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哈姆莱特》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0:32:27 体裁作文
读《哈姆莱特》有感体裁作文

篇一:读《哈姆莱特》有感

读《哈姆莱特》有感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哈姆莱特说完,这个阴险恶毒的国王便死去了。

人们之所以痛恨这个国王,还要从他过去所做的种种惨无人道的事情说起。 当丹麦先王按照每天午后的惯例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狄斯国王趁先王不备悄悄溜进花园,拿着一个盛有毒草汁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先王的耳腔之内。当药性发作的时候,像酸液滴入牛乳一般把淡泊而健全的血液凝结起来。于是先王的皮肤便布满了疱疹,离开了人世。在先王还在睡梦中时,他就被自己的兄弟同时夺取了生命,王冠和王后。

克劳狄斯在哈姆莱特回国后还千方百计地想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后来他还亲口对雷欧提斯说:“哈姆莱特回来以后,我们可以让他知道你也已经回来,叫几个人在他的面前夸奖你的本领,把你说的比那几个法国人讲的还要了不得,怂恿他和你做一次比赛,赌个输赢。他是个粗心的人,一向厚道,想不到人家在算计他,一定不会仔细检查比赛用的刀剑和利钝。你只要预先把一柄利剑混杂在里面,趁他没有注意的时候不动声色地自己拿了。在比赛之际,看准他的要害刺过去。” 还说:“你在和他交手的时候,必须使出你全部的精神,使他疲于奔命,等他口干舌燥,要讨口水喝的当儿,我就为他预备好一杯毒酒,万一他逃过了你的毒剑,只要让他酒沾唇,我们的目的也就同样达到了。”

克劳狄斯,这个丹麦

读《哈姆莱特》有感

的国王,在哈姆莱特留学期间,杀死了自己的兄长,篡夺了王位,娶了嫂后。他荒淫无道,阴险狠毒。他表面上谎称老国王被毒蛇咬死,对哈姆莱特百般关照,甚至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死后让位于他,实际上却夺了哈姆莱特的嗣位权,并千方百计的除掉这个“威胁”。当然,恶有恶报,克劳狄斯毙命于哈姆莱特的剑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像克劳狄斯一样为了满足私欲而入室抢劫,行凶杀人,逞一时之快,最终却难逃法网。就比如说好多年前电脑出现的“熊猫烧香” 病毒制造者李俊。他很早开始接触电脑,起初尝试给电脑设置病毒只是觉得好玩,后来他的野心渐渐增大,开始贩卖电脑病毒,结果很多正在研究的项目都毁于一旦。当然人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人逍遥法外。终于在一天夜晚,在李俊刚刚踏入房门的一刻,他被警察死死地摁住,抓了起来。

由此可见,“恶人有恶报”这句话是不错的,所以我们为人要“善”,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常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做到上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要上善若水,并要心如止水。只有这样,我相信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篇二:读《哈姆莱特》有感800字

读《哈姆莱特》有感800字

读《哈姆莱特》有感800字:复杂的哈姆莱特

荔外东六(4)班 任乐阳

这是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悲伤的、令我深思的书,它让我懂得了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对人要和气。

这本书讲述了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首先,老国王的鬼魂现身,说出了真相。是新国王把哈姆莱特的父亲也就是老国王杀死的。第二幕讲述的就是哈姆莱特将计就计,酝酿复仇。他采用的办法就是装疯卖傻,试图骗过所有的人,结果,发现波洛涅斯在偷听他说话时,误杀了波洛涅斯。第四幕讲的是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回国报仇,新国王企图借雷欧提斯的手来杀死哈姆莱特。第五幕就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时,王后、新国王、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死了,四具尸体,一幕惨剧!!

