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陕西蓝田乡村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40:19 作文素材
陕西蓝田乡村游作文素材

篇一:西安首批10个最美乡村

西安首批10个最美乡村

灞桥区席王街道西张坡村 阎良区振兴街道坡底村

长安区王莽街道清北村

蓝田县汤峪镇塘子村

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村

周至县厚畛子老县城村

户县甘亭镇东韩村

户县草堂镇李家岩村

户县天桥镇胡家庄村

高陵县通远镇何村

“最美乡村”评选标准

山水美 服务美 生活美 文化美

篇二:陕自驾游线路

陕自驾游线路

1.探访名城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咸阳—杨凌—宝鸡—天水(麦积山)。

看点:咸阳湖、咸阳博物馆、乾陵、茂陵、杨凌农博园、法门寺、宝鸡炎帝陵、石鼓山、天水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

2.秦楚风情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商洛—西峡—襄阳—十堰(武当山)。

看点:丹江漂流、金丝大峡谷、三省石、恐龙遗迹园、襄阳古城、武当山、太极湖。

3.大漠风情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铜川—延安—榆林—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

沿途看点:药王山、耀州窑、玉华宫、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南泥湾、宝塔山、清凉山、镇北台、红石峡、白云山、成吉思汗陵。

4.“黄河金三角”逍遥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渭南—三门峡—运城(关帝庙)。

看点:少华山、华山、西岳庙、黄河风景区、死海、普救寺、鹳雀楼、关帝庙、黄河龙门。

5.泾河文化探源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高陵)—咸阳(泾阳)—礼泉—乾县—彬县—泾川—平凉—固原(泾河源)。

看点:泾渭分明、爷台山、关中印象体验地、乾陵、崆峒山、六盘山、泾河源。

6.游走汉水赏心悦目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柞水—安康—石泉—汉中—洋县—西安。

看点:牛背梁、柞水溶洞、瀛湖、岚河漂流、南宫山、燕翔洞、西乡茶园、汉江风光、南湖、武侯祠、黎坪景区、朱鹮自然保护区。

7.穿越秦岭名县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宁陕—汉中(南郑)—留坝—太白(凤县)—眉县—周至—长安—西安。

看点:秦岭漂流、南湖、黎坪风景区、张良庙、栈道漂流、紫柏山天垣群落、青铜峡、红河谷、太白山、楼观台。

8.关中风情体验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扶风(法门寺)—眉县(汤峪)—周至(楼观台)—户县—长安—蓝田—西安。

看点:大地原点、唐昭陵、昭陵博物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乾陵、法门寺、太白山森林公园及汤峪温泉、楼观台、上王村乡村旅游点、蓝田汤峪湖。

9.游走“华夏龙脉”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铜川(耀州)—黄帝陵—宜川(壶口瀑布)—韩城—蒲城—富平—西安。

沿途看点:药王山、玉华宫、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司马迁祠墓、党家村、大禹庙、习仲勋纪念园。

10.“激情岁月”红色自驾之旅。

线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泾阳—耀州—黄陵—延安—南泥湾—壶口瀑布—铜川—西安。

看点: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照金(香山)景区、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梦回延安保卫战、宝塔山、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汉阳陵。

篇三:2014年节假日陕西省旅游业数据

2014年节假日陕西省旅游业数据:

据统计:春节假日,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1683.52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3.85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08 %和17.49 %。

据统计:清明假期,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52.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4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36%和20.5%。

据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435.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7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30.26长%和28.17%。

据统计,端午期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92.9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5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5%和29.00%。

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文化旅游受热捧

时间:2014-02-06 19:03:20来源:陕西省旅游局

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马年春节假期,各级旅游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特色节庆活动,丰富了旅游市场,满足了游客需求。广大游客在走亲访友的同时,体验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冰雪旅游和乡村旅游,春节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显著增加。据统计:春节假日,我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1683.52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3.85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08 %和17.49 %。

今年春节假日旅游的主要特点:

一是文化体验游受热捧。文化旅游是我省的优势,也是最显著的特色。春节期间,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精彩纷呈。广大游客逛庙会、赏花灯、看大戏、观社火、品美食、平安祈福,真正体现了传统的农历新年氛围。各市区、各景点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和特色节庆活动吸引

