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孩子的缺点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7:03 体裁作文
孩子的缺点有哪些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

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

桥北幼儿园 段晶晶

我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妈妈。作为教师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收到好的教育,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做一个优秀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想把爱能更多的洒向孩子。我们又以怎样的方式给孩子呢?爱孩子,这点不用怀疑,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方式却各有所样。其实欣赏孩子不只是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我经常会听到家长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你家的孩子好多了,我实在没辙,唉……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像牛顿一样”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却多被会看作“不用心”、“不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教育中。

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是用全部心思关注电视剧的剧情,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入,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也可能读一本有趣的画册,忘了写作业??一千个孩子会有一千个痴迷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多么简单或毫无趣味,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闯一些小祸。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孩子最后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很关键。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我的女儿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别人会犯的小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上百元给她买的玩具,玩了几天,就丢了;让她把玩具收拾了,却转了半天,返回来奇怪地问我让她干嘛。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像牛顿一样”。

她的“牛顿行为”还常常给我添麻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总会提醒她把作业,还有第二天需要带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在门口的桌子上,尽管这样,她还是会在第二天早晨下楼后再摁门铃,让我给她送下这个那个,每次弄得我都差点迟到,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理也是气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只是表示很忙,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疏忽给我带来了麻烦,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不用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虽然这样,我从不会

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好好看看,想想,把东西都带齐了。她会仔细检查,并且每天出门前再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带了。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点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批评”方式吗?

就像割伤了自然会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的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姿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彻底要戒除掉的。

欣赏你的孩子要赞赏他的优点,更要正确看待他的缺点。

篇二: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

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出了课本的学习外,就是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孩子会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各种方法,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是不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但不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多靠的是实践当中的摸索。

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

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错误中不断思考,这比开始就做对事更能有助于脑部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要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探索的能力,家长除了少数带有危险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需要马上制止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他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和别人有不同想法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因标新立异而兴奋。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人类社会是群居的社会,群居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不仅是为了社会当中去他人,也是为了个人。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和家长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

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出格事情,从现象来看,是有问题的。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消除症状,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放学后,跑到网吧上网,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不准上网。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相比之下,家长能够尽量压住怒气,认真研究为什么孩子会对上网感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压着他,让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用这种同理心去认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而不再是指责孩子。我们把“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而不是“获得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给孩子选择一个让它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个职业,能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成就,那么,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转移。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为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宽容并不是对孩子不能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结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孩子做事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做事过程是好的,所出的问题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仅不要批评孩子,甚至还应鼓励孩子。相反,如果结果是好的,而过程非常有问题,我们照样要批评孩子,这是因为,好个过程可以给一生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过程只能偶尔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好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也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第四,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首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培养孩子的优点重要,还是克服孩子的缺点重要?很多名人在总结成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结论:成功是由于某个优点,失败是由于某个缺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克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而是因为致命的缺点。这是很多名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成名的比例并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克服缺点比培养有点更加重要。麦当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不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找到它的缺点。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政治家、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长,而是在他们身上有比别人更少的缺点。

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们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缺点的克服?这和我们对孩子的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设法让孩子取得谋生的本领,我们就会忽视对缺点的克服。另外,这也和我们家长的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一个优点可以让孩子为家长争得更多的面子,考试的第一,拿到大奖对会让家长有面子。但克服孩子的缺点,直接的效果小得多。家长可以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避免暴露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不爱说话,说错话,就总是帮孩子说话。这样,家长就自然会把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而忽视了

缺点。至于说不知道如何克服缺点,那只是一种借口。当我们意识到,克服孩子的某些缺点和考上重点学校一样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办法。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孩子的缺点有哪些)

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是一个好学校毕业的,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上班经常迟到,开会忘带资料,他很快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谈,而不知道公司某个重要岗位内部招人的信息,错失了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上学时积累的那点优势很快就消耗殆尽。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发生着。究其原因,就是当初我们作家长的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叫孩子起床,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不善言谈,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打圆场。这些缺点就渐渐地固定下来。而本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要花的时间,连比学好一门功课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

第五,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其次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努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此,孩子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社会实践。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

篇三: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方法

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方法---“亮点原则”

