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美国文明崛起的代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5:02 作文素材
美国文明崛起的代价作文素材

篇一:美国崛起的原因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发展的启示

析美国崛起之因及启示中国

摘要: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但是它却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许多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它的短期崛起也是令世界人惊讶的。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有几件历史事件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 殖民阶段,大陆的开辟(2) 独立战争,国家的建立 (3) 宪法制定 建立共和制度 (4) 西进运动,奠定农业基础 (5) 南北战争 维护国家统一 (6) 第二次工业革命 研发科研,推动工业化 (7)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下面按照克莱因方程来具体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美国的崛起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关键字:科技,经济,创新,制度。

美国人民 是 个 勇敢 而 爱 好 自 由 的 民 族。 他 们 原 本 来 自 世 界 各 地, 是 许 多 不 同 的 文 化、 种 族和 宗 教, 经 过 长 时 期 的 共 存 结 合 而 形 成 的, 渐 渐 他 们 以 身 为 美 国 人 而 自 豪。 17 世 纪 以 前, 北 美广 大 原 野 仅 有 印 第 安 人 和 爱 斯 基 摩 人 居 住, 但 经 过 百 余 年 的 移 民, 这 里 已 成 为 欧 洲 国 家 人 民 的新 家 园, 而 其 中 最 主 要 为 英 国 人 所 建 立 的 13 州 殖 民 地, 这 13 州 殖 民 地 宣 布 脱 离 英 国 而 独 立。 几 经 协 商 与 改 革, 联 邦 体 制 的 美 国, 于法 国 大 革 命 前 夕, 正 式 登 上 世 界 舞 台。 早 期 的 美 国 很 欢 迎 外 来 的 移 民, 这 些 移 民 使 她 迅 速 地 成 长。美 国 人 口, 在 1776 年 只 有 300 万 人, 而现 在 则 超 过 2 亿。 在 人 口 迅 速 增 加 的 过 程 中, 新 的 生 存 空 间, 也 跟 着不 断 开 拓, 而 方 向 则 由 东 向 西, 拓 疆 的 先 驱 们 不 但 从 事 农 耕 畜 牧, 也 寻 找 矿 产 及 其 它 资 源。 到 了 20 世 纪, 美 国 不 但 已 成 为 世 界 强 国, 并 且 也 是 科 学、 技 术、 医 药 及 军 事 力量 的 先 进 国 家。

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是这些事件促进了美国的崛起,下面我就这些事件来分析美国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的。

一、 殖民阶段——为国家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继一百多名清教徒来到美洲以后,许多欧洲人陆陆续续的来到了美洲大陆,逐渐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他们开始在这里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使美洲大陆得到了开发,为美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 独立战争——国家独立,是以后的发展的坚强后盾

殖民地人民难以忍受英国的残酷剥削,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利益,自由发展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殖民地人民进行了独立运动,并取得了胜利,为以后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独立运动后,更多的欧洲人来到了美国,这里成为欧洲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大量的欧洲人涌入美国,给美国带来了生机。

三、宪法制定——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用分权来防止专制。 革 命 的 成 功,使 美 国 人 民 有 了 以 立 法 形 式 表 达 他 们 政 治 观 念 的 机 会。在国家获得独立后,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了政 府 中 设 置 三 个 平 等 合 作 与 制 衡 的 部 门, 即 立 法、 行 政、 司 法 三 种 权 力 相 互 调 和, 制 衡 而 不 使 任何 一 权 占 控 制 地 位,并设总统,而非国王。用分权制衡原则来防止专制。这是美国在北美大陆上的体制创新。

四、西进运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农业基础

19 世 纪 初 期, 数 以千 计 的 人, 越 过 阿 帕 拉 契 山, 向 西 移

动, 有 些 开 拓 者, 移 居 到 美 国 的 边 界, 甚 至 深 入 属 于 墨 西 哥 的领 地、 以 及 介 于 阿 拉 斯 加 与 加 利 福 尼 亚 的 俄 勒 冈。 开 拓 者 勇 敢、 勤 奋 地 向 西 寻 求 更 好 的 生 活。这种向西推进的扩张活动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国内需求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而且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开发了西部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本,并且也使西部的其他自然资源得到了开发,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五、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并从此用宪法确立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南 北 之 间,为 奴 隶 问 题 而 起 争 执, 南 方 在 全 国 政 治 上 的 主 要 方 针, 就 在 保 护 和 扩 大“ 棉花 与 奴 隶” 制 度 所 代 表 的 利 益; 而 北 部 各 州, 主 要 是 制 造 业、 商 业 和金 融 的 中 心, 这 些 生 产 无 需 依 赖 奴 隶, 这 种 经 济 上 和 政 治 上 的 冲 突 都 是 由 来 已 久 的。 1860 年 代 初 期,11 个 南 方 的 州 脱 离 联 邦, 另 组 政 府, 北 方 则 表 示, 为 了 统 一 将 不 惜 付 出 任何 代 价。 1861年, 内 战 爆 发 了。 1865 年, 北 方 战 胜 了, 这 项 胜 利 不 但 显 示 美 国 恢复 统 一, 而 且, 从 此 全 国 各地 不 再 施 行 奴 隶 制 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次战争还增强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加强了民族的团结。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利用革命成果,推动工业化发展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此后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七、罗斯福新政——恢复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股市崩溃,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有效的法规和政策,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这些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重大的,它们是促成美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下面按照克莱因方程来具体总结下崛起的原因。

一、 基本实体(C):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美国拥有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所有基本条件: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丰富的各种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并吸引大量外国科技人才,为美国经济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 经济实力(E):

(一)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开发了西部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本,并且也使西部的其他自然资源得到了开发,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

源。

(二)美国积极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采用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工业上采用标准化生产,推动工业化发展。

