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娘子关美景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18:10 字数作文
娘子关美景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娘子关村的传说

娘子关村的民间传说:

三皇姑的“洗脸盆”

隋朝末年,杨广杀父杀母,欺兄霸娘,篡夺王位后称帝,终日,他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昏庸无道。其妹三皇姑一怒之下,含愤夜出皇宫,离开了“凡尘”,去寻觅一个清静的地方修行。

晓行夜宿,行走数日,三皇姑风尘仆仆来到了苇泽关(唐平阳公主镇守后改称娘子关)下登高一望,只见长城雄踞绵山,瀑布飞流直下,到处山青水秀、男耕女织,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物美人和的大好景象。三皇姑赞叹不已,想不到皇宫外竟有这样的清凉胜景,真可谓精心修行的好所在。

事不凑巧,上仙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之命到人间体察民情,占去了这一风水宝地,将在承天寨上修建行宫。三皇姑斗胆与太上老君进行交涉,希望太上老君忍痛割爱,老君觉得让出地盘很可惜,而且作为上仙无疑是大失体面,三皇姑不厌其烦,好话说了千千万,老君看她修炼心诚,深受感动,送与她“穿山虎”一只,以助脚力,另觅修行之处。

三皇姑在绵山上,留恋地看者这大好河山,只恨晚来一步,没法只得跨上老君送她的“穿山虎”,依依不舍地向东而去。传说中有三皇姑“跨虎登山上苍岩”一说。

当时,由于三皇姑走得匆忙,将洗脸盆丢在了绵山上,天长日久

化为石盆,现在娘子关的绵山上还留有一个形似脸盆的小石坑,坑里的水常年满着,不论干旱与否,水位从不下降,但也不溢。石盆旁边还留有石梳一把,也为三皇姑遗物。

妒女焚火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继位执政后,封赏有功之臣,遗忘了有割股之恩的介子推。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焚山,逼恩人下山,不曾想介子推与母亲被烧死在山上。晋文公十分痛惜,下令举国上下在这一天不得举火,留下了“寒食节”的习俗。

介子推有一妹,人称介山氏,闻兄死于绵山后,耻兄要君。她深感民生艰难,决心改变这一鄙俗不远遥遥来到太行山中的一座青峰,于冬至之后,每日积薪,到次年寒食节时,举火焚烧,决心改变寒食节的习俗,称之为“百日打柴一日烧”。她的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深的老百姓的拥护。后人在山下悬泉旁为其立祠,称其为妒女祠,又称娘子庙,她打柴焚烧的高山称之为绵山,由于妒女祠所处地方,高山环绕,濒临深涧,大河汹涌,地势十分险要,是天然关口,也因妒女祠所在,而称之为娘子关。

平阳公主米汤退敌军

隋末,朝廷无道,战火纷起,在太原起兵的李渊父子便是一支实力雄厚的起义军。在推翻隋朝政权后,平阳公主带领娘子军以天险苇

泽关为屏障,固守三晋门户。苇泽关巍峨险峻,前临桃河,背靠绵山,

易守难攻,为军事战略要塞。

一次隋朝残余势力以数

倍的兵力大举进犯苇泽关,妄

图西进,收回失落的江山。平

阳公主眼见来势凶猛的敌寇,

城里只有少数的娘子军和不

多的居民,援兵又无法立即赶

到,着实捏了一把汗。在城头

巡视时丰收在望的谷子,急中

生智,她命令城中军民都架锅熬米汤,然后又从城头上倒下,关前沟壑米汤横溢,敌人疑为马尿,以为绵山一带埋伏下大批军兵,又见关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连天,战鼓擂动,隋军害怕中了埋伏,不战而推。待知道中计后,援兵已进驻苇泽关,失去了战机,一时传为佳话。后人为纪念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雄才伟略,将苇泽关更名为娘子关。

