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挑山工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2:09 字数作文
挑山工课文字数作文

篇一:小学语文十册教案21《挑山工》

课 题:21 挑山工

课 型: 精读

授课时间:5、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

能力目标:1.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2.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情感目标: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重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数:2课时

板书设计:

(是) (中) (的)

我需要它——画——挑山工——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课文(2’)

今天我们学习21课,(板书:挑山工)大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5’)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挑山工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20’)

四、布置作业(3’)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5’)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理解(25’)

(一)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再认真地读读书中的文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批符号把自己体会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学批注后,可主动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1.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1)我们先来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谁来读一读。

(2)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最佳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读读相关的段落,举例说说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从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自己的体会。

3.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挑山工又是怎样把这个谜揭开的呢?找出挑山工的话,认真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抓住“一个劲儿”体会: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捆绑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

他说的话里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有感情地读读挑山工说的话。

(四)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结合画面,动笔升华 (10’)

请你为课文中的这幅图画题诗或题词。

四、课后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并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不足:在感悟重点语句方面概括不是很全面的。

篇二:挑山工(课文)

高中汉语第六课《挑山工》教案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 能力训练点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写作和真实交际能力。

3.提高复述能力。

(二)德育渗透点

学习挑山工认准目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从挑山工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美,含蓄的美。

1.尽可能的查找关于挑山工的资料,便于理解课文。

2.观察我们身边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劳动中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美。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生动地讲述挑山工的故事或者表演挑山工的故事。

2.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获得对挑山工的全面的认识。 难点:

1.怎样让学生揣摩挑山工的话语中含有的意思。

2.怎样让学生体会挑山工的生活和胸襟。

3.怎样向普通的劳动者学习,学习什么。

三、教具准备

折尺、关于挑山工的投影片、画。

四、师生、生生互动活动设计

1.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自学生词语和新句型,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3.有感情朗读课文,生动地讲述挑山工的故事或者表演挑山工的故事。

五、教学步骤

阅读理解课文(一)

(一)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课文第一、二段的要求: 任务:①读懂每一句话,理解两段话的主要意思和表述层次。 ②掌握运用新的句型。

③熟练地朗读课文。

(二)阅读课文

1.小组阅读。可以是每个小组都读第一段,比赛看那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也可以是几个小组读第一段,其他的小组读第二段。要求读懂每一个句子,了解每一段说明的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轻声阅读或默读本段,边读边想挑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

B.小组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

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C.小组齐声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轻声阅读或默读本段,边读边想挑山工为什么总是跑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B.小组交流

挑山工课文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腾云驾雾”指什么?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C.小组齐声朗读第二段。

2.全班交流。

(1)各小组汇报课文阅读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

问题1:什么是折尺形走路法,书上是怎样表述的?

问题2:书上是怎样提出问题的?

问题3: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阅读本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 分别在什么地

方? 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2)“攀谈”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3)注意作者对那个挑山工外貌的描写,思考为什么要突出其外貌特征?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谈一谈,最后全班交流。

3.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3)敞开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光穿鲜红的背心,显出健美黝黑的肌肉(形容走热了,赞颂其身体的健美)

矮个子、黑脸(职业特征)——白牙齿(反忖其黑)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 为什么要以作者的话引出问题来?(作者对这个问题一直解不开,存在心里,有这个机会接触挑山工,当然要问他了;从文字上来看,这是作者安排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引出下面一段话)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着读。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 (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2)归纳一下,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谈谈对挑山工的话的体会:

(1)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2)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组讨论着读。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2.交流:

(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3)这个从登山中得出来的道理,上升到普遍哲理上来看,指什么?

(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只要踏实坚持做,就能够达到自己定的目标)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上述哲理。

(七 )学习第七自然段

篇三: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案

一、 教学目标

⑴ 、学生能准确读写生字词。

⑵ 、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通过熟读课文,学生能找到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以及登山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⑷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学习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⑴ 、通过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⑵ 、总结挑山工精神有哪些。

三、 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⑴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⑵ 、辅助工具:多媒体

四、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㈠ 、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句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的雄伟,而这雄伟高大的泰山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六千多级的石阶,而有人天天挑着重物从山脚到山顶,那他们是谁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挑山工》

㈡ 、文本分析:

⒈ 初读课文: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出来,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⒉ 字词句的学习:

① 、本课新词:胳膊、登攀、节奏、耽误、凿、黑黝黝、拘束、腾云驾雾、意味深长、憨厚。

② 辨析多音字

弯曲 曲折

曲 折

歌曲 打折了腿

挑子 解答

挑 解

挑战 解送

③ 、注意叠词的运用:光溜溜、沉甸甸、一甩一甩、干干

净净、黑黝黝、黑生生、玩玩闹闹。(找出文中更多的

叠词)

3、细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

① 、问: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登山? 分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原文进行作答。 明确: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

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

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

一次肩。

②、问: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为什么他们的速度

却不比游人慢呢?

