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福寿螺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4:52 体裁作文
福寿螺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福寿螺的养殖技术

福寿螺的养殖技术

作者:区农业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50 更新时间:2011-3-16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大苹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贝类。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引进,进行繁殖和试验,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福寿螺肉色金黄,脆嫩味美,是供人们享受的佳肴。据测试,螺肉蛋白质含量为29.3%,脂肪含量为0.3%,此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是一种很有发展的养殖水产品。

福寿螺生命力强,很少患病;适应性广,容易饲养;食性广泛,麸皮、豆饼粉及鲜嫩水陆生草类,都可作为福寿螺的饵料;生长迅速,产量高,周期短,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幼螺经半年饲养,个体可达200g,一般亩产可达2000—3000kg;繁殖力强,孵出后的幼螺,饲养4个月便可产卵,在水温适宜时,每15—30d产卵一次,每次产卵100—200粒,卵产出7—15d后孵出幼螺。因此,积极开展养殖福寿螺的生产,不仅可丰富市场水产品花色品种,也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源,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一、生活习性

福寿螺的螺体呈圆椎状、宽螺蚊,黄褐色,个体大;喜阴怕光,喜洁怕脏,适宜在清新的浅水中生活。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12℃以下活动力减弱;水温8℃时基本停止活动,进入冬眠;6℃以下会被冻死。在适宜温度下螺摄食量大,生长快,尤以傍晚食量最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构成主要以人工饵料为主,辅以天然饵料。幼螺喜食绿萍、麸皮、豆饼粉、腐殖质等细小饵料,成螺主食鲜嫩水生植物、青菜和各种无毛刺的青草,辅以商品饲料。

雌螺个体大,螺身短,厣微凹;雄螺个体小,螺身长,厣凸起。生产中一般以每4—6只雌螺配一只雄螺为宜。交配后雌螺傍晚爬离水面,在植物茎叶、地壁或竹竿上产卵。卵呈胶块状,粉红色。产卵后10—20h,饲养者可轻轻将卵块收集起来,集中孵化。7—15d后,卵粒逐渐变为白色,小螺即可破壳掸入水中,开始摄食生长。

二、养殖方式

螺的养殖一般采用单养法。目前螺的养殖方式有水泥池精养、小土池精养、池塘养殖、水沟养殖、网箱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方式。

1.水泥池或小土池精养。此种养殖方式适用于农家庭院。一般每个池塘长5m、宽2m、深。0.6m。由于池塘面积小,在管理中应注意水质变化。水泥池底铺上20cm厚掺有一定沙质的塘泥,以供螺体钻泥栖身避暑和防寒。新建池应先放水浸泡10—15d,然后换水养螺。

2.池塘养殖。池塘水面较宽阔,水质稳定,故池塘养殖福寿螺生长快,单产高。池塘面积3亩以下为宜,水深lm以下。有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塘改养福寿螺效果更好。一般每亩投放幼螺5-10万个,一次放种,多次收获,捕大留小,同时让其自然繁殖,自然补种。

3.水沟养殖。可利用水沟或在低洼田挖沟养螺。养螺用的水沟宽lm,深0.5m左右为宜。养螺水沟要搞好排灌水设施,用栏栅把沟分成数段,以便投饵和管理。筑起的土基可以种瓜菜或青饲料。

三、养殖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福寿螺要求水质清新,所以养殖水面应排灌方便,水深以0.3—lm为宜。面积大则3—5亩,小则几平方米均可。养殖水面应栽植水生植物,为螺提供避暑避光栖息的环境,同时又可为其提供天然饲料。一般水生植物密度可占水面30%—35%。为了便于投饵和管理,可用竹竿将水面拦成数区。在成螺池水面中多插竹木条等,为雌螺提供产卵场所。鲤鱼、罗非鱼、鳖都吃食幼螺,可以投放点白鲢鱼种;故放螺前应用药物除害。排、进水口应拦挡密眼网,防止螺随水漂走。

