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春节写春联的来历2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7:08 作文素材
春节写春联的来历20字作文素材

篇一:春联的由来和故事

春联的由来和故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另一种说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过年时家家贴门神的由来

每逢过年,人们总要去街上买两张门神画回来,贴在自己家的门上。这门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心里挺高兴。可是在玄武门事变中杀了他的亲哥亲弟后,总是疑神疑鬼的,不大安生。

一天夜里,李世民正在梦中,忽然听见门外响起一阵奇怪的哭叫声,一会儿,又听见房顶上有重重的脚步声,撞击房门声,敲打窗户声。李世民赶紧叫护卫,护卫进来,却什么也没发现。可李世民一睡下,那些奇怪的声音又响起来,一直闹到鸡叫,声音才止住了。

天一亮,李世民又叫太监宫女前来询问,可是这些人都说什么也没听见。李世民感到很奇怪,总以为是有什么鬼魂在作怪。

第二天夜里,还是和头天晚上一样,闹个不休,第三天,第四天……一直闹了7个晚上。第八天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把每天晚上受惊的事告诉了文武百官。当下,秦叔宝出班奏道:“臣一生杀人不计其数,

如果把尸体堆积起来,就有一座山那么大,可是,也从来没见有什么鬼魂作怪。所以臣从来不信鬼神。今夜臣愿与敬德将军一起,伺候万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李世民一听,十分高兴,点头答应了。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披盔带甲,当夜就站在宫门外守护。李世民心里踏实了,不疑鬼疑神了,也就没再听到什么声音了,能够安睡了。

李世民为了酬谢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守夜辛苦,赏赐他们很多金银珠宝,亦称赞他们说:“两位将军真是门神啊!”随后,又找来许多画师,给他们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画像。还把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李世民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驱邪。 后代人把李世民的做法沿袭下来了,贴门神就可以使一家平安不受鬼魂侵扰。这样,就把秦叔宝、尉迟敬德尊为门神;过年时,也要把他们的画像贴在家门上。

拜年的来历

这个故事出在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李世民历尽千辛万苦,东挡西杀,打下了江山,满朝文武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程咬金觉着自家是跟随李世民最早的,总想卖点老资格,处不起满朝文武。尉迟恭的功劳比他也不小,只是一样儿,比他晚一点。俩人都是老粗,为争功劳闹得很不像话,谁也不答理谁,甚至还要动干戈。

李世民做上皇帝,就是发愁大臣不合。他整天吃不好喝不好,唉声叹气,费了了多脑筋,可怎么也解不开这个事儿。这天,李世民下了早朝,回到后宫,刚刚坐下,太监来报:“万岁!魏征魏大人求见。”他一听魏征来了,心眼里立时就高了兴,精神也来了。魏征为唐朝费了很多脑筋,一心一意保李世民,是他的左膀右臂。李世民听说他来了,赶紧说:“快请进来!”

魏征进了后宫,给李世民施了君臣大礼。俩人坐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言不发。等了一会儿,魏征说:“万岁,这些日子你总是愁眉不展,有什么心事呀?说出来,也许我能替你分点忧愁。”

“魏爱卿,别提了,现在咱们国泰民安,可就是大臣们有的不合。要是一有战争,再出现将帅不合,这还了得!”李世民和别人皇上不一样,能接受大伙的意见。 魏征说:“万岁,我也是为这个事来的。” “那更好了,你有什么高见?” “我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有嘛不当讲的?”

