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师生之情,同窗之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1:25 体裁作文
师生之情,同窗之谊体裁作文

篇一:难忘师生情 感恩同学谊

难忘师生情 感恩同学谊 三尺讲台,留下您敬业的身影;一方教坛,留下您耕耘的足迹。 值此桃李芬芳时,感恩学习路上有恩师的谆谆教诲。

值此毕业欢庆时,感谢学习生涯有同学的悉心帮助。

七月,穿越季节的手卷,

一段素年,流隙在别离的季节,

一抹难舍,一份感恩!

在这个盛情的毕业季里,

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

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思念?

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起了眼泪?

回首,是一滩又一滩写满沧伤和爱恨的痕迹。

曾经沧海难为水,满纸寞落,心已慢慢化成灰烬。

殷红的落英,铺满了毕业季的欣

师生之情 同窗之谊

喜与忧伤。

还有什么比举办一场独一无二的毕业聚会更激动人心的呢!

还有什么比亲朋好友汇聚一堂共享美食更能表达你的千言万语呢! 为回馈广大新老客户对拉斐皇廷酒店的厚爱,毕业季之际,隆重推出谢师聚友—高考状元房,期待您的光临!

活动时间:2014年7月15日-9月10日

活动期间入住拉斐皇廷酒店特别优惠

凭学生证和教师证全天房可享受8折

休息房每间80元3小时

拉斐皇廷酒店金卡客户可享受钟点房每间80元3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拉斐皇廷酒店所有

篇二:拳拳师生情 悠悠同窗谊

拳拳师生情 悠悠同窗谊

黄 卫 拟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在阔别了二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电七班的同学,在美丽的母校的马路对面相聚了.回到母校,真是感慨万千:正是在这里,我们度过了3年幸福的大学生活,也是在这里,我们美好的人生开始起步。感谢同学会筹备委员会给了我们聚会的平台,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聚会更使我们倍感母校的温暖!

一别二十年,今朝重欢聚。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青年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二十年后再聚首,让人兴奋和自豪!兴奋的是我们仍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豪于我们还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情!在这激动人心的欢聚时刻,我在这里,用一颗虔诚的心,首先向辛勤培育了我们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其次,向本次聚会的倡议者,组织者,以及筹备委员会的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面对你们,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向你们说一声:辛苦了!如果没有

你们的热心付出,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相距数百里之外的同学,是难以在阔别二十年之际,又重逢相聚的!最后,向参与本次聚会的全体同学致以深切的问候!今天的聚会,使我们三十几颗颤动的心从四面八方又汇聚到了一起,随着同一个节拍一起跳动,演绎出一支以师生情谊、同学情谊为主旋律的交响曲。

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激动不已!二十年悠悠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悄悄过去了,想当初,我们这些同学在一起时度过了最纯洁,最有活力的美好时光.操场上,教室里,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同学们看书学习,娱乐休闲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将二十年的一幕幕再次回放,有多少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二十年的时光,已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

有的同学历经艰辛,沉浮于宦海仕途,终于事业有成;有的同学淡薄名利,过着平平淡淡的幸福生活;有的同学随着社会改革的浪潮,充当了商海的弄潮儿;有的同学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无论大家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经历是坎坷还是平淡,我们毕竟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酷暑严寒,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幸福甘甜。

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迷茫的冲动,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我们虽然不再年轻,但是激情依旧。今天,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深情追忆纯洁美好的大学时光,细细品味风霜雨雪的酸甜苦辣,慢慢总结刻骨铭心的成败得失,相互倾诉各有千秋的人生华章!

我们知道,从1991年到2011年,只是短短的二十年,可是,这二十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折;不仅承载了我们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也记录了我们成功时的喜悦和失意时的忧伤.不论业绩大小,人生得失,我们的心始终与我们的老师的心紧紧相连。因为,我们柔韧的双肩承担着老师寄托的希冀,我们前行的背后有着老师关注的目光. 敬爱的老师,正是你们,无私地为我们开启了通向未来的一扇门,又打开了连接理想的一扇窗,作为你们的学生,能够得到你们的谆谆教诲,并且终生受益,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幸和骄傲!真是师恩难忘呀!