(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1933年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使美国逐渐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得到恢复。这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三、军事实力(M):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注重对军事技术的研发。二战后,积极向外扩展,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控制了远离本土的战略要点,垄断了原子弹,成为头号军事强国。

四、精神要素:内战增强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加强了民族的团结。美国人拥有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发达的教育体系以及超前的科学战略等等。

现在的中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而美国的迅速崛无疑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要加强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体制的创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就失去活力,就不能发展;

二、坚定不移的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和人才,适当改革教育制度,并提高国民素质。

三、要善于利用有利机遇,把握好技术革命的契机,掌握时代的脉搏,努力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立足本国的资源发展工业,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工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篇二:美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

美国崛起的启示

09级 英语3班 冯洋

大国崛起,一靠实力,二需战略。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大国的崛起都是靠打出来的,即强者必争,相争必战。但美国的崛起却相对平稳,它摧毁了影响地球上40%面积的欧洲帝国,却未引发全面战争,这和其崛起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美国从1776年建国到19世纪后半期开始崛起,进而在二战后成为国际体系的主导者,大约经历了150多年时间,归纳起来讲,美国的崛起有三大因素:自身发展、他者的衰退和美国崛起战略的准确性。

自身发展:1.首先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欧洲进行),却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了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开始)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绝对真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爆发的冷战,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全球市场,财富源源不断从欧洲流入美国,使其成为全球新的财富和权力中心。二战结束时,美国的GDP已是英国的10倍,其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约330亿美元)的三分之二。所以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同一般”来形容,堪称史无前例。

2.政治方面:政治方面,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建国开始就是三权分立,是最完全,最彻底的资本主义政体。林肯总统在位时,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20世纪60年代),代表北方的工业资本主义打败了南方的农奴庄园制,全国真正实现了政治统一,市场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3、经济体制。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他者的衰退: 美国崛起之所以能相对平稳,部分原因就取决于美国实力的超强性和其竞争对手实力的衰竭。和平崛起和权力和平过渡绝不是一种意愿,而是实力较量的结果。美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以大英帝国为中心的欧洲殖民主义国际体系,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是欧洲列强,美国只处于这个体系的边缘,没有多少话语权。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到19世纪后半期就被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的美国和德国赶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修改“中立政策”,变“不干预”为“参战”,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并主导了二战后期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在雅尔塔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战后要建立国际安全机构——联合国,并通过了“五大国一致”原则及由此形成的“大国否决权”,确保了美国在联合国中的主导地位。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力量大大消弱了,让英法无力承担自己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更无力遏制美国的崛起。在冷战爆发后,他们只能邀请美国帮助维持国际体系,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殖民主义体系,就这样和平过渡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

崛起战略:一国崛起,实力为根本,但除此之外,其外交战略也非常重要,否则崛起会被遏制而夭折,或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美国崛起战略表现为极大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在大国心态上表现为极大的忍耐力和克制力,美国不仅抽到

了幸运牌,而且玩的也不错。美国崛起战略实际上是一部交响乐,影响最为深远的则为孤立主义政策和国际主义政策。

。在崛起历史过程中,美国长期处于其经济实力与国际政治地位不匹配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大国,但它并非大国体系的成员。一战后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试图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但很快又退回到孤立主义政策;二战后美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但还是大规模地削减军事力量,仅留一部分占领军维持德国治安。只是在冷战爆发后,它才义无反顾地出头,接受全权霸主地位。

之所以产生此现象,一方面自然是欧洲列强的遏制,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刻意坚持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果。美国人好像生活在一个“善意孤立”的神话,恪守它,美国就会繁荣昌盛;违背它,美国就会遭灾蒙难。

现实中,孤立主义政策确实使美国得到了许多实惠。它首先使美国避开了欧洲列强的关注,为崛起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实力;其次,它让美国避开了战争和消耗。两次世界大战反而使美国成为了欧洲的兵工厂和生产基地;其三,它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了离岸平衡手的角色,退可守,进可攻,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回报。这一切固然与美国处于两大洋间的优越地理位臵有关,但没有恪守孤立主义政策,不能排除会有其他国际主义政策最初体现在一战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和国际联盟的构想;二战后期罗斯福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组织为中心的全球体系。如果孤立主义政策确保了美国崛起的外部和平环境,那国际主义政策为美国立足国际舞台,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欧洲殖民主义国际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框架,在道义上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共识,为美国国际体系代替英国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

欧洲殖民主义体系显然已过时、陈旧,变得狭隘和具有排他性;美国的国际主义政策所包含的和平民主、相互尊重、反对殖民主义、消弭战争以及宣扬种族平等内容,则是一个更加普世的理想,任何一个种族、个人、国家或文化,原则上都无法排斥它,尽管在此理论上建立的全球体系,实质为美国霸权,但它披上了理想主义的外衣,与欧洲殖民主义体系相比,更具进步性、民主性和宽容性。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以史为鉴、洋为中用。

第一,关于外来移民和国内居民分布的借鉴作用:

作为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本身已经人满为患,不可能借鉴美国自由移民的经验,但是美国重视吸纳世界各国的人材精英政策、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方面的政策,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也是一个人口有序流动的王国,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和上下流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活力的增强。我们注意到美国的人口流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在短期内立竿见影的。人口分布从美东向美西扩散,而南北分布也更趋均匀,在人口流动时重视缩小城乡差别、交通运输先行、经济区域科学分布和保障基本人权,这些对于我国人口的流动同样有着借鉴作用。

第二,关于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的环境的借鉴作用:

美国的对外政策为美国和平发展环境提供了国际安全保障,这里包括建国初期的中立宣言,1823年的不干预欧洲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宣言,1900年适应时代需求的门户开放政策,以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中立后选择有利时机参战等。

