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三百山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5:00 作文素材
三百山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美丽的三百山--郭佳怡

美丽的三百山

四(8)班 郭佳怡

我的家乡在江西赣州安远,这里有全国闻名的三百山,是香港同胞的饮水源头,民遥所唱的“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说的就是东江第一瀑。

三百山在安远的南边,方圆几十公里,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慰蓝,古木参天,开车顺着曲曲折折的山路一直往上走,犹如进入了绿色世界,丝丝飘荡的云,犹如进入了仙境。从远处传来哗哗的流水声,那声音真好听,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在跳跃呢!深吸一口山间的清新空气,让我沉醉在三百山美丽景色中。

东江第一瀑像一个非常害羞的小姑娘,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站在东江第一瀑上面往下看,东江第一瀑就像一条很长的丝带,丝带从山顶上挂下来,从水面往上看就像一条白色的大龙从山顶上飞下来。站在瀑布下面,许多水珠打在脸上很冰爽,我从东江第一瀑中,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江第一瀑真是壮观。 我希望我的家乡三百山的蓝天更蓝,树木更翠绿、小鸟更欢快,让东江第一瀑的泉水更清澈,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家——三百山。

篇二:美丽的三百山 谢文玲

美丽的三百山

四(8)谢雯玲

我的家乡在安远,那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要说哪里最美,我只能说三百山了。那儿山路蜿蜓,绿树成荫,连绵起伏,让我们惊叹不已。

来到山顶,美丽的云雾出现在眼前,比仙境还美呢!这里有高大粗壮的大松树,松树上不时还有几只小松鼠来摘松果呢??最有知名度的是美丽的大瀑布了!

远处看,瀑布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茂密的树丛中,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哗哗的声音,像在唱歌一样。

近处看,瀑布低点一条白龙,白龙在向下飞,又像一条白丝带挂在树丛中间,山上刻着“东江源”几个大字我又看了看树,每棵树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走到山脚,我不由自主的想:真美啊!但是我什么也没说。犹如一幅凌空展开的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哗啦啦,哗啦啦,瀑布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往那儿看,瀑布的水撞到石头,水珠洒到了我的脸上,真凉爽啊!不愧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那儿还有沸腾的温泉,去那儿泡温泉,真是你的好啊,你不知道吗,那可是安远数一数二的温泉圣地啊!去那的路上灯光闪烁,美丽极了。那儿的温泉,很舒服。但是有点烫!我们欢乐的游着,已经九点半了,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的走了!

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护环境,让三百山变得更美丽,更美好,更生机,更多游客来参观!

篇三:家乡的美景---龙涵奕

2014年12月7日 星期五 阴

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有:三百山森林公园、无为塔、龙泉湖、采茶戏公园……,我最喜欢采茶戏公园了!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位于采茶戏公园的正中间。每到晚上7点喷泉就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开始是一段短而温柔的乐曲带动着一股股细细的水流翩翩起舞,之后,再起的乐曲强烈的节奏又将喷泉表演带向高潮。泉水有红色、黄色、蓝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泉水下面还有一道道倒影,泉水有时候像一对互相摆动的触角,有时候像火箭一样突然冲上天,有时一会高一会低……

我喜欢采茶戏公园!

龙涵奕

篇四:教学作文之我见

教学作文之我见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三百山作文)

笔者担任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多年,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习作中的“喜乐”太少,更多的是“愁苦”,绝大多数学生太惧怕作文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严重匮缺。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天也无从下笔,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引导学生乐于积累,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将积累的素材内化而为己所用的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洞明世事 ,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生活 ,其次是要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 ,因为生活是写作之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把握题意和确定自己的表达旨意,都离不开积累。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自己写作灵感。哪怕是几个字,也是十分值得一记的。比如,有位学生说:我的弟弟指着大字典,说那是一本很胖的书。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妙语,如若不及时的记下,岂不浪费了这精彩的语句?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要像蜜蜂探花蜜一样,面要宽,量要多,科要杂。如《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少儿百科全书》、《学语文》等优秀的儿童读物,笔者曾经利用每周的自练课集中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方法,让学生坚持每日读一篇好文章,做好读书笔记,并积累好词好句。这样,学生阅读面渐渐拓宽,写作内容越积越丰富。学生除了阅读文本教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自己的阅读空间。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鼓励学生一边积累一边练笔,学生积累得多,练笔的机会就越多。练得多,积累就越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素材就变得充实,写作起来就会文思泉涌,不愁“无米下锅”了。笔者的做法是:

