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7:35 写作技巧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作文写作技巧

篇一:高三期末考试优秀作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高三期末考试优秀作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有人说,生命如海洋,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有人说,生命如道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有人说,生命如花朵,,俏丽多姿,姹紫嫣红。一千个人谈生命就用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生命是神奇的造物主,他很伟大,可以书写一切奇迹;他又脆弱,薄弱蝉翼,承载着我们不可获知的未来,然而生命也有着他所无法承受之轻,那就是——信念。

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曾不止一次对着电视机默默地滚下泪水。永远无法忘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无法接受眼前的残垣断壁,更无法让自己从痛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可我看到你微笑的脸,看到了你激动着对救援人员说谢谢,看到了你奋不顾身一次次冲上废墟的身影……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是信念让你们在被掩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信念让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的你坚持到了最后,是信念让你不放弃生的希望,昼夜不停地营救遇难人员。

是信念,是强大的生命所无法承载的那一份重量,就算获救后会面临截肢等残酷的现实,你们依然可以笑着面对一切。因为,思想的残缺才是最可怕的。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拥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你就是最后的赢家!

就好象残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挑战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用思想的完整克服肢体的残缺,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笑容里更多是坚持,是决心!是比奖牌还要珍贵的信念!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莫过于生命。可是经历了2008这多灾多喜的一年,我才明白:再强大的生命也有他无法承受起的信念。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信念是冬日的暖阳,点燃坚持的火把,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信念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挽起失落抚平伤感,拭去眼角的泪痕!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乘着自己的信念之船迎接风浪的袭击,感受风雨的洗礼,风再大,浪再急,也掀不翻信念的船,那时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力量之源!

篇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林粤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拜伦

六月七日 上午 十点四十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作文)

还好,留给作文的时间和自己心里预计的一样。五十分钟。不多,亦不少。

她眼神空洞地望着卷面上的题目:眼泪。

呵,高考作文原来也不过如此。轻转笔帽,脑海里背过的范文模板像校领导讲话一样利索地滚出来:“开头要妙语连珠,先声夺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中间注意引用时事论据,什么雅安>地震啊,温总理卸任啊,这些都是显示你文章深度的有力证据??最后一招:实在遇上字不够,正说反说也奇妙!”

她想着想着,偶然间内心紧了一下。“眼泪”,这是她18岁高考的作文题目,亦是高中三年来自己所有感情的倾注。

“拜伦说过,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而我却想说,泪水是梦想的终点站。”还剩下四十多分钟。她的思绪疯狂地陷入回忆中,像离岸的列车,势不可挡,一路飞驰。

她知道,赢了自己,就赢了一切。

散步随想

六月八日,晚十点零五分

时间如经纬一样契合,往昔今朝的古都,在一个人的脑海里静静相遇。

那是一个呼吸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城。有山,有水,有数不清的蜿蜒小巷,有巍峨高大的历史遗存。儿时的她脚印踩遍了小城的每一块青石板,雨落下,浅浅的水洼里映照出昔日的断垣残瓦。

她指尖轻轻触碰上丽景门的墙壁,那么多的泥和土,壁上的尘埃如同安睡的灵魂,在十三朝王者地脉里静默沉寂。

是的,这不是一般的小城。曾经她有个颇具阳刚之气的美称:东都。沧海桑田,往事俱兮。昔日的东都帝业之魄不复,皇宫旧址如今也仅掩埋地下。时代的洪钟响起,历史的使命终结。

她是不太钟爱肃穆威严的东西的。因为那些遗存就如同人生迟暮的老者,阅历世事沧桑。而她,她是新世纪的青年,是处在生如夏花芳龄的文青,是抱着《vista》高谈阔论的女愤青。她需要青春期鲜活的血液,她更需要看看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

对经典的感悟

十二月六日 上午 晴

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叶先生,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她默默地品味着《一代宗师》上宫二的这句话。说的多好,相遇,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她嘴角露出了一丝欢愉的微笑,“这世上的相遇和重逢也并非都像宫二说的那么凄凉伤感,”她使劲捏了一下车票,“比如这次,就是美事一桩!”

飞驶的列车一路向北,窗外莫名的瓢泼大雨丝毫不减她激动的心情。一夜没睡,她在焦虑、好奇又异常兴奋中努力地听清每一次报站声音。她多想天不亮就跑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海中亲身经历一次升国旗;她多想下了火车就跑去全聚德,尝尝传说中肥而不腻、色泽红润的正宗北京烤鸭;她多想立刻站在新学校的讲台上,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古今两个国都的渊源;她多想让世界都知道,她即将是中国——这个广袤而伟大的国家的首都的一员!

她多想??