邓小平告诫我们韬光养晦迄今仍需牢记。我们不要不应不能也无立当头,我们需要埋头苦干做好我们自己的事。1812-1824年战争的结果,美国排除了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一点对美国崛起极为重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19世纪美国崛起的和平环境是和当时美国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有被美国大胆削弱的弱国墨西哥,北是19世纪后期才独立的人口稀少的加拿大,这样的周边自然和国际环境对美国的发展十分有利。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周边国家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并非都是有利因素,至于两大洋的有利自然环境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全球现代化发展使海洋的安全保障受到新的挑战,以为两大洋可以确保国土安全也成了一厢情愿的事了。 第三,关于美国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的借鉴作用:

美国的崛起和美国大陆扩张及西进运动是分不开的。美国的大陆扩张兼有非殖民化和侵略扩展的两重性质,对于美国大陆扩张中的侵略性一面,我们显然不能借鉴,对于其中通过非殖民化途径,扩张美利坚合众国一面我们显然也无法借鉴。我们维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通过和周边国家划定和平国界而在事实上放弃了历史上本来曾经属于我们管辖的领地,或者双方达成共识搁臵争议,谋求和平发展。我们更不可能通过非殖民化手段来扩大国家的疆域。

美国西进运动具有群众性经济开发和统治集团经济掠夺的两重性,我们显然不能采取驱赶和杀戮的排他性民族政策来开发西部。此外美国的西进结果是开发太平洋沿岸,我国西部开发则是连通新世纪的丝绸之路,将遇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挑战。当然在西进运动中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布局及其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四,关于两次科技革命故乡的借鉴作用:

美国是第二和第三次次革命的故乡,这对于高质量地完成美国的崛起和确保崛起后的继续快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对策和高科技发展战略值得我们借鉴。新中国刚成立时,党中央就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改革开放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新世纪时,中国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第五,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借鉴作用:

美国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国家。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要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完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是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有助于齐心协力完成改革攻坚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及宝贵经验说明: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全面、系统的进行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根据上述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崛起比美国的难度要大得多,在速度上恐怕也不会美国那么快。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实情,稳步前进,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增长,造成质量大滑坡和影响可持续发展及崛起后快速发展。

第二,要以经济政策为中心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协调发展。 第三,不能照搬美国崛起的经验,不能离开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来泛泛而谈借鉴。

篇三:美国30年内崩溃,毁于谁之手?

美国30年内崩溃,毁于谁之手?

早就说过,那些选奥巴马的定会付出代价,不用四年!果然不出很多人的预料,奥巴马当选不到12小时,纽约道琼斯股市暴跌300点!今天(8日)再暴跌100多点。这岂是现世报,简直就是现时报!最新的报道是奥巴马获选后,枪支销售猛增,说明人们的安全感严重下降。 奥巴马连任成功,标志政治经济灾难再次降临。这远不是“社会主义化”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美国的国运和所有国民的未来。面对美国如此严峻的时刻,不得不冒着千夫所指(种族主义分子、法西斯分子、文化自戕、自虐??)的风险一吐为快,望抛砖引玉,引起争鸣。自以为不那么政治正确,却是冷冰冰的事实。我始终认为,能否超越自己的阶级、阶层和利益谈论问题,不仅仅出于勇气。

作为一个新美国人,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不吐露真言,就对不起这片给了自己新生命因而值得感恩的土地,也对不起自己前半生苦心追求受上帝垂青而实现了的梦想,对不起后半生乃至子孙后代的情感寄托和身家性命。说句有点政治矫情的话——我们是在说自己的家事。

看来,人类不但有普世价值,还有普世劣根性——好逸恶劳,仇富,不理性。在和谐国你不仇富你就有问题,在美国仇富你也有问题。

真为美国的未来担心,尽管只有两届期限,但因为政策的后续性,美国前景堪忧,我甚至第一次觉得,该轮到美国人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了。

美国的问题(或者说西方的问题)在哪儿?根子在哪儿?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身份傲视环球,但很快就走下坡路,以致于今天疾疴堆积如山积重难返,比冷战时的尼克松时代还严峻。很多人把“9·11”作为一个分水岭,也有人把2008年金融危机看成根源,我却认为两者均不是主要原因,甚至不是次要原因,而是一个结果。其实,恶之果早在二战后就种下了。

“文化多元化”是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和政客鼓捣出来的,这个提法似乎很有政治正确性,美国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大熔炉,更是不容置疑。但文化背后有价值,价值的高低之分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以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价值,就跟极权国家宣扬的“群体主义”(collectivism)高低立判,甚至是对立的。在美国,左派提出“文化多元化”,实质上是有意贬低美国的以保护个人权利、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等为标志的主体文化价值,或者说变相降低美国价值。

美国左派高喊“文化多元主义”,把所有文化都等量齐观,这就像把沙子跟珍珠摆在一起喊“物质多元化”,其实就等于把珍珠的价值贬低了。表面看,这好像是慷慨,是对其他文化的欢迎,但实质是给“沙子”鱼目混珠提供了可能。美国今天的价值混乱,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

美国作为新大陆,并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新,而是价值观的新。新移民尤其是欧洲新教徒对美国的建设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你怎么谴责殖民主义,你都不能否认这新大陆是人家发现的,并主要是他们开辟出来的,也不能否认欧洲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主线并在新大陆被发扬光大,你也不能否认这样的文明,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惠及于全人类几百年了。 倘论贡献不论大小,移民及移民文化应该获得尊重和保护,但前提应是融入美国的保护个人权利的主体价值之中。也就是说,美国文化不是拼盘,盘中各自保留山东馒头、意大利通心粉、日本寿司等;美国文化是熔炉,各种文化融为一体,其根本价值是保护个人权利,个体价值至上(而不是群体,更不是国家),即美国《独立宣言》所确立的个人三大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