书中印象令我最深的莫过于主人公哈姆莱特,他是一个既勇敢又软弱的人,既想为父报仇,又犹豫不决,也是一个既谨慎又急躁的人,他通过装疯卖傻,来哄骗国王,使国王起了疑心!他的急躁体现在误杀了波洛涅斯,不仅破坏了他与奥菲利娅之间的感情,而且也伤害了他与雷欧提斯之间的友情!凭空让自己多了一个仇人,这显然不利于自己复仇,他也非常善良,对下属和朋友都有着尊敬和爱戴。

我最喜欢书中哈姆莱特这个人物,我喜欢他的谨慎与机智!他并没有完全听信那鬼魂的话,他并不像雷欧提斯那么莽撞!他的机智体现在了最后国王请他喝下那杯酒,酒里有毒,他却委婉谢绝,给自己保住了性命!王后发现了此事中有蹊跷,自己喝下,命归黄泉!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机智、聪明!他竟然想到了装疯卖傻来哄骗国王,这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办法,而又有很大的风险!这些优点都令我十分敬佩、感慨万千!我想对他说不要那么急躁,导致误杀了波洛涅斯,不利于自己复仇!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观点、主见与判断!凡事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很可能,老师、大人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要害怕批评,要勇敢指出!不能因大人的种种批评而丧失自己的主见和观点!留心避免与人家争吵,可如果争端已起,就应该随机应变,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侮辱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还有凡事三思而后行,都要经过完善的考虑与思考!不能信口开河!不要急躁、莽撞!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做人不能莽撞,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机智与谨慎,一丁点儿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害人害己!这个道理把我从原来的鲁莽变得机智又谨慎,学会了三思而后行!让我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似乎变了一个人!

篇三:读《哈姆莱特》有感——生存还是毁灭后

生存还是毁灭

观《王子复仇记》有感

看完影片的现在,我长舒了一口气,想要出去散个步。Now!!放松下压抑 ! 了两个多小时的心情。 看惯原音电影了,看中译配音版的《王子复仇记》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像 朗诵课文一样不自然的台词,造作的舞台腔,甚至不甚标准的普通话,加上黑白 ”这个词的时 的压抑的色调,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头都大了,听到“宝藏(cang) 候我差点笑出来,并不时地感叹如今电影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更新的,更立体的 视觉感受,可据说在当时,该影片的配音阵容相当豪华,为此我专门百度了哈姆 雷特的配音者已故老艺术家孙道临,发现他果然了不起,经典的电影一定有 它的价值所在,我发现如果将之看成是话剧,好像更容易接受,于是,我慢慢静 下心来,开始进入角色。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我终于在影片中看到了这句经典台词,并为此兴奋不已,哈姆雷特当时正经 历着他人生中的错愕,他痛苦、焦虑、迷茫、愤怒,父亲的死,母亲的移情别恋, 复仇的想法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在我看来,当他受父亲灵魂之托要报杀父之仇 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没有别的意义了,他仍活在世上就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 是“复仇” ,他为此装疯卖傻,责骂母亲,错杀奥菲尼亚的父亲并导致他心爱的 奥菲尼亚溺水而死,我不由得哀叹,影片的开头,他听从父亲的遗魂为之报仇, 就已经预示了故事悲剧的结尾。 很多人都在赞叹哈姆雷特的勇气,面对生命中的浩难,他不像自己的母亲一 样屈服于命运,重新嫁给前夫的

弟弟苟延存活,而是要为父报仇,向命运抗争, 在他看来,如此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他说: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 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 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的千百种痛 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哈姆雷特的选择即使最终逃不开死亡,那如此这般也死的壮丽了。 然而, 不是说,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么?我虽然赞叹王子的选择, 却不赞同。 To be or not to be? 我们的价值观一直在教我们怎样乐观坚强地面对生命中不可预知的劫难, 哈 姆雷特向命运反抗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戏剧就是戏剧,这样的复仇注定会牵扯 出一连串的灾难,他口口声声揣在心上的爱人奥菲利亚也为此成为了牺牲品,影 片中最悲剧的人物已然成为美丽的奥菲利亚, 因为爱情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他考虑 的范围之内了,他对 beautiful girl 奥菲利亚