2.螺的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水源、饵料、管理条件以及苗种大小和计划收获规格等条件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刚孵出的幼螺5000个左右;20d长至3g左右可稀疏为2000

个左右;以后又可随螺体长大而酌减稀放;也可一次放足,随个体长大,逐步捕大留小。 螺体规格不一,摄食能力也不一样,有条件的地方,应将不同规格的螺分开饲养,以求其摄食均匀,同步生长。

3.投喂饵料。日投饵总量,一般为螺总重量的10%左右,其中精料为螺总体重0.5%以上,青饲料以满足其摄食需要而定。饲料要求新鲜不腐败变质。青饲料与精饲料同时投喂时,可先投喂青饲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精饲料。福寿螺忌光线直射,白天沉入水底或躲在阴暗处,晚上浮到水面活动摄食。因此,投饵应在傍晚进行。

4.水质管理。福寿螺的食量较大,排泄物多,池水易腐败变质,因此,水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了保证螺能持续快速生长,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水质恶化时螺生长减慢,甚至死亡。有条件的地方,可使养殖水域保持微流水效果最佳。静水养殖一般7d左右换一次水。

5.孵化。为了提高螺卵孵化率及便于强化幼螺培育,须将卵块集中孵化。方法是在孵化池(或幼螺培育池)水面上20—30cm,平架设一竹箔(上有许多小孔),将卵块平铺于箔上。卵块上盖有遮荫物(如树枝等),防止烈日曝晒。幼螺孵出后落入水中,开始摄食生长。

6.除害防逃。鼠类及黄鼠狼对福寿螺的危害较重,鼠类特别善于吃靠近水边的螺,故

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同时应随时检查排进水口处设置的密栏栅牢固程度,防止螺随水而走。

四、越冬保种技术

1.干法越冬。据实验,福寿螺在全干燥环境中,紧闭厣甲,可以安全渡过208d,成活率达91%。因此采用干法越冬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具体做法是,当水温降到12℃左右时,将螺捞起用净水冲洗干净,放在室内晾干。在晾干过程中螺即排放粪便,紧密封闭厣甲,不遇水不再出来活动。3—5d后剔除破壳螺和死螺,然后装入纸箱。为了给螺创造一个干燥环境和防止挤压外壳,在装箱时应放一层螺,垫一层纸屑或刨花,然后捆好,放在通风干燥处(6℃—15℃)。越冬过程中不可受冻害,如果

结冰,螺将被冻死。待来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把螺放回水中,螺即开始活动和觅食。

2.湿法越冬。在室内空闲地方,用板或砖石墙隔成一个个方格,每格长2m,宽lm,深25cm,在格内铺上无毒聚乙烯薄膜,做成一个个小水池,灌入20cm深的水,每池均具有独立的排、进水系统。水温保持在6℃以上。然后每池放1.5—2.5g螺种3000—5000个,或亲螺300—500个(亲螺池深50cm,水深30cm),便可安全越冬。

越冬期间,若水温多在15℃以上,要适当投喂饲料。若水温经常在20℃以上,亲螺会产卵,要做好孵化工作。投饵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管理,防止因水质恶化而死螺。

篇二:福寿螺的繁殖与生长研究

福寿螺的繁殖与生长研究

作者:周外 刀学琼 邓才明 罗晓荣 孙涛 杨太源 李胤 王咏梅 陈学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地区发生福寿螺灾害的根本原因。[方法] 采用自繁自养的方法研究了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繁殖与生长。[结果] 福寿螺在水温40 ℃时开始死亡,高于42 ℃时12 d内全部死亡;当水温低于6 ℃时, 开始出现大量死亡, 当水温降至5 ℃以下时3 d内全部死亡。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极强,年繁殖时间为245 d, 1年可繁殖3~4代。幼螺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福寿螺生长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孵出后30~60 d的幼螺生长速度最快。[结论] 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繁殖期长,繁殖代数较多,性成熟时间稍早。

