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畏虎答案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51:18 作文素材
篇一:【文言文练习】小儿不畏虎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译文】
【寓 意】
【道理】
【解释】
1、浣衣:
2、庶几:
3、意虎之食人 “意”: .
4、虎熟视久之 “熟”: .
5、至以首抵触 “首”: .
6、虎亦寻卒去 “卒”: “去”: ..
7、仓皇:
8、畏:
9、寻: 。
10、被: 。
【出处】
苏轼的《东坡全集》
《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宋苏轼撰。苏轼有《易传》,已著录。苏辙作轼《墓志》,称苏轼所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作者】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诗人、词人。
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练习题】
1.“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除“三苏”,还有 、 。
〈任写两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虎熟视久之 熟( )
⑵虎亦寻卒去 卒( ) 寻(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画线句子: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4.作者认为,老虎不吃“小儿”的原因是 ( 用文中的话回答 )
快乐作文篇——情感类
? 历年真题:
1、题目:温暖
提示:生活的航船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受到伤害时,当你感到恐惧、孤独时,也许是朋友的一次帮助,亲人的一次抚慰,甚至陌生人的一次激励,让你感到人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请你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字数在500字左右。
2、题目:爱无处不在
提示:根据已给内容和要求续写作文。
要求:①接续开头部分,围绕一个中心,写出自己所经历的一件往事。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开头: 寂静的夜晚,柔和的灯光下,我翻看着几个月来的日记,那些模糊了的记忆又渐渐清晰起来,特别是那件记载着爱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3、题目:难忘_________给我的关爱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的横线上可填入“老师、爸爸、同学”等。 ②要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
③叙事要有详有略,500字左右。
4、题目:那件事,让我体会到了_________的温暖
要求: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
5、题目:_________最珍贵
提示:世上什么最珍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友情最珍贵,有人认为诚实最珍贵,也有人认为他人的关怀最珍贵??你认为“最珍贵”的是什么?请选择生活中合适钓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题目:感受_________
要求: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成功、激情、幸福、真情、生命??) ? 题目分析
情感类作文在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在审题时一旦认定是情感类作文,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题材和语言,稍加修改便可轻松使用。
? 素材总结
如第一课两篇文章《父亲的收藏》和《善良是美丽的》,都是情感类的文章。前者通过父亲收藏子女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表达了父亲对子女低调却深沉的爱;后者通过小女孩儿在父母的守望中送食品给乞丐,表达出孩子及其父母对他人的纯洁而博大的爱。无论哪件事例,
其实都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同学们稍作修改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比如:爸爸也许也有收藏我们同学成绩单的习惯,或者哪怕出差也总将孩子的照片随身携带;妈妈更是早已将每位同学最爱吃的、最爱玩的、最爱看的、最爱穿的等等方面熟记于心,并且早早得准备妥帖。
比如:小女孩儿做的事,曾经就是我们同学做过的事,又或许有同学还有送牛奶给邻居的孤寡老人等类似的事例。
无论使用哪种素材,只要改换开头、结尾,并将要抒发的情感加以强调,就都可以用来应对上面6道作文真题了,不信你来试试!