这么一说,魏征挺喜欢:“万岁,明天是大年三十,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明天早朝你给满朝文武磕头做揖,就说这是拜年。你再让大家初一那天互相拜年。拜年的时候都要说吉庆话,祝你长寿啦,新年快乐啦,都行。再一个要进行自我批评,光说自家的不好,不能说别我的不是。这么一来,能把这个事解解。” 李世民一听,这是个办法。人都有见面之情呗。

第二天早朝,满朝文武都到齐了。金钟当当响了三声,李世民从屏风后边出来了。满朝文武见主子出来了,呼啦啦都站了起来。还没等他们山呼万岁,万岁就说了话:“各位爱卿,都早到了,我给大家先拜个早年吧。”他深深地给大伙施了个礼,做了个揖。大伙一看这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怎么皇上给我们作起揖来了?李世民又说:“各位爱卿,今年咱们过一个愉快的新年,明天大年初一,你们要知大知小地互相拜个年。再提醒大伙儿,拜年时要说个人的不对,别人再不对也不能提,都得说吉庆。”

满朝文武一听,都挺赞成,齐声说:“尊旨!”李世民扑腾就给大伙跪下了,起来以后,李世民回到九龙宝座上,说:“众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咱们就散朝。明天不上早朝了,去互相拜年。”一说这外,满朝文武都高兴地下朝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可就热闹了。满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开始拜年。

程咬金闷坐在府里思想开了:我上谁家去都行,就是不能到尉迟恭家去,俺俩是一天二地三江四海之仇,我要是上他家去,不算给他低了头,那还行?可他还有一个顾虑:我要是不去,第二天他要动本参我,说我违抗圣旨,万岁怪罪下来,我也吃罪不起。这可怎么办?嗨!在满朝文武里头我是老大呀,谁比得我,我是最早的一个,怕嘛? 他正这么犹豫之间,家我进来了:“禀报大人,尉迟恭大人给你拜年来了!”他一听这可就着了慌,又是穿衣又是戴帽,赶紧来迎接。他没想到尉迟恭会来找他。

尉迟恭一见程咬金,做了个揖,就跪下了:“祝程大人身体健康,过年愉快。”他一说这,程咬金也就跪下了。俩人手拉手站起来以后,程咬金说:“这不是讲话的地方。走,上屋里。”就拉着尉迟恭进了客厅。

一进客厅,茶摆上了,程咬金说:“尉迟大人,我是个老粗,各方面都对不起你。我左思右想,完全是我的不对。我才说到你府里找你拜年,你先来了。好,今儿咱俩得喝两盅。 “不了咱俩改日再喝吧。不能产净你的不对,我也不对。”

俩人这么一谈论,可好,都没气儿了。一大肚子气儿从后门都跑了。他俩一和好,别的官也都和好了。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乡下,村里人觉得这是好事。乡亲们之间,弟兄妯娌之间都有个拌嘴的地方,避免不了都有干戈,通过拜年,把仇都有解开了。这个风俗就流传下来。

另一版本:

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短缺,“年”就要出山找吃人。有一次,在寸口。看到一个牧童在放鞭炮,“年”很怕,就逃跑了,在路上看到一件飘动的红色衣裳,更加害怕。最后“年”企图在一个人家的屋檐下休息,但门逢里楼出的蜡烛光又把他刺得头昏眼花,终于跑回山中永远不回来了!人民发现“年”有三怕:声响、红色、火光。这样以后每到“年”要出山的时候就家家放鞭炮,贴红色的对联,点起火。互相道贺! 这个就是来势明间传说!

还有一版本:有文字的来源,古代都把”年“字放到”禾“字部,甲骨文中的“年”就是果实丰收的意思。《谷梁转》讲到,“五谷皆熟,为有年”,那就是大丰收的意思。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而正式把“年”定为岁之首的是汉朝,到了南朝,就开始有了年俗的记载!!

辞旧岁,拜新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

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四字横批

万事如意 福寿即来

五谷丰登 四季呈祥

向阳门第 纳福迎祥

国泰民安 喜气盈门

风调雨顺 欣欣向荣

时和岁好 闻鸡起舞

年年大发 岁岁有余

万象皆春 四季平安

东风解冻 春日载阳

春盈四海 梅开五福

百业兴旺 五谷丰登

春和景丽 江山不老

国泰民安 竹报三多

春风得意 诗书门第

一家瑞气 礼义人家

万里春光 年逢大有

莺歌燕舞 虎跃龙腾

四季平安 一帆风顺

芳草迎春 月满春盈

一堂春色 一元复始

山青水秀 三通国瑞

五星高照 六畜兴旺

四海欢腾 一室清辉 七字春联1

去岁曾究千里目 今年更上一层楼

鲲鹏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国正华年花烂熳 人逢盛世寿增添 一枝红杏沾春雨 两贴春联喷墨香 岁岁年丰添美满 家家幸福庆团圆 贺岁红联增喜气 迎春白李报春和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四面青山披锦绣 三江绿水涌春波

