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秋颂欣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2:38 字数作文
作文秋颂欣赏字数作文

篇一:秋颂

秋颂

樊倚梦

轻轻地,她来了,她染红了树叶,吹走了炎热,引来了丰收。她就是——球,令人朝思暮想的秋。

秋天来了,不知不觉中来了,在人们的期待中走来了。人们费尽千辛万苦的成果,在秋的弹指间,被染成了五颜六色,好不壮观。所以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秋天,已向我们展示了她最美的面目。

当然,秋天并不只是停留在一处,在人们从心眼里的笑声的目送下,秋天来到了果园。眨眼间秋天涂黄了柿子,吹红了苹果,描紫了葡萄……只要来到果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异香,悄悄钻进你的鼻孔,沁人心脾。会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不知为何,冲动地想去摘下它们,摘下令人心旷神怡的它们。

秋天来了,她所钟爱的花朵也迎风开放。红的、红的、粉的、紫的,一朵朵、一片片,漫山遍野的菊花,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瞭乱。俗话说“丹桂飘香”,菊花来,桂花也就来了。它散发着一股独特的幽香,只要你一嗅,就醉了,醉得彻彻底底,无法自拔。其实也不需自拔,因为这是秋天带给大家的礼物,让辛苦一年的人们得以休息,享受秋的气息。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更在那临风的飒爽。”这是罗兰笔下的秋,也是我笔下的秋。火红的枫叶,它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红得彻底的颜色,更是它的英姿飒爽。一片片枫叶就宛若一个个手掌,连大诗人杜甫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啊,美到令人流连忘返,想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秋天,其实也有自己独特的天气。她的雨,不像夏天那样轰轰烈烈,而是温温柔柔的。一下,便带走你心中的尘埃,净化了你的心灵。

轻轻地,秋天又在不经意间,走了……

篇二:秋颂——罗兰

秋颂罗兰

秋天是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驱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邮寄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中,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湛湛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观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薄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湛湛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篇三:浅谈《秋颂》的美学价值赏析 剑南

浅谈《秋颂》的美学价值赏析

段丽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英国诗人济慈,一生当中写过无数首令人折服的诗歌,其主要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拉米亚》以及《圣亚节的前夕》等,每一首诗歌都具有不同的艺术色彩。本文对诗歌《秋颂》的美学价值进行赏析,探究《秋颂》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秋颂》;美学价值;赏析

1. 前言

诗歌《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其向读者描述了一个丰收、温暖的季节。在济慈所创作的众多诗歌当中,大部分诗歌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肯定,《秋颂》就是其中一首,广受人们的喜爱,济慈笔下的秋天,显得格外温暖、可爱,堪称不朽之作。

2. 《秋颂》诗歌鉴赏

诗歌《秋颂》是诗人济慈留下的最后一首诗,该诗的创作正是诗人生病期间,当诗人走进庭院,秋日夕阳余晖洒在田野之上,显得格外温暖,此时,身患重病的诗人也感觉到一丝丝温暖,不禁提笔描绘如此动人的秋色。诗人笔下的秋色主要以喜悦、温暖的色调为主,对秋季早晨雾气缭绕的景象,和黄昏时分暮霭笼罩着整个大地的景象,进行生动的描绘,将秋天具有的特色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1]。秋天是成熟、丰收的季节,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当中就突出了这一点,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因此,诗人将求和太阳这两者比喻成密友,生动形象,引人无限联想。诗人在诗歌中描写道“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好塞进甜核”将秋天独有的特色渲染纸上,把秋天的景色传递给读者。在诗歌中,诗人不仅仅在于描写秋的景色,还对太阳进行描绘,将太阳和秋做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给读者一副动感的画面,当人们阅读诗歌时,眼前不经浮现出一副热闹、充满活力的画面,令人陶醉。