快乐作文篇——成长感悟类
? 历年真题:
1、题目:在??的日子里
要求:①请选取某一段特殊的日子,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期末复习、妈妈出差、放寒假等)。
②可以写记实作文,把你在那段日子里的见闻、感受或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也可以写想象作文,把你美好的愿望和向往告诉大家。
2、题目:我终于______ 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题目抄在作文格里。
②选取自己所做的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①以“这件事锻炼了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②人们往往喜欢收藏自己珍爱的东西。大到文物典籍、古玩字画,小如一枚书签、一张照片??它常常能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或引起你了的回忆。请以“收藏”为话题(注意是话题不是文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4、题目: ①我学会了关心别人
②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③文中不要写出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5、题目:当我______ __的时候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情感真挚,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6、以“我______ __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的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填“渴望” “害怕”“已经”“尚未”“拒绝”等),然后再作文。
②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7、根据材料作文:我们班很长时间没有获得卫生流动红旗了。今天,我们认真地做了大扫除。正当老师检查时,作为卫生委员的我发现我们班门口有一个废纸团。我们班王强一脚将它踢到对过班门口。流动红旗终于挂到我们班教室里了。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找到老师,说:“应该诚实,所以我们不能要这面红旗。”
要求:①以“我懂得了 ” 为题,把所给材料用第一人称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将题目补充完整。
③要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提示:①可以写我们发现教室门口有一个废纸团后的想法、做法。
②可以写获得流动红旗后,我的想法和做法。
8、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常常会使我们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相信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悟。请以“做人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文题补写完整,并以此文题为中心写作成文。例如:“做人要诚实”。(还可以填写“真诚”“正直”“守信用”“有责任感”“敢于面对困难”....)
②必须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中心,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9、题目:感受
要求: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成功、激情、幸福、真情、生命......)
10、题目: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
要求: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 题目分析
成长感悟类作文在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和体验成长的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完成作文时表达出成长路上的真情实感。对待这类题目可以在平时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到考试时灵活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作文分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素材总结
参照第二课和第三课的阅读材料,同学们可以看到一串串成长的足迹。或许你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你回忆一下。把具体的事例回忆清楚,再对感悟加以提炼,就能够较快写出
篇二:小儿不畏虎
小儿不畏虎
1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 ?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 来,妇人仓皇⑧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⑤视久之,至以首⑥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⑦。噫④,虎之食人,先被⑩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2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3寓意
1、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勇于面对
2、无知者无畏
3.初生牛犊不怕虎
4、望而生畏只会自伤锐气,而无所畏惧就会成功有望
4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5解释
词义
1、 浣衣:洗衣服。
2、自若:神情不紧张。
3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4 、意虎之食人 意:意料。
5 、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6 、至以首抵触 首: 头。
7 、虎亦寻卒去 卒: 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8 、仓皇:匆忙而慌张。
9 、惧:害怕 。
10 、被:施加,给......加上。
11 、意:估计,推断。
12、置:安放。
14、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15、避:躲避
16、痴:此指无知识。
17、昼日:白天
翻译重点句子
①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
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置二小儿沙上
篇三:愚公移山专题训练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作者 ,名 郑国人,战国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2)今亡亦死 ( )
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⑴始一反焉( )⑵毕力平险( )⑶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 )
(5)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聚室而谋( ) 之:河阳之.北( ) 惩山北之.塞 ( )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 以君之力(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操蛇之神闻之 ( 跳往助之( )告之于帝( )冀之南,汉之阴( )(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
以: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
3、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而( ) (2)其()
A、面山而居。 A、其如土石何?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其妻献疑曰。
C、室而谋曰。 C、帝敢其诚。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二、能力提高
(一)、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 )
)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
吗?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
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小儿不畏虎答案的启示))(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 __ 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
二人的评价。
(四)、对比阅读 (一)
【甲】《愚公移山》(略)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 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
1、.请用“/”给句子断句: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试题( )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下列各组注音有误的是:
1、A智叟sǒu B虽我之死sūi C远见卓识shí D万仞rèn ( )
2、A投诸zhū B出入之迂yū C脍炙人口jiū D荷担者hè ( )
3、A山北之塞sè B朔东shuò C孀妻shuāng D冀州yì ( )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A、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 B、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 C、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ùi穷尽 D、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 三、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汉字
1、céng ( )不能 2、bó ( )海之尾 3、箕běn ( 4、wú ( )以应 5、无lǒng( )断 6、汝之不huì (四、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1、A毕力平险 铲除 B杂然相许 赞同
C荷担者 背或扛 D方七百里 周围 ( )
2、A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B一厝朔东 放置
C始龀 七八岁 D汝之不惠 聪明 ( )
3、A固不可彻 改变 B始一反焉 往返
C焉置土石 安放 D河阳 北岸 ( )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且: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汝:吾与汝毕力平险 ( );汝之不惠( ) ;
焉:焉置土石 ( ); 无陇断焉 ( );
