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8:21:49 作文素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课件作文素材

篇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羁旅逢雪遇主人 壮心不已钓寒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写诗人日暮逢雪投宿的经历。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江雪》展现的是一幅寒江独钓的山水画,却曲折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处境,以及他坚强意志和不屈性格。

【教学设计意图】

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便于对比学习同为咏雪题材却表现出的不同情境和情怀。《逢》诗,通过抓住关键词“远”、“白屋贫”等理解诗人的情感。通过对“闻犬吠”、“夜归人”的想象,加深理解有声画面的描写,进一步理解作者山居荒寒的静夜之情。

《江雪》,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但只是停留在诗文背诵和粗浅的画面内容,主旨理解也有所偏颇。本课设计重在结合写作背景,通过辩论赛的语文活动,加深理解作品反映的作者不顾环境的压抑而伸张独立不羁的主体品格这一意义。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正确朗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

2.理解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理解作品表现的作者情感。

评价任务:

1.能正确默写这两首诗。

2. 结合语言环境品味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情感。把《江雪》、《小石潭记》不同体裁作品的相对比,理解作者的细腻微妙的情感区别。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积累作者资料。积累描写雪的诗词,每人不少于15句,准备课堂咏雪接龙比赛。查找辩论赛的有关知识,准备参加课堂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场 —— 咏雪接龙

【学生活动】咏雪接龙

教师引导语:雪是美的天使,爱的化身。自古以来,雪就凝结了文人雅客的

剑胆琴心,下面我们以接龙的方式把哪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一一晒出来吧!

学生活动方式:学生看屏幕,按照“点将台”随即出现的学生姓名,立即站起来背诵一句含有“雪”字或描写雪的诗歌。能背出的,全体学生击掌两声以示鼓励,背诵不出来的暂时站立,活动结束坐下。时间控制3分钟。(“点将台”是本人制作的flash作品,用来随机点名。老师们也可按照座次顺序活动。)

教师小结:这些咏雪的诗句真是美如珠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咏雪诗,体验雪之韵,情之切。

板书:诗词九首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出示学习目标。

二、读好诗歌 —— 做一个朗诵家

1.欣赏范读视频

播放朗读视频《咏雪诗两首》(本人编辑,时间1分52秒)

2.设计朗读节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五绝,可按如下节奏和重音试读:

日暮远→,天寒贫→。 ..

柴门 犬吠→,风雪归→人 ..

《江雪》可让学生自行练习设计朗读。

3.自主训练,展示成果。

三、发现精彩 —— 做一个欣赏家 【学生活动】寻千金一字,赏风雪人归

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索

过渡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或哪一个词语用的精彩?请你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说说见解。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解读诗中一词、一句,彰显自己独特的悟性。

第二步:围绕预设题目再度加深理解。

预设题目:

1.苍山为什么会“远”?

2.“天寒白屋贫”中,一个短语“白屋贫”好在何处?

3.“柴门闻犬吠”中,一声犬吠使意境有何改变?

4.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除“闻犬吠”外,旅人还听到什么声音?

解决方案:第1、2题可举手发言,3、4题可按小组讨论后再代表回答。 参考答案:

1.一个“远”字,点活画面、托出诗境。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2.“白屋贫”,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反映了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和“日暮苍山”一起共同渲染冷色调和暗淡的情绪。

3.一声犬吠,使意境在这里发生了默默的转折。本来画面是冷色调、无声的,犬吠带来一点热闹,无声转为有声,这种热闹的气息打破了视觉的冷清。

4.实际听到的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应答声等。只有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足以勾勒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板书:苍山远 白屋贫 闻犬吠

四、思辨真情 —— 做一个评论家 【学生活动一】品诗情,绘折线。

指导语: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作验证分析。然后绘制一幅作者情感变化的折线图。

背景链接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本诗可理解为表现被贬羁旅风雪途中的经历。

第一步:分组探讨,梳理离人情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形成统一看法。

第二步:代表陈情,各家争鸣归一。

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参考:首句“日暮”又逢雪隐含着作者茫然、焦灼的情绪,“天寒白屋贫”更给人以暗淡的情绪,“柴门闻犬吠”中一声狗叫为冷寂的黑夜带来了一点热闹。主人的归来带给作者更多的温暖与安慰。

第三步:绘制折线,图文并茂展才艺。

1.学生根据讨论归纳结果,绘制作者情感变化折线图,并标注相关诗句。

2.教师用实物投影器展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绘制折线图。(见下面效果图)

板书:羁旅逢雪遇主人 【学生活动二】辩论赛:赏千古绝唱,解题旨之争。

指导语:有人说《江雪》在于描绘一幅消极的“凄清”图画,也有人说《江雪》在于表现一种积极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性格。你怎么认为?我们今天就开展一次“赏千古绝唱,解题旨之争”的辩论会,通过这次辩论,大家一定会拨云见日,取到“真经”。

