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04:41 字数作文
篇一:记忆中的年味
记 忆 中 的 年 味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恰如其分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而如今,年夜饭热闹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们普遍感觉到年味儿淡了,兴趣儿没了。再不回忆就真的忘了,正在变的时代,正在变的庆贺方式,让记忆中的年味更浓、更香、更让人怀念??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记得儿时,那个时代物资匮乏,过年成了最幸福的一件事。从腊八这天就预示着忙碌新年的开始。妈妈会把早就泡好的8种粮食倒在家里的一只大锅中,和往常一样我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有节奏的声响,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寒的冬意!那时一有空就喜欢抢着做灶膛边,你不知道那时一到冬天河里的冰就从河面一直结到河底,那个雪也是白茫茫的一片!这样的时候能坐到灶膛边是多么幸福的事,再来几只烤红署,在那个年代,那真叫一个美味啊!接着家家户户都会做炒米糖,那个小小的圆嘟嘟的肚子的机器,每隔五分钟就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出锅,来个七八锅回家拌着熔化的糖块,随意的挫成方块,揉成圆个,一会儿功夫几袋子的炒米糖就在眼前了!外加街上苹果桔子每样来个8个,再买点糖和瓜子,这样孩子们的年货就算备齐了! 接下来就是我扳着手指热切的期待新年的到来。只有过年,才有崭新的棉袄,头上扎着一朵大红花,心理美滋滋的!除夕了,岁末了。大人们早早的起了床,抓出关在鸡窝里的公鸡,把菜刀磨得更加的锋利,除夕杀鸡也是要讲究吉利的!不能补刀,一刀见血是最吉利的。妈妈一整天都是忙碌的,灶旁的风箱“呼呼”的送着气,菜肴在铁锅里打着滚,院子里到处洋溢着清香!这是盼望已久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那份吉祥的年味!除夕的祭品已经摆在桌上,把酒斟在杯里,庄严的点燃香烛钱纸,祭奠已故的长辈,让他们在另一个国度也过着温暖的年!并祈求他们保佑全家的平安健康!接着放二个爆竹,迎接吉祥的新年!全家老少坐满一桌。一年到头最丰富的肴
摆满了桌子!团圆饭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不过,在那个年代一碗肉是要从大年三十端到正月半的,所以每天也只能闻闻肉香!吃团年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筷子也不要掉在地上,如果小孩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们赶忙会说“岁岁平安”!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爆竹声开始响起,孩子们直奔村里最有钱的人家,一只黑白电视早早地就搬到场地中间!不一会儿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了过来,全村人一起过起了新年!一天天过去,接着就是正月半了,那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拿着烧着的麦穗杆子,从田头跑到田尾,嘴里不停地在说:“正月半捉毛虫,你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吃的肥头胖耳朵!”这毛虫总也捉不玩,总想着把自家田里的虫子都赶到别人家去。其实孩子们就是玩火把的借口!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又让我想到记忆中过年的味道了!恐怕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那种心境了!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篇二: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曲童谣可能是孩童时期最具期望值最具诱惑力的话了,那时候哪一个孩子不期望过年?在那时候的我们的眼里,过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长大的代名词呢!一切的期盼和欢乐都融入在了过年这个节日里了。
