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贝多芬欢乐颂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23:09 体裁作文
读贝多芬欢乐颂有感体裁作文

篇一:《欢乐颂 》的感想

《欢乐颂 》的感想

摘要:《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直到今天每当我们聆听到那耳熟能详的第四乐章 《欢乐颂 》时,依然深深地被气势恢宏的音乐所打动,同时也臣服于音乐中所透露出的大师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观。本文通过简介《欢乐颂 》的来源,并道出我的感想。

命运之神对贝多芬似乎过于苛刻。到1818年他48岁的时候,他仅存的微弱听力也失去了。创作的艰难可想而知,而创作的成功又令世人不可思议。据说为了感知曲调,贝多芬请人特制了一支小木棒,作曲的时候,把木棒的一端插在琴箱里,另一端咬在自己的牙齿中间,靠小木棒的震动来“听”音…… 《第九交响乐》首演的时刻来到了!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歌声随着他的指挥棒震撼着满场听众的心,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生命的呻吟和呐喊,感到了他对人生的热恋和追求。最后,随着第四乐章“欢乐女神圣洁美丽,……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的歌声,每个人的新灵都升华了,许多人眼含着热泪。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有的流着眼泪,有的欢呼跳跃,几乎发了狂。按照当时奥地利的礼仪,欢迎皇帝出场是鼓掌三次;而此时对这为音乐家,观众却一连鼓掌欢呼了五次,直到警察以为出了什么事,赶来维持秩序,这热烈的场面才停下来。 可是,面向乐队、背对观众的贝多芬,却什么也没听到,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搀扶他转过身,来到台前,他才看到了这激动人心

的场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最让世人感动的,是一生受尽磨难,几乎没享受到生活、爱情欢乐的贝多芬,却丝毫没在他不朽的绝唱里,流露出悲伤和哀怨。——他把痛苦留哦给自己,却把欢乐带给了全人类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简介:

这部交响曲于1824年全部写成并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了它”的“欢乐交响曲”,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原来有段宣叙调的唱词,开始是说:“不,这会使我们想起过去的痛苦。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接下去,乐队先后三次分别演奏第一、第二和第三乐章的音乐主题或主题动机。贝多芬不甚满意。当木管乐器演奏《欢乐颂》主题动机时,他听了之后,立即说:“啊,这才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它演奏的还只是《欢乐颂》的雏形,还没有成熟。后来贝多芬把用人声演唱的宣叙调删掉,改成用低音弦乐器来提问,效果也很好。而且由于前面没有出现人声,当第二部分人声时,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九交响曲》的前三

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第四乐章,大师则史无前例的把交响曲转变成哲学法典与个人抒怀(席勒的《欢乐颂》几乎就代表贝多芬自身的道德观),进而从理想化的自我层次升华为拥抱全人类。

(2)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想:

《欢乐颂》以一段戏剧性的叙奏为前导,先逐一召唤前面三个乐章的重要主题,然后新的主题登场,先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在以整个管弦乐团宣示。突然男中音独唱者大声劝诫“噢,朋友们,别发出这种声音!”,好像在宣称:虽然管弦乐对此主题的诠释很美,但仍嫌不够。他开始以新的旋律唱出席勒的词句,合唱随即加入。 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这也是后人无法超越《第九交响曲》的原因所在)。 在贝多芬心目中,普遍的人性最重要;最高的道德真理——拥抱兄弟情谊的快乐、对造物者的敬畏——都要以普遍的人性为基础,才有意义。为此大师在这里有意安排了男高音独唱的进行曲,并以土耳其乐器作强烈的伴奏,演绎出为理想勇往直前的英雄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欢乐颂》那欢欣鼓舞的终曲里,把管弦乐团里所有乐器和人声揉合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把整个第四乐章,乃至《第九交响曲》推向极致,推向欢乐的海洋!

