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纸船,寄母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4:08 字数作文
纸船,寄母亲字数作文

篇一:冰心《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文中“我”指( ),“你”指( ),“它”指( ),“她”指( )。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

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

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颂扬母亲的伟大。母爱是什么?

1.”我”指的是冰心。“你”指的是母亲。“它”指的是小船。“她”指的是女儿。 2.象征着对作者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3.因为这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4.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望采纳!!请不要复制我的答案!!谢谢!!

篇二:《纸船——寄母亲》精彩赏析

《纸船——寄母亲》精彩赏析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对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数数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掀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重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篇三:《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

《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

卢升华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诗是文学中的精品。“诗无达诂”表明了诗永远的魅力与无穷的内涵。而冰心的“纸船”系列又以小诗派风靡一时。入选初中语文教学,显示了它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情感的体悟处于浅显阶段,诗歌学习,主要以引导学生读为方法,感受诗中的形象,把抽象、含蓄、深沉的情感拟化为具体的纸船,托物寓情中,诞生母爱与美的升华。由此

1、突破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的难点。

2、渗透人间母爱亲情的真挚与美善。

二、具体构思

1、教师引导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渲染气氛。

2、学生活动以想象拓展进行语言描绘。

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图文并茂引向内心的共鸣。

三、教学步骤

导语:老师请同学们和我共同欣赏一支TV歌曲《流浪的人》。歌词大意: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冬天的寒风正飘着雪花,把的泪吹下??听完歌声,你感悟到什么?以流行歌曲中玩转忧伤的情调,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无形的酸楚。从而引出,假如有一天,我们也漂泊在外,你会怎样表达你对母亲的思念。今天,我们共同来品悟现代女作家冰心赴美留学旅途中描述思念母亲的诗篇。

(一)明确任务

反复诵读,读出你的领会的情味。

(二)整体感知诗篇

1、找5名同学诵读。

2、学生读诗后,师评价有的同学某节某句读的很到位。下面就请同学们自愿结组讨论诗的每一节,每一句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情调去读。

3、找同学来范读。你认为自己对哪一节领会最深切,就有感情的来读这一节。

4、师范读。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最想读的是哪一节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我喜欢的第三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川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情感要深沉、真切。结尾要悲痛与苦涩。

5、感悟之后,深情的再读一遍。

(三)重难点高潮

通过反复诵读,同学们已经领悟了《纸船》所要再现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作者又是怎样把它表达出来的呢?(提问)同学们讨论分析,教师加入学生中活动,共同讨论本首诗是怎样把这种深切的思念体现出来的?

师辅导:漂洋过海的作者,在精心的保存着一张张的纸,把它叠成一只只小船,为什么这么精致而细腻?因为它的每一折痕,每一角度,都蕴含着作者的屡屡深情。为什么要折船,而不是其它东西呢?因为船可以漂走,可以流到远方,就会使人产生会不会流到我们所要它去的地方呢“正因船能给人带来这样的遐想,而又在特定的环境——大海上,恰好这一灵感也就诞生了。

总结:此时此地,小小的纸船,它不在无生命,它已经饱含了作者无限的情感,那就是对母亲的思念,犹如“我寄愁心与明月”一般,“心生两地,情同一处“,相信母女连心,该会心有灵犀吧!

同学们,你们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吗?怎样去表达呀?——引出借物抒情。对了,礼尚往来!发自真心的,用汗水凝结的东西才最珍贵。

四、想象拓展口语表达,学生活动。

提问:同学们能把《纸船》这首小诗用一组画面的形式描述同学们吗?可以畅所欲言。把诗歌文字语言形象再现化,使学生动起来。四、想象拓展口语表达,学生活动。

思考:通过学习《纸船》,同学们感受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那么就请同学们思索生活中当你产生某种感情时,你会借助哪些物来表达?找同学畅所欲言。激发思考兴趣:考试成绩优(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纸船,寄母亲)秀时,家人团聚快乐时,同学相见惊喜时,对老师感激时??使学生由诗歌学习动起来。但学生回答兴奋时,教师适时引入。

提问:这么好的《纸船》给恶魔带来了这么深切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大家都来当一次小导演,给《纸船》设计一下影视画面吧!要求:自己设计!

五、媒体信息与学生的沟通交融

多媒体音响《纸船》与学生个人想象的对话:通过大海、轮船、少女、纸船,朗读共同效应走向再一次高潮。

1、师范读。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最想读的是哪一节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我喜欢的第三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川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情感要深沉、真切。结尾要悲痛与苦涩。

2、感悟之后,深情的再读一遍。

会给人以温暖和爱。这种借物言情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点题)

六、板书设计

寄母亲

纸船—— 借

∣ 物

思念—— 抒

七、课下练笔

你能借物抒发某种感情吗?比如当你的忧伤、失望、痛苦、快乐的时候,你将怎样表达你此时的情感呢?课下写在练习本上。(结束)

八、教学反思:现代诗教学重在读的教学,一读为感知:二读为画画:三读为主旨。诗是文也是画,一篇好的诗,在学生心中形成的应是如诗似画的,。

篇四: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也铸就了这节课的呈现方式――现场诗歌研讨会。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篇五:纸船寄母亲

五年级上册14课《冰心——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 MP3歌曲、PPT课件。

学生: 查阅冰心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出示冰心诗歌:《别踩了这多花》指名同学读,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回忆有关冰心资料: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以及散文《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其文笔凝练、清丽,短小隽永。 你有过与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想他们时怎么办?

2.创作背景:

1923年秋23岁的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地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她不能打电话,更不能上网,此别就是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时能回到母亲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纸船——寄母亲》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诗歌,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朗读。

1.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要求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要读出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 多指名几个同学读,在小组内试着说说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教师配乐朗读

注意听老师的读和你的朗读有没有区别,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听得感受。

师: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语句、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情感。“诗歌要用心来品读。不仅品凝练的语言,更应品其内在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教师带学生学习第一节

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读完后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好?表现了什么?

抓住:从不肯 总是、一只一只 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做出评价)

2.自学第二三节

自学提示:a读出诗的节奏

b体味诗的情感(画出你认为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c理解诗的内涵

山水寄意,草木传情。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本文作者正是借着什么抒情呢?冰心正是借着一只只小船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悲哀是不能和母亲团聚,想见不能见。诗人想象纸船能进入到母亲的梦中,向她倾诉女儿对她的无限深情。

5. 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6.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对你的朗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朗读标准:

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节奏舒缓 感情深沉

体味诗情 进入诗境

播放音乐:学生朗读全诗。

四.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诗文、歌曲比比皆是,大家来欣赏:

古诗:唐代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浓浓的爱,此时,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