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7:54 小学作文
篇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JCJ 134—20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 庆 大 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 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 139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1999] 30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大学主编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其中3.0.3,4.0.3,4.0.4,4.0.7,4.0.8,5.0.5,6·0.2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标准编号为JCJ 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7月5日
1、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1.0.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
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0.3 空调年耗电量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4 采暖年耗电量annual heat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5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2.0.6采暖度日数(HDDl8) 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C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C时,将低于18C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0.7 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C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C时,将高于26C;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0.8 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9 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16~18℃;换气次数取 1.0次/h。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26—28℃;换气次数取 1.0次/h。
3.0.3 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4.0.1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 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0.3 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4.0.4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过大。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
4.0.5 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平开窗。 4.0.6 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
4.0.7 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田叮107规定的Ⅱ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Ⅱ级。 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4.0.8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其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表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
*注:当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B50176—93第5.1.1条来验算隔热设计要求。 4.0.9 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宜采用 绿化等隔热措施。
5、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5.0.1 当设计的居住建筑不符合本标准第4.0.3、4.0.4和4.0.8条中的各项规定时,则应按本章的规定计算和判定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 5.0.2 本标准采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年用电量为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5.0.3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应采用动态方法计算。 5.0.4 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应按下列计算条件计算。 1、 居室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全天18C°;夏季全天为26 C°。 2、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 3、 采暖和空调时,换气次数为1.0次/h。
4、 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
额定能效比取1.9。
5 室内照明得热为每平方米每天0.0141kWh。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4.3W/m2。
6 建筑面积和体积应按本标准附录B计算。 5.0.5 计算出的每栋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5.0.5按采暖度日数列出的采暖年耗电量和按空调度日数列出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之和。表5.0.5 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的限值
6、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6.0.1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综合考虑确定。 6.0.2 居住建筑当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采暖系统其他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
篇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http://www.xici.net/#b627942/d41292394.htm
其中3.0.3, 4.0.3, 4.0.4, 4.0.7, 4.0.8, 5.0.5, 6.0.2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冷地 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 计。
1.0.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 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 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 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0.3 空调年耗电量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 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4 采暖年耗电量annual heat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 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5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 比。
2.0.6 采暖度日数(HDDl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l8℃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l天,并将 此乘积累加。
2.0.7 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l天,并将 此乘积累加。
2.0.8 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 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9 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 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 月间平滑处理。
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3.0.1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16-18℃;
2 换气次数取 1.0次/h。
3.0.2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 26-28℃;