《 西方音乐名家与名作》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欢乐颂 》的感想)

读贝多芬欢乐颂有感

姓名: 吴泽波

系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4班

指导老师:蒋臻

完成时间:2011/4/ 15

篇二:贝多芬之《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之《欢乐颂》赏析

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时期,一切自由思想和民族运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在这反动势力猖獗的时代,贝多芬仍关心着人类的幸福,关心达到世界平等和改造社会的道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贝多芬的《欢乐颂》诞生了。

《欢乐颂》出自于贝多芬—一代乐圣的《第九交响曲》之第四乐章,而《第九交响曲》的原题是《以欢乐颂的合唱为结局的交响曲》,贝多芬1823年在七年的艰苦创作过程中,才把德国伟大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借以表达了他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追求。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奏鸣曲形式,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与苦难、悲哀、战栗和不安的心情,充满了巨大震撼力和悲壮色彩。第二乐章采用d小调,3/4拍。主题明朗振奋积极,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让人们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一下子就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第三乐章是哲理性的慢板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这个乐章相对前两个乐章更显宁静、安详,旋律平缓,但不失柔美,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个作品的精髓所在,用变奏曲形式写成,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这一乐章中,作曲家带领着人们的思绪向他向往的理想世界进军:穿过黑暗到达光明,战胜痛苦取得欢乐,这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从管乐器疾驰而来的暴风骤雨般的乐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两种力量的聚合与较量。紧接着,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像英雄巨人一般吟咏出一句有力的宣叙性音调。贝多芬本想从这里开始歌唱,但他还是决定用器乐来作出对残酷现实否定的结论。在第一乐章主题片段以快板再现时,随即被用威严的大提琴声部奏出的那个变化了的宣叙调主题所打断,第二乐章主题便以轻捷的身姿跑过来。大提琴的宣叙调又驱散了戏谑的浪花,第三乐章的抒情主题登场了。这个主题刚刚依偎到英雄巨人的身边就被推开了。经过几个回合的选择,人们看到,前三个乐章中那胜负未决的奋斗,那汇聚力量的召唤,和那浸透伤感的抒情,都不是理想的彼岸。在紧张而曲折的探索之后,作曲家终于找到了那个能体现全人类的胜利与欢乐的基本主题。这时,从木管声部隐隐传来《欢乐颂》的主题音

调。当欢乐主题动人心魄地爆发之后,管弦乐队突然终止,仿佛天地陷入一片沉寂。这时,男中音唱出了贝多芬自己写的歌词:“啊,朋友,不要旧调重弹,让我们来唱一些愉快欢乐的歌吧!”接着,欢乐仿佛从天而降,光辉的《欢乐颂》终于在人声鼎沸的高潮中高歌而至: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火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兄弟”“欢乐,灿烂光芒照大地”的主调高唱着,和圣咏主题中“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热情呼声辉煌地交织在一起,将音乐推向震彻寰宇的高潮,贝多芬用毕生心血凝结的《第九交响曲》在宣告人类团结友爱的胜利欢乐的时代巨响中结束。

贝多芬的《欢乐颂》虽有借助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是从感情流露方面看两人有所差别:在希勒,他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进而引申出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它要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此外,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创作中,他对交响曲的写作规则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从前三个乐章来看,他加长了作品的篇幅,扩大了乐队的编制,并且传统乐队编制中加入了许多新乐器;他第一次把慢板乐章放在了诙谐曲乐章之后,以适应主题和形象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尤其是在第四乐章《欢乐颂》中,他首次在器乐作品中加入了人声,并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也是整部作品的中心,而宏大的前三个乐章,仿佛就是为“欢乐颂”的大合唱所做的序曲。贝多芬在《欢乐颂》中所体现的在和声、配器和曲式方面的创新之处,不仅为浪漫派音乐开了风气之先,也是各种现代音乐技法的先兆。

音乐的鉴赏,从结构上来说,我只能借鉴别人的一些说法。《欢乐颂》是我们初中的时候就接触了的,一直到现在,有时候没事情趣使然在家弹琴玩的时候,觉得她很容易演奏,而最重要的是每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旋律,确确实实地能感受到那种欢快、清澈与浪漫主义情怀。其实贝多芬的生活处境相当艰难:失聪、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家庭问题的诸多纷扰,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音乐奇才,在对于他最重要的听力丧失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贝多芬用一支小木棒,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的时候用来听声音;他利

用骨传导的原理,即在听觉神经未损坏的前提下利用颌骨,牙齿等传声,这是常人所不能及!这种做法很痛苦,但他坚持下来了,并且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正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相比处于21世纪的我们,越来越多的人稍微碰到一点困难就仿佛世界末日,在这儿,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下贝多芬在《欢乐颂》里面的以欢乐为主题的博大胸怀?且不论给人带来多大的欢乐,至少自私而言:提高自己的逆商,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篇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赏析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1041002045 姓名:曾亚辉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音乐反映当时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所以它的音乐总是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直到现在仍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人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