游客。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举办了“中国游.丝路情”新春灯会,吸引了10.94 万游客。寒窑遗址公园举办的“品味寒窑庙会”活动吸引了1.4万游客。大唐西市举办的新春文化庙会吸引了98.21万游客。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展的“新春祈福拜舍利,幸福安康一整年”为主题的活动,初一当天就接待游客42万人次。赵公明财神庙文化景区开展的“万人迎财神祈福大典”,药王山景区、乾陵景区、司马迁祠景区、白云山景区等开展的春节文化活动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太白山景区开展的春节文化活动,初一、初二两天参观游客就达到近10万人次。中国旅游报2月5日头版头条对我省春节假期“陕西经典文化体验游受热捧”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二是文化旅游名镇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文化旅游名镇的开发建设,在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环境营造、服务设施以及旅游宣传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游客在名镇可进入、可欣赏、可参与、可停留、可享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满足了旅游消费需求,使众多名镇成为游客举家过大年的重要目的地。如礼泉烟霞镇开展的乡村旅游春节假期吸引游客50.5万人次,照金镇开展的红色旅游、宗教祈福活动吸引游客35.1万人次,宁强青木川古镇借《一代枭雄》电视剧的热播,连续五天出现了井喷,单日接待人数突破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春节假期共接待15.3万人次。

三是自驾游、温泉游、乡村游持续火爆。春节假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极大地刺激了自驾游客的旅游消费,大量居民举家自驾出游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方式,在各大景区都可以看到从北京、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南、甘肃、湖北等省市来的车辆。兵马俑景区初一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初三比上年同期增长98.9%。华山景区接待游客4.3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冬季旅游产品深受游客亲睐,滑雪、泡温泉的人数大幅增加,全省6个滑雪场、10个大型温泉中心游客爆满。翠华山滑雪场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69.73%。华山御温泉接待游客0.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2 %,蓝田碧水湾温泉接待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8%。同时,城市周边的乡村由于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年味浓气氛好,也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往农村过大年,吃农家年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礼泉袁家村春节期间接待游客50.5万人次,仅大年初一就接待8.5万游客。

四是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法》的宣传贯彻,使文明旅游成为一种理念和风尚。继2013年底省旅游局举办了“文明与旅游同行”万人签名活动及“文明与旅游同行,建设美丽中国”《旅游法》大型宣传启动仪式后,春节前,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又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做好春节前后文明旅游工作的要求对全省文明旅游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行业树立“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理念,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合同规范、领队导游和旅游者教育引导的“六抓”工作要求,持续推动文明旅游工作。与往年相比,景区内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随手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有明显改观。

五是旅游市场安全有序。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和各级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受理旅游投诉电话,发布旅游动态信息,协调应对出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针对今年春节假日的天气预报情况,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和省气象局合作每天及时发布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合理引导游客安全出行。12301陕西旅游服务热线及时发布消息,受理投诉。春节假期,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共受理投诉 12件,11件已办理完毕,未收到旅游安全事故报告。

今年春节假日旅游再创历史新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引导,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去年国家出台了《旅游法》,我省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各市区、各景区结合实际,大力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相继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受到游客热捧。

二是宣传造势,大美陕西的品牌进一步树立。2013年全省各级旅游部门重视整体策划,拓展宣传方式,加大推介力度,陕西旅游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策划大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推介方式、多种媒体联合宣传等手段,保证了境内外游客的快速增长。

三是保障有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针对春节假日旅游的特点,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和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对春节期间工作的要求,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对春节假日期间人流量大的区域:如宗教旅游区域、举办庙会的文化旅游活动场所以及滑雪场、温泉场所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制定了各种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省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席会议办公室

节前组织开展了饭店消防安全、宗教场所文明燃香、景区的游览设备安全、旅游车辆、索道等专项检查活动。假日期间各级旅游执法、监管机构加强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场所和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全省旅游市场秩序良好。

清明小长假850万游客游陕西

时间:2014-04-07 20:41:00来源:陕西省旅游局

今年清明节天气持续晴朗,为游客出游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大量居民举家出行,祭祀、踏青赏花、郊游成为旅游热点。据统计: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52.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4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36%和20.5%。清明假期呈现以下特点:

