案认为环巢湖地区大湖风光悠旷,温泉资源优质,皖韵村庄独特,可以通过功能和空间的创新利用,构筑“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两城”指的是合肥主城和巢湖市,“十镇”指的是环绕巢湖周边的三河、白山、盛桥、槐林、散兵、中垾、烔炀、黄麓、中庙、长临河等十镇。在合肥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辐射带动下,把三河、白山、散兵、中垾、中庙、长临河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把盛桥、槐林、烔炀、黄麓建成四个田园风貌小镇。在发展时序上:近期在都市区带动下,重点优化中庙、三河,打造长临河;中期在巢湖市带动下,重点发展中垾、散兵。

滨湖对于人类有着内在的吸引魅力,人类对大湖更是充满着偏爱和向往。方案建议合肥树立“大湖绿都·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巢湖时尚休闲运动等旅游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目标。

篇二:合肥北城将迎来更多开发商入驻 带来新一轮区域升级

合肥北城将迎来更多开发商入驻 带来新一轮区域升级

北城的交通一向被市民所诟病,也在心理上给合肥人带来“偏远”的感觉,但现在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变。阜阳北路高架已于2013年9月1日零时通车,通过阜阳路高架,从北城世纪城到市府广场全线大约只要15分钟的时间,另外BRT4号线的规划已经出炉,待高架通车之后,也将有快速公交从市区直达北城。同时,未来合肥地铁5号线将经过北城,缓解交通压力。业内人士预测,交通及配套的改善,将使北城迎来更多的开发商入驻,给北城带来新一轮区域升级。

昔日价格洼地 今日楼市新宠

北城新区,正在渐渐摆脱价格洼地的“帽子”,成为开发商的新宠。

世纪金源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眼光独到的先驱,无论是北城世纪城还是滨湖世纪城,都成为版块启动的开山之作。后来,随着恒大、恒泰、北京城建、恒盛、融科、和昌等大鳄房企的纷纷入驻,北城新城逐渐崛起,繁华初露。而商业、交通等北城区发展中遭遇的短板,随着阜阳路高架的贯通、商业配套的引进,也将很快得到完善。

从前几次庐阳区土地拍卖会的情况来看,北城吸引了更多的房企入驻。2013年4月27日,融侨地产以520万/亩竞得庐阳226.65亩商住地,总价11.78亿,地面价7800元/平,溢价率高达92.6%。融侨此番拿地,标志着又一个大牌房企入驻北城,且地块就位于阜阳路高架出口不远处,可见当时拿地时就确信阜阳路高架通车将带来房价上涨。

时隔3个月,2013年8月8日,文一瑞泰以485万/亩的价格竞得庐阳区N1307地块,地面价7274.64元/㎡,溢价率86.54%。此举显示了文一集团对北城的信心,这块地也是文一集团继今年4月在政务区拿地之后的又一次出手。地块位于阜阳路高架西侧,同样也是看好了阜阳路高架带来的利好。

大牌房企纷纷入驻将带来北城新的区域升级

众所周知,地产开发对城市面貌的改善以及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目前,合肥城市建设中,商圈、居住圈甚至新区为数不少。它们为地产行业提供了可发展的基础,而房企通过大盘的集群效应和带动,又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业内专家告诉本站,名企名盘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区域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能就是几个大盘带动起来。因此一些楼盘的成功开发,将会促进市场繁荣,带动消费,促使整个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快速成熟。他还说:“现在的北城让我想到过去的上海的闸北和杨浦,二者板块非常相像。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浦东在发展的时候,闸北跟杨浦一点动静都没有,在上海人的意识中闸北和杨浦非常遥远,这点跟我们的滨湖和北城的关系非常像。但是就像当年进驻滨湖新区一样的,未来北城的发展空间很大。”

篇三:新合肥、新规划、新未来(韦雯改)

新合肥、新规划、新未来

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面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正亲历着这一变化带给我们的机遇与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倾心营造下,新合肥的城市面貌日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之所以称现在的合肥为“新合肥”,正因为她是相对于区域调整之前而言,翻开合肥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往日合肥的身影,“庐阳八景”是老合肥人的记忆。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合肥已呈现出别样的景致,我们可以根据近年来合肥商业繁华场所的更替来寻找合肥城市的发展历程,譬如,合肥从最初的城隍庙到三孝口、稻香楼等再到大钟楼、宿州路,不远的将来可能是政务区、滨湖等区域,从合肥人所熟知的地理信息中,能看出合肥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

