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31:00 字数作文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字数作文

篇一: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

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4-7题。(14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5.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6.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以其无礼于晋 D、竖子不足与谋

7.翻译语句(8分) 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6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 。”

(3)子贡曰:“ ,吾亦欲无加诸人。”

(4) ,不悱不发。

(5)晋侯、秦伯围郑,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3题。(18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

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0.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慰藉,令人回味不尽 。

1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什么?(请列出要点)(6分)

答:①

1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篇二: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查试卷

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漫溯(suò) 百舸(ɡ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ɡ)

B.谤讥(bànɡ)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ɡá) 有恃无恐(shì)

D.青荇(xínɡ) 长篙(hāo) 挟持(xié) 怒发冲冠(ɡu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

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

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

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①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选自《宋史》卷427)

注 ①芹曝:谦辞,谓所献微不足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正不讳言之 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 备矣 备:齐备

C.更千五百年 更:更加

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只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积数百千年于天下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

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

D.《六经》,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4分)

译文:

(2)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3分)

译文:

(3)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答:

(2)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分)

答:

篇三: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1至3页,第二卷3至4页。试卷分数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共30分)

注意事项: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 ,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 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

1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共22分)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

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 寒心:胆战心惊 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乏:荒废 C.窥以重利 窥:探看,引诱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让:责备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②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①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C.①光言足下于太子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②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③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④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⑤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⑥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2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9.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析“眠沙鸥鹭不回头”的表现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1.(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2)撑着油纸伞,独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 ___,______ 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 ___,______ __!”《荆轲刺秦王》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翼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给他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一九四四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1947年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杀害。

(摘编自雷熙《闻一多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只是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B.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政治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

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的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

D.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等左翼书籍让闻一多对共产党和延安有了新的认识,延安的新社会秩序也让他看到了实现民主的希望。

E.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19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闻一多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2).40年代初及此前,闻一多的基本立场一直站在国民党一边。这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

概括。(6分)

(3).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题目“闻一多的转变”中“转变”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理

由。(8分)

闻一多的转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5分)

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加“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倍感无奈的闻一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誉学界。

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何妨一下楼呢”,他竟因此得到“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者几乎没有可能。

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这更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反感。

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九?一八”事变使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学潮。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准法西斯帝国主义者”。

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讲义,怒气冲冲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遇优厚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3

第二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 ....

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D.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1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B.徐志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15.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词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韵文,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B.“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长沙”“重阳”是题目;词牌不可以改变,题目则可以随意而定。

C.词的标题和词牌不是一回事,标题关涉内容,词牌限定格式等方面。 D.词的标题和词牌是一回事,都是指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16.下面的图片是在2014年全国志愿服务标识征集活动中获奖的优秀作品,请用简明的文字说

明其画面内容及寓意(文字除外),不超过70字。(6分)

五、写作(60分)

17.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鲜明。

4

高一年级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1.C 由第③段可知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

2.B 由第④段可知,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

3.D D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 二、

(一)4.【解析】 让:推辞、退让。 【答案】 D

5.【解析】 D项,①②相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A项,①连词,表目的,用来;②介词,用。B项,①介词,通过,经过;②副词,于是。C项,①介词,向,对;②介词,在。 【答案】 D

6.【解析】 ①表现的是秦王的残暴及其后果。②是鞠武向太子丹推荐田光。③表现太子丹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④虽是太子丹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⑤是太子丹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表现太子丹对荆轲的尊重。⑥中的“顿首”“固请”都表现太子丹的“礼贤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 【答案】 D

7.【解析】 “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原文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答案】 B

8.【答案】 (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是、以、委、振)

(2)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愿、足下、过、不言) 【参考译文】

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

5

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没有泄漏我说的话,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

(二)9.【解析】 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解答此题,应结合全词整体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前面描写的清新优美的景色可以看出词人愉悦、闲适的心情,但最后的“似也恨、人归早”则又表现出一丝淡淡地伤感。

【答案】 全词描写的景物清新、澄澈、宁静、美好(3分);展现了词人平静、愉悦、闲适的心境,但又有着一丝淡淡的伤感(3分)。

(三)10.【解析】 诗歌的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和表现手法等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从“鸥鹭不回头”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然后具体描述该诗句的含意,最后分析其表达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2分),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3分)。 11.【答案】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彷徨在悠长 一个丁香一样的 (3)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三、

