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岩石上的青苔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7:19 小学作文
岩石上的青苔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一:岩石上的梦想读后感

石头记

花了大概四个小时看了《岩石上的梦想》这本书,封上这本书之后,随即蹦出来的是一个词语,石头。我记得有些人小时候也被叫做石头,长辈们说这样的话,好养活一些。

贝勒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石头。虽然他本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也没有石头。即便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有1000本外国小说,300张爵士乐唱片,800张DVD,但对于石头,一块也没有。

跟他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小女孩。他问她几岁了,她说她6岁。随后她又反问他多大了,他说35。她说他好老,而且没有自己的石头。

他跟小女孩聊了很久,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童年的好处是,什么东西都很新奇。他们之间说了很多话,唯有一句话,他从大衣里掏出小本子,像餐厅侍应生记下客人点的菜名那样记在小本子上。那句话是这样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块石头,永远带在身边,没人能知道别人的石头特别在哪里。

他很是好奇,问小女孩,在哪里才能找到那块石头?

她把它列成了十条规则并逐一的告诉他,比如说,不要叫别人帮你选。你必须自己做决定。她曾经有一次见过一只蜥蜴,在一片布满石头的荒漠上选了其中一块,然后爬过去独自坐在那儿。她还有一次见过一只蜗牛,花了一整天时间,经过了二十块石头,才最终抵达它想要的那块。最后她又跟他说强调到,如果花的时间足够长,有一天它自己就会蹦出来。

他把这十条规则打印下来,贴在公寓客厅的墙上。没事就看看。遇上什么问题也看看,就像一本迷你圣经。当然,有时候他也会在大脑里把“石头”置换成别的词:比如说,女孩、工作、小说、甚至自己。他几乎可以把它换成任何东西,更行之有效的是,如果哪个东西让他觉得烦恼,他也总是会这样试试。

直到有一天,他说他找到了自己的石头。只不过,那一次他喝醉了,醉得像回到子宫里一样。醒来时发现自己趴在动物园清晨的草地上。他问自己,为什么会醉成这样?为什么会在这儿?可是,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他又继续趴了一会儿,随后闻到了空气中动物的气味。这时他看见就在自己的眼前,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鹅卵石。他把它放到了手心,仔细的端详了一番,仿佛之前所有的不快都在触摸到这块石头之前消失殆尽。他擦掉石头下的泥土,很小心的放在了外套的右边口袋里。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着,每当心神不宁的时候就去摸摸它,而每一次摸到它,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的平静。

雷大师有很多的石头,与此不同的是,他给那些石头起了一个供人记住的名字。比如说,出自《绝望之山》的《希望之石》。他深知,人只有在最绝望的地方,才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梦想记

关于马丁路德金的记忆源自于《I have a dream》,那个时候练习疯狂英语,出口的第一句话就是,I have a dream。然后身边不知内情的人就问,你有什么梦想?我说,我在练习口语。

我记得有一次因为一时兴起,就在豆瓣里发了一个帖,帖的名字叫,闲着没事,来谈谈理想……里边的内文引用了村上的一段话,生活时间一长,连趣味恐怕都将变得相似。 如果有人问:幸福吗? 我只能回答:或许。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也就这么回事。

刚一发,立马就有人回复了,他说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不劳而获。

紧接着又有人跟了一句,别跟我谈理想,戒了。

后面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当然也有人回复的详细一些,比如有一个说到,小时候想当科学家,小学了想画漫画,初中了想当侦探,高中了想超越希特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大学了想一边画漫画,一边周游世界,一边绑架个面点师,每天都给自己做各种糕点,等到没有杂志连载自己的漫画了,或者没有资金旅游了,或者面包吃腻了,就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后他又加了一句,是不是很没出息……

看后竟然不自觉的笑了,说实话,人在梦想面前总是会显得微不足道。偶尔走在某条小巷上听到许巍唱着,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你说,都好久没唱这歌了,赶明儿,去练练嗓子。

回到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国家广场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当时22岁的鲍勃迪伦在演讲结束之后,就用口琴和木吉他唱出了这首梦想的民谣《答案在风中飘》。人们因为他而开始变得疯狂起来,因为歌里唱到了那句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他才能叫男人。”然而,正是因为这首歌,他一路走红。而这首最初只是为了反越战反种族歧视的歌曲,最终却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圣经。