现在合肥的发展定位是努力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到目前为止,合肥市大的城市框架已趋成型,辖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并进行了合肥行政区域战略性调整,特色区域成片发展;从发展方向上看,合肥近些年的发展一直在向西、向南、向东北角迈进,形成现如今的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湖新区和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区域,这些区域已成犄角发展之势,显现出一个城市多个中心,各区域之间相互呼应,共同发展的局面,进而确定了合肥市新的发展定位。

而规划对一个城市来说恰恰相当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呈现在图纸上的蓝图,更是在规划一个城市的未来。正因如此,规划师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要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不应盲目地模仿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案或者说是经验;要集思广益,斟酌再三,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宜居宜业的花园城市;要深入探索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努力寻求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新路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全局观念,做到有主题、有特色、因地制宜地做好做大区域划分;要优化大合肥的空间布局,使大小区域衔接有序、错落有致、梯度合理,并同时做好各个区域产业互补,平衡新老工业区之间的矛盾,使之相互促进,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达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共同构成现代大合肥城市规划发展的战略新方向。

在具体规划中,要立足于合肥城市发展的现状,结合自身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规划设计经验和自身所处的时代特点,走符合合肥城市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盲目规划、重复建设的老路,要继续抓住合肥市全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的优势,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创和谐。

新兴城市要发展新兴产业,拒绝牺牲环境带来经济的短暂繁荣,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利用自身科教基地的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发展道路,科技强省,科技创富。发展新兴产业,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做好老工业区改造升级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保护环境,从而实现旅游创收,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平共处。

前不久,合肥市规划局副局长闫雷雨先生在访谈中曾提到“明天的合肥什么样?”这一发问,相信不少人也在思考。目前,合肥市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建设时期,规划的各个区域都得以实现,巢湖部分地区也已划入合肥地界,区域进一步扩大,复杂的立体交通网更趋完善。一个个建筑、路网、绿化带及各类区域相继落成,由点、线、面共同绘制成城市宏伟的规划发展建设蓝图,可以说已经快步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

我对合肥美好的明天充满期待,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更加绚丽多彩!

时 间:2012-2-3

作者姓名:崔粲

性 别:男

年 龄:27

职 业:合肥百大集团

合家福超市采购员

通信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太湖路交叉口合家福购物广场3楼生鲜采购部

联系电话:15805606623

邮编:230001

E-mail:cuicanc@163.com

篇四: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合肥五大城市规划方案

“新合肥”将建成什么模样?日前,《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国际招标5个方案正式公示,就未来合肥发展接受公众意见和建议。从目前网上的投票来看,巢湖半岛方案得票最高。在该方案中,合肥将拥有一个巢湖半岛,这座半岛不仅仅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还将引领产业的发展,并有可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舟山新区之后,成为第五个国家试验区。

巢湖半岛方案目前得票最高(资料图)

经国务院同意,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公布。合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按照“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的思路,来构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向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针对“新合肥”面临的新机遇、新趋势和新的目标要求,本次战略规划是在对环巢湖地区生态功能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合肥市规划局组织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招标工作。

2011年12月25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对符合报名条件的22个联合体共70家设计单位初选出八家单位入围设计单位,12月28日报市规委会审议确定五家设计单位正式开展规划编制;

2012年4月20日至22日,市规划局会同市招管局,组成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为组长的15人专家组完成对投标方案的专家评审。4月23日,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各设计联合体规划方案汇报。本次《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为11433平方公里。

附:五大规划

方案一

“141组团”提升为“1331战略”;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和四个田园风貌小镇;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生态宜居都市。

根据该方案,合肥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将完善和提升,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即在“一心两带、环湖一体”的空间格局下,优化提升中心城, 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合肥都市区将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构筑 “双心两扇两翼”的功能空间形态,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方案建议构建生态网络巢湖,保护河口、圩地和湖滨等天然湿地,修复池塘、沟渠和农田等乡村湿地,建设污水净化型、雨水蓄积型和景观游憩型的城市湿地,上溯延展河流、小溪等河道湿地,构建由内向外放射、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的梯级湿地网络,恢复巢湖生态活力。