分析:想想游人们是怎样登山的,挑山工能像游人那样

登山嘛。从课文中找到原话,并结合自己的理

解来作答。

明确:游人们虽然“走得快”,但是他们“在路上东看西

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而挑山工不像游人

“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他们“一步踩

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

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他们虽然慢,

但走长了就跑到游人前边去了。

4、精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①、全班齐读

②、分小组朗读,一组一段。

㈢、课堂总结: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挑山工挑着重

担斜行向上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半,速

度却不比游人慢。从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到他

们那种不懈攀登的精神呢?我们下一节课继

续。

㈣、作业布置:

① 、记住本课生字词,明天早自习听写。

② 、预习,总结挑山工精神。

六、 板书设计:

形象

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动作 提出疑问 路线

山下 遇到一个挑山工

一次登山经历 回马岭 又遇到那个挑山工 点明 五松亭 再次相遇 主题 极顶 最后相遇

篇四:四年级语文下册 挑山工教案 教科版

挑山工

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教学要求: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3.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篇五:5 挑山工

5 挑山工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拘束”、“耽误”、“朴素”、“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挑山工认准目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从挑山工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美,含蓄的美。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重难点突破方法:

1、 找关于挑山工的资料,便于理解课文。

2、 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意思。

3、采用小组讨论法相互启发。

4、有感情朗读指导。

5、教具演示。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木工用的折尺;学生卡片;投影片

3、 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挑山工行路的特点,体会他们身上的品质。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定向导入。

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

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教学互动。

一)交流预习

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1.读生字。(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生字卡请学生读,读的方式自己选择。重点区别“泰”和“奏”。)

2.理解词意。

拘束 耽误 朴素 意味深长 心悦诚服 憨厚 “饱览” “腾云驾雾

3.读课文。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后,让他选几个人分别读课文。可将1、2、3、6、7各选一人读,4、5两段选一人读,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破句的地方,教师范读,再让学生读。)

4.课文预习中要求我们想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习第一自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五人为一组为主)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挑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其他学生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朗读得好。(只限前两个自然段)

三、和谐发展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1、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2、在课文插图的下面

写几句你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认知教学点: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教学点:

1、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

学习挑山工认准目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挑山工及具有挑山工一样品质的人的敬佩。

四)体验目标:

通过身边的平凡小事,感受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品质。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担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感受挑山工的精神。

2、 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激趣定向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通过学习,已解决了三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片1。

二、教学互动

一)学习课文,理解挑山工的话为什么让“我”感到“心悦诚服”。

1.听3至6自然段的录音,划出挑山工说的话。

2、教师提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研讨。出示投影2。

3、给5分钟时间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适机表扬认真思考,会作批注的学生,指导学习方法。)

4、给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

5、反馈。适机指导朗读。(鼓励学生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我”从泰山回来,为什么要画挑山工。

1、 请同学读第七自然段。

2、 反馈。

3、 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以及挑山工的执着。

三)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我为什么需要它。

1、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交流。

4、 出示投影3,请同学完成填空。

四)师:这种不畏艰辛,向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不仅仅是作者需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我国古代文学范晔说:“有志者事竟成”;法国作家莫里亚克说:“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天资高,有许多天资差的人经过勤学苦练也做出了很好的成就。”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负重登高图,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挑山工说些什么呢?请你将心中的话写在这幅图的下面。

三、和谐发展。

一)1、师:一位普普通通的挑山工,一个平平常常的工作,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小事。请同学们看看徐老师搜集的几则新闻,说一说从中可以给你怎样的启示?

2、师:你们在生活中还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两个同学说一说。)咱们把它写下来,下节课小队交流交流。

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请家长评定等级。( )

2、完成小短文。

我能行: “小小预言家”

南来北往两只羊,都来到一座独木桥的中间,想想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板书设计:

肩负重走折尺,脚踏实超游人。

5、挑山工

话平凡蕴哲理,画登山记心底。

教学小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