我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因为任何种族都有优秀分子,都有人才。我就是马丁·路德·金、曼德拉、MJ、乔丹等人的粉丝。但总体而言,说句有点达尔文意味的话,他们的母体文明非常不幸地、可以被大胆地称为“后进”“欠发达”。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才所以能被发现,能够涌现,能够实现(其才能),最根本的是有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个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保护他们的智慧结晶,也才能孕育出各种心地善良的人,不论他是白人还是黑人,是亚裔还是西裔等。

例如,我来美国时的签证官就是一位优雅的黑人女士。当年刚到美国不久在芝加哥一家超市那位黑人女收银员莫名其妙地和我长时间热烈握手,活像我就是她失散多年的老公,连身旁朋友都开我玩笑她爱上你啦。在哈莱姆,几次也被黑人朋友热情指点路径并提醒安全?? 但现实情况是,西方过于宽容。基于文化多元化和人道主义等原因,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过度膨胀,已每十人就有一人为非法移民的地步。这就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了,和美国的移民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有个担忧而且我敢说不是杞人忧天。其实有人也不那么公开地说过:美国迟早会毁在非法移民手上。具体说,主要是毁在除亚裔之外的非法移民上。

为什么对亚裔网开一面呢?绝不出于自私,看过我博客的都知道我对母文化的态度。亚裔,尤其是东亚裔,虽然有很多劣根性(如以血缘为利益和是非标准、缺乏公德心、法制观念、坑蒙拐骗等),但由于美国缺乏儒家文化的土壤,他们的文化基因基本无法传染给后代(我接触和测试过)。即使第一代非法移民很艰难,有的素质极其糟糕(如专坑华人的,经营月子中心的??),但大多很勤奋,大多能自食其力,有的还成了中产阶级。中国人还有个罕见的优点,不论知识分子、商人还是贩夫走卒,都重视后代教育,而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华裔后代也很争气,教育、收入均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就是明证。生造个“物理学文明”词汇,他们是美国梦的正能量。

反观其他的,麻烦就大了。很多人除了生孩子,似乎无所事事。最可怕的是,他们只管生,不负责抚养。孟菲斯有个老弟,年仅28岁,和11个女人共生了30个孩子,导致每个孩子每月只能从他那里得到1.5美元赡养费。当面对电视镜头时,此老弟毫无愧意。热播电视节目“Steve Wilkos”,“Maury Show”和“Judge Judy”系列还有海量案例。更别说重视教育什么的,完全拿生孩子当生意做,因为可以获得福利,非法移民还可以为孩子获得国籍,为自己合法化打时间战。近几年我游历了不少地方,非常震撼,南部一些州,除了基础设施还算不错,感觉就是去了非洲,比如孟菲斯、新奥尔良??,乞丐成群,问个路也要钱。我灵机一动说我是专程来看世界上最大的黑人殉道处的(马丁·路德·金遇刺处和纪念馆),才打了个折。从孟菲斯Downtown去猫王(Elvis Presley)故居雅园(Graceland),路边简直就是一条在中国也难找的拉圾带,臭不可闻,长达十多公里。简直有辱猫王亡灵。从南加州到佛罗里达辽阔而漫长的地带,已经出现拉美化的景象。我听一个教授抱怨,非裔和西裔学生辍学极高,即使有政府补贴也不去学校。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这个还有大量因贫困儿童失学、有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没钱读而自杀的国家的人而言,纯粹自作孽!在美国,众所周知,少数族裔会受到很多优待。如果一视同仁,我真的怀疑奥巴马能进哈佛(他至今不愿公布他的成绩单)。

我在飓风前不久去纽约,住朋友(白人)在哈莱姆的住处,短短一周,就在两个街区外发生一桩凶杀案。一个黑人杀了一个西裔。走路都提心吊胆。那里,还有地铁,实在让我不舒服。太多的人无所事事,宁愿闲着也不干活。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大多都出生在美国,和新移民相比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但依然无所事事。我和太太以及一些朋友(均为白人)私下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大致说很多黑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太苦了,他们没必要拼命。不拼命可以理解,不拼命难道就是无所事事吗?至于有人亲眼目睹领福利的、用政府发的食品券买42美元的蛋糕、买啤酒(在不法小店)都是小Case了。

鉴于他们的生育率远高于白人和亚裔(2011年起,甚至新生儿总数也超越欧裔),所以,从人口学上讲,不用50年,美国就不再是一个欧洲后裔为主的国家;从文化上讲,美国不再是一个西方国家;宗教上讲,基督教趋于没落甚至被归入邪教;政治上看,现行的选举制度

将一劳永逸地将美国变为一个伟光正政党一统天下的和谐国。(毫无理由的多年不纳税也有投票权的法律必须修正)。我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美利坚斯坦(那时的欧洲已叫欧罗巴斯坦)。整体上的北美以及他的近亲欧洲将变成一个几不像的魔幻现实主义怪物。现代文明的灯塔和火炬手油尽灯枯,百年来的荣耀躲进历史的暗影,不费一枪一旦的入侵者发出得逞的狞笑。那将是各位目睹的景象。

更糟糕的是,一点也不像美国人的奥巴马(指意识形态)不但不正视问题——其实他自己就是个问题,反而为了讨好移民获得选票而置美国前途于不顾,大笔一挥,1100万之多非法移民就合法了!可以肯定的是,这脑残甚至居心叵测的政策势必鼓励更多的非法移民溜进美国,加速美国的崩溃(果然,这一消息一公布,偷渡费猛涨)。这对合法移民、尤其对那些寒窗十多年学有所长苦苦为身份挣扎的留学生是多不公平,对美国之外眼巴巴等美国技术签证的高端人才是多不公平!对那些为建设美国捍卫自由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美国人是多不公平!实行了几十年的每年5.5万名随机抽签的“多元化移民”政策(半数给了恐怖主义和艾滋病温床非洲)简直形同儿戏,买彩票呢?美国还不够多元化吗?谁敢保证不被恐怖分子抽到?共和党提出以高科技绿卡替换此配额,再合理不过,却一再被民主党阻击。