其: 惧其不已 ( ) ; 其妻献疑曰 ( ) ;
之: 以君之力 ( ); 本在冀州之南 ( )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运 ) )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 2、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
3、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 4、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
5、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
6、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 八、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 6、说明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 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③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也说明了( )的道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认为人在( )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 )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 ),智叟是真正的( )。 十、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十一、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十二、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十三、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一、1-4(略)5、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二、能力提高
(一)2.(1)“亡”通无,没有 (2)灭亡(3)逃跑 3.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5.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1、AC 2、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 (三)、答案 :12.(2分)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四)、1、(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 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分)
3、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
(二)
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答案2、 下列各组注音有 误的是:
1、A智叟sǒu B虽我之死sūi C远见卓识shí D万仞rèn ( B ) 2、A投诸zhū B出入之迂yū C脍炙人口jiū D荷担者hè ( C ) 3、A山北之塞sè B朔东shuò C孀妻shuāng D冀州yì ( D )
二、 为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D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A、 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 B、 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 C、 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ùi穷尽 D、 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 三、 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汉字 1、céng 曾 不能 2、bó 渤 海之尾 3、箕běn 畚 运 4、wú 亡 以应 5、无lǒng 陇 断 6、汝之不huì 惠 四、 划线词在文中解释有误的是
1、A毕力平险 铲除 B杂然相许 赞同
C荷担者 背或扛 D方七百里 周围 ( C ) 2、A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B一厝朔东 放置 C始龀 七八岁 D汝之不惠 聪明 ( C ) 3、A固不可彻 改变 B始一反焉 往返
C焉置土石 安放 D河阳 北岸 ( A ) 五、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且: 年且九十 将 ;且焉置土石 况且 ;
汝: 吾与汝毕力平险 你们 ;汝之不惠 你 ; 焉: 焉置土石 哪里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 ; 其: 惧其不已 他 ;其妻献疑曰 他的 ;
之: 以君之力 凭 ;本在冀州之南 的 ;汝之不惠 取独 ; 六、 翻译下列句子 1、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2、 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3、 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4、 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5、 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6、 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八、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 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 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
5、 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跳往助之”
6、 说明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 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二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曾不若孀妻弱子。”(注:本题有误,请同学们将原题干中的“第三段”改为“第二段”) 8、 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九、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人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征服的),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力)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讥讽)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智者),智叟是真正的(愚者)。
篇四:愚公移山2002-2013中考题整理
《愚公移山》(2002-2013中考试题整理汇编)
一、解词、
固不可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何苦而不平( )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惩山北之塞( ) 杂然相许( ) ...
投诸渤海之尾( 始一反焉(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达于汉阴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惧其不已也 无陇断焉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汝之不惠 帝感其诚 ....
吾与汝毕力平险 年且九十 以残年余力 聚室而谋曰 ....
二、翻译、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2、甚矣,汝之不惠!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7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三、课文重点问题、
1.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2、.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5、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6、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7、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8.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10.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11.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2.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1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
同之处。(3分)
16、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文中从方面写了愚公移山的艰难?
17、愚公移山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18、这篇文章安排一个神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谈谈你的理解。
19、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结合课文分析说明。
2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3分)
四、对比阅读、
(一)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④越明年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二)2009山东淄博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8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四)2011台州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⑶何苦而不平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五)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答:
(七)(2011浙江绍兴)
(一)(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其妻献疑曰: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案
一、 解词
二、 翻译
1、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你太不聪明了!