那时候的寒假放的也没有现在早,但总感觉从放假到过年那天总是有过不完的时间,盼啊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盼过年。其实要让现在的我来说,还真的说不出到底在盼着什么,但当时总是感觉那里就是理想的愿景。
从腊八之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过年的事务了,杀猪杀鸡宰羊,为的是庆祝一年的丰收和对自己这一年辛苦的犒劳。那时候,不管作业有多么多,都得在刚放假的头几天废寝忘食的把作业写完,为的是在新年伊始的时候能够痛痛快快的玩几天。因为俺妈就教育我,学就学个扎实,玩就玩个痛快。这一点其实至今还让我受用。其实父母作为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从他们那学到的还真是获益匪浅,尤其是作为学为人表的他们。
作业写完了该干点什么呢?那自然是玩了,在我住的大院里,有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那时候啊,冬天还能下点雪,每到那几天,雪就像和我们约好了似的如约而至,一晚上的撒盐空中造就了第二天银白色的世界,我们打着早起扫雪的幌子,去占据那为数不多的没有被破坏的雪地,要知道,被人踩了之后的雪可就没那么好玩了。最常玩得便是那滚雪球了,先用手做一个比较大的雪球,然后放在那没被踩过的雪地上滚啊滚啊,一直滚,不一会,一个大大的雪球就诞生了,直到滚到自己滚不动为止。然后费劲力气滚到自己家门口,就算是炫耀的资本了。当那些晚起的小伙伴看到地上没有一片完整的雪地,自然是不甘心喽,那幼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轻微的满足。 以前的院里有一座水塔,现在已经被电动的水泵代替了,冬天的时候,从水塔的最上面垂下一个个冰瘤子,长的超过一米,短的也有半米,我们自然是去掰下来拿着当剑使,乐趣无穷啊,不过家长们却不让我们去那个地方,毕竟如果掉下一根打到谁,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过年,鞭炮什么的自然是不能少,最喜欢的是那种左轮手枪样式的袍子枪,弹药需要购买,一个六响,那个算是我们那时候最高端的玩具了,为了能有一个,自然愿意咬牙不要新衣服不要别的,当然父母自然不能那么做,该给买还是得买的。 年前剩下的这段日子都是在一种欢快的基调里度过,那时候,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鞭炮响后的火药味,年味就是香喷喷的馒头味,年味就是每家每户糖的甜味,年味就是嗑瓜子的香味,年味还是小伙伴一起上蹿下跳的汗味,年味还是走亲访友收到压岁钱的钱味,年味更是一家团圆坐在一起的情味…说不尽的年味,说不尽的小时候。
临近过年了,就要辞灶了,这时候,要在灶王爷面前嗑三个响头,祈祷他能上天
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那时候奶奶经常为我祈祷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个好大学,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大学还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各种幻想的梦哩!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来接灶,辞别了灶王爷,自然要把他接回来过年哪,接灶的仪式没有那么复杂,放一盘鞭就行,这个活动总是我爸爸起来做,听到鞭声我也就醒了,那时候五六点醒来自然是特别早,总感觉到无比的兴奋,小心脏砰砰的跳。这天起来后第一件事自然是睁开眼皮,然后吃了饭去贴春联,那时家里的门不少,这个任务也是由我和我爸完成的,我在下面递着浆糊,他就站在椅子上贴,这个活可能是约定成俗的,在我们的大院里肯定得有小孩的参与,尽管觉得比较累比较不情愿,但还是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完。有时候老师该给布置作业,那就是收集每家每户的对联记在本子上,于是就拿着笔挨家挨户的跑去看。那时候,老师就是邻居,所有的邻居都是老师。
晚上,自然是最兴奋的事情了,首先是一桌子好菜,绝对是一饱口福,最欢乐的自然还是一家人能够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能够化解一年的晦气。饭罢,看春晚是一项必备的项目,当时只有中央一有春晚,现在很多台都有春晚,但我始终坚持看中央一的,想守候住那份传统。那时候家里和现在一样冷,现在回家冻的打哆嗦,那时候,从未感到过冷。
大年初一,串门子的日子,家属院里就那么几家人,从西往东都要挨家挨户的拜访,我们几个小伙伴自然是挨家挨户的嗑瓜子吃糖,谁家的糖多好吃,就使劲往口袋里装,装的满满的,能吃好几天呢!
