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交换身份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13:15 体裁作文
篇一:交换了身份未必幸福
交换了身份未必幸福
北京程中一
我们很少有人去想已经有的东西,但却念念不忘得不到的东西。有的人叹息自己贫穷,有的人叹息自己无能,有的人叹息自己不够美貌.......别人的什么都好,自己不幸福。和他交换一下身份你也未必就幸福。
北京有一条永定河,河边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和尚,河的对面住着一个农夫。
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来非
常充实,令他相当的羡慕。而农夫也在对岸看着和尚每天都
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十分轻松,令他非常向往。
因此,在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念头:“真想到对
岸去!换个新生活!”
有一天,他们碰巧见面了,两人商谈一番,达成了交换
身份的协议: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变成农夫。
当农夫来到和尚生活的环境后,这才发现,和尚的日子
一点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繁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刻板单调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虽然悠闲,却让他觉得无所适从。
于是,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敲钟、诵经之余都坐在岸
边,羡慕地看着在彼岸快乐工作的农夫。
至于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农夫还要多,面对俗世的烦忧、辛劳和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因而他也和农夫一样,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其他和尚,并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在他们的心中,同时想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那里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生活!”
沉湎于羡慕别人的人都往往有这样的通病,看不到自己有的,只拿自己没有与别人攀比。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生活的方式。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笑容,那也许只是苦中作乐或是强颜欢笑。只有懂得羡慕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
篇二:小学作文:我与妈妈“换身份”
我与妈妈“换身份”
在这骄阳似火的暑假里,蝉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小狗趴在地上伸出鲜红的舌头,我呢,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闲下来就看看小学生同步作文书。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题目<<我与妈妈“换身份”,我一拍脑门,迫不及待地找到妈妈,学着妈妈的口气说:“明天我也要当半天的妈妈,尝尝当妈妈的滋味!”,妈妈觉得挺新鲜,就痛快地答应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真想向大家宣布,我可以当半天妈妈了。
第二天很快就到来了,我第一件事不是等待吃饭,而是做饭,因为今天该我当“妈妈”。我马上淘好米,用电饭锅把米饭做上,接着就做菜了,可做什么菜好呢?对了,就做西红柿炒鸡蛋吧,我和妈妈都爱吃。先把两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洗干净,放到菜板上,用左手按住,一刀下去,西红柿被我斜着切开了,“没关系,万事开头难吗。”我一边干一边安慰自己。十几刀切完,两个西红柿变成了奇形怪状的布丁,一点都不会比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少。就这样凑合着吧,该打鸡蛋了,第一个鸡蛋没打好,鸡蛋壳都进了碗里,第二个鸡蛋清都流到了地上,第三个鸡蛋,哈,成功!鸡蛋终于打好了,得意之余,我也有了一个念头:做一个妈妈真难!继续做菜,把火打开,锅放到灶上,里面倒上油,一会儿,锅里发出?啦?啦的声音,我怕极了,心噗嗵噗嗵的跳,壮起胆子一看,咳,油开了,我把鸡蛋倒进去,炸出一个大大的鸡蛋花,用铲子翻个个儿,再把它搅碎,接着把西红柿倒进锅里,放上佐料,菜出锅了。找一个漂亮的盘子盛好,我把这道菜兴高采烈地捧到
餐桌上,也许是第一次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请妈妈先来尝尝吧,妈妈的眉头皱起来了,像吃了苦瓜,看我小心翼翼的样子,又把苦瓜脸变成了菊花“老公,快来尝尝,你女儿很有创意吗。”发生了什么事,我胆战心惊的夹起一点“嗯?怎么是甜的?天啊,我把白糖当成了盐!”爸爸兴致勃勃地捧场说:“不错不错,粗心大意炒鸡蛋,为咱们家菜谱添了一道新风景。”
听了这句话,阵阵笑声像摇着的银铃,在家里回荡、回荡…… 这次与妈妈换身份,不但换出了欢乐,还换回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因为做一个妈妈实在太难了!”