在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辐射带动下,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和四个田园风貌小镇;基于生态网络巢湖培育发展九龙攒珠第三空间示范区、画里乡村有机农业区和三河百塘源生态湿地等九个特色功能区,实现城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合肥要构建“一圈一核一区两带”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发八大旅游产品,塑造四大旅游品牌;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巢湖时尚休闲运动等八大引擎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目标。

方案二

打造“6+3”核心产业体系;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规划巢湖半岛旅游景观核;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该方案产业发展策略为优先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打造“6+3”核心产业体系。六大先进制造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家电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为:创新金融、旅游及科技论坛、航运物流。

该方案建议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即城区边缘之间30分钟到达,各城区内部任意两点之间30分钟到达。建设大合肥区域大外环,修建连接中心城区、巢湖半岛、巢湖市区、庐江城区之间的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三个城区的一体化;建设一条穿湖通道,连接巢湖南北两岸;中心城区加强快速路网建设,尤其要增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建设环湖大道,成为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大道;建设巢湖北岸交通走廊,加强巢湖市区与合肥城区之间的关系,这条交通走廊将连接城市外部交通网,延伸到南京、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地区,加强泛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区之间的联系。

旅游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三城、四区”的空间布局。一核蓄势:巢湖半岛旅游景观核。一环连通:环巢湖国家风景道。三城协作: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市、庐江县。四区联动:都市旅游板块、山地休闲板块、水上游览板块、乡村体验板块。

该方案还建议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方案三

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为核心的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巢湖水面力争承办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水上体育运动会;四大工程修复巢湖生态

该方案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在长三角区域层面、新合肥市域层面、环巢湖地区层面三个层次展开。

在长三角区域层面,规划立足于将新合肥建设成为长三角西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化新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力争在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六安、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在新合肥市域层面,规划将合肥主城区建设成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同时规划巢湖市为地区中心,实施与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战略。规划以削减巢湖流域入湖污染物为目的,实施部分产业向长丰、庐江境内流域以外地区转移的策略,力争将长丰、庐江建设成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城。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建设以信息电子、高端物流产业为重点的机场新城。在市域层面,规划以轨道交通为手段,引导新城发展。

在环巢湖地区层面,规划实施区域城镇化发展策略,重点发展以生态物流业为支撑的三河古城新市镇、以商务旅游为支撑的中庙新市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盛桥新市镇。三河古城延续徽派建筑风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中庙以儒释道文化为内涵,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汤池、半汤的温泉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温泉旅游目的地。巢湖水面宜开展水上休闲运动,力争承办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水上体育运动会。

方案提出规划必须以巢湖生态修复与保护为前提,为此需实施巢湖生态修复四大工程。

方案四

合肥未来城市发展实施五大战略;形成枫叶形空间发展形态;努力扮靓一座城、激活一湖水、沐浴三处泉、畅游五座山;实施“合肥环湖新区”建设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

该方案将建议新合肥未来城市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东进出海战略、合肥都市圈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共5大战略,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

合肥中心城区以建设合肥都市区为目标,继续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东拓北展,南控西进”的拓展方向,形成枫叶形空间发展形态,1个叶柄汲取巢湖营养、5大叶片支撑五大组团、6条主叶脉主导合肥空间拓展方向,枫叶形态代表新合肥的城市精神。

合肥应该实施“工业强市”、“旅游活市”战略,努力扮靓一座城、激活一湖水、沐浴三处泉、畅游五座山,到2030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12个,4A级景区3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建设

极品生态旅游景区2个,精品旅游景区5个,形成5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心融城、双核交辉、四区协调、十景团引领”的旅游开发总格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构筑5大国家级自主创新高地,5类自主创新平台,率先把合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智力密集区、国家科学创新城、智慧城和CEO城。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蓝天白云工程,

合肥北城新区未来规划

改善巢湖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建设环巢湖湿地保护带,做好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工程。

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导、以内河航运和航空运输为补充的陆路主导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确保战略规划落到实处,重点启动15大战略工程,包括把“合肥环湖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下塘重型制造业加工基地工程、通江达海战略通道工程、城际轻轨战略纽带工程、合肥组合港战略出口工程、机场迁建与再利用工程、引江济巢战略工程、郯庐断裂带沿线地区战略防御工程、巢湖管理战略工程、环湖各县市退出对巢湖水域直接管辖工程等。