(一)小练笔初试身手

教师应在对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小练笔的形式一般有:

(1)阅读练笔,即动笔墨读书,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

名言警句抄录,读后感等。

(2)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

(3)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的收获等。

为了增强学生练笔的兴趣,笔者曾经采用过“日记接力”、“友情周记”等方式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接力”,顾名思义用接力的形式写日记,把学生按写作水平的高中弱搭配,每五人为一小组,每组发给一本笔记本,选出组长,一周中每人写一篇日记,写作顺序由组长负责调剂,也可由组员自由安排。每周评选“优秀接力手”、“优秀接力组”等,当孩子们翻开由自己和同学编写成的日记集时,可以互相欣赏,可以知已不足。对学生个人而言,这也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这师傅就在自己的身边,倍感亲切,学习也就在潜移默化之中了。 “友情周记”是在“日记接力”之后进行的,每位学生自己准备好一本精美周记本,统一用16开的作文簿,整洁美观。在布臵写作任务时要求比日记严格,有一定字数要求,有主题要求等。让学生明白周记也是一篇作文,会更认真对待。每周每位学生必须邀请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友情周记本上写一篇周记,可以互换,也可以几个人轮换写。每周评选完成好的学生发给集体奖状,张贴于教室荣誉台,并给予班内评比中加星奖励。两周一次评选“写作小能手”发给喜报鼓励。

从“日记接力”到“友情周记”,这些都是对学生练笔形式的一些尝试,而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促使学生勤动笔,只有勤动笔才会有能力的提高。

(二)大作文牛刀小试

语文即生活,这种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必须建立起联想的意识,借助语言实践的方法,将文本拓展到生活,将生活嫁接到文本,搭起课堂与社会的桥梁,搭起知识与能力的桥梁,让作文教学课堂播下生活的种子、开出灵气的花朵、结出创造的硕果。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学生会更有感触。如:开展体育活动、中队会活动、各种竞赛、郊游、办手抄小报等。这类活动简单易行,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活动过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下来。例如在教“写一项活动”时可事先安排一次拔

河比赛,先让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然后叫学生说说拔河比赛是如何进行的,感受怎样,最后叫学生写下来。学生有感而发,自然能写得生动、具体,真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

(2)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名家作品,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写景的文章有巴金的《鸟的天堂》、陈淼的《桂林山水》,写物的文章有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写游记的文章有《长城》、《颐和园》等等,这些经典的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采,结构精巧,便于梳理。在教学这些名家名篇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熟读成诵,同时也要善于品味、归纳、总结,如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移步换景法”去写自己熟悉的景物,如《登三百山》、《游龙泉湖》等,在写作时学生一来可以参考课文中的方位词,明确自己的方位,从而实现稳而不乱、有次序地描绘景物,二来可以学习文中的语言呈现方式,如恰当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展现文章的语言美。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时,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写有关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众所周知,作为教育者及成年人的我们都不怎么了解世界遗产,何况这些年幼的小学生?没有了生活经历学生又怎能把此类文章写好呢?而除了一些口语化的介绍语外,导游词的内容完全可以套用一些游记的内容,因此让学生先收集相关资料,明确一些常用介绍语,一篇文章写作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甚至于就可嫁接一些游览性文章,也能写得得心应手。 (3)善学善用,灵活处理教材