3.《秋颂》的美学价值赏析

英国诗人济慈的《秋颂》堪称佳作,在诗坛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秋颂》的美学价值进行赏析,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韵律美的角度、意象美的角度以及修辞美的角度,从这三个角度进行细细赏析,可了解到《秋颂》美学价值所在。

3.1韵律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英文诗歌多采用抑扬格五音步的书写方式,凸显出发音规律,《秋颂》也不例外,诗人在书写诗歌《秋颂》时,巧妙的采用了抑扬格五音步。在诗歌的第一节就对秋色进行大胆的描写,诗歌一开头就写到“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将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描绘了出来,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和太阳比喻成为密友,富有活力,接着,诗人的笔墨转向了藤蔓的屋檐,从布满青苔的老树转向了一派秋意盎然的田野,一幅幅秋景图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诗歌的第二节中,诗人主要对人们丰收时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展现出一幅喜悦、欢乐的景象,画面生动又温暖,尤其是在人物的刻画上,诗人对人们劳动的景象进行生动的刻画,通过人物形象来突出秋天特有的丰收景象。在诗歌的第三节当中,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秋天的景色,将人与大自然的声音相结合,表现了”秋的声音”,表面上传递给读者的虽是一副热闹的景象,但是映入耳帘的却是阵阵凄凉[2]。

诗歌《秋颂》灵活的运用了抑扬格五音步的书写方式,在每一节的书写中都表现出了秋天不同景色,使诗人的笔墨带动着读者的眼睛不停转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深深感受到诗人传达的情感。

3.2修辞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每一首成功的诗作都离不开修辞手法,诗歌《秋颂》也不例外,在诗歌当中大量采用修辞手法,将秋的景色描写的生动唯美,充分表现出了诗歌的美学价值,与诗人对秋的喜爱之情。

在诗歌中,首先巧妙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毫不相关的事物相互结合,例如,将秋和太阳比喻成密友,原本秋这一词对读者来说具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感觉,但是诗歌这样一写,使得秋立即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诗歌更加温暖、亲切[3]。在诗歌的第二节,诗人灵活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等等,诗歌将秋的景象拟人化之后,使诗歌更加独有情趣美。最后,诗人还运用了疑问句式,即“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似乎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正在和秋窃窃私语,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不舍和希望得到秋的回答的急切心理。

修辞手法是诗歌《秋颂》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本诗正因为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那个修辞手法,才表现出诗歌的生动形象,令读者感受到秋的独特之美,更为陶醉。

3.3意象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从意向美的角度对诗歌《秋颂》的美学价值进行赏析,可从嗅觉意象、声音意象以及触觉意象上最赏析。在本诗当中,不仅仅是韵律美和修辞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意象美更是令读者难以忘怀,意象美是本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西方诗歌多偏重于细致方面,但是《秋颂》一诗则与其他西方诗歌不同,其将嗅觉、听觉以及触觉三者结合于一体,对景色进行描绘,不但将西方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出来,而且还传递给读者视觉意象的效果[4]。在诗歌当中,嗅觉意象主要体现在第二节当中,诗人在诗中写到“Drows’dwiththe fume of poppies”,当读者看到这一句话时,眼前自然而然出现罂粟花的画面,并从田间飘来一阵阵花香,嗅觉意象油然而生。声音意象主要体现在第三节当中,诗歌第三节中描写了羊群、蟋蟀、燕子以及蠓蚋等,动物的叫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立即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羊群、飞虫、知更鸟、燕子以及蟋蟀等众多动物声音的聚集,在秋日的阳光中相互鸣叫,勾勒