一、祭祀、缅怀先烈的出行人数大幅增加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是人们祭祀、拜谒先辈的传统节日。4月5日清明节当天大量市民举家出行,西安绕城高速多个出口以及郊县的国道、省道都出现了车辆拥堵的现象,特别是我省每年举办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是规模超前,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思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伟大功绩,同时首次克隆成功的黄帝手植柏与广大游客见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祭祀和观赏,3天时间,黄帝陵接待游客12.6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大量游客满怀崇敬之情前往红色景区瞻仰墓园,追忆伟人,缅怀先烈,回顾历史。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纪念馆、川陕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马栏-照金纪念馆等景区游人如织。

二、赏花、采摘游成为最大亮点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大量游客徜徉于油菜花、樱花、桃花、梨花的花海,漫游在周边的公园、休闲广场,品尝着各种特色的小吃和农家佳肴,体验着采摘水果、蔬菜的乐趣,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我省首个“美丽田园”汉阴凤堰古梯田旅游景区观赏油菜花三天时间接待车辆达1万余辆、游客4万多人次,比上年增长70%,全县住宿设施爆满,镇政府、农家小院

都布满了帐篷。在礼泉观赏桃花、梨花,体验关中民俗文化的游客达到了60万人次,每天的自驾游车辆都在5万人次以上,游客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

三、文化旅游古镇受热捧

近几年我省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古镇成为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文化旅游古镇建设的加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游客可进入性有了较大的提升,景观开发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节前,省旅游局利用春季旅游营销活动对文化旅游古镇之旅进行了专题宣传和推介,使古镇之旅备受游客的热捧。宁强青木川借《一代枭雄》电视剧的热播,连续出现游客爆满。3天接待游客9.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倍和5.8倍。柞水凤皇古镇3天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8%和48.6%。

四、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入春以来,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相继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省旅游协会在三月份举办的陕西春节旅游营销大会;汉中、安康举办的油菜花节、咸阳举办的第二届民俗文化节暨第七届踏青赏花旅游节、延安市推出的清明节期间全市各景区门票实行8.5折优惠措施以及礼泉的桃花节、商南的万人品茗茶行、蓝田的温泉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出行踏青。同时,针对春季旅游特点推出的古镇游、农家体验游、温泉游等旅游产品,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五、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清明节小长假,全省旅游投诉大幅度下降,无重大投诉和安全事故发生。 今年是我省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针对旅游行业在服务质量方面的薄弱环节,省旅游局提出了17项重点工作措施到有效落实。节前,省政府又召开了旅游市场整顿联席会议,对旅游市场秩序整顿的重点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各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加大了执法力度,有力保证了清明小长假旅游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

篇四:bf102101--浅谈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最新

浅谈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西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并成为世界四大古都。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目前西安的民俗旅游尚在探索阶段,西安作为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人文风俗资源,应当充分、合理利用。

关键词:西安;乡村;民俗;旅游

引言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

[1]精神生活文化。生态民俗则是从民俗学的视角探索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大量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良俗,以摈弃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种陋俗,和谐地处理人类

[2]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而构建的一种符合生态文明的绿色民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其中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各种

[3]民族服饰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还能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保护与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对于

[4]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一、西安乡村旅游概述

西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并成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隋时长安也被称为“大兴城”。以文物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西安及其周边馆藏文物达60余万件,已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处,近年来,又悄然兴起科技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可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他的社会意义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一些民俗文化项目传承下来,传播出去。这对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5]。

二、西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西安的民俗旅游尚在探索阶段,西安作为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人文风俗资源,应当充分、合理利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凳子不坐蹲起来、秦腔不唱吼起来。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乡村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这

是西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得不到深层次挖掘的原因之一。统一开发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逐步减少旅游圈内各景区景点的同质化问题,从而提升全市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整体品质,建

[7]立旅游人才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旅游人才素质,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比如土家族特有的

民族节日也是民俗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恩施土家族节日中尤其以“女儿会”为代表。恩施“女儿会”

[8]显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品牌效应,知名度远不如傣族的泼水节等类似的民俗节日。要正确处理“女

儿会”旅游演艺关系,保持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舞台化,突出鲜明的主题特色,加强演出的产

[9]业化管理。 [6]