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说的。年代相差一百多年,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是一样的适用。你难以置信,几千年来,青年人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打赢了反抗父母的一仗。父母代表了什么?他们供你吃供你喝,又为你安排了一个妥妥贴贴的前程,你怎能不当他们的乖宝贝?但是,儿子觉得,父母的爱已经窒息了他们的每一个毛孔。他们不得不大声自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实而独立的自我?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他们开着破车冲上美国的每一条大路,并且一上车就把收音机开到最大音量,他们听鲍勃迪伦的歌,听披头士和滚石乐队的歌,他们大声朗诵金斯堡的诗句,他们随处野营,尽情享受最狂热的爱情,同时他们也用空空如也的脑袋去琢磨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当然,他们也遇到了马丁路德金博士,那个时候,他正领着黑人兄弟向华盛顿进军。他一遍又一遍地对他们大声说:“ have a dream.”

我有一个梦想!让你觉得血在烧。

至于这个梦想是什么,答案在风中飘。

遐想记

《遐想》是雷大师的一个作品名。雕像是一位优雅的东方女性,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扶着脑袋。眼睛和头发的线条类似于飘起的柳叶。关于雕像的原名曾考虑过用《沉思》,不过有人提议说,这个名字会让人立刻就想起罗丹的名作《思考着》,而这个东方的女性就应该有一个更飘逸更富于想象力的名字,然后

他问,《遐想》如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家都说好,就这样,名字就敲定了下来。

为此,我特意去查了一下,遐想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沙汀在《困兽记》里说:“正如一个凄凉美丽的梦境一样,好是好的,既然是梦醒了,你就只能闭目遐想而已。”遐想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变为可能。

提到遐想,当然就不能忘了生活在别处。开玩笑的说法是,兰波创造了这句话,随即被写在了巴黎大学的墙壁上,只不过,后来米兰昆德拉却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王小波说的极是,“一个人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踏上遐想这叶扁舟,即刻便可抵达。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遐想》,才有了后面马丁路德金的《绝望之山》、《希望之石》。一块“瑕红”的花岗岩是很平常的,但是当人给它赋予了某种涵义的时候,它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活了。

马丁路德金像活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雕像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看到了很多雕像以外的东西,比如说,马丁路德金专注的目光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这并不是人人能及的,但是,雷大师做到了。你也许会立刻就把杰克逊那句话带出来,“你我可以都算是平常人吧,但如果你把雷大师也称作普通人,我可不同意。”然后大家各自开怀大笑,坦言这个世界因为有了雷大师而变得如此不同。因为《遐想》,有了梦想。

雕像记

书里说雷大师从十岁起就知道马丁路德金的鼎鼎大名,但从未想过有机会会为这位著名的美国领袖做雕像。与此不同的是,三年前的我就在步行街的《百年长沙》系列下留了影,而今却在为这本书写读后感。这说到底,算是一种缘分。

当然,除了目睹了《百年长沙》的铜雕之外,雷大师另外的作品也见过很多,比如说湘江风光带的《怪神射箭》、《怪神奇兽》、《天上人间地下马王堆图腾柱》,另外的就是芙蓉广场的《浏阳河》、贺龙体育馆边上的《沙水汩汩》。当来自望城的同学看到《雷锋和我们在一起》是雷大师所作时,他说了一句,没想到他这么牛。

牛人,干的大都是一些大事。而之所以称他厉害,那是因为别人做不了,或者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做了,于是我们说他牛。但一个人绝不可能只是因为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才牛起来的,他需要的更多的是个人的积累,毕竟,完成一件艺术创造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在我的印象中有名的雕像有很多,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亚历山大德罗斯的维纳斯、米隆的掷铁饼者、巴托尔迪的自由女神像……它们都是那样的牛逼闪闪,但一个人能够记住的也就那么几个。

执着记

雕刻石头是一件很花费时间的事情,除了日以继夜的工作之外,就是一往无前的执着了。一个人选择去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却很难。

从雷大师年轻时上山下乡去芷江县,到后来去广美学习雕塑,最后到长沙开始雕塑工作,这漫长的过程中就一直与雕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奋斗,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地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么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也许雕刻就是雷大师的真正乐趣所在。

执着,它还让我想起了许巍的歌。

大学开始的时候,知道了许巍、摇滚、《在别处》。听完《执着》之后,第一反应是,怎么到现在才知道许巍,顿时觉得亏欠了他太多。

后来陆续的知道了《曾经的你》、《蓝莲花》、《完美生活》、《那一年》、《时光》……

于是,手机上、电脑上、ktv里都是他的歌,认识的人说,你很许巍。

我不知道这是褒义还是贬义,因为一听到许巍两个字,梦想、沧桑之类的词语就会随即蹦出来。你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象征着一些什么。