作文秋颂欣赏

出一幅热闹的秋景图,但是人们隐约感受到鸟儿悲伤的鸣叫声,似乎在叹息着秋日时光即将逝去,迎来寒冷的冬季。动物叫声相互交错,营造了一个具有色彩美和意境美的秋天景色。

至于触觉意象,则是贯穿于整首诗歌当中,在诗歌当中,诗人济慈多处采用触觉短语和触觉词汇,例如:winnowing wind、load and bless、sound asleep, borne aloft等多个触觉性词语和短语,当读者阅读到此处时,有身临其境之感,秋天不再是抽象化的秋天,而是可看得见、摸得着的秋天,加深了读书对诗歌的印象,并且诗歌的价值在此得到进一步提升[5]。此外,在诗歌《秋颂》当中,诗人济慈还巧妙的营造了味觉意象,在诗歌的第一节当中就体现出这一点,“ripeness to the core”这个短语的使用使读者似乎品尝到秋天成熟水果的甘甜,读者似乎在一边品尝着水果,一边欣赏着硕果累累的秋色,在这些味觉意象的作用下,使读者顿时产生了秋天的渴望。

意象美是诗歌《秋颂》最大的特点,诗人为读者打造了嗅觉意象、声音意象以及触觉意象等多个意象,使读者在阅读中深深享受到秋天的美景,尽情陶醉在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当中,突出了本诗歌的艺术价值。

讨论

诗歌《秋颂》作为英国诗人济慈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将秋的景色生动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了本诗的韵律美、意象美以及修辞美,从而充分体现出了《秋颂》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9(07):380-384.

[2] 刘炳善等.英国文字简史[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5(11):35-36.

[3]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J].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6(12):129-130.

[4] 郭群英.英国文学新编[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1(04):55-56.

[5] [英]济慈.济慈诗选[J].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8(25):106-107.

篇四:The Appreciation of Ode to Autumn 赏析《秋颂》

The Appreciation of Ode to Autumn

----- G11214066 倪静 12级英语三班

Ode to Autumn

--John Keats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a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b 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 With fruit the 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ves run; To bend with apples the moss'd cottage-trees, And fill all fruit with ripeness to the core; To swell the gourd, and plump the hazel shells With a sweet kernel; to set budding more, And still more, later flowers for the bees, Until they think warm days will never cease, For Summer has o'er-brimm'd their clammy cells.

Who hath not seen thee oft amid thy store? Sometimes whoever seeks abroad may find Thee sitting careless on a granary floor, Thy hair soft-lifted by the winnowing wind; Or on a half-reap'd furrow sound asleep, Drows'd with the fume of poppies, while thy hook Spares the next swath and all its twined flowers: And sometimes like a gleaner thou dost keep Steady thy laden head across a brook;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While barred clouds bloom the soft-dying day, And touch the stubble-plains with rosy hue; Then in a wailful choir the small gnats mourn Among the river sallows, borne aloft Or sinking as the light wind lives or dies; And full-grown lambs loud bleat from hilly bourn; Hedge-crickets sing; and now with treble soft The red-breast whistles from a garden-croft;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 a b c d e d c c e a b a b c d e c d d e a b a b c d e c d d e

1.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The po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nzas: the fist stanza describes the scenery in autumn; the second stanza describes the people in autumn; and the last stanza describes the sound in autumn.

In the first stanza, the poet describes scenery of good harvest.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ripe fruits such as grape, apple, gourd and hazel. In the second stanza, the poet shows a warm scene through a man’s behaviors in the harvest season such as sitting careless on a granary floor, having a sound asleep on a half-reap'd furrow and so on. As for the last stanza, the poet displays the sound in autumn by listening to the mourn of the small gnats, loud bleat of full-grown lambs, sing of the Hedge-crickets, whistles from a garden-croft and twitter of gathering swallows in the skies.

2. The basic feature of this poetry: (1) It belongs to iambic pentameters.

(2) In terms of Rhyme, its rhyming scheme of the first stanza is abab cdedcce and the remaining two stanzas are abab cdecdde, which embodies the beauty of changing. Besides, the poetry contains beginning rhyme, assonance and end rhyme. These make the poem sound smooth and catchy.