不讲前提的全球一体化是极其糟糕的,不是让差的和好的看齐,而是让好的向差的看齐甚至让步!就像一个优等生老和差等生混,你也只会沦为一个层次。退一步讲,真要维护多元化,世界上早就多元化了,只不过以国界的方式存在于各个国家并共存于地球,何需非要强扭在一起?弄成几不像,都不开心。

幼稚的左派政治家已经付出代价,尤其是西欧。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穆斯林化严重得积重难返了。二战后大量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使得欧洲伊斯兰社会迅速扩大。39年后法国将成为一个伊斯兰共和国(法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马赛实际已经穆斯林化了)。不到40年,德国也将成为伊斯兰国家。欧洲大陆难逃伊斯兰化命运。新移民一般聚居,早期的抗议基本出于民生。获得身份、生活福利后,衣食无忧的他们“玩起了政治”,居然要求独立!再下一步,估计就是动员甚至强迫邻居街坊进清真寺了!翻开世界地图,你会被他们开疆拓土的速度吓得瞠目结舌。

这样的悲剧正在北美上演!美国非法移民已达3千万,每年遣送的不过三四十万,堪称愚公移山!非法移民明目张胆大规模聚集示威,仿佛他们是被绑架过来的受害者似的。2012年春,United We Dream组织在全美20多个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竟然占据了奥巴马的竞选办公室,简直不可思议。黄金之州加州的破产、帝国之州纽约州的摇摇欲坠、南部一些州的乱七八糟无一不跟非法移民泛滥以及民主党的纵容政策有关。受非法移民困扰最严重的亚利桑纳通过的所谓最严酷法律,完全出于无奈,不过一个法制国家的常态,居然被左派媒体和奥巴马政府批得犹如纳粹暴政!笑掉和谐国联防和城管的大牙。

加拿大情况不比美国好,听那边的朋友说,一船一船、一飞机一飞机的假难民来到加拿大,一窝一窝地生孩子,被遣送的极少。最近加拿大移民大改革,打击的是有钱的和有技术的,恰恰对这类人无能为力。这世界真有那么多买得起机票船票付得起巨额蛇头费的难民吗?连那个人类有史以来面目和灵魂最和谐、甚至在微博里放言烧毁移民局的女人凤姐都冒充难民,移民局居然拿她没办法!

欧洲中世纪野蛮的宗教改革后矫枉过正的仁慈,造成现代西方人的硬伤和难以治愈的后遗症!试想一下,不说西方人移民中东,就算你在那里修一家教堂试试看!而他们的教堂,公然修到了911遗址附近!仅在法国,就有两千多家!到底谁侵略谁?胡德堡的枪声还在耳畔回响。

再有,任何流氓政权的媒体都可以在西方浩浩荡荡,各种邪恶的图腾和标识在美国商店里公开出售,各种复杂政治背景的集会畅通无阻。贪官家属招摇过市。可是他们怎么对待你的呢?

别说去那里办媒体,就是派个记者也有名额管制,种种采访限制,轻则驱逐出境,重则受皮肉之苦,甚至有性命之忧。所以,绅士和流氓斗,永远都是绅士吃亏,轻则输掉内裤,重则输掉脑袋。当今西方,尤其是美国,不出一个强有力的、真正理解自由价值的领袖,前途堪忧。罗姆尼显示出了这样一些潜质,可惜为了选票患得患失,面目模糊,反而马失前蹄。我挺钦佩女专栏作家Ann Coulter和媒体人Glen Beck,他们很有勇气。很可惜,这些真正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被美国主流知识分子——幼稚、虚弱、偏狭的左派视为洪水猛兽。

所以,如果哪一天美国真的毁掉了,美国左派知识分子和政客的手上,也一定沾着自由女神身上温热的血!

最后说一句,既然一些势力可以公然仇恨西方,仇恨一切“异教徒”(他们的眼里永远充满仇恨,永远是打了鸡血似的布满血丝,就像每个人都和他们有血海深仇),我至少有不受强迫地不和你交往的权利,有躲着你、井水不犯河水的权利。你的自由不能以毁灭我的自由为前提。

扪心自问,你的美国梦是拉美梦吗?是索马里梦肯尼亚梦吗?是阿富汗梦吗?为了我们的后代——女孩不受压迫,男孩免于恐惧;为了我们的家园,免于被毁坏;为了我们的心灵的栖所,不被异物入侵,我们要勇敢地发出真实的声音!

篇四:美国人要为自己的无理取闹付出代价

美国人要为自己的无理取闹付出代价

围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以下简称亚投行,或AIIB)的筹建,中国看起来像是出乎意料地赢得了一场重大外交胜利。

在这家由中国主导的新型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创始成员申报截止日期即将到来的最后一刻,提交申请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激增,这显然大大超出了中国先前的预期。而这一事件在国际上——特别是在西方世界——被广泛解读为中美之间一次罕见的公开较量,最终以中国的大获全胜告终,则更令中国自己都感到吃惊。美国的反对非但没有能够阻止它的大多数盟友加入亚投行,反而还招致了世界舆论——包括美国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批评。这使得挑起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亚洲影响力争夺战”的美国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

虽然主持亚投行筹建工作的中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和中金公司前董事长金立群——他曾供职于亚洲开发银行(ADB),据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也不错——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在众多国家间穿梭游说,但中国先前比较务实的目标只是争取尽可能多的亚洲邻国加入。