闯王刺字

明朝末年,创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与朝廷官军在陕、川、豫、晋等地进行了多年的战斗,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在进攻北京时,曾想从娘子关直出太行山,攻入京城,但是闯王率领义军来到娘

子关前,看到高山耸立,娘子关头官军严密把守,堵住大道,控扼峡

谷,一时难以攻克,义军调头北上,过雁门关,出张家口,攻下居庸关,进入北京城。

清兵入山海关后,李闯王退视娘子关、固关,谋划着凭借天险雄关抗击清兵。他来到娘子关,目睹高山矗立,雄关横卧,青水畅流,心中十分感慨,提起伴随他多年、杀死无数敌人的大枪,奋力挥扫,悬崖石壁上留下了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山明水秀”。

由于清兵来势凶猛,一路追赶,李闯王在平定州停留时间不长,继而又向西撤去,而提留的“山明水秀”至今仍然清晰地刻划在娘子关的山崖上。大字下有“李秉直立”几个小字,人们疑为李闯王的化名。

娘子关山明水秀,景色壮观,多少名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留有许多诗文、题刻,而“山明水秀”这四个字最为精练,人们记忆深刻。

郭罕然探洞

绵山高崖上的悬泉,清波喷涌,下赴深涧,在其散缕联珠的瀑布之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山洞,名为“水帘洞”。

相传此洞深遂幽长,在地下潜行百里,可通河北正定城。明洪武年间,有一个叫郭罕然的人(又名郭酣然),爱好游历山水,性格刚强坚毅,体魄魁梧,久慕水帘洞的盛名,下决心要探查个究竟。他准备齐全绳索火把斗笠蓑披,带好防身利器以对付异物侵袭,从崖下沿河走进水帘洞。近前但闻涛声如雷,水丝从高处冲下,犹如枪林箭雨,

击打的人难以喘息。郭罕然奋力穿过水帘,迎面一道长满绿苔的石崖如穹幕上卷。爬过一段短短石缝,可以上到水帘洞后的二层台阶上,犹如一处悬挂水帘的房间,钻进旁边的小洞,开始还很狭窄,火把的亮光可见道路。渐渐深入,就觉得越走越宽,脚下难以辨别路径,除了身边的火光,周围一片漆黑。郭罕然壮胆前行,火把被风吹的摇晃不定,越深风也慢慢加大,寒风吹在湿漉漉的身上,如同针砭刺骨。这样走了二里左右,前面隐约听到流水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条暗河,水流湍急,辛而不太宽。郭罕然看准方位,飞身跃过河去。又继续向前走直行了百十步,前面豁然开朗。高举火把四下照看,只见地面平整,四周摆着石桌石椅,好象意见大厅一样,正中是一个石案,一部方方正正的东西摆在上面。郭罕然急步上前拿在手里,插好火把仔细照看,原来是部书,纸色古旧,但墨迹清晰,这是一本专讲练气修道,变幻法术的道家秘籍,郭罕然仅翻看了几页,就觉得神清气爽,飘然若仙。

他把书带出洞后,闭门不出,日夜按书上的要决修炼,终于学会了腾云步雾,役使鬼神的法术,四处远近尽皆传闻,人送别号“郭神仙”。

篇二:《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

第5课 娘子关前

【文本导读】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②骡马( ) ③贫瘠( ) ...

④抽屉( ) .

⑦村妪( ) .

⑩聂荣臻( ) .⑤匍匐( ) ..⑧水门汀( ) . ⑥井陉县( ) . ⑨鲜文才( ) .?褴褛( ) ..?咳嗽( ) ..

?? ??数见不鲜.?鲜??鲜有耳闻? ??. ?样? ??模. ?模??模型? ??.

?儿? ??枣核.?核??核武器? ??. 活塞? ???.外? ??塞?塞.?? ??阻塞.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隘? ?①???溢? ?

??辨? ? ②???辩? ? 榴? ???溜? ? ③?镏? ???瘤? ???将? ?④??蒋? ??宣? ??? ⑤?渲? ???喧? ? ??芦? ? ⑥?庐? ???炉? ?卢? ?