二十年苍桑岁月的磨砺,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二十年来,我们虽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是,我们始终惦记着同学之间的真挚与祝福。

无私的师生情和诚挚的同学谊,恰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牵挂!不论是身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论是富甲一方,还是清贫如水,但是,师生情永在,同学谊永存!

我们坚信,我们老师会更加康健,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事业会更加成功,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今天是毕业后的二十周年大聚会,我铭记在心,终身不忘!愿我们的聚会成为传播友谊的桥梁,彼此之间永远保持联系. 期望经过这次聚会的洗礼,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我们的感情更加醇厚,希望在今后的时光里,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昨日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她曾留下我们美好大学学习的足迹;今天的相聚,我们铭记,因为她又拉近了你我他心与心的

距离;明日的憧憬,我们向往,因为有同学牵挂的日子会更加温馨,更加绚丽。

最后,祝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笑口常开,阖家幸福!祝所有的同学,心宽体健,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平安快乐!祝友谊地久天长!

祝愿我们的聚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三:同学缘 师生谊 父母恩 母校情

同学缘 师生谊 父母恩 母校情

——广平县第一中学举行2013届毕业典礼

6月5日早七点,我校高三毕业生手持彩色气球和鲜花、怀着感激之心同全校师生、家长欢聚在一中塑胶运动场,隆重举行2013届《同学缘 师生谊 父母恩 母校情》毕业典礼。

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典礼在雄壮的国歌中开始。首先,王瑞岭副校长致辞,希望同学们要独立思考,有所作为,用恒心和睿智迎接挑战;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信心和坚持实现梦想。要心怀感恩,与人为善,用爱心和微笑享受生活。

典礼中,师生们用采访、朗诵、情景剧、舞蹈等不同形式展示了我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的效果,表达自己不舍、感激、祝福、憧憬的心愿。其中诗朗诵《感恩有你》,情景剧《同学情缘》,独唱《最初的梦想》、《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多情的土地》,二人唱《放心去飞》,师生合唱《美丽心情》,师生联袂(8分钟现场)绘画+舞蹈等真实感人的内容,令同学们掌声不断,时而惊呼,时而慨叹,时而又留下感动的泪水,给全体师生留下了美好回忆。

学生家长代表全体家长发言,他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欣慰,对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默默付出表示感谢,对一中正在实施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措施深表赞同和支持,对一中的发展充满信心。教师代表老师表达了对学生的眷恋之情,提出了希望和祝福;高三学生代表的发言中充满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父母、恩师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展望。

刘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高三毕业生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广大同学在校期间,勤奋苦读、修身正己,养成了流畅精彩的有效表达和规范正确的书面作答的好习惯。勉励全体毕业生志存高远、勇于进取;真诚做人,用心做事;自立自强,开拓创新;殷切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常回家看看,寻找青春的美好回忆。

典礼的最后,同学们心怀对母校的感恩,放飞手中写下自己心中的梦想的彩色的气球,互道珍重和祝福。

篇四:师生情,同窗情

师生情,同窗情

——献给我的启蒙老师和小学同窗

写下这个题目,完全缘于一次小学同班同学的聚会。

前几天有位不常见面的同乡同窗突然打电话说定于某天某时在某地方举行小学同班同学聚会,并称已经通知到的就有20多人了,邀请我能届时参加。50多年前的小学同班同学相聚,机会实属难得,所以我就慨然应允。不过,接过电话之后,我脑子里立马便开始翻江倒海起来??

我这个人经常爱犯傻,一但坐到书桌前净胡思乱想,琢磨琢磨这,琢磨琢磨那,直到把自己琢磨神经了,记下些孤芳自赏的心得体会,然后拿到酒桌上作为同朋友的谈资,那怕只是博得朋友们的会心一笑,也就算心满意足了。这一回犯傻又该琢磨些什么问题呢?略举一二,不怕贻笑大方。

先说其一,人们为什么称教书的人叫“老师”呢?“老师”又为什么称作“师父”呢? 说到老师,我自然联想到唐代大文人韩愈的名篇《师说》。韩愈的《师说》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寥寥数语,便将“老师”诠释得精辟之至。

我想,也许正因为师道如此重要,国人才一向将老师看得格外神圣,神圣得居然高居“天、地、君、亲、师”祭祀之列,可与父母相提并论,叫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老师又称作“师父”。上至一国之君,下至黎民百姓,只要学习天下大道,就不能没有老师。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孔夫子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更何况我等愚昧之辈?!