篇三:2012-2013-1第一次命题作文“交换”指导及范文
2012-2013-1高三语文第一次命题作文“交换”指导及范文
【原题呈现】
以“交换”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要求一个小时之内独立完成。
【范文借鉴】
1.交换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每每读起杜工部的这首诗,心中总会升起你高大的身影,矗立于朝堂之上,闪动于战局之中,那样洒脱,那样从容。有人爱你捧你,有人嫉你妒你。你为蜀汉穷尽毕生,才学一滴滴被蒸干,可你却从中换得了什么?只有五丈原习习秋风,锦官城片片降幡。不,这绝不是你想看到的。付出与得到,这是交换的本质。人们进行交换无非就是为了得到幸福与愉悦,可你呢?你没有换得安稳的生活,也没有获取丰厚的利禄。你到底交换到了什么?何以如此?我总是想不通。
隆中,微风,茅庐。你躬耕陇亩,闲适恬淡。你一直在等待着那人的到来,一个值得你去辅助的人。终于,那人来了。一次又一次,诚恳地站在了你的面前。他用一颗诚心打动了你一展抱负的渴望。
低矮的草庐中迸发出无限的英雄之志。“……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你做了一生中一次重要的交换--用你的才学换得一个展现你无尽才能的舞台,用你的赤胆去成就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你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知道,你不会沽名钓誉,只是用淡泊处世。回味之余,我渐渐明白,心在远处,怎会交换那世人的蝇营狗苟!
时光荏苒,一晃,便是二十一年……
永安宫,细雨,青石板路。你跪在榻前,眼含热泪,一缕微弱的声音萦绕耳畔:“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是两颗心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换,它激发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从此,你便死心踏地为这个王朝效力竭忠尽智辅佐暗弱的幼主,期望用自己的一腔爱国热血换取兴汉伟业。只是时间过去,似乎换得的只是你斑白的两鬓和劳已成疾的病躯。奇勋未入凌烟之阁,身已赴黄泉。“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不令人扼腕唏嘘?
但自从你仙逝,蜀地百姓的心中便有了一个神,一种信仰;后人也得到了一个值得崇敬的偶像。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得到的比任何一个人都多,都有价值。
你曾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你以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是为了获得一展才学的空间,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施展了自己的抱负,赢得生前身后名!你用你的不贰忠心和赫赫战功,向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换取了无数人景仰与爱戴。原来,你是交换中的最大赢家。你没有刻意去交换什么,但你的确交换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历史的每一个瞬间,其实是某种交换的结果。人生也是在各式各样的交换中消逝并累积。有些交换让人们失去更多,有些交换却能升化了人们的精神,令短暂成为永恒。也许,生命的交换就是这样奇特,一味地索取只能空手而归,功利的心态往往陷入庸俗。人生真的不应该只
变成一场简单交易。不如像孔明一样,淡泊处世,全心做事,忠诚待人。用高尚交换高贵的人格;用耕耘,获得亘古的价值!
2.交换
弓压弯了它的腰身,在它竭尽全力使箭破空而出之时,弓对箭说:“your freedom is mine。”--《飞鸟集》
有一种火光,它将自己的生命燃烧殆尽,换取了别人的温暖与光明,亦无怨无悔。 有一种爱,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束缚,只为有一天放手让你离开。
有一个人,她褪去自己所有美丽的光环将自己禁锢在你的身边,只为那一声温柔软语--妈妈。
不知你是否知晓,每一个女孩子生就着一身霓裳羽衣,她们因此美丽、骄傲、纤柔灵巧。而有一天,当她们由女孩变成女人,再成为一个母亲,她们只得收起那件羽衣,我不相信那是不痛的--放弃自己的光环与美好,而她们甘之如饴,因为再穿着它就不再是耀目的资本,而是累赘,是阻碍。
这是她们最初的让步,用光环换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家庭。
而这种交换,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她用倾斜的雨伞和湿透了的半边肩膀,换来了你在温柔港湾里的欢声笑语。
她用一双白净细腻的柔荑换来了全家人干净整洁的衣装和纤尘不染的卧房。
她用每个傍晚望穿秋水的眼眸换来了孩子或疲惫或烦躁或一言不发的放学归来的身影。 她用装出的冷硬与强势换回了事业上的小成就与孩子日思夜想的i-phone, i-pad等那些冷冰冰的电子装备。
她用柔软的腰肢换来家人肩头生活的重担的减轻,用含辛茹苦换回冷眼相对,用涌泉换水滴。
就这样,她十几二十年地过着交换的生活,直到所有赖以骄傲、赖以自我保护的东西全部失掉,直到换无可换,直到你一句尖厉的话语就刺得她心头血汩汩地流,泪如泉涌。
而你,不曾发觉。她亦不言不语。
直到有一天,当人们在她面前夸起你,她枯黄瘦弱的面庞竟如枯木逢春般瞬间光亮起来,令你的心一滞。这才恍然惊觉,原来她换到最后,已失去自己,全心全意只为你,满心满眼只有你,而你,终于也要离她而去,在自己的天地里单飞。
她的泪藏到笑容背后,哭泣隐在祝福里,她愿用任何代价换来最美好的一切,只要你幸福,自由。
箭呼啸而出,去闯荡出自己的天空,那句“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被尖锐的啸声湮没,换回的,是背后渐渺的身影,恍闻一声叹息!