大年初二,自是走亲戚的日子,压岁钱在我记忆力没有几分影子,因为拿了自然是上缴,不留一分一毛,也不让留。等到能够留的时候,也就不给压岁钱了。不过留有印象的是几个兄弟一块打闹一块调皮,有时候在姥姥家住下,几个兄弟睡在一个被窝里,自是打的不可开交,那时候,被子一蒙就是一个世界。
年过了,自然盼正月十五,逢集买烟花爆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最喜欢玩的是迪迪斤,那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反正年年买,也就成了正月十五的象征了,那天晚上是要送灯的,要在家门口,水井旁,厕所旁等地方点上蜡烛,这个任务都是我和我的三个发小一起完成,那是个快乐的活儿,几个人说说笑笑,一边看着天上时不时绽放一个美丽的烟花尖叫着,一边燃放自己手中的爆竹兴奋着。那时候,正月十五还在寒假里,政府还能买大量烟花供人们观赏,后来出台了一个伟大的政策,从此,元宵节夜晚的天上不再有一丝明亮。
那时候能嗅到年味,那时候能尝出年味。就在最能嗅到能尝到年味的年龄,我初中的三年竟然没有在家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没有父母,大年初一没有串门,没有吃糖。也不能说不快乐吧,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直到那么一年,我可以在家里过年了,却也嗅不到年味尝不到年味了。
那时候熬夜到十二点是一件漫长而又有勇气的事情,现在却时不时就通宵;那时候的冬天都下一场大雪,现在盼一年都盼不来一场雪;那时候贴春联是一件浩大的工
程,现在只要贴一个福字就够了;那时候春晚的每一个节目都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现在演员却在担心被吐槽被谩骂;那时候一条祝福的短信要苦思冥想很久,现在仅仅是新年快乐;那时候拼命的赶作业为了好好玩,现在都找不到该干什么;那时候过年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现在却充斥着汽车的尾气味;以前早上起床是被公鸡叫醒,现在是被响着公鸡声音的闹钟叫醒;以前的元宵节能看到漫天的烟火,现在连看到星星都难;以前还能在家过元宵节,现在想在家都难…
那时候的年味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政策越来越到位了,年过的却越来越没味了,不知是长大了思想高端了还是经济腾飞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不知以后的孩子还能不能过上我当时过的那种年。前几天,有个阿姨问我他家小孩学英语买哪种学习机好?我说学英语还得用学习机吗,有字典不就行了。修车老人都对我说现在某些学校学费越来越贵,放学却越来越早,作业也越来越少。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却很伟大,我们这一代人文化水平很高,却能路不扶人,见人撞人。他们开坦克,我们开宝马,他们轧鬼子,我们压他们。看来是一代比一代强啊!
社会在进步,也要跟上时代潮流了!
致记忆中的年味
——2015年2月14日
篇三:年味 作文
年味
年味,它是周围响起的鞭炮声吗;年味,它是与小伙伴一起玩烟花吗;年味,它是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吗……
大年初一的清晨,窗户被雾遮住,虽然看不见窗外的烟花,但是还是可以听到烟花声,鞭炮声,还有大家的欢呼声。洗漱完后我便从老房子前往新房子,在路上,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这也抵挡不住过年的气息。
到家门口时,我便已经闻到浓浓的汤圆味。进到屋子里,我发现汤圆已经出现在了餐桌上,我默默地拿起碗筷,盛上几颗汤圆,汤圆躺在碗里睡着懒觉,加了点汤进去时,汤圆才在碗里伸了个懒腰,便又接着“沉睡”下去。我慢慢的坐下生怕惊动了这些正在“沉睡”的汤圆。我拿起筷子,夹起一颗汤圆,轻轻的咬了一口,里面的小芝麻迫不及待的涌了出来,瞬间,之前的米酒汤瞬间变成了芝麻汤。把汤圆放在嘴里,有点黏黏的,是汤圆又在你的嘴里玩耍了;可是又有点甜甜的,是小芝麻又在你的嘴里玩游戏了。