此次又因为朋友提议举行的是小学同班同学聚会,所以,我就不能不想到小学老师。老师因崇高而受敬仰,自属常理;小学老师又可谓启蒙老师,所以,小学老师更值得敬重。我在故乡小学读书六年,为我“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有好多位,五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能够让我记起尊姓大名来的实在是为数不多了。可是,担任我初小四年班主任的李久芬老师对我的教诲与影响却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www.rumenla.com www.kjdye.com www.waiwens.com www.rentihome.com www.zgbmw.com www.suyingpingce.com www.aicfy.com qch

那原本是一件小事,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也记不大清了,也许是小学二年级的事吧,只记得那天她为我们讲授过语文课课文《狼来了》之后,深情地对我们说:“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你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千万不要像那个放羊的孩子那样学撒谎,撒谎早晚会招惹祸端的??”就在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李久芬老师交代给我一项任务,让我路过本村信用社时为她代办一笔数额不大的存款,存款的具体数目我也记不大清了,反正那时还没有10元面额的人民币,更没有百元大钞,最大面额只有五元一张的,李老师的工资又不高,交给我的全是一元两元面额的零钞,一共是二三十元的一个整数。我还依稀记得,当时信用社的营业员叫张全符,他在数款时将多出的一元钱递给我说:“我数了几遍,多出一元,回去交给你老师。”我还记得真真切切,那是一张玫瑰色的一元人民币。不知道是李老师一时粗心,还是她有意考验我。要知道,当年看到一元钱,就像今天看到一张百元大钞的感觉差不多。中午回到家里,母亲听我叙说了事情的原委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说是一元钱,就是一个金砖咱也不能要,你说啥也要还给老师,可要千万记住,贪小便宜必吃大亏。”所以,下午一到学校,我就将存款折和那张玫瑰色的一元人民币一起交给了李老师,并向她说明了情况。李老师感到非常惊讶,当即在班上表扬了我,夸我不贪钱财,品质高尚,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不仅让全班同学向我学习,而且还提拔我担任了少先队大队委员和副班长。可惜的是,

李久芬老师将我们刚刚送上高小便因病英年早逝了,去世那年,她还不满30岁。

也许一元钱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就是那张玫瑰色的一元钞票以及《狼来了》那个悲剧式的寓言故事却扎扎实实地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一直回味至今??

再说其二,人们为什么称求学者叫“学生”或“学子”呢?“同学”为什么又叫“同窗”或“学友”呢?

我瞎胡琢磨着,人既非“生而知之”,那一定是“学而知之”;“学而知之”者,必也“学而生之”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改变人生”。所以,人们将求学者称之为“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道理,既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或“一日为师,终生为母”,那么,将学生称作“学子”也就天经地义了。说到“同窗”这个词,似乎有点儿费解。或许因为古时候求学者大都非常清苦贫寒的缘故罢,所以才将求学生涯称作“寒窗”,不得而知;假若这种猜测成立,那么,将曾在同一个教室或学校有过“寒窗”求学生涯的学生称之为“同窗”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至于“学友”这个称呼,大概因“朋友”而衍生,“同学”加“朋友”,是为“学友”。以此类推,“学生”加“兄弟”,便可称之为“学兄”、“学弟”了??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缘分。人的一生中能够成为“同学”、“同窗”者,已属不易;能够真正成为“学友”的,不仅很少,而且很难;能够真正成为“学兄”、“学弟”的,则少而又少,难上加难。这是因为,

古人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称之为人际关系的“五伦”,其中,“兄弟”、“朋友”在“五伦”关系中虽然排序居后,但能够与“君臣”、“父子”、“夫妇”相提并论,其份量也丝毫不轻。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学友”、“学兄”和“学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名分之显,由此可见一斑。

琢磨起来很有意思,仓颉造字,偏偏选择两个美丽的月亮组成一个“朋”字,这其中的用心何其良苦。分则为“月”,合则为“朋”。月亮虽美,一个月亮只能自照,难免孤独;两个月亮才能互照,交相辉映。因此,孔老夫子在《论语》的开篇便喜出望外地惊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旧则注进一步诠释说“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这就是说同一师门者曰“朋”,志同道合者曰“友”。同窗学友,乃人生友情中最珍贵的情感之一。从汉乐府民歌《箜篌谣》中的“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到唐代大文豪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中的“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直至一代伟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和先哲鸿儒都用无比优美的诗句来歌颂赞美它。