方案五

打造江淮内河港群,加密高速公路网和轨道交通网络;实施安澜巢湖、活力巢湖、生态巢湖三大工程;办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

以“大湖城市、创新都会”为城市定位,该方案为合肥明确空间结构与布局。大合肥区域联动格局为一心一带四轴,即以合肥主城为中心,强力打造合芜马城镇密集带,作为省域发展的脊梁,同时向淮南蚌埠、安庆铜陵、六安和滁州四个方向轴向发展,带动皖南、皖北两大板块,对接南京都市圈,提高安徽在区域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区域交通体系构建为升级两港,加密两网,实现2小时沟通长三角中心城市,半小时连接合肥经济圈城市的目标。

通过“安澜巢湖、活力巢湖、生态巢湖”三大标志性工程,争取使合肥成为国际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示范。安澜巢湖:包括主城区和重要园区防洪排涝、环湖大堤综合整治、大型对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活力巢湖:包括引江济巢、引泉入城、江淮运河、滩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态水位调控等工程。生态巢湖:包括污染治理、河口湿地、生态岸线、防浪林台、候鸟天堂、鱼形小岛、观浪崖台等工程。

对环巢湖旅游发展,该方案策划为“一会、一巢、七大主题项目、三大综合体”工程(1173工程)。其核心吸引项目为一大盛会——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一座地标性创意建筑——未来巢,七大水主题项目——水生态:巢湖国际湿地示范区;水运动:巢湖国际水运动公园;水游乐:巢湖水嬉戏乐园;水师:1862淮军水寨;水城: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乡:三河古镇;水田:大圩创意农业休闲产业园。以及三大旅游度假综合体——创智新城科技度假综合体,半汤温泉科技养生综合体,和滨湖新区RBD综合体。

票选合肥五大城市规划方案 枫叶梦想方案超巢湖半岛居首

大合肥未来将成什么样子?日前,合肥五大城市规划方案揭开面纱,并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从目前网上的投票来看,枫叶梦想方案得票最高,超过巢湖半岛方案。枫叶梦想方案中,在中心城区上,合肥将形成一个五叶片的“枫叶”状;而在合肥向外发展空间上,近中期“东张”形成“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远期“西望”形成均衡的“★”形布局框架。

中心城

区上形成五叶片枫叶状

枫叶梦想方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体提出。本规划突出“新合肥” 和“双中心”两大主线,将新合肥总体发展定位为: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将其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自主创新基地;将其发展理念定位为:“巢湖生态城,科技创新城,绿色智慧城,现代国际城”。

篇五:滨湖新区规划

通江达海都市梦 今与巢湖一起飞

——起跑线上的滨湖新区

一、滨湖、通江、达海——都市发展的新图标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历了城区的数轮快速扩张,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2005年,合肥市已经发展成为建成面积22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4万的省会城市,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逐渐成型,日渐丰满。

城市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城区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城市发展的空间受限,资源匮乏,效率低下。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合肥城市的地位、作用,从而科学地规划合肥,合理地确定城市布局、有计划地控制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任务非常关键。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合肥?居皖之中、居巢湖之滨?,八百里巢湖碧波浩荡,是合肥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逐水而居,近可获生活取用之便,充分沐浴它给城市带来的灵气,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是合肥广大市民多年的梦想。

2002年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就下一步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战略规划研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提出了引湖入城的设想。2003年包河大道建成后,巢湖距合肥主城区不过10多公里,车程10多分钟,往滨湖方向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彰显合肥城市个性和特色?的构想。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求合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2006年初,把合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八届十次会议提出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合肥市向?141?布局扩展,即改造提升核心主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依托主城区,在主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方向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区——滨湖新区,努力实观合肥向?环城一滨湖一临江?的演变,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开敞式转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滨湖新区的规划范围为合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二环路以南、派河及巢湖以北区域,含包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区内人口约10万人。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约32平方公里。沿巢湖岸线约15公里。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众多水系分布其间。