然而听许巍的歌,你就会感觉像是去见一位久违的老友,听他娓娓道来最近的人生感悟。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愿意讲给我们听。

所以,每到不开心的时候,就放一下许巍,顿时一身轻快,感觉像是打了鸡血。那略带沙哑的歌声,仿佛成为某种能量,只要你一听到,你就会不自觉的振奋起来。而当你发现他已经是踏入四十不惑的年纪的时候,笑的还是那样的恬静温暖,就像一朵缓缓绽放的蓝莲花。你说,想不到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却是依旧温暖纯真。可是,这一切都止于屏幕之上。

那还是一年之前,在经历了有汪峰的那场橘洲音乐节之后,就开始期盼着一些什么。曾经有消息称许巍有可能作为特邀嘉宾,顿时激动不已。可是直至后来才搞清楚,许巍不能来了,不过崔健来了。也是一样的很摇滚、很执着、很热血。那个时候跟自己说,虽然人不在,但歌依旧还在。其实活在音乐里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群人。

与许巍能牵扯上的总是很多,比如说,每次我用拼音打xuwei,虚伪总是在前面,而写完这篇文章,许巍领先了。他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虚伪,同时也有许巍,说到底,还不错。

那歌里不是说么:“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

从2006年5月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举行国际石雕研讨会,马丁路德金纪念园基金会中杰克逊等人看中了雷大师的作品,到2011年10月16日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揭幕,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打造了《绝望之山》和《希望之石》。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姜文的那个广告,“有人说,拿那么多时间做这么一点东西,是不是有点傻?但是时间是为了干什么的?时间……就是为了做一个好东西。你先知道什么是不好,把不好去掉……” 雕塑也一样。

岩石上的青苔读后感

就雷大师的《岩石上的梦想》而言,总是能有一些东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就牵动你内心的某根心弦。因为他的作品早已被人所接受,这其中就包含了我,虽然那个时候的我对于这些东西出自于他还浑然不知。可是当你某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这些东西的来由的时候,你就会惊叹,原来是是他啊!顿时对他肃然起敬。同样,之于国际友邦人士的杰克逊给雷大师的评价是,这位艺术家能够抓住人物或对象的灵魂,以一种无可名状的表现力,使之跃然纸上,或者让石块栩栩如生。你会深切的感觉到这东西已经被他赋予了一种灵魂,而当你走进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的被他吸引,然后,当你在它的面前停留下来,仔细端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从线条还是神情,凡是你能够想到的,到这里最终都凝结为一个点,然后围绕这个点,慢慢的延伸下去。于是,一个新的世界就在这里默不作声的诞生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石头的世界,如果深入了,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无奇不有。而当你带着这块精心挑选的石头,从里面快步走出来,重新踏入那熟悉的街道,你就会发现梦想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你说,有那么一个瞬间,想起了《老男孩》。即使是如此不把他当做一回事,但偶尔听着歌声,还会泪流满面,只不过听完之后,生活的本质依然未变,我们只是越来越懂得想哭的时候跟自己说,哭是没有用的,连眼泪都是禁忌,但我们依然还要在张牙舞爪的社会中和所有人一起争夺有限资源,并且渴望有那么一天,梦想能够照进现实。

曾经听人说,如果一个人30岁之后还读《格瓦拉》,那他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我听到了这句话,我准备开始读它。你呢?

篇二:《鹅卵石》读后感

《鹅卵石》读后感

武义县邵宅小学 六(5)班 陈煜欣

指导老师:于奔

鹅卵石,一颗心,一个谜……

一开始,我以为许有彬老师写的这本《鹅卵石》是个离奇小说。可是那么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发现了陈大同的搞笑生活,这些事的故事饶有温馨却不失悬疑……

陈大同是个小胖子,在他的描述,他在家中的地位着实尴尬呢……大家可能会觉得大同在家里是个小皇帝,地位应当属第一。很不幸,你猜错了,大同在家中的地位不仅不是第一,也不是什么小皇帝,大同在家中的地位是第六名。全家一共5人,陈大同、大姐、二姐、妈妈和爸爸,还有一个让大家想不到了的成员——大同家的癞皮狗。大同在家庭会议上得知大姐、二姐、妈妈、爸爸下个星期都不在家,大同想着:太好了!我下个星期就可以玩游戏到通宵!但是呢,事事难料,大家都知道大同中了‘电脑毒’,为此爸爸在三个月前就预约了去忘忧农场的名额。后来大同在网上得知了一名成绩很好的高中生朱树凯在忘忧农场河边被湍急的河流冲走。3天后警方从河下游捞出了朱树凯的尸体。网友说可能有女鬼把朱同学拉下了河。这个有趣的评论驱使了陈大同的好奇心,大同想着去忘忧农场拍下女鬼的照片,又想着既然是农场,一定有牛啊,羊啊等等。就此开始了一场7天的寻鬼之旅。在此途中,大同认识了阳光却忧伤的何鑫磊、热情四射的蔡诗诗、文静内向的萧素雯、无话不谈的春喜姐。素雯得知她哥