关键词 福寿螺; 西双版纳; 繁殖;生长

中图分类号 S96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134-0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隶属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到美国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进行养殖[2],1981年被引入我国广东省[3],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在国内许多省市推广养殖[4]。福寿螺的繁殖力极强[5],加之抗逆性强[6],因而不断扩散,酿成螺灾。作为入侵物种[7],福寿螺在30年内迅速侵占了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8-9]。目前,国内学者对福寿螺在我国的适生性已有一些报道[10]。西双版纳地区气候独特,年平均气温18.1~22 ℃,水域丰富,为福寿螺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其对当地水稻造成严重危害[11]。笔者采用自繁自养的方法研究了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繁殖与生长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螺与养殖设备。试验螺由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自养自繁;养螺池大小为

1.2 m×1.2 m×1 m;直径1 m的塑料盆若干。

1.1.2 饵料种类。饵料包括浮萍、白菜叶、西瓜皮、水稻秧、杂草类等。

1.2 方法

1.2.1 螺的分级标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螺的分级:0.03~0.05 g/只螺苗→0.25~0.40 g/只仔螺→1.50~2.00 g/只中螺 6.50 g/只成螺。

1.2.2 福寿螺卵的孵化与培养。培养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 自2013年3月1日起每天记录温度, 测定产卵块数、卵粒数及卵块大小, 观察福寿螺交配、产卵、孵化最佳温度及生活习性。

1.2.3 福寿螺年繁殖能力的测定。测定时间选择6月和10月,此时正值福寿螺繁殖的高峰期。设置2个2 m×1.2 m×1 m大小的培育池,水深50 cm,每池各放30~35 g亲螺3对且2池的螺均称量总重。池中投以水稻秧、西瓜皮、浮萍、杂草、白菜叶等作为饵料,每天记录产卵块数及卵块孵化情况。

1.2.4 福寿螺生长速度的测定。2013年6~9月,每30 d抽查螺100只, 计算并记录平均螺重。因为福寿螺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且每个月温差较大,因此生长速度试验不需设重复,只有6~9月的数据。

1.3 数据统计 使用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福寿螺螺体呈近圆形,有半月形的角质厣,个体较本地田螺大,螺壳薄,用手稍微用力即可将其捏碎,福寿螺具有避光性,喜阴湿,阴天、夜间活跃,水沟、浅水塘、鱼塘和稻田适合其生长。福寿螺在42 ℃水温中难以存活,在水温12 ℃以下时活动能力显著减弱, 8 ℃以下进入冬眠,6 ℃以下会被冻死。

2.2 福寿螺的繁殖与生长

2.2.1 繁殖习性。

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 在西双版纳地区3月中旬开始产卵,仅需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 体内受精, 雌、雄螺扭合在一起进行交配,时间达 2~5 h;其交配时如果受到触碰干扰,会立即停止。通过饲养观察发现,母螺常在夜间进行产卵, 产卵时爬出水面, 在池壁或水面的植物、木桩上产下绯红色的卵块, 排卵时间长达1~2 h。卵块附在物体上,每个卵块含卵190~505粒, 卵块最长可达8.8 cm, 重量为2.8 g。当温度处于20~25 ℃范围内时, 卵块孵化时间为 17~25 d;当气温处于 27~32 ℃范围内时, 卵块孵化时间为8~16 d。

2.2.2 福寿螺的年繁殖能力。

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全年产卵期为3月17日~11月17日, 在全年历时245 d的繁殖期内, 1对亲螺的平均繁殖量为: 成螺316个,重量为2 761 g; 中螺250个,重量为478 g;仔螺326个, 重量为154 g;全年繁殖成螺、中螺、仔螺共892个, 重量为3 368.5 g。通过比较 1 号、2号池福寿螺的年繁殖量发现,2号池除试验开始时雌螺均重比1号池小外, 其余指标均高于1号池,表明雌螺个体较小时, 其繁殖量反而增大(表1)。

