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山水田园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34:01 字数作文
山水田园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

1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 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篇二:山水田园里的异彩世界

山水田园里的异彩世界——王维与孟浩然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就像每一个诗人都因一种情而作一首诗一样,我也因对那清新质朴恬淡闲适山水田园生活的种种喜爱,让王维和孟浩然成为了我此篇文章的特邀嘉宾。

唐时山水田园之中,坐于风景最为沁心之地者莫过于此二人,他们的给了我们精神世界一个完整的山水田园世界,让无数的人流连于这个家园,归于此,你或是放浪形骸之外或是静静倾心于某一个角落,都能给自己一个无勒的世界。无论何种原因,王维和孟浩然从不同的世界归于此,不管是王维带着失望后的无奈还是孟浩然无奈的一度失望,都让这个世界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都那般清淡自然,因为惟有的“隐”趣,那般美好的诗句就跃然纸上,不是跳动的字符,只如那天籁在轻轻飘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笔墨简单到极致,而韵致却悠远深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难以避律,而此时你心中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景色,家常般的语言,丝毫感觉不到格局的约束,如此,把一个纯朴,和谐,宁静,美好的田家生活田地勾勒出来。

当你站在这个世界的门口,你会被这个世界那种质朴恬淡闲适的气息所吸引,其实这个世界远非你所想象的那样单一,它更是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那里的一切,或是淡远中飘逝的无奈和无谓,或是清净中透出的冷寂和闲适,都如心灵中飞舞的柳絮,舞动着自己的旋律,迷恋着自己的舞步。走入这个世界,不为远行的脚步,也不为眼中的绿叶,只为心灵中的几许安慰。

他们都以山水田园为派,这个我们大多都是赞同的,但从数量上来看,

孟浩然的诗多为山水诗,而王维恰恰反之,初想之会觉得奇怪,但你如若细细推想,便会发现,其中的诸多必然甚至会让我们感慨万千。孟浩然一生为自己的政治报复而努力奋进,却始终未能如愿,他虽隐于田园中而心境却并未真正归入,“苦读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苦读十几年,最终却落得个闲落家中,几十载付之东流的汗水,几十载夏署冬寒深夜的独自挑灯苦读,只如对一场幻梦苦苦追寻,谁人会甘心,那种无处言语的苦痛怎能是我们旁观者所能贴心体悟的,久久的田园生活对于孟浩然来说带着心中隐隐的伤痛,“淡远中无奈”的隐,使他更加喜欢把自己放在山水当中,这是我们真正无法回避的原由。王维不同,入世是他的选择,厌倦官场的生活,向往山水田园的生活,向往官场勾心斗角之外随心所欲和闲静舒适,所以隐也是他自我完全的选择,那样无谓之后走入这个世界,他笔下的世界就完全是是那时他所想要的一切田地。如此不同的心历路程,又岂能会有相同心境的作品。

这是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及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诗分两段,前段描摹夜泊秋江的景色,勾画出一幅极其凄清清冷的画面,渗透着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感,后段直抒胸臆说出“建德非吾土”,是诗人无奈之游,迫于这样的的山水之中会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不由重重思念远方友人。诗人也做《夜归鹿门歌》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相望试登高”为何却“心随雁飞灭”,“愁”难道真正因“薄暮”而起,诗人深居却浅隐,虽是怡然自得,却无一不是寂寞,而这样的怡然自得和寂寞在诗中的中和,让愁绪化入景中之后又会何等释然。好多评说者认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总在景中渗透

着凄清之感,最后愁情总是未能释然的,而我恰恰以为景与愁情的中和就是诗人总能让自己释然的一种态度,就像痛苦中的眼泪和放声哭泣是你看到了某个人的痛苦,但也要意识到没有一个人是永远都在哭泣中的,哭泣只不过是他发泄痛苦的一种方式,孟浩然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的,从一个常人的角度来说假如没有一种东西去化解,而是一直不停积聚,在我看来终究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他或许愁过,但终释之。相比而言,王维诗中没有那些寂寞的字眼,甚至是也少了许许多多隐隐的伤痛,而更多的是愉悦之感是悠然之感,当他虽苦闷之时,以佛,道之思来调理,寻得心中宁静之所,因此在诗中给人以完全不同与孟浩然的感觉。看他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他独坐深林,以月相伴,抚琴放歌,沉静在寂静的快乐之中。

山水田园诗中必要有景,景中也必然要有情,但两位诗人却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来流露自己的感情。孟浩然在结构上让情景交融,情语、景语并处。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以“日暮客愁新”为中心,末两段为写景,景以此情而发,足见情景之交融。王维的诗景中不乏深情,但在诗中极难见到心情之言,纯粹的写景似身临画境,流连于此中方能得其真情,情在诗中亦在读诗者心中。看几首王维的诗,感受定能真切许多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鸣”《木兰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无一言情却处处为沁心之感,景之真切生动,似墨舞宣纸,墨过处情随致。