不过,英国的投桃送怀使这个本来不太起眼的新生事物骤然升级为全球焦点。

3月12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Osborne)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英国将加入AIIB。这不仅惹恼了对亚投行一直持反对态度的华盛顿,甚至也让北京感到意外。中英两国官员直到最后一刻都认为,英国外交部门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多年以来,英国一直是美国最铁杆的盟友,这一双边关系还是整个西方同盟的重要基石之一。因此,白宫在第二天就罕见地公开谴责英国,称英国“几乎没有与美国磋商”就做出了这一决定,“这(‘不断迁就’)不是同一个崛起中的强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但一心促成此事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对。他宣称,“在亚投行的成立阶段就加入该行,会为英国和亚洲创造共同投资和增长的举世无双的机遇。”而且,英国在AIIB成立之初就加入,将有助于提升它的透明度,确保它在治理方面坚持高标准。

当然,卡梅伦(DavidCameron)首相顶住自己内阁中外交部门的强烈反对,支持了奥斯本的主张,归根结底还是着眼于非常现实的利益考量。英国政府希望借同中国搞好关系来促进中国对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的投资,并使伦敦在众多争取成为人民币海外离岸金融中心的城市中脱颖而出。一些英国官员甚至都不讳言,由于5月7日大选临近,保守党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行动,在七国集团(G7)就此达成共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之前率先加入亚投行。

这也再一次清楚无误地展现了这个昔日被拿破仑轻蔑地讥讽为“小店主国家”的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根深蒂固的特性:它永远不会将意识形态放在现实利益、特别是商业利益之前。尤其是,对于这一代英国人来说,他们记忆里的英国早已没有了19世纪的帝国荣光。因此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加现实,那就是重振萧条的经济,卡梅伦和奥斯本都很清楚什么是选民们的首要关切。

当被问及英国为何要罔顾美国的警告亲近中国时,英国政府强调,“这是英国的自主决定”,“我们加入的话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

英国的“倒戈”极大地鼓励了其他犹豫不决中的西方国家,短短一周内,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相继宣布加入亚投行。急于游说中国将亚投行的欧洲分行设在本国的卢森堡甚至比英国提早一天就向中国提交了书面确认函,不过它当时希望北京方面暂不对外宣布此事。

在3月最后一个周末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筹建中的亚投行成为压过论坛主题的最大的热点,几乎每一个与会国家的代表都承诺支持它。稍后,俄罗斯、丹麦、巴西、荷兰等国陆续宣布加盟,欧盟委员会也明确表态,支持欧盟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亚洲经济大国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可能是比争取到英国更大的成功。

这两个国家都在亚太地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最重要的,它们都是美国和日本的盟友。首尔和堪培拉一开始打算跟随美日,不加入亚投行。对它们来说,这是一件政治上十分棘手的事:一边是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急速发展的经贸往来,另一边是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和长期亲密友谊(韩国还存在一个与紧紧系于中国的“朝鲜问题”,习近平主席就任后借助于同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个人友谊使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两者间的平衡必须格外小心才能处理好。澳大利亚政府内部的分歧也同英国一样,经济主管部门对亚投行十分热衷,而外交部门则疑虑重重。

直到今年1月份新西兰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时,七国集团(G7)成员国还一致同意不加入亚投行,除非它们达成某种共识。但英国的单方面行动——据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政府是从中国政府、而非英国政府那里得知这一消息的——在这条“反亚投行统一阵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它帮助韩国和澳大利亚(尤其是后者)在最后一刻停止犹豫,倒向了中国一边。

另一个因为内部争论而犹豫不决的亚太重要经济体台湾,则在3月31日截止期前几个小时申请加入。对两岸关系来说,这意味着新的机会和考验。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说法,到截止日期,中国已收到47份加入亚投行的申请,其中约30份申请已获批准。这些想要获得创始成员国资格的国家包括了全球前10大经济体中的6个,20国集团(G20)中的14个,如前所述,还包括了美国主要传统盟友中的一大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批西欧国家的加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拥有3A级最高主权评级的国家现在至少有了三个:新加坡、英国和德国,这使得这家金融机构在尚未开始运营时就已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了广泛的信誉。

最终,惟有日本站在了美国一边。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中国规定的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当天无奈地表示,除非亚投行的治理标准确定下来,“否则日本除了对加入亚投行倍加谨慎之外别无选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日本所作出的艰难抉择,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越是在美国的其他盟友接二连三地抽身而去时,日本就愈加认为自己应该站得离美国更近。下月即将访问华盛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话赤裸地表达了日本的忠诚:“美国现在知道,日本值得信赖。”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间的经济联系对长期陷于泥潭的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及“安倍经济学”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安倍保守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他将中国视作最大的对手,而在这场对峙中得到美国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但如同所有民主国家一样,日本国内的舆论也绝非铁板一块。许多日本经济界人士——特别是企业高管——认为,中国将要着力推动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而且加入亚投行还是修复两国关系的契机。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日本派出了强大阵容,并得到了中方的热情接待,多数与会者明确表达了对亚投行的支持。还有媒体报道说,在日本政府内部,以麻生太郎为首的一派实际上是支持日本加入亚投行的。

因此,不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并不意味着日本真的不会加入它,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以普通成员国身份推迟几个月加入而已。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相当明确地对媒体说,他同意日本商界领袖的看法,即日本将最迟将在6月份加入这家由中国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

而一旦连日本都加入了亚投行,那么,华盛顿很可能被迫软化立场,申请成为它的观察员。这是一位已经卸任的美国政府官员在博鳌说的。

二.

