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闲话中国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7:34 体裁作文
闲话中国人体裁作文

篇一:闲话中国人解读

第一章 饮食

民以食为天

有人说,中国文化史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这当然“不像话”了,但也不是全没影的事,中国向来有“民以食为天”,这种说法,可见吃饭问题确是一等一的的大事情,你说还有比天更大的么!再说说西方,特洛伊战争不就是因为一个叫海伦的女人而爆发的么。

以前的中国,战乱不断,饥荒连连,老百姓不图什么,能图个温饱就已经很满足了,就算是和平的时代,好皇帝看见丰收年年,心底那个高兴呀!人民都丰衣足食,国家才能长久的发展。可见,皇帝把吃饭问题和国家的强大联系的很紧密。再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吃饭来明示使者自己还能上阵杀敌,鸿门宴樊哙猛的生吃猪肉赢得项羽连连称赞壮士,死刑犯行刑前不都是要吃的好吃得饱么,这些都说明那时候的人对吃饭时多么看重。就算放在当今中国,吃饭问题亦是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温家宝不久总是强调人民的温饱问题么。 请客吃饭之迷

中国人最爱请客吃饭。

中国人很讲求血缘关系,只要是情投意合,就会结拜为兄弟,日后以兄弟相称,即使是师出同门,也要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云云,还有就是“知我者父母”,“再生父母”云云,也就是说,血缘对于中国人而言占有绝对的位置。维持这种亲密的关系的方法是什么呢!历史使然,一起吃个饭,就行了。中国人请客吃饭的理由有很多,公司开张,会议闭幕,外宾来访等等。同事之间没事也会一起去吃个饭加深一下感情,亲戚分布在个个地方,到了过年也要从四方赶来聚聚吃个团圆饭。就算是朋友之间谈话开玩笑,有事没事也会说某某某要请客吃饭,升职了加薪了别忘了请兄弟们吃饭。中国人在餐桌上也是很有趣的,中国人崇尚同吃,也就是不分彼此,同吃一盘菜,同用一双筷子,同喝一个杯子等等,尽管分餐制是科学的,卫生的,但是中国人,特别是兄弟之间就觉得这样就太见外了,这样就是没有人情味,搞的对方像有传染病是的,中国的所谓兄弟就是那种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人,够朋友就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怕什么风险。饭桌上火锅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只是不折不扣的共食。现在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政治上也都离不开吃饭,上了饭桌大家就是兄弟,万事都好商量,大家没有理由把气氛搞僵,所以谈事情就容易多了。

烟 酒 茶

中国的烟民多的吓人,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十分疑惑,按传统理说中国人并不抽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抽烟呢!公认的烟都是绝对有害的,还有人去抽。以前都是煮酒论英雄,饮茶交隐士,现在变成抽烟论英雄了。为什么呢?根结就在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很强。吸烟被认为是一种豪爽的表现,一种纯爷们的表现,现在人吸烟大都会说为了应酬,交朋友,其实是实话,你不抽烟就会被人说是娘们,诸如“你是不是男人”云云,于是为了面子顾,就走上了一去不复返的不归路,不抽烟就融不进群体中,很少有人能坚持自我。酒与茶不方便随时带在身上,烟就可以随身携带,于是就有“一包烟闯天涯”之类的句子了。现在搞公关的人都知道,吸烟的人要比不吸烟的人好打交道。常常有人无聊郁闷就去吸烟喝酒,似乎都形成了一种共识。

第三章 面子

命之所系

面子与中国人

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

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处理和维持;社会生活也要靠面子来决定和操作。就说请客吃饭,什么人该请什么人不该请,请来以后什么人该先入席什么人该后入席,这些都取决于面子。被有面子的人请是有面子,能把有面子的人请来同样是有面子。大家在一起吃饭,明明吃不得喝不得了,但为了给大家面子,不想扫兴,于是故作吃状,连连称赞好吃,在别人家里吃饭也要注意规矩,平时在家吃饭鱼骨头什么的可以吐在桌子上,可到了别人家里那就使不得了,一切看对方的动作,人家在哪里吐你就在哪里,要是对方也吐在桌上当然你也可以了,还要注意的是你要是吃得少难免会让主人认为怠慢了你,那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的,但是吃快了对方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有教养(当然也不是100%,有的人会觉得你很可爱也说不定,觉得他的菜太好吃了),不管怎么说,适当的吃一些,不多不少是绝对不让对方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样的事情,我想每人个人都会碰到过,到朋友家吃饭,到亲戚家吃饭,鱼骨头什么的会自觉的不乱吐,一切都要规规矩矩,不能像家里那样随意。这里说的东西和第一章讲到的面子很有关系。