汤圆吃完了,鞭炮声也打响了,鞭炮声在你的耳边不停地想起,到处弥漫鞭炮的味道。鞭炮声渐渐变小,烟花有紧接着响起,像是一个小星星在空中绽放。年味,它不仅仅是周围响起的鞭炮声,和小伙伴一起玩烟花,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还是和大家一起聊天,说笑,这样才能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篇四: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作者:崔若烟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2015-01-09 09:57 阅读:1423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 小孩小孩你别哭, 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腊月里,杀过年猪是件兴奋的事,早早就定好了日子,然后请一个手艺过硬的杀猪匠,通知了亲朋好友。在院坝里挖好了土灶,把最好的柴火添加在灶膛里。滚烫的沸水在大锅里翻腾着,院子里浓烟滚滚,热气腾腾。大肥猪震耳的嘶叫声夹随着灶膛里的干柴“噼里啪啦”的爆破声在村子上空蔓延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洋溢着幸福!是的,在风雨烈日中辛苦劳作了一年,猪肥厚的膘身无疑是对勤劳者的见证和肯定。主人在猪身上挑些最好的肉招待亲朋好友,血旺汤在桌子上散发着滚烫的热气,高粱酒已经斟满,亲朋好友满座一堂,划拳猜子,谈笑畅饮,酒喝干了再斟满,一杯接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送走了亲戚,把剩下的肉腌制起来,再斩碎些肉,拌上佐料,灌好了香肠,等待着新年的来临。
这已经拉开了新年的序幕。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早已去镇里买好了祭品,再烙点糯米粑。等待吃完晚饭,把锅灶洗刷得干干净净,脸手洗漱净毕,填好祭灶文疏。把祭品放在灶台上,点一对烛,三根香,烧点冥纸,虔诚的祈祷,愿灶王菩萨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多言世人好,莫言世人恶!不揭世人短,且扬世人长。多叫世人乐,少叫世人伤。保佑全家老幼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我们那里祭灶也叫钻灶,是家中最幼的孩子钻灶,以前年幼,大人们总是捉弄我们说,钻灶那天要从灶孔里钻进去,再从烟囱里爬出来,我们信以为真,果真朝灶膛里伸出小脑袋,粘得一脸黢黑的锅灰,活像那时公社礼堂唱川戏的丑角,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晚上,灶台上丰盛的祭品引诱得我们无 法入睡,一夜辗转反侧,心里都在思恋着灶头那份祭品,只盼望着天快亮,让馋了一晚上的嘴尽快咀嚼到香甜可口的味道。
接下来是打“阳尘”的日子,打阳尘必须翻阅一下黄历书,挑一个干净的吉日,然后去竹林里砍一根细长的竹竿,利用上面的竹叶捆绑成简易的扫帚,细心的拂去挂在墙上的蜘蛛网和灰尘,还要爬上屋顶,把积聚在烟囱里的灰尘清理干净,梳理畅通,让来年灶膛的火更加旺盛的燃烧!一家大小忙的不亦乐乎,把门窗,家具,器皿都擦得锃亮!除了打扫屋里,积聚在阳沟里的淤泥也要用锄头梳理透彻!其实在我们擦拭环境装饰外表的时候,我们更要洗涤我们的内心,我们要把我们的贪恋、邪欲、杀生、妄语等念头也通通洗涤掉,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纯净!这样运气也将随你而至。
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漂泊的游子已经陆续从千里迢迢的异乡赶回到了家乡!赶集的人更多了,小镇热闹起来了,更加的喧哗了,背着采集的年货拥挤在攒动的人头里。烟一定要买条好烟,酒也是上等高粱酒,鞭炮要最响的,小孩子的零食也准备了,新衣服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绪了,只等着,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今天就是除夕了,岁末了。大人们早早的起了床,抓出关在笼子里的公鸡,把菜刀磨得更加的锋利。除夕杀鸡也是要讲究吉利的!不能补刀,一刀见血是最吉利的。鲜红的鸡血滴在小碗里,滴在用来祭祀的冥纸上。锅里的蒸笼冒着热气,从瓦缝中挤了出去,把空气都搅香了,灶旁的风箱“呼呼”的送着气,菜肴在铁锅里打着滚,案板上的腊肉骨头被刀斩得啪啪作响,院子里到处洋溢着清香!这是盼望已久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