3.交换
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交换。从上古时期,人们便开始以物换物,再到如今,人们交换可的之物已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之中充满各式交换。而我们又该用人生交换什么呢? 我想,该是梦想的绽放。
非洲原野上的一株小花那样震撼我。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个月,在这期间,它用90%的时间积攒养分,只为最后花开两日。而在那短短的两天之中,它是那般美丽,每一朵花瓣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令人神迷。这种花用其一生只为交换开花的那一瞬间,因为美丽绽放是它的梦想。如同烟花绽于夜空,流星划过天际,以一生求一瞬辉煌。而那份美丽、惊艳与震撼无不向我们证明这是份超值的交换。
古往今来,我们从不缺少这样深谙交换意义的仁人志士。大笔如椽的太史公,用尽毕生心力只为那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离骚;救国心切的觉民公,用自己一腔碧血只为那解救万千穷苦百姓的革命可以胜利。他们的人生之路虽屡遭困厄,但他们从未停止过用满腔热血换得遍地理想之花娇艳的步伐。
蓦地,那头戴贝雷帽,深沉凝视远方的形象浮现在我脑海。他说:“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讲一千零一次地回答,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切格瓦拉,他为了自己共产主义的信仰追求,一次又一次领导游击战,一次又一次奔赴最前线。追捕和杀戮,他从来无惧。让信仰成真,是他愿意倾尽所有去交换的目标。于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写就了那不朽的红色罗宾汉传奇。当古巴总理为他点燃那盏长明灯时,我们看得到,他用一生交换的梦想如同这盏灯,永不曾熄。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太多太多。虽然有的人希望用一点汗水换得舒适,有的人企图用金钱换得名利,但是那些高尚的人却坚定地知道什么才是这世间最值得交换的事物。
所以,莫浪费生命去交换逝去的青春,毕竟再美的容颜也会被时间掘上深沟而变得苍老;也莫浪费生命在交换金钱上,毕竟那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外物。人生的时间该用来去交换梦想的绽放。我们虽不能博学如司马迁,虽不能热血如林觉民、切格瓦拉,但我们仍该用一生去交换梦想之花的绽放,即使不能艳若桃李,亦将会清香袭人。
那么,用自己的一生去交换梦想之花的绽放吧,这才能无愧于生命的原野!