3、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
4、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6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翻译对“且”、“面”各1分,语意通顺给1分)
7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的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翻译对“告之”的“之”、“已”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8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9)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 “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三、 重点问题
1、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2、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3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 语言、动作
5.(1)示例:夸父逐日 (2) 精卫填海等 6.略
7、.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
8、(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9、(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10、(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11.(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2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13.(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篇五:2010届模拟卷课外文言文最后一题总汇
2009——2010年模拟卷课外文言文最后一题启示总汇
一模卷
1. 卢湾区 《楚庄王伐陈》 启示:作战的先决条件在于取信于民
2. 徐汇区 《鹬蚌相争》 启示:两国斗争会两败俱伤,使第三方秦国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 静安区 《副使失物》讽刺: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4. 长宁区 《尧诫海诺》 启示:我们要有宽容之心,宽容对待他人,在生活中不能斤斤计较
5. 普陀区 《副使失物》 启示:自私自利的人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能自私自利
6. 闸北区 《傅显喜读书》 启示:我们不要墨守成规,应该随机应变
7. 虹口区 《原谷谏父》 启示:要赡养老人,不应抛弃老人
8. 杨浦区 《养鸟有道》 启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给自然界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要让自然的动植物 , 失去生存的自由空间
9. 浦东新区 《苟变食人二鸡子》 启示:任用苟变这样的人才,要取其所长、去其所短
10. 宝山区 《任末好学》 启示: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勤动脑、勤动手
11. 嘉定区 《狗恶酒酸》 启示: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以受到重用
12. 松江区 《纸上谈兵》 启示: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3. 闵行区 《越人患鼠》 启示:不能盲目行事,要考虑后果
14. 金山区 《长治长食言招祸》 启示:做人不能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15. 奉贤区 《马嘉》 启示:“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16. 崇明县 《唐太宗论止盗》 唐太宗是个贤明正直、体恤民情、公正廉洁的人
17. 质量测试卷A 《士人善画》 启示:
18. 质量测试卷B 《献鸠》 启示:要从根本上将功补过
19. 质量抽样分析《僧荐重元阁》游僧能够省钱、省时、省力地完成任务,可见他是一个①善于观察②善于动手的人
20. 黄浦区 《长者子得沉香木》启示:①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②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 ③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
二模卷
1. 黄浦区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是一个①爱民如子②敢于担当的人
2. 卢湾区 《刘羽冲》 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徐汇区 《人有卖骏马者..》 启示: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迷信权威,没有主见
4. 静安区 《陈章侯蔑视显贵》赞扬陈章侯①洁身自好②不慕富贵③安贫乐道
5. 普陀区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是一个①勤俭节约②清廉做官③平淡朴素的人
6. 浦东新区 《鹦鹉噪虎》 启示:不能人云亦云,盲从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
7. 宝山区 《斗牛与飞雁》 启示:①实践出真知,不能凭自己主观认为 ②要仔细观察,不要胡乱推测
8. 松江区 《周敦颐..》 启示: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事情来断案
9. 闵行区 《一国尽服紫》 启示:上行下效,要改变不良现象必须从上做起
10. 金山区 《莽汉断棘》 启示:做事不能鲁莽,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11. 奉贤区 《商汤见伊尹》 商汤是一个爱惜人才、爱才惜才、敬重人才的人
12. 青浦区 《诗画皆以人为重》 启示:诗画的好坏的评价与诗画本来的好坏是次要的。主要取决于作者本身的人品、道德与修养。
13. 闸北区 《傅显喜读书..》 启示: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能墨守陈规
14. 虹口区 《迂公修屋》 讽刺了目光短浅的人,要有远见
15. 长宁区 《夏王使羿射于..》 启示: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够患得患失
16. 考前演练A 《田子方赎老马》 启示:我们要善待老者,学会感恩,不能忘恩负义
17. 考前演练B 《小儿不畏虎》 启示:遇到强大的敌人,要无所畏惧,才能成功有望,不能望而生畏
18. 考前演练C 《扁鹊投石》 秦武王是一个①没有主见②听信谗言③不善用人的人
19. 考前演练D 《欹器满覆》 启示:处事要适中,不能走极端/人不能骄傲自满,要谦虚好学
20. 静安区三模 《狂泉》 启示:不要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