中国文化总有海纳百川之气,故方可称之博大,在诗的世界里更是不乏

此种精神,这个世界中你能观之一幅幅截然不同的世界。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而孟浩然诗也具有画意,两者比来“诗中有画,非独摩诘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如他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生动、逼真,鲜明的景物,如笔笔精心勾画出来的线条,井然交织,真切之极使人不觉伸手触摸,恍然间方知不过只在诗中,让人不免会心笑己。

王维本善画,作画又似作诗,所以他不免会用作画的结构思想来构建诗的意境,画中景物不同就会用作画的角度来给景物一不同的位臵,会入作画的很多原则和形式, 此时诗人的眼光也会是一个画家入画的视角,他的诗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诗法和画法融合在了一起,我们还是以前面的诗例来看,“空山不见月,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首简单的诗中,视觉、听觉交替在不同的空间安排之中,“空山”无人“人语响”,夕阳斜晖在深林之中,投过树缝之中又照在那些青苔之上。孟浩然只是诗法,中有的画法也是简而又简,不足为题,例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还有《宿桐庐江及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两首诗中都看到精致之极的景物描写,但若要着笔于纸上,“山光”“西落”,“池月”“东上”,加之“忽”“渐”的时间和空间扩展,这些都极难画出,再如“荷风”的感觉,若有神手画出,此中韵味也不知要减之多少。孟浩然的诗大多都在一个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在不断地变化中让我们的视觉无闲暇之时,而且,他所听到的天籁之声也总会在我们耳中萦绕不去,不停的变化和忽然一声极为清晰的天籁之声,让你我

怎不醉心此中。

他们山水田园诗皆有清新质朴恬淡闲适之感,就如我之前所说一样,如若我们走进这样一个看似大同的世界之后我们会恍然发现,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建造着自己的亭台楼阁、乡间村野。在彼此的清淡自然之中王维的诗更多秀丽之感,而孟浩然却多出几分疏淡与深厚。让我们再细细品味王维的《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为什么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有月明,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石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还清楚地看到生长水中的绿蒲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可以用手成把成把地采摘了。尤见“绿”字,光弱几分,则绿就暗,能见其绿,可见月之明亮,更见其恰逢人意。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既是夜景也不乏秀丽之色。在孟浩然诗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切在沉寂之中,只有两边岸上的树叶被风吹得悉悉索索地发响,此时,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亮,独照在江边停泊的孤舟上,深夜寥廓的天宇之下,除了一叶孤舟,什么也看不到,只有这一片清冷的月,也只有诗人那一颗孤独的心。相比较与王维,同样是对月夜之景描写,而那份厚重岂是在王维诗中能轻易寻的见的。

或许,他们的世界还有很多很多我心灵难以到达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我只想在这样一个难以回避的车水马龙般的世界之外有一个心灵偶尔驻足停息的地方,在那里,放的下所有,所有我心里想放下的一切。

篇三:山水田园诗词及古今绝句山水诗创作谈

一、几种常见的山水田园诗词类型

--—提交芦溪县诗词学会“山水田园诗词创作研讨会”

曾建开

山水田园诗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种类,作品数量巨大,流传至今的精品也有不少,2006年,我曾撰写过一篇名为《山水田园诗作法》的文章发在“诗文天下社区”论坛上,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人转载过它,但是该文一直没有在诗词刊物上发表过。不过今天我不准备在这里谈所谓的“作法”,只是想结合在我们的会刊《芦溪诗词》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刊发过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作,谈一下几种常见的山水田园诗词类型,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白描手法,诗中饶有情趣,育清新淡雅之作。

古代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淡雅,意境优美。如王维的《山中》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并且寄寓着一种醇雅的情趣。

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大多运用白描手法,极少有用比兴手法的。如南坑中镇中邓朝雩老师的《游天子山》:

天子山上薄岚飘,孔雀开屏傲碧霄。

我自攀峰上陡峭,风光一览看天娇。

龙成前的《袁江杂诗(五)》:

蓝天飞燕舞东洲,两岸车行似水流。

远看濂溪图画里,烟云袅袅亮新眸。

钟恒彩的《巫山一段云 · 在大岭至团丰公路上散步》词:

散步团丰路,晨曦伴鸟鸣。精神爽利步轻盈,拂面晓风生。 公路风光美,两旁树木青。路中花带丽而馨,步步好心情。

刘政生的《西江月 · 芦武公路》:

岭峻腹中穿洞,川深水上架桥。丛林叠嶂彩绸飘,如画新村更俏。 往昔穷乡壤僻,如今路坦楼高。车流滚滚访罗霄,满载游人歌笑。

所谓白描,是指文字上平白如话、不施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鲁迅在他的《南腔北调集 · 作文秘诀》中对白描一词作过这样的解释:“‘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用这种白描手法做的诗,少用修辞手法,也不用典故,诗风清新淡雅,一看就懂。