三、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合理利用历史文化

秦俑村位于临潼区城乡结合部,秦俑馆门前,是在馆前环境拆迁改造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配套设施、统一管理、群众自建方式组成的一个新村,村子建筑风格将古代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简洁、明快、素雅、大方且具有秦汉文化韵味的建筑形态。青砖、蓝瓦、白墙、花木交相辉映,环境非常优美。村内给排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电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游客感受这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首先需要借助一些实际的民俗项目和民

[10]俗现象。例如旅游目的地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历史文物古迹,自然遗产等等。

可将它与秦俑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秦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也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通过提炼和演义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同时发掘本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依托秦俑馆旅游资源,促进农家乐经营、手工艺品制作、旅游餐饮服务等项目共同发展,可提供停车、住宿、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服务。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关中民俗以及饮食文化。

陕西蓝田乡村游

3.2把握自然地理优势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规划相结合,可以考虑规划成民俗风情小镇,可以根据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插入地区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发掘本地区内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例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

[11]梯田”成为人们领略广西少数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

比如:祥峪沟村位于秦岭北麓,东临沣峪西邻高冠峪,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纯山区村庄。祥峪沟村整齐划一的移民新居、满目苍翠的自然风光以及房前屋后的树木花草,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位于村内观音山下的祥峪森林公园,是一处关中地区罕见、具有江南风韵的原始生态游览区,景区内苍松翠绿、林天蔽日、曲径通幽,流水潺潺。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南岭百味小吃,饮秦岭百味原汁、赏终南山水景观,听祥峪民间传说,看北麓千年民俗。全村可以以旅游度假为主导产业,铸就祥峪森林公园和祥峪沟村农家乐两大产业,最终形成农家乐促进森林公园,并且以森林公园带动农家乐的良性经济发展格局。

塘子街村位于钟灵毓秀的秦岭北麓,因冠名古今的汤峪温泉而闻名。距西安市大雁塔38公里,距蓝田县城25公里,是汤峪镇政府所在地,以温泉旅游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历代大兴汤院,今天塘子街村”,塘子街村是温泉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温泉含有硫酸盐、铁、钼、碘等微量元素,不仅可治疗多种疾病还有保健的功效。2007年3月开始创建温泉旅游示范村,投资1.5亿元建设温泉旅游项目。这里有天然的室外露天沐浴池14个,可以加强更衣间、淋浴间、桑拿房、地热炕,另有酒吧、剧场等配套设施,也是可以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资本。

3.3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西张村坡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北坡,被称为“西部樱桃之乡”,七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的会场都在这里举办,收到了游客的好评和赞誉。目前,全村已有27余户农户挂牌经营农家乐,今年,该村又多方筹措资金对原有道路进行了拓宽、对樱桃广场进行了重新设计、建设,完善了路标指引体

系,同时又新修建了星级厕所、停车场,以满足游客的需要。经过不断改造,西张坡村可以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山与水成呼应之势,人居与林景呈和谐之美,作为自己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的资本。

3.4以美食为招牌

历史悠久的西安有着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悠久的历史赋予其诸多具有典故的美食,这可以吸引不少热爱美食的游客,因场地一定要作为一个重点宣传的方向。

比如锅盔,相传为武则天派兵在乾州打仗,战士在作战过程当中有人无意间将面置于头盔里用火烘烤,然后发现其味道香脆可口,随即流传而开。锅盔形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西安的小吃很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

一。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伦美焕的技艺可以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方向。对他的褒奖有这样说法:到西安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张艺谋西安人,曾经看过一宗采访他的节目,他说过这样一段风趣的话:“我尝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哪里也赶不上西安羊肉泡馍”。有这样免费的广告为何不合理利用呢。所以这《西安羊肉泡馍》也成了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去过的、没有去过西安的人都知道享有名声的《德发长》饺子。也就是俗称的:“西安饺子宴”。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具有“一饺一形一态,百饺百馅百味”显著特点。必会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四、改善方案

1、开发模式、发展模式上,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目前各国已达成了以下共识:要想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经营为手段,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使旅游可持续渗入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下去: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依靠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与自觉配合,依靠投资者与社区在开发建设与管理中的积极合作,同时还要在自身管理工作上跟进,强调规划先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和行动计划,旅游与环保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同时还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精心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生命线,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工作。