2.2.3 生长。

福寿螺成螺的平均体重约25.5 g,最大可达30 g以上, 螺苗生长迅速, 饲养3个月后增重倍数达52.77倍(表2)。从表2可以看出,孵出后30~60 d的幼螺生长速度最快,增重倍数达38.95倍,个体小的福寿螺比个体大的生长快。

3 讨论与结论

3.1 福寿螺耐受温度范围与繁殖习性该研究表明福寿螺在水温40 ℃时开始死亡,高于42 ℃时12 d内全部死亡;当水温低于10 ℃时, 福寿螺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 6 ℃时, 开始出现大量死亡;当水温降至5 ℃以下时, 3 d内全部死亡。傅先源等[12] 报道福寿螺能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0~30 ℃,最适水温范围为20~25 ℃,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度过。刘文丽等[13

福寿螺的作文

]研究表明福寿螺维持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为5~42 ℃,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 ℃,12 ℃以下时活动能力显著减弱,8 ℃以下进入冬眠,6 ℃以下会受冻致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与饲养环境不同是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针对福寿螺的这个特性,可以采取冬季翻耕晒田的办法,破坏其冬眠环境,以消除稻田福寿螺。

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全年繁殖时间为245 d, 历时近8个月, 有效繁殖时间接近7个月, 西双版纳地区最多可繁殖4代,国内其他省份每年繁殖2~3代[14-16]。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1~22.0 ℃,惊蛰过后气候回暖,3月中旬福寿螺便开始产卵。翁丽青和陈亚雄[17]研究表明浙江省福寿螺5月开始产卵。尹绍武等[18]研究表明湖南省福寿螺全年产卵期为5月10日~ 11月13日,繁殖期为185 d。

3.2 福寿螺的生长速度与繁殖量 该研究表明亲本中雌螺个体较小时, 其繁殖量更大。个体小, 生长快;个体大, 生长慢。福寿螺螺苗经3个月培育,增重倍数达52.77倍, 孵出后30~60 d的幼螺生长速度最快,增重38.95倍。尹绍武等[18]对福寿螺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当亲本中雌螺个体较小时其繁殖量反而增大。徐建荣等[19]研究表明大规格雌螺相对产卵量与小规格雌螺相比差异明显,小螺相对产卵量大,大螺相对产卵量小。以上结果均与该研究结果相吻合。

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较国内其他地区繁殖期长,繁殖代数较多,性成熟时间稍早。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受到食物、气候及水热条件的影响,但由于西双版纳州农科所培养条件不足,设备仪器落后,难以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俞晓平,和田节,李中方,等.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J].浙江农业学报,2001,13

(5):247-252.

[2] WADA T.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Gastropoda: Ampullariidae)[J].JARQ, 2004, 38: 75-80.

[3] 蔡汉雄,陈日中.新的有害生物——大瓶螺[J].广东农业科学, 1990(5):36-38.

[4] 鞠长城.淡水养殖苹果螺[J].河北农业科技,1988(1):22.

[5] 陈佐达.陆丰县福寿螺的发生情况及防治[J].植物保护,1991,17(6):48-49.

[6] 宋鄂平,于吉涛,袁用道,等.福寿螺入侵浙西南地区原因与防治方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804-806.

[7]刘雨芳,李菲,李玉峰,等.福寿螺在湖南的分布现状危害与扩散风险预警[J].水生生物学报, 2011,35(6):1067-1071.

[8] 李小慧,胡隐昌,宋红梅,等.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29-232.

[9] 杨叶欣,胡隐昌,李小慧,等.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历史、扩散规律和危害的调查分析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45-250.

[10] YU X,PLI X,FLU Z X,et al.Occurrence of golden apple snail Lamarck in paddy fields and its management in China[C]//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 working group on the golden apple snail at the 7th ICMAM,2002.

