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给予孩子爱和尊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0:00 字数作文
如何给予孩子爱和尊重字数作文

篇一:给予孩子关爱和尊重

给予孩子关爱和尊重

余湘华

在当今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世界也许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惟有与学生心灵相通,才会有收获。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个事例:事例:班里有个孩子爱在上课时惹事生非,如果当即点名批评,他会随口高声吼一句:“我怎么了嘛?!”全班也会哗然。经过多次观察与分析,知道该孩子有爱面子、性格倔强、霸气、推卸责任等特点。于是我采用这样的方法:“上课发现“情况”就间接提醒,(用隐含的语言或眼神),下课及时谈话。”这种走入心灵的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在尊重孩子个人性格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爱的教育是真诚的,可贵的,富有生命意义的。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不是给予,更不是说教: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期待,相互了解。事例:记得有一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孩子们在轻声读着课文。忽然,一个学生举着手高喊:“老师,刘××睡着了!”我听到学生的叫声不禁犹豫了一下。如果不叫醒她,她就不能完整地学到本节课的知识;如果不叫醒她,以后再有同学上课睡着了,应该怎么办?正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她妈妈昨晚打来电话说刘××在从自家火锅店往家走的途中被车“撞”了一下,送到医院去检查,很晚才回家,虽然没什么大碍,但受到了惊吓。于是,我很冷静地说:“请大家不要打扰她,昨晚她因一点事睡迟了,现在很疲倦,就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孩子们立刻压低了读书的声音,动作放轻了,恐怕惊醒了她。当刘××醒来时,听同学们说了上课时的情况。她主动找到我,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没等她说完,我就接过话询问她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并交谈起昨晚发生的事情。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的深情爱意以及对

学生的宽容。我如果当即把她叫醒,她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一种上课睡觉、不听讲的印象。我没有当即“叫醒”她,但却唤醒了学生的心灵,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见着我时,嘴边总是带着一丝微笑,上语文课特别认真,常常高高地举起小手,正所谓“尊人者,人尊之”。班里其它孩子相互间也多了一些宽容与尊重,或许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吧。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抱有希望,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最好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的欣赏往往能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事例:本班学生小于,是个活泼的小男孩,喜好轮滑。但家长不允许他参加轮滑,怕影响学习。那段时间,小于一直无精打采。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向家长说明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只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小于终于如愿参加了轮滑活动,一学期后,学校举行了轮滑比赛,小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变得更加活泼和自信。总的说来,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看待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就为在班级中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重要的心理基础。

今天的儿童生长在独特的年代,他们应学会关心、爱护、同情、支持、帮助、友爱等种种现代人非常缺乏的交往品质,学会文明竞争、互相帮助。事例: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班级中挑选学生树立了一些榜样,如:书写标兵、眼保健操标兵、课间操标兵??这样做不是标榜某个学生,而是借此展示集体的形象。让学生知道一个人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的高度,并以此为学习榜样,积极向上。孩子在看到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结束后,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风纯正。

我相信:每个教师只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发展之路,那么每一个孩子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舞台上,都可以找到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从而实现让每一粒种子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散发芬芳的教育愿景。

2012.1.6

篇二:如何用爱和尊重健全孩子人格论文

如何用爱和尊重健全孩子的人格

儿童是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激励和信任,从而促进身心健全的。但许多家长只是单向地给予孩子无偿的疼爱,却没有向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于是渐渐地铸成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后果,如孩子不尊重长辈、没有学会分担生活的责任等。

一、爱孩子要有原则

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爱孩子也是有原则的。

1.理智的爱。父母疼爱孩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疼爱中受益。因此,疼爱孩子要受理智的控制,要爱得得当、得体、有分寸,孩子年龄不同,父母对他们疼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应不同。对幼小的孩子要更多地用身体的接触,如亲亲、抱抱、拍拍、摸摸等;对大些的孩子则要用目光、语言等方式对他们表示关心、信任、鼓励、称赞等。理智的爱的最高境界是期望,父母应当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能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自幼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

2.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要疼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孩子切不可“在福中不知福”。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父母的赞扬、鼓励是疼爱,父母的要求和批评也是疼爱。孩子对父母的疼爱感受越多,爱的作用力度也越大,如果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疼爱缺乏感受,爱的力量就会大大下降。

3.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的教育是双向的,即爱与被爱。有的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对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却不要求孩子对父母、长辈倾注爱心,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必要求。

4.教育孩子要自爱、自珍、自重。自爱、自珍、自重是人的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这些心理品质是孩子自幼逐渐形成的,随着孩子自发意识的发展,他们渐渐地会认识自己、珍爱自己、保护自己,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事,学本领,做个有出息的人。不懂得自爱、自珍、自重的孩子,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便很有可能滑向自弃的危险道路。

二、教师和父母要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是教育的基本信条,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要尊重儿童。

1.对所有儿童无歧视,即对任何民族、任何肤色的儿童,任何家庭中的儿童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2.尊重孩子就是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3.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别差异。我们在强调尊重儿童独立人格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在身心发展上儿童既有因年龄而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又有个体间的差异,成人切不可从主观意愿出发,无视儿童与成人之间或此儿童与彼儿童之间在认知水平、情感倾向及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对他们提出划一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其结果必将阻碍儿童的发展。

4.尊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儿童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人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从而达到促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澄城县澄合矿务局幼儿园)

篇三: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

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如何给予孩子爱和尊重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这就是这几次家长会交流的一个重点—— 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要点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个人心得: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举报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王涛的著作《规矩和爱》里贯穿的一条主线,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学做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