2 换气次数取 1.0次/h。
3.0.3 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 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 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
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4.0.1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 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0.3 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 应超过0.40。
4.0.4 外宙[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过大。不同朝向、不同宙 墙面积比的外宙,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
───────────────────────────────────
朝向 窗外环 外窗的传热系数K[W/(平方米.K)]
境条件 窗墙面 窗墙面 窗墙面 窗墙面 窗墙面 积比 积比 积比 积比 积比 ≤0.25 >0.25且 >0.30且 >0.35且 >0.45且 ≤0.30 ≤0.35 ≤0.45 ≤0.50
───────────────────────────────────
冬季最冷月室
外平均气温 4.7 4.7 3.2 2.5 -
北(偏东 >5摄氏度
60度到偏西
60度范围) 冬季最冷月室
外平均气温 4.7 3.2 3.2 2.5 -
≤5摄氏度
东,西 无外遮阳措施 4.7 3.2 - - -
(东或西偏
北30度到偏 有外遮阳(其
南60度范围) 太阳辐射透过 4.7 3.2 3.2 2.5 2.5 率≤20%)
南(偏东
30度到偏西 4.7 4.7 3.2 2.5 2.5 30度范围)
───────────────────────────────────
4.0.5 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平开窗。
4.0.6 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
4.0.7 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外宙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III级;7层及7层 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II级。
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其计算方法应 符台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表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
(K[W/(平方米.K)]和热惰性指标(D)
───────────────────────────────────
屋顶* 外墙* 外窗(含阳台 分户墙 底部自然通风 户门 门透明部分) 和楼板 的架空楼板
───────────────────────────────────
K≤1.0 K≤1.5
D≥3.0 D≥3.0 按表4.0.4 K≤2.0 K≤1.5 K≤3.0 的规定
K≤0.8 K≤1.0
D≥2.5 D≥2.5
───────────────────────────────────
*注:当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民用建筑 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5.1.1条来验算隔热设计要求。
4.0.9 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宜采用绿化等隔 热措施。
5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5.0.1 当设计的居住建筑不符合本标准第4.0.3、4.0.4和4.0.8条 中的各项规定时,则应按本章的规定计算和判定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
5.0.2 本标准采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全年用电量 为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5.0.3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应采用动态方法计算。
5.0.4 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应按下列计算条件计算:
1 居室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全天为l8℃;夏季全天为26℃。
2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
3 采暖和空调时,换气次数为1.0次/h。
4 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 额定能效比取1.9。
5 室内照明得热为每平方米每天0.014lkWh。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4. 3W/m2。
6 建筑面积和体积应按本标准附录B计算。
5.0.5 计算出的每栋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 过表5.0.5按采暖度日数列出的采暖年耗电量和按空调度日数列出的空调年耗 电量限值之和。
表5.0.5 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的限值
───────────────────────────────────
HDD18 耗热量 采暖年 CDD26 耗冷量 空调年 (摄氏度 指标 qh 耗电量 (摄氏度 指标 qc 耗电量 .d) (W/平方米) Eh (kWh/ .d) (W/平方米) Ec (kWh/ 平方米) 平方米) ───────────────────────────────────
800 10.1 11.1 25 18.4 13.7 900 10.9 13.4 50 19.9 15.6 1000 11.7 15.6 75 21.3 17.4 1100 12.5 17.8 100 22.8 19.3 1200 13.4 20.1 125 24.3 21.2 1300 14.2 22.3 150 25.8 23.0 1400 15.0 24.5 175 27.3 24.9 1500 15.8 26.7 200 28.8 26.8 1600 16.6 29.0 225 30.3 28.6 1700 17.5 31.2 250 31.8 30.5 1800 18.3 33.4 275 33.3 32.4 1900 19.1 35.7 300 34.8 34.2 2000 19.9 37.9 - - - 2100 20.7 40.1 - - - 2200 21.6 42.4 - - - 2300 22.4 44.6 - - - 2400 23.2 46.8 - - - 2500 24.0 49.0 - - - ───────────────────────────────────
6 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6.0.1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 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综合考虑确定。
6.0.2 居住建筑当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 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采暖系统其他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中的有关规定。集中空调系统设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 有关规定。
6.0.3 一般情况下,居住建筑采暖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
6.0.4 居住建筑进行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时,宜采用电驱动的热泵型空 调器(机组),或燃气(油)、蒸汽或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或采用低 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燃气(油、其他燃料)的采暖炉采暖等。
6.0.5 居住建筑采用燃气为能源的家用采暖设备或系统时,燃气采暖器 的热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
6.0.6 居住建筑采用分散式(户式)空气调节器(机)进行空调(及采暖)时, 其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 暖空调时,作为集中供冷(热)源的机组,其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 定值。
6.0.7 具备有地面水资源(如江河、湖水等),有适合水源热泵运行温度 的废水等水源条件时,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宜采用水源热泵。当采用地下井
水为水源时,应确保有回灌措施,确保水源不被污染,并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具备可供地热源热泵机组埋管用的土壤面积时,宜采用埋管式地热源热泵。 6.0.8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 节能型采暖、空调产品。
6.0.9 应鼓励在居住建筑小区采用热、电、冷联产技术,以及在住宅建 筑中采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6.0.10 未设置集中空调、采暖的居住建筑,在设计统一的分体空调器室 外机安放搁板时,应充分考虑其位置有利于空调器夏季排放热量、冬季吸收热量, 并应防止对室内产生热污染及噪声污染。
6.0.11 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厨房、 卫生间应安装局部机械排风装置。对采用采暖、空调设备的居住建筑,可采用机 械换气装置(热量回收装置)。 (.E203W03001.)