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

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篇四:《欢乐颂》说课稿

《欢乐颂》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口风琴教材练习曲《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

三、教学内容

1.欣赏并试唱《欢乐颂》

2.音乐家介绍—贝多芬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试唱《欢乐颂》的曲谱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试唱《欢乐颂》,使学生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与试唱歌曲,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交响乐

2.教学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六、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视觉图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课主要是欣赏和试唱贝多芬的《欢乐颂》,在教学过程中,我探索研究了与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育。

(一)故事导入

1.播放课件第九交响乐的故事片段,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才华,向学生交代贝多芬打破了有交响曲以来第一次将合唱引入交响曲,这次公演获得成功,这是的贝多芬已经耳聋,他在女低音歌手的提示下,面向观众进行演出,让学生看到贝多芬的出色才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

2.介绍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从贝多芬的作品主要创作(《命运》、《田园》、《英雄》、《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引入新课《欢乐颂》

(二)导入新课

1.图片故事导入

这个环节我将从贝多芬直接引入新课,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从贝多芬的作品主要创作引入新课《欢乐颂》

2.介绍新课内容《欢乐颂》出处和相关资料,课件播放第九交响乐的故事片段,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才华,向学生交代贝多芬打破了有交响曲以来第一次将合唱引入交响曲,这次公演获得成功,这是的贝多芬已经耳聋,他在女低音歌手的提示下,面向观众进行演出,让学生看到贝多芬的出色才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

2.视频欣赏进入重点突破难点

a、在这个环节我会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视听欣赏本曲,引导学生在参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探索发现,深化情感体验。这是本课的重点。

b、视听之后让学生用跟唱法学习歌曲,用“la”模唱,由于这首歌曲调很单纯,4/43.曲谱的试唱

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据此,教学程序是“多听”

5.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发表进行评价、归纳并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电脑平台与课件相配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学板书内容均在课件中显示。

内容有:1.贝多芬的简单生平简介

2.〈欢乐颂〉乐曲简介

3.乐曲中难点乐句的旋律以及节奏节拍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

篇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张皓鹏 学号:201221232206 摘要: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在第四乐章,当“欢乐颂”出现的时候,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理想。贝多芬从没有向黑暗的统治势力低过头,因为他说“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又名,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生平最后一部交响作品,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听过这部作品后,我着实被它深深吸引了。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读着贝多芬的生平,每一乐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仿佛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二。 第一乐章低沉压抑,曲中充满威严,气势恢弘,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将“斗争”的主题融入进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反复表现的,体现了斗争过程的艰辛;第二乐章开始变得轻快活跃,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给人以鼓舞,却在乐章的最后透露出不安的气氛;第三乐章满怀着沉静和思考,在激烈的斗争之后,给人以平息。虽然我真的不能说,我可以将那些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心血融入进这部作品中的情感都细细的品味到,但我真的被它打动。尤其在第四乐章,在经历了前三乐章的铺垫之后,当那段熟悉的宏大的旋律出现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得震撼与感动。阴霾许久的大地终于被光明突破。当大合唱出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在经历了压抑,斗争,不安,沉静和思考之后,一片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景象,尽管时而乐曲中出现了急促不安,但最终还是光明战胜了一切。“欢乐颂”唱出了贝多芬一直以来理想的世界。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最终,整部乐曲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对自由的无限赞美中结束,给予人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听完乐曲后我仍久久不能平息,不仅是因为乐曲带来的震撼,贝多芬带给我

的感动甚至更多。在完全失去听力,疾病缠身的时候,贝多芬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人类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这首伟大的交响曲第一次公诸于众的时候,贝多芬由于失聪严重,甚至已经无法亲自担任指挥,只能背对观众站在台上进行指导。他无法亲耳听到曲子结束后,观众给予他的最热列最尊重的掌声。在同伴的提醒下,他才转过身,当看到那一幕时,激动的泪流满面。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为了战胜命运,贝多芬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用自己的一生,通过向全世界一样渴望着自由的人们传达着信念。《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永恒的,贝多芬是永恒的。向这部伟大的乐曲致敬,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