[11] 刀学琼,孙涛,邓才明,等.云南省福寿螺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6):32-35.

[12] 傅先源,王洪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的影响[J].水产学报, 1999,23(1):21-26.

[13] 刘文丽,郭文利.大瓶螺引种养殖的农业气象问题[J].中国农业气象,1994, 13

(2): 42-45.

[14] 王智.苹果螺实验种群的繁殖习性研究[J].内陆水产, 2003(2):34-35.

[15] 傅先元,王洪全.大瓶螺繁殖生态学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0,19(1):37-42.

[16] 宋红梅,胡隐昌,牟希东,等.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06-108.

[17] 翁丽青,陈亚雄.茭白田福寿螺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治现状[J].浙江农业科学,2006

(1):76-77.

[18] 尹绍武,颜亨梅,王洪全,等.福寿螺的生物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23(2):76-82.

[19] 徐建荣,韩晓磊,张磊.不同地区福寿螺繁殖力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

(12):3105-3107.

责任编辑 陈玉敏 责任校对 况玲玲

篇三:美味的福寿螺

美味的福寿螺

河北师范大学 李涛

现在我们一提起外来入侵物种,很多人都会觉得头皮发麻,心中怒火滔天,恨不得将这些来到了不该来的地方的生物消灭得干干净净,还我一片蓝蓝的天空。

可是愤怒的我们似乎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外来物种很多是我们人类亲手请进来的!当初引进的时候,看着这些物种是多么的好,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但现在发现它们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们就很是不爽,对着这些外来物种喊打喊杀??

福寿螺,在1981年就已经引入中国,由于这种软体动物个头大、生长繁殖快、产量高,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也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

看着上面的介绍,同学们可能会问这样好的东西怎么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呢?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一场“福寿螺事件”,人们也很难将目光投向这已经在我们身边生活了20余年的生物。

在2006年,北京市有一位病人被确认由于食用了未加工熟的福寿螺,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导致发生了急性脑膜炎。一时之间,这种圆圆的、胖胖的,肉质鲜嫩可口的软体动物突然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福寿螺原产地位于亚马逊河流域。由于这种生物适应性强,繁殖力强,食量巨大,在进入我国后,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食用福寿螺从养殖场逃跑侵入当地的农田等区域,啃食庄稼等各种农作物,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一旦爆发福寿螺灾害,一望无际的碧绿秧苗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福寿螺吃的一干二净!

福寿螺已经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危害入侵物种,而且是危害最大的物种之一!

在前几年福寿螺危害最为猖獗的时候,南方的一些县市的水稻幼苗被全部吃光,人们采用了各种办法消灭福寿螺,但是面对着如同沙漠中的细沙一样的福寿螺大军,人们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

有一位农民这时候发现鸭子十分喜爱这肥肥的福寿螺,原来鸭子就是福寿螺的天敌!于是通过采用田间放养鸭子的办法,使得福寿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福寿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鸭子的数量与之相比确实又是少了一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野兔成灾,这在中国可能发生吗?我们不说什么野兔的天敌众多。事实上任何生物只要进入了人类的食谱,那就离灭绝不远了。澳大利亚之所以野兔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人生活富裕,懒得去抓兔子吃。你想啊,你有牛羊肉吃,谁还会去吃那兔子肉?

所以那些兔子也就是在澳洲泛滥一下,在中国这些兔爷想要造反??立马吃了丫的! 同样的原理,在一位厨师终于找到可以完美除去福寿螺异味的办法后,各种福寿螺菜肴顿时风靡起来,而伴随着福寿螺走上了人类的餐桌,田地间的福寿螺数量锐减。

外来入侵生物本身没有好坏,决定这些外来物种好坏的钥匙,其实就掌握在我们人类自己的手中!