那份吉祥的年味!除夕的祭品已经摆在桌上,把酒斟在杯里,庄严的点燃香烛钱纸,然后把挂在院子里树枝上的鞭炮点燃,鞭炮一连惯“噼里啪啦”的爆破开来,有一气呵成的气势!绯红的纸屑如风下的腊梅满天飞舞!声声不断蔓延在村子上空。炮竹声把晦气驱散,迎接吉祥的新年!一家人肃穆的站在神龛之下,给阴间的列祖列宗虔诚的磕几个响头,祈求保佑一家的平安富贵!保佑孩子学业进步!保佑老人健康长寿!祭祀完毕,恭敬的把酒洒在冥纸上,火苗“滋滋”在屋子里向上窜动着,纸烧尽了,用干净的簸箕盛装起来,洒在清洁的土里。
是的,该是吃团年饭的时候了,一家大小团团圆圆的坐满一桌。一年到头最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碗里倒满了最好的酒!团年饭当然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吃团年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筷子也不要掉在地上,如果小孩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们赶忙会说“岁岁平安”!尽情的吃吧喝吧。团年饭要吃得久,慢慢的吃,有的是时间。新年里,就只剩下吃了。饭吃完了,该感谢一下为我们创造财富的果树了,舀一些汤饭,用刀在树干上砍一刀口子,这是给果树喂年饭,“喂点饭,结一担,喂点汤,结满仓!”
我们踮着脚把红红春联贴在门框上,大红灯笼也挂上了,水缸里的水也担满了,院子里打扫干净了。泡好的糯米已经舀在研磨里,如家门前那条小河在磨盘里蜿蜒流淌着,像乳汁般一滴一滴的落在口袋里,慢慢的凝结了,白得如积雪!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黑白电视里的联欢晚会载歌载舞!有句老话,三十晚上洗洗脚,到处赶得早。所以除夕晚上的脚越洗得干净越好,会在来年交上好运,赶上口福。据说哪家吃肉你也能碰上。肉是那个时代的奢饰品,所以拼命的把脚丫子洗得更白净!洗去一年来的尘埃,洗去一年来的疲惫,洗去生活中的烦恼,洗去尘俗中的不幸,洗去一切的忧伤!除夕是要守岁的,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厨房灶膛里火也不要熄灭,放块未燃尽的木炭在灶膛里,让火生生不息,延绵不断!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烟花,鞭炮齐鸣!除夕的天空绚丽璀璨,分不清哪里是烟花哪里是星辰了。虔诚的老人在大门前点燃香烛钱纸,叩拜祈求上苍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乡村新年的夜空更加欢腾了,炮竹声声,连绵不断的响到天明。 天刚发白,大人们就早已起了床,勤劳的母亲往锅里参满了水,放下在除夕夜搓得又圆又大的汤圆。初一早上,是有很多禁忌的。为了防止小孩的乱语,大人事先准备好了糖果,放在童言无忌的小孩子嘴里。糖含在嘴里,只有了甜!新衣服穿在身上,碗里热气腾腾的汤圆放进嘴里,那份糍粘,那份清香,那份甘甜从舌尖一路奔放到胃里,久久不能忘怀!新年的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吃汤圆的个数也要讲究,汤圆象征财富,是元宝,所以一定要吃过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十全十美,吃十二个便是月月发财!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万象更新!吃完早饭,给父母磕头拜了年,得了压岁钱。三三两两约去街上,买了鞭炮放在口袋里。插在牛屎堆上,用香烛远远的点燃,双手捂着耳朵躲的远远的。鞭炮把牛粪震开得像缠绕在围栏上盛开的那朵紫藤花般绽放开来。初春暖暖的阳光洒满院子,映着姑娘的脸蛋儿,系着红头绳的麻花辫在新年的空气中张扬着。看!女孩儿跳起绳,妇女们磕着瓜子儿拉起了家常,男人们在打长牌,老人们啪嗒啪嗒的吸着旱烟??不一会儿,村里耍龙灯的来了,人们围了过来,迅速围成了一个圈。人们随着清脆高昂欢快的唢呐声扭动着腰肢,新年的气氛像烈酒一般的浓烈了,情绪更加
高昂了,笑声不断充盈着我们的小村庄??