哥(朱树凯)画了100个鹅卵石给她,于是就疯狂的找起了鹅卵石,诗诗和春喜姐这么辛苦就用颜料画了99个鹅卵石(有一个鹅卵石在素雯手里)。但被素雯发现了,素雯既生气又伤心……诗诗在素雯临走当天去河下游找到了剩余的98个鹅卵石,为此,诗诗中暑了……

鹅卵石,代表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

向天空微笑

——读《鹅卵石》有感 武义县邵宅小学 六(5)班

陈煜欣家长 指导老师:于奔

暑假,我和孩子一同阅读了这本感人至深的好书——《鹅卵石》。阅完后的几天,总有一幅画浮现在我眼前:天空如宝石般湛蓝透亮,成群结队的飞鸟“嘎——嘎”地叫着,静静地飞往远处的山头。青青的竹林被烟雾笼罩着,墨绿色的竹叶像是被浪打翻的小舟,随风散落下来。地上是幽香的草,草丛中潜伏着绿绿的蛇。在草丛旁缓缓流过一条小河,河中倒映着孩子们的影子,忽高忽低,忽明忽暗,没有似火的骄阳,只有天边一轮红通通的洒着柔和的光的日的雏形。河中的石头被激流冲刷着,摩擦出细微的声响,叮叮咚咚敲击着心灵的彼岸。孩子们站在一起,河水奔流而去,在他们的裤腿上溅起晶莹的浪花,弥漫而来的水汽将他们团团裹住,有淡淡的香草味儿,清风吹拂着细腻的脸庞,吹起一缕缕鬓角,在耳旁哼着轻快悠扬的小调,醉了。他们微闭着双眼,黑色的睫毛被吹得向上翻动,张开嘴巴,吮吸着来自

远方的气息。他们手中的鹅卵石轻轻颤抖着,每一颗上都有着不同的淡红色的心,它们不是对

称的,颜色也有一点消逝了,上面爬满了嫩绿的青苔,在细嫩的指丫间蠕动着,像是鸟儿未丰满的羽毛。有的已经稍稍裂开了缝,露出了斑驳的体壁,留下了岁月沧海桑田的足迹。

画面渐渐模糊了,像是下起了细密的雨,雾气缭绕,如梦如幻,随着飘渺的歌声一起交织,旋转,凝结,消逝。

梦醒了。

又回到了现实,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小说中的许多话萦绕在我耳边,我曾思考过我的前世是什么?可能会是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也许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许会是归隐山林的隐士,也有可能是征战沙场的将军。总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次邂逅,每一次哭泣,每一次重逢,都是前世注定的机缘,使我们的心灵挣脱束缚,焕发出自由的魅力。如果前世的我是懦弱的,那今世的我一定要坚强,如果前世的我是悲伤的,那今世的我一定要快乐。孩子已然到了懂事的年纪,我也希望她能够明白,命运是一场游戏,没人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失败出局,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游戏的主宰呢?挫折何以畏惧,即使没有避风的港湾,我们就用汗水盖一座城堡,即使没有通向成功的捷径,我们就用血肉铺一条通天大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向生命进发,披荆斩棘,风雨过后的彩虹依然美丽,暴雪过后的梅花依然芬芳。我亲爱的孩子,向天空微笑吧,我相信泪水没有白流,因为它会去灌溉生命之花,去哺育火红的朝阳。

梦又开始了。

小河流向了无尽的远方,月亮挂在天上,洒下皎洁的光,稀稀疏疏的树影在微风中起舞,捧着画着红心的鹅卵石,仰望苍穹,绽放一抹微笑。

篇三: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行者无疆读后感800字

行者无疆>读后感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

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物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斑斑驳驳,些许潮湿,青苔遍布,路也并不宽阔。第一次看到这画面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反而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感,甚至还有担忧,始终觉得会有我读不懂的深沉。