然而,朋友绝非一个轻飘飘的赞美词语。从古至今,“朋友”就分有许多种类,有“密友”、“挚友”、“难友”、“诤友”、“贼友”与“敌友”;交友的方式也分有“总角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伯钟之交”、“管鲍之交”、“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交友的类型还分为“风云之交”、“风光之交”、“风味之交”、“风情之交”与“风险之交”;交友的原则也有区别,分为“深交”、“浅交”、“慎交”、“少交”与“绝交”??难怪一生饱经风霜的狷狂之士鲁迅先生在书赠瞿秋白的对联中曾经一针见血地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可见,交友之重要。

我又琢磨着,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患难见真情,时穷节乃见”。有些朋友是腊梅,只在严冬绽放;有些朋友是春天的花朵,严冬一到就凋谢。有时候,朋友可以变成仇人乃至敌人;有时候,仇人乃至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当仇人乃至敌人变成朋友时,可能比朋友还要亲密;而当朋友变成仇人乃至敌人时,可能比仇人乃至敌人更无耻、更疯狂。

我还琢磨着,朋友是一堆彼此相互吸引的磁铁石,磁性愈强,引力就愈大;磁场一旦消失,无需风暴,即便是皎洁的明月,也不再互照。这种磁性就是你的人性、人格和人品的魅力。友情是一张存款折,或者一张银行卡,积蓄愈多,愈加丰厚;倘若只知提取,早晚会发生透支。这种储蓄就是你的付出、牺牲和奉献。总之,朋友是资源,是财富,也可能是陷阱,是炸弹??

扯远了,我一发神经就不着边际了。如果重新回到正题上来,我还想着重强调两个要点。第一,启蒙老师的基础教育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伴我们一路前行,成就了我们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人生,我们应当珍视师生之情,终生感谢我们的启蒙老师;第二,我们是“同窗”,我们是“学友”,我们应当珍视同窗之情,我们的友谊不仅要像朋友加兄弟那样亲密无间,而且我们还应当做一株耐寒的腊梅,在朋友的严冬里美丽绽放??

篇五: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动化0404班 0901040428 陈寅 《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看过的同学都说很好看,并且极力推荐我去看。我很好奇,在红色题材越来越不被我们这一代喜欢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人如此欣赏这部连续剧。于是我在线打开了第一集,想探个究竟。一开始我就被彻底征服了,以后不管学习有多忙,不管时间有多晚,我都坚持在睡觉前看完两集《恰同学少年》,每当那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总是感觉到一股满是智慧与激情的气息,很彻底地赶走我的困顿和烦恼!夜深人静,很容易就陷入苦思冥想: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群怎样的少年!那是一段怎样的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有人说它是红色青春偶像剧,也有人说它是红色励志经典,青春抑或是偶像,这倒都是形式,我相信编导更加注重它的励志性!这从电视剧里那一段段经典对白就能看出,或深沉,或忧郁,或激情,或睿智,让人禁不住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主人公一起,行走天下,享受苦乐,历练思维,磨砺心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一所优秀的学校,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一师的学习生活给毛泽东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修学储能。毛泽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换句特别俗的话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进步教师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很多无法从书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教育家!

印象很深的是杨昌济(板仓)先生的两句话:有的人如蜡烛,平静地燃烧,给人温暖和祥和;有的人却如闪电,轰轰烈烈,势必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原话记不全了,大意如此。还有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上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通身是胆,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天才。 我非常敬仰这两位毛泽东的恩师,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身正义,一身正气,一身坚毅,一身男儿气魄。叹服!而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本剧最精彩的一幕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湖南第一师范的两百多名学生,最后危急关头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面对三千多溃败的北洋军阀余部,机智而勇敢地逼其缴枪称降.其临危不惧,岿然不动之胆识,之智谋,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之思维,之谋略,当真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而毛泽东在数年之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只简单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从事军事活动的开始.在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中,战胜区区三千人固然不是丰功伟绩,但对于当年还是学生的他来说,相比同龄人,他表现的就像一座山,稳而坚,威且严.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中国第一领袖的原因吧.同样出色的还有萧子升,蔡和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该会创造怎样一番伟业啊!

