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冬天的麻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17:02 字数作文
冬天的麻雀字数作文

篇一:冬天里的麻雀

冬天里的麻雀

每天起床拉开窗帘,就会看见一群麻雀,冷冷清清的在树枝上,蓬蓬松松的样子,一声无响,恰似失意或流浪的人儿,满载着茫然与被边缘化了的悲伤。

在人们印象中,麻雀总是欢快地,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的。要不怎么用“雀跃”一词来形容那高兴劲儿呢!然而,冬天里的麻雀却与其它季节的不同。你看他们那冷清,畏缩,悄无声息地模样,这倒让我想起了那幅中国水墨画-朱耷的《水禽图》。

或许是环境使然吧!北方冬天的清晨,白花花地霜粘遍青瓦黄土,结满草木,然而看到麻那羽毛蓬松的模样,又凭添几份凄凉。

送走了春那段筑巢的激情岁月,度过了秋那段充实富足的日子,在这百虫藏匿,谷物归仓的冬天,遭遇一年一度的困厄,而尤为可悲的是这种困厄,好像早就约好的宿命,没有给予一丝幻想的机会,没有一份形容侥幸的心理,困厄一年一度的必将如期而至。但又反过来想,正是这种约好似的困厄,反而减缓了应对的慌恐与不及,也练就了面对困厄的生存姿态,催生了面对困厄的一份智慧。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严苛时局中那些装疯卖傻的形象,那些功成名就退隐苟全的角儿。那些姿态,那些智慧。麻雀是明智的,如果是春夏秋冬任何一季,它会敏捷的一翅上高枝。而在当下的冬天,它就是势赋形,蓬松羽毛,畏畏缩缩,似呆滞不能前,凝在枝桠上,以避那高处嗖嗖地寒风。

然而,和艰难不定,困厄难测的人类相比,麻雀又是幸运的,尽

管会遭遇一年一度地艰难,但这是可料想的,而又看得到它将如期消逝。因此,面对困难,便少了一份慌恐,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惊惧,多了一份从容。而人的遭遇就要复杂的多了。

这样想着,再看到冬日里那群蓬蓬松松畏缩冷清的麻雀时,犹如找到了一种面对困厄的姿态,找到了一种面对困厄的生存智慧,那是《水禽图》不曾诠释,但却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智慧!

篇二:冬季里的小麻雀

冬季里的小鸟

早晨起来吃过早饭,踩着昨晚下的一场大雪去上班,看到路边的垃圾箱旁边有一小群小麻雀拖着翅膀在艰难的跳跃着觅食。我顺便看了一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最高气温零下12度,最低气温零下28度”,这才是元月初啊,新疆北疆地区最冷的天气还没有到来。心里暗暗地为这些小麻雀担忧,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它们将怎样渡过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冬天的麻雀

一走进办公室就开始忙碌了,再也无暇顾及小麻雀的命运。一转眼就到了元月底了,又是一场大雪,走在上班的路上还是看到了上次路边的垃圾箱旁边有两三只麻雀在觅食。这两三只麻雀大概就是上次大雪后看到的那一小群麻雀中所幸存下来的吧,看上去它们更小更虚弱了,羽毛早已被冬天城市里的空气污染的黑楚楚的不成样子。

春节快要到了,单位里的工作不是太忙,机关科室的人员都在找各种借口利用上班时间去办年货。可我却总是想起在路边觅食的那些小麻雀,天气越来越冷,它们能不能安全渡过这个冬天。我脑子突然想到,与其老是为它们担忧还不如为这些小牲灵做点什么。

中午下班后,从自家的橱柜子里找到了一些小黄米,撒在我家二楼的凉台上。我家二楼的凉台是落地门窗紧挨着卧室。中午吃过饭侧躺在卧室床上拉上门窗帘,从门帘的缝隙窥看撒在凉台的小黄米有没有小麻雀来吃。等了一个中午没有一只麻雀来光顾。下午下班去看凉台的小黄米依然。第二天中午下班我迫不亟待的去看凉台上的小黄米,撒落在凉台上的小黄米依然原封未动。也就是说这两天小区的这些小麻雀更本就没有发现这个新的食物来源。