2、旅游资源开发要加大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旅游资源、资源地和旅游客源地区的文化特征,寻求本地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者背景文化的沟通桥梁、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旅游产品必须反映地域性文化特征,以支持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必须从旅游客体入手,实施多元化、多类型、多文化、多视角的旅游产品战略。主要思路如下:①注重旅游地形象的文化形象导向;②进行旅游地的文化主题定位;③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地文化促销;④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内容i⑤在旅游活动开发中注重旅游地方文化表现;⑥旅游地人造景观的文化内涵性;⑦通过服务过程表现本地文化。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04)

[2]刘德龙.重构生态民俗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06,(03)

[3]王晓亮.西安民俗游五大软肋留遗憾伪民俗遭游客烦[N].华商报,2007,(02)

[4]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5,(04)

[5] 朱宝莉.民族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恩施“女儿会”为例[J].商 2013,(04)

[6] 卢世菊.论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女儿会”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7] 辛勤.对发展民俗旅游与传承民俗文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02)

[8] 李汝雯.浅谈民俗文化传承的新时代意义[J].中国地名2012,(03)

[9]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11,(02)

[10]吕一飞,郭颖.论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建立[J].旅游学刊,2012,(01)

[11]钟海生.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J].旅游学刊,2009,(01)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in Xi'an Village Abstract: Xi'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nation, has a history of Zhou, Qin, Han, Tang and 13 dynasties established their capitals here, Xi'an and Cairo, Rome, Athens and became the world four big ancient capitals. The Silk Road opened; Chang an; became the center of Oriental civilization. Known as the "West Rome, East Chang an".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of folk traditional country,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Chinese native territory, has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o create all kinds of folk

culture, heritag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se folk not only enrich people's live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present, Xi'an folk tourism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Xi'an as cultural ancient city, has the rich cultural customs,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should be fully.

Key words: Xi'an; rural; tourism; folk custom;

篇五:蓝田生态农业研究

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摘 要: 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蓝田县由农业资源大县向农业产业强县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蓝田县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概况;模式;问题;措施

随着传统农业生产力的限制和石油农业弊端的充分暴露,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寻找新的替代农业模式。先后提出来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所有这些模式都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可议统称为生态农业。中国有着悠久的有机农业历史,生态农业植根于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精湛的农艺技术的沃土之中,与替代农业不完全一致。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而建立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具有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在一定区域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种生物的共生原理、相克趋利避害原理、多种成分间相互协调与互补原理、物质循环再生与能量多层次多途径转化利用原理,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优化生态系统。这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一的农业生产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央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蓝田作为一个以农业大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目标中,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生态农业是一个发展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农业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蓝田的生态农业发展既要把握好生态农业的特征及要求,遵循生态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和探索适合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蓝田县生态农业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必须借鉴塌陷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县情,因地制宜、科学探索蓝田县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蓝田地理及其目前农业产业概况

1.1 地理概况

蓝田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为秦岭北麓延伸地带,东部为骊山南麓沟壑区,中西部川原相间,灞河水系镶嵌其中,蓝田地貌类型分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秦岭山地。蓝田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具有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生产潜力大,但气象灾害亦多且频繁的特点。境内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气候的地域类型丰富多样,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蓝田县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7.1-1845.1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及其与作物生长期匹配一致的特点,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的。蓝田县多年平均气温13℃,≥0℃积温

4826.7℃,持续期长达299天;≥10℃积温4224.6℃,持续期长达204天;≥20℃积温2488.0℃,持续期长达98天,无霜期212天。宜于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要求。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热同季为其主要特点。属于湿润而微显水分不足的区域,若无特殊的气候异常,这种水分条件对旱作农业的需水是基本满足的。

1.2 农业产业概况

1.2.1 河谷冲积阶地

面积268191.4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86%。主要由灞河,其次由辋川河、焦岱河、汤峪河、库峪河冲积形成河漫滩地和第一级阶地。沿滩的两岸伸展着多级阶地,海拔418~720米,是县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高产农田地区。是大杏,樱桃等瓜果的主产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蓝田县就引进栽培西洋甜樱桃,近几年引进和主要栽培的有红灯、拉宾斯、先锋等优良新品种。早熟品种红灯5月上旬成熟,果实大,平均单果重9.6克;果型呈肾脏形,果柄粗短;果皮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外观美;果肉较硬、肉嫩多汁,酸甜适口,可食率达92.9%,耐储运。拉宾斯是由加拿大杂交育成的自花结实品种,有光泽,外观美;果肉硬脆多汁,酸甜可口,口味佳,耐储运。