二、建设滨湖新区的重大意义

1、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与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安徽及合肥发展所需。2006年,合肥市的建成区人口已达224万,城市的环境容量明显偏大。市区道路2809万平方米,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框架没有拉开,缺乏快速通道。当时,虽然包括三县在内只拥有27万辆汽车,但是拥堵状况非常严重。中心城区人口过度膨胀,社会事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化快速发展急需拓展新空间。这一切都是合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内生动力和迫切要求。

根据城市建设传统和现状、发展趋势,契合合肥都市圈长远的发展框架,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肥城区向南拓展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骆岗机场的搬迁已经摆上日程,此举为合肥主城区向南拓展扫除了一个重大的障碍。依托临巢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滨湖新区的建设规划,解决现有城市发展的弊端、同时发挥巢湖风景区建设和国家?十一五?期间整治巢湖这一重点工程的综合效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2、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提升省会城市形象,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重要举措。 沪、苏、浙两省一市16个地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和经济运作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新兴工业化地区之一。长三角同安徽、特别是同合肥之间、有着长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2006年,合肥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镇群发展规划。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其发展空间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之时。合肥作为长三角的近邻和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国际资本和长三角自身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前沿承接者。但由于自身辐射能力的不足,合肥没有发挥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将行政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经济优势。要成为东部与中西部相衔接的枢纽城市,合肥必须向长江靠近,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的分工和合作。通过滨湖新区这一重要载体,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形成环巢湖城市带和经济轴心,进而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圈,促进全省向心集聚格局的形成,实现辐射带动全省的目标。

3、开发滨湖新区是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目标的迫切要求。 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央继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从我国观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中部崛起,中央在投入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加强对中部的支持,特别将在政策和措施方面向中部倾斜,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部署,也将带动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合肥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畅达的生态滨湖新区,发挥其紧邻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掘自己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吸引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等各类要素集聚,加快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三、滨湖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分析

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滨湖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襟三河而带一湖——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川流其间,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是合肥城区中国土面积第一大区、水域面积第一大区、林木面积第一大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新区具有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包河产业园迅速崛起,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形势喜人。连续两年,包河工业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实绩在全市县区工业园区中名列第一。2006年以来,国风木塑、万总服装、百邦

产业园、韩国产业园、香港重钢结构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银联彩印、万联环保、安凯轻客等四个项目建成投产。规划中的南淝河集装箱码头也在新区建设。

2、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度富营养状况,东半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湖区主要污染指标仍然是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中,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和双桥河污染严重,水质为劣v类;兆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水质为Ⅳ类:裕溪河水质为Ⅲ类。环湖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区内集镇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2005年,合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3亿元,在27个省会城市中居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

3、当前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区的机遇分析

第一,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加速空间转移。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并向投资发展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在新世纪,我国经济也出现了由东南沿海先行地区往中、西部地区内移、扩展的趋势。当然向中西部转移可能只是制造车间的转移,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制造中心转移往往意味着市场的转移。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带来大量的优惠政策之外更带夹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在过去20年经历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以及长三角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重化工业、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对于合肥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运用国际流行的工业园和商务园模式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全球资本,一旦成功,可以在这一浪潮中快速崛起。滨湖新区正是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区域。

第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中国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同属于中部城市,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面临着中部六省诸多城市发展的严峻竞争,为自身的发展,合肥势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从经济发展的阶段上说,合肥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部崛起需要中心城市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合肥应该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成为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调整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第三,长江三角洲扩容的趋势。目前住长三角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企业总部和加工生产基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集群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比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群布局;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越的区位条件将使合肥成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近水楼台?。加之合肥科技资源丰富,水、电、土地等要素供给充足,制造、流通、人力等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国内500强企业中已有联华、华为、海尔、长虹、美的、华联、华源、伊利等在合肥投资。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长三角核心区域同周边腹地之间集聚和辐射的双重影响关系不断加强。长三角的辐射转移是合肥未来发展的依托,而区域发展形势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应该创造一种低商务成本的环境,吸引沿海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尤其是商

务、会展、旅游度假、创意、咨询产业发展方面,滨湖新区必将大有作为。

第四,合肥城市扩展的趋势。合肥正在实施的?141?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使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合肥正在浮现。滨湖新区正处于合肥东南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合肥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地区,也是未来十年合肥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撑下,滨湖新区将成为合肥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区域。滨湖新区的开发,也将十分有利于周边产业区域的发展。

