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所以隐忍苟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2:42 体裁作文
所以隐忍苟活体裁作文

篇一: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试卷

语 文

2015.1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 推诿敷衍,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②经调查,这一事故不是人为的,是一个偶发事件,完全与他无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是无可 的了。

③注胶虾和残余农药超标的“立顿”茶叶,都曾经 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切忌 质疑 冠冕堂皇 B.切记 置疑 冠冕堂皇

C.切忌 置疑 堂而皇之 D.切记 质疑 堂而皇之

2.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B.紫艳半开篱菊静,鸿雁不堪愁里听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遇到原来的同事: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你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人们希望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老有所养,快乐养老,平等养老,可见养老并轨彰显的是改革决心。

①人到了老年以后,自身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了。

②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个文化传统,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不可回避。

③但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养老双轨制,这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产物之一,失去公平、公正的基础,也不符合让改革成果惠及大众的愿景。

④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将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⑤如何让老有善终、老有所养,这是每个人很都关注的民生问题。

A.②③④①⑤ B.④②①⑤③ C.④⑤③②① D.②③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

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

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贪生恶死 恶:讨厌,憎恨 .

B.顾妻子 顾:照顾,关怀 .

C.勇者不必死节 死节:为守气节而死 ..

D.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囚服 ..

6.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彼且奚适也

D.死生亦大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6分)。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①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

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

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

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

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

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注]①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勒:拘押 .

B.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

C.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促”,催促 .

D.使者强随之 强:勉强 .

8.将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3分)

⑵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3分)

⑶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3分)

9. 江皋是如何让使者上奏免除柳民采木一事的?请简要说明。(4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山 中

(唐)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首句中“滞”具有双重含义,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诗以景作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定风波

(宋)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词的上片,简要概括词中“吟啸者”的形象特点。(2分)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2)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李煜《浪淘沙令》)

(7) ▲ , ▲ ,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6分)。

①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医院里的那个老人在被单下羞愧地颤抖,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

②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在死之前,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节选自《斑纹》)

13.在第①段中,作者列举了六个实例来印证斑纹的“对称设计”:奶牛和毒蜂的翅是

▲ 是生与死的对称, ▲ 是美与丑的对称。(3分)

14.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秋 稼

陆 蠡

①阿富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在床上。阳光透过半截糊纸半截敞着的窗格,金黄色的长方块印在被褥上,反射起通室的透明。尘埃在空中飞舞,好像极细的蚊萤,在那里摆阵。这温和,这舒贴,这慰抚,叫他想起做小孩子时赖床的感觉,他微笑了。

②平常,他起身总比太阳早,回家的时候总比太阳迟,他是一个种田人,不论阴晴雨雪,总有事情做着,忙着的。现在却闲,那是因为战事发生后,这里已经成为战区,村里的男女老幼都逃避了,只有几个大胆的,或者是病得不能动弹的才留在这儿。

③阿富是有了战争经验的,所以比别人沉着些。十几年前江浙战争时,他正是壮年,曾被拉去扛了几天子弹。但凭他的机敏,得安然回来,非但没有损失,还赚得两只袁大头。六年前,东洋人也曾打到他的村庄,走进他的家里,他又应付出去,除了牵去一头耕牛,没有别的损害。这一回,他把牛和家眷都寄托在别处,自家守在屋里。一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二是因为秋稻转眼成熟,这是他半年辛苦的结晶,他全家命脉所在。

④一阵嗡嗡的声音把阿富从呆想中拉回来。一只蜜蜂一头撞在纸窗上,向外边光亮处飞。大概是失群的蜜蜂,夜间迷失在他房里,或是被九月无力的阳光所诱,冒寒出来。其实天气太凉,不是采花的时候了。阿富起来,用纸条把它从没有糊纸的格孔中放出去,便起身走向田野。 ⑤田野是一片旷寂。波形起伏的禾稼,每一茎上都垂着重甸甸的金黄谷穗,这些好像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在等着收获。地面草叶上,禾藁上,蛛网上,都被夜露濡湿,踏过的时候,簌簌地掉下来,沾湿了他的衣襟。他蹀躞着,心里好像感觉到有一种义务,有一种责任,不能让天赐的粟粒委弃在地上,这种在他心底起的惜物的心,使他一步步更坚决地向家里走。他想起锈钝了的镰刀,想起禾床,想起尘封的谷簟,终于想起邻居的癞子。