地位越高的人越要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了,项羽一生百战百胜,但是最后一败竟然自刎了,还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言——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多少也有些为了面子问题才想不开的吧!那个年代失身的少女(未婚或已婚但是不是和丈夫行房),落榜的青年,被俘的战士(视荣耀为生命),这些人无不为了面子顾才想不开。

可见中国人是“死要面子”。

不过很值得说的是现在的中国少女,很多都对贞操的重视度远远远远……不及那个年代少女,宁死不屈的精神是在宁人敬佩,现在什么非主流之类的派别成出不穷,是处女的一律被看不起,至于男人之间也是一样,你还是处男呀!你还是不是男人啊!还有什么艳照门,那些所谓的showgirl,show的哪里是产品,这样的低俗的东西似乎在无形的蔓延开来,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么说不是说我们要向那个年代的女人一样,现代是一个性开放的年代,但是性开放不等于放肆,是要以正确积极地眼光欣赏女性美。再说说娱乐圈商业圈政治圈,那些有名气的人凡是见不得光的事情都不能曝光,一旦和自己的公众形象相悖,那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这就有些许好处了,免的那些人做些不好的事。要知道,媒体是很厉害的群体,可以一夜让你成名,也可以一夜让你落千丈。

这些都是一时兴趣使然了,我们言归正传,人要想有面子,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地位,这样你才有威信,才会受人敬仰和尊重。

面子丢失之后

赔偿之法与补偿之法

死要面子并不是说着玩的。

面子多少要比身体重要,事实上中国人为了面子,向来都不在乎“身受其害”,比如你到某家做客,主人请你留下来吃完晚饭再走,这都是客套话(当然也不排除对方是真心想请你),这个时候为了面子顾或者为了不想欠下人情债,即使是自己很饿也要说自己不饿,于是回家老老实实大吃一顿,这样生活中的情况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

自己让自己失了面子到很好补,比如自己说自己很能喝,结果喝不多就忍不住吐了,这就是很没面子的事情,自己当然是很过意不去的,觉得很没脸面,那么怎么补,话说自己吃多了,给自己打个圆场,下次准备好了在朋友面前露两手挽回失去的面子。可是你要是上了别人的面子,比如上面讲到的请客,你没有给对方该坐的上座,招待不周那就麻烦了,对方多少回觉得不怎么舒服,这个时候就要赔礼道歉,这样还不够,还要再次请对方吃放,排场当然要大,比如高级的酒店。这些只是适用于面子大概等同,或者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到了地位高的对地位低的就不一样了,要是非要高的对低的(高的伤了低的面子)挽回损伤,高的就不能或者极其艰难的降低自己的面子来挽回对方的面子,当然德国向世界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属于特例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方法就是增加对方的面子,高的请低的吃饭,那就够给对方面子了,于是饭桌上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对不住的都要见谅了,就这样干戈化为玉帛了。

圆场之法

伤了面子或者被伤了面子,搞不好总不能棍棒相见吧!就为了那口气,说白了就为了那点面子,这个时候中国人发明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请一个人来扮演“和事佬”这个角色,这个人一定要比两位都要高,这个人来讲和,那么两个人不得不给他面子收起“刀子”,因为双方都得罪不起这个极有威望的人,这和介绍信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人真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平心而论,说假话搞阴谋多少都是“逼”出来的,一个人说了真话,但会伤了别人的面子,于是故作“打哈哈”,所谓“直肠子”的人说白了根本就没有,都说真话那真是活不成了,谁没有为了面子顾说了违心的话。曹操就是一个直讲真话的代表,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中国人讲话喜欢模凌两可,也就是抽象,这样就给自己留了余地,比如你答应别人一件事情说“我一定尽力”,可是这个“一定尽力”是事情做得成还是做不成呢!这就很值得推敲了,做不成没有违背我的承诺,我是尽力了,做成了更好,当然也没有违背我的承诺,要是真答应别人一定做到,那你就要付出100%努力来做成这件事情了,两个回答带来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不然自己的面子就没了,也可能会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不像外国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中国人一搞就说还可以吧还行吧还算漂亮吧云云,总是不给一个确定的结论。考试考得怎么样,还行吧!其实是自己考得很好或者考得很不好,真是麻烦啊!

