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春夜洛城闻学习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6:40 小学作文
春夜洛城闻学习网小学作文

篇一:春夜洛城闻笛

1

春夜洛城闻学习网

2

篇二:春夜洛城闻笛课堂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课堂练习

云南罗平一中 郭稳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练习

一、语言赏析练习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二、艺术手法赏析练习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三、内容艺术赏析练习

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篇三:春夜洛城闻笛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9.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10.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6。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3分)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7。(2分)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7.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C,8C

(1)一个 ▲ 字写出吹笛人吹笛似乎是不经意地吹,却让诗人静听遐思。(1分)

(2)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画线句子的描写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1)(1分)暗 (2)(2分)答案略。有画面1分,表现离别、思乡1分。

篇四: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

2013-2014 学年初一语文导学案 编制:刘雪英 编号:01 使用时间:2014—05—12 姓名: 班级: 小组: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春夜洛城闻笛

【学习目标】

1.了解“柳”的寓意,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意境。 2.深情朗读,合作探究,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悟诗歌情感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欣赏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学法指导】

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1)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有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满”字,有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2)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

2.结合写作背景,自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在自主学习时如有疑问,请写在“我的疑问”处。 3.限时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二、关于诗歌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春夜洛城闻笛》就是绝句。

【自主学习】

1.亲爱的同学们,请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反复朗读体味,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意境。

【合作探究】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你认为此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拓展提升】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篇五: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 玉笛:精美的笛子。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简析]

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1.默写:

(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2分)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2分)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散入: 。满: 。 闻: 。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

折柳:指《折杨柳》典调,曲中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0..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

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14.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2)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

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1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17.“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1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逢入京使》体现“马上平安”的意境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