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别梦依依到谢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8:37 初中作文
别梦依依到谢家初中作文

篇一: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招教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招教考试《中学语文》唐诗

鉴赏题(二)

题目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2)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台城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

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寄人赏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的首句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第二句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题目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试分别说说。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情感不相同。

【参考答案】

(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

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江雪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

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雪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

篇二: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殆( ) 辄( ) 环谒( ) 辔头( ) 宦游( ) .....

2.填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⑵成语“择善而从”是根据《论语》中哪一则而来的?

⑶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

。 ⑷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 。

⑹《诗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属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有 、 、 。

3.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⑵学而不思则罔(罔: )

) ) ⑶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⑷宁可以急相弃邪(宁: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 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 ⑻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阑:

5.译句。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孔子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论语〉六则》中的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举出两例:

8.《伤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9.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10.《木兰诗》一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 四个部分,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点明了的基调。 和,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说说你的感受。

⑴风烟望五津 .

⑵病树前头万木春 .

1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⑶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第二部分:

(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不亦说乎( )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学而不思则罔 ( .

⑷思而不学则殆( .

⑸默而识之( . ) ) ) )

15.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⑶默而识之( )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1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

17.翻译下列语句。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 .

②旦辞爷娘去( . )

)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0.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21.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2.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23.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第三部分: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写什么内容?

⑴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⑵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⑶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思而不学则殆。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⑷不使学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⑹李商隐、郑谷、张泌

3.略

4.⑴可以把他当作⑵迷惑不解⑶拉⑷难道⑸当宾客对待⑹买⑺不要做⑻栏杆

5.略

6.略

7.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9.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等。

10.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时间

11.送别的地点、杜少府上任的处所、乐观开朗

12.⑴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⑵名词作动词用,表现了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景象。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慨。

13.略

14.略

15.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16、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是可以做老师的。⑵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当我的老师。

18.AB

19.①思念②早晨③只

20.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1.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22.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23.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24.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

篇三: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殆( ) 辄( ) 环谒( ) 辔头( ) 宦游( ) .....

2.填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⑵成语“择善而从”是根据《论语》中哪一则而来的?

⑶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

。 ⑷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 。

⑹《诗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属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有 、 、 。

3.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⑵学而不思则罔(罔: )

) ) ) ) ⑶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⑷宁可以急相弃邪(宁: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 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 ⑻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阑:

5.译句。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孔子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论语〉六则》中的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举出两例:

8.《伤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9.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10.《木兰诗》一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个部分,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点明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说说你的感受。

⑴风烟望五津 .

⑵病树前头万木春 .

1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⑶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第二部分:

(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不亦说乎( )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学而不思则罔 ( .

⑷思而不学则殆( .

⑸默而识之( .

⑴学而时习之(

⑶默而识之( ) ) ) ) 15.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1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

17.翻译下列语句。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 .

②旦辞爷娘去( ) .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0.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21.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2.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23.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第三部分: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⑴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

⑵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⑶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思而不学则殆。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⑷不使学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⑹李商隐、郑谷、张泌

3.略

4.⑴可以把他当作⑵迷惑不解⑶拉⑷难道⑸当宾客对待⑹买⑺不要做⑻栏杆

5.略

6.略

7.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9.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等。

10.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时间

11.送别的地点、杜少府上任的处所、乐观开朗

12.⑴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⑵名词作动词用,表现了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景象。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慨。

13.略

14.略

15.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16、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是可以做老师的。⑵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当我的老师。

18.AB

19.①思念②早晨③只

20.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1.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22.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23.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24.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诓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篇四: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别梦依依到谢家)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殆( ) 辄( ) 环谒( ) 辔头( ) 宦游( ) .....

2.填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⑵成语“择善而从”是根据《论语》中哪一则而来的?

⑶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

。 ⑷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 。

⑹《诗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属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有 、 、 。

3.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⑵学而不思则罔(罔: )

) ) ) ) ⑶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⑷宁可以急相弃邪(宁: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 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 ⑻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阑:

5.译句。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孔子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论语〉六则》中的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举出两例:

8.《伤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9.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10.《木兰诗》一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 、 、 、 四个部分,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点明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说说你的感受。

⑴风烟望五津 .

⑵病树前头万木春 .

1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⑶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第二部分:

(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不亦说乎( )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学而不思则罔 ( .

⑷思而不学则殆( .

⑸默而识之( .

⑴学而时习之(

⑶默而识之( ) ) ) ) 15.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1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

17.翻译下列语句。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

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 .

②旦辞爷娘去( ) .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0.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21.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2.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23.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第三部分: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⑴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⑵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⑶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思而不学则殆。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⑷不使学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⑹李商隐、郑谷、张泌

3.略

4.⑴可以把他当作⑵迷惑不解⑶拉⑷难道⑸当宾客对待⑹买⑺不要做⑻栏杆

5.略

6.略

7.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9.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等。

10.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时间

11.送别的地点、杜少府上任的处所、乐观开朗

12.⑴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⑵名词作动词用,表现了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景象。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慨。

13.略

14.略

15.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16、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是可以做老师的。⑵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当我的老师。

18.AB

19.①思念②早晨③只

20.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1.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22.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23.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24.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诓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篇五:唐诗名句精选

唐诗三百首

春思

李白

燕青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維。

(杜甫 望岳)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昌龄)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古今。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松际露微月,清光尤为君。

(韦应物)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古柏行 杜甫)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长恨歌

白居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情深,钿合金钗寄将去。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珠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饭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