篇四:生物入侵及福寿螺的生物防治

生物入侵及福寿螺的生物防治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频繁的交流活动,很多生物被无意引入我国。这些外来生物由于对当地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严重干扰了原有物种的生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应对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在回顾了生物入侵有关概念,分析了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最后针对福寿螺这一种入侵生物的危害、防治突出了我国生物入侵的紧迫性,以期为我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贡献。

关键字:生物入侵,福寿螺,生物防治

1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

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原先在十八世纪末仅生长在牛津植物园,但到十九世纪中叶很快蔓延到英国许多地方。外来生物入侵过程中的时间延滞,或有或无,或短或长,从短短的几年到几十年或上百年,更有甚者可以持续几个世纪。这样就使得外来生物入侵更加难以琢磨,说不定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某种什么外来生物会突然爆发性生长,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

1.1 生物入侵的途径

一般认为,生物入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途径,另外一种是人为途径[2]。自然途径主要是通过风、河流、鸟类迁徙等方式,将外来物种被动的引入到当地。依靠自然途径实现的生物入侵很少。当前,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在于人为因素,这其中,又可分为有意的引入和无意的引入。有意的引入包括物种驯化、品种改良或者是增添生物多样性。无意的引入主要是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所实现,而这正是我国生物入侵的主要来源,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2 生物入侵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集中在对生态、人体和经济 3 个层面[3]。生物入侵通过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严重干扰生态系统的运行。生物入侵通过各种

传播渠道,进入人体,可以给人体极大的的损伤。生物入侵还极大的威胁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1.3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巨大巨大的危害。一是由于入侵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和立地条件,表现出了更好的竞争优势,入侵种将会极大的挤占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最终引发被入侵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二是由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入侵将会改变原来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破坏生态系统的组成,威胁原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有效实现,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

1.4 生物入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据统计,有很多外来物种都可能成为人类的病原或病原的传播媒介。这些生物一旦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人体,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

1.5 生物入侵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生物入侵对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物种对森林的危害面积年年激增。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前些年发生的水葫芦、蓝藻事件更是严重威胁有关地区的发展。

1.6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在我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特征使得许多外来物种很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地 ,再加上建国以来,尤其是近10年,外来种的引入多为有意识的行为,因此引入失败的很少,居留成功的倒占大多数,从而客观上促进了它们向入侵种的转变。以下列举的均为在我国“大获成功”的典型外来入侵种的实例。

1.6.1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一百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我国,上世纪中叶始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变为野生,它繁殖力极强,合适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株新植株,因此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很快由外来种变为了入侵种。水葫芦现已广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带,尤以南方诸省危害最为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

1.6.2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紫茎泽兰,菊科。原产于南美 , 上世纪中叶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布于西南地区,并以每年约60km的速度向东和北扩散。它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可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该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很多当地植物和家畜的生长都受它的抑制。另外,它还可破坏土壤可耕性或者阻碍交通等。

1.6.3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薇甘菊原产中、南美洲。它可攀缘于其它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冠层顶部,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附主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故被认为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该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东南亚蔓延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有向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蔓延的趋势。

1.6.4 大米草 (Spartina anglica)

大米草原产于英国南海岸,依地下茎及种子繁殖。由于大米草有强抗逆性和繁殖力,它很快被宣传为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的先锋植物,优良的牧草饲料。于是各地都开始大规模引进。但也正由于其极强的抗逆性,使得原有滩涂生态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沿海航运及滩涂养殖。该草于1963年引入我国。此后,从辽宁锦西向南达广西海岸被广泛栽培。近年来,大米草在原引种地之外滋生蔓延,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他植物,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1.6.5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中的一个属,美洲斑潜蝇是该属中最重要的一种。该种现分布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葫芦科、蝶形花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等植物子叶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该虫最早于1993年12月在海南发生严重危害,现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危害面积达1300000平方公里以上,使我国蔬菜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

2 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隶属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 螺 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1]。目前,福寿螺已入侵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巴布几内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1981年作为一种食用螺从中国台湾引入大陆养殖,在20世纪80