4.交换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吝啬至极的人物,可就是这个滑稽可笑的丑角却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人生只是一场交易。
细细想来,生命中无可避免地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交换,每一场交换都如蝴蝶的一次振翅,掀起的影响也许波及到万里之外。交换有时是一场博弈,因为交换必然以一些东西的失去为代价而换得另一些东西,于是李世民扔了孝悌之名杀兄以换天下,陶渊明却为了自由放弃了做官的机会。说到底交换不过是一种选择,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答案,但求做题人自己无愧于心。玛蒂尔达为了一时的虚荣竟换来终身的悔恨,而简爱抛弃了罗切斯特庄园的富足生活后却换来
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这无形中也启示着我们做交换之前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能让一时的愚昧蒙蔽了内心,做出遗憾终生的决定。
想想那些从交换中获益的人,或许更能给我们以启示。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研究学问,他长期占据图书馆的一个位子读书,久而久之那块地面上都留下了他摩擦双脚造成的鞋印,这种令人惊佩的付出换来的是渊博的学识及广阔的眼界,为马克思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奠定了根基。若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又怎能换得智慧与成就?歌德为《浮士德》一书笔耕数十载,多年的呕心沥血换来了一部煌煌巨著。达芬奇从最简单的鸡蛋开始苦练画技,换来的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交换这个貌似冰冷苛刻的词,却无形中浸透这人世间最朴实的真理:不劳无获。
然而,有些东西能换,有些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换。生命何其宝贵?但用生命换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却是万万不能。拒绝交换是林觉民甘愿为革命牺牲的理想,是瞿秋白英勇就义前那句淡然决然的“此地很好”,是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之时依然坚持抵抗的一腔英雄血……有些东西,千金不易,万金不换。
交换,常在生命中。而选择,属于我们自己。
5.交换
有的人把人生视作一出戏,台前幕后,表里不一;有的人把人生视作一场交易,斤斤计较,利欲熏心。他们不停游走在利欲的橱窗前,用人性的本真换取华丽的外衣。可是,有些人纵是衣衫褴褛,
却我自芬芳;有些人奢华一身,也难掩其腐臭。古代文人总好将高尚的品德与芳草美人相联系,现人也爱将德艺双馨挂在口边。但不知何时起,这些美好也在名利交易下变得污浊不堪。有些所谓的“文化名人”,剥其用金钱打造的华丽外衣,里面露出的只是如黑心棉一样令人作呕的败絮——炒作,抄袭。也许他们的确有过人的文学天赋,但是却在名利浪潮的打击下,如沙滩写字,随之殆尽。读那样的文章,你不会有心灵上的畅快,它不过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漂一层“小资情怀”的色,悲伤春秋,华而不实。这样的交换,换走的不仅是上天赐予的才华,亦是换走了一颗平朴真挚、细腻多情的心。当功成名就,想要真正用心写些什么,才发现心头满绪,无从下笔,这是莫大的悲哀。至此再想用金钱换回曾经拥有却又亲手葬送的美好,怕是无可奈何。
与之相比,有些交换却是为人称道,他们淡化了那些功名色彩,只是对志向的坚守。
自陶潜以来,放弃仕途决心归隐或是忠于内心全力创作的文人不在少数。他们的交换,是用奢华的生活,高位重权换取心灵上的解脱。在他们笔下盛开的文学之花,才是刻在磐石上的字,无论风吹日晒,雨淋潮打,不磨不灭。合了心意,便可乘扁舟,赏垂柳,或是披月光,嗅雪香。做一段隔世经年的梦,听一只花腔婉转的曲,合衣而睡,不理朝夕。这样的快意生活岂是利欲熏心之人所能及。读他们的文章,我能感觉到茫茫塞北的沉郁苍凉,“大漠落日”“孤烟直上”;我能感受到雨后江南的清新婉丽,“翠柳黄鹂”“白鹭青天”。想到这,交换也多了丝清香。
人生可以是一出戏,只要真挚精彩;人生又何尝不可是一场交易,只要所得有益。我们也许无力定夺交换的规则,但是却可以主宰交换的内容,不要被利欲的霓虹遮蔽了眼睛,坚守住人性的本真。
篇四:作为交换生的日子里
台湾之行心得总结
----经济学院
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西安交通大学跟台湾义守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台湾的真实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月时间,但是对我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在即将离开的日子里,我想用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变化等几个方面的感悟对我此次的台湾之行作一个回顾,为我的台湾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学习生活篇-----专业感
义大有很气派的欧式建筑,有很一流的硬件设施,有很多很棒的老师,他们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里都有很突出的表现, 无论是在上课时还是在同老师的课余交流中我都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义大的教材与国际接轨,很多都是用英文原版的书籍。在义大,通过跟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很多专业方面有趣的知识,了解到在某一领域达到专业水平时的那种成就感,由于我本学期选的课不多,所以相对来说我在义大的课业压力并不是很重, 但是我依然在义大的教学体系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说义大的考试制度就与我校的考试制度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整个大陆学校考试制度与台湾大学考试制度的不同。在义大,每科不仅有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很多的报告和讨论。我只想从报告这种形式的学习考查上谈谈我的看法。 整体来说, 这是很好的一种考查形式, 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专业知识, 并且报告很多时候是小组共同准备的,这就锻炼了大家团结合作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 还有就是关于老师教学方式上的不同点。我个人感觉相对于台湾的老师,大陆学校的老师教学普遍都很严肃。义大很多老师上课时气氛很轻松,这让初来时的我很不适应,似乎都没有上课的感觉,很轻松也很放松。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我是比较喜欢这种轻松一点的课堂气氛的,因为我会更加愿意去接受知识。另一方面也许是大陆来的交换生身份比较特殊,老师对陆生的关怀让人受宠若惊,院长对我们几个陆生格外热情,请我们到会议室吃饭聊天,大家都侃侃而谈,不亦乐乎,此外,义守大学的气氛是自由而欢快的。