1.2.2 黄土台塬

面积 325625.7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75%,主要包括白鹿塬和八里塬,在中更新世时期以土状堆积形成黄土台塬,海拔高为690~791米,塬面高出灞河水面300~320米,高出浐河水面150~200米。白鹿塬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因居灞水之上,故古代又称灞上。白鹿塬历史上曾先后建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等7个县治。据《雍录》载:“白鹿塬者,南山之麓”,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6~9公里,走向南东—西北分布,总面积273118.9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4%。塬面完整,地表覆盖着一层褐色土,中部夹杂一层三趾马土,下层由棕红色沙质泥岩及白色砂岩沉积而成;八里塬属破碎塬面,主要由汤峪河和库峪河冲积、切割而成, 塬面长约6~8公里,宽约1公里,高出库峪河水面100米,土质较好。主要生长小麦,大豆,玉米是蓝田主要的粮食基地。

1.2.3 黄土丘陵

面积627762.4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73% ,包括半岭和高岭。北接骊山,海拔500~1128.60米。半岭,主要包括灞河北岸二、三、四级阶地,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4公里,海拔600米左右,在早更新世时期,骊山掀斜式上升,并促使它呈东南——西北向倾斜,灞河向左摆动。同时,由于堆积作用,使早更新世和第三纪的剥蚀面上堆积了一层百米厚的土状物和砂砾层,形成了现代的半岭。半岭地区土层较厚,土质较好,是蓝田粮食主要产

地之一;高岭,全长30公里,海拔960~1128.60米。是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第三纪剥蚀面上堆积的土状物和砂砾层形成的塬面,到晚更新世时期,由于长期遭受流水的切割作用,使塬面沟谷加深,形成丘陵沟壑。因为水土流失严重,故成为蓝田重点治理地区。近年来,农民引种西瓜,且草坡资源丰富,自古农民有养羊的传统,养殖经验丰富,牛羊饲养量大,有机肥充足,农家肥使用面积大,光照充足,适合西瓜生长,所产西瓜个大,质优,深受消费者欢迎。2002年到2005年,西瓜种植户由10余户发展到450户,面积由 60多亩发展到2380亩,实现纯收入560万元。土层深厚,土地肥沃,背风向阳,适宜大杏生长条件得天独厚,且栽植历史久远,果农技术经验丰富,同时还聘请省、市果林研究所及杨凌农科院的专家、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技术发挥更加熟练,使我村优质品种大银杏、麦稍黄、菜子黄果实个大、肉厚、皮薄、纤维少、浆汁少、果味甘美,誉满西安市场,畅销省内外,通过无公害产业。

1.2.4 秦岭山地

面积1806434.6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9.66%。县境内东南部群山如带,属秦岭终南山之起点。东从华县、洛南、商县入境,逶迤西行,重峦叠障,纵横交错,山峰屹立,为秦楚古道之咽喉,古都长安之东南门户。境内秦岭山地,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44公里,海拔800~2449米,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点在渭南、华县、蓝田交界处的箭峪岭,海拔2449米。秦岭山地是在加里东运动时期形成的褶皱山地,山峦起伏较大,坡陡,切割深,水流急,瀑布较多,且雨量充沛,易生发大的径流,故侵蚀强烈。荒山草坡面积50多万亩,年产饲草30万余吨,年产作物秸秆约25万吨,载畜量可达250万个羊单位。近年来,我县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整体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按照牧工商一条龙的经营模式,逐步调整畜牧内部结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优惠政策,通过内引外联,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扶持专业户,发展专业村,建立示范乡、兴建养殖场和养殖示范小区,逐步培育出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高生产水平的专业化群体,以节粮型的草食家畜为重点,以饲养秦川肉牛和关中莎能奶山羊而驰名,实现了畜牧产业开发新突破,初步建立了“312”国道以北8个乡镇6万头肉牛商品基地,山区6乡镇1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沿山羊岭地区10万只奶山羊基地,川道地区100万只笼养鸡基地和焦汤鹿塬地区8万头生猪基地。养殖专业户5800户,示范村23个,养殖场26个,养殖示范小区8个,饲料加工企业4个,龙头企业6个,畜牧协会12个。目前,全县肉牛存栏9.2万头,奶山羊存栏14.8万只,生猪存栏10.5万头,家禽158万只,肉牛奶山羊饲养量居全省前列,促进了我县畜牧产业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2 蓝田生态农业分区模式