的爱情不像是爱一个人,甚至不是爱 情本身,而是他所谓的“贞洁” ,对母亲也是如此,我眼里的他是自私的。他非 要自己的母亲也同他一样活在悲伤的过去不能自拔么?叔叔克劳迪斯是为谋求 皇位手段狠毒,可他是真爱他的母亲的,如果母亲因受疼爱而过的安宁, 不好么?而复仇的方式有很多种,这样大毁灭的结果也不是上计。也可以 说,是他疯狂的复仇心理导致了悲剧的结尾。用现在年轻人的观点来看,过去的就是过去了,要珍惜现世美好,复仇也许 能使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点,但考虑到可能会牺牲了无辜的人,那你会真心快

乐 么?你还会 to be 么? 我们应该在愤怒之上加以宽容之心,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黑点,也许大到 不可饶恕,但如果你用同样残忍的方式来报复,那么你和使你愤怒的人还有什么 区别, 况且身边还有爱你的和值得爱的人, 壮烈的死去有时候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佛曰: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是啊,憎恨是对自己的惩罚,用一生的时间去憎恨不如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 人生,去珍惜身边事物。 哈姆雷特在剧中不断问自己是生存还是毁灭, 问自己世间为什么如此多烦心 事。答案是: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篇四:哈姆雷特 读后感

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他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句话,无疑,相当精辟。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在很大的层面上,它描写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悲剧,人的悲剧。剧中的人物,地位不同,性格鲜明,但都遭受了同样一种东西的摧残,那就是摆布自己的欲望,还有被称之为命运的伟大囚笼。这样的情形,也许自有人以来,便不曾消失过。他们是与人共生共在的。它也谈到了人生的抉择,谈到了一个生活在特定的历史与生活环境下的人在对他个人来言是独特的,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又是普遍的的命运面前,在只有从过去所积累的有限的经验可以凭借与依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我们自己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我们面对绝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雾中找寻真相,在两难问题里作出行动,在一个失去标准与可以衡量标准的尺度的世界里重建价值的体系与精神大厦……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的表现,让我们打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 …..

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大手对每一个人握得是如此之紧。

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许他带着一个疑问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他和其它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是他的经验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最后,哈姆雷特并没有为自己的抉择感到遗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为他"in this harsh world draw thybreath in pain, to tell my story." 因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所以在这里假设如果哈姆雷特能回过头去重新作出抉择,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就毫无意义;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可以说,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命运,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我们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择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就象哈姆雷特所说的"Thingsstanding thus unknown , shall live behind me !"或许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是象"to be, or not to be"这么严重,然而,要想在这个充满风险的混沌世界里做好而不是做对,每一个抉择都不会容易。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有人说哈姆雷特的剧情太过于牵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死了。但是这恰恰是现实所在。人永远斗不过命运,你不努力结局往往绝不会是你想要的,你再怎么努力结局也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 他向我们表现了一群对抗命运的人的最终的结局。他们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什么也没有解救。他们尝试着挽回过去,结果什么得到。这种无奈,依存于每一人身上,也许也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伴随着每一个人,各个方面,并且无时不刻。

篇五:哈姆莱特读后感

轻轻地合上《莎士比亚全集》,眯着眼看着远处血红的夕阳吻着群山,书中的情节又依次晃动在眉前。

我仿佛看见,在另一个空间里,400年前的丹麦王室中,时间被定格在那一秒,空气那样沉重,沉重得光阴载不动。

一个英俊的王子,或者说一个斗士,倒在血泊中。他的嘴角露出久违的正常人的微笑,看着眼前这场由权势和阴谋导演的悲剧,他释然了。英国人的铁蹄踏到了他们的国土上,一切新仇旧恨都随之烟消云散。