亮点原则是纠正孩子缺点,发展孩子优点,培养孩子自信和力争上游习惯的好办法。

实施亮点原则的关键点,一是能发现孩子优点,二是强化这优点,三是将优点与孩子快乐紧密联系,让孩子充分享受到这优点带来的幸福。当然,一旦孩子犯错,尤其是原则性错误,也要毫不客气地将这错误与孩子的痛苦联系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努力使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应该做必须做,并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得更好;哪些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亮点原则家长要掌握,教师更要掌握。

原理:

家长们必须明白:你的眼睛如果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他。我们必须让孩子自己找到自我价值。孩子对外界毫无兴趣的原因——自我价值极低。自我价值能让孩子感觉“我很好,我是有价值的......”这种感觉才让他腰板挺直了,他生出一种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时,你教他方法,他才有改变的能力。父母都知道孩子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你把孩子的优点像根嫩芽,逐渐放大,时间一长把优点固定下来,最后,在他的心理系统产生自我价值升高的现象,一个人自我价值升高,之后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暗点上,不断地确定,不断地产生一种叫自卑的东西,这种劣等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痛苦,为了活下来,他会拼命地阻抗别人,为自己辩护,找别人的缺点,以获得心理的平衡,不受伤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因为在防护,这时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越这样说,他的自我价值感越低,自我完善的欲望就越低。没有自我完善就没有动力,好像没有燃油的汽车,根本无法开动。

我们要真的想改变孩子的缺点,就是先强化优点,强化到他自己也认为有这个优点。之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完善的欲望,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 让孩子逐渐找到他的自我价值,你才可以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你必须改变缺点,否则你实现不了你的目标!”他开始想:“好,我要改!”这才可能真的去改变缺点。所以要想让孩子改变的话,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可以。我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一棵树移到本地来,这棵树有很多树杈,都是不需要的。可是移过来之后,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根埋在土里,浇上水,活了之后,枝叶长出来了之后,这时才把树杈剪掉。如果树根还没长住,就咔嚓一下剪掉枝叶,你没有错,树杈是不需要的,可是把树杈剪掉,引起水分流失,树也就死掉了!这就是我们许多家长批评、苛责、埋怨孩子的结果!你说的都对,可是把孩子打击过火了,最后孩子的缺点真的没有了,什么也不想做了,不想学习、不想做事??我见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了,孩子不愿与别人接触,不愿学习,让家长束手无策!

我想你现在应该明白深层原因了吧。如果一个孩子想要跟你冲撞,有逆反心理,不听话,不断犯错误??另外一个孩子什么也不想做了,我问一问各位家长,你认为哪一个孩子是可以塑造的?

我们对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基本上感到无能为力!一个孩子不断犯错误,不断地冲突,他的内心有把火,那是自我价值在燃烧,他还可以做,只不过是方向不对们需要调整,校正过来就可以了。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就想炉子里的火,已经熄灭了,你需要重新燃起他的自我价值。他现在的状态是长时间地输入错误信息的结果,现在只有家长用更长一点的时间输入正确信息,无条件地爱孩子,承认他饿价值,才可以传达过去,让孩子的缺点毛病改正过来!

亮点原则的使用方法:

1.先确认放大孩子的优点;

2.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自我价值,进而升起自我完善的欲望;

3.引导孩子把缺点和痛苦联结在一起;

4.放大该痛苦至极大值;

5.用相应的优点替换该缺点;

6.把该优点和快乐联结在一起,直至形成习惯。

篇四:读《发现孩子的缺点美》有感

读《发现孩子的缺点美》有感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为《发现孩子的缺点美》。书中说道:每个儿童的优点都一样多,他们的特点往往就是他们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贮藏在儿童心中的种子,需要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栽培、适当的滋润,它们才能萌发、生根、开花、结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只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却感觉迟钝。这样就使这些种子由于缺少滋养和栽培,在合适的成长期内不能很好地成长,变得枯萎或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到最后真的满身缺点,很难找到优点了。 不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家长,他们当然也很爱孩子,但他们总认为孩子表现好是正常的、自然的,不需要说什么;而孩子一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提出批评。本意是想让孩子了解缺点,改正缺点,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家长不断的批评中,体会的总是“我只有缺点”。由于孩子很少得到肯定和鼓励,所以这些家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他们失望。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成长簿”,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也就给了孩子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不少教育学者们提倡“欣赏你的孩子”的主要观点。

看了以上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想,不光是家长,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该试着做一做呢?