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作文教学中,由于是写校园里的景物,综合以前的经验,直接写学生肯定写不出美感来,如果收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的都是“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大门,两栋房子,一块草坪……”的话,我们老师改作文可真要“呕心沥血”了。在与同事们的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于是就在课前布臵了“我在校园找春天”这一作业,学生们感觉非常新鲜,再加上当天是植树节,老师们就在校园里植树,我们带着学生就在校园里走了一遍,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了,第二天在指导写作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发现学生们的构思有很多都非常新颖,如《春天来到校园》从校园里发现春的气息、《校园的早晨》选取一定的时间点观察、《校园小景》从某一独

特视角观察 ……这些,是我们老师在教室里一连讲上两节课也达不到的效果,虽然在观察时要花时间、精力,但整体感觉还是事半功倍,非常值得。

知识面的拓宽,主要靠勤,靠学生自觉、主动,而要让积累有效,不成为无用功,全靠教师指导,使学生有法、有度,从而运用自如,而后用生花妙笔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来。

篇五: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参赛课例的分析与思考

笔者最近应邀担任了2006年赣州市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的评委,这是该市初中数学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优质课竞赛.本次竞赛共有32名老师参加,是由各县、市、区通过层层选拔后推荐参赛的.参赛课题共3个,其中人教版教材2个(19.2.1矩形第一、二课时,即“矩形的性质”与“矩形的判定定理”),北师大版教材1个( “数据的波动(第二课时)”).赣州市是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6000余名初中数学教师的市,对这样一个大市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的参赛课例进行分析与思考,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将有于助真正弄清几年来我们在初中数学课改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存在哪些不足或问题.成绩便于在今后的课改中继续发扬,问题显然也就为今后的课改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参赛课例透析

从总体上来看,本次参赛的32节课均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基本上注入了先进的课改新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有了明显的转变。有的课例个人风格鲜明,颇具特色;有的导入巧妙,结尾意犹未尽;有的过渡自然,变化有致;有的风趣幽默,驾驭自如??.具体来说,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1、能准确界定教学目标

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参赛老师均能从上述四个方面去准确界定教学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能适当使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动词去界定知识技能目标,能适当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去界定过程性目标.

2、能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是本次竞赛的最大亮点.可以说,32位参赛教师都给自己的课设置了问题情境,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与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如奥运场馆的设计、旅游问题、矩尺常识、脐橙规格问题等;第二,与挑战性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如运动员选拔、气温不适等;第三,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如四边形框架等;第四,与游戏、欣赏、审美相联,从审美到数学.如用火柴棒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自我介绍等.

3、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异彩纷呈

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选手们均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具、模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对于数学概念,能从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概念形成过程的把握两个维度去呈现.如矩形的概念,一方面能从实物、模型出发抽象出矩形的概念,另一方面能抓住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借助教具或动画展现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过程.事实上,数学概念都是数学某结构中的具体元素,体现着它与结构中其它元素的关系,它们相互关联逐次抽象,形成一个层次结构,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对于定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呈现不是固守“定理—证明—应用”的模式,而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等方式探究、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呈现比课本更规范的证明过程,然后引发他们主动解决问题.如“矩形的性质”一课大部分选手是通过实物或课件,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通过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矩形的性质.再如,“矩形的判定定理”一课,基本上是通过教具或课件(有的用了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判定定理.值得学习的是,有位教师的教具独具匠心,通过对角线的放缩,使判定定理的引出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对问题(包括例题、习题)的设计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为基础,对问题赋予的情景合情合理,生动有味.如从“三百山的脐橙”的抽样检测回顾思考所学内容,明确方差越小,脐橙越匀称,并为探究是不是方差越小就越好埋

下伏笔;再如,通过分别估计“T”形图中横放、竖放的两根木棒的长度,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能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数学事实通常只需要亲身经历,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则需要亲自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在实践中领悟和习得.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参赛老师设计了一些很好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可分为四类:一是设计场景,让学生操作.如检测矩形方框;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找出气候不适的原因;三是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如分别在安静和吵闹的环境下估计1min的时间;四是设计习题,让学生探究。如改编人教版八(下)P105练习1等.