所以做人要世故,尤其是做中国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世故不是滑头,世故也不是小人,世故只是一种规则,用在哪里是自己的事情,好坏都有,褒贬不一,一任诸君!

第四章 人情

面子与人情

前面说完面子,现在我们说说人情

人情和面子的关系很密切,一般来说,有人情就有面子,给你面子就是送个人情给你,所谓的人情债就是这样来的,你帮了别人,别人就欠你一个人情,这人情迟早是要还的,下次你找他帮忙时一般都会义不容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关系了,不帮,在情面上就过意不去了,越是朋友越是有这样的感觉,也就越愿意帮助对方。帮你是给你面子,给了你面子你就要返还对方面子,要不然面子一高一低就不平等了,要是这样就不是朋友人,朋友面前就应该平等相待。面子和人情关系这么密切,所以中国人将面子和人情称为情面。

见面问题

情面这东西是任何中国人都不能不顾的东东,其威力之大,影响无法估计,中国人要讲情面,也要为将来的打算储备情面,以便不时之需。一个人要去办正事,于是情面就从后门进来了,受不起我还躲不起么,于是东躲西躲,见了面就麻烦了,那就要给情面了,所以你要是不想欠人情,不想正事变成歪事最好“不在家”,像生病了,不接电话什么的,见招拆招就行了。要不然就要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了,当然这就严重了些。你人缘好,给了很多人情面,你要是犯了些错要被领导辞退,你的那些同事就回来说情了,什么他走了我也走之类的义气词,这下没办法了,于是你就留下了,但是领导会给你警告,要是再犯同事也帮不了了。这里就要讲到给情面的问题了,情面给多给少关键在于在一起的时间长短,没事对见见面,吃吃饭,加深感情最重要,所以就有这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这一点中国人是很有办法的,大年三十一家人聚聚,婚姻或者丧事都要大操大办,这样才体面,你请了他,回头他结婚也会请你,大家都有面子,要是有大人物来那就更不得了了,既然来了就是人情就是面子,就是情面。

制造情面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成立校友会,同乡会等等一些团体,还有什么网络,人人网,QQ,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的好点子。你要是不想与某人结交,走在路上相遇故意装作没看见,这种事情连孔子都做过,要不然那就尴尬了,面对面说不出话,岂不是白脸对白脸。所以,该见的人一定要没事见见,不然对方就会认为你不想结交他,那就掉得大了。

人人都需要做,因为人人都得做人

人情与人缘

做人首先要学会“通人情”,别人有喜,你要欣然与色;别人有被,你不能无动于衷;别人有难,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最好拔刀相助;别人遇险,有能力就不能袖手旁观。否则,那就是麻木不仁了,这样的人注定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最后就会自绝于社会,那就真的变得“不是人”。

通晓人情,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从正面讲,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肚子饿了要吃饭就应该想到别人也会饿,从而“推食食人”,自己冷了要穿衣服,要想到别人也会冷,从而“解衣衣人”。从反面讲,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死,那就不要杀死别人,自己怕丢面子,就不要像啊Q一样伤了别人的面子。总之,说话要尊重对方,说话要注意分寸,对方有请求,接受不了,不要断然拒绝,要婉辞相拒。对方有了错误,不要当众批评,说话刻薄,要留给对方一些台阶下,对方话说在兴致上,不愿意听就不要断然打断,这样很扫兴,待对方停顿,恰当的岔开话题。

一句话,会做人的人,都会时时为别人着想,处处表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人,就要懂得人情的法则。

人情法则

人情的基本法则就是“回报”

中国人是很看重回报的,在中国人看来,“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人忘恩负义就不是东西,要是恩将仇报那更是丧尽天良。相反,报恩的程度远大于对方对自己施的恩,那就会得到舆论的一致赞扬,古训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报仇就不同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一是“仇”的大小,如果只是轻微的伤害或是无意的得罪,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最好讲和就算了,不必要搞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对大家都不好,要是人家无意踩了你一脚,你把人家脚砍了,那就不像话了,搞不好自己

