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悼念逝去亲人的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7:50 体裁作文
悼念逝去亲人的诗词体裁作文

篇一:悼念亲人的诗

遗憾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像秋去冬来的柳叶一夜枯黄 像涓涓东流的溪水瞬间冻结 让我再看看你的面容

让我再抚摸一下你的双手

让我再感受你的体温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墓碑,黄土.......

如此荒寥

那么苍凉

此时的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安慰你,你却听不到

给你买豆浆,你却喝不了

一切都太迟了

一切都后悔莫及

忘不了病床上的你

紧握我双手饿那种力量

那是对生命的乞求

那是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希望为什么不能一直延续下去?

我不知道是什么

扼杀了你的希望

我应该紧握你

还给你十倍的力量

让你感受到爱的光芒

不孝,伤悲......

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

悲伤会悄然淡去

可是遗憾却抹不掉

天国的你

可否原谅

可否听得到

这悲痛的心声?

可否听得到

这深重的怀念

站在你墓前

多少黄纸的燃烧

你也温暖不到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次我又不能到你墓前悼您! 可能是您期盼的太久 有时我会深感自己没用 只顾学业

错过了许多的相聚 失去了太多的情愫 遗憾

不能与您共度春节 无法与您迈进牛年 请您接受儿孙的祈愿 去领听那新年的钟声。

篇二:2012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整理

2012清明祭奠亲人朋友

古诗词集锦整理

清明节祭祀扫墓,是我国的传统民风习俗。有很多诗人赋词以抒发情感,在这里做了下简单整理。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唐):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孙昌胤的《清明》(唐):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韦应物的《清明日忆诸弟》(唐)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韦庄的《长安清明》(唐)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罗隐的《清明日曲江怀友》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1

张继的《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高翥的《清明》(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悼念逝去亲人的诗词)泉。”

杨万里的《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明代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

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

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

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

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

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

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

初晴天气泣容颜。

赏芳时节清明日,

百般明丽也怅然。

3

其八

清明把酒释别愁,

欲赏春花且忘忧。

谁想栏杆拍倚遍,

欢声犹不近楼头。

其九

清明节气杏花天,

诗酒清吟祭华年。

折尽长条倚春雨,

为君垂泪小窗边。

其十

撩乱春风惹杏花,

断送清芬到天涯。

历历如君离别日,

哀魂和雨泣流沙。

其十一

新莺嘹乱柳烟低,

断魂春雨断肠期。

歌君一曲还偷泪,

怎是伤心无处依。

其十二

粉杏轻柔岸柳新,

清明春雨两相侵。

半洗天光晴如碧,

半和残泪一沾襟。

其十三

或有追思到天涯,

天应怜我泪黄沙。

半园新杏连绵雨,

送尽清明百姓家。

其十四

春雨杏花满清明,

追思犹怨水烟轻。

合化子规啼血尽,

不悼家川悼君茔。

倾情祭扫动乾坤,

花束追怀旷世恩。

4 张选乔的《清明感言》

思念连绵知几许?

梅黄时候雨纷纷。

韩昌炎的《清明扫墓》

时令清明扫墓忙,人临孤冢感悲伤。

鲜花朵朵摆坟地,泪水淋淋湿素装。

烧纸鸣鞭惊草木,点香燃烛奠爷娘。

每逢寒食祖先祭,思泽心铭百世芳。

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的《天有霓裳》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

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

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

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

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

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

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5

篇三:亲人逝世三周年悼念对联

三周年对联精选

上联:礼尽三年心难尽 下联:丧终此日德未终

上联:三年礼尽换红彩 下联:满门吉庆福自来

上联:故人已去整三载午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三载不见泪落尽 下联: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遥想当年慈母恩 下联:三春难报孝永在 横批:永怀春晖

上联:生生世世慈母爱 下联:年年岁岁孝子思 横批:爱遍天地

上联:旧日喜辞朝朝思 下联:如今三春岁岁念 横批:永怀慈母

上联:慈萱西去 三载铭心 隔世相望千行泪

下联:音容莫睹 九曲回肠 终天思亲总伤情

上联:月亦蒙 云亦蒙 泣血三载 梦依思亲泪

下联:江也深 海也深 刻骨今生 铭怀慈母恩

上联:慈母已去整三载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慈母驾鹤西去悠悠三载抹不去亲人心中这份永远的痛