七字春联2

且把桃符纪盛世 常将竹叶报平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南西北财 鲲鹏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一枝红杏沾春雨 两贴春联喷墨香 岁岁年丰添美满 家家幸福庆团圆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绿满川原山滴翠 春回大地路飘香 风和日丽春常驻 人寿年丰福永存 七字春联3

一窗明月一窗竹 满室图书满室馨 种树栽茶山聚宝 放鱼养蟹水藏金 万年枝上春常在 五色云中月正明 大地春回添锦绣 江山雪后更妖娆 翠柏苍松兆福寿 金樽檀板庆新春 和风吹绿江南柳 春雨催开塞北花 处处管弦歌盛世 家家诗酒贺新年

鹊闹枝头传喜讯 梅开窗外报新春 和风舞动门前柳 喜雨催开苑里花 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五岳红梅开盛世 九州瑞雪兆丰年

八字春联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九字春联

?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十一字春联

辞旧岁,迎新春,抬头见喜

抓良机,走好运,该我发财

百株松,千株梅,万竿修竹

2011兔年春联大全(五字春联):

下联: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上联:千年迎新春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2011兔年春联大全(六字春联)

上联:大地歌唤彩云 下联: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上联:共享锦绣年华 下联: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上联:喜滋滋迎新年 下联: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悠悠乾坤共老 下联: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2011兔年春联大全(七字春联)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 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 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篇二: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喝过腊八粥,转眼到小年;送完灶王爷,户户办大年”。大年即是春节。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的节日。腊七腊八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集市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地走着忙年的人群,最抢眼的要数红色瀑布般悬挂的各种形式的春联,金字的。墨字的。彩绘花鸟衬上天头地角的,但无论怎么样的都是红底子,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出来了。

贴对联的风俗在我国各省几乎都有,汉族自是不必说了,相当一部份的少数民族也有这个习惯,是劳动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庆贺新春佳节的一种形式。

其实春联的最早形式是两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桃木的木板。叫“桃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王安石诗中就出现过,关于“桃符”也就是春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云雾笼罩的度朔山有一片好大的桃林。桃树上结的桃子都是仙桃,吃了能够成仙成神呢。在最大最高最茂盛的一棵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住着兄弟二人,大哥叫神荼,二弟叫郁垒。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勤劳俭朴,桃林就是他们的家,桃子就是他们生存的食粮。兄弟二人吃这仙桃子大,神力无比。远山近岭的野兽谁也不敢欺负他们,也因为兄弟二人的善良从来不伤害这些野兽,反而和野兽成了好朋友,非常凶猛的猛虎烈豹都来帮他们看守桃林。

度朔山往东南三里处有一野牛岭,岭上的野牛大王吃人心喝人血无恶不做,横行霸道危害乡里赛过蛇蝎。度朔山上仙桃的气息顺风飘到他的鼻子孔里,让这野牛大王垂涎欲滴,而他惧于护林野兽的威猛,一时也不敢怎样,可他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吃那仙桃,一直侍机等待下手的机会。

忽一日,野牛大王派出的密探来报,猛虎烈豹下山办事去了。他便匆匆带人来到桃林边喝令兄弟二人交出桃林,否则就荡平度朔山。神荼兄弟听后眼都没眨一下,说:“这是穷人百姓的宝贝,心思歹毒的人休想得到!”于是野牛大王冲上前来和二兄弟斯杀起来,一场恶战下来野牛大王丢盔卸甲大败而回。狼狈地逃回野牛岭的野牛大王这个气呀,想我横行霸道几十年还没受过这个屈呢。我一定要

报这个仇!野牛大王天天想报仇的点子,想的他寝食难安,终于有一天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