正方观点:《江雪》在于描绘一幅消极的凄清图画。

反方观点:《江雪》在于表现一种积极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性格。

背景链接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活动步骤:

1.抽签决定全体男生或全体女生作为正方、反方角色。

2.组织语言,整理论据资料,在书面写出关键词句。

3.由教师主持,开展一场辩论赛。

辩论流程摘记:

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我认为《江雪》的题旨在于描绘奇景,表达的是一幅消极的凄清的画面。“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有力的表达这一主旨。 反方一辩陈词:我认为《江雪》在于表现一种积极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性格。这个渔翁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大雪中仍旧独自钓鱼,这不正竭力突出这种积极的品格吗?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诗中描写了无边的落雪和鸟兽藏迹死寂,而钓者躲开喧嚣的尘世,这不是消极的逃避吗?

反方二辩陈词:明知环境对自己不利,但他却偏要执著地“独钓寒江雪”,这该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胆略?“独钓”正体现一种主动出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二阶段(盘问阶段)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举手回答。

你们说渔翁坚强,为什么不返回人群与他的对手正面较量,而躲在江边独钓?

答:“独钓”这一行动本身,具有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充满了独立不羁、不怕挫折的斗争精神。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你们说表达消极凄清主旨,这首诗怎会流传千古,我们还学它干什么? 答:作者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喜怒哀乐,我们现在不也说些真话诉真情吗?

第三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从写作背景可知作者革新失败被贬,精神萎靡,所以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图画,我们同情作者!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作者虽然革新失败被贬,形单影只,但诗中表现的是不屈的孤独,作者政治理想不改,仍然我行我素。令人敬佩!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理越辨越明,反方的观点应该是我们要坚持的真谛。让我们齐读一遍反方观点:我认为《江雪》在于表现一种积极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性格。

板书:鸟飞绝 人踪灭 孤舟 独钓 壮心不已钓寒江

五、诗文对决 —— 判境界高下

【学生活动】诗文对决战,判境界高下

指导语:作者被贬永州期间,诗文很多,但思想境界却又高下之分,请把《江雪》与《小石潭记》作比较,看那篇中的境界较高,更有积极意义?

探究流程:

1.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2.开展探究。

(教师视情况是否提示下面内容:两诗文环境如何?作者面对环境有何表现?)

参考:《江雪》和他的《小石潭记》在思想境界上大不相同。在《小石潭记》

中,面对那么好的景物,他还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弃之而去。《江雪》中,面对寒冷、飞雪、孤寂,他忘记了寒冷,没有感到孤独,而是很宁静,十分专注于自己的钓竿。表现一种积极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性格。所以说《江雪》在境界上高于《小石潭记》。

六、读书诵诗 —— 与古人谋

教师:一代代大师已成为古人,但他们的诗篇仍然熠熠生辉,今天读来,哲理与智慧仍感同身受。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永恒的经典,让那些可贵的精神永远流芳,让我们永远能与古人交流。

师生一起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附一:

【板书设计】

附二:教后记

设计亮点:

1.用几个语文活动贯穿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奋点。

2.“思辨真情”、“对比阅读”环节注重了理性思考,摒弃了一读了之的简单教学。

教学建议:

1.教师要严谨做好课件,以提高教学效率。

2.辩论赛环节,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展开,适时延长时间,以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附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PPT

附四:朗读视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格式:mpg

篇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课记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授课班级:三年级(1)班

授课人:谭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1、理解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师:哪个词是遇到的意思?

生:逢。

师: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

师:这首诗是谁写?

生:唐朝的刘长卿。

师:同学们预习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

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

师: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的时候,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

1、听范读。(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师: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看看大屏幕,红色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诗当中,大家是否还认得的它,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生1读古诗。

师: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

生2读古诗。

师: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课件

学生齐读古诗

(课件展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图)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很冷。

师: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生1:寒。

师板书:“寒”!请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写“寒”字的。

师: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看看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

师: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2:贫

师板书:贫。

师:从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生3:白屋。

生4:柴门。

生5:风雪夜归人。

师: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

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师: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门。看图理解“柴门”:做的门。

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

.师: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

生?.

师: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寒冷、贫穷的感觉。

2、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师: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 生:天快要黑的时候。

师: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日暮苍山远。

师:真好,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这苍山的遥远,谁能向他一样读。 生读:日暮苍山远。

师: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

生1:想家了。

生2:想找个地方住。

生3:天就快要黑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得有地方住呀。

生4:孤独。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 全班齐读。

师: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诗中哪句话提到了? 生:“风雪夜归人”。

师:“夜归人”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打猎、砍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赚生活费/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为什么那么急着赶回来?家里还有谁在等着他?

