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教学勇气第一章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17:59 字数作文
读教学勇气第一章有感字数作文

篇一: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学勇气》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通达的语言让我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当坚定地立足于一种真实的自我意识中时,我们才能获得虽然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力量。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甚至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教学勇气——漫步于教师的心灵》的作者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全书共有八个篇章组成: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

在众多和教育相关的话题中,教师的“心灵”是鲜有人关注和讨论的。人们热衷于讨论“教什么?”“怎么教”这些能够能对教育现状产生立竿见影的话题。当然,这个话题往往会让人觉得“遥远而空泛”,然而,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新的面孔,我们内心深处还是会有难以抑制的恐惧冒出来,甚至当我们面对每一堂新课、每一个突发事件、每一次未知的挑战时,恐惧都会不时来突袭我们的心灵。我们恐惧,恐惧未知的糟糕结果,恐惧一切不顺利,而与此同时,学生也深陷恐惧,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被拖进他们想回避的问题中,害怕暴露了他们的无知或者他们的偏见受到挑战,害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愚蠢。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

为了保护自己,教师选择了和学生相隔离,用权力、身份、学识等等筑起高墙,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让教师或激动、或伤心——越热爱教学的教师,或许伤心也越多,而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难仍然能够坚持,保持自己身心的完整,感受到教育生活真实的苦与乐。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对教学来自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一起在阅读当中寻找教学的勇气吧!

篇二:读《教学勇气》读后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说实话,手捧此书,很多时候心又游离于书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我觉得此书所讲的内容不易理解,感觉很深奥,需要专心、投入的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如此,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不能说出自己的多少感悟,只是对书中一些重要的观点有比较深的

印象而已。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帕尔默提倡需要发展教师职业的深层愉悦,这种深层愉悦的根基在于将教学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项工作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劳也乐此不疲,工作让生活充实快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身成长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经常故意漠视心灵发出的声音,结果心灵变得缄口,对待心灵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问询,而是平和、快乐地聆听。

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总之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这是读此书后我最大的收获。 本书的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和一个最简单的前提: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

读教学勇气第一章有感

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让我对教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读了《教学勇气》,我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在寒风中摇曳的一点烛光,也坚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温暖那是给予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我相信自己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反思中,我发现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

合的教学方式。他的话给我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我们要找回自己,慢慢找回自己,哪怕很艰难。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想着怎样照搬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中来。也许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问题了。我们要自觉地去寻找,学习去寻找。这段寻找的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必须去。作为老师,我们唯恐告诉学生的不够多,唯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足够的信息,唯恐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挤掉,因为我们怕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学习任务是什么?是一本教科书,是几本教辅资料上的习题?我们很多老师就是处于这样兢兢业业的负责中。高明的教师不会把满满一本书一页页灌给学生,而是选取典型的素材,让学生去发现本质的规律,从“一粒沙”中去看世界。

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能促使教师深沉地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篇三:读《教学勇气》有感

重拾教学勇气

——读《教学勇气》有感

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刚开始觉得枯燥乏味,但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读出其中味道,耐人寻味,让人受益匪浅。

帕克?帕尔墨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他说“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为人师的我的意识。”这本书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的行动从此变得有了方向,我们可以凌驾于我们的行动之上来审视自己的行动。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确实,身为老师,热爱教育工作、为学生奉献心力,却不免会遇到挫折。有时候,学生像是不知名星球的外星人,顽皮吵闹的可以,这时就开始令人怀疑自己的权威性和领导能力﹔认真准备教材、用心教学,学生却直说不了解,又令人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失去信心。这些恐惧会把心中的我逐渐瓦解,原本能上的有声有色的课也因此变的有气无力,很难让学生喜欢学习。所以老师们在遇到教学上的问题时,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或是根深蒂固的认为你和学生间年龄差距的代沟无法可解,而造成了「我就是教不好、学生就是不会听」的恐惧。其实,试着用同理心和缓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中的恐惧根源和深植于教师心中的担忧,就能用更清明的眼光看待教学上遇到的挫折,许多问题也就随着你新的视觉角度发掘出更合适的改

善方法。剥去世俗的外衣,挣脱外在的羁绊,教师自我回归本位,教学返回本真。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天资,发挥自我的独特优势,引领学生探寻真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书写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自我。自我是有待开发的资源,自我是有待实现的潜能。优秀教学之源在于教师的心灵而非其它。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教师自我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学,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呢?

教师以职业要求回应生命之需。教师品尝着职业价值,感悟着生命真谛,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前进的路上,还会畏惧那种种难以名状的苦难吗?纵然,我们面对重重困难,但是,当教师、学生、学科、家长、社区结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网络时,凝聚的合力会远远大于外部所给予我们的磨难。

当教师找回了真心真我,教师就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教师以敞开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以敞开的心灵开放曾经害羞的课堂;教师以开放的心灵聆听多种声音的激荡与碰撞。于是,一颗真实、开放的心灵,为教师树立了能在学生内心默契共鸣的教学威信。

正如《教学勇气》中所言:要关照教师的内心,使其不会僵化,对深层的自我待之如友,培养一种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识,使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感到回归了精神家园。是呀,失落的心灵回归精神的家园,舒展、静息,教师的生命意识才会觉醒,他们才有勇气、有能力圆融自我的人生。