3. The use of images:

The poet uses concrete Visual image (“round the thatch-eaves”,”to bend

withapples” and so on), Olfactory image (“Drows? dwith the fume of poppies”), Gustatory image(sweetkernel, ripeness to the core and so on), Tactile

image(”soft-lifted”, ”winnowing wind” and so on), Auditory image(“gnats mourn”, ”ful-grown lambs loud bleat and so on) to draw the scenery of the Autumn. The full use of images make readers feel at the scene.

4. In rhetorical device, this poem is rich in 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and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1) 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it regards autumn and sun as friends.

(2) 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Rhetorical Question: “Who hath not seen thee oft amid thy tore? Sometimes whoever seeks abroad may find” and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e,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The poet attempts to set up a bridge between him and readers.

(3)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Alliteration: “mists” and “mellow” in the first line;

“fill” and “fruit” in the sixth line. It makes the poem sound catchy.

Onomatopoeia: ”wailful” ”bleat” ”twitter” and so on.

篇五:《秋颂》七年级语文教案

《秋颂》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 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 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1、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 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学习难点:

1、 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提示:诗词名句)

1、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眸子 酡红 寂寥 执著 澹 .....

sà shè juàn

( )爽 ( )住 ( )顾

你认为还有那些需要注意的生字请写在下面

2、作者简介:

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3、 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3、欣赏文章,感受美感

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深沉的,秋天给人以收获,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

4、思考:作者用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特征?(提示:依据第九段答.)

二、交流研讨

1、本文作者只写了秋,赞颂了秋吗?

2、作者呼吁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颂人的句子有哪些呢?

3、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4、能力提高

(1)、在第11段“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这句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秋”字单提出来,而与前面的内容用逗号隔开?

(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可为何末尾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呢?

5、 小结:本文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既颂了秋,又颂了人,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极度喜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加以借鉴,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师生留白

7、 课堂训练

(1) 仿写句子:

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

仿:人们都爱 , , 。

(2) 仿照句式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造句

例: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茂,冬天雪花飞舞。

(3) 秋日私语:选择一个写作目的,用三言两语写下有关秋天的话语。 ① 在卡片上写作。

② 集体交流。

③ 建议赠送。

8、 赠语:

在这无尽的秋光中,我们相聚一堂,感悟这浓浓的秋韵,也许在某一年的秋季,你偶尔会想起今天,想起我,但愿今天我们的相聚让你回味无穷!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也一定对“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通过想象,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秋”吧!`

《四季交响曲》学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将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赏析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领会作者对社会陋习的批判,对公平、公正、无私、善良、坦诚、拼搏等美德的热烈追求。

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2、将自然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

学习难点:四季顺序安排的意图。

学习方法:诵读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饕餮( ) 蛰伏( ) 困juàn( ) 明mèi( )情愫( ).... 慷慨( ) guǐ计( ) 淘tài( )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请写在下面。

2、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

3、诵四季

诵读任务:

(1)语音规范、表情诵读;

(2)勾划文中优美语句;

(3)整体感知文章的体裁及写法:本文属写景抒情散文,运用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的写法。

4、品四季

迅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1) 这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好处?

(2) 作者在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时抓住了每个季节的什么特点来写?请用

文中的一两个词语进行概括。

二、交流研讨

5、悟四季

(1)、作者在每个季节摄取了哪些景物变化着力描绘?

(2)、你能从文章哪些句子中体会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每个季节都表达了作者什么人生感受?

(3)、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托“四季”言了作者什么“志”?

(4)、本文还触摸社会各个层面哪些人?意图何在?

三、赏析与提高

6、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或语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7、为什么不按原有的四季顺序安排,而把冬放在最前面?

四、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炼就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慧眼,培植一个善于思考和感悟的心灵,他日,让我们在生活与艺术的交接处,收获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学之花!

五、师生留白

六、布置作业

8、绘四季:搜集关于四季的歌曲、诗词、美文等。

七、拓展延伸

秋天的思绪

正是秋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秋高气爽,窗外青山蓝天离得那么近,对自然的感受忽然复苏了。在鸟语花香中,整个人的思想心情,有一种干净清幽的感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