下联:慈母魂兮归来茫茫人海遮不住亲人眼里那盏常明的灯

横批:母仪千古

上联:三年如一日慈母音容犹在多想承欢膝下再诉衷肠

下联:三年似一世慈母魂兮归来但愿时光倒流永不分离

横批:遗爱千秋

上联:忆往昔操劳一生至躬背

下联:看今朝享乐三载梦娘归

上联:慎终已尽三年礼;

下联:追远常存一片心。

横批:事亡如存。

上联:严父慈母驾鹤西去三载,音容笑貌应犹在;

下联:孤男弱女守孝前来千日,疾首痛心何其了。

上联:痛融三载,笑貌音容常入梦;

下联:福荫百年,贤良德品永铭心。

上联:树欲静而风不止

下联:子欲养而亲不待

横批:慈爱永持

上联:春秋三度陇上犹显劳形

下联:松柏万年堂前常瞻遗容

横批:慎终追远

守孝三年易满,思亲百世难忘

故人已去整三载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

双亲驾鹤倍思念;众子敬香还哽咽。

父母恩情我已懂,唯愿至亲再重生。

三载不见泪落尽

两世相隔眼望穿

横批:千古流芳

悼母三年对联 慎终已尽三年礼 母爱常驻 追远常存一片心 慈母云游年三载 永驻心田 子孙奠念日千朝 故人已去整三载 慈恩常念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慈爱难忘 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难忘手泽

下联:永忆天伦

上联:继承遗志

下联:克颂先芬

上联:百呼不醒严父梦

下联:千载难忘养育恩

上联:白马素车来吊鹤 下联:只鸡斗酒奠先灵

上联:椿影己随云气散 下联:鹤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春光有恨垂疏柳 下联:晓霞含愁看早梅

上联:常怀老父勤劳动 下联:永记椿庭训谕言

上联:多感侍宾来祭奠 下联:深悲严父去留难

上联:父辈创业为儿孙 下联:儿孙铭记永不忘 横幅:感恩戴德

上联:慈父过世三载音容宛在 下联:儿孙铭记永不忘创业难 横幅:老爸安息

九年

世泽永绵浮瑞霭;

家风远播起祥光。

水色山光衬吉地;

花香鸟语颂鸿恩。

美德常齐天地永;

嘉风久伴山河存。

风范亿万年长传后代; 典型千百世永驻人间

篇四:第六讲:唐宋悼亡诗词

第六讲:唐宋悼亡诗词

一、古代悼亡诗的产生和发展

“悼亡”,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悼亡诗一般特指丈夫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也即面对亲人的离世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当然,完整意义上的“悼亡诗”应该包括悼妻诗与悼夫诗,但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权为核心,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他的妻子杨氏死后,他曾做悼亡诗三首,其情之深,令人动容,因为写得好,后来人们就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在我们所亲近的人离开后有所思,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曾经的亲人之间之间的牵挂与联系,某一刻在诗中定格成瞬间的哀愁与美丽。悼亡诗,作为抚存悼亡,感今怀昔的诗,其内涵原本是极为丰富的,是伴随着人类情感和民俗文化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人伦情感独特的宣泄方式。

中国最早的一首悼亡诗是《诗经》中的《绿衣》,叙写的是丈夫 抚亡妻遗物,悲戚不已,感念妻子旧时情义,感叹世上再无如此贤德之人了解自己的心。后世的悼亡诗都明显受其影响。如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是一种心灵相知的留言,也是睹物思人。元稹的诗里也有这样的句子:“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大致都由《绿衣》化出。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当中就有相关作品的记载。如《诗经·邺风·绿衣》中就写到一男子思念去世的妻子;《诗经﹒唐风﹒葛生》则写出了一名女子对亡夫的思念。尽管这一时期悼亡诗的数量较少,且并未形成统一的固定的形制,但就其内容、题材及表现手法方面已颇见后世悼亡诗的影像。如《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为其已。”《葛生》中“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永与独旦?”其蕴含的内容及睹物思人、见景生情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已是比较娴熟的。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的运用一般较为古朴单纯,语句大多坦率质朴,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表达见长,因而《诗经》中《绿衣》、《葛生》二诗并不被大多数读者认定为严格意义上的悼亡诗。

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粲的《伤夭赋》、曹丕的《悼夭赋》、曹植的《慰子赋》、《行女哀辞》等作品。这些赋作真挚感人,优美自然,为魏晋悼亡诗的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而西晋大文学家潘岳的悼亡之作,不仅首开悼亡诗