5、教学技能娴熟,调控能力强

大部分参赛教师教态自然,心理素质好,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画图规范,信息技术使用熟练,课堂组织有序.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有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使学生“有路可寻”,有些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逐步引领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在教学语言方面,多数参赛教师语言简洁、准确、规范,有些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感染力,鼓动性强;在激励机制方面,多数教师能通过适度的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从你脸上的微笑觉得你有了新的发现”,“你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小老师”等;在课堂调控驾驭方面,有的开头新颖,结尾更加精彩.值得学习的是,有两位教师讲课完全放开,在课堂上应变自如.有位教师上“数据的波动(第二课时)时”,由于他引领得当,学生说出了“不光看平均数、方差,还要看目的”的妙语,道出了问题本质.

必须指出的是,本次参赛的一些课或一些课的某个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瑕疵.具体地说:①有的因教材钻研不深,所呈示的内容偏离《课标》要求;②因调控不当,有的课前松后紧,造成上课拖堂或没完成教学任务或草草收场等现象;③有的因上课紧张,教学大大偏离了先前的“预设”;④有的教案关于教学目标的界定不太合适,过于空泛.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等,不能反映本节课的内涵,有形式主义之嫌;⑤有的联系实际考虑不周,创设的情景有些牵强附会,所编拟的习题不够

严密或存在错误;⑥有的讲课不够精炼,抓不住本质,语言累赘,口误较多;⑦有的评价不当,表扬过度,鼓励言行过于童年化,热闹掩盖了数学思考;⑧有的书写零乱,板书太少或没有板书,示范不够;⑨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形同虚实.需特别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象“团体任务”和“结构不良问题”用合作学习较合适;⑩有的提问含糊,使学生无所适从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意见

1、应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

目前,关于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等.一个教学设计和一堂课应当以怎样的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应根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以这次参赛的三个课题为例,笔者认为,“矩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定理”两节课宜用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数据的波动(第二课时)”宜用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思想.

2、不能固守于某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或典型形式.不同的时期往往会推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模式.目前,常用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及其它的变式.一类是在传统教学观指导下衍生出来的教学模式,其典型范式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另一类是《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教学模式具有简约性和可模仿性等特点.因为它简约,所以便于把握;因为它可模仿,所以便于操作.因便于把握和操作,很容易一度时期固守着某一种教学模式.如50年代至70年代,因为学前苏联,那时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沿用凯洛夫的“五步法”,固守“五步”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可否认,凯洛夫的“五步法”对那个时期的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合理成份对现在的课堂教学仍在发挥指导作用,但到后来,因为将它绝对化、模式化了,致使课堂变得沉闷、呆板,制约着师生创造性、主动性的

发挥.现在,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按照《课标》倡导的模式进行,这本无可非议,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死死固守这一模式,将它模式化、绝对化,最终将阻碍课改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强调的是,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并非对所有类型的课题都合适,无论什么课题不存在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合适的教学模式,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合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等方向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就拿这次优质课竞赛“矩形的判定”这一课题为例,有的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多的则选用《课标》所倡导的模式.实际效果,有两节课的教学模式虽略显传统,但效果很好,而有几节课的教学虽完全按照《课标》所倡导模式展开,但效果却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框架,并非教学过程的全部,需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能囿于某些操作步骤,生搬硬套.

3、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标准》所持有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科书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本素材.一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其教学内容不应当只是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与学的方式主要有以教师主导为取向的接受式和以学生自主为取向的活动式,至于其它方式,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这两种的变式.教与学的水平大致可分为“记忆”、“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类.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三者是相互关联的.首先,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水平上操作,就某一内容而言,教师至少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讲了?是否讲到位?讲得不够还是讲过了头?就某一知识点而言,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讲、练、考是否到位?这实质上是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上的操作水平的把握;其次,内容与方式也是相互依赖的,一定的教学内容,要与相应的教学方式相匹配,必须注意的是,现在提倡发现式教学,但很多内容发现式并不合适.如,“勾股定理”这一课题,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采用作些铺垫,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