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扫地的,地上的垃圾也是财富,不能扫走。厨房的刀也要藏起来,中午就吃昨天剩下的菜肴。团年时的鸡头鸡爪却留了下来,鸡头是权力的象征,是领路人,是责任者,所以鸡头是要留给老人吃的。鸡爪是抓钱手,所以家里的主力是一定要在新年的第一天吃到的。吃了鸡爪,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找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初一的汤圆,初二面。面条象征着长长久久,源远流长,也是长长的思恋。初二这天,也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便开始走走亲戚了。一年到头,从播种到丰收,忙碌辛苦了一年,该回娘家看看了。早在腊月里,女儿就去镇里给娘家老父亲买好了爱抽的叶子烟,买了几斤最好的瓶装酒,给母亲买了些糖果。带着淳厚的丈夫,牵着大娃,背着二丫,早早的启程了。路上新年里走亲戚的络绎不绝,你来我往。走到娘家门口,娘家那条黑色的看家狗早已摇着尾巴奔来,欢腾着跳跃着迎接女儿和姑爷的到来!娘家母亲留下了猪身上最好的东西招待女儿女婿。外婆是痛爱外孙的,悄悄的从柜子里翻出一大把糖果塞在正在哭闹的外孙衣袋里。临走还从里层的衣袋里掏出藏在手帕里的零钱,一层层的揭开,从中抽出几张打发给外孙。直到送到村西口,才抹着眼泪转身离去。 过了初五,做生意的才慢慢打开铺面,挑一个吉时,在铺面前点燃鞭炮,希望在新的一年,生意如同炸飞的屑纸一般的红红火火,纷纷扬扬!亲戚走完了,立春了。勤劳的农民已经坐不住了,赖不住那份清闲了,纷纷扛起了锄头,下地铲起一堆堆草皮,再泼上一层层粪,必备着春耕时的肥料。有句俗话说,只看见人家过年,没看见人家种田。是的,要想过丰盛的年,就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奋斗!
正月十五,过大年。虽然人们已经陆续下地,但这一天还是要停下手中的活计,在村子里串串门,聊聊天,打打牌。十五的月亮早已从东边升起,圆圆的挂在村东那片光秃秃的青杠林上,照耀着祥和的村庄。正月十五,我们当地有种习俗是扯青,也叫偷青。乘着朦胧的月色,寂静清幽的夜晚,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悄悄的潜入别人家的菜园里,扯几根蒜苗或是拔几棵青菜。再乘着月色悄悄的回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送走新年的最后一天。据说扯青不能扯断,否则就不吉利。所以事先在白天就观察好了,到时就会得心应手了。被偷的人家不怒反而高兴,说明自己的菜长得好人家才“偷”,才会被肯“光顾”,来年一定会丰收。去偷青的人也沾点喜气,盼望新的一年有好的运程!新鲜的蔬菜“偷”回家里,趁着菜的鲜嫩放进锅里,热气腾腾的端在桌上,再斟满一碗酒,在月色下享受这份独特的味道,菜的清香参夹着那份“偷”的刺激,也包含着那份庄稼人淳朴的希望!
即使月亮已经挂在了院子里樱桃树的上空,而村子里农业社遗留的大坝子上积聚的人们还在喧哗。孩子们还在嬉闹追逐,跳绳的跳绳,唱歌的唱歌,游戏还在继续,老人裹着叶子烟,含在嘴里“啪嗒啪嗒”的吸着,嘴边的烟火忽明忽暗的如天上星星般闪烁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天复一天,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看!孩子们长得更高了,而这群老人却增添的几道横沟,多了一缕白发,岁月匆匆,时光如流,不知不觉就更老了。
热闹的新年过去了,春回大地,又该忙碌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希望今年比去年好!
本文作者文集
给作者留言
我要发表
篇五:记忆中的“年味”
乡村的“年味”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了,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了。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了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体会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了。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了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了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了吗?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
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