蚀了好几把米;二是“报”的分量,还是上面的例子,就算人家故意踩了你一脚,你非要砍了人家的脚,那便是“太过了”,要以等价为宜;三是复仇者与结仇者之间地位和力量的比较,地位高的向弱者复仇,那就麻烦了,中国人是比较重感情的,同情心都会倾向弱的一方。除非结仇很大,而且结仇时地位正好相反,否则会有很多人打抱不平的。

中国人鼓励报恩,对报仇加以限制,那是因为报恩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报仇则恰恰相反,报仇势必会照成社会的动乱。总之,鼓励也好,限制报仇也好,都是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使然,我们前面讲到中国人是很重视“群体意识”的。

中国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都报”。肯定性的情感也好,否定性的情感也好,都必须回报。不懂这一点就是“不通人情”。

人情为什么要回报呢!就是因为感情是需要回应的,你爱一个人,对方不爱你,那你怎么能爱的下去,爱的再深也会淡下去,这也会让对方特别尴尬;恨一个人,对方不恨你,你拿什么恨起来。人情之于中国人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也是一种维持群体关系的重要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人情的力量,某位亲人无意害死了你的妻子,在没用法律管制的话,这个人想为妻子报仇,但是下不了手,原因就是对方也是自己的亲人,“情”还是在的,但要是陌生人就不同了,他九成会杀了他为妻子报仇。这个例子还说明了法律只能限制行为,无法限制思想,人情恰恰能补法律的缺陷。

正如我们所说,人情是要回报的,问题是该怎么回报,这就是个值得考究的问题了。

你要还情给对方前提是对方送情给过你,一个人好心好意送情你时,问题就出现了,领还是不领,领了就要回报,何况你领的东西有用没用还是个问题,不领又是不通人情,实在是左右为难。你领了吧!之后要怎么去回报对方,那就真是要折磨人了。其次,就是送人情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明明白白有的不清不楚,有的人“暗送秋波”,可是自己却“蒙在鼓里”,这样就得罪了一个人了,于是你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漏任何一个人情,可是有的人只是纯粹的送礼,你要是把这当做那种人情还还,那就让对方尴尬不已了,对方干不好还会认为你不把他当做真正的朋友,所以说呀!这正是累人的,当时中国人还是乐此不疲。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的“人情”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它是情感,但有时又不是纯粹的情感,纯是人情就不用还,纯是商品也容易还(这都是商界政界上的一些关系手段了),最怕的就是不是纯粹的情感,这该不该还,还又要怎么还,还多少,真是个纠结的问题。我们把“人情”分为两个极端的类,一种就是真正的感情,我们称之为“衷情”,这种感情前面也说过,不用还,执意要还反倒会伤了双方的感情,另一种就是表面化程序化仪式化的东西,我们无妨称之为“表情”,这中东西带有功利性,可做可送当然还要还,要是把“表情”当“衷情”,那就麻烦了,别人就会说你不会做人。这个问题那就全看个人的把握了,是什么要自己去判断。

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人情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带来的麻烦也不小,该怎么样,看你这个人世不不世故了,或者说有多世故了。看清楚,是“衷情”还是“表情”,还是夹杂着“衷情”和“表情”。

做人问题

世故与做人

世故也叫世面,“故”就是先例和成规,也就是经验和教训。所以说某个人

篇二:我看《闲话中国》

我看《闲话中国》

《闲话中国》一书是易中天先生新作,他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在细节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本书对中国人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进行了文化方面、历史方面的探究。作者使用了九个章节,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华文化独到之处的理解:中国人是“群体主义”,西方人是个体主义。

作者语言幽默,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在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

我们有很多传统美德,但也有很多滑稽的东西,如:好面子,好窝里斗,好起哄,重要关头又好息事宁人等等,最觉得搞笑的是酒桌文化,一切进行如仪,而且要偶尔做出即便喝的胃出血也在所不顾之表情。

我觉得柏杨从批判的角度评价传统文化,易中天却从解释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作者说:“造就国人行为心理之根源的根源在于国人的群体意识。”由此,一层层如剥茧抽丝,揭开中国人好面子,重人情,喜共食,爱拼酒等在老外眼中无法理解之行为的层层面纱。

写国人的书籍由来已多,我特别欣赏此书在于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种现象给予透彻入理的解释。易先生从人文角度对于中国社会组织的特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中一句中国人是由圈子组成的,无非是小圈子组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中国这个国家,颇为经典! 而一句中国人只有圈子的概念,没有国家的概念更是批判的深入骨髓,让人神伤却又禁不住说这是一语中的。这圈圈相套正源自于国人深受儒家教育熏陶所修炼而成的“明哲保身”的思想,从而促成了国人重关系、讲交情、人情大于事理的处世原则。