二、生活方面-----舒适感
台湾整个的生活是很舒适的,不管是那悠闲的生活节奏还是讲究的美味小 吃,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都极大的提高了台湾生活的舒适度。可能 是因为我生活在高雄的缘故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种舒适感。在台湾 短短的几个月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他们无私的帮助和关心让我们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他们都是社会上很普通的人,在别人看来,他们的生活都很平淡,但在我看来,他们生活的都很舒适,我很羡慕他们。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让我对生活质量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觉得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金钱来决定的,可现在我终于明白生活是否舒适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叔叔阿姨们并不是特别富有的人,他们有一份不高但稳定的收入。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无私爱人的心。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帮助别人,他们的内心在帮助别人时得到了满足。 这样的生活可能在物质上不是很富足,但在
精神上却无比充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生活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我终于明白,那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舒适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下,我对金钱的作用也有了新的定义,让我整个人生的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而我, 很庆幸我能有这种改变。
三、思想观念方面------满足感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只能用“不虚此行”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这短短的四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了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找自己”的过程。庆幸的是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所以我用“满足感”形容我对我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收获。具体说来体现在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变上。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对于生活质量的定义改变一样,在确立我的人生观上,我也由以前的模模糊糊渐渐走向清晰。新的环境,不同的面孔让我更加明白了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充斥在我的周围,让我找不到我真正想要什么。而在台湾悠闲清静的四个月里,让我真正了解到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我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说明我现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我懂得了去把握当下,勇敢去追求我想要的东西,我想,这就够了。 每个人都不知道他一生中有多少惊喜在等着他,我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有哪些惊喜在等着我,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有的,谢谢这次台湾之旅,是你让我懂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当下,好好珍惜惊喜过后的所得;谢谢这虽短暂却珍贵的四个月,是你教我明白:以一份感恩的心态和加倍的努力来对待你所得到的!
篇五:话题作文身份
话题作文身份
【佳作赏析】
1.论身份
高三(10)班 郑薇
身份之说,古之有也。带着色彩,带着尺度,它几乎成了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标签。 身份非毒,却胜似毒。“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自先秦之初,“硕鼠”的肆无忌惮,至魏晋之交,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专权垄断;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忿起呼号,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落魄凄凉······及至当下,身份之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你不是上头的”,所以冷眼相待;因为“我爸是李刚”,所以开车可以横冲直撞······这种种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身份”这枚“红字”之下,人们畸形而可悲的生活状态。
把身份当做生存的标签,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的退化吗?古人早已作出“学而优则仕”的评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时期建立起的科举制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人重品学的选才标准。人不患无名,患所以立,君不见乌燕曾宿寻常,陌巷亦存英雄,影响历史的正是这样一群自耿介中成长起来的人物。于是有了管仲相齐成就一代春秋霸主,于是有了孔明出山奠定三国鼎立之势,于是有了胡雪岩弃下牛鞭成为商界翘楚······身份,何足以论英雄!
然而,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因为“身份”而被拒之门外呢?一大批“蚁族”在就业的巨大压力下踽踽独行;高考招生多少高校考的是“爹”而不是学;多少农民工子女还在城市人冷漠的侧视中巴巴望着学校的门槛······“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一定论不知从何时起已遗失了它原有的光彩,而今已演变成“身份不是万能的,没有身份却是万万不能!”嗟乎,“身份”之说,害人甚矣!