当一贯感性的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才明白,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座城市。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总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跟随他,穿梭于他的文字,我有幸成了行者,也努力成为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一直以来,我骨子里的懒散,令我懒得长途跋涉,纵使我有一颗爱旅行的心。譬如,我多么向往去欧洲,却被签证和飞机票阻隔,被金钱和时间困扰。庆幸,我遇到了它——《行者无疆》。

书中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然而北极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行者无疆》中提到,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读到这里,我的心在暖暖地微笑??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畅游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看完整本书,我不停地回顾,不停地追寻,似乎想让脑中留下更多更多。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如今,读完整本《行者无疆》,我突然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默念着这句话,咀嚼,品味,感觉还是颇有几番道理,不由地窃喜起来,这也是我的学习>收获吧,虽然所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不是吗?行者本无疆,学者也无疆,思者更无疆,因此,应该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学会思考,不再浮躁,不再自满??

以上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辅导整理编辑——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导班,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篇四: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感

岩石上的蝌蚪,纯洁善良的童心

“谢华老师的《岩石上的蝌蚪》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在读之前,我想。

读完后,我流泪了。虽然它看起来那么短小浅显。

我知道那是伤心的泪水,更是感动的泪水。

“它们在做梦呢,梦见漂亮的杯子,清清的泉水,绿色的水草,圆脸蛋的小哥哥。”, 在它们被太阳烤干的时候,它们在想。”,多么纯真善良,乐观开朗的二只小蝌蚪。

《岩石上的蝌蚪》属于低幼儿作品,但我认为它更是一部爱的教育篇章,作品通过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石头水洼里的两只小蝌蚪们等待小哥哥,最终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蝌蚪们为了承诺,倔强执拗,执迷不悔地单纯性格;甚至为了履行承诺,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可贵品质。最终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陶冶孩子们的丰富感受世界万物的爱心,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善待身边的动物,同情弱者,万物平等的美好心灵。

这篇作品之所以能感动孩子们,甚至像我一样的成人,我认为除了“文学的价值,生命的故事”,也得益于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一) 拟人化手法 作品使用孩子们喜欢的拟人手法, 赋予蝌蚪,岩石,大花狗,

小花鸭们情感和语言,让它们有人一样的感情和感受。比如描写随着水洼里

的水越来越热、越来越少时,蝌蚪们的感受, “小蝌蚪觉得浑身像着了火,

一会儿就什么也不能知道了”,“另一只小蝌蚪想把头抬起看一看,可是已经

抬不动。”非常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让孩子们感受到小蝌蚪们当时非常难受的

感觉。

(二) 动作和语言的生动性 作品虽然不长,但感染性强,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

象,除了立意新颖外,和生动丰富的语言动作也是分不开的。例如描写蝌蚪

们的动作,“身子一扭一扭,尾巴一摆一摆,游过来又游过去.。”,“小蝌蚪浑

身不舒服起来,只好一个劲地扭着身子。”,“小蝌蚪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岩石

老公公的身上,一动也不好动。”,让孩子们非常容易懂,容易体会。还有小

蝌蚪们的对话:“不,小哥哥说好来接我们的,我们在这里等他。”“小哥哥说

过要来的呀!”“是啊,要是小哥哥来了,找不着我们,他多难受啊!”“你说,

小哥哥这会儿是在找杯子,还是在捞水草?” “他一定走在路上了,拿着漂

亮的杯子,盛着清凉的泉水,那水好清好甜哟!” ,这些单纯幼稚的语言,

深刻地刻画了小蝌蚪们的性格,小孩子也很容易理解。

(三) 扣人心弦的节奏 随着太阳越来越晒,水塘里的水越来越少,小蝌蚪们越来

越难受,孩子们也会和石头公公一样,疼在心里,很着急小哥哥怎么还不来

啊,为小蝌蚪的命运担忧,不由自主地想小哥哥你快点来呀。“过了好久,真

有一个圆脸蛋的小哥哥上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漂亮杯子,杯子里盛着清清的

泉水,还装着许多水草。”,读到这里,孩子们都以为是小哥哥来找小蝌蚪了,

虽然会责怪小哥哥迟到,但还是欣慰开心的,他终于来接它们了。但是笔锋

一转,接下来的一句却是“可是他没跑到大岩石跟前来,就在山坡下的一条

小河边,捉起小蝌蚪来。”,让小读者们体会到焦急万分—喜出望外—伤心失

望的心情。

(四) 对比手法运用 两只小蝌蚪和大哥哥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小蝌蚪们是有机

会回到大池塘开心地游水的,但是它们坚持等待,毫不动摇,一直想着小哥

哥的好,直到晒干的时候也是做着梦大哥哥来接它们。大哥哥呢。他把蝌蚪

们临时放在石头上的水洼上,却没有接它们回去,可能他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只是却忘记了,结果是善良的小蝌蚪们却再也不能活回来了。