手中的笔轻颤了一下,喉咙似有异物堵在里面。此时此刻,“眼泪”的标题赫然在目,她却一滴泪也流不出来。

因为回忆,就是现在式。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2)班

指导教师:杜保中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文》

篇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与前世对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办法加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引自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最近有幸拜读了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本书描述了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视隐秘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本书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围绕他们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托马斯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他是一名外科医生,经历过一场失败的婚姻,因此对女人产生了一种又爱又恨的情感,从此他开始了他爱情游戏的周旋,他甚至制定了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爱上了特丽莎——一个餐厅的女服务员。尽管这违背了他的外遇守则,然而他对她的爱却浓烈到战胜一切——他娶了她。不幸的是,托马斯始终没有放弃他那套原则,坚持灵肉分离,在情妇之间游移不定,这让深爱他的特丽莎心碎。在这种极度不安的情况下,特丽莎开始变得猜忌和产生恐怖的想象。

与此同时,捷克的政治局势陷入动荡之中,苏黎世的一位权威医生对托马斯发出邀请,于是两人决定到苏黎世生活。然而,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斯通的情况下,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在特丽莎离开的最初几天,托马斯却是感受到了失去责任的“轻”,但很快他发现失去了责任,一切变得空虚难耐,他发现承担一份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有多么重要!于是托马斯回去找她,从此两人在没有分离,但悲剧却仍然发生了,一场车祸夺走了两人的性命。

在本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萨宾娜,托马斯的情妇,她是一名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

妇之一,但她是特别的,她一生讨厌忠诚,然而不断地背叛却使她陷入空虚寂寞当中,她厌恶社会交往中的媚俗,却又不可避免的成了“媚俗”之人。什么是生命的“重”?什么又是“轻”呢?

人生的命运与价值是本书的主题,人生是需要信念和理想的,而更重要的更是其追求的过程。当人生有所负担时,负担越重,人越接地气,越能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而当一切负担消失时,人会感觉轻飘飘,人生也会因此失去了意义。

于是,我们应选择生活中的责任与负担,过重不好,过轻,也不好。

篇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李文浩2010110317

初读作品,可谓是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更确切的说是根本没有可读性,耐着性子读下去:小说以二战后,苏联军队进占,捷克大量知识分子逃亡去欧洲海外作为故事的背景,一男二女交缠的爱情故事,带出了作者对政治,文化以及人类生命的省思与嘲讽。特丽萨、托马斯、萨宾娜,三个不同的职业,不同追求,不同经历的人,而对这个疯狂而又荒谬的现实社会,他们思考着;行动着;追求着;放弃着。

身为医生的托马斯半是风流半是深情,对特丽萨的爱与压抑的放荡撕扯着他,决心用手术刀割开这世界一切伪装与媚俗的表层,看清里面隐藏着什么。他怀着一种深切的欲望,想要玩弄揭露这世界的一切,以放荡的成就自居,却又遇上了六个“碰巧”顺水飘的特丽萨,那一眼,万年,当他离开苏黎世,回布拉格时,那句坚定的“muss seiu(非如此不可)”,他第一次快乐地看清自己。

之后的日子,托马斯放荡难收,特丽萨深情嫉妒着。白日被训服的妒嫉在夜晚肆意撕扯着他的心房,本以为此书到这两人出场便可走单线了,却又出现了一个天才的画家萨宾娜,厌恶一切极端主义,却无时不扮演一个极端主义者的角色,在他慢慢长途的背叛中,每一个吸引的背叛是罪恶也是胜利。他不愿遵守,他拒绝服从。在一次次的胜利自我陶醉,却滑向极度的痛苦。当他猛然醒悟自己背叛了自己的背叛时,生命也只剩下终点。品读故事中人物一次次心灵的煎熬,一遍遍痛苦的历练,文篇大量渲染、烘托,将小说情感表现的淋离尽致。当对与错,情与重,灵与肉的观念冲击在一起时,这世界苍白的只剩下那恐怖的令人窒息。

托马斯惬意生活基于“在一间玻璃房子里,人人能看见你,没有任何秘密,”的超现实理论,一篇俄底浦斯记的读后感,深刻地写出人永远无法用“不知者”去掩饰罪过,而是如俄底浦斯般捥眼放逐来承接自己。政党的压迫使他因一文而沦落为洗窗匠。部里的监查员终于使他明白,当对面坐着一个使人愉快、值得尊重、有礼貌的人时,要不断提醒自己,他说的都不是实话,没有一句处于真心。托马斯人生如我们的思维一般,在跌跌撞撞中成长,也正是这种生活,使他发出人类在失去了其生存空间时,一切便成为了不可思议轻,即使那曾是厚重的生命,博学即为媚俗作态的理论,让人类世界文明变得荒诞不禁,但我们又无法在那个时代的影子里,说出对或错。 也许,这沉重的一切都是这样。我们的历史,我们世界只是尼采的一次次轮回,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相当于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因为如果可选择,我们会不断实验每一种可能性比较其结果,使它最终成为一种定性游戏。而现在的我们,只能将生命与历史相接,生命如历史那般轻如鸿毛,似尘埃卷入太虚,它是明日不复在的任何东西。