⑥他便先去找癞子。他和阿富是老相好。阿富时常帮他忙,他也帮助阿富。阿富不走,他也留在这里。他们今天碰到的时候,都意外地高兴。

⑦“喂,稻黄了。”阿富扬着烟管说。“稻黄了。”应声虫似地回答。“收割吧!”“收割。”“带镰刀来。”“马上来。”几分钟后,他们的镰刀,便在禾梗上飕飕地挥舞了。他们沉默而奋兴,似乎忘了早餐尚未吃过的腹中的饥饿,只顾把稻束往身边放。突然,身后一声口哨,他俩不约而同地停住了,挺起腰来往后看,在他们身后站着两个士兵,穿着黄绿色的军服,臂上有红膏药的符号,手里拿着枪。旁边还站着一个脸色和善的便衣。

⑧“辛苦么?”穿便衣的装着笑脸说。“这里真是满地黄金。”他指黄熟的稻穗继续说。“我们队长请你说话。”他用手招呼阿富和癞子。

⑨据阿富的经验,和他们绝对拗不得。他把镰刀丢在地上,招癞子一道过去,跟在他们后面。

⑩在不数十步远的土庙里,所谓队长,一个戴眼镜八字须的矮胖子,坐在一只破椅上,后面还有十数个兵士,他招阿富过去,用温和的口吻问:“你是本地人么,你们做工每天可赚多少钱?”阿富谦逊地回答:本地人,种地的,没有工钱。

⑾“你们要钱么?只要照我们的话去做,要多少都可以,你们不用愁穷了。”队长夸耀地说。见没有回答,便用手指一指穿便衣的。

⑿穿便衣的跑过来,凑在阿富的耳朵边说:“事情很容易,只要你躲在沟里,把一天或一夜的来来去去的人数马匹车辆记个数目,回来报告我就成,你看这容易么?”

⒀阿富没说话。他知道当前是个大难关。他没读过书,但是他知道他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

篇二:[名校联盟]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24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溯(fǔ)育 取缔(dì) 猝(cù)发 .sù 哺...

B. 绸(ch?u)缪 露(lù)面 偎(wai)依 洄(huí)游 ....

C. 刹(chà)那 创(chuàng)伤 行(háng)头 纂(zuǎn)修 ...

D. 粗犷(guǎng) 剽(piāo)悍 氛(fēn)围 噱(xu?)头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不惮 龟裂 泄秘 志同道和

B.缂丝 臼齿 乳酪 举案齐眉

C.嗜好 鲑鱼 犁铧 蜗脚虚名

D.修茸 透漏 彭殇 陨身不恤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比先前没什么大的改变,________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②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 着使人怀疑的成分。

③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___地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④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________,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A.但是 包藏 放纵 品行 B.单是 饱藏 放肆 品性

C.单是 包藏 放肆 品性 D.但是 饱藏 放纵 品行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有没有想过为生活按一下“暂停键”,放慢步伐,也认真审视自己走过....

的路。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所以隐忍苟活)

B.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仿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

府百姓似的。

C.接着作者形象而生动地从“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这三句话,条分..

缕析了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

D.这次的会议筹备工作纰漏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没有全局意识——这种目无全牛的做法必....

须予以纠正。

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因为内外压力而暂停“出售国籍”计划的马耳他政府,23日宣布了一项修改版的“出售国籍”法案,

打算继续在欧盟范围内出售马耳他国籍。

B.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关于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气价(征求意

见稿)》。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城市网络化建设的最大优势是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冲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稳步前进、

和谐发展、共同合作的新格局。

A.③①⑥⑤②④ B.②④③①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②④⑥⑤③①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社会性的焦虑”的特性。(3分)

和纯粹个人的焦虑不同——那是在任何社会里都免不了的,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结果有时就成为悲剧性的——或者是个人的自戕;或者是向社会和他人的暴力的发泄。所以,探讨一下这种焦虑的成因很有必要。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 ,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③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颜色憔悴, 。(《渔父》)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二.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 ..