四、滨湖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建设原则

1、发展目标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化滨湖城市的前沿阵地。把滨湖新区建设成合肥通过巢湖走向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水上门户。

2、定位

城区的目标和定位将决定城区的未来。合肥在进行滨湖新区建设时,首先应对新区的主要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由于合肥老城还在发展,所以滨湖新区更像巴黎新区,以吸收新增人口,避免老城过度发展为主要目标。新区与老城的交通必须紧密便捷。

第一、功能定位。滨湖新区据有省会城市的政治地位和滨湖的自然资源,这两大资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即行政办公和旅游功能。(1)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中心。滨湖新区建设应突出行政办公中心职能,从而带动行政咨询服务、商务咨询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和会展经济的发展。(2)重要的省级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滨湖新区建设应及时抓住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的机遇,在安徽省打造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凭借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建环巢湖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3)综合居住新区。滨湖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一定要做好其内部各类空间的自平衡,应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角度进行资源统筹,避免社会隔离观象。并通过环境整治,实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增加各阶层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发展多种经济来促进新城的健康发展。

第二、形象定位。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新区形象定位应围绕核心功能区,采取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来体观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新区建筑应采取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核心公共建筑群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城市轮廓,某些区域可结合旅游项目开发采用徽派的建筑型式。

第三、产业定位。建设新区不能光投入不产出,形成一个吞咽社会财富的黑洞。新区建设要有新产业的设计和布局,以此作为滨湖新区重要的产业更撑。新区的产业定位是,坚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高科技产业能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现水平,展示形象的主要领域。一方面要做强自身,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整体增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半径、扩大服务市场,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生产服务业:拓展创新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到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和省内大型企业的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和吸引已经到合肥落户的跨国公司和驻点企业在新区设立行政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等,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和科教资源优势,以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为途径,提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加速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建设和吸引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会展业:加快大型会展设施建设,整

合场馆资源,完善和增强会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策划和支持举办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全国性乃国际性会展活动,扶持发展会展企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休闲业:进一步拓宽领域,提升档次,大力开发滨湖生态度假、农家体验、林地休闲等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义城滨湖景区、大圩休闲体验旅游区、沿南淝河都市水景带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努力将新区建成区域性的综合旅游区,环巢湖旅游度假区和合肥市休闲中心。房地产业:发挥地处城市?上风口?和滨湖依水等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水岸、滨湖、林畔的房地产。加快生态型、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合理调整住房结构,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建立物业管理新体制,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有效的房地产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的建设,发展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以及连锁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网上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南淝河水陆联运港和物流产业园,形成全市最具特色的物流产业带。

(2)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观经济实力的重要领域。根据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新区工业将以包河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吸引具有较强关联效应和本土化倾向的企业,挖掘其技术管理优势。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业:从合肥目前的整体情况出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条件最为成熟,全市将形成一个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以一、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为基础,以各类现代物流企业、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支持的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新区的汽车产业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区可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些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智能仪表、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装备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合肥海尔、美菱、荣事达等名牌家电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企业。瞄准国际和国内内先进技术资本的转移,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新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他轻型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制品、家居装饰、印刷出版等行业,改造传统轻工业,注重生态环保效应、积极升级为都市型工业。

(3)都市型农业。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挖掘农业的旅游休闲、科教示范等功能,探索都市型农业的有途径,率先在全省走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的致富道路。生态农业:适应合肥居民消费需求,重点发展规模化的蔬菜、葡萄、水生蔬菜、瓠子、番茄、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养殖业水面,开辟综合养殖区和鱼鸭混养区。引导农业生态化和种植标准化,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观光农业:将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加快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一批休闲农庄,加强策划、包装和推介,扩大农家乐旅游规模,定期开展绿色文化节、荷花节、葡萄节等节事活动,集中打造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农业特色旅游产业。示范农业:充分利用大圩乡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建成全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开发区,扩大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规模,完善义城节水示范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努力建成为全省高科技农业的展示窗口、安徽农业大省的形象平台和农业科技转化的推广基地。

3、建设原则

滨湖新区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便是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在建设滨湖新区时,需要把握以下5条原则。一是妥善处理开发效益与生态关系:滨湖新区紧邻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对环境的保护是建设的首要原则,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二是特色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社会等特色环境要素,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区空间。三是整体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