中午吃过饭躺在床上我开始考虑这是为什么?我们小区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很近,容积率应该不低。冬季里我家二楼的凉台上更本就照不到阳光,楼下也没有树木。小麻雀要想发现这些食物,就必须在合适的时候从我家凉台前面飞过,并且这些小麻雀的眼神还要特别好才行。情况既然是这样,我只有耐心等待了,我总不能去叫喊小区里的麻雀来我家凉台上来吃食。

几天过去了,有天中午下班我突然发现撒在凉台上的小黄米不见了,并且不留下了一些小鸟的粪便。我心里暗喜,它们总算是发现了这个新的食物来源,只要我按时按量供应,它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过的多。于是又到厨房里找出米袋子,从里面捧出更多的小米米撒在了凉台上。一连几天撒在凉台上的小米都很快被小麻雀吃掉了。

一天中午,我吃过饭躺在卧室床上,门帘没有完全拉上,忽然有两只小麻雀落在了凉台上吃起了小米,不一会儿又有几只小麻雀也纷纷落到了凉台上一块呼了起来。隔着门窗玻璃每只小麻雀吃食的样子我看的很是清楚,它们很警觉稍有点动静就全部飞走了,几次我拿着相机试着想拍下它们吃小米时镜头都均末成功。

过了春节,气温在慢慢回升。前些日子从橱柜子里找出的小半袋小黄米也很快的给小麻雀们吃完了。我又去厨房里的橱柜子里找一些可以用来喂小麻雀的食物,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小塑料袋子,里面还有多半袋子小绿豆。我用手捧了一大捧撒在了凉台上,我想这也算是给小麻雀们换换口味。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麻雀们对这些小绿豆视而无睹,一连几天过去了,绿豆依然撒落在凉台上。小麻雀居然不吃绿豆?中午吃完饭我隔着玻璃静静观察,麻雀还是来到了我家凉台上,只是对撒在凉台上绿豆好像没有看见一样。难到它们不饿?这不可能,尽管气温在回升,可每天都在零下十几度,小绿豆很小的呀,麻雀完全可以吃的下去。 是生理上的原因还是它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麻雀不吃豆类食物,小时候好像听大人们说过。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为这些小麻雀感到惋惜。

没有办法,我还得从厨房里的橱柜子里去找一些可以用来喂小麻雀的食物。这一会没有找到其它可以用来喂小麻雀的食物了,橱柜子里只有我们平常食用的大米。于是我就舀了一碗大米撒在了凉台上。很是奇怪,小麻雀居然对大米也不是很感兴趣,每天也飞来不少小麻

雀,可它们只是吃一点,看的出它们的确是不喜欢吃大米。不喜欢吃就不喜欢吃吧,反正天也一天天的暖和了起来,我也不再关心你们这些小麻雀的越冬问题了。

篇三:冯骥才的《麻雀》

网络上搜索到很多但是不全面或者有出入,这是本人利用网络的综合,以此更正:

《麻雀》(冯骥才)语文经典阅读理解及答案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

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必需)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

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

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

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

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

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

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

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

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

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

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

1. 将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划去。

2.第2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将它改为陈述句为:

3.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画出来。

4.作者围绕“麻雀的精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2、3、4 自然段每段各写了一层意思)

5.试着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仿写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是 ;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特点

是 。如果我是 一只鸟,我会选择像 样的生活,

这是因为 。

7、摘录一句表示麻雀“不可驯服性”的句子。

8、文中画“的句子是一句比喻句,把拴在线上的麻雀比作 ,这样比

是为了 。

9、将短文用//分为段,并请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0、作者说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的”,“不可驯服”,你认为作者是否含有嘲讽麻雀的态度?请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1、划去的是:必需、锋利、温暖、家畜