3.近义词辨析

①暴发·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点拨 本文的线索——行军路线:在太行山路上(东冶头→营庄)→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过许多山岭→蒋家村)→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核桃园→桃水桥→正太路→大山)→到达边区巩固地带(小村→司令部→另一个村庄)。

2.《娘子关前》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重点就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写作手法上的特色,那么,如何透过这篇文章平实无奇的外表,洞察到文章内在的层次关系,从而领略其结构的美呢?

点拨 这篇文章采用一般记叙文的形式,按行军路线,用时间或地点,或行军的过程来

分段标题。切分的标准自然是地点的转换,但每一部分又相对地集中说明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文中隐含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性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个标题能不能根据描写的内容的侧重点,来标出实质问题呢?变换标题,就可能对文章有进一层的了解,也能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七个标题可作如下更换:

①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②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③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④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⑤“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⑥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地跋涉

⑦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七个部分主要是叙述通过封锁线进入敌后根据地的经过。反映的问题有三个方面:敌人的残暴,群众的支援,战士的顽强。这三个方面在各部分是有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

3.全文通过记事,重在写人抒情,文章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点拨 ①控诉敌人的暴虐。

作者就沿途所见,追叙太行山区村落里遭劫的惨状:“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一定要把它们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这用意是显然的,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敌人住过的房子,煤没有动用,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炕是砖造的,不能烧毁,但敌军也要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捣毁”;“核桃园有三百多人家,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敌人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这些平实的记叙中,蕴含的是深沉的愤怒,因而有力控诉了敌人的狠毒残酷!

②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依赖。

平定县营庄的老百姓知道来的是自己人,逃到山里的又回来了;井陉县蒋家村的老妪热情送水,招呼子弟兵:“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新战区的百姓对于被敌人毁掉而又由八路军恢复的标语和布告发生了更大的兴趣。太行山区的村民们的一言一行表达的既是对子弟兵的信赖,也是抗战必胜的信念。

③歌颂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文章中写了一个典型人物——14岁的红“小鬼”鲜才文。他说他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救中国”和“救自己”就是如此自然、如此深刻地统一为鲜才文以及广大红军战士的崇高的动机。这就是红军战士无论何时何地“把艰险当成家常”的顽强斗志的思想源泉。广大游击队员“穿的是华北农民的破短袄”,而在战斗中“使敌人畏如狮虎”,因为他们具备了和八路军战士一样的精神力量。

4.文章结尾写作者看见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为什么忍不住落泪?这样结尾,有何作用?(提示: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点拨 这雄壮的四个字为什么勾起了作者和战士们对夜间经历的回忆,而且“再也忍不住落泪”呢?因为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所见所闻所写的一个个捍卫民族尊严的可歌可泣的场面的政治意义;因为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笔伐敌寇暴行、誓死收复河山的强烈义愤和坚强决心。这画龙点睛的四个字从蕴含的深意上把全文所记的材料统摄起来了。“形散神不散”,全文的“神”——总括全篇的思想中心,就是“还我河山”这极雄壮的四个巨大的字。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全文所反映的抗日军民的爱国精神在这四个大字中,在“忍不住”的热泪中融为一体了。

5.文章第1节中为什么说“没有牛和羊群的北方原野,分外的寂寞与荒凉”?