二、注重情景相融,力求诗中有画,创意境幽远之作。

古人创作山水田园诗时,非常注重形象思维的运用,尽量使之诗中有画,借景传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中间二联的画面清晰、生动,非常传神。《芦溪诗词》中也有不少这类作品,如邓世萍的《夜泛明月湖》:

朗朗长空明月高,轻舟水上弄波涛。

晚风吹得游人醉,把酒湖中问碧霄。

邓世萍这首绝句,句句入画,四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朦胧而又美丽的湖上夜游图。

徐庆芳的《游玉皇山》:

玉皇山色美,流翠湿人衣。

深壑清泉冷,幽林白鹭飞。

有心听竹语,无意悟禅机。

不得山居久,归来忆采薇。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二句“流翠湿人衣”从王维诗“空翠湿人衣”而来,而着一“流”字,似更使人感觉到山色的生动与活泼。“深壑清泉冷,幽林白鹭飞”两句诗中有画,可绘可想,散发出一种清幽之气。颈联上句“有心听竹语”,情趣盎然。竹非能语,清风拂竹之音

也。下句“无意悟禅机”,言唯喜山而已。尾联“不得山居久,归来忆采薇”发一感叹,玉皇山风光虽然这么好,可惜“我”不能在那里久留,只能做到归来后回想一下过去在玉皇山下生活的那些日子了。《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作者曾在玉皇山下的张佳坊乡中学任教多年,诗中的“采薇”,应是指作者的这一段“隐逸”经历。

周英的《初游武功山》:

青峦如鹤立,飞瀑荡云烟。

绿甸铺金顶,丹霞盖九天。

栈桥穿古树,灵石绕山泉。

此景凡间少,我心亦陶然。

周英这首五律,前三联皆入画:青峦、飞瀑、云烟、绿甸、丹霞、栈桥、古树、灵石、山泉,六句中列九个具象,这些具象通过“立”“荡”“铺”“盖”“穿”“绕”等动词的衔接,组合成了武功山的整体形象。全诗四联的组织结构为“起——承——再承——连转带合”的形式,前三联铺垫充分,尾联抒情。

笔者的《四题〈春江如画〉(之一)》:

新叶葱茏鸟语喧,春江碧水翠笼烟。

粼粼倒影千丛树,袅袅渔歌一片船。

可是武陵人境里?会当彭泽酒旗边。

欲临此地邀明月,携友寻诗待晓天。

这首七律,是《四题〈春江如画〉》四首中的第一首。多年前,笔者在“诗文天下社区论坛”任“天下采风”版面的首席版主,有一天我在“三月风”网站里的图片版面上看到一幅图片,画面上有一河,河中有一呈弯月形河洲,洲头不远处一渔舟上有渔人摇橹,两岸绿树如茵,烟雨朦胧。整幅图片已经后期制作染上了一层浅浅的绿色,非常漂亮,于是便萌生了要为它做一首题图诗的念头。这首七律做成后,我立即将它发到了天下采风版面,彭福顺老师看到它后和了一首。我有意要难一难他,便再做了第二首。就这样,我每做一首他就和了一首,我一连做了四首题这张图片的七律。这第一首的前两联也都是写景,系按图索句之作,将“诗中有画”反过来说就是“画中有诗”。颈联转为设问:“可是武陵人境里?会当彭泽酒旗边。”这么清雅秀丽的景色究竟是在哪里呢?是不是在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要不就应该是在他任过职的彭泽县里?尾联抒发自己的奇想:想与诗友们一起到图上这风景里去赏月寻诗,玩它一个通宵才好。当时我所看到的这幅图片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值到几年后我才知道这图上的美景原来就是江西婺源县的月亮湾。

再看李荔的《蝶恋花 · 游横龙寺》词(新韵):

柳簇鹅黄湖漾碧,二月寻春,处处着春意。草长莺飞花信递,燕儿早把归程计。 钟鼓幽幽香火密,世外逢春,肯把春风避。心挽

篇四:浅谈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浅谈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

然精神追求的异同

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人;精神追求;异同

陶渊明的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孟浩然的山水诗善于发掘自然美,把自己的主观情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契合,创造出了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也就是从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一、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渊明自幼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一生在出仕和归隐上表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他面对黑暗现实,能谨守先师遗训,不与现实同流合污,选择隐居躬耕的人生道路。但由于他深受儒学熏陶,使他于隐居之中,仍然关心世事。