当我静静地闭上眼,我不想回忆,记忆中的哈姆莱特的离开,我不想我的记忆中有他离开的影子,不想看到他那茫然的眼神环顾着丹麦王朝。

他曾经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他称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仁人,然而他却在迷茫之中走向死亡。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轻易地生在一个皇帝家族,当闻知老哈姆莱特被毒蛇咬死之后,昔日的杨柳稀稀,雨雪霏霏。当哈姆莱特再次步入神圣的丹麦王宫时,与自己尊敬的父亲已是天各一方。世事在生死之间时,人即使身不由己也还有一丝转圜的余地,然而哈姆莱特从失去父亲那一刻起,人间就沧海桑田了。

曾经,他有英武贤明的父王,美丽贞淑的母后,娇美动人的恋人,他是一个命运的宠儿,他还注定可以子承父业,登上王位。他的世界就像《格林童话》中每一个故事的结局一样,充满玫瑰色的幻想。

暴风雨袭击的永远是那些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人。当哈姆莱特还在天真地幻想着他的空中楼阁,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将他带回了现实,然而真正的现实更像一场梦。老哈姆莱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正确地入了地狱。一个国王,在自己的花园里午睡,却永远地安息了,杀手居然是一条万恶的蛇。如果撒旦听说这件荒诞的事,肯定会以为人类比蛇更可耻。哈姆莱特的母亲还来不及从丧夫的悲痛中走过,却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不管是情非得已,还是她迫不及待,她的做法很显然刺激了可怜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不能像诗人罗隐那样“今日有酒今日醉”,他的意志不是属于他的,他就像杂技舞台上的一只猴子,他的任务是逗台下的人开心,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台下人监视着。他面对眼前的事实,想寻找一个出口,然而一切来得太艰难了。

一件伟大的事业负担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本身就是悲剧。哈姆莱特已经被安静的生活炮制了三十年,突然变化的天气都可能使他不适应,更何况是阴谋和背叛发生在他身上。 那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一个很多人困在里面却不想打破那种表面的宁静的时代,然而,倒霉的哈姆莱特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

当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死于非命时,哈姆莱特血气男儿的本色出来了——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给杀死。看到这,我很佩服哈姆莱特嫉恶如仇的勇气。然而,当老哈姆莱特把自己遇害的经过告诉他,当克劳狄斯的诡计在哈姆莱特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故事时,哈姆莱特开始陷入茫然中。一边是心中不平之火点燃的“鬼火”的忠告,一边是掌握实权,老谋深算的克劳狄斯,此刻哈姆莱特陷入例如冥想和忧郁中。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支起整个地球,这是符合理论的假设。哈姆莱特面对的不是假如,对他而言,复仇不是简单地让克劳狄斯见鬼去吧,而是要重整乾坤。一个农夫,可以轻而易举地捏死一只害虫,但是要庄稼免除虫害,却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发疯。哈姆莱特利用爱情欺骗了那个伪善的世道,让一切人都误以为他坠入情网,因为一个女人而痴颠疯傻起来。第一步棋,哈姆莱特走得“奇”。 他要学会忍受无法避免的苦难,要若无其事的在众人面前装疯卖傻,他的思想渐渐开始成熟起来。整天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总会感到孤独无助。在这期间没有谁替他拭去眼角的眼泪,没有谁能理解他内心的孤独和恐惧,人们还千方百计地试探他,看他究竟有没有发疯。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刻,只有哈姆莱特一个人是清醒着的。

哈姆莱特就这样勉强背负着“重整乾坤”的重担,踉踉跄跄,无所适从。他痛恨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复仇,自责是“一个糊涂的家伙,”垂头丧气,一天到晚像在做梦似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人。他真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了吗?没有,否则他不会准备那场“戏中戏”,但他的却没有采取任何对克劳狄斯构成生命危险的行动。而对于心中的忧郁,他采取了“言语行动”,发出了“是生存还是毁灭”的人生追问。