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认为,美国的这次外交失利是因为“它误判了形势”,美国认为自己的大多数盟友会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这话的潜台词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但我不太同意这种判断,我认为,盟友们之所以忤逆奥巴马政府的呼吁,主要是因为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理由在无论在道义和逻辑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显得更像是无理取闹。

美国公开表述的反对理由集中在以下两点:

第一,美国认为这家新银行将不会满足世行和亚行遵循的内部管理、环境标准、采购要求、反腐败及其他一些保障措施。美国早在2013年宣布,出于对全球变暖的考虑,将反对亚行资助火电厂;2014年初它又称,如果亚行的水坝建设项目会让民众搬离家园的话,就不会予以支持。

第二,美国担心,如果中国政府在亚投行拥有一票否决权,那么它可能沦为中国对外推行其政策的工具。美国财政部还曾以罕见的直露态度批评AIIB是削弱世行和亚行的刻意之举,并认为它是中国用来拉拢东南亚国家的一个政治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承诺在担忧其领土主张的邻国间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种软实力攻势。

但这种逻辑在英国等美国盟友国家看来是十分奇怪的,虽然它们大多承认美国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敏感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无论我们支不支持,这家银行都会走下去”,那么只有加入其中,才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促使它采行高标准,进而更好地帮助中国融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而不是站在外面指手画脚,因为那反而将迫使北京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单独推进自己的主张。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发挥影响,你应该在帐篷里面,而不是在帐篷外。”

美国的这种担心还严重夸大了一国政府通过主导一家多边机构所能获得的权力,在合规问题上,美国不妨反思以下本国的拥有一票否决权的IMF中的狼藉声名。在未来的亚投行,中国的声音不管多么强大,也只能是众多声音中的一个。它将拥有全球性员工,与中国独自拥有的国家开发银行相比,政治色彩应该会少得多。事实上,中国愿意通过亚投行这样的多边模式对外输出影响力,不仅不是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反而恰恰是后退了一步,因为这对中国自身施加了更大的约束。因此,美国和西方应该热情欢迎中国更多地通过多边机构来进行国际合作,哪怕它们是由中国发起和主导的。

一位西方人士极具洞察力地评论说,“讽刺的是,虽然美国在这场比赛中输掉了一局,但欧洲的加入却很可能推动该行转向更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

中国也一再低调地表示,将努力学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机构过去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工作方式,力争不走同样的弯路,寻求更好的标准。但正如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所说的,“实际上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也一直在完善其相关政策、推行重大改革。因此,严格地讲没有最好的标准,只有更好的标准。”

中国还多次大度地表示,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以帮助它更好地改进并学习掌握“好的规则”。

正因为如此,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美国的上述两条反对理由都只是借口,它真正在意的是迅速崛起的中国对美国领导的战后体制的挑战。在华盛顿看来,不应当允许中国制定规则,美国才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事情不是由美国来领导,那么美国就不应该参与其中,”

但问题在于,公路、铁路、港口、管道、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的亚洲大部分地区确实需要、也欢迎更多的资金投入,而美国又无法动员和领导西方拿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替代选项——撇开世行和亚行等传统多边机构的资金不足不谈,焦头烂额的内部困境和四分五裂的政治结构决定了西方当下根本不可能就这个对自己来说远非当务之急的领域达成任何共识。

因此,许多人批评说,多年来,美国一直敦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确地行使与其不断增强的实力相称的领导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害攸关方”,创立亚投行不正是中国对其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的一次可贵的试水吗?然而,一旦中国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提出了对自身和世界都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议(更何况还要拿出自己的钱)时,美国却千方百计地予以阻挠,这将它的自私、虚伪和短视展露无余。

应该看到,奥巴马政府的这种尴尬也同它的国内政治直接相关。2010年时,英国在一场G20峰会居中牵线,促成了IMF份额及表决权的改革方案——它将使IMF资金增加一倍,并给予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型经济体更大的表决权。欧洲国家早在很久之前就批准了这项改革,美国政府曾表态支持这项旨在赋予中国更重要地位的改革。但将近5年来,共和党人控制的美国国会一直拒绝批准这项改革。而且,现在看来,它获得国会批准的可能性愈发渺茫。此外,美国还反对向亚洲开发银行增资。

这不仅招致了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不满,也削弱美国在其西方盟友心目中的可信度。从很大程度上说,英、法、德等西方大国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也是在对美国发泄自己的怨气。在英国等主要西方盟友宣布加入亚投行之后不久,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 Lew)就公开警告说,国会迟迟不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将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塑造国际规范和惯例的能力??我们的国际可信度和影响力正受到威胁。”

杰克?卢的担忧是非常正确的,阻挠IMF改革的做法只会增强中国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并行体系的决心。因为美国的敌意会使中国愈发认为美国的战略就是遏制中国,而非像它口头上说的那样“欢迎中国和平崛起”,这将大大刺激中国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可能性——面对美国的消极阻挠,中国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在这件事情上,白宫和美国国务院或许是一肚子的委屈,但不管怎样,IMF改革得不到国会批准,那是美国自己的事,不能成为其反对他国加入亚投行的理由。对此,IMF总裁拉加德评论说:“对于没有同意份额改革的国家而言,亚投行也是为它们敲响了警钟,其他加入的国家已经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号——全球合作是必要的,我们已经向多边基建投资机构敞开了大门,你们也应该有所行动。”

事实上,IMF已决心绕开美国单独推进改革,它甚至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支持,这就是所谓B计划。它还将尽早(例如今年6月份)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用拉加德的话来说,“问题不是人民币会不会成为SDR的一部分,而是何时加入??(尽管遭遇美国国会反对)我们需要不断坚持推进改革,永不放弃。”

亚投行事件有可能会刺激美国和日本加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谈判进程。这是一项涵盖12个太平洋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但却将地区主要贸易大国——中国——排除在了外面,因而看起来不像贸易规则制定,更像是一场地缘政治权力游戏。不过,而该协议的成败,仍然取决于奥巴马能否确保在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通过“贸易促进权”(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简称TPA)法案。

另一种可能是,在输掉了这一阵之后,美国有可能软化自己的立场,转而务实地推动世行、亚行与这个新机构进行合作。我们注意到,华盛顿方面近来已经释放出这种声音,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上月还亲自飞抵北京,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传达了这一讯息。

三.