轻学识重身份的思想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人们阶级观念的固化,是一种思想的倒退与人文的沉沦,是一种对社会发展不负责任的心态!身份不是才学,它推动不了社会的进步;身份不是美德,它辅助不了灵魂的发展。但是,若把身份观念化,尺度化,制度化,让人随“身份”沉浮,因“身份”进退,那不比封建时代的“门第之说”更可笑吗?
我以为,伯乐相马,相的是千里驹。真正的用人识人绝非“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而应策以其道,用尽其才,以真知处事,以真识治世。而这些,都是身份,所替代不了的。
谁言非要承受“身份”不可承受之重?
【简评】这篇文章应该成为绝大多数同学的一个标杆,一个全体同学的努力的方向。它值得大家学习思考的东西很多,若论根本完全是饱经书香涵养后的自然流淌,这和写作的技巧没有关系。
2.身份之病
高三(11)班 陈志康
百年前有孙中山之喟叹“大清国人人有病,乃愚昧、封建之病”;今有作家许宏语曰“中国人,人人皆有‘两性人格’之病”。中国人,何病之有?只因那荒唐的身份意识,把国人弄出了个“身份之病”,,人人都病得不轻。
从郭美美的炫耀,到李启铭的嚣张;从夏俊峰的哀号,到张晶的孤苦,无不显示了“身份”这东西的神奇魔力。这些社会事件,宛如一片片叶子,与中国人的民族劣根,共同构成了“中国病”这一参天巨树。而透过其中一片,我们看到了“身份之病”,它让我们拥有了一叶知秋的能力,似乎能洞察到这棵巨树的飘零与衰败。 君可知——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一直所倡导的“仁”,却在今天演变成了“身份之病”?孔老夫子的处事主张,似乎唯有圣人才能做到,于是庸人们便学会了皮肉之仁而内心之狠,这样形成的阴阳两性人格则为“身份之病”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都视身份而定,身份成了尊严的象征,人人都暗地对位高权重之人谩骂,人人却都为了身份而往上爬??一切以身份为识别标志,一切围绕身份做事,这便是中国人的“身份之病”。
这身份之病,该如何治?——只需三味药,一是民主,二是公平,三是坦荡。 民主之根基早已存在,但选票被金钱吸引却是屡见不鲜之事。诚然,这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弦更张来减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倘若能将民主理念贯彻,则高官不再炙手可热,选民能不顾虑他人身份而自由地投票,岂不乐哉!
二是公平。公平之药便是完善法律、制度的空缺。一群农民工设计的蓝图,由一群大学生修建,易钻的空子自然多。修补好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公平,打破“阶层固化”,这样哪还有身份炫耀可言?
三是坦荡。人们做事应秉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而不是“谁权势大,我就附庸谁”,否则国人之心哪有坦荡?这点西方人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众只会对炫耀身份等现象予以谩骂,却不懂得对此施以解决之良方!
众只云为富不仁之可恶,却忘记了自己也在附庸权势
众只知制度、人心之缺憾,却不知身份之病乃是国人之剧痛!
不要再为身份之病所折磨了!要治好它,需要每个中国人都拾起这三味药,作出改变!
【简评】这篇文章行文简洁、老到,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的,酣畅淋漓一点不拖泥带水。作者把文章重心放在了怎么办上,抓住主要矛盾重拳出击,发人深省,这篇文章会让很多大人汗颜。
3.别让身份决定状态
高三(9)班 廖丽滢
从前,身份只是一种存在的证明,而如今,谈及身份,更像是一种如何存在的证明,它可以是标签可以是尺度,但,别让它成为你唯一的标签和衡量你的唯一尺度。别让身份,决定了你的状态。(富有哲理的开头,分寸感敲到好处的语言迅速引出观点,这样的开头,你怎么看??)