之滥觞,其代表作品对更是对后世悼亡诗的创作,尤其是唐代悼亡诗的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潘岳是太康诗歌缘情绮靡诗风的集大成者之一,在西晋文坛上极负盛名,在当时即享有“清绮绝世”的美誉。后世学者常将其视为太康文学之巨擘。潘岳天才早慧,才华横溢,既有对仕途坎坷的深切体验,更有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世界,因而其诗作以言情见长,可以说是太康诗风“缘情”说真正的成功的实践者。尽管其诗形制多样、主题芜杂,但最见功力,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仍是他的哀诔之作。刘勰在《文心·指瑕》中曾云道:“潘岳为才,善于哀文。”他将个人的遭际与对生死的感受关注于一篇哀文里,遂成“情往会悲,文来引泣”、“情洞悲苦”之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并深为后人所推崇的是他为悼念亡妻杨氏而作的《悼亡诗》三首。

这组诗的第一首叙写亡妻葬毕,行将赴任时的情景,睹物怀人,情深意切。前八句写时光流逝,生死永隔,淹留无益,只得返回原官任所去。中间八句写欲离未离之际,虚室流连,睹物思人,最为情切。最后八句写其孤独之状及忧伤之盈积。全诗层次分明,笔触细腻,委婉深曲,缠绵悱恻,感染力极强。其二写秋凉之际对亡妻的思念,其三写别坟登车的满腔悲情,也都极为感人,堪称魏晋悼亡诗的压卷之作。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潘岳的悼亡诗善于运用睹物思人、即景生情的方法,选择切当的环境和物象作气氛渲染,进而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在诗中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上文所举《悼亡诗》第一首开篇即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写出时光流逝的苍茫宏远之感,在滚滚流淌的岁月中恍惚之间作者已是与妻子“重壤永幽隔”了。故而面对室内之帷屏、翰墨、流芳、遗挂,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让作者“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感到人就像曾经双栖双飞的翰林鸟和双游双嬉的比目鱼一样,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半,怎能不哀伤难止?而“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的景象更反衬出作者的悲苦,故“沉忧日盈积”也是在所难免。从整体看,诗中环境和物象的运用信手拈来,看似随意,实则极为精当,他们和作者的感情浑融一体,造成极具美感和感染力的诗境。

总的来说,潘岳诗的结构和总体语言都具有和畅、锋发而韵流之美。但是,由于他的诗内涵较为单纯,下笔就往往率易不拘,言情求深求尽,文辞流畅有余而洗炼不足。正如陈祚明所言:“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析,旁写曲诉,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

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蓄不尽之妙耳。”一针见血的指出潘诗在言情真切的同时,存在下笔沉漫,无“含蓄不尽之妙”的缺点。 尽管如此,潘岳的创作对后世悼亡诗的进一步发展仍可说是功不可没。自潘岳以下,如唐代的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宋代的梅尧臣、苏轼、贺铸、黄庭坚、陆游、史达祖,元代的傅若金,明代的于谦、王桐乡、李贽一直到清代的吴嘉纪,纳兰容若,王渔洋、王夫之、郭麟、周之琦、厉鹗和近现代的陈曾寿,乔大壮、唐圭璋等等,莫不接受潘岳悼亡诗作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悼亡诗。

当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时代环境,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能复制潘岳悼亡诗的创作模式,都能沿溯潘岳的创作轨迹。而唐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尤其是盛唐时期大繁荣局面的到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其悼亡诗的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历朝历代,并对唐以后的悼亡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稹的《谴悲怀》没有华丽的辞藻,内容也都取自日常生活,但是却句句发自内心,情深意长“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所思之人的生前的点滴关怀一直长记心中,于娓娓叙述中表达款款深情。“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如此的现实,但在这悲慨中却有真情所在,又是莫大的幸福。”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该是多么耿切哀伤,又怅惘无奈。

二、古代悼亡诗的核心意象:日常生活场景

儒道思想在悼亡诗中有两个核心主题:生死观和情爱观。这两个方面都对悼亡诗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往往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即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在思想内容上侧重突现一个“善”字,即歌颂妻子美好的品德;悼亡诗中传递的夫妻恩爱深情多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呈现出浓厚的人伦情味.本来因袭会使文学短命,而悼亡诗得以不衰,主要是因为失妻之痛的陈情不竭,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与妻的相濡以沫是失妻后的伤痛之源,也是悼亡诗不竭于诗史的深层原因。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范型,虽然已经走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却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其起源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受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悼亡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 ,这些情感模式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 ,特别是对失落的爱情的态度。而悼亡作品的价值取向又表现了传统的爱