B.思垂空文以自见 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 .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卑鄙龌龊 ..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比去,以手阖门 ..

B.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11. 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

德才不凡的历史人物,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B. 选文列举历史上著名人物受罚就刑的态度,发愤著书的事例,《史记》的内容和写作

意图等等,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用重叠排比的句式,情辞真切。

C.选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肠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说明自己虽然身处

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许这样做。

D.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

的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1分)

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3—14题。(6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②。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亦写作“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②同“燃”。

13.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景和人,请就一种手法作具体分析。(3分)

14.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这首词却写出了

别样的闺情。请作简要阐释。(3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

(1)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2)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3)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4)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5)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6)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7)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8)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9)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10)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1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12)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13)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15.文章开篇第①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16.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的理解。(2分)

17.第⑨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篇三: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龟(jūn)裂 莞(wǎn)尔一笑 栏楯(shǔn) 濒临(bīn) B 愠(yùn)色 悄无声息(qiǎo) 作(zuò)坊 晤面(wù) C 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D 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乳媪(yùn)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金榜题名 震撼 嗜好 伸冤 B 淡烟暮蔼 文身 谍血 厮守 C 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 D 桀骜不训 慰藉 寥落 气慨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就是我所寻求的, 它对于人生过于美好, 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2)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__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即使/因此 忽视 分散 B.虽然/因此 忽略 分散 C.即使/然而 忽视 分布 D.虽然/然而 忽略 分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的努力与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6.下列各句,适当填入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翩归来,不久,布谷鸟出来了。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A.火热的夏季接着来了,植物在这里孕育果实。 B.终于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C.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D.炎热的夏季终于来到了,植物开始孕育果实。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C.意气勤勤恳恳 D.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选出与“不务正业”的“务”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除恶务尽 B.任务 C.务农 D.务必 9.指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 )

A. 紫萝卜不大,大的如一个大衣扣子,扁圆形,皮色乌紫。

B. 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共7页(第1页)

C. 我的家乡无此大萝卜,只是粗如小儿臂而已。

D. 穿心红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

10.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其意图是什么:

A为了反衬反动派的凶狠和反动文人的卑劣,更寄托作者的 哀思。 B为了表现刘和珍的温和性格和乐观精神。

C为了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深刻印象,对她的音容笑貌永远难忘。 D为了表现刘和珍取得斗争胜利后的欢乐情绪。 11.《纪念刘和珍君》选自( )

A《华盖集》 B《华盖集续编》 C《南腔北调集》 D《坟》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每小题3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又有所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坚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水的杯子,不能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掉落,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让人望而畏之。”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斎”,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

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悖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家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 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转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12.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入学标准,强调人们时刻要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 .“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 .“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13 .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各种后天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人而亏损。

C.“俨然让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 “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来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共7页(第2页)

14.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 .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

C. 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 .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小题,共13分。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

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4分)

17.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共7页(第3页)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8..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妻子:妻子和儿女 ..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囚禁 ..

C.且夫臧获婢妾 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

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挖掘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仆虽怯懦 B. 所以隐忍苟活 ...

虽世殊事异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而能与世推移 .. 仰观宇宙之大 摇尾而求食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②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③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1.请分别从两段文字中找出司马迁“苟活”、屈原“赴死”的原因,用原句回答。(2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3) 宁赴湘流, 。安能以皓皓之白, ? (4)鹏之徙于南冥也, , 。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 ;流言, 。

(6)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共7页(第4页)

高二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

二、

21.

22.

(1)

15、 16、

17.

20、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共7页(第5页)

⑹ 23、作文

篇四: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狭隘(xiá) . 萌蘖(nia) . 间断(jiān) .

缧绁(xiè) .

逶迤(wēi) . 逮(dài)捕 . 倜傥(tǎng) .贮(zhù)藏 .B.蘸(jiāo)水 船坞(wù) ..C.墙垣(yuán) 缂丝(gě) ..D.蓓蕾(lěi) . 醴(lǐ)酪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B.文章处处详写,就会冗长拖沓,该强调的意思没有强调出来;而处处略写,浮光略影,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 。

C.因为弱者需要格外的保护,所以只要这个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经偏袒了强悍的一方。

D.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17万左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B.日美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精心合作,再次上演了一幕“双簧戏”。一个在台前强势高唱夺岛论调,另一个在幕后,几乎是沉默不语,暗中借助一连串动作来推波助澜。 ....