12.(1).【解析】 A项“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说《中国之命运》一书“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不妥,“义和团精神”只是闻一多借以形容此书中的专制主义思想;E项“让读者体会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的知识分子只是像闻一多一样

篇四: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

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

胡适是新诗革命的主力健将,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作为新诗前驱者的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却坦言,《尝试集》第一编的诗,除了《蝴蝶》和《他》之外,“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多用旧诗的音节;“第二编的诗,虽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齐句法,虽然改成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几首,如《一念》《鸽子》《新婚杂诗》《四月二十五夜》,都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声调”。1919年2月26日的译诗《关不住了》才是他“‘新诗’成立的纪元”。即使是可以算做白话新诗的《应该》,用一个人的“独语”写三个人的境地,也与古诗《上山采蘼芜》略为相像。

由此观之,白话诗在“破旧立新”之后并没能马上形成一个稳定而成熟的体系,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明显存在。这是新诗白话发展的过渡期,说明诗歌从文言变白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新诗极力批判、澄清传统,极力改变文言语言,向白话诗方向发展,但同时,新诗改革者们自身也曾承领过传统文学的熏陶浸染,不可能割断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所以也自觉不自觉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文白相间既是白话新诗极力与传统文化相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意无意地吸收传统文化的体现。

《尝试集》第一编是新诗的起步阶段,是胡适对白话诗的早期尝试。仍旧用五言七言的句法,像《中秋》“小星躲尽大星少,果然今夜清光多!夜半月从江上过,一江江水变银河。”颇似七绝,整齐押

韵。像《江上》“两脚渡江来,山头冲雾出。雨过雾亦收,江楼看落日。”五言一句,对仗工整,讲究音韵。《寒江》、《景不徙篇》、《十二月五夜月》等也均以五言排列,句法整齐押韵。另外还有像《沁园春》、《百字令》之类旧词、小令。由于这些诗词追求整齐,讲究押韵,这样就造成思想受限制的毛病,诚如胡适所说:“句法太整了,就不合语言的自然,不能不有截长补短的毛病,不能不时时栖牲白话的字和白话的文法,来牵就五七言的句法。”所以,整个诗读起来,总体就有一种白话诗仍未脱离文言文的感觉,文白语言整体上显得相互交融。而诗歌的局限虽在,但还是能够从中看到新诗进化的雏形。在以《蝴蝶》为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虽然形式上还有五言律诗的句法,并且“在文化内涵上依然还是沿用了数千年的古典诗歌的公共意象(隐喻性意象系统)。”但是,诗歌不落文言、干净明了的白话,已经是新诗革命取得的实质性进步。

胡适的诗歌虽然大多已是试验较为成功的白话诗,但仔细寻来还是找到文言的影子。如《老洛伯》一诗,“我的心头怨苦,都迸作泪如雨下”这句并不是白话的娴熟说法;“他那时只有一块银圆,别无什么”,“别无什么”这个词还有文言的痕迹;“我家老洛伯他并不曾待差了我”,“待差了我”也和白话语言稍有不通。在《关不住了》一诗中,“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白话中“也许不再为难我了”更为顺口;在《希望》中,“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卿”字明显是古词;“该把这世界一齐都打破”,现代句法中“一齐”与“都”放

在一起是病句;还有“把世界重新造过”这一句,也因有受词调影响而显得略微生涩。再如《周岁》一首中“男女宾”、“热闹煞”、“祝他奋斗”、“我贺你这一杯酒”,《上山》中“猛省!猛省!我且坐到天明,明天绝早跑上最高峰”,这些词句和现代语法都不十分吻合。

同时,胡适在诗歌方向的战略选择上坚决否定旧体诗词,但在具体创作中却自觉不自觉地从旧体诗词汲取资源。在新诗音节上,他赞成把双声叠韵这种“旧诗音节的精采”“容纳在新诗里”,帮助音节的和谐。如“请他们三三两两,回环往来,夷犹如意”(《鸽子》)中的“三”“环”叠韵,“两”“往”叠韵,“回”“环”双声,“夷”“犹”“意”为双声。《老洛伯》一诗中也能找到词调的印记:“跌坏了我的爹爹,病倒了我的妈妈”,“我爹爹不能做活,我妈他不能纺纱,我日夜里忙活着,如何养得活这一家?”“我如今坐也坐不下,哪有心肠纺纱?”这些虽则是白话的语言,但在音节上却有意使之民谣化。