根据蓝田县自然状况及资源利用情况,得出如下结论:a、土地类型多样,自语昂比较丰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种植业和养殖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b、资源型缺水与水资源的失控分布不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c、山地较多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d、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效益不高。综上所述,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区域特点,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保障,提高效益为中心,增加收入为根本,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继续建立和完善农业商品基地,开发区域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观光农业。大力培育和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全区农业的生态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进程,现提出以下生态发展模式,以达持续高效、合理地利用区县内各种资源。

2.1 秦岭山地与黄土丘陵林果牧结合模式

两者均地形复杂、差异较大;地形破碎、地面坡度大、突然贫瘠,宜粮地少于宜林地;该区降水多,但因山高、坡度、沟深、地面径流大,难于积存利用,多数地方还是干旱缺水;该地区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常发生滑坡和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综上所述,该类地区属于次强度流失沟坡兼治区,在突出生态功能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山坡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以牧促农,最终达到农、林、果、牧共同发展的目的。该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通过荒山植树种草,不但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而且还通过水土保持改善气候,创造了适宜的生产条件,畜牧业产生的有机物又可以沼气池发酵生成沼渣还田,从而促进粮、果、林、草的生长。

2.2 河谷冲击阶地与黄土台塬农林果木副加综合生态经济模式

此类地区地势平坦,土质好为蓝田主要产粮基地,同时与省会城市西安之间交通快捷方便,因此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应以加强林果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建设,扩大樱桃,杏,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合理布局粮食生产,推广大棚蔬菜瓜果,逐步建立绿色、有机

2.3 秦岭北麓沿关中环线带与白鹿塬观光生态农业综合生态模式

通过对该地区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分析,旅游资源丰富,如汤峪温泉,白鹿原风景区等,总结并借鉴其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得出一下结论:一是建立观光园,通过开发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并让游客到园内自己种植采摘,将观光与体验相结合;二是发展休闲农场,向游客提供闲适的田园感觉的同时向游客提供农业劳动体验,垂钓,度假,农艺等;四是建立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消费和休闲旅游等结合于一体的公园。逐渐形成一种立体型综合性否和现代要求和发展的产业。 的食品生产基地,发展推动农副业加工。从而满足该地区与城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3 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短缺

近年来,蓝田县虽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面积大,资金少,财政的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农田、林网、路、渠、塘、坝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等融资比较困难,资金不足仍是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由于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乡镇动物防疫所缺少办公用房和执法车辆,监测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不高。

3.2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蓝田县部分地区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甚至缺少产业支撑,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a、传统粮油生产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增效和结构调整仍有较大空间。b、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不高,附加值低。c、农业品牌化滞后,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市场培育后劲不足。d、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生态特色优势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3.3农业劳动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能力不强

蓝田县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调查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由于从事第一产业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许多有文化,有技能的年青劳动力逐步摆脱第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

总体看来,农业技术服务意识不高,加上近年来农村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功能削弱,导致农民技术培训组织难,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4 蓝田县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4.1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政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健全领导系统和科学方案,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为导向,业主和农户投入为主体,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方案及农业执法,农业污染防治,技巧攻关和推广网络建设等必要的投入政策;调整地方财政资金的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投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比重,在公路建设,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水电能源,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方面进行专项资金拨款与补助;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农村资源,引导农民、乡镇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发展龙头企业争取、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同时加大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制定税收减免等惠农政策,鼓励城市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

4.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

结构要巩固和探索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农业产业经营具体形式,实现养殖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系列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健康养殖业,提高品质,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品质,体高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四是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良种服务、农资连锁经营、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型农技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