陶渊明原为实现济世志向而出仕,然而黑暗的政治形势使他自知无力回天,欲守拙归园田,又“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必须禄仕求生,此种身为形役的矛盾,一直不断地使内心冲突而深受折磨,直到他彻底体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后,毅然弃官归田,内心始得平静。他在《饮酒》第四首中,描写了栖栖失群之鸟对托身之所的寻找,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生归宿的追求过程:“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陶渊明是以此诗中的孤鸟飞鸣,表达他解绶之前的栖遑不定,在仕与隐之间作

山水田园的作文

选择时的内心自我挣扎之苦。

陶渊明起初归隐田园还是欣悦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是他躬耕之初写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抒写自己躬耕之初的新鲜感受和喜悦心情。在他的《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中给我们呈现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正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但他对田园自由自在的喜悦随着时间流失而慢慢淡化,他所选择的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面临着困窘生活现实的考验。“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对他有着很深的影响,既然不能施展抱负,那就归隐田园独善其身吧!一方面,世风日下,作为儒者,他无力挽狂澜於既倒,只好学先圣“乘桴浮於海”;另一方面,时当晋宋易代,桓玄、刘裕交相杀伐,政途险恶,正如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所言:“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他的逃禄而归耕,实出于形势所迫。

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能够在人们的精神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不仅因为其所营造的田园氛围,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能够吸引我们;也不仅因为其所展现的澄澈、明净的风格,所流露的真切、自然的情感能够感动我们;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还具有一种建立在诗歌内容和诗歌艺术特点之上的诗歌精神,那就是自由、随性的精神境界。

二、亦官亦隐,参禅信佛,一种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王维系官僚贵族子弟,年少才高、诗艺杰着,开元初到长安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叛军所拘,系于洛阳,迫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责授太子中允。历尽劫难,身心受辱,王维雅洁清高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击。加之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闷。于是,王维回归自然、向往山林,自性内照、远离红尘,在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中,尽享恬适、雅致、平淡的人生。 “安史之乱”后,王维几乎万念俱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这时,王维虽亦官亦隐,甚至还做官到了尚书右丞,但精神是苦闷的,心境是低沉的,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自然山水中。为了在现实社会中求生存,“亦官亦隐”的王维最终想成为一个脱尽俗气的高人,但又没有达到“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王侯门”的境界。他把自然山水始终看成是知己,看成是一个相见恨晚的朋友。对于山水自然,他不是发现,而是一种理解,

在对自然山水的仔细理解中,融入了深沉的、带有禅味的情感,这种禅风流溢的情感,又与他极端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水乳交融、合为一体。这样,在他的诗中,诗理禅理相通,诗趣禅趣盎然。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诗很切合佛家“五蕴皆空”说。再如《竹里馆》:“独丛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面上写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静的氛围,独坐的弹琴人,其实暗合了佛家教义——解脱,表现出一种解脱后的所得之境——涅磐。

内心的超然更孕育了王维对世间万物敏锐的感观。他善于用一个高明画家的眼睛去发现、捕捉一种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色彩,再选用一个最能代表这个色彩的字,来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山水景物。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诗中提供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水墨淡雅的水画来。请看: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白石滩》

白云回望合,静霭入看无。——《终南山》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早春行》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园乐》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诗画大师王维就是这样,在准确的色彩里寄托悠悠情愫,在淡泊的诗意里吐露娓娓心音,如此的秀美空灵,如此的清香醉人……如果说美妙的诗句成就了“诗佛”王维的地位,倒不如说他对信佛参禅一种超然境界造就了美奂绝伦的诗句。

三、返璞归真,融入田园,一种真我的体现

孟浩然(689~740)年轻时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40岁前,他一直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作准备。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离开家乡,到长安去应举。然而事与愿违,他竟然落第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仍然仕进无门,开元十七年冬他返回家乡。开元十八年(730)他北上洛阳,又从洛阳南下游历吴越一带,直到开元二十一年仲夏,孟浩然才回到家乡。开元二十五年(737)阴历四月,诗人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张九龄到荆州后,将孟浩然请到自己的幕府中。但第二年立春后不久,孟浩然辞幕归家了。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虽然他曾经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但却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他早年的诗作是一种隐居待仕生活的反映,他的进取心主要是因为不愿意生活在天下太平的时代而无所作为。但在实际的现实政治中,任人唯亲、不能取人至公的现象还是不能避免的。他在长安的作品,开始反映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早年那种激昂的抱负,此时化为感士不遇的不平之气。《岁晚归南山》就是其中着名的一首:“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面对仕进无望的残酷现实,他的诗句流露出了痛苦与郁闷。

从离开长安到去世,孟浩然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些变化。他对隐居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找到了精神的安顿处,那就是放弃功名的诱惑,在隐居家园中保持人格的纯洁。晚年孟浩然的超脱闲淡,都源于他内心悟到的一个“真”字,他要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与这个“真”字

篇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四、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五、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2.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

(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参见《名师伴你行》277页《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