同时,我还从此剧中了解到萧植藩,笔名萧三,即萧子升的弟弟,他就是《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还有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并称中南三杰,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学习了,以前从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七妹勤劳,善良,品德高尚,是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代表。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病是累出来的”毛泽东悲伤的说过。在这部电视剧中,描写毛泽东的母亲情节并不多,但每次都是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她脱离了土地,不劳动就不“舒服”,总是做活,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女性! 文老夫人逝世后,毛泽东深情地说:“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又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应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对劳动人民极具同情心,使毛泽东成长为人民的领袖。

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大家对本剧中和毛泽东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刘俊卿肯定是无法忘记的吧!

刘俊卿死了,死得不瞑目,他临死前对其妹的一番表白“??我也恨我自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让咱家换了门庭。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偏让我差那么一步??”,让人颇生感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电视剧第二集有这么一个镜头:刘三根挑了一担生活用品送

其儿子刘俊卿上湖南一师。在家长止步线被学监方维夏止住,当方学监问刘俊卿挑担的是谁时,刘俊卿冷冷看了他父亲一眼回答说这是他雇的一个挑夫,刘老汉闻听此言脸部抽搐了一下,而后用凄苦复杂的眼神看看他的儿子便也附和了他儿子的回答。唉,可怜天下父母亲!镜头鲜活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怵目惊心的教育悲哀。

勿庸置疑,中国父母亲向来具有牺牲精神,只要子女肯读书他们可以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可以变卖家当卖血卖健康,一切就只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剧情中可以知道刘三根为了刘俊卿读书东挪西借变卖家产,不惜将其妹妹抵押给王议员家当丫环,甚至向马疤子承诺只要能借给他高利贷愿当牛做马偿还。如此拳拳爱子之意到头换来的是刘俊卿耻于生在此家耻于父亲的委琐。象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能企盼他经世致用,为国为民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书学得好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当督学纪墨鸿训话时的一席话让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们极度反感,而刘俊卿却字字入耳,句句下怀,其读书动机不言而喻——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出人头地。至于读书是为了开启国人心智,教育救国等等崇高的理想他才不屑一顾。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刘俊卿可谓现代此类大学生的典型。影片中刘俊卿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寒门出身的他瞧不起自己家人,瞧不起其他寒门学子,一边是其父亲吞着难以下咽烤焦的高粱饼子,在凄风苦雨中用羸弱的身躯挑着重担蹒跚前行,一边是其置其余同学愤慨于不顾把南瓜米饭窝窝头倒掉,把他妹妹辛苦积攒下来给他父亲维持生计的钱拿去买皮鞋。

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还是如同影片中纪墨鸿所谓的就是培养人上人,让务农的从此丢掉锄头,让打工的从此不再做苦力,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光耀门楣;如果父母亲含辛茹苦送子女学习还是纯粹为了一已之私一家之贵而置教育的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那真是历史的悲情。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象刘俊卿这样精神物质双重贫穷的青年,现在瞧不起自己的出身,今后就可能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坯子。剧情无丝毫悬念地展示了后来刘俊卿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辱没斯文出卖师门出卖爱情成了人人恨而诛之的走狗。但愿刘俊卿的悲剧不再在现今的中国青年身上上演。

在《恰同学少年》里,喜欢太多的人,看完后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羡慕毛泽东、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纯纯的爱;被毛泽东年轻时就表现出的伟人气魄所折服;被蔡和森内敛、沉稳的个性所吸引;被萧子升漂亮的书法所折服;被里面伟大的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深深感动。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答案也许是: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

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等,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为什么?因为——放不下——私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精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应该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呢?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等那样?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并不富强,还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那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爱国青年。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餍辛耍踔潦裁此母龈吡耍さ闷亮??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还是不说现实了吧,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真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豪情万丈,似乎有种激情在体内燃烧起来。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都需要一种精气神。虽然目前的生活条件已与毛泽东年轻时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精神上产生惰性.有追求才会有动力,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领袖一样的伟人,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仍要为此不断奋斗。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限于体力的运动,也在于脑力的运动,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加上丰富的知识,聪慧的头脑,这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了,如果再有机智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谋略,那必定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