点拨 北方原野,本是广阔无垠的水草丰茂之地。成群牛羊,膘肥体壮,嬉逐欢叫;放牧的人们,时而甩动牧鞭,噼啪作响,时而开怀放歌,自得其乐,原野充满安宁和快乐的气氛,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多么可爱。现在,牛羊已被日寇劫尽,原野上没有了牛羊的嬉逐,也就没有了放牧牛羊、主宰大自然的人类的活动,呈现的只不过是原野的自然形态,敌人破坏的景象,怎能不给人以分外寂寞与荒凉之感呢?如果我们回忆茅盾在《风景谈》中的那些议论,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等话语,就能更加深刻理解。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一方面控诉了敌人的暴行,一方面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信赖,在平实的语言之中还体现了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结构图解

1.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2.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3.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4.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5.“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6.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的跋涉

7.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三、写作特色

1.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但由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叙事后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展开议论或抒情,并把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

给读者以感染。如文章在记述部队来到井陉县蒋家村一位老妇人招呼大家喝水后说:“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我们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文章由一件普通的向百姓要水的小事,通过精辟的议论,歌颂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2.平实中蕴含情感。

作者在平直朴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感情起伏的热流。特别有两处表现得最为强烈,“再会,同志!”和“还我河山”这两段,作者的感情波澜真正蕴含其中。

【文苑天地】

有人说,风雪弥途,举步维艰,欲退已无路,欲进难上难。风愈烈,砭身砭骨,雪愈冷,凉意凉心。

智者云,碎琼乱玉,冰凌之美几人知?雪非冷,乃心冷,砭身心宜坚,砭骨目益明,寻机而出,云散雪晴。

有人说,春花秋月赏遍,世间百态看透,生活不过屡沸之水,淡而无味。

智者云,事欲达,志先达,有意寻味,白水若醴。

有人说,我欲登天极,又苦无路可行;欲至地极,常恐山穷水尽。

智者云,寻路方有路,敢行敢走,路便是路。天极非不可登,无路便是有路;地极非不可至,山穷水尽,方见柳暗花明。

智者云,三月雨芳菲,桃李亦然。智者云,天公人异,成事不同。而我说,机遇,不只是机遇。——高考作文《机遇,不只是机遇》

【素材积累】

多疑的孩子

大家庭,除夕宴。孩子给老人拜寿,成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其乐融融之时,忽然出现让众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有个5岁的孩子,当场拆开一个红包,抽出百元大钞,一张,一张,对着灯光看。孩子的母亲尴尬地训斥道:这孩子,钱有什么好玩儿的?孩子理直气壮:我看看是不是假钞。

5岁就开始了怀疑,然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升级。我一个朋友说,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十分满足中游水平,毫无上进心,完全不像他自己。朋友小时读书样样要争取最好,德智体美劳,奖状一大堆,都被他母亲细心收着。奶奶为了激励孙子,捧出那一大摞奖状。孙子一张一张看得非常仔细。奶奶很高兴,心想这招见效了。万没想到孙子不屑地冒出一句:奶奶,你看这些奖状连个图章都没盖,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假的?

感悟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折射,孩子多疑,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成人世界太多疑。

篇三: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上站小学四(5)班赵亿田 指导老师:杨瑞英

我的家乡——阳泉,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中部,号称山西省的“东大门”。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被称为“山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美。城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公园。美丽的桃河公园横贯东西,犹如一条长长的玉带,桃河两岸草翠花红,绿树成荫。北山公园、南山公园遥相呼应,北山公园独具欧洲风情,南山公园则显出优雅的中国园林特色。城市中心公园那巨大的人工湖,犹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城市中心。雄伟的狮脑山山顶矗立着高高的百团大战纪念碑,仿佛一把利剑直入云霄。还有许多小型的花园:彩石园、海棠园、樱花园??宛若天上的繁星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角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名胜古迹,盂县的藏山、梁家寨温泉;平定的娘子关、冠山书院;郊区的桃林沟、翠枫山、关王庙??最吸引人的是藏山,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赵氏孤儿》吧!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盂县的核桃又大又绵又好吃!郊区的苹果又大又脆汁又多!平定的砂锅天

下闻名,黄瓜干还是古代贡品呢。特别是誉为“黑金”的无烟煤首屈一指。还有阳泉的面食更具特色:拉面、柳叶面、刀削面、小开条、抿圪斗、饸饹、炒不烂、糊嘟??你要是来,保准你能大饱口福。

热情好客的阳泉人,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我们阳泉赏美景、品美食,你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我爱我的家乡——阳泉。

篇四:【课堂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学案:第5课 娘子关前

第5课 娘子关前

【文本导读】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

④抽屉( ) .