这几天看了《闲话中国人》后,我知道自己没有选错,易教授真的是个有很深文化底蕴的教授,他不但口才很好,文笔也非常不错,我最不喜欢有的人在书

中大段大段的说理,说些枯燥的文化知识之类的话,易教授的《闲话中国人》不但语调轻松幽默,而且通俗易懂,从举例来说明一些道理,让人觉得不是在看他的文字,而是听一位慈祥和睦的朋友同你随便聊天

闲话中国人

,可是聊的是很有深意的东西,他语气的轻松诙谐,让你不会觉得听起来犯困和不解。整本书妙趣横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读下去的书,生活的意蕴在里面,生活的哲理也在里面,更了解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本质、习俗和文化。《闲话中国人》一书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我看《闲话中国人》,似乎一见如故的至亲,刚好符合我的胃口,一个人闲暇时可以看着易中天里面天马行空的精彩。

我非常钦佩易中天先生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归纳为“群体意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我们正向的积极能量,但是负面的影响却是依附、盲从、缺乏责任感。人人皆知,只有每一个健康的细胞才能最终构建成一个健康的肌体,否则表面的正常也只能是亚健康状态,一旦爆发则又是脓疮又是感染。国家也是如此,每一个公民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细胞,健康并充满活力的细胞是国家存在的根本,中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突现出对个体的尊重,国家的概念也将会由空洞的、高高在上的,而逐渐变得具体、亲切。也许我们的物质条件仍然不富裕,也许我们还有很多精神上的束缚,物质和精神上的营养不良使我们缺乏健康的活力和活跃的思维,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满足了温饱以后已经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公民,下一步我将追求什么?

篇三:从中文与英文的不同闲话中国人与英美人的差异

中文地位的大起大落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世界最富的天朝上国,外国被看成是“化外蛮夷”,所用的“番文鬼语”根本不能和作为“华夏正统”的中文相提并论。后来中国衰败成挨打受气的东亚病夫,流行公理是外国一切都好中国一切都糟,中文成了最落后最腐朽的典型,恨不得彻底取消,改用拼音文字。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劲发展,欧美的遂渐衰落,中国的地位大幅上升,中文也大有翻身成最先进最奇妙的典型之势。中文地位的大起大落很有意思。能不能少带点偏见、心平气和地客观分析一下中文与英文的不同特点,进而联系到中国人与英美人的差异呢?

中国人比英美人聪明的一条原因

中文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4种声调,可以产生2940个不同发音,实际使用的不同发音在1200个以上。英文有20个元音20个辅音,最多只能产生400个不同发音,不到中文的三分之一.对于1200个内容,中文只用1200个单音节就能表示,英文只能用单音节表示400个,另外800个要用多音节表示.就是说,表达同样数目的内容,中文需用的音节数要大大少于英文.或者是,说同样数目的音节,中文表达的内容要大大多于英文.同一篇著作的不同文字译本中,最薄的是中文,

同一种产品的各种文本的说明书中,篇幅最少的是中文。中国小孩从1数到10,只说10个音节就行了,英美小孩从1-ONE数到7-SEVEN就超过10个音节了.同样背乘法表,中国小孩已背到九九八十一了,英美小孩可能还未到七七四十九.有人做过用中文和英文背诵乘法口诀的比较,结果中文用了30秒,而英文要用45秒。所谓思考,实际上就是在头脑里默念内容.碰到同样的问题,中国人和英美人思考同样的内容,由于语言的优势,中国人会领先完成思考作出反应,显得要聪明些.外国科学家的统计说明,在平均智商上,中国人要比英美人高5%,这肯定和语言的不同有关.

宋朝以后中国人变笨的理由之一

中国人的整体素质从宋朝以后下降非常严重,各种原因中有一个很简单:金元少数民族语言的全面长期渗透泛滥,把汉语中的“入”声调冲刷掉了,每个声韵母组合少了一种读音,使汉语用来表达内容的不同发音数减少了数百个。元朝以后为了表达同样多的内容,不得不比宋朝时多说多想许多音节,思维变慢,反应迟顿,中国人变笨些了。

机灵的中国人怎么就比不过迟顿的英美人呢?