丹麦王宫对于哈姆莱特来说,只是一个摆放尸体的地方,一切的活动,像蛆腐蚀着发臭的死鼠,人性、真、善、美已经被恶臭熏到九霄云外。如果人生在世是此岸,死后是彼岸。哈姆莱特将眼光投向现实已经看不清此岸的人生之乐,有的又只是无涯的痛苦。在那个涂满黄漆的王宫中,充满了“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爱情换来的是又一层的监视,亲情得到的是背叛,此岸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呻吟着前行,希望“渡”到彼岸去。

天真的哈姆莱特想通过自己精心导演的“戏中戏”“震裂听众的耳朵,使有罪的人发狂,使无罪的人惊骇,使愚昧无知的人惊慌失措”,然而,他惟一得到的是使自己的仇人对自己产生了戒备心理,并且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戏剧之所以称之为戏剧,就是因为有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出现在观众面前。哈姆莱特在去母亲居室的途中,无意中看到正在祷告的克劳狄斯,复仇的烈焰顿时燃起,然而哈姆莱特的迂腐使他丧失了这次良机。是哈姆莱特真的认为杀死克劳狄斯是帮他升入天堂,还是由于哈姆莱特复杂的个性引起的。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新上任不久的国王,在虔诚地做祷告时被闲置的先王之子谋杀了,恐怕哈姆莱特跳进大西洋也洗不清。没有谁知道“毒蛇”就是克劳狄斯,没有谁会认为一个先王之子谋杀叔王是理所当然的。哈姆莱特绝对不是一个莽夫,他受过高等教育,他珍爱自己良好的声誉和高贵的品性,他决不会使自己背上残暴或弑君的恶名。

哈姆莱特情感第一次真正的爆发是在与母亲对话的时候,他不满母亲不贞的可耻行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会背叛自己的父亲。他和自己的母亲展开了激烈的“舌战”,当听到母亲窗帘后居然有人偷听时,他二话没说拔剑就刺了过去。其实哈姆莱特肯定也不知道藏着的是谁,他因此问了一句“是哪一个鼠贼?”其实我们稍微用逻辑推理考虑,哈姆莱特在来的路上碰到自己的叔父在祷告,现在自己和母亲说话,帘后面藏着一个人,肯定不会是克劳狄斯,所以哈姆莱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剑刺过去。哈姆莱特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敌人知道这件不可告人的秘密。另一方面,他的使命是复仇,所以从他的内心他希望自己杀死的是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幼稚了,此刻的他,已经成熟了很多,也更加迷茫。

哈姆莱特这个惊人的举动让克劳狄斯感到危险正不断靠近,迫使他采取行动。他对哈姆莱特下了杀无赦,然而哈么莱特大难不死,从“棺材里”爬了出来,同时走上了真正的复仇之路。

当一个人无能为力时,往往祈求上天的帮助。海上归来的哈姆莱特面对严峻的时局,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命运:“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是早已有冥冥之中的力量布置好了。”可怜的哈姆莱特,他肩上的那个重担没有谁可以替他承担一点,他站在命运的狂澜中,没有一点安全感。在别人的暗谋下,他寄希望于命运,接受了雷欧提斯的挑战。哈姆莱特带着负罪感参加了这场决斗,他对雷欧提斯手下留情,他认为是自己给雷欧提斯的父亲和妹妹带来了不幸。哈姆莱特不会想到克劳狄斯会用“双管齐下”的毒招谋划这场决斗。最后哈姆莱特一剑戳穿这个阴谋时,他在雷欧提斯的帮助下揭露了克劳狄斯的真面目,克劳狄斯最终死了,然而哈姆莱特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丑陋的世界。也许哈姆莱特本来的目的也仅仅是在众人面前揭露克劳狄斯的面具,再由公众决定这条毒蛇的生死。

曾经,哈姆莱特握着手中那柄属于战士拥有的剑不知所措,曾经,他被“忍耐”和“悲哀”相互支配着他喘不过气来。他是一个斗士,然而他一直都是被动地跟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他没有谋划过该如何一步一步地进行报仇。他没有说服母亲一起对抗敌人,他一直茫然地走到了最后,直到毒液浸入他的体内,他才想到同归于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