⑦村妪(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⑥井陉县( ) .⑨鲜文才( ) .

?褴褛( ) ..⑤匍匐( ) ..⑧水门汀( ) .?咳嗽( ) ..⑩聂荣臻( ) .

? ??数见不鲜.??鲜 有耳闻? ??鲜. 样? ??模.??模 型? ??模.

儿? ??枣核.?核? 武器? ??核. ? .?活塞外? ?塞?塞.?阻塞? . ? ?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溜? ??隘? ??辨? ?①? ②? ③镏? ??溢? ??辩? ?

???瘤? ?榴? ??将? ?④? ?蒋? ??宣? ⑤?渲?

?喧? ? ? ? ?芦? ?⑥?庐? ??炉? ?卢? ?

3.近义词辨析

①暴发·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要点突破】

1.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点拨 本文的线索——行军路线:在太行山路上(东冶头→营庄)→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过许多山岭→蒋家村)→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核桃园→桃水桥→正太路→大山)→到达边区巩固地带(小村→司令部→另一个村庄)。

2.《娘子关前》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重点就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写作手法上的特色,那么,如何透过这篇文章平实无奇的外表,洞察到文章内在的层次关系,从而领略其结构的美呢?

点拨 这篇文章采用一般记叙文的形式,按行军路线,用时间或地点,或行军的过程来分段标题。切分的标准自然是地点的转换,但每一部分又相对地集中说明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文中隐含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性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个标题能不能根据描写的内容的侧重点,来标出实质问题呢?变换标题,就可能对文章有进一层的了解,也能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七个标题可作如下更换:

①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②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③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④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⑤“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⑥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地跋涉

⑦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七个部分主要是叙述通过封锁线进入敌后根据地的经过。反映的问题有三个方面:敌人的残暴,群众的支援,战士的顽强。这三个方面在各部分是有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

3.全文通过记事,重在写人抒情,文章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点拨 ①控诉敌人的暴虐。

作者就沿途所见,追叙太行山区村落里遭劫的惨状:“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一定要把它们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这用意是显然的,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敌人住过的房子,煤没有动用,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炕是砖造的,不能烧毁,但敌军也要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捣毁”;“核桃园有三百多人家,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敌人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这些平实的记叙中,蕴含的是深沉的愤怒,因而有力控诉了敌人的狠毒残酷!

②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依赖。

平定县营庄的老百姓知道来的是自己人,逃到山里的又回来了;井陉县蒋家村的老妪热情送水,招呼子弟兵:“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新战区的百姓对于被敌人毁掉而又由八路军恢复的标语和布告发生了更大的兴趣。太行山区的村民们的一言一行表达的既是对子弟兵的信赖,也是抗战必胜的信念。

③歌颂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文章中写了一个典型人物——14岁的红“小鬼”鲜才文。他说他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救中国”和“救自己”就是如此自然、如此深刻地统一为鲜才文以及广大红军战士的崇高的动机。这就是红军战士无论何时何地“把艰险当成家常”的顽强斗志的思想源泉。广大游击队员“穿的是华北农民的破短袄”,而在战斗中“使敌人畏如狮虎”,因为他们具备了和八路军战士一样的精神力量。

4.文章结尾写作者看见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为什么忍不住落泪?这样结尾,有何作用?(提示: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点拨 这雄壮的四个字为什么勾起了作者和战士们对夜间经历的回忆,而且“再也忍不住落泪”呢?因为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所见所闻所写的一个个捍卫民族尊严的可歌可泣的场面的政治意义;因为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笔伐敌寇暴行、誓死收复河山的强烈义愤和坚强决心。这画龙点睛的四个字从蕴含的深意上把全文所记的材料统摄起来了。“形散神不散”,全文的“神”——总括全篇的思想中心,就是“还我河山”这极雄壮的四个巨大的字。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全文所反映的抗日军民的爱国精神在这四个大字中,在“忍不住”的热泪中融为一体了。

5.文章第1节中为什么说“没有牛和羊群的北方原野,分外的寂寞与荒凉”?