情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统一。

祭悼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类对死亡的认识。悼亡作品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和价值取向共同构建起了悼亡文学有别于其它文学的个性特征。祭悼文学是伴随人类情感和民俗文化发展而产生的 ,其体裁包括 :诔辞、哀吊、哀辞、祭文、吊文、诔、悼亡诗等 ,可见悼亡诗只是祭悼文学的一个分支。

从中西文化的对比来分析,中国古代表达爱情诗作的方式不一样,西方诗作多数是正面描写恋爱的欢乐、婚姻的幸福,其诗作多写夫妻二人在一起的情形。但是,除了西晋时有个别这样的诗作外,中国古代的诗人写爱情,一般是通过离别、相思和悼亡追念来表达的。也就是说,中国人表达夫妻二人的感情,一定要选择两人不在一起的时候来表达,这样才显得深沉。胡大雷认为这样的写法显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束缚,显示了中国人含蓄而不张扬的性格,因此探析“悼亡”诗的种种写法,也是在探讨我们先人的性格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是“情”的最深者。死亡是江淹在《恨赋》中所说的“人生到这一步,天道也不用谈了”,是“情”的最哀者,而“悼亡”是这两者的结合,又是最私人化的。因此,这就是人们把“悼亡”之作称为最能体现“情”与文”关系的原因。 自从潘岳在诗中述说自我的孤独与悲伤,成为“悼亡”诗作的价值取向。此后的“悼亡”诗作在保持这一价值取向的同时,又展示出不同的叙写方式和抒情方式。以江淹的《悼室人诗十首》为例,10首诗虽然主题都是伤悼妻子,但抒情的角度不同,写春夏秋冬,写绝望与希望,核心都没有变,就是妻子离世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后来,诗人写作技巧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辞采越来越华丽,单独地分析一首诗,可以看出艺术手法的进步与发展,但抒情的趋向没有变,就是妻子的离世给自己造成的孤独与世界的“空”,悲哀是自然而然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爱情的痛苦是多方面的,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依人,在水一方”,爱情的力量体现于一切真实情感的碰撞,美的毁灭与再造。然而在我看来,爱情之中最痛苦、往往也是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相亲相爱的双方的生死离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逝者长已矣,而生者却不得不继续孤独的踯躅而行,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痛苦啊!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那些灵心惠质,敏感多思的文人骚客呢?罗洛梅说过:“死亡让人体验到友谊、奉献、忠诚的可贵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挚的爱。死亡不仅丰富了爱,而且建构了爱。”死亡在

让生者感到痛苦、绝望的同时,亦让他们感到爱情化作了永恒,让爱得到了永生。正是在这种人生感悟的驱使之下,在他们幽咽黯然,泣血神伤的同时,令人无法不为之动容的一首首悼亡诗一点一滴演绎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唐宋经典悼亡诗词分析:

(一)、元稹《谴悲怀》三首

(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家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杳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固然令人为之动容,但是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失去了才痛感珍贵,所以珍惜眼前的活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所有的甜言蜜语爱的表白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能够听到感受到,这才是最重要的。稹爱妻的名字叫韦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写给她的诗篇除了这最著名的《谴悲怀三首》,还有《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由于元稹写给爱妻的诗太多,而且都很感人。我就不在这里一一注解再多发感慨了,但《离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可以说这首是元稹写出的最著名的名句之一。

这首诗的是实在难得的好诗。这是对爱人的最高赞美与最深的深情思念怀念。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力。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

篇五:2012年清明节祭奠亲人朋友适合使用的唐宋诗词

清明 (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宋)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狸渡道中 (南宋)范大成 洒洒沾巾雨, 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 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 纸鸢鸣半空。 (土番)间人散后, 乌鸟正西东。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 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 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 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 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 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 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 初晴天气泣容颜。 赏芳时节清明日, 百般明丽也怅然。

其八

清明把酒释别愁, 欲赏春花且忘忧。 谁想栏杆拍倚遍, 欢声犹不近楼头。

其九

清明节气杏花天, 诗酒清吟祭华年。 折尽长条倚春雨, 为君垂泪小窗边。

其十

撩乱春风惹杏花, 断送清芬到天涯。 历历如君离别日, 哀魂和雨泣流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