英文单词的含义不怎么随音调变化而变化也不全是缺点。歌曲的曲调会抹掉中文歌词的声调,使其含义不清。英文歌词的含义就不怎么受曲调变化的影响。英美人说话含义明确,直截了当,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什么弯弯绕、话里话。人际关系清楚简单,人可能笨些,但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正经事业上去。不象中国人说话听音,锣鼓听声,话里有话,要听弦外之音。与人交往要察言观色,揣摩心意。一句话语气不当就会起疑惑,三言两语不对路就会惹麻烦。人际关系模糊复杂,人可能蛮聪明,但很多精力都用到勾心斗角上去了。

英文使英美人善于抽象分析,中文使中国人善于联想综合

英文字母只有区区26个,却能用它们的组合来表达包罗万象的全世界。用一个字母编码“TREE”来表示一种高大植物,英美人看到“TREE”这种编码,就会解码翻译成“树”这个概念。任何字母都可对应一个数字,A、B、C。。。X、Y、Z对应1、2、

3.。。24、25、26,单词“TREE”可表示成数字串“20 18 5 5 ”。就象用字母串一样,照样可用这样的纯数字串把大英百科全书写出来,内容一点也不会少。如果改用Z、Y、X。。。C、B、A对应1、2、3.。。24、25、26,数字串“20 18 5 5 ”就表示单词“GIVV”,照样可用这样的单词把大英百科全书写出来,只是一般人不认识,这就是密码。英文本身就是一种密码系统,英美人是天生的

密码专家。读英文是一行接一行,一字母接一字母读进来,由读者把字母编码翻译成概念。是数字量串行输入。接收信息慢但准确。英美人天天进行这种编码解码工作,分析抽象能力很强,在具体事情细节步骤上比较扎实、认真。这是他们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

读中文是把一个个图形扫描进来,由读者看图联想概念。是模似量并行输入。中文输入信息量比英文大得多,但在细节的准确性上不如英文。看到“男”会想到在田里的劳动力,看到““囚”会想到一个人关在房子里,看到“山”会看到起伏的山峰,看到“歪”就知道是不正等等。读英文只能一目一行单方向,读中文可以一目十行双方向。对中文文章只要扫一眼,从不同位置扫描进几个词,就能猜到此文的大概。如读到“斗争”、“打倒”、“万岁”,那可能是左愤在发飙。如读到“自由”“人权”“普世”,那可能是右痴在作梦。扫一眼英文文章,要同时看到头中尾部的内容是很困难的。日常的扫描阅读强调了整体把握,中国人看文章时对文章主题、背景、题外之意的注意要超过对文章细节字词的注意。中国人综合能力强,普遍有全局观念,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说得头头是道,而不怎么关心身边锁事,除非直接关系自身利益。

难认的汉字、容易学的汉语、传统保守;简单的字母、背不完的单词、习惯创新

一个中国小孩认识牛、羊、猪、鸡、肉、皮、公、母几个字后,不用再教,就能大概知道牛肉、羊肉、公鸡、母羊、公牛皮、母猪肉等等二十多个新词是什么意思。他没吃过糖精,但见到“糖精”这个词,就能猜到是种比糖更甜的东西。他没见过飞机,但见到“飞机”这个词,就能猜到是种会飞的机器。他没学过化学,但见到“硫化氢”这个词就能猜到是由硫和氢合起来的

一个英美小孩学会了牛、羊、猪、肉这些单词后,并不能自然懂得牛肉、羊肉、猪肉这些词,必须重新学。为什么呢?假设一个小城市每天要说一万声“猪肉”,如果用两个双音节词猪pig加肉meat组成四音节词pigmeat ,每天就要说四万个音节,那老百姓肯定不干。 实际上猪肉是用和pig、meat毫不相似的pork这个双音节词表示的,虽然要说一个毫不相似的新词,但每天能少说两万个音节,还是现实可行的。同样,猪油lard、羊肉mutton、羊油suet、牛肉beef、牛油talon也是和猪、牛、羊毫不相似的短词。

篇四:读后感

智慧的启迪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前段时间读了易中天教授的新作《中国智慧》一书,全书共6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精辟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智慧。不过你大可不必被标题“唬住”,觉得内容会是深涩难懂,相反书中语言风趣幽默,内容深入浅出,可谓是老少皆宜之作。

