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不同角度看事物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9:22 体裁作文
不同角度看事物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写作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写作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例一、【中小学教育网 - 小升初指南】:

郊游结束后,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亮出一个圆球问:“这球是什么颜色的?”丁丁站起身马上回答:“这球是白色的。”老师把球拿回讲台后面,不一会儿又亮出来问:“这回球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黑色的。”老师又把球拿回。然后,把丁丁叫起来问:“我刚才拿的是同一个球,你说是白色的,同学们说是黑色的,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丁丁目瞪口呆。

这时,老师笑着把圆球举起来,慢悠悠地转了一圈。没等老师问,同学们就喊起来:“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对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老师把球放下接着说,“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才能全面了解事物。”

老师挂出一块儿小黑板,上面写着:

1.郁郁葱葱的茂林,环抱着翡翠般的玉镜。

2.水光一片,那明镜般的湖面周围镶嵌着绿绒。

3.船尾浪花跳着舞,岸边树木像卫兵接受着我们的检阅。

老师让丁丁读了一遍,然后说:“这次郊游,我从三个角度观察了同样的湖和树,看到的景物却不同。开始我站在湖边平视,树高湖低,树环绕着湖;后来我登上眺园亭居高临下俯视,只见绿色树冠,湖水汪洋;最后坐在船上远望,岸上树木围湖,列队而立。同样,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多角度去观察事物,写出的景物就不仅全面而且立体化了。丁丁听后,马上拿起笔,跃跃欲试,脸上露出了笑容.

例二、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之苏轼的一句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比如说你以一个好人的眼光去看一个人,就会觉得他一身都是优点,如果再加上一点自己的爱去看的话,那他简直就完美了;可是如果以坏人的我去看他,那你看到的就全是他的缺点,如果他是你仇恨的人,那么他简直就是个厌恶之极的人了。就看你站的角度了。

还有啊,半杯水。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看到的是只留下半杯水了,多可惜;可是如果是以乐观主义者的心态看的话,你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多叫人欣喜啊~~

就看你站的角度了~

例题3、我的一个小表弟看了武侠片,从家里二楼跳了下去,摔成骨折,惊觉自己没有轻功

角度1:傻,完全没有常识

角度2:不错的尝试,因为常识就是前人“跳楼”跳出的经验,常识或许有局限,你说呢

例题4、三、读《滥竽充数》后,如果要你写读后感,你会从哪些角度提炼出什么样的观点呢?

故事大意:齐宣王叫人给他吹竽,每次总是三百人一起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在里头装模作样。缗王继位后,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自知不妙,只好逃之夭夭了。

虽说这故事很短,但内涵很丰富;读的角度不同,感悟就会不同:

1、先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看,可以看出:

A、有本事才能立足世界,或人要有真才实学;

B、无真才实学,岂能冒充内行;

C、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装模作样可笑又可悲;

D、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欺欺人;

E、南郭先生逃之夭夭,是明智之举,或南郭先生自知之明精神可赞。

2、再从齐宣王和齐缗王的角度看,又可以看出:

A、从南郭先生的“留”与“逃”,看用人制度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南郭先生为什么能在齐宣王手下装模作样混饭吃,而在齐缗王手下逃之夭夭?表面上看,是两王的喜好不同所致,其实,是两人的用人制度不同或社会体制不同所致。南郭先生的“留”与“逃”实际上是两种用人制度和两种社会体制的产物。这不禁让人想起现今的社会:在吃大锅饭的年代,人们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生产劳动这支庞大的乐队中,该有多少个“南郭先生”、“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祖国进入新时代,打破“铁饭碗”,砸碎“大锅饭”,各行各业实行责任承包,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多劳动者多得食,人们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已经感到或正在感到生存的危机,有的弃“竽”而逃,有的持“竽”待逃。)

B、齐宣王大搞形式主义(滥竽充数三百人)该休,齐缗王改革求实可赞。 …………

3、最后从299位吹竽手的角度看,还可以看出:

A、(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齐宣王不知道,难道那299个竽手不知道?他们为何不检举揭发南郭先生,难道不怕犯“欺君不报”之罪?这表明这些人没有斗争精神,都想相安无事,明哲保身。)人要有点斗争精神;

B、明哲难保身,斗争促发展

C、(再说,这299位竽手为何不帮助南郭先生学吹竽,以提高整体吹竽水准和演出质量?)帮助他人,促进自己;