(五) 第三者的角度 作品中岩石老公公真像慈祥的爷爷,通过岩石老公公的语言

行为和感受,更进一步突出了小蝌蚪们的性格特征,非常新颖。当它最初看

到小蝌蚪时,“岩石老公公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可是,等一会儿,太阳会

把这点儿水晒干的,你们的小哥哥可得赶快来呀。”,给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

笔,小花狗要喝水,岩石爷爷保护小蝌蚪,不让它喝,后来看到小蝌蚪们快

被晒干,赶紧叫上小花鸭,让小花鸭带它们去池塘,但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的

看着小蝌蚪们渴死,被晒干。“岩石老公公难受极了,不停地叹气。只有岩石

老公公还记得两只可怜的小蝌蚪,它们已经变成两个小黑点了,紧紧地贴在

它的身上。”,其中作品中最伤心的人就是岩石公公了。它自始自终陪伴着二

只小蝌蚪,担心着它们。所有小读者的心情一定也和岩石公公的心情一样的

吧。

《岩石上的蝌蚪》是一篇成功之作,因为它朴实无华,能够打动千万孩子们的心,《岩石上的蝌蚪》更以一篇值得孩子们阅读的佳作,因为它有深深的教育意义,能够净化孩子们的至真至善的心灵,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以 上

篇五: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一)

今天在阅读课上,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本很精彩的绘本,名叫《驴小弟变石头》。

里面主要讲了驴小弟和爸爸妈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天早晨,驴小弟在小路上发现了一颗红宝石,驴小弟把它捡起来仔细地端详着。

它用红宝石变出很多它想要的东西,最后它把自己也变成了岩石。就从驴小弟变成石头的那天起,它的爸爸妈妈就不得安宁了。就在五月五的中午,驴爸爸强烈要求驴妈妈和自己去草莓山野餐。正好驴小弟变得那块岩石就在草莓山上。

他们来到了草莓山,把驴小弟变得石头当做桌子,然后驴妈妈无意间一屁股坐在石头上,驴小弟感觉到了驴妈妈的体温,就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它想我要变成驴小弟,我要变成驴小弟!忽然,岩石变成了驴小弟。母子俩又抱又亲,可高兴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从中知道,如果孩子很晚才回家的话,父母会着急的。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二)

今天在阅读课上,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本很精彩的绘本,名叫《驴小弟变石头》。

里面主要讲了驴小弟和爸爸妈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天早晨,驴小弟在小路上发现了一颗红宝石,驴小弟把它捡起来仔细地端详着。

它用红宝石变出很多它想要的东西,最后它把自己也变成了岩石。就从驴小弟变成石头的那天起,它的爸爸妈妈就不得安宁了。就在五月五的中午,驴爸爸强烈要求驴妈妈和自己去草莓山野餐。正好驴小弟变得那块岩石就在草莓山上。

他们来到了草莓山,把驴小弟变得石头当做桌子,然后驴妈妈无意间一屁股坐在石头上,驴小弟感觉到了驴妈妈的体温,就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它想我要变成驴小弟,我要变成驴小弟!忽然,岩石变成了驴小弟。母子俩又抱又亲,可高兴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从中知道,如果孩子很晚才回家的话,父母会着急的。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三)

经十一路小学 三年级三班 李米 指导教师:皇甫君辉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驴小弟变石头》,讲的是一头叫驴小弟的驴子,他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很爱他。驴小弟爱收集石子,有一天他捡到了一块魔法石,可以帮他实现愿望。因为突然遇到了狮子,驴小弟非常害怕,惊慌失措中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块

大石头。最后,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又变回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伟大的母爱和父爱。可是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驴小弟在遇到狮子的时候,他为什么把自己变成了石头,导致自己只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相救呢?如果当时他能冷静些,完全可以把狮子变成石头、小草……甚至可以把自己直接变回家。可是他太紧张了!面对危险时,他把自己变成石头,其实是一种逃避的行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遇到困难,只能逃避。如果平时多一些独立生活的经历,多一些锻炼,我想驴小弟再碰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不会这么慌乱了。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我的做法也会跟驴小弟一样,所以我以后也要多锻炼。

小学作文