不同于已经成立或正在筹办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合作机构,对于新生的亚投行,中国不仅是积极的倡议者,还毫不掩饰自己的主导地位。

这也正是亚投行事件在西方国家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根源,国际舆论评价说,这是中国展示独立意志和金融力量的一次积极外交行动。在许多西方观察者看来,创立亚投行所引发的美国与其西方盟友之间的争执,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实力此消彼长消长的既成事实和世界新秩序的长期趋势。这还是中美之间即将正式拉开帷幕并日益加剧的激烈竞争的序曲,这场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一些西方媒体哀叹,英国的单方面举动也再次告诉世界,西方世界内部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是多么难以协调统一!这种分歧不仅表现在单个西方国家内部——例如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与其内阁同僚之间的争论,也表现在不同西方国家之间,而且接下来仍将如此。在中国给亚投行设计的15至20个董事会席位中,将3席(它们代表不超过20%的投票权)预留给“域外”(即非亚洲)成员国,这会导致7个欧洲国家为谁该进入董事会而爆发争吵;此外,这些国家还将为亚投行的欧洲分行所在地展开竞争,预计英国与卢森堡之间的竞争最为白热化??

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铁杆盟友无视华盛顿的强烈呼吁而争先恐后地向中国示好,给中国的一些官员和学者们带来了某种胜利感。表面态度的谨慎谦虚难以掩饰许多人内心的雄心,他们认为,亚投行已经证明,地球在离开了美国的领导后照样会转——而且可能运转得更好!眼下,似乎包括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希望中国能够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对亚投行的态度则成为这些国家对中国支持度的试金石。

篇五:2016年1月福建省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测试题

2016年1月福建省高三历史单科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像齐国小白、晋国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

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说明了

A.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C.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D.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

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3.《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

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明德慎罚的理念

C.厉行法治的精神 B.分权制衡的原则 D.以礼入刑的思想

4.上古时期编修家谱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魏晋时期,编撰家谱的主要目的是维护

门第;宋代打破官修家谱的禁例,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兴盛。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理学占据正统地位 B.市民阶层逐渐崛起

C.选官体制发生变革 D.君主专制有所弱化

5.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

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6.19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纱大量进口,解决了中国乡村手工织布业原料不足的

问题,促成洋纱土布的生产。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C.传统手工业的振兴 B.洋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 D.近代纺织业的兴起

7.创办于1863年的上海某新式学堂长期招生不满。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报名该校者众

多,生源爆满。这种变化显示

A.西学传播成为近代教育主流 B.追求新知渐成社会时尚

C.私塾教育陷入窘境 D.科举制度得到改良 8.1909年,清政府开始推行地方自治,各省纷纷成立自治团体,有些地区的商人还按街区

地段组织了为数甚多的基层自治团体。这表明

A.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 B.近代民主政治的成型

C.实业救国思想的践行 D.君主专制政体的瓦解

9.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

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

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

10.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

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是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

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 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

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

12.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在福州举起“抗日反蒋联共”的大旗,发动“福

建事件”。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3.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大批知识分子迁往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表明当时西南地区

A.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C.社会时局相对稳定 B.经济实力首屈一指 D.文化教育事业繁荣

14.英国学者拉纳·米特写作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斗争》。他为其

美国版改换了书名,并解释说:“如果你想让美国人读外国的历史,你得告诉他们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该书美国版的书名当为

A.《亚太战争,1931—1945:日本罪行和战后和解的要求》

B.《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

C.《上海1937:扬子江畔的斯大林格勒》

D.《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15.1958年8月,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警告美国军舰不得为增援

金门的台湾当局军舰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接着又实行“逢双日不打金门”的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实施这一策略,是为了

A.打围结合,进而攻取金门 B.打破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

C.以打促和,推动两岸对话 D.维护“一个中国”基本原则

16.下图是一幅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20世纪

A.30年代中期的民族企业中

B.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

C.60年代初期的国营企业中

D.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

17.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法学家被罗马帝国皇帝授予就法律问题作出公开解释

的权力,对案件审理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元426年,东、西罗马帝国皇帝共同钦定只有五位已故法学家的学说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变化

A.提高了法学家的地位 B.确立了君主的法律权威

C.减少了法律引用的混乱 D.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18.1790年,英国人柏克说:法国人追求纯粹的理性和权利,将付出高昂的代价,迎来的

将是君主制的毁灭、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法国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这一观点

A.预见了人类未来的政治走向 B.否定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功绩

C.强调了君主制存在的合理性 D.批判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

1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

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0.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

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1848年,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

美国文明崛起的代价

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政治理想

21.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

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22.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

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英国

A.应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 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

23.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议建立法、德为主的“煤钢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的

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美国对此表示支持,这是因为该提议有利于

A.借助西欧对抗苏联

C.消除法德间的宿怨 B.控制欧洲国家的煤钢生产 D.推进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

24.由右表可以推知,1950年到1980年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D.美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题,第25、26题各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洛阳、江南、四川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

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江西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及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高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

——摘编自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入上海,为传播福音,创办报刊,传入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术。国人受到西方科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纷纷设立出版社、报馆,传播西方新知。因出版事业有利可图,上海新开设之书店如雨后春笋,均采用西法印书,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到了19世纪70年代前后,多数中文报纸已经改用铅字印刷。差不多在19世纪80年代,金属活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韩琦《晚清西方印刷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

(1)与唐代相比,宋代印刷业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一加以概括。(6分)

(2)近代以来,西方传入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取代了传统印刷术并得以广泛应用。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结合中西方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

——(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