D、个体的软弱会导致整体的崩溃。

透过以上实例的分析解读,我们可以结论于后:第一,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开阔我们的视野,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中洞察秋毫,在迷雾重重下豁然开朗。第二,要做到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需要渊博的知识储备,以及常有的定式思维和敢于破格的异乎寻常的思维方法。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会使沮丧,绝望的人看到希望,如同俗语所说“树挪死,人挪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下面那这一则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见一块废铜,父亲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父亲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块铜的门把手后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但很多情况下1+1大于2。后来,儿子凭着这种1+1大于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没人愿意,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儿子,自愿免费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之类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元。

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1+1大于2的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如果当时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他。学会换个角度看问,常能海阔天空。

篇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有人生。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闻名沪上的劳动模范徐虎,只是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换了别人在他这个岗位上,他或许会想:我再怎么说总有些才干,却叫我给别人修水管、修马桶,简直是埋没人才。为此而整天大呼没遇伯乐。而徐虎却从小事上做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徐虎从这个角度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安心于做一名普通的水电工。这是他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收获。

或许你会说徐虎太安于平凡,现在的社会要的是高学历人才,人要向高处爬,但也请你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向上爬,那么这些老百姓“柴、米、油、盐”,社会小事谁去做呢?所以说你也别老给自己订什么高额标准,要求自己冲刺到第几,你只要想自己尽力也就行了;你呢也别总是想着去当高干、总裁、元帅??这些人固然是人类精英,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元帅的。钱钟书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固然

可惜,但你想钱老至少扬名中外学术界,这一点也可喜可贺。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地埋怨。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变得更加美丽。

篇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方位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篇四: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这个复杂大千世界里生存,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制造难题,我们要学会怎样正确看待,怎样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生存,我一直认为轻而易举得到的并不值得珍惜,只有用艰辛换来的才是最好的,梦想绝对是生命的最高巅峰,但那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的,理想才是指引道路的方向,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会一直坚持信念,会一

直走下去。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个坚强的男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败,我都会一笑而过,好像我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受各种各样的伤,我被伤到后,通常会写文章,用文字来发泄情绪,当然我也会象所有男孩一样,用哭泣来发泄不满,在寂静的深夜,暗自流泪或嚎啕大哭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哭过以后,我就会想,一觉醒来,又是阳光明媚的清晨,生活还是要继续,该做的还是要认真做好,得与失只是一念间的事情,得到未必好,失去也未尝是一件坏事,也许失去又是另一个得到的开始。换个角度想,经历挫折固然不能说是好事,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经历一些挫败,才能使我更加坚强,才能让我更加茁壮地成长,才能更好的超越和突破自己,才能使我以后的路走得更稳。这样一想,心境自然就平和了,我又会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在平时学习中,和同学们有意见分歧,是经常性的,有时争论激烈了,也会起摩擦,在这种僵持不下时候,我通常会检讨自己,也许是我的想法太极端了,别人的建议也不见得都是错,再想想平时大家对我的关心,我就会先给他们一个微笑,于是,气氛缓和了,意见综合了,学习也学好了,同学之间的不快也随之消除了。

妈妈也经常教导我,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能给予别人快乐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所以经常产生些矛盾和不快也是很正常的,受一些委屈是常有的事,可是正因为

这样,才能使我变得更宽容,心胸更宽广,更好地磨练我的意志,领悟人生的真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会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一切,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男孩。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多一些宽容,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算再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棘手的难题,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会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篇五: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角度想事物,换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缺陷,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更全面的思考方向。为别人想想你可以得到可贵的亲情与友情,为自己想想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得到人生的宝藏。

“怎么又没扫干净呀!”我句话都快成了我对打扫清洁的值日生的“礼貌用语”了。每次他们都口口声声的说扫干净了呀,却不知道在一些角落中仍然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纸屑”不肯“回归”!而当我发现那些“调皮鬼”时,我就会说出怎么又不扫干净呀的礼貌用语。值日生终于沉不住气了:“你这个人就不知道我们扫地有多辛苦吗?你怎么不来试一试呢?”听他这话像是说我不明白他们辛苦,还在旁

篇三: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不同角度看事物议论文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 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反之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骄,就会黯然失色。如果去讲“春蚕”“烛炬”精神和奉献余热就只有丁玲能说得上,如果去讲“保持”操节,对杨荫榆就统摄不进去。因此,异中求同时,一定要选择共有的角度。