腊月的一个夜里狂风大作,漫天雪花乱卷。青石屋里神荼兄弟怕他们旱时浇水涝时排灌虫灾皇害时仔细捉虫精心侍弄、人们赖以生存的桃林有什么差错,赶紧起身,神荼拿起桃枝,郁垒拿起苇绳打开房门。只见几十个青面獠牙眦牙裂嘴红毛绿眼的鬼怪站在门外,噢噢地怪叫着。问心无愧地兄弟二人怎会怕这些妖魔鬼怪呢?神荼抡起手中的桃枝抽向这些妖怪,奇怪的是这些鬼怪样的东西一遇上桃枝就瘫软在地,郁垒便用苇绳将他们统统捆起来,这些鬼怪便成了闻讯而来的护林猛兽腹中之食了。野牛大王的计划破产了。自己也被老虎吃进了肚子里。第二天,左乡右村的人们沸腾了。纷纷感谢神荼、郁垒二兄弟为民除害,铲除了一方的恶霸,自发地庆祝起来,一闹就是一个多月。这热闹的声势惊动了天庭的玉皇大帝。玉帝便派太白金星下界来调查事情的始末,清楚后便封兄弟二人为桃林大士,并定期到天上为玉帝管理维护蟠桃园。

横行乡里的恶霸野牛大王被铲除后,人民安居乐业,其乐陶陶。神荼二兄弟活了近二百岁,死后阎王派他们专门惩治恶鬼,遇上恶鬼就用桃枝抽打用苇绳捆绑起来喂虎。

度朔山及左右的居民们为了纪念他们,每到腊月就把桃枝用苇绳挂在大门的两边,一是用来纪念,二是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有的人改用桃木板写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保家平安。这就是“桃符”。也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人们年年都挂“桃符”迎年贺年,在南北朝有个叫孟昶的在两片桃木板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

朱元璋称帝后,曾经下令:除夕之夜各王公大臣之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那个时候,春联已经写到红纸上了。起初只限于官宦人家,后来平民百姓也都开始张贴了。时值今日,一到除夕,家家户户忙贴春联,喜庆的气氛便在红色中在祝愿的春联里弥漫开来。

篇三: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篇四:春节故事之“春联”的由来

春节故事之“春联”的由来

我国周代盛行在大门的两旁悬挂上长方形桃木板,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的《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山,叫度桃山,山上有一棵生长多年的大桃树,桃树顶上常卧着一只金鸡,总是在日出后,仰着脖子向天空鸣叫。这棵桃树的东北角上,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树,那树的枝干呈拱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东海里这座风景秀丽的度桃山,住了许多妖魔鬼怪,常常从东海里跃到海岸上祸害陆地上的村民,但是这些妖怪的出没都要经过这个天然的大门,人间叫他鬼门。后来,土地爷把这件事禀报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为了制止东海的鬼怪到人间作祟,便派了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将去把守,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那山上的桃木削成钉子,把它牢牢的钉死。

这件事被土地爷偷偷的给说到了人间,于是人们每逢除了“夕”和“年”之后,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来恐吓妖魔鬼怪,果真是人间平安好多,慢慢的人们越传越广。

周代的姜子牙把桃木制成符,用来驱逐妖魔鬼怪,由此桃符便更为广泛的在民间推行开来。

五代初年,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在桃木板上“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产生了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到宋代时候,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桃符便由桃木板改成了纸张。

明代的朱元璋有一年在除夕之后,要到民间微服出访,有一地方官听说后,急忙要家家户户帖上了红色桃符语联。朱元璋微服出访,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语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杀猪的,正忙于年事,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杀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语联。然后笑道:“这春来之时,又是过年,怎能不贴?春联??以后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帖上?春联?来欢度节日。”

春节写春联的来历20字

从此,“春联”便演变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篇五:春联来历

春联的来历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最初是用桃木雕刻出“神荼”、“郁垒”这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避邪。到时了宋代, “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桃符改称为「春联」和用红纸写春联,都是开始于明代。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及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