1、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做好父母的儿女的时候,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有的就把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往往在初为父母惊喜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做父母得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家长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当初我就多余生你,现在恨得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学习,父母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本能的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越来越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2: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摘自于本章节的篇首)。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也有的家长以自己的工作事业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老人代管,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3: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事最多的岗位,它的岗位重要,专业要求也很高,可以我们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我们缺失的是学习意识、缺失的是谦卑的态度和缺少父母教育的资源。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了,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了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们中国式的妈妈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直至大学毕业了,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四体不勤,四六不懂都不是毛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4:为人父母要谦卑

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自然、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

篇四:给孩子平等的爱和尊重

给孩子平等的爱和尊重

华润顺江园 叮当

当孩子犯错误、淘气、闯祸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很多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绪、已有经验和对幼儿已经形成的看法、态度去解决问题。可是,我认为,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正所谓,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与宽容,给予孩子平等的爱和尊重。

我们班有个叫杨永帧的小男孩,他不知道怎么与小朋友相处。平时,总是会有先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杨永帧打我”“老师,杨永帧拿我的水彩笔”,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一天,他和小朋友在美工区做“鞭炮”。开始的时候,他边做“鞭炮”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做鞭炮的时候先要用双面胶把红色的卡纸粘成纸筒形状”。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小朋友的关系非常的融洽。过了一会了,他突然把旁边小朋友的红色卡纸“抢”了过来。旁边的小朋友立刻叫了起来:“老师,他抢我东西”。我正想大声斥责他,可是转念又想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于是,我面带笑容走到他身边,轻轻的问他:“杨永帧,你在干什么呢?”杨永帧说:“他的鞭炮做错了,他没有给鞭炮粘上黄色的金边”。我听了恍然大悟,我鼓励了他的做法,但是我告诉他:“你可以先告诉小朋友他的鞭炮没有粘金边,你可以帮助他一起做鞭炮,小朋友同意了,你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把鞭炮做好。”他在征得了小朋友同意的情况下,他没有再影响其他小朋友,他还帮助小朋友把“鞭炮”做好了,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教师柔和的态度、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让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也正是要在这种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制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正面的教育。而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多给调皮的孩子一些爱。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者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做孩子喜欢的好老师,让孩子健康、快乐、茁长成长!

篇五:尊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尊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2014年冬天,对导演吴宇森和太太牛春龙而言,收获满满。吴宇森的新片《太平轮》热映,牛春龙的新书《今生缘》也面世。但他们认为最大的成就,还是儿女都长大成人,个个独立、自主、勇于追梦。吴宇森夫妇认为给最好的爱,就是对孩子们的尊重和放手。

吴宇森和牛春龙育有三个孩子。孩子们个性完全不同。在教育方式上,吴宇森夫妇也以民主和尊重孩子个性为基础。

吴宇森和牛春龙很少因意见不一而争吵。在教育孩子时,俩人一个黑脸一个红脸默契地相互配合。在孩子年幼时,牛春龙就立下很多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能到处跑、不能乱说话、穿衣要整洁等。而老爸吴宇森,因为陪伴时间不多,所以回家后更多的是带孩子玩耍,给孩子们无限的宠爱。如此一来,孩子们既享受了父亲的宠爱,也能体谅母亲的辛苦。

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爱他们的妈妈;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也是让孩子懂得尊重爸爸,拉近父子之间的距离。夫妻恩爱、相互体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在牛春龙的眼里,吴宇森始终是她的骄傲。“感谢宇森对我的厚爱,多年来靠着他的爱心,外面风大雨大,全由他奋力去遮挡承担,赐给春龙一个安心地,他给我的荫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肩膀。我不禁想说,男人该当吴宇森。”牛春龙从来不掩饰对丈夫的爱与崇拜。牛春龙还有意培养孩子对父亲的爱,从不在孩子们面前说一句抱怨丈夫的话。她常常告诉孩子,老爸吴宇森很爱他们,辛苦工作也是为了他们。尽管吴宇森很少陪孩子,但孩子们对爸爸一直尊重并深爱着。

父亲是国际大导演,但三个孩子从来不以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吴宇森夫妇也从不培养孩子的骄娇之气,孩子们丝毫没有攀比虚荣之心,自小就踏踏实实地生活。当年,大女儿去外地上学时,父母都没有送行,因为吴宇森夫妇认为那些琐事完全难不倒她。如今,三个孩子有着各自的事业。大女儿在大学毕业时想去吴宇森公司工作。牛春龙告诉女儿:你可以跟爸爸一起工作,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就是希望你从最低层做起。无论是扫地、倒咖啡、打扫卫生,你都要好好做下去。

从小踏实做事的女儿,做得兢兢业业,三年后她的双手因用洗洁精过度而变了样。吴宇森夫妇心疼不已。女儿反而笑着安慰父母说:“没事的,我是在帮爸爸,我也更是在锻炼自己。”原以为大女儿会在公司发展下去,有一天女儿突然说要去学校读硕士和博士。原来,通过几年基层工作,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不在电影工作上。如今,大女儿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这让吴宇森夫妇很欣慰。吴宇森认为,不管孩子做什么工作,只要职业正当,孩子们觉得快乐,他和太太都会全力支持。

“将近四十年的婚姻,时间一点都不留情,我们的青春,随着时光的飞逝,早已移交出去,如今在孩子的身上。可看到他们快乐的青春时光展露,愿他们享受美丽青春之余,莫忘了期间掺杂着身为父母的祝福。”牛春龙在书中把和吴宇森的夫妻缘,回归到了一个轮回。和孩子的缘分,吴宇森夫妇也认为孩子已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只需欣赏他们绽放光彩,默默地注视就足够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