书的封底易中天写了这样一句话: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教授,智慧只能启迪。确实,知识是客观存在的,除了那位自称前知三百年后知三百年的网络红人以外,真正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知识达人”,恐怕也并不在少数,但他们未必就属于“有智慧的人”。从知识到智慧,这个过程的转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易中天写这本书的初衷正是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中吸取知识,进而启迪个人的智慧。

在周易一节中,易中天告诉我们“前科学不是伪科学,所谓周易,就是要用简单的符号和系统,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的本质规律。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到、周全、周密,可以周而复始的。”这应该是中华名族最初也是最朴素的智慧。在中庸之道一节中,易中天说“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不是没原则,中庸就是不走极端,不唱高调。”这应该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最普遍的处世智慧。…….

我最喜欢的是“魏晋风度”一章,易中天给我们讲了许多魏晋时

代人物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平常我们很少听说,让读者很有阅读兴趣。在诙谐幽默中笔调中易中天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视世俗、服从内心、热爱自然的魏晋风度。易中天在书中说:“现在那些所谓‘总裁国学班’,最喜欢讲的,就是《周易》、《老子》、《孙子兵法》,认为学了就能赚钱。将庄子的,不多。讲魏晋风度的基本没有。”这是因为所谓的魏晋风度对于他们的“生意经”一点用都没有。但是生活并不都是“生意”,魏晋风度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仍然有很多启迪。相比于魏晋时代,如果刘伶、阮籍之流生活在现今社会应该更难“混”下去,可是谁又能说,他们的真性情不是“身不由己”的现代人所向往的呢?易中天通过该章节要告诉我们的正是在一个越来越商业的社会如何处世的智慧。

从《闲话中国人》到《读城记》,从《品人录》到《品三国》,再到这本《中国智慧》,无不显示了易教授涉猎面之广。对于文化研究者这些作品或许只是浮光略影,但是对于广大的普通读者却能很好的观其大略。比如《易经》、《老子》等书一般人很难捧着原书典籍阅读,一是知识水平有限,二是时间也不允许。但是我们也同样渴望能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学到点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的要感谢易中天教授,用独有的“易式风格”,奉献文化“饕餮”的同时,又为启迪民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篇五:人生四德答案

人生四“得” 韩东

1 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四“得”,即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我以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2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事业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有的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其实,很多时候,人生犹如大海中漂浮的一条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沉得住气,才能扬帆远航;如果沉不住气而害怕茫茫大海,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有被颠覆的危险。

3人还要变得了脸。红脸也好,白脸或黑脸也罢,都是人生不同的角色。当然,变脸不是圆滑世故,不是趋炎附势,不是见风使舵,而是积极处世的最好诠释。可能因心情不好,你对别人进行了一番责备,后来你发现错怪他人,那么这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赶快变“脸”,挽回自己造成的不好影响;因为信口开河,你捕风捉影地乱发议论,伤害了你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当你明白事实真相,你也必须变“脸”,承认错误,弥补因你口无遮拦造成的人际裂缝。变得了脸,有时也是大度的表现、智慧的象征。

4弯得下腰,告诉我们要处世低调,学会忍耐。宁折不弯,固然值得赞美,但没有意义的粉身碎骨却令人扼腕。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韩信选择弯腰,因而成就大汉400多年的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因而书写流传青史的绝唱。青松因弯腰而坚强美丽,稻谷因弯腰而成熟厚重。弯得下腰,才可能写出诗情画意的人生篇章。

5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有不少人活得窝囊,活得自卑。事业失败,失去了奋发上进的勇气。家庭不幸,开始游戏人生。偶尔失足,自暴自弃。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凤凰涅槃,方见美丽。

6人生有四“得”,生活从此不同,滋味绵长,而又斑斓多彩。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语句进行简要归纳。 ..人生四“得”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12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说服力。

13.请仔细研读第二段,回答: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证明了怎样的观点?

道理论证和反证。 论证了“人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度量,要沉得住气”的论点

14请你仿照第四段的划线句子,再为作者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进行简要分析。

宋濂选择弯腰,恭敬地向各位前辈请教,因而成为博学大师。 证明了处事低调,学会忍耐成就大事业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5.谈谈你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理解

此为道理论据,通过引用诗词名句,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这一论点。

1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生活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度量,要有承认并改正错误,向他人道歉的修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