C.近年来,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较知名的企业更是门可罗雀,这都是在给文化产业敲警钟。 ....

D.无论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三言两语加上一个回车或发送键,瞬间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炙手可热的“微博”势头已经漫卷互联网。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距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周不到,细心的民众一定可以发现,一场“莫言热”正在我们周围悄然弥漫。

B.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C.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创造显然有难易之别。

②然一般人难以达到这一境界,往往带着“我”的意志观物,常与外物处于对立状态, 谂(shěn)知 . 玉醅(pēi) .

作品总是带着欲望和意志的色彩,表现“有我之境”。

③相对来说,能绝灭欲念,能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得。 ④因为根据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人莫不有生活之欲,受意志之支配。

⑤只有绝灭意欲才得解脱。

A.①③④⑤② B.④⑤②③①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在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味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

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中国文化在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

C.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会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D.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可以让它们成为文化产品的内容介绍给国际社会。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B.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C.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从容的气度都属于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D.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这些内容。

8.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

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

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

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

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死节 死:死亡 B.虽万被戮 被:遭受 ..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职责 D.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考之行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惜其不成 其可怪也欤 ..

C.然后是非乃定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

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

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

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

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苏轼 《醉白堂记》)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5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①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②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

14.“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景和情?请简要分析。(2分)

15.“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3分)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19题。(12分)

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 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①②③

篇五:报任安书导学案及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报任安书》的内容)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

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三、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 蝼蚁 箠楚 诎体 槛阱 圜墙 强颜 暴肌肤 占卜 缧绁 愠色 倜傥 羑里 髡刑 劓刑 刖刑 绛色 魏其 赭衣 贪生恶死 没世 孙膑 剌谬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及以至是 (2)被箠楚受辱

(3)其次剔毛发 (4)幽于圜墙之中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则仆偿前辱之责 (10)及罪至罔加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 今义:

②下流多谤议 古义: 今义:

③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今义:

⑤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 今义:

⑥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

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①虽 仆虽怯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②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退而论书策

③以 思垂空文以自见

欲以究天人之际 仆以口语遭此祸 ④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卒就死耳 ⑤道 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伐无道,诛暴秦

⑥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

用之所趋异也

⑦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重为乡党所笑

⑧通 通邑大都 通古今之变

通其狂惑

5.解释黑体字的词语

曩者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太史公牛马走 《兵法》修列 苦望仆不相师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思垂空文以自见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与时俯仰

今虽欲自雕琢 要之死日

太上不辱先 勇者不必死节

韩非囚秦 衣赭衣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流俗之所轻也

6.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戳,岂有悔哉?

(6)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四、思考探究

1.在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

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五、课后巩固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查阅字典解释其含义。

2.填空。

①《史记》又称 它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的作品,体例分 , , , , 总共 篇,52万余字,鲁迅对他的评价为 , 。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 , 。

③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 , 。

六、课外拓展

1.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

业。

2.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七、课外链接

1.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

2.名文赏析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 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报任安书》学案参考答案

三、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nǎng 蝼蚁l?u 箠楚chuí诎体qū 槛阱jiàn圜墙yuán强颜 qiǎng暴肌肤pù

占卜bǔ缧绁l?ixia 愠色yùn倜傥tìtǎng羑里yǒu髡刑kūn 劓刑yì刖刑yua 绛色jiàng魏其jī 赭衣zhě 贪生恶死

wù 没世m? 孙膑bìn 剌谬là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被箠楚受辱(通“棰”,木杖)

(3)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4)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7)网罗天?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攀Ь晌?通“佚”,散失)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②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③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⑤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⑥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意气:心意,情意 今义:意志和气概) 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发愤:发泄愤懑 今义:决心努力)

4.一词多义

①虽 仆虽怯懦(虽然)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

②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表转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表转折) 退而论书策(表承接)

③以 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来) 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

④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 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⑤道 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 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

⑥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