为此,我就做了一个实验,这学期一开学,我就在教学中强制自己,每节课都要为来微机室上课的学生找一些优点。对于缺点我也是要提醒的,但要讲究方法。比如一年一班同学刚开学时,上课说话声音很大。从第一节课我就提醒他们,“同学们说话的声音比刚进微机室的时候小一点了”,果然学生说话声音真的小了一些。过了一会我又说:“同学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马上就能感到说话的同学少了一些。下课时,我又说:“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的不错,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老师记在心里,我想下节课同学们会表现的更好。”每节课我都用类似的话提醒学生,一学期将要过去了,现在的一年一班同学上微机课时的纪律非常好,说闲话的很少,同学们就是互相问问题,也都自觉的小声说。在这一习惯的养成过程,也会出现反复,我都会用鼓励的话及时的提醒,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儿童的缺点,只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教师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学生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学生的缺点美。

篇五:读《怎样赏识孩子的弱点》有感

读《怎样赏识孩子的弱点》有感

刚开始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赏识孩子的优点简单,那赏识孩子的弱点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我看到前言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其实就是赏识教育,让我们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使孩子的弱点变成优点。前言中还举了周宏的例子,就是这样一位懂得赏识的父亲,采用赏识的方法,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最终造就了个“天才”女儿。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们的书,但我发觉也是写给老师的,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学会赏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班上那些特别的“小调皮”。

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本书从赏识孩子的学习的、性格的、心理的、交往的、语言的、行为的六个方面的弱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述。比如学习的方面,有些孩子学习马虎,但父母总是容易不深入了解原因,轻易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其实“马虎”的原因有很多,的确是有马虎的孩子,但还有些孩子是耍小聪明而“马虎”,还有是故意的假“马虎”。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马虎”的学生,父母、老师应该给孩子指出正确的方法,在孩子的学习中,经常检查和提醒,尤其是在考试前更应该提醒孩子注重考试的细节,并让孩子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了解到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知识,并引导孩子围绕考试的细节认真答题。假“马虎”其实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那就应该巩固孩子的基础知识。

又如文中对孩子性格方面的弱点分析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淘气包”肯定每个班上都有,也是让我们老师很头疼的孩子。文中提到任性、倔强,任性倔强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是很普遍,这让我们老师很为难。说起个性任性倔强,我们班的孩子还真是挺任性、倔强的,这让我挺犯难的,看到书中介绍,真是很开心。给我们一些建议:对任性的孩子的方法:一、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二、耐心的劝导。三、适当地惩罚。对倔强的孩子的方法:一、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少用命令式语言。二、对待倔强的孩子要宽容大度。三、孩子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赏识的意义。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些都是因为父母一直都是用赏识的心态在教孩子。其实我认为说到底,赏识就是爱,有了爱,孩子的一切都是那么美。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另外,我感悟到赏识的真谛是多表扬,我记得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因为表扬能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于批评他的短处,因为这样会令他的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当然,这并不是意味我们老师只能一味表扬孩子,其实偶尔的小惩小戒也是需要的。有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小表扬,可以使孩子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孩子的心灵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灵。以前在孩子有错的行为之后,我习惯于批评,但是当孩子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或做了一点点

好事之后。我很少及时的表扬他们,看完这本书之后才让我领悟到:不要吝啬自己的几句表扬的话,它的功效在孩子的眼中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它甚至能使孩子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还想说赏识应该因人而异,就像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面对形形色色的、个性差异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应该不断强化自己,丰富自己,用各种办法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我们认识要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其实赏识也算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一门学问,要学好它,作为老师的我们,可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并且把它用得恰到好处。

读了《怎样赏识孩子的弱点》这本书,孩子的弱点,我不再那么害怕。我深深领悟到:孩子,不仅要照顾好他们,还要教育好他们,学会赞赏每一个孩子,如何赞赏我的孩子,那是源于我对他们的爱,那是平时细节的体现,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加油,我想我能做的更好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