生:他的孩子,妻子、年岁以高的父母。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

……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

篇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导入:

1、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幅画。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

2、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宿”上下结构,宝盖头要写的大一些,包住下面的部分。题目比较长,听老师读,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理解“逢”“宿”的意思。

3、那谁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旅途遇到风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

4、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

刘长卿,唐代诗人。擅长写五言诗,他曾经自豪地称自己为“五言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了,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首古诗,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件)

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2、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他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

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三、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暮”这个字,古人造字是很有趣的。你看,太阳在下面,表示太阳落山了,就是指傍晚。

傍晚时,夜色朦胧,遥望远处的青山,显得更加遥远,谁来读读这句诗。 师:你读得真好,远字读的稍长一些,让我感受到了这苍山的遥远,谁能向他一样读。(个别读)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怎么样?(板书:孤独)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齐读)

四、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

1.天色晚了,举目远望,前程苍茫,但投宿谁家呢?远望山下有一户人家,于是决定投宿,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生:我觉得很冷—“寒”(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师板书:寒)此时你会想到哪些词?(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同学们张口就来,看来你们掌握了不少的词语。

师: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2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贫(师: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板书:贫)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师: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②师: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贫苦人家的房子,是用白茅覆盖的。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门。(“柴门”就是用树枝做的门。) ③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天气这么的寒冷,可这户人家住的却是间茅草屋,生活多贫困呀,谁来读读这句诗?

.师点评:嗯,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天气的寒冷、人们生活的贫困。 过渡: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诗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3:结合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理解贫穷。“夜归人”是指谁?

师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诗中哪句话提到了?)

①“夜归人”这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可能是外出打猎了、可能是砍柴卖柴了,为了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两句。

②读得多好啊!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顶风冒雪归来的主人。

③我们刚才学习了每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首古诗描绘的画面。(太阳落山了,在朦胧的夜色中,青山也显得更加遥远了,诗人一个人在山路上孤独的走着,远望山下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由于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他决定投宿,迈着艰难的步子向白屋走去,夜越来越深了,雪越下越大,,路变白了,山变白了,茅草屋也变白了,整个夜变得寂静极了,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突然听到柴门边的狗叫声,原来是主人深夜冒雪回来了。) 你能读出这种画面吗?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这幅风雪夜归图。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背一背吧,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五、拓展

导言: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有雪的诗,看看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出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师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高兴、开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皑皑,诗人抒发的心情为什么不一样?

(师: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写下的诗所表达的感情自然就不同。)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寒 孤独

贫 同情

篇四: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逢、贫、柴”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2.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送给学生的书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在你们的记忆里储存了许多古诗,谁能吟诵给大家听听? (指名配乐吟诵古诗)

2、你们可真棒,会背这么多古诗。今天我们就去古诗乐园游玩。

二、凭借情境图,认字读词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2、指名反馈。(学生说诗中生字词相对应的内容,师随机点击生字词“逢、日暮、苍山、白屋贫、柴门”出现在情境图下。)

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座山叫“芙蓉山”。(点击课件显示“芙蓉山”一词,读词。)

唐朝诗人刘长卿有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恰好遇到了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里。根据这次经历,他写了一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板书诗题)指名读题,师指导读出节奏。

4、想知道诗里写了什么吗?得先认会图上的生字才行。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5、反馈:

(1)出示带拼音生字,指名读师评指导。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3)齐读词语。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过渡:词语读那么好,夸夸自己吧!在抽屉里去找找你们的礼物吧。

(学生在抽屉里找到写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书签。)

2、出示诵读目标,提出诵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内朗读古诗。

4、反馈

(1)指名读,评议

(2)齐读古诗。

四、进入诗境,品读古诗。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评议后,师揭示朗读方法。

3、品读古诗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出示第一句诗句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体会诗句的意境。

(3)师描述诗意,范读第一句诗。

(4)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5)齐读。

4、品读古诗第二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课件出示狗叫声,引导学生根据汉字“吠、闻”的构字规律,理解并体会“柴门闻犬吠”的意境。

(2)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风雪夜归人”的意境。

(4)指导朗读。

五、充分诵读,熟读成诵。

1、配乐欣赏。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3、指名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全班齐读

6、背诵古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背古诗。

(2)同桌互背

(3)指名展示背诵古诗。

(4)全班配乐吟诵古诗。

六、总结升华,自选作业。

(1)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古诗乐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诗人刘长卿的经历,大家读诗时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2)出示作业超市。

板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寒 贫

闻犬吠

风雪夜归

篇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博爱学校2015-2016年度分层教学尝试教案模板

学科: 经典阅读 年级: 一年级 任课教师: 崔艳丽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