点拨 北方原野,本是广阔无垠的水草丰茂之地。成群牛羊,膘肥体壮,嬉逐欢叫;放牧的人们,时而甩动牧鞭,噼啪作响,时而开怀放歌,自得其乐,原野充满安宁和快乐的气氛,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多么可爱。现在,牛羊已被日寇劫尽,原野上没有了牛羊的嬉逐,也就没有了放牧牛羊、主宰大自然的人类的活动,呈现的只不过是原野的自然形态,敌人破坏的景象,怎能不给人以分外寂寞与荒凉之感呢?如果我们回忆茅盾在《风景谈》中的那些议论,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等话语,就能更加深刻理解。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一方面控诉了敌人的暴行,一方面反映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信赖,在平实的语言之中还体现了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斗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结构图解

1.山路上——荒凉的山区

2.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群众的情意

3.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战士的无畏

4.核桃园——敌人的暴虐

5.“再会,同志!”——同志的支援

6.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艰苦的跋涉

7.还我河山——子弟兵的信念

三、写作特色

1.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但由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叙事后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展开议论或抒情,并把叙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给读者以感染。如文章在记述部队来到井陉县蒋家村一位老妇人招呼大家喝水后说:“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

篇五:游记写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本书正是基于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的角度,精选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性游记作品,引领读者走出宅门,走向广袤的自然,将眼光投注于壮美的河山、古老的名胜、厚重的文明上,用心去观览大自然的美好,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随着作者细腻笔触地自由流走,读者可深深体味到作者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哲思,领略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世界文明的源远流长,对于喜欢文学、喜欢旅游、喜好古典文化与风物的读者来说,在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游目骋怀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升华。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游记文章70余篇,让读者跟随文学大家的脚步,游历名胜古迹,遍寻赏心乐事,体味浓郁厚重的文化韵味,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深情叙述中,获得视野的扩大、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升华。所选文章均为文学名篇,诸如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的《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宗璞的《燕园墓寻》、徐迟的《黄山记》、季羡林的《登蓬莱阁》、徐志摩的《契诃夫的墓园》、李国文的《此曲只应天上有》、王蒙的《晚钟剑桥》等。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8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俞平伯

13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20 西溪

赵景深

23 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27 巴东三峡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娘子关美景作文)刘大杰

31 山阴道上

徐蔚南

33 城隍庙的书市 阿 英

40 桐庐行

柯 灵

43 莫愁湖

黄 裳

47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52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55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58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63 芙蓉城

罗念生

67 国子监

汪曾祺

73 曲阜游记

李健吾

78 黄山记

徐 迟

84 华山谈险

黄苗子

91 雾里峨眉

吴祖光

101 登蓬莱阁

季羡林

106 烟雨醉翁亭 何 为

109 清风白水

王充闾

115 家住杭州,天天旅游 陈祖芬

120 娘子关览胜 来新夏

123 燕园墓寻

宗 璞

127 大丰大足

邓友梅

132 善卷游

艾 煊

136 西施故里有感 张抗抗

140 瘦西湖“胖”了 顾 骧

142 蒲松龄之道 张 炜

145 星河欲转千帆舞 卞毓方

149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152 领略巫山

周 涛

156 壶口风云

杨闻宇

159 金顶恒久远 子 通

163 桃花源的魅力 石 英

167 重读云南

雷 达

171 谒嵇康墓

陈启文

175 夜访夹山寺 李元洛

181 白云深处留侯祠 杨闻宇

186 钗头凤——宋词之旅 李元洛

193 蓬莱风景线 庐 隐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