追求背叛一切的人,似奋斗在路上,迷惘怅然的一生。一次次用手中的刀割开历史与自己内心的畸形,与犬相伴的竹篮女儿,仍在追寻那个可以安定的国度。茫茫人海中,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真的可以交给历史去评判吗?年近花甲的托马斯轻声解说着生命,历史与自由的重量。“认识到你是自由的,不被所有事业束缚,这才是一种极度解脱”。因为,过往云烟般的一切,在你轻如鸿毛的生命中,却只是一般看似厚重,不能让人承受却又必须接受的轻薄。

是的,轻与重是个问题,选择轻还是重更是个问题!不过我认为我们似乎更能承受生命之重却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因为人类似乎更有一种承受困难的本能,人类历史前行的每一步哪一步不是伴随着剧痛?个人的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从蹒跚学步艰难行走,最终走向坟墓?可是,人类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生命的传承也没有停止过。因为我们有一种与生剧来的承受力。这种承受力让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压在我们身上的重量。相反,我们却难以生命之轻,比如孤独,虚空,当然,这些是在没有笼罩宗教信仰的前提下。 这本书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准备,就像演员第一次彩排一样。但生活的第一次彩排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怎样去思考我们的人生,也许永远都没有正确答案,我认为这恰恰是我们人类的可爱之处,对我来说:未来的不可知正是我们前进的远动力。 总之这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作者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篇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生命永远是至为复杂的东西,轻与重的转换,灵与肉的扭缠,生与死的轮回,各种各样交叉重合的对立也许就是生命的全貌。生伴随着死,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冷酷的黑夜在晨昏线上交合,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不可遏制地貌合神离,忠诚与背叛渐行渐远……然而即便生命是矛盾的存在,即便生命饱受不能承受之轻,它依然成就着各种矛盾一同铺向尽头的结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文学作品,但它所被赋予的意义与思想,实在远远超脱于我们一般向认为的小说,它从哲学的高度借由小说的体裁讨论了生命承受的“轻”与“重”,蕴含着对生命最深层次的探讨与索求。

小说探讨的是生命承受的“轻”与“重”。小说开篇便已将这个探讨的中心抛出——“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一直到小说的结尾,作者也没有给出他自己的答案,或许作者自己也只是抓住了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明悟。

就文中的主人公们而言,他们各自背负着不同的“轻”与“重”。托马斯应该是一个生性自由的人,在经历了一宗惨痛的婚姻后,他开始更加热切而坚定,甚至有些病态的追求自由——甚至在男女之间的感情上——直到六次偶然将特蕾莎推进了他的生活。他得到了一份难

以阻止也难以承受,并且不为自己所理解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爱。他对这份爱感到莫名的恐惧,于是一次次用比喻向自己辩驳这不是爱。然而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不论两人之间有多少磕磕绊绊,托马斯最终还是选择了真正的爱情。托马斯的一生,就是徘徊在选择承受“轻”还是“重”,并最终选择了承受“重”。虽然最终与特蕾莎双双死于车祸,但相信两人在生命中也是品尝过真正幸福的吧!

特蕾莎对爱情至始至终忠贞的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的她,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这一条狗。她始终都承受着生命的“重”,这样的一生,是幸福呢?还是被幸福掩盖的凄凉呢?

萨比娜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背叛欲望、争强好胜、爱世人之所恨的人物,萨比娜的人生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背叛父亲,共产主义艺术,丈夫,爱情。似乎她自己就是媚俗”世界的对立面。她始终努力争取着“轻”的生命。但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从小说中不同人所承受的不同的“轻”与“重”的生命轨迹中,似乎就不能够单纯地判定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承受生命的“轻”还是“重”。

就日常生活的本能而言,我们自然喜爱令自己解放的“轻”,厌恶压迫自己的“重”。然而,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就如小说的题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不可以承受“轻”的生命呢?“轻”说是“逃避”也无不可,“重”亦可以简化为“承受”,暂且不论“承受”带来的结局是终究到来的黎明还是无垠无际的原暗。“轻”所带来的空虚是唯一的,虽然选择空虚并不意味着选择痛苦,但这样是不是真的好呢?“轻”还是“重”?

这是一个问题……但我相信,作为“人”的尊严,不会容许我们选择空虚来作践只有一次的人生!

另外,作者认为人的灵与肉具有两重性,肉体能尽享的轻,却使灵魂感到莫名的沉重。无法断言其对亦或是不对,这等哲学的论题本就是至为玄奥的。也许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与“不真”。姑且顺从于“灵”与“肉”的哲学思想,我们依旧能有所感悟:所谓的“灵”与“肉”虽然不是一体,但却共生一体,如此组成了“自我”。躯壳不能背离灵魂,换句话说,自己所做所行,都必须秉承自己的原则,不能背离自己的良心。如此,才是一个“自我”,而不仅仅是一副躯壳,一副行尸走肉……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