年代的养殖热潮中,被引种至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甚至到达甘肃省和辽宁省,而后因食味不佳,被大量弃养。由于其生长迅速,具两栖性,繁殖力和适应力强,很快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形成自然种群,威胁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危害农作物(水稻、茭白、白莲等)及其他水生植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福寿螺还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 luscantonensis)的中间宿主,在中国温州和北京等地已有因食用福寿螺引起嗜酸性脑膜炎群体发病事件[1]。2003年被中国环保总局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中国,福寿螺对南方农作物危害已非常严重,然而,当前所有的物理化学防除方法都难以彻底有效地防治福寿螺,因此预防入侵比入侵后控制其大规模爆发更为有效且经济。

2.1 福寿螺防治的主要方法

在推广养殖阶段,水产机构、科研院校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促进作用,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养殖户盲目引种和疏于管理,使福寿螺引入后很快就变成严重的农业害虫,随后的研究转变为对福寿螺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探讨,各地的植保部门、检疫部门及农技站等机构为福寿螺的调查、防治和杀灭做了很多工作,并且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主要策略如下:

2.1.1 化学药剂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办法。最初采用的药物包括传统的灭螺药物五氯酚钠、贝螺杀(5,2’-二氯-4-硝基水杨酰苯胺乙醇盐)[12]、百螺杀、密达、百螺敌[13]、硫酸铜,这些药物的能较快地杀灭福寿螺,但是都有缺点或严重的的副作用。五氯酚钠的毒性和残留性都很强,长期摄入受其污染的水源会致癌致畸;贝螺杀对非靶体的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也是致命的剧毒物质,控制不严的情况下极易污染水体而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百螺杀、密达是进口药,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百螺敌药效慢,需要苗前施放;硫酸铜则是重金属盐,对水体有污染作用,而且有效浓度不易控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其他的化学防治方法和用药方式,利用福寿螺对碳酸氢铵废料敏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碳酸氢铵在早稻移栽前进行作为基肥使用、杀灭福寿螺的办法,但碳铵容易挥发和流失,其效果有限[14]。茶麸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利用茶麸的浸出液(当中含有的茶皂素为有效成分)作为灭螺药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灭螺化学药

篇五: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被释放到野外,进而繁殖危害。

一、形态特征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二、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三、危害与防治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是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水稻田福寿螺主要防治措施:

一是生物防治。福寿螺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鸭子的极好饲料,农民可以采取在稻田内养鸭的方法进行防治。

二是采用药物防治。可以采用6%密达颗粒剂500克/亩、或5%梅塔颗粒剂等杀螺药,

与细沙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撒施,并保持寸水5-7天。

三是人工防治。即采用人工捡拾方法,将捡拾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要注意及时清除稻田边的各种杂草,将分布在田边由福寿螺产下的粉红色卵块进行集中踩杀。 防治“福寿螺” 农技专家支招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养殖,目前它已被国家环保局列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徐大连:福寿螺它主要是水生动物,它主要存在水渠、稻田,种养水生植物的稻田里面、土壤里面都会有发生。福寿螺一般来说,以水稻、水生绿色植物、叶菜类叶片为食,在水稻田里,主要开始吃的是水稻的幼苗、分蘖苗,尤其去吃嫩的部分,水稻受灾以后造成缺株,分蘖减少,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很严重。

专家说,福寿螺最早养殖起来是给人吃的,但由于里面含有寄生虫,会对人体产生不适,现在已很少有人食用。目前,我市大桥、贺村两个镇发现有福寿螺,有螺面积在1500亩以上,严重危害到了农作物生长。

徐大连:防治上呢,对这个福寿螺可以有几种方法,一个呢可以采用在发生区养鸭子,利用鸭子捕食福寿螺,减少福寿螺危害。另外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办法,把福寿螺以及卵块捡掉,捡掉以后可以去喂鸭、喂鸡。第三个方面也可以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我们现在江山用的是6%的斗蜗螺这种药剂,每亩田用到90-120克左右。