篇三: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2012(征求意见稿)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2012年7月
目录
1 总则 ................................................................................................................................................. 3 2 术语 ................................................................................................................................................. 3 3 基本规定 ......................................................................................................................................... 3 4 节能改造设计 ................................................................................................................................. 4
4.1 外窗改造 ....................................................................................................................................... 4 4. 2 遮阳改造 ..................................................................................................................................... 5 4. 3 屋面改造 ..................................................................................................................................... 5 4. 4 外墙改造 ..................................................................................................................................... 5
4.5 其他改造 ...................................................................................................................................... 5
5技术要点 ........................................................................................................................................... 6
5.1 外窗 .............................................................................................................................................. 6
5.2 遮阳措施 ...................................................................................................................................... 6
5.3 屋面 .............................................................................................................................................. 7
5.4 外墙 .............................................................................................................................................. 8
5.5 其他改造 ...................................................................................................................................... 9 6 施工要点 ........................................................................................................................................ 10
6.1 一般规定 .................................................................................................................................... 10
6.2 外窗 ............................................................................................................................................ 10
6.3 遮阳措施 .................................................................................................................................... 11
6.4 屋面 ............................................................................................................................................ 11
6.5 外墙 ............................................................................................................................................ 11
6.6 其它 ............................................................................................................................................ 13 7 验收要点 ....................................................................................................................................... 13
7.1 一般规定 .................................................................................................................................... 13
7.2 外窗 ............................................................................................................................................. 14
7.3 遮阳措施 ..................................................................................................................................... 14
7.4 屋面 ............................................................................................................................................. 14
7.5 外墙 ............................................................................................................................................. 14
7.6 其它 ............................................................................................................................................. 15
8检测与评估 ..................................................................................................................................... 15