2.第 2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 反问句 :你看,所有的麻雀都是这样的。

3.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4.心眼儿多;时时提防人;筑巢的地方又远又高又险。4、第一个方面,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第二个方面和第三个方面,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5、例1: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 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这个造句是介绍了互联网的特点。) 例2:我不看电视的话,可以玩游戏,可以看书,可以做家务,还可以学习。

6. 6.笼中生活 有温饱,但没有自由 ;自由生活 自由自在 麻雀 它精明、自由自在、 不可驯服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7.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

8秤砣,更突出麻雀的不可驯服性

9.过渡句(第五自然段: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将短文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机警多疑。第二部分,具有不可驯服性。

10.我认为作者没有含有嘲讽麻雀的态度。

篇四:一只麻雀的故事

一只麻雀的故事(值得深思)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不足五分钟,却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

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

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

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 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不管爸妈在干嘛,

都为自己的爸妈看一下。 愿自己的爸妈健康长寿。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爸妈,一定要健康!

爸妈,我爱你

看到的人请告诉爸妈,我爱你们 千般苦,万般苦,为了儿女苦多年,

不舍吃,不舍穿,风风雨雨多艰难,

苦和累,说不完,一生坎坷多心酸,

儿和女,放心间,奔波劳苦病痛缠,

孩子成人把家建,父母年老步蹒跚,

腰弓背驼难行走,鼻涕眼泪擦不完,

都说养儿为防老,百行孝字应为先,

儿女围前又围后,看似孝顺忙床前,

老来伴,老来伴,老了有伴多笑颜,

若有一人先离去,剩下那人多孤单,

久病床前无孝子,伺候久了都嫌烦,

父母付出多少爱,儿女回报能几年,

抓屎抓尿你嫌脏,怎不想想你当年,

一生为你苦和累,如今无力延残喘,

只叹命运多坎坷,老了难活在几年,

都把家庭事业顾,父母病痛谁人管,

不用现在装为难,只把老人撇一边,

不孝到头终有报,早晚轮到你眼前

篇五:麻雀是害鸟

“最高指示”:麻雀是害鸟 几十亿麻雀被判死刑

http://news.163.com 2005-04-19 03:52:12 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402 条

成车的麻雀被作为战利品送上除“四害”展览会

麻雀如何成了“四害”?

1955年,毛泽东收到农民的反映,说是麻雀祸害庄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找到中科院前任动物所副所长钱燕文。钱回答,我们对麻雀的食性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灭麻雀。 但就在几天后,毛泽东同14位省委书记商写了农业40条,即《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此后5年,麻雀被定性为害鸟并判极刑,各地展开了捕雀运动。 中国科学家论麻雀

1956年10月,青岛举行了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大会。实验生物家朱洗首先讲了一个故事: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并宣布杀死麻雀

有奖赏。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园却布满了害虫,连树叶子也没有了。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运回雀种,加以繁殖保护。朱洗说:“除了在某些季节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节是有益的。”

大多数科学家都建议,在没有正式得到科学结论以前,希望政府考虑不要轰轰烈烈地搞运动。

1957年10月,可能是部分地接受了生物学家们的意见,《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除四害内容改为:“从1956年起,在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消灭。”但不少城市不但没有按规定停止灭雀,反而更加大张旗鼓地开展围歼麻雀的群众运动。上海市第一次灭雀大战进行了3天,灭雀88171只,获雀卵265968只;第二次进行了两天,灭雀598001只。

“替麻雀翻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义大”

就在“麻雀战”轰轰烈烈的的时候,鸟类学家郑作新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了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村,采集了848号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种食物的容量。他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他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他的考察成果。

可惜,这科学理性的声音没有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他仍然自信地认为,“消灭麻雀”的决策没有错,并说:“麻雀现在成了大问题,还是要除。”就在毛泽东说“麻雀还是要除”的时候,广大农村传出了“遍地虫灾”的消息。更多的科学家也开始挺身而出,为麻雀翻案。一位科学家甚至斗胆提出:替麻雀翻个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义大。

195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报告中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 “麻雀案”的最后裁决

195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主席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注:作为杭州会议文件,印发给与会者)。次年3月,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以这种方式,毛泽东终于为麻雀平反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