一个显赫的身份难道可以成为逃避过错的挡箭牌?“我爸是李刚”的张狂告诉了我们这最终会自寻死路。一对有权的父母可以让孩子一生都倍受关照?暴露在众人眼下的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惩罚了滥用职权的腐败者。(作者使用材料的方式给大家什么启示呢?)但在我们看不到的背后,“身份”的作祟,的确还给了不少不劳而获者甜头。究其根源,还是人们浮躁和懒惰的心理、金钱主义的驱使导致的。可难道没有一个显赫的身份、没有有钱父母的庇佑,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吗?没有了身份,我们就没有炫耀的资本了吗?也许贫富差距日益严峻的现实让许多社会底册渴望那么一个身份、抱怨这社会的不公,但真正的成功,不需要身份这样的绿卡,有手有脚,我们能自己走。
每每听到别人与自己对话时只滔滔不绝地谈论你的父母甚至曾父母时,你只是一个角色的沿袭,而没有自己鲜活的生命。还记得当年在小渔村一心一意卖自家水饺的臧建和吗?没有所谓身份与背景的她靠自己的汗水让她成为如今响当当的“湾仔码头”的始祖;还记得给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的乔布斯吗?在车库中开始一切的他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股信念与执着,最后再登CEO宝座;还记得今年让我们为之呐喊的国门健将李娜吗?进网球队时的她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将,是她的双手成就了自己在澳网的辉煌。成功前的他们,跟许多的你和我一样,一无所有,但真正能展示在众人眼前的成功者的绿卡,没有身份这回事,身份,也决不能就那样轻易地决定我们的状态。(这段文字作者使用论据上有什么特点?哪是你不熟悉的?哪是你熟悉而当时想不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短路现象?)
也许还在奋斗的你抬头望着不着边际的苍穹不解自己为什么不能拥有像别人那样的身份,但身份永远不是决定你现状的原因。也许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不公,但谁又能保证身份是那些纨绔子弟通关的绿卡呢?(这两句表达上有何特点?你能想到它的表达效果吗?)真正让人羡慕与有资格炫耀的身份一定是经过自己努力创造了辉煌凭证。于丹说:“真正的能仁志士,怕的不是生活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潦倒。”所以,别让污浊的风气蒙蔽了你的双眼打击了你的勇气。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定位,绽放光彩。你就是你,每个人都有书写辉煌的权利,都有改变现状的可能,成功的绿卡永远在你自己手中。抬起头来,别让身份,决定了你的状态。
4.不妨对“身份”进行解剖
高三(10)班 杨丹
提起“身份”,层层黑暗而腐臭的渔网劈头盖面呼啸而来——“我爸是李刚”,无视法律;武警城管,蛮横无情,无视仁德;公关部门、食品垄断大亨,无视公道。“身份”就像是被严禁的毒品,有人鄙弃之,有人沉迷其间。可“身份”之意不在此,我们不妨对“身份”进行解剖。
第一层解剖:弄清楚“身份”是什么,有什么用。人非生而平等也,孰能逃过。世间本无绝对的公平,因为“不公”已从娘胎里便被烙下。有人一出生便是权贵环绕,有人至死未能目睹国家主席之真颜;有人脱口名牌、入口珍馐,有人大字不识、止
步于温饱。“身份”是一个起跳板,它影响你人生的起步,影响你是否能等至高峰,从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第二层解剖:我们该如何看待身份,利用身份。身份此物,是终身之印章,它影响你起步的海拔,却不起决定作用。既得之,则安之,我们要积极并更好地看待与利用身份。在我们看来,为官阶层的李刚与比尔盖茨肯定不一样,至少他们的儿子前程便绝对不同。好身份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教育与个人修养便是不可求而可遇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是一入豪门就能强占的;一筐鲜鱼不敌一只钓竿,财富不是一朝得而永世存的;好文凭不如真实干,一个求职门槛并不意味着你的未来发展。若为掌权者,则不是滥权,而是要利民;若为记者,则不是甘于沦入大众趣味,而是具有高远的意识;若为商人,则不是为得金钱而唯恐方法不能胜用,而是要有可持续的观念,好不会一夕落网,康庄大道就顷刻灰飞烟灭。
第三层解剖:若无身份。重要的不是你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而是你本身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清楚“导火索”与“根本原因”间的区别。“身份”便是“导火索”,它不能锁定事态的最终走向和个人的一生,关键的是“根本原因”。前日看微博,见到这样一段话:如果韩寒不能成为今日的韩寒,但你某一天,在陋巷中与之相逢,仍会感叹他的牛逼。言之敝,而理之实也。
身份只是个标志,却不是核心。
【点评】这篇文章值得同学们借鉴的主要有两点:清晰递进的脉络结构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路径。如果你不会分析,这篇文章的做法能不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呢?