8.1 一般规定 .................................................................................................................................... 15
8.2 基本信息 ..................................................................................................................................... 16
8.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项目 ..................................................................................................... 17
8.4 用能设备性能检验项目 ............................................................................................................ 18 附表1 简易评估方法 ...................................................................................................................... 19
1 总则
1.0.1 为规范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促进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测、评估和验收等,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0.3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适用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实际用能模式,可以单项改造也可以综合改造。
2 术语
2.0.1 既有居住建筑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已建成使用的居住建筑,居住建筑指以居住为目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别墅、宿舍、集体宿舍、招待所、公寓、托幼建筑及疗养院和养老院的客房楼。
2.0.2 节能改造 retrofit for energy efficiency
通过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用能设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增设必要的用能设备,达到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改善既有建筑的室内环境和室内人员舒适度的目的。
2.0.3 单项节能改造 single retrofit for energy efficiency
针对外窗、遮阳、屋面、外墙或其他设备系统进行单项节能改造,例如在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中,只改造外窗或外墙等。
2.0.4 综合节能改造 integer retrofit for energy efficiency
对既有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各单项、用能设备等多个系统进行的综合节能改造。 2.0.5 能源效率等级 energy efficiency grade
表示设备能源效率高低的不同级别。
2.0.6 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
建筑的房间或场所,单位面积的照明安装功率(含镇流器,变压器的功耗)
2.0.7 开间窗墙比 ratio of windows to wall in a side
房间窗户面积与该窗户所在开间外墙面积之比。
3 基本规定
3.0.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应充分考虑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夏季隔热为
主,兼顾冬季保温。
3.0.2 节能改造前应对建筑物的安全质量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对主体和承重结构安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既有建筑,宜同步开展结构加固和节能改造。
3.0.3 节能改造工程的前、后应进行预评估和后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用能设备能效的检测与评价。
3.0.4 节能改造预评估,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用能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状况与性能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各分项及综合节能改造方案。分项改造可以按以下顺序优先实施或按本导则规定的方法评估后确定,分项改造应符合本导则中相应项目的节能要求。
1)外窗改造
2)遮阳改造
3)屋面改造
4)外墙改造
5)其他改造
3.0.5 改造效果采用模拟计算方法确定,评估时宜采用实际用能模式,分别对节能效果、舒适度改善效果以及改造经济性进行评估,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作出评价。
3.0.6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最终确定主要取决于改造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并应兼顾节能改造所能起到的保持或提升建筑的功能、美化环境、保护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等因素。
4 节能改造设计
4.1 外窗改造
4.1.1 不同窗墙比的外窗,改造后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
4.1.2 外窗及阳台门改造后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规定的4级(推拉窗),6级(平开窗)。
4. 2 遮阳改造
4.2.1 当南向开间窗墙比>0.40,东西向开间窗墙比>0.25时,应控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0.40。宜按下列要求设置遮阳设施(阳台部位、厨房间及卫生间外窗除外):
东偏南45°至东偏北45°,西偏南45°至西偏北45°范围的外窗应设置垂直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南向的外窗应设置水平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
4.2.2 当开间窗墙比≤0.40且外窗未设置活动外遮阳时,应控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0.50。 屋面改造
4. 3 屋面改造
4.3.1 根据既有建筑屋面防水的情况选择直接做倒置式保温屋面或翻修防水层后做倒置保温屋面。将平屋顶改成坡屋顶时,为防止平改坡后吊顶内结露,宜在坡屋面上加铺保温,改造后屋面传热系数应不低于1.0W/(m·K)。
4.3.2 屋面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反射隔热涂料,当外表面为白色时,太阳光反射比应大于0.80,当外表面为浅彩色时,太阳光反射比应大于0.60;在有光污染可能的中心城区宜采用浅色亚光型涂层避免造成光污染。 2
4. 4 外墙改造
4.4.1 外墙改造宜优先选择反射隔热改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保温改造;
4.4.2 外墙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反射隔热涂料,当外表面为白色时,太阳光反射比应大于0.80,当外表面为浅彩色时,太阳光反射比应大于0.60;
4.4.3 外墙保温改造后的平均传热系数应低于1.5 W/(m·K)或比改造前降低50%。 2
4.5 其他改造
4.5.1 其他改造包括公共部位的照明、采暖空调设备、热水系统;
4.5.2 用能系统的能效应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控制应满足部分空间和部分时间的使用需求,不宜采用集中式的采暖或空调形式。
4.5.3 用能系统改造应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光电转换装置、风能发电等。
篇四: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居住小区建筑环境能耗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居住小区建筑环境能耗
篇五:浅谈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
浅谈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和建筑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低能耗运行。
In this paper, three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low-power operation of the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 building from the building the overall layout of single building design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velope design. 关键词:建筑节能 低能耗 夏热冬冷