记者从农技部门获悉,5月9日,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用“斗蜗螺”颗粒剂在大桥镇西坂村的4亩稻田里进行了试验,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福寿螺是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繁殖力强,每年繁殖2代,每代产卵2400-8700个,卵孵化率高达90%,一只福寿螺一年可繁殖30-32万个。福寿螺食水稻、藕等水生植物茎叶,传播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排泄物污染水体,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或绝灭,严重威胁传入地的农作物安全和人畜健康。根据我站 5月9日 调查:怡乐镇龙兴村每平方米有成螺20—30个、幼螺100—150个、卵块5—12块;合理村每平方米有成螺20—30个、幼螺80—100

个、卵块9—15块;留耕镇四重村每平方米有幼螺200—500个;底蓬镇文武村每平方米有幼螺150—200个;桐梓镇临江村每平方米有卵块50—80块(每块100—300粒卵)。目前我县部分乡镇福寿螺发生严重,水田、沟渠、藕塘、杂草福寿螺卵块和幼螺泛滥,严重威胁到我县水稻生产安全。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蔓延、降低发生区域内的基数、消灭幼螺和成螺,达到防控效果,各乡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培训会、黑板报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宣传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积极作好福寿螺的防治示范,搞好福寿螺防控工作,阻止其蔓延扩展,确保我县粮经作物生产安全。

一、福寿螺的形态特征

福寿螺又叫大瓶螺、洋螺、鬼仔螺。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有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由淡黄变为深黄或褐色,有光泽。成螺贝壳厚,壳高5—7cm,体圆形,个体比淡水田螺大。

二、福寿螺的危害

1、咬断水稻秧苗,影响有效分蘖,造成苗少株稀,降低产量。

2、啃食叶片,导致植株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果实发育受阻而减产。

3、传播人畜共患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

4、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三、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

强化植检措施,对可能携带福寿螺的植物和产品进行检疫,防止人为传播;未发生区禁止人为引入、饲养;发生区要防止向外扩散。

2、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

(1)推广鸭稻共育技术,利用鸭群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

(2)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

(3)在孵化高峰期田水外排,降低幼螺的成活率;

(4)在水往交界处设臵拦截网、加高田埂,阻止福寿螺进入;

(5)冬季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

(6)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改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能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发生;

(7)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

(8)未发现福寿螺入侵的区域,要严格禁止人为引入、饲养。

3、化学防治

(1)每亩撒施5%或6%密达杀螺颗粒480克。

(2)每亩用70%杀螺胺28克兑水喷雾。

(3)在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撒石灰25千克。

(4)每亩用茶籽饼3~5kg粉碎后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

浅谈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在水稻移栽后疯狂啮食叶片和幼嫩分蘖,有时一夜之间就能把刚插的禾苗全部啃光,致使水稻基本苗数不足,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群众对其为害感到十分头痛。由于对福寿螺的生活习性了解不是很多,农民群众无法针对其进行预防性防治,每年都是在螺害发生时才被动防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要想提高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就必须对其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福寿螺贝壳与田螺的外壳相似,壳薄易碎,壳右旋,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扁而大,形状似苹果故又名苹果螺,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物种属性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又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目前在我区迅速扩散蔓延,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 福寿螺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雌螺主要在离水面10~20 cm的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产卵,卵呈深红色,每卵块约100~960粒不等。每只成熟的雌螺一年可多次产卵,每隔5—10天产一次,每次产卵时间20—30分钟,产卵后缩回腹足,回落水中。一只成熟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一年经两代繁殖可达32.5万只,繁殖量十分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对农业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危害。卵的孵化只

要十天的时间,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如果放任其生长,一只小螺两个月后可以长大到2两重。温度对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由于我区冬季气温不是很低福寿螺可自然越冬。福寿螺的寿命多数为1.5年,个别可长达3年以上,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11月中下旬停止产卵逐步开始进入越冬状态。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