篇四: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赵庙初中 董春华 2014.10.16

说到读书,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教材书增底气,读专业书增才气,读《论语》书显大气,读诗词舔朝气,读休闲书养灵气. ”这段话对我感触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这段时间我读了美国作家、教师、活动家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在书中徜徉与文字对话,心里是充实的快乐的,人生态度也在悄悄变化着,就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说:“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曾有人这样评论过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这本书是给

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比如: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帕克·帕尔默提醒我们教学不外乎是人生中的心灵工作,既游离于学科又与学科关系密切.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学应该广泛地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包括教师心中的学生和学生心中的教师,在独立和合作的探索中去观察,求知,分享。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帕尔默说:“好的教育形式有很多,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

帕克·帕尔默在“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这一章节,讲到了外国同行也会像我们一样抱怨学生的质量不高,抱怨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处

于低迷状态,抱怨当今的学生远不如他们那一代??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帕尔默在书中写到:有些老师,他们只顾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医生.”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才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我们很少这样去观察发现学生,很少这样去设身处地的设想学生,在一些老师的眼中,学生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体.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学生。

篇五: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让孩子做真正的天使

--- 读《教学勇气》有感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此刻,我已经有25年的教龄了,然而面对‘来自地狱的学生’,我犯了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才会犯的最基本的错误:我完全被他困住了,这个教室中的其他人在我的视线中都不存在了。在漫长又痛苦的一个小时里,我把我所有的注意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是我越努力,他好像越向后退。在我被‘来自地狱的学生’困住的同时,我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读完这一段话,我发现自己的心被帕尔默深深地触动了。“来自地狱的学生” --- 对我来说,庆幸地是我并没有遇到可以如此来形容的学生。只是,当日复一日地面对着这些调皮捣蛋到让自己有些无所适从孩子们时,我也开始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教师这份工作。我还能像当初一样和他们打成一片,陪他们玩陪他们哭和笑吗?我还有能力教给这些孩子们那些我一直在努力教给他们的东西吗?孩子们不是来自地狱,但他们真的是天神赐予教师的天使吗?

随着自己在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地看完这本书,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明朗。多么美妙的一本书,这是教师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之一!帕尔默深入浅出的表达,指引着我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们,认识教师这份职业。她说了很多,而我心中也装着不少的想法。

让孩子们做真正的天使!--- 这,是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

此刻,我还是一个教龄不足4年的人---这是我带一年级的第三个年头。还记得当初刚毕业来到这里,我对一切是多么的充满激情和幻想啊。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些可爱的面孔时,我对自己说:他们是你的天使,你将努

力和他们一起在校园的天堂里分享每一个快乐的时光。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等到现在回头一望的时候,3年的时间已经走过了。不能抹去那些为孩子们取得好成绩而发自内心欢喜的日子,但除此之外呢?那些你一遍遍去解释一遍遍去劝导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真正进步一些呢?我悉心设计的课件,苦口婆心的诱导,他们为什么不能多在意一些?最起码,为什么他们还是一样上课坐不好,吵吵闹闹,下课东奔西跑让自己担心个没完呢?

《教学勇气》让我静下心来,重新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先从帕尔默的这段话说起。佛语说,心中有佛,眼中所见便是佛。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教书的动机和方式。我们不该为了潜意识中自我的表现欲而去要求孩子们一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书的对象是孩子,所以教书的目的是做一切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找到理想的事情。不能因为教书是我的职业,自己就把一切教学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去。在教学的方式上,帕尔默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此外,我们不能将自己平时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去。要学会控制孩子们的情绪,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最大的耐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在为孩子们课堂上的小动作烦恼不已时,你是否也注意到了也许某次自己走进课堂时一个不经意的黑脸也已经吓到了你眼前的这些孩子们?

孩子们是天使---我说这句话,是因为我发现自己需要重新好好认识孩子这个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几乎还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调皮、贪玩、打闹等等,其实这些不正是他们的天性吗?我们难道要一直愚蠢地为这样可爱而美好的天性而懊恼不已吗?问题在于沟通协调的技巧和自己的心态。“一般地说,小孩子了解老师的心,比老师了解孩子的心还要透澈。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既能用他的机智保卫他的生存,他当然要把他所有的机智用来

摆脱暴君的锁链,夺回他天赋的自由;反之,老师是不会去窥探孩子的心的,因为他没有任何切身的利益促使他这样做,所以他有时候觉得让他偷懒或瞎闹一阵反而对自己有好处。”这是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观点。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是需要非常多的知识和经验的,但孩子的一些普通天性却是可以好好去认识并把握的。他们贪玩,不听话,些许的逆反,我们也许应该考虑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他们天真极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施展的空间;他们需要被赞美,失落时需要更多的呵护;另外,我现在想,我们应该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们,这其中就包括多去倾听。

孩子们是这个世界的天使。有多少人长大后怀念孩子时的纯真简单啊!作为教师,让自己努力去做他们的朋友吧。“不可使还不喜欢读书学习的学生对读书发生厌恶的心情,不可使他尝到读书的苦味,以免他过了青年时期还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

要让孩子们做真正的天使。笑着的天使,即使他们在哭在闹,那也是哭着闹着的天使。

爱笑的眼睛(http://www.jsblog.cn/user1/xishuichangliu/index.html)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