此外,当新诗创作渐趋欧化时,胡适自觉地寻根返祖,注重学习唐诗宋词的风格和表现技巧,尽可能保持平实而意远的诗风。如《秘魔月夜》:“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月下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诗歌手迹》)。这是一首情诗,作者汲取了我国传统诗的含蓄意境及清淡风格,以朴实之笔,写出颇有浪漫主义情调的月下相思之情。

胡适等人“他们一方面以极大的热情认同白话的实用性,以顺应现代化的历史需求,另一方面又从文化情感和审美追求上难以割舍文

言之美”(仲立新《试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语言现代性问题》)。语言的变革只能是渐进的,诗歌从文言到白话,其语言的转变、音节的演化、以及诗艺的琢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白相间语言现象是新诗白话发展的过渡期,它的出现既是白话新诗极力与传统文化相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有意无意地吸收。

篇五: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试1

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李长空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

化的一项是( )

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会问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3分)( )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A.不可黩近 黩近:狎近 主义等。

B.柔举家适河北 适:到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C.子盍去乎 盍:何不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的一项是( )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择所从”的一组是(3分)( ) 识。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心地位。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⑥策从之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A.①②③ B.①⑤⑥ 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C.②④⑥ D.③④⑤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分)( )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安,士大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辛评离开袁绍。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汉士择所从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钦、刑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有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肯定态度。

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语。(10分)

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5分)

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吾徒也。(5分)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思远人 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晏几道

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无信,何处寄书得。

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1

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25分)

11.阅读下文,回答(1)-(4)题。(25分)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长城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神秘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人生的绝境?

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中……

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他们会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帜,迎风抖开,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他们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葱茏的绿树,盛开的鲜花,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3000年某月某日……

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义。

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如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限都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的宇宙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世的寄托。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规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四十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天就会因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体的麻木疼痛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 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 精神攀登的路途异常艰苦,我有时也畏惧,害怕路途遥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仿佛看见我的主人公在远处等待,等待我给他们一个结局。我有时急于接近他们,有时又小心翼翼地避开,我怕我笔下的主人公会在途中遭遇不测,也怕有的人会因为我给他们的结局而失望。 其实我是清楚的——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的攀登也是如此。 (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有删改) 注:张海迪,当代作家。1995年生于济南,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坚信当下个千年到来,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已建立起“长城”研究站点的时候,人类将无高峰可攀。 B.前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十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美好愿望。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背后是对人物的挚爱。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17.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8.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6分) 19.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8分) 四、 (25分) 12.阅读下文,回答(1)-(4)题。(25分)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驻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

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B.长篙(ɡāo) 蒿草(hāo)

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 悄悄(qiāo) 悄然(qiǎo)

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C.荫庇(bì) 蹊跷(qī) 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 偌大(nu?) 彷徨(pánɡ)

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D.巷道(xiànɡ) 惆怅(chànɡ)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憎恨(zēnɡ) 汲取(jí)

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 )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情达理,了然于胸。

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数。 为例: 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同乡。(崔颢《长干行》) 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D.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苔上。(王维《鹿柴》) 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15.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B.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

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可笑。

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吸取新鲜生命。(有删改)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操持农民运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B.《再别康桥》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秀丽的风光。 诗歌意境的理解。 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 (2).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由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6分) 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要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隽永、余韵深长。

要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3).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内容。(不超过30个字)(4分)

(6分) 8月3日电 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号极地破冰船,在北冰洋边缘海域当地时间3日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晨6点45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2点45分),遇到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北极之旅的首个浮冰区。

(4)文中说“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雪龙”号于8月2日驶入楚科奇海进行考察作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业。3日清晨,楚科奇海上寒风袭人,雾气弥漫。当“雪新鲜有趣。”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你所学过的诗歌,谈龙”号沿西经168度航行到北纬69度35分时,驾驶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8分) 室发现前方出现大片白色浮冰。随着“雪龙”号不断第Ⅱ卷 表达题

向北推进,十几分钟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浮冰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船长王建忠说,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 ) 能以1.5节航速(1节航速约合每小时1.852公里)连A.沁园春(qìn) 泌尿(mì) 续从厚度为1.1米的冰体中破冰前行,目前遇到的这 百舸(kě) 峥嵘(zhēnɡ)

种“年轻”浮冰对“雪龙”号船体基本不会造成损伤。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下面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一致,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