六、求异探胜。求异探胜,就是反其道而用之,选择新颖别致的角度。请看下列材料。

一次,东坡游山去一座道观歇息,主持老道士见他衣冠素朴,就说:“坐!”对道童喊:“茶!”在交谈中,道士发现来人谈吐不凡,就请进厢房,说:“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后来老道士知道来人是大学士苏东坡,急忙请进客厅,说:“请上座!”大声吩咐道童:“敬香茶!”对这则材料,如果从批评老道士去立意,说他“只重衣冠不重人”,是“势利小人”,虽无可厚非,但缺乏新意。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老道士不断变换待额的心理和态度,就会发现他是爷慕人才的,尤其是杰出人才。他不断升级的礼遇都是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选择老道士重人才,更重杰出人才,既不背离题旨,又有新意。

总之,选择角度的方法还很多,对同一材料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共同选择。作文要得心应手,写出新意,就得注意选准选好角度。当然也不能强扭角度。有个材料说:某工厂遭了洪水灾害,办公室秘书写了个材料,题目是《由于洪火灾害,我厂八月减产百分之五十》,厂长认为角度不对,叫重写,秘书后来改题目为《虽然洪水灾害,我厂八月仍达到计划百分之五十》,得到了厂长首肯。这种不顾

事实,强扭角度,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

写作角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如何选择角度的问题,而供材料作文,常常要求自选角度,足见选择角度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把选择角度作为重点。当然这也是个难点,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探索,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

篇四: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 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反之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骄,就会黯然失色。如果去讲“春蚕”“烛炬”精神和奉献余热就只有丁玲能说得上,如果去讲“保持”操节,对杨荫榆就统摄不进去。因此,异中求同时,一定要选择共有的角度。

六、求异探胜。求异探胜,就是反其道而用之,选择新颖别致的角度。请看下列材料。

一次,东坡游山去一座道观歇息,主持老道士见他衣冠素朴,就说:“坐!”对道童喊:“茶!”在交谈中,道士发现来人谈吐不凡,就请进厢房,说:“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后来老道士知道来人是大学士苏东坡,急忙请进客厅,说:“请上座!”大声吩咐道童:“敬香茶!”对这则材料,如果从批评老道士去立意,说他“只重衣冠不重人”,是“势利小人”,虽无可厚非,但缺乏新意。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老道士不断变换待额的心理和态度,就会发现他是爷慕人才的,尤其是杰出人才。他不断升级的礼遇都是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选择老道士重人才,更重杰出人才,既不背离题旨,又有新意。

总之,选择角度的方法还很多,对同一材料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共同选择。作文要得心应手,写出新意,就得注意选准选好角度。当然也不能强扭角度。有个材料说:某工厂遭了洪水灾害,办公室秘书写了个材料,题目是《由于洪火灾害,我厂八月减产百分之五十》,厂长认为角度不对,叫重写,秘书后来改题目为《虽然洪水灾害,我厂八月仍达到计划百分之五十》,得到了厂长首肯。这种不顾

事实,强扭角度,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

写作角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如何选择角度的问题,而供材料作文,常常要求自选角度,足见选择角度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把选择角度作为重点。当然这也是个难点,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探索,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

篇五:议论文立论的不同角度 导学案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

2.从多个角度中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3.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

2.从多个角度中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3.培养多向思维的能力,更好写作议论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由相同的图形会有不同的审美看法引入

二、 课时评析

1、 用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明确议论文不同角度的立意

A、“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明确立论:

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东坡

★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3、立论的角度

★ 多角度思维--发散思维

1)、正向思维(正面思考)

2)、反向思维(逆向思维)

3)、侧向思维(侧面思考)

4、例文引导(滥竽充数的例子)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

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

★ 明确:

第一、正面思考: 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 。

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第二、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齐宣王: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南郭先生:“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使无能者无机可。

其他吹竽者:充当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在其中,不予揭露 。 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团队精神。

5、 话题探讨 (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把握多角度立论)

(1)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

离开时又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其他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 讨论明确:

卖马人:

千里马:

伯乐:

买马人:

(2)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

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

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A、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 可以提炼的观点:

B、从母亲角度分析: 可以提炼的观点:

C、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

可以提炼的观点:

三、小结

★方法1————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方法2————

第一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

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

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三、 作业 1、 实例剖析 (课堂练习)

例: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

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

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

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分析此材料,把握分析方法。

第一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

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

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

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

2、课后作业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

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

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可提炼的观点:

正面:

反面: 侧面:

第二课时

重点:1、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2、从多个角度中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