正文:
我省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季闷热,冬季湿冷,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我们不仅要做好建筑的冬季保温设计,同时要做好夏季的隔热设计冬季保温,必须确保建筑主要围护结构保温层有一定的厚度,达到一定的热阻值,要有足够的开窗面积利用冬季日照取暖,降低采暖能耗;而夏季,建筑主要围护结构不仅依靠保温层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同时应采取浅色饰面、绿化层顶及增加外门窗遮阳等隔热措施,减少和控制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降低空调能耗。设计、施工不仅要做好建筑细部节点的保温构造处理,防止冬季室内出现结露现象,也要做好隔热设计,防止局部室内出现过热现象。我省在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与兄弟省市差距不大,但在外窗外遮阳的推广应用方面尚未全面启动,与兄弟省市差距较大。
1. 整体规划设计
1.1 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为建筑争取良好的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1.2 利用建筑群合理布局,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人的行为活动特点,建立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具体体现在总图布局方案中,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充分争取利用日照,合理组织气流,减少建筑热损失,利用建筑外界面的反射辐射,对夏季炎热气候考虑充分。
1.3 太阳辐射热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根据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建筑南向夏季可减少辐射得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是最有利的建筑朝向。
1.4 在规划设计中,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是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减少夏季空调运行时间和保证不使用空调季节室内的热舒适性,通过疏导基地和建筑群体通风,在群体空间布局上采用前后错列、斜列、前疏后密等方式以疏导气流,并使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漩涡区以外。
1.5 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形系数小,体形尽量简洁,使体形系数控制在0.35 以下。利用建筑体形和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合适美观的创新形体来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总之,建筑工程设计要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充分考虑建筑体形、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合理确定冷源、热源的形式和设备性能,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
2 墙体节能设计
传统的外维护墙体由单一材料组成,其热工性能指标已不能满足节能建筑的要求。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占比重最大,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占75~80%。因外墙体的保温设计相当重要,必须改变以往老的外围护设计,改为采用新的节能墙体材料,增加保温效果。将承重粘土砖改为承重空心砖,增加了砖的孔空隙率,对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施工砖墙体时,空隙易被砂浆堵住,难以保证保温效果。墙体改革,推动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多种节能型墙体应运而生,主要有一下几种:
2.1 承重空心砌块。它是由混凝土和多孔材料组成,具有高强、承重、保温、节能、导热系数低等特点。
2.2 加气混凝土外墙。加气混凝土产品有粉煤灰加气和砂加气两种,有砌块、条板状,该类产品本身导热系数小,是建筑热工性能较好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2.3 内保温复合外墙。构造特点与单一材料墙相比,构造组合合理,有效的的热绝缘系数,能较好地发挥保温材料的作用,在满足承重要求的前提下,砖墙可适当减薄。
2.4 夹心复合外墙。将墙体分为承重和保护部分,中间留有20~50mm 空隙,内填无机松散或块状保温材料如炉渣、膨胀珍珠岩等,也可以不填材料做空气层。建筑外围护构造是反映建筑物各面的围护物,即和外界空气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如外围墙体、门窗、屋面等。建筑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是由组成围护结构的各部分材料性能所定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通常用传热系数来衡量,传热系数越大,保温隔热的效果就越差。建筑节能工程大多数都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也有少部分多层建筑采用增加墙体厚度或新墙体材料,增加墙体保温隔热能量。外墙
外保温体系可有效地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同时还可以解决外墙常见的开裂、渗水等现象,但由于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周期一般都在50 年以上,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地使用轻质、高强度、保温隔热、节能、节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研究新的墙体构造及砌筑方法,发展节地、节能、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3 门窗节能设计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窗户是薄壁的轻质构体,也是耗热的薄弱环节,通过门窗缝隙空气渗透耗热量占20%~25%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占建筑物冬季保温或夏季降温能耗的50% 以上,所以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是节能工作的重点。窗户的节能应区别不同朝向控制窗墙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大窗,并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另一方面,应根据空调设备的价格和制冷、采暖费用的比较去确定合适的玻璃品种,从各种玻璃的太阳能阻隔特性和导热性两个方面去比较其节能效果,选择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以提高玻璃的气密水平。此外,窗上加贴透明聚氯膜,也是窗户节能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聚氯乙烯塑料门窗、单框双玻彩板钢窗和铝合金窗户,以其良好的保
温性和气密性,在民用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另外窗户是引起辐射热的有利方面,但又是传热损失冷风渗透损失都比较大的不利方面,即窗和窗框的热阻太小,在符合窗墙面积比条件下其节能设计的主要措施有:
(1) 采用传热系数小的窗体材料,就目前来讲,采用塑钢门窗,尽量减小开窗面积,以及夜间用保温窗帘、窗板等节能措施。
(2) 减少冷风渗透,加设密封条,提高气密性,如泡沫聚氨脂,泡沫聚乙烯等。
(3) 加强户门保温,户门采用填有聚苯板或岩棉板的保?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赖撩拧C糯暗谋N赂羧刃阅埽涸诮ㄖЩそ峁怪校肭教濉⑽菝嫦啾龋糯埃òúA磺剑┑娜裙ば阅茏畈睿怯跋焓夷谌然肪秤虢ㄖ芎淖钪饕囊蛩刂弧C糯暗谋N赂羧刃阅埽梢圆捎锰岣呙糯暗钠苄裕刂拼扒矫婊龋翱虿捎枚先冉鹗粜筒模黾硬AР闶却胧├刺岣呙糯暗谋N赂羧刃阅埽硗庥行У恼谘羯枋┒越档吞舴涠越ㄖ芎牡挠跋旆浅S幸?/p>
4 屋面节能设计
屋面的节能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避免屋面的重量、度过大;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吸水量大而降低保温效果。若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在南方住宅中用架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