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纸船寄母亲朗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2:48 作文素材
纸船寄母亲朗诵作文素材

篇一:纸船寄母亲

五年级上册14课《冰心——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 MP3歌曲、PPT课件。

学生: 查阅冰心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出示冰心诗歌:《别踩了这多花》指名同学读,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回忆有关冰心资料: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以及散文《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其文笔凝练、清丽,短小隽永。 你有过与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想他们时怎么办?

2.创作背景:

1923年秋23岁的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地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她不能打电话,更不能上网,此别就是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时能回到母亲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纸船——寄母亲》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诗歌,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朗读。

1.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要求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要读出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 多指名几个同学读,在小组内试着说说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教师配乐朗读

注意听老师的读和你的朗读有没有区别,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听得感受。

师: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语句、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情感。“诗歌要用心来品读。不仅品凝练的语言,更应品其内在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教师带学生学习第一节

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读完后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好?表现了什么?

抓住:从不肯 总是、一只一只 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做出评价)

2.自学第二三节

自学提示:a读出诗的节奏

b体味诗的情感(画出你认为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c理解诗的内涵

山水寄意,草木传情。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本文作者正是借着什么抒情呢?冰心正是借着一只只小船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悲哀是不能和母亲团聚,想见不能见。诗人想象纸船能进入到母亲的梦中,向她倾诉女儿对她的无限深情。

5. 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6.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对你的朗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朗读标准:

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节奏舒缓 感情深沉

体味诗情 进入诗境

播放音乐:学生朗读全诗。

四.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诗文、歌曲比比皆是,大家来欣赏:

古诗:唐代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浓浓的爱,此时,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

纸船寄母亲朗诵

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篇二: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上:《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2012-09-11 | 纸船 冰心 诗中

《冀教版五上:“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摘要: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

相 关: ◇ 人教:《纸船和风筝》第一组

◇ 科学:肥皂动力船 ◇ 人教:《纸船和风筝》第二组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也铸就了这节课的呈现方式――现场诗歌研讨会。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篇三: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博兴实验中学 王新伟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上学后,母爱 , , 。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

(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孩子们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目标离现实可能有点远,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习之后会有所收获!!

篇四: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也铸就了这节课的呈现方式――现场诗歌研讨会。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篇五:《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作者:吴春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3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 他:纸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2.师生一起欣赏《念故乡》(七年级《音乐》书中的一首歌),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冰心离开母亲(祖国)时的内心。

(作者单位 贵州省福泉市藜山乡初级中学)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