5.身份问题的恶性循环
高三(2)班 丘志彬
自古以来,人就被分出个三五九等。在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就已经开始规范各个等级的行为,而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儒学中也有这种划分身份等级的思想。而当今“和谐公平”的社会上,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身份”不平等现象也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社会问题。
当下,人们被分成“官二代”、“富二代”、“农民工”等等身份。这些对不同等级的称呼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在对不同“身份”的不同的情感倾向。先前在称呼“官二代”、“富二代”时表现出的情感有羡慕,而在历经几番如“我爸是李刚”之类的风波后,憎恨的情绪又夹杂其中。不同身份的群体之间矛盾日渐加剧,一种阶层对立的情绪在社会上渐渐漫延开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除了历史原因外,当下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的身份崇拜,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君不见,现在许多地方的小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花钱买官”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已经种下了“身份”意味着荣耀和特权的种子;君不见每年国家各级公务员考试,百万大学毕业生拼命要挤上那个独木桥,只是为了一个公务员的身份。最可悲的是这种现象会影响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身份高”,就这样,这个社会的成员用他们的行动制造着“不平等、不公平”的肥料来培养这个民族未来的花朵,如此恶性循环,“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身份传统”发扬光大。
究其根源,身份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权力”的制约不够。在呼喊“公平”、“和谐”的社会下,许多所谓的“官员”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为什么会爬上国家的主人——人民的肩膀上作威作福了呢?其实是因为国家关于对权力制约的制度不完善、群众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够。除此之外,在这种制度不完善、近乎无人监督的条件下,部分官员们的个人素质和自觉意识差,所以有权的可以滥用权力来牟利。偏僻山村小户小家的救命钱成了某些官员吃喝玩乐的资金,慈善机构的钱流入了“美美”们的口袋;于是,因权生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就此无限恶性循环,社会发展能够平衡吗?由此看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和身份被划分的根本原因恐怕大都在此吧。
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人表示无奈,也有许多人觉得这就是社会竞争的残酷而妥协,还有人努力学习报考公务员改变身份寻求自己的出路。但这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身份等级问题只会恶性循环,加剧社会矛盾。
我们应该以思想和社会舆论为武器,用思想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重视身份问题造成的危害,用媒体及其他方式监督那些有身份的公仆们,减少贫困差距,消除不公平现象,慢慢淡化人们的“身份意识”。
让我们用“公平”来化解正在恶性循环的身份问题,为共创干净的蓝天下的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简评】这篇文章大的文章脉络比较清晰,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思路清晰,重点比较突出,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需要用心打磨。
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不是应改成“身份之重”?)
高三(11)班 温紫鹏
现今身份似乎已经成为了热点。那些日趋频繁的“富二代”“官二代”事件的发生,又或是那些因没有显赫身份在旁而遭遇种种困难的人群。无论何种,都切实的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状态── 一种基于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但这种基于身份为标准建立的世界大概分成了两种:身份之重及身份之轻。
轻视自己身份的人不少,种类也繁多。一种是身份地位太高已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还有就是看破红尘只求心里释然的。他们摆脱了身份这一枷锁,使自己上升到了精神高度,而那些物质性的东西已无法打动他们了。
但更多的人却承受着他们所不能承受的身份之重。有被自己的身份压着的,也有被他人身份压着的,总之都是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之前网上爆出一拾荒老汉欲在一超市为生日的孙女买一礼物却被赶出,只因拾荒身份?城市中无数蚁族的艰难处境,以及社会中发生的许多看似正常的事情,却都向我们展示着那些人对身份决定一切的担忧及对阶层固化的焦虑。
长此下去,只怕是终有一天人们会承受不住那身份之重,塌了。
可想要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就必要有所作